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和光的知识
光学色彩知识点总结
![光学色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4d44f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e.png)
光学色彩知识点总结光学色彩是指由光的物理特性所产生的颜色现象。
理解光学色彩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光学色彩的知识点总结。
1. 光的波动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
光波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横波是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是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2. 光的光谱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产生彩色的光谱。
根据频率大小,光谱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3. 谷氨酸氨基转换酶它是光敏感受细胞中的一种光感受蛋白,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信号。
当光照射到眼睛中,谷氨酸氨基转换酶会被激活,从而产生视觉感知。
4. 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种颜色,在适当比例下可以混合出任何其他颜色。
5. 人眼的视觉分辨率人眼对光的敏感度是有限的,根据光的波长和强度的不同,人眼对颜色的识别范围也不同。
6. 彩虹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阳光光谱在雨滴中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虹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7. 光的复色干涉复色干涉是光波如同水波一样的干涉现象。
当光波遇到不同厚度的介质表面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通过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油膜和彩虹会出现不同颜色。
8. 薄膜干涉当光波射到薄膜上时,一部分光被薄膜反射,一部分光被薄膜穿透,反射光和透射光之间会发生干涉现象。
9. 色散色散是光线穿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受到折射角度的影响不同,从而产生彩色分散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彩色光的原因。
10. 光学镜子和透镜光学镜子是由玻璃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光学器件,它能反射光线。
透镜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器件,它能够折射光线。
镜子和透镜在光学色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11. 光的衍射当光波遇到不同形状的物体或孔隙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会使光波的波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视觉感知。
12. 光的吸收和发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发射是光学色彩的重要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ee1f4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b.png)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如:阳光、闪电、萤火和(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3、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可以分为(热光源,如:阳光、闪电、灯光、蜡烛)和(冷光源,如:萤火)。
4、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
动物有(萤火虫、松球鱼、夜光蝶、海蜇);植物有(夜光菌)。
5、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小孔成像”成的是怎样的像?这说明了什么?答:“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左右颠倒的像。
说明了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答:(1)在水中滴几滴墨水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2)在烧杯对着的两侧各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说明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荫下形成点点圆斑?答: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树叶间隙犹如小孔,阳光透过小孔就形成太阳的投影,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2 照镜子1、当光线照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2、(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一般都是(平面镜)。
3、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镜子中的像也会被你看到。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一样)。
5、如果把书本正对平面镜,应该(从右往左)读字,说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前后相反)的。
6、当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为90度时,镜中会出现(3个)影像。
夹角为60度时,会出现(5个)影像。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绘画色彩知识.1
![绘画色彩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822c20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e.png)
绘画色彩常识一、光与色的关系自然界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于光的存在而产生,没有光就见不到色彩。
光的光源很多,有太阳光、月光、荧光以及灯光、烛光、电焊光等等。
前者是天然光,后者是人造光,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和光的物理现象的。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太阳光谱的可见光部分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
其中蓝色处于青与紫的中间,蓝和青区别甚微,青可包括蓝。
在色彩学上,我们把红、橙、黄、绿、蓝、紫这六色定为标准色。
按光谱序列红色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蓝再次之,紫色光波长最短。
它们的波长大约在十万分之八厘米之间,一百万个光波的波长连在一起还不到一米长。
由于光的照射,一切物体才呈现出原来的种种颜色,其原因即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
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由于物体质地的不同特性,它必然吸收一部分色光,这反射出来的色光,即是我们肉眼所见物体呈现的色彩。
例如红旗的固有色是红色,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红旗的“红”,是由于太阳光中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色光基本被红布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
