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基知识点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知道你想要什么全是高校必考,根据各自考点自选干货满满,前选择,后大题结合每章后面的思考题进行复习(记要点,其他的看看就好)一定是分点答题一、新时代要求我们怎么做?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树立自主学习和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如何形成有意义的价值观?1、"实践出真知",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经历,通过这种学习与生活经历的实践过程逐步取获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为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充分的实践基础。

2、要有理想,有目的的人生才有努力奋斗的方向,拥有努力奋斗的方向人生就拥有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其次保持〃遇喜不骄、临危不惧〃的人生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最后建立以社会公道德为基础的人生价值观。

3、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成长的,必须要自觉地抵制那些糟粕的价值观。

三、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意义1、内涵: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意义: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动力。

3、理想的内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4、理想的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5、信念的内涵: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sīxiǎng)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gēndǐ)知识点一、人生观1、人生(rénshēng)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总的看法。

1) 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shèhuìguān xi)的综合。

Ø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之间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需要立足于具体(jùtǐ)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性论。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答复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态度答复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答复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a) 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其作用在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b)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相互影响c)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Ÿ 人生价值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开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Ÿ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开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开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开展的保障。

d) 人生态度、目的和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复习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复习重点
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设想的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遭遇到一点困难、曲折或失败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方面,物质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不会过时的;另一方面,讲艰苦奋斗,也并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当代中国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的,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1立志当高远: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能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完整word版)思修法基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思修法基知识点总结

思修法基知识点总结法律部分建设法治体系(一)法律的概念和发展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本质和特征(1)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

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指引作用。

通过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和义务性规范(应当做什么)来实现。

(2)预测作用。

对具体法律关系或法律后果的预测。

(3)评价作用。

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评价。

(4)强制作用。

对违法犯罪进行制裁,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得以实现的保障。

(5)教育作用。

实现方式: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守法用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通过表彰法治建设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制定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立法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法律执行(执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4版复习要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4版复习要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4版复习要点一、思想道德修养: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1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1.2历史唯物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历史使命;-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人生观、价值观与修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道德修养与社会公德:-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心理素质与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的内涵与要求。

6.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的内涵;-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法律基础:1.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法律的基本特征与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衔接、适应和反映。

2. socialist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四个基本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法律的层级与体系:-国际法与国家法;-立法与行政法规;-法律的等级与适用。

-立法机关及其职能;-法律层级与法律条文的表述方式;5.法人与自然人的权利与义务:-法人与自然人的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法人和自然人的权利与义务的性质与种类;-法人与自然人的权利义务的相互关系。

6.婚姻法与继承法基本规定:-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禁止行为;-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婚姻法与继承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7.民事责任与救济:-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与救济的种类与形式;-责任法的构成要件与责任的限制。

8.刑法基本概念与犯罪与刑罚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任务与原则;-刑法犯罪与刑罚的基本概念;-犯罪法与刑法的基本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绪论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基本要素: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用法、护法能力.关系: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A.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B.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第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三,身体力行,切实践履.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1、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2、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3、理想信念的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要求: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仍有其现实意义.3我们正处理在社会主初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9、在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10、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3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5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4、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7、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6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8、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含义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民族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决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3、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4、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5、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6、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7、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人们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8、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9、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尤其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10、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11、身心健康的标准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的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2、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3、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4、道德的发展规律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核心: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8、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9、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12、诚实守信的含义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言的品格.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统一的.13、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1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不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4、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6、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特点.7、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意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8、爱情、婚姻的含义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9、恋爱的道德要求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10、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12、个人品德的形成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13、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14、省察克制的含义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15、慎独的含义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1、依法治国的概念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及其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行的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3、执法为民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5、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意义: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职要求和重要保障;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7、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2完善立法体制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8、加快法治政府建设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9、提高司法公信力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3推进严格司法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10、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1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1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坚持依法执政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1、法的概念及其作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模式的调整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个方面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法律规范的概念、逻辑结构及其种类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逻辑结构: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制裁——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3、法律关系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特征:首先,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其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再次,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最后,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的构成1法律关系的主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绪论一、基本概念1、新时代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它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3、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4、法治素养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问题1、大学生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

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思修法基知识点总结

思修法基知识点总结

思修法基知识点总结法律部分建设法治体系(一)法律的概念和发展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本质和特征(1)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

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指引作用。

通过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和义务性规范(应当做什么)来实现。

(2)预测作用。

对具体法律关系或法律后果的预测。

(3)评价作用。

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评价。

(4)强制作用。

对违法犯罪进行制裁,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得以实现的保障。

(5)教育作用。

实现方式: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守法用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通过表彰法治建设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制定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立法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法律执行(执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第一部分绪论思考题一、试述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并结合自身学习实际谈谈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答:1.(1)学习要求的变化(2)环境的变化(3)社会生活的变化2.(1)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2)提高明辨是非的善恶能力(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4)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联系:(1)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2)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3)法律为思想道德法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区别:(1)从表现形式上看,法律表现为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国家认可的习惯;而道德则是一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东西(2)从调节的层面来看,思想道德涉及主要是个体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法律涉及主要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3)调节方式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据个体内在的要求和信念起作用法律是通过强制性的外在控制发生作用(4)从调节范围来看,思想道德涉及范围更加广泛,相对模糊;法律作用是范围较为具体,十分明确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1、历史使命: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内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严从治党)五、作为当代大学生你认为应当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新的概括2要切实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3要把成人成才的目标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上六、需要更新怎样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第一讲思考题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及理想信念的意义(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础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础知识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总的看法1.人生观含义: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与总看法。

