【语文】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Ⅰ卷(共48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脸颊(jiá) 寥廓(kuò) 孺慕(rú) 漫溯(shuò)B.窈窕(yǎo) 仓颉(jié) 绮丽(yǐ) 桎梏(kù)C.庐冢(zhǒng) 慰藉(jiè) 青荇(xìng) 胚胎(pēi)D.黔首(qián) 脊椎(jǐ) 伫立(chù) 愀然(qiǎ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敕令缜密缥缈未雨绸缪B.震憾粲然缭绕拭目以待C.宛然铿锵沧桑皇天厚土D.质询惊蜇料峭想入非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已经是晚上,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B.歼20实现首飞,航母舰载机成功起降……目前,我们在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C.30多年来,华东电力设计院励精图治,一步一个台阶,凭借着远远高于同行的核电常规岛设计技术,茕茕孑立于主流核电技术的潮头。
D.20xx年6月,第二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各地浩如烟海的特色商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及参观者。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我们应提倡“低碳生活”。
②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大手拉小手。
”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的交流会上,不少地方、学校介绍了他们的实际做法和初步成效,了群众的这句话。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基础知识(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媛.女(yuán)垝.垣(ɡ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ɡ)B.攘诟.(ɡòu) 溘.死(hé) 侘傺.(chì) 蕈.菌(xùn)C.伶俜.(pīnɡ) 一椽.(chuán)否.泰(pǐ) 鲑.珍(xié)D.拾掇.(chuò) 吐哺.(bǔ) 羁.鸟(jī) 樊.笼(f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尔卜尔噬夙兴夜寐信誓旦旦息列索落B.鸷鸟不群芳泽杂揉屈心抑志混混沌沌C.踯躅不前情投意和窈窕无双揠苗助长D.急不暇择越陌度阡譬如朝露不遑启处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芳菲菲其弥章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D.謇朝谇而夕替4.下列各项中,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之:桑之未落君子之车B.固:固前圣之所厚自前世而固然C.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淫D.相:誓不相隔卿相见常日稀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B.否泰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D.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6.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闲适安宁的田园生活场景。
B.《涉江采芙蓉》中作者以香草赠自己思念的人,香草寄寓着对对方美好的祝愿及关怀之情。
C.《采薇》的前三节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突出时间的流逝,从而渲染出征人越来越凄苦的心情。
D.《短歌行》中,一开头作者就写人生苦短,借酒浇愁,为全文奠定了消极低沉的基调。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邵东一中2020年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
“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例外。
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邵东一中2018年下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
“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例外。
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画创新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
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
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
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
【含答案】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深入国学,“认识自己”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灿烂、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作为华夏子孙,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奔流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于我们的骨髓之中。
我们中国人,小至黎民百姓的日常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追求,大到国家的治国安邦策略,外交军事战略的选择、制定,等等,都或多或少打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今天的我们,对于和自我生命已经紧密融于一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从感情到意识层面都需增强。
这就要求人们塌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并从中受益。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明开放的心态,似滔滔江河不弃涓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一点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的明证。
看待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既要看到其超越时空价值的精华内容,也要看到其中不合时宜、僵化落后的部分。
事实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不断突破时代局限、不断汇集涓流而滚滚向前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马克思曾经说“反思”,也就是反身而思,这是一道“普照的光”,它是把人类从混沌中超拔出来的巨大力量。
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物质文化日渐发达,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需要“认识你自己”,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智慧,从中西思想文化融合中发掘力量,从而建设出属于时代精华的有着高远意境和价值追求的中华新文化。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基础(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洞穴(xuè)籼稻(xiān)淤泥(wū)臻于至善(zhēn)B.悲怆(càng)挑剔(tì)雍容(yōng)出类拔萃(cuì)C.造诣(yì)笃实(dǔ)须臾(yú)轻拢慢捻(niǎn)D.兜鍪(móu)稻菽(jiāo)分蘖(niè)夏然而止(g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精甚铸魂墓志铭熙熙攘攘B.拾掇肩胛一把锉离群索居C.奇葩苍廪捋袖子跌岩起伏D.兜鍪羁鸟毛坯房阁物致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王总一进会议室,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起来欢迎他。
B.她在舞蹈艺术方面,已到达炉火纯青地地步。
C.得知柯洁败给“阿尔法狗”地消息,有一个围棋迷连续两天废寝忘食,就连老师点名他都没听到。
D.地沟油事件在众多新闻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质致。
B.茅于轼强调,我们虽然一直以来受的教育都是劳动创造财富,但在市场经济下,交换才是财富产生的途径,每一次交换都把一个物品从低价格提升到高价格,交换使其物尽其用。
C.尊重生命不仅是对人而言,天地间所有生命和造物主所有的恩惠都应该受到关爱和尊重。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及长,辩赡赡:丰富
C.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右方能完成。
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反应滞后,使得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
3.感冒为什么易发难防,对此问题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5.下列句子全部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的性格的一组是()(3分)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止一吊,遂不重诣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隶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憾。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却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015.11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卷人
得分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
B.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C.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D.《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B.《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改变了陈述对象,原文为"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2.D(并未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 C (A项,"融入生产生活"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没有条件关系;B项,"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充分条件,把或然变成了已然; D项,错误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错误之二,"吸纳国外文化成果"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4.C。
A未突出“沁芳”主题,写花全无;B“院”与“香”不对仗;D“金兰”与“玉蕙”不符“仄起平收”原则。
5.(1)从贾政对宝玉才情认可,微笑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望子成龙,对宝玉期待很大的父亲。
(2)对于众人的想法,宝玉又一票否决了,贾政的笑刻画出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且与宝玉不亲近的形象,(3)贾政面对众人笑表现出贾政虚伪的形象。
仅仅是几个特定情境的微笑,使贾政的多元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其独特的刻画人物之处。
(6分)(言之成理即可)6.(1)宝玉为亭取名“曲径通幽”,还说“刻古终胜雕今”,可见宝玉富于诗才,有才情且爱读诗书;(2分)(2)且宝玉有真情说真话,在与贾政评论对“天然”的看法之时,与贾政观点相违背,却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见宝玉的才华横溢,真性情与世俗不合,(3分)(3)“腹内原来草莽”是世人的评价,而宝玉却恰与此相反。
(1分)(言之成理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A A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
8.D 。
A项,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B项,错在“无法逾越”,材料一指出,破解“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材料三最后一段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邵东一中 2020 年放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时量: 150 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稿本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域。
写在试题卷、稿本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题。
远至传统山川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 世纪中国的时代改革,中国画向来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停探究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容颜、谱写时代巅峰。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相同需要在“守”与“变”中开辟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
“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画也不例外。