绿布则是反射出绿光而吸收了其它六种色光的结果,余此类推。
黑色的物体对色光是基本全吸收,白色的物体则是基本全反射,而灰色则是每种色光有部分吸收与反射。
这里所说的白与黑仅仅是相比较而言,在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
黑有种种不同的黑,若以浓淡论之,有深黑、浅黑,若以色彩的冷热来说,有的黑里带红,有的黑里偏青。
画人像时,头发、眉毛、眼睛虽然同是黑,但仔细观察一下,则各部不一样。
一般来说,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吸收的多,反射的少,这类物体固有色强,如皮毛、丝绒、陶罐、棉布等。
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得少,反射较强,固有色就减弱,如瓷器、金属等。
从以上分析可了解到:色彩一方面凭借光而呈现,同时色彩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
色彩课知识点总结
![色彩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b163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1.png)
色彩课知识点总结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的光源- 色彩是由光线产生的,光线照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经过视网膜的反射,最后被大脑识别为颜色。
2. 三原色- 红、绿、蓝三原色是色彩的基础颜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光学颜色混合又称为加色混合。
3. 三原色和三补色- 三原色和三补色相对应,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对应的三补色是青、洋红和黄。
在色盘上,三原色和三补色总是对立的。
4. 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 色彩的明亮度和颜色的纯度,分别称为亮度和饱和度。
亮度高低决定了色彩的明暗,饱和度高低决定了颜色的纯度。
5. 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颜色之间的明暗差异,以及亮度和饱和度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体,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6. 色彩的情感-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安静和冷静,黄色代表活力和愉悦等等。
二、色彩的应用知识1. 色彩搭配-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是十分重要的,不同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注意色彩的和谐与冲突。
2. 色彩的运用- 在室内装饰、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都需要合理运用色彩,使其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起到吸引目光或者传递信息的作用。
3. 色彩心理学- 了解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可以帮助设计师或者艺术家更好地利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或者传达信息。
4. 色彩构图- 色彩构图是指通过设计不同的色块组合,形成一幅具有美感和视觉效果的作品。
5.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指在实际运用色彩的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原则或者规律,包括对比、韵律、平衡等等。
6. 色彩的变化- 色彩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光线、材料或者媒介的不同,可以改变色彩的亮度、饱和度或者影调,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色彩的历史文化1. 色彩在各个文化中的象征- 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象征,比如中国的红色代表吉祥和幸福,西方的红色则代表危险和激情。
2. 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也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1bd6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知识当人们看到色彩时,除了会受到其物理方面的影响之外,心理上也会产生对应的感受,这种感受很难用言语形容,一般称为色彩印象。
一、光的三原色人眼所见的各种色彩是因为光线有不同的波长所产生。
经过实验发现,人的眼球对红光,绿光与蓝光三种波长的光线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几乎就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
三种波长的光线所对应的三种颜色,即红(red)、绿(green)、蓝(blue)被称为光的三原色(RGB)。
所有的彩色荧幕都具备产生上述三种基本光线的发光装置,因此计算机就依据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表示每种颜色。
RGB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所有的`颜色,每一种原色使用8位(bit)数据记录,就是28=256,而这也正是人们常听到的24位全彩:因为光线越加越亮,所以两两混合后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黄(yellow)、青(cyan)、洋红(magenta),而将光的三原色等量相加,可以得到白色,如图所示。
当某一颜色完全不含另一颜色时,二者成为补色。
例如,黄色一定是由红、绿二色合成,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被称为蓝色的补色;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补色之间隔着白色相对,若将其相加也会得到白色。
二、印刷的三原色颜料的特征刚好和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非增强光线,因此印刷的三原色(CMY)必须是可以吸收红、绿、蓝的颜色,也就是它们的补色:青(cyan)、洋红(magenta)与黄(yellow),以浓度O~100来表示。
因为黄色颜料会吸收蓝色光,青色颜料会吸收红色光,最后剩下的绿色光可以透过反射而得,从理论上说,将印刷三原色混合之后,应该可以吸收所有的红、绿、蓝光而得到黑色,如图所示,但实际上找不到光线吸收、反射特征都完美的颜料,导致结果呈现暗灰色或深褐色。
此外,这三种颜料也无法混合产生许多暗色系的色彩。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印刷时会额外加入黑色(lack)颜料,以解决无法产生纯黑色的问题,也就有了CMYK色彩模式,K表示黑色。
初二物理光的色彩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色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b4657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4.png)
初二物理光的色彩知识点
一、光的色彩颜色。
(一)光源。
1. 定义。
-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
2. 分类。
- 天然光源:像太阳、萤火虫等自然界中本身就能发光的物体。
- 人造光源:像电灯、蜡烛等由人类制造出来的发光物体。
(二)光的色散。
1. 实验现象。
- 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这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 彩虹的形成。
-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三)色光的混合。
1. 色光的三原色。
