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中央电大专科《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7月中央电大专科《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009课程代码:00924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选择题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 D.《教育论》E.《教育漫话》2.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E)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4.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BCDE)。
A.独奏者B.伴奏者C.协助者 D.领导者E.促进者5.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时期。
A.婴儿期 B.幼儿期C.儿童期D.少年期E.青年期二、辨析题6.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对。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
教学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学校管理还有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等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8.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
9.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参考答案: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1)心理准备阶段。
2018年整理电大《教育学》考试资料试题汇编附全部答案

2018年整理电大《教育学》考试资料试题汇编附全部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 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3.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4.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7.“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8.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11.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12.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1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14.20世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按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15.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6.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知 )、(情 ),( 意 )、(行)。
17.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 )、长期性、( 示范性)等特点。
18. 1623培根1632年)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独立标志。
2018年电大教育评价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评价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名词A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A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对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A3.教育督导:是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政府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A4.教育评价过程: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是和管理过程相始终的。
A5.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
它由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三部分构成。
A6、评价中的晕轮效应:也称社会刻板印象,它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该对象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A7.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教育评价的主要领域,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A8.教育目标:p232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结果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A9.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A10.教师评价:又称教师考评是指在准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及工作实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2018年电大本科《教育学》期末综合考试资料附答案

2018年电大本科《教育学》期末综合考试资料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
A .《学记》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学论》 D .《教育论》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
A .卢梭 B .杜威 C .斯宾塞 D .陶行知3.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 值是(D )。
A .大于140B .120-140C .110-120D .90-1104.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曾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C )。
A.凯洛夫B.赞可夫C.苏霍林斯基D.巴班斯基5. (A )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A.教学管理 B.教材管理 C.教育人事管理 D.教育财务管理6.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 )。
A .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 .人口质量C .人口结构 D .政治制度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 )进行教育。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8.“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9.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 )的要求。
A .导向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民主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10.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C )的全面发展。
A .生存能力 B .生活能力 C .劳动能力 D .处事能力1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 )特点。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D .个体性12.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C )时期的表现。
2018年1月中央电大专科《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1月中央电大专科《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009课程代码:00924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一、选择题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杜威C.斯宾塞 D.陶行知E.蔡元培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E)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4.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BCDE)。
A.权威性B.地域性C.针对性 D.社会性E.探究性5.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B)德育原则的要求。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二、辨析题6.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错。
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教育。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幼儿教育,即对3岁-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但学前教育不等于幼儿教育。
7.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三、简答题8.简述教学的任务。
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9.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
四、论述题10.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
A 第一次 工业革命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工业革命 D 第四次工业革命5、"教育即生活 ", " 教育即生长 " 等命题的 提出者是 ()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 杜威D 、赫尔巴特6、 "教学相长 ", " 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 中庸 B 大学C 论语来 源:考试大D 学记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 A 、中庸 B 、礼记 C 、论语D 、 学记8、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
A 、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朱熹 9、主张 "有教无类 "的观点的人是() 。
A 、孔予 B 、孟子 C 、荀子 D 、朱熹 10 、提出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的著作是() 。
A 、中庸B 、礼记C 、论语D 、学记11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 " 白板说 " 的教育思想家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C 卢梭D 赫尔巴特12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 、中庸 B 、大学 C 、盂 子 D 、学记13 、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 、布鲁纳、《教育过程》 B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 、 赞科大、 《教学与发展》D 、 凯洛大、 《教 育学》14 、重视启发教学,提出 " 助产术 " 的人是 ()。
A 、亚里斯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 图 D 、昆体良15 、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熟的时期。
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二、名词解释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教育法学-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2018年秋季学期期未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8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法学试题
2019 年 1 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
A. 教育法的适用
B. 教育法的补充
C. 教育法的解释
D. 教育法的遵守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只有(
)才有资格颁发学业证书。
A. 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考试机构
B. 办学机构
C. 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机构
D. 学校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
)
12. 人民政协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
制度。"(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特定人员。"(
)
15. 民事诉讼的起诉要件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
四、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每题 2 分,共 10 分}
19.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主体由于一一一一侵害了他人权利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
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
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一一一一的事故"。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试题和答案

(3) 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 (3 分)
(4) 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
出差异性。 (3 分)
9.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
(1) 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
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 (2 分)
(2) 感知知识阶段。 (2 分) (3) 理解知识阶段。 (2 分) (4) 巩固知识阶段。 (2 分)
17
(5) 运用知识阶段。
(2 分)
(6) 评价学习效果的阶段。 (2 分)
四、论述题 (23 分)
10. 评分标准:
(一)要点全,并能紧密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在 18-23 分内酌情给分;
得分 1 评卷人
五、案例分析题 (24 分)
11. (分析文字在 300 字以上)
一则“温州苍南龙港五小给三年级学生小欣(化名)颁发'迟到大王'奖状"的消息曾在网上 流传。小欣的班主任项老师说,小欣经常迟到,她爸妈在天津上班。与孩子她妈沟通时,她妈 提出能否想个办法刺激下孩子,”所以也没有多问,就把奖给了她"。项老师说:"给小欣发了这
4. 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B. 调控功能
D.
评价功能
)。
A. 独奏者
c.
协助者
B. D.
伴奏者
领导者
E. 促进者
5. 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时期。
A.
婴儿期
儿童期
c.
B. D.
幼儿期
少年期
E. 青年期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近代学校系统,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杜威。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二、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教育(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三、选择题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A中庸B大学C论语来源:考试大D学记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A、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中庸B、大学C、盂子D、学记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D、凯洛大、《教育学》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A夸美纽斯B、杜威C凯洛夫来源:考试大D、赫尔巴特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子癸丑学制四、简答题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和著作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三、选择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四、简述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等。
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二、名词解释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3、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选择题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7、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9、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0、危险期主要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四、简述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胫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