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括的广博,重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朝郭熙在《山川训》中有言,“山川,大物也” ,一个“大”字,便道出山川画所创建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兴隆,光复燕云十六州向来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川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川;而南宋偏安一隅,山川画也从“大山大水”变为气象萧疏的“边角山川”。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高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对待,用笔墨“为祖国河山立传”。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依据中国画自己发展逻辑。
中国画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盛情蕴的彰显。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此中既包括“写”的审美性,也包括“意”在形式上所表现出的特定审盛情境,两者相辅相成。
湖南省邵阳邵东市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2103090368
湖南省邵阳邵东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理论上说,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
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或者给生活带来困扰,符合顺口好记易写等基本的标准,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使用。
不过在现实中,孩子的姓名都承载着家长的期待和祝愿,也体现了家长的文化思考。
因此,在更广的范围内,姓名必然会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乃至形成一种普遍的定势。
在之前的传统观念里,孩子的名字往往追求与所谓“五行”互补。
而在某一个年龄段中,名叫“建国”“爱华”“援朝”“建军”的人会特别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言情小说、偶像剧以及之后的网络小说为代表性载体的流行文化逐渐风行。
这些作品中,宇轩、诗涵、欣怡等人物姓名,诉之于内在含义,更加追求字眼本身的文雅和美感,在一片“伟”“丽”“红”中,自然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当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一代为人父母后,给下一代起名时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当然,起名之事纯属各个家庭的“内政”。
不过,这种现象本身及其所引发的调侃,却足以说明,尽管在字眼上显得更为“讲究”和“洋气”,但引发这一风潮的毕竟只是浅层次的流行文化。
它虽然具备很强的浸润能力,也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审美启蒙的作用,但却存在内涵欠缺等问题。
在这种文化引发的跟风效应下,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家长在起名时的初衷是追求个性化特征,摆脱过去的“俗套”,并尽力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但因为影响他们思想情趣的来源相对单一,加上这种文化本身也流于浅薄,群起效仿后就不免形成了新的俗套。
无论起什么样的名字,本不存在什么是非之辩,也不涉及所谓“土洋”或者“优劣”。
不过,多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去浸润浸润,一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二来用一个既响亮好听又不落俗套的名字作为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倒是两桩美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深入国学,“认识自己”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灿烂、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作为华夏子孙,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奔流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于我们的骨髓之中。
我们中国人,小至黎民百姓的日常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追求,大到国家的治国安邦策略,外交军事战略的选择、制定,等等,都或多或少打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今天的我们,对于和自我生命已经紧密融于一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从感情到意识层面都需增强。
这就要求人们塌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并从中受益。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明开放的心态,似滔滔江河不弃涓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一点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的明证。
看待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既要看到其超越时空价值的精华内容,也要看到其中不合时宜、僵化落后的部分。
事实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不断突破时代局限、不断汇集涓流而滚滚向前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马克思曾经说“反思”,也就是反身而思,这是一道“普照的光”,它是把人类从混沌中超拔出来的巨大力量。
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物质文化日渐发达,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需要“认识你自己”,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智慧,从中西思想文化融合中发掘力量,从而建设出属于时代精华的有着高远意境和价值追求的中华新文化。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增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开展,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他们在关注中国、惊叹于中国奇迹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参与孕育中国奇迹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生兴趣。
而我们作为中国人,为了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更应该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蕴藏在我们日常饮食起居之中同时又超乎其外的传统文化的内核系统,即文化价值观念系统。
历史走到今天,多年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使我们对很多问题都看得比较清楚了,对于东方和西方思想文化的优缺点和未来世界文化发展走向,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更有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说我们老祖宗的一切都好,而是说它们可以成为我们新的思想文化建设的起点。
借此以往,因枝以振叶,沿波以讨源,必能深入国学堂奥,获取真知灼见,锻造无量智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他国,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兼容并包,还始终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传统思想文化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治国政策都打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只是国人不自觉。
C.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的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
D.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多年,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传统思想文化,把它们变成我们新思想文化建设的起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增强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
B.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仍有僵化落后的部分,所以它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不断突破时代局限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C.在认识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即使会经历种种磨难,但只要我们足够真诚勇敢,就一定会寻找到力量和出路。
D.为了顺应我国国力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更应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系统。
3.下列对原文观点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划线的句子包含了三层意思,准确全面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和论证内容,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入手,提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既有的优越性也有落后的部分,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具有思辨性。
C.作者认为,“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箴言可以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并可以运用在对待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上。
D.文章先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时代的要求”两方面分析了“认识自己”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其可行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章(节选),完成第4-6题。
(共 13 分)①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
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
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
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
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
两千五百块钱哪!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
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
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
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
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
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②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
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
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
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
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人啊……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
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
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
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
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
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
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
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
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则重点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处句子中环境描写的各自作用。
(4分)6.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
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孙少安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计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