-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所以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例如,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得到黄光;红光和蓝光混合可以得到品红;绿光和蓝光混合可以得到青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就得到了白光。
(四)物体的颜色。
1. 透明物体的颜色。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例如,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蓝色玻璃只能透过蓝光。
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例如,红色的衣服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
六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6e58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d.png)
六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早晨的阳光到晚上的灯光,光线无处不在,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色彩。
在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了解关于光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空气、水以及其他透明介质传播。
当光线遇到一个物体时,可能发生三种情况:透过、反射和折射。
当光线通过透明物体时,例如玻璃或水,它会透过物体并保持直线传播。
当光线碰到光滑的表面,并反弹回来,称为反射。
而当光线通过一个介质到达另一个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会改变方向。
2. 光的颜色与光的组成我们看到的光线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这是因为光可以分解成许多不同波长的光。
我们所熟悉的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波长的光。
当这些光线通过一个透明物体时,光会被吸收或反射,使我们看到不同的颜色。
3. 反射与镜面反射是指光线碰到一个光滑的表面并反弹回去的现象。
一个理想的镜子是具有高度反射性的光滑表面。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它会反射回来,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在镜子中,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形成等角反射的规律。
4. 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物体根据光的传播方式,物体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透明物体允许大部分光线通过并保持其方向,例如玻璃和水。
半透明物体只允许一部分光线通过,例如磨砂玻璃。
而不透明物体则完全吸收光线,不允许其通过。
5. 光的折射与棱镜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当光线经过透明物体中的两个平行表面时,如玻璃棱镜,光线会发生多次折射,导致颜色的分离,形成彩虹色。
6. 光的阴影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阴影。
阴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线被物体遮挡而无法到达某些区域。
阴影的长度和形状取决于光源的位置、物体的形状以及光线的方向。
7. 光的使用与应用光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利用光源和镜面制造照明和反射系统;利用透镜和放大镜来帮助我们看清楚东西;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转化为电能,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等。
3-1《光的色彩、颜色》知识梳理
![3-1《光的色彩、颜色》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be7b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9.png)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3.1光的色彩颜色【知识梳理】一、光源1.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等)、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等);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二、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的发生的原因:不同颜色的光穿过三棱镜时的偏折角度不同,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光偏折程度最大。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拓展: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称为单色光,光的色散分解出的七色光都是单色光;复色光: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称为复色光。
3.光的色散现象:彩虹日晕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三原色光本身是不能用其他的色光混合而成的。
等量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白光。
光的三原色颜料三原色拓展: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其他颜料的颜色可以由这三色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光的三原色的应用:手机、电视屏幕手机、电视屏幕是由若干个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都由红、绿、蓝三色发光点组成,这些发光点在电路的控制下发出不同强度的三原色光,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
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的透明体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的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四、光能光具有能量。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把光能转化为内(热)能。
【易错点】1.月亮等自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85f76fba300a6c30d229f1a.png)
5、彩色系与无彩色系 尽管大自然中的色彩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 但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 : 彩色系和无彩色系 。 (1)彩色系
彩色系是指包括在可见光中的 所有色彩, 它以 红、橙、黄、绿、 青、蓝、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 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 的不同量的混合等, 所产生的众多 的色彩都属于彩色系 。
3、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1)光源色
人们看到的物体的色彩,总是在 某种光源下产生的, 经常会受到 光源色色彩倾向的影响。同一物 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 色彩 : 在白光照射下白纸呈白 色, 在蓝光照射下白纸呈蓝色, 在红光照射下白纸呈红色,等等。 通常情况下,电灯光偏黄, 日光 灯偏青;阳光偏浅黄, 月光偏青 绿;等等。