2.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4.人生观主要内容:①人生目的:一定历史条件下、关于自身行为、指向与追求(人生观核心)②人生态度:通过生活实践、对人生问题、稳定的、心理和精神③人生价值:生命及实践活动、对人和社会、作用与意义5.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①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6.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①对立与统一②根本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7.正确人生观:①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认真2.务实3.乐观4.进取③人生的意义应当从人生价值评价与实现:8.正确评价人生价值:3个坚持坚持:①能力大小与贡献统一②物质与精神贡献统一③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统一9.人生价值实现的三个条件:①从社会客观②从个体自身③增强能力和本领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需要:①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②反对错误人生观:反拜金- 享乐–极端-(三大主义)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10.理想:实践中形成(具有实践性)、有实现可能性的、追求和向往,是三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点:超越实践时代三个特性)11. 信念:统一体(认知、情感、意志),特点:执着多样12.重要性:①精神之“钙”:1.昭示(目标)2.提供动力3.提高境界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3.为什么信仰:①体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②鲜明的实践品格③持久生命力第二节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①对立统一②理想变现实是一个过程③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1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①个人理想应以社会理想为指引②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与升华16.为实现中国梦:①立志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需躬行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一节中国精神兴国强国之魂17.重精神-优秀传统表现在:①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②理想的不懈追求上③道德修养与教化的重视上④对理想人格额推崇17.民族精神: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大多数民族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新年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理想和信念(1)理想:①性质:带有时代的烙印、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②特点:现实性和预见性(2)信仰:具有多样性,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3)关系:①理想是信念的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②相互依存,如影随形,很多情况下理想和信念是一致的。

(4)作用:①指导人生的奋斗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内容: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措施:①坚持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党的性质、宗旨、先进性)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如何实现理想)(1)辩证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要坚定信仰和信念)(3)艰苦奋斗史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通过实践变为现实)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关系:(1)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个人理想要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

但并不是抹杀、排斥个人理想,而是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体现着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能够指导我们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冲突时,要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3、努力实现中国梦,放飞青春梦(1)要励志高原(2)要立志做大事(3)要在实践中一步步实现(4)要从平凡做起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一、中国精神1、作用(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4)构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民族精神1、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1)内涵:对国家、民族、文化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统一感。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大学的特点:○1信息的海洋,求知的殿堂○2栋梁的摇篮,良师的故乡○3是勤奋苦读放飞梦想的地方2、大学生活的变化:○1学习要求的变化:自主性、广泛性、探索性、专业性○2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立性,人际关系的多方位○3社会活动的变化: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

3、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5、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表现6、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7、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2)---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思想(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新年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理想和信念(1)理想:①性质:带有时代的烙印、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②特点:现实性和预见性(2)信仰:具有多样性,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3)关系:①理想是信念的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相互依存,如影随形,很多情况下理想和信念是一致的。

(4)作用:①指导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内容: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措施:①坚持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党的性质、宗旨、先进性)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如何实现理想)1)辩证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要坚定信仰和信念)3)艰苦奋斗史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通过实践变为现实)、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关系:(1)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个人理想要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

但并不是抹杀、排斥个人理想,而是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体现着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能够指导我们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冲突时,要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3、努力实现中国梦,放飞青春梦(1)要励志高原(2)要立志做大事(3)要在实践中一步步实现(4)要从平凡做起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一、中国精神、作用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4)构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民族精神1、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1)内涵:对国家、民族、文化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统一感。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

思修与法基知识点归纳

• 2.人生价值的标准 (单选) •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人生价值评判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 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 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一种具体化。 • 3.人生价值的评价(单选) •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 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 一。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多选) 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过程 中,还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得失 观、幸福观、生死观。 •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单选) •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只有以为人 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 生尊奉和践行。 • •
• • • • • • • • • •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 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 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分布对应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三个要求。 (多选)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多选)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第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第三,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思修知识点

思修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1.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p5-7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p31-32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p38-40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4.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p20-2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首先,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其次,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再次,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顺逆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5.人生观的内容 p10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地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6.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89-94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本质: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7.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 p48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8.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p48-50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9.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p57-60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与法基》冲刺考点必背第一章: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第二,具有持久生命力。

第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第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直接指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顶的“三座大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前景。

2.理想信念的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

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有不同的内涵。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二,团结统一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第三,爱好和平精神。

第四,勤劳勇敢精神。

第五,自强不息精神。

(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第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两者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1) 时代精神的内涵第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第二,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第三,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第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第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第一,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

第二,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两者关系):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人生价值的标准)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生价值的评价)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第四,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第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正确认识个体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应了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四,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