用中心轴的直线做一个等边三角形,外侧的顶端为全色,将每条边线分为8等 份,并作平行的连接线,这样就构成了28个菱形色区。每一色区含黑色、含白色的 量由两个字母表示,并由此可计算出色彩纯度的量。其表示法是:色相号/含白量 /含黑量。计算方法:纯色量+含白量+含黑量=100%(总色量)。例如:其色彩是 16ga,查色相环得:16是鲜蓝色的编号,g代表含白量22%、a代表含黑量11%, 10O(总色量)一22(含白量)一11(含黑量)=67%(纯色量)。
无彩色虽然没有彩色那样鲜艳靓丽, 却有着彩色无法替代和无法比拟 的重要作用。 生活中的色彩, 纯正的颜色毕竟只占少数, 而更多的彩色都 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黑、 白、 灰色的成分。生活和设计的色 彩,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姿。
6、色立体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色彩,色彩学家根据色彩的
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把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 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有规律的排列,并借助三维空间 的形式,组成一个可旋转的坐标体模型,体现色彩的色 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色立体。
光的色彩知识点总结
![光的色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d1e9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e.png)
光的色彩知识点总结一、光的色彩基本概念1.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这三种颜色是可以通过叠加来得到所有其他的颜色。
当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时,就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2.光的三原色叠加原理当红、绿、蓝三种颜色叠加在一起时,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
叠加的原理是,红色和绿色的叠加可以产生黄色,绿色和蓝色的叠加可以产生青色,蓝色和红色的叠加可以产生品红色。
3.光的颜色混合光的颜色混合是通过不同颜色光的叠加来得到不同颜色的过程。
光的颜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的颜色,而这种颜色混合是颜色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其他光学仪器使用的基本原理。
4.光的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是描述颜色的一种方法,它用坐标系来表示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色彩空间包括RGB色彩空间、CMYK色彩空间和Lab色彩空间等。
5.光的颜色与物体颜色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对光的不同吸收、反射和透射而产生的。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部分光线,反射或透射出余下的光线。
这样就形成了物体的颜色。
二、光的颜色现象1. 光的折射和反射当光线穿过介质的时候,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后,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而光线照射到平面上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2. 光的散射光线照射到粗糙表面上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是指光线在照射到粗糙表面上之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
这就会使被照射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效果。
3. 彩虹现象彩虹是一种由光的折射和反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雨露或水珠上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和反射,最终形成彩虹的美丽景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出现光的衍射现象。
衍射是光在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会扩展开来,形成一系列交叠的光线,产生出一种新的光学现象。
5. 光的干涉光波之间会相互干涉,产生出干涉现象。
干涉是指光波在相遇时互相干涉而产生的一种波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干涉仪、干涉条纹等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3-1光的色彩、颜色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3-1光的色彩、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eff065452af90242a995e562.png)
3-1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闪电)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篝火等)。
反例:钻石、月亮不是光源。
二、光的色散1、太阳光的白光是复色光,经三棱镜后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光的色散现象),靠近三棱镜顶角的是红光,靠近三棱镜底边的是紫光。
例:虹、肥皂泡沫上的颜色、日晕、转动的七色板。
2、最早研究人:英国的牛顿。
三、探究活动:怎样用简便的方法得到单色光?做法:让复色光(太阳光)通过有色玻璃(纸)。
现象: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
引申:某色的透明物体只能让和它相同的颜色通过。
应用举例:滤色镜。
四、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此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应用举例:显示屏。
五、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譬如:我们看到某物体是蓝色的,说明该物体只反射蓝光,蓝光以外的颜色被吸收。
其他情况以此类推。
我们可以简单认为:物体的颜色和它反射的颜色一致。
引申举例:红色光照射在蓝色物体上,我们看到的是黑色。
因为该物体只能反色蓝光,用红光照射时红光被吸收,所以当我们观察时,感受到的是黑色。
其他情况类推。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光(红光照黑纸显黑色),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光(红光照白纸显红色)。
而光具有能量,所以夏天穿深(黑)色衣服较热。
应用:扫码、红光暗室内所用温度计液柱是蓝色的、花朵的颜色、六、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七、探究活动:探究光的色散、探究单色光的获得、探究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条件。
可自主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知识要点
![光的色彩、颜色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d986e3f8c75fbfc77db2d6.png)
1.光的色彩、颜色知识要点1.光源:。
光源的分类:A、天然光源:。
B、人造光源:。
思考:月亮、投影幕、钻石它们是光源吗?为什么?。
2.光的色彩:A、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色的,但是太阳光不是光,是光,证明太阳光是由7种单色光复合而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屏上形成,图中A是光,B是光,介于A、B之间的依次是橙光、光、 -光、光和靛光.生活中所见到的彩虹也是现象。
B、透明物体的颜色:从白光中获取某一种单色光的方法是:,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于,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
C、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三基色)是、、。
光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
光的三原色按的比例混合,能得到白光。
D、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
颜料的三原色按的比例混合,能得到黑色。
E、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于。
吸收所有的色光表现出色;反射所有的色光表现出色;反射红色光、吸收其它各色光表现出色。
色,其他色纸呈色色,其他色纸呈色3.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
2.人眼看不见的光知识要点1.红外线的发现: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在三棱镜光谱的红光端外发现了不可见的热射线——红外线。
在图中标出红外线所在的区域。
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辐射传递到地球。
2.红外线的特点:红外线具有,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辐射红外线,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
物体也能吸收红外线,接收的红外线越强,温度升的越。
3.红外线的应用:、、。
4.紫外线的发现:德国物理学家对红外线的发现极感兴趣,他坚信物理学事物具有两极对称性,认为既然可见光谱红端之外有不可见的辐射,那么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发现不可见的辐射。
1801年,他先把一张纸放在氯化银溶液中浸泡一下,然后把它放在三棱镜可见光谱的紫光区域邻近。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1cd73c5fbfc77da369b1e8.png)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 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梳理第1 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董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 光源与反光物体。
6、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7、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光是一种能量。
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 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 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光和物体色与色彩的关系
![光和物体色与色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a5e1d80e53a580216fcfe40.png)
<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
(5)中中调 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 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 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 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 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五>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 感受。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彩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6eac23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7.png)
⾊彩的基础知识⾊彩的基础知识问题:⾊彩时时刻刻存在的吗,那么⾊彩是怎样产⽣的?⼀、光与⾊的关系1、⼀切⾊彩都离不开光,⽆光便⽆⾊。
光的光波在视觉上的反映。
2、不同的光线可使同⼀事物呈现不同颜⾊。
例如:同样是绿⾊的玻璃、⾦属、⽊板、瓷器等物品在阳光下会呈现不同的绿⾊。
光、物体、和眼睛感觉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3、相同的光线可使相同颜⾊但不同质感的事物呈现不同颜⾊。
例如:同样的景物早、中、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
⼆、⾊彩的分类1、⽆彩⾊⽩、灰、⿊乃不含颜⾊,只含有明度元素。
⽩⾊明度最⾼,⿊⾊明度最低。
2、有彩⾊含颜⾊的所有⾊彩,并具有⾊相、明度、纯度三个属性。
有彩⾊与⽆彩⾊不同⽐例的混合,可调配出来的⾊彩也属有彩⾊。
三、⾊彩的三要素1、⾊相⾊相是指⾊彩的样貌,每种⾊彩的名称即是⾊彩的⾊相。
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这类颜⾊的名称通常称为⾊相。
2、明度明度是指⾊彩的明暗程度。
(1)明度越⾼,⾊彩越浓,越亮。
明度越低,⾊彩越深,越暗。
(2)明度最⾼的⾊彩是⽩⾊,明度最低的⾊彩是⿊⾊,均为⽆彩⾊。
(3)有彩⾊的明度,越接近⽩⾊者越⾼,越接近⿊⾊者越低。
(4)依明度⾼低顺序排列各⾊相,则为黄、橙、绿、红、蓝、紫。
(5)相同⾊相的明度关系对⽐:(从明度低的向明度⾼的依次排列)深红—⼤红—浅红。
不同⾊相的明度关系对⽐:(从明度低的向明度⾼的依次排列)蓝⾊—红⾊—黄⾊。
3、纯度纯度即⾊彩的纯净程度。
(1)纯度越⾼⾊彩越鲜艳,纯度越低⾊彩越灰暗。
(2)混⼊⽆彩⾊,纯度就会降低,其中:混⼊⽩⾊,明度越⾼,纯度越低;混⼊⿊⾊,明度,纯度均降低。
(3)越多的颜⾊相混合,颜⾊的纯度越低。
四、⾊彩的情感1、不同⾊相颜⾊的不同⾊彩情感(1)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化、宗教、传统、个⼈喜好等。
(2)每个⾊相都可以给⼈带来不同的⾊彩情感。
不同⾊相在⼈们的⽣理和⼼理上会产⽣不同的影响,因此构成了⾊彩本⾝特有的艺术感情。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色形线光介绍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色形线光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ee982b9a8956bec0875e309.png)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色形线光介绍色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光刺激眼睛而产生的视感觉,一切光源都含有色素成份。
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彩都是在日光或白光的映射下形成的。
日光或白光在三棱镜折射下,分解为赤、橙、黄、绿、青、蓝、紫7色,称为光色。
不同物质对光色的吸收成份和反射程度不同,呈现为复杂的色泽变化。
物质对光色全部或大部吸收则成黑色,对光色全部或大部反射则为白色。
7色中被吸收部分则隐,被反射的部分则显。
一切可视的物质都具有在光照中显示色彩的因素。
红、黄、蓝是物质颜料中不能再分解或不能由其他颜料调合的色,故称颜料的三原色,或称一次色。
三原色中两者相混产生橙、绿、紫,称为三间色,或二次色。
间色与相邻色再次混合生成复色,或称三次色。
间色与对立的原色关系称色彩的互补关系,又称互补色。
如黄和紫为互补色,绿是红的补色,蓝是紫的补色。
在绘画中,颜色的固有色叫色相;色彩的深浅浓淡叫色度;色彩的冷暖对比倾向,称色性。
三者又叫色彩的三属性。
按人们视觉对自然的经验感受,色彩又分为冷与暖两大类调子,红、黄、橙、赭等为暖色调,青、蓝、绿、青紫等为冷色调。
色彩中的冷暖关系是相对的比较关系,如红暖于紫,青寒于绿,因而两大类的内部也有冷暖对比的因素。
由于特定光源色的影响,或者使画面色彩产生趋于某种统一倾向的因素称色调。
色调对揭示自然环境的时间和季节,对于传达人们心理和情绪有极强的表现力,在绘画诸要素中色彩是最具有感情特征的因素。
通过人们视觉经验的联想,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心理作用。
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明度变化、冷暖对比和色彩调子的表情特征,是取得与加强情绪感染力内容相谐调效果的重要手段。
形物态空间的外部映像。
即除了物体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部形象。
在一维空间中,形是单纯的线;在二维空间中,形是线围绕的面;在三维空间中,形是面构成的体。
线附于形体的边界而变化,色依于形体表面而显示,由此确立了形在美术作品诸要素中的中心地位。
在美术术语中,形指有形状大小的边界内容特征,形态指形状质量与空间的因素、动与静态势的表现特征,形体指形态的空间体积特征,构造指形体内容的有机联结关系,形象指含有精神内容和表情的形体。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55ab70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7.png)
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光与色彩:光的波长和颜色的形成光与色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
光的波长决定了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而颜色的形成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光的波长与颜色形成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例和应用。
一、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特定的波长。
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当光通过物体时,物体吸收部分光的波长,反射出另一部分波长的光。
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正是被物体反射的光波的颜色。
二、光的波长与可见光谱根据波长的不同,光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光谱。
可见光谱是指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光的一种范围,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红色的光波长最长,紫色的光波长最短。
通过调节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可以产生各种颜色。
三、光的波长与色彩现象1. 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由于光速改变导致光的折射。
不同的波长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光的波长与折射角度相关,从而产生颜色上的变化。
2. 散射现象:当光束遇到颗粒或物体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使得光随机地反射并改变方向,从而产生各种颜色的现象。
蓝天就是由于大气中对蓝光的散射,使得我们看到天空呈现出蓝色。
3. 干涉现象: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
干涉现象会引起波峰和波谷的叠加和抵消,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不同波长的光干涉会导致颜色的变化,例如油膜的彩虹色。
四、光与色彩的应用1. 彩色显示技术:电视、计算机显示器以及手机屏幕等设备都是基于光的波长和颜色原理来实现彩色显示的。
通过控制红、绿、蓝三原色的强度和比例,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的颜色。
2. 光谱分析:光谱具有每个波长对应一种特定颜色的特性,科学家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通过分析光谱,天文学家可以了解到远处星体的组成和运动情况。
3. 光与健康:光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调节睡眠和情绪。
光学色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学色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3d5d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d.png)
光学色彩知识点归纳总结光学色彩是一门研究光在物体表面和介质中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等光学现象对人眼产生的色彩感知的学科。
光学色彩在视觉艺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信息通信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对光学色彩的认知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对光学色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光的波动性、颜色的形成、光的折射和衍射等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物理光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它的颜色和能量,通常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nm-780nm之间。
光的波动性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是光学色彩研究的重要基础。
2. 颜色的形成颜色是人眼对光波长和强度的感知。
光的波长和强度决定了颜色的主要特征,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和紫色。
颜色的形成还受到色彩对比度、色彩明度、色彩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
人眼对颜色的感知是通过视觉神经系统的特定结构实现的,这一过程叫做色觉。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产生的偏折现象。
折射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不同造成的。
斯涅耳定律描述了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个固定的数值关系。
折射现象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水中看到的鱼和游泳池中的图像都是折射现象。
4.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产生的波的弯曲现象。
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典型表现,可以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如光的散射和光栅的性质等。
衍射现象还可以用来研究物体的微观结构,比如衍射光学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测生物细胞和分子结构。
5. 遥感影像的光学色彩遥感影像是利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光学传感器是遥感影像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利用光的波长和强度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通过对光学色彩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地表覆盖的类型、植被的状况、水体的质量等信息,对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精品课件)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梳理
![(精品课件)第1单元光与色彩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e28ef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a.png)
知识梳理
二、光的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三张卡纸上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在纸屏上不能出现 光斑。 2、光在烟雾中看起来光路特别清晰,是因为光将一局部烟雾的固体小颗粒照亮了。 3、排队时,当这一排或这一列中所朋人的影子重合为一条直线时,说明队伍排整齐 了;排队时,后面的同学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排直了。这两种排 队方法利用的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4、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 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 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梳理
一、光源 1、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点燃的蜡烛是光源,未点燃的蜡烛不是光源。 3、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月亮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所以月亮不 是光源。 4、光源的发光方式有很多种,如燃烧发光、通电发光、空气放电发光、生物发光等。 5、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如太发 光的电灯、翻开的手电筒等〕。
知识梳理
三、光的反射 1、光线照射到物体外表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 反射光。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将光线反射进我们的眼睛。 3、照镜子时,假设甲能在镜子中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一定能在镜子中看到甲的眼 睛,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4、直立两面镜子,变化它们的夹角,镜子中物体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夹角越小,镜 子中出现物体的数量越多。 5、潜望镜是利用两块平面镜对物体反射的光再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眼。潜望镜在军 事、航天等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光与色彩知识点
![光与色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83774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09.png)
光与色彩知识点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光与色彩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光那可是超级神奇的存在呀!就好像是魔术师一样,能变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比如说,阳光照在花朵上,哇,那花朵立马就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色彩呢,就像是生活的调味料,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红色给人热情似火的感觉,像燃烧的火焰一样,难道不是吗?比如过年时的红灯笼,看着就喜庆!蓝色呢,给人安静、深邃的感觉,就像那广阔的天空。
想想看,当你望着蓝天的时候,是不是心情都变好了?黄色就像是温暖的小太阳,充满了活力和快乐。
你看那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笑得那么灿烂!
而且呀,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还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呢!就像画画的时候,把各种色彩巧妙地组合,就能画出一幅超级棒的作品。
这不就跟我们搭配衣服一样嘛,合适的色彩搭配能让整个人都焕发光彩。
光与色彩呀,真的太有趣、太奇妙了!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呀!所以呀,咱可得好好感受它们的魅力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只要我们环顾四周,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跃入我们的眼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被包围在无数的颜色之中。
然而,和长度或重量不同,还没有量度颜色的物理标度,当问及某一颜色是怎样的时,每一个人的回答未必相同。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对人们说“蓝色的海洋”或“蓝天”时,每一个人由于他们的色灵敏度和过去的经历不同,每个人想象中的蓝色就不是一样的。
对颜色来说,这就是个问题。
因此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颜色并定出实用的颜色数据。
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颜色是一种有关感觉和主观解释的问题。
即使他们看着同一物体(在这里是说一个苹果),人们将依不同的标准和经历以迥然不同的字眼来表达同一种颜色。
因为要表达一种颜色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要向某人描述某种特定颜色是很难说得一清二楚的。
如果我们对某人描述苹果的颜色是“火红色的”,我们是否能指望他们准确地再现这种颜色呢?用言语来表达颜色是复杂而困难的。
然而,如果有一种标准的方法能精确地表示颜色并为每个人所理解,则色彩信息的交流就可以更加顺当,更加简单和精确。
这种精确的色彩信息交流将解决种种与颜色有关的问题。
用来表达颜色的名词常随时代而变。
例如我们谈到的红色就有“朱红”、“品红”、“玫瑰红”、“草莓红”和“绯红”等。
这些称为“惯用色名”,通过分析颜色的状态,并加上“鲜”、“暗”、“深”等形容词,我们描述颜色就可以更加准确一些。
如在上一页,有人用“鲜红”这一类词语被称为系统色名。
尽管我们已用很多方法来描述颜色,不同的人在听到“绯红”或“鲜红”时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这种表达方式。
因此,用语言来表达颜色仍然是不够准确的。
那么怎样来表达颜色才不至于被误解呢?对颜色的表示法常常是十个人十个样子,各个不同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一个摆在蔬菜水果店里的苹果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如此美味可口,如果放在家里的日光灯下看起来就不是那么好了。
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每一种照明都使同一个苹果看起来不一样。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苹果看起来要比放在暗背景之前的来得黯淡。
这被称之为对比效应。
对于要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
当我们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辆小车时,车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阴暗之差。
这是由于车上的涂料有方向特性的缘故。
某种带色的材料,特别是金属涂料有强烈的方向特性。
对于精确的色彩交流,对某物的观察角和照明角必须保持恒定。
每个人的眼睛的灵敏度总是稍微有差别的,甚至认为色视觉正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
还有,一个人的视力通常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
由于这些因素,各种颜色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
有人在查看了墙纸的小块样片以后选择了他认为很好的一种,但当墙纸贴到墙上去之后却又觉得太亮了一点。
覆盖在大面积上的看起来更明亮和更鲜艳,这就是所谓的面积效应。
挑选大面积的物体却根据小面积的色样会产生错误。
下面有两个红球。
你如何向别人描述两球颜色的差别?左图上有两个红球。
乍一看,它们都是一样的红色,但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它们在好几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两球都是红色,但上球的颜色较为明亮,下球则较暗。
还有,上球的颜色显得鲜艳。
可见,即使两球看起来都是红的,但它们的颜色却是不一样的。
当将颜色分类时,它们可以以构成颜色的三个属性来表示,即:色调、亮度和色饱和度(鲜艳度)。
色调、亮度、色饱和度。
色彩世界由这三个属性构成苹果是红的,柠檬是黄的,天是蓝的,这就是我们大家以日常用语对颜色的判断。
我们用色调这一术语在色彩世界里把颜色区分为红、黄、蓝等类别。
还有,虽然黄和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但是把黄和红混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橙色(有时称之为黄-红):混合黄和绿产生黄-绿;混合蓝和绿则产生蓝-绿,等等。
把这些色调衔接排列,就形成如图1所示的色环。
当比较各种颜色的亮度(颜色的明亮程度如何)时,颜色就有明亮和深暗之分。
例如,将柠檬的黄色和葡萄柚的黄色来说,毫无疑问,柠檬的黄色就比较明亮。
把柠檬的黄色和欧洲甜樱桃的红色相比,显然,也是柠檬黄比较明亮。
可见,颜色亮度的测量与色调无关。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图2。
图2是图1沿A(绿)B(紫红)直线切开的剖面图。
可以看出,亮度沿垂直方向变化,越往上去,色彩越明亮,越往下去,则越深暗。
再来说说黄色。
柠檬的黄色和梨的黄色相比较又如何?你可能会说柠檬的黄色更明亮一些,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大的差别就是柠檬的黄色显得鲜艳,而梨的颜色则显得阴晦。
这种差别称之为色饱和度或鲜艳度。
从图2可以看出,紫红和绿两色的饱和度分别由中心向两侧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变化。
离中心越近,色彩越阴晦;离中心越远,则越鲜艳。
图3标出了一些常用的描述色彩亮度和色饱和度的形容词。
至于这些形容词表达了什么,请再看一下图2。
色调、亮度、色饱和度构成了一个色立体色调、亮度、和色饱和度为颜色的三个属性。
将此三属性放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三维立体,如图4。
色调形成该立体的外缘,亮度作为中央主轴,而色饱和度作为水平横辐。
世界上一切的颜色均分布于如图4所示的主体周围,于是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色立体,由于色饱和度各梯级的大小对每一种颜色色调和亮度来说都是不等的,因此色立体的形状为复杂,但却能把色调、亮度、色饱和度的关系以直观的方式来表达得清清楚楚。
为色调、亮度和饱和度建立标度,我们就能用数字来测量颜色如果我们测量苹果的颜色,我们得到下列结果:过去已有好几个人想出多种方法,常常是通过复杂的公式用数量来表示颜色,其目的是使每个人能够更容易地和更准确地做色彩信息交流。
这些方法试图提出一种用数字来表示颜色的方法,就好象我们表示长度和重量一样。
例如在1905年,美国画家A.H.孟塞尔发明一种表示颜色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大量按照颜色的色调(孟塞尔色调)、亮度(孟塞尔值)和色饱和度(孟塞尔饱和度)分类的色纸片,用来和样品色作目视比较。
后来,经过许多进一步实验,该系统经过更新,创立了孟塞尔新表色系统,也就是现在在用的孟塞尔系统。
在该系统中,任何给定的颜色按照它的色调(H),亮度值(V)和饱和度(C),表示为一个字母/数字组合(HV/C),并利用孟塞尔色卡作目视测定。
其他用数字表示颜色的系统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研究出来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两种系统为Yxy系统和L*a*b*系统。
前者是于1931年根据CIE规定的三刺激值XYZ发明出来的,后者是由1976年发明的,以给出更为均匀的相对于视差的色差。
这两种色空间*已在全世界用于色彩交流。
*色空间:这是一种用某种符号(例如数字)来表示某物体或某种光源颜色的方法。
L*a*b*色空间(也称为CIELAB)是当前最通用的测量物体颜色的色空间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所有领域。
它是均匀色空间之一,是由CIE在1976年制定的,以便克服原来的Yxy色空间的一个主要问题,即:x,y色度图上相等的距离并不相当于我们所觉察到的相等色差。
在这一色空间中,L*是亮度,a*和b*是色度坐标。
图6所示的为a*,b*色度图。
在这个图上,a*和b*表示色方向:+a*为红色方向,-a*为绿色方向,+b*为黄色方向,-b*为蓝色方向。
中央为消色区;当a*和b*值增大时,色点远离中心,色饱和度增大。
图8是L*a*b*色空间色主体表示法;图6是该色主体在某恒定L*值处的水平剖面图。
要知道这些值究竟代表什么颜色,首先让我们在图8上的a*b*图上标出a*和b*值(a*=+47.63,b*=+14.12)来得到点(A),它所表示的就是苹果的色度。
如果我们把图8上的色主体通过(A)点和中心垂直地切割,我们可以得到一张色图与亮度的关系图,图7所示为该图一部分。
L*C*h色空间使用与L*a*b*色空间一样的色度图,但是它使用柱面坐标而不是直角坐标。
在该色空间中,L*代表亮度且与L*a*b*色空间中的L*相同,C*为色饱和度,h为色调角。
在圆心处色饱和度C*的值为0,离圆心越远C*值越大。
色调角被规定为从+a*轴开始并以度数表示:0为+a*(红),90为+b*(黄),180为-a*(绿),270为-b*(蓝)。
如果我们用L*C*h色空间来测量苹果的颜色,我们将得到下列结果。
如果我们把这些值描绘在图9上,我们就得到点(A)。
色饱和度色调角亨特Lab色空间是由R.S.亨特发明的,是比CIE1931Yxy色空间在视觉上更为均匀的色空间。
它与CIEL*a*b*色空间相似,它仍在包括美国的油漆工业在内的各种领域中使用。
几种不同的色空间 (III)XYZ三刺激值和相关联的Yxy色空间构成了当前的CIE色空间的基础。
XYZ三刺激值的概念是以色视觉的三元理论为根据的,它说明人眼具有接收三原色(红、绿、蓝)的接收器,而所有的颜色均被视作该三原色的混合色。
XYZ三刺激值是利用这些标准观察者配色函数计算得来的。
如果我们用Yxy色空间测量苹果的颜色,我们可得到值x=0.4832,值y=0.3045作为色度坐标,它对应于图12上的(A)点,Y值13.37说明该苹果的反射比为13.37%。
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各种颜色尽管人眼不能准确地用数量来表示颜色,但是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则是最简单不过的。
正如我们在前面说过,不喜欢人们普遍用主观表示法来口头地描述颜色,而色彩色差计则是按照国际标准用数字来表达颜色。
用这种方法来表示颜色就有可能让每一个人理解所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还有,一个人对单色感觉会随着背景或照亮颜色的光源而改变。
色彩色差计具有与人眼相当的灵敏度,但是因为色彩色差计总是利用同一光源和照明法来测量,测量条件总是一样的,无论它是在昼间或夜间,室内还是室外。
这就使得测量既简便而准确。
利用在前面讨论过的色空间,确定你的测量对象的数值。
色彩色差计擅长揭露细微的色差不论在何处只要用到颜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细微的色差。
但是用了色彩色差计,即使细微的色差也可以用数字表达出来而且容易被人所理解。
让我们用L*a*b*和L*C*h色空间来看一下两个苹果之间的色差。
用苹果的颜色(L*=43.31,a*=+47.63, b*=+14.12)作为标准,如果我们测量苹果的颜色(L*=47.34, a*=+44.58, b*=+15.16)与苹果的颜色之差。
我们得到下面显示器和所表示的结果。
色差则在图13上的图形上表示出来。
图14使我们易于理解以L*a*b*色空间表示的色差。
在L*a*b*色空间中,色差可以表示为一个单一数值∆E*ab,它表示了色差的大小但是并没有说明到底有何不同。
∆E*ab由下列方程式确定:∆E*ab=[(∆L*)2 + (∆a*)2 + (∆b*)2]1/2如果我们把上面显示器中的∆L*=+4.03,∆a*=-3.05,和∆b*=+1.04代入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到∆E*ab=5.l6,这就是在显示器左上角所显示的值。
如果我们用L*C*h色空间测量两个苹果之间的色差,我们可以得到上面显示器所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