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专题学习活动

合集下载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1.1 教学目标了解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基本概念。

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案例分析: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小组分享: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第二章:学习者分析2.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

理解学习者分析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的识别方法。

学习者分析的步骤和工具。

学习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实践练习:使用学习者分析工具进行学习者分析。

小组分享:学习者分析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和应用。

第三章:学习目标设计3.1 教学目标学会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理解学习目标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定义和特点。

设定学习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实践练习:制定一份学习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

小组分享: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第四章:教学策略设计4.1 教学目标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习。

理解教学策略设计对教学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种类。

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选择适合不同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

实践练习:设计一份教学策略计划。

小组分享: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第五章:教学评估设计5.1 教学目标学会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理解教学评估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设计教学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评估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2—75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知道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知道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说出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4.根据资料说出埃及在种族、民族、某某、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学生每人一机,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电脑,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能够很好地合作共进。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埃及经济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为全人类灿烂的文明而感到自豪。

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学会相信自己和尊重他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经济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埃及经济发展及其与自然、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突破本节课充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料的来源、认识的工具、交流的平台。

安排在电脑房进行,学生每人一机,且可访问互联网。

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制作成“地理小报”,或制作成多媒体演示作品,以小组成员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参与操作,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尝试和其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思维激荡”;提炼自己观点,证明自己观点和宣传自己观点的能力;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和帮助别人的机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埃及网页。

2.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合能力,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器材。

学生准备查找收集埃及有关资料。

主题班会教案(勤奋学习)

主题班会教案(勤奋学习)

主题班会教案(勤奋学习)第一章:班会主题导入活动目的:1. 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步骤:1. 班主任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勤奋学习。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勤奋学习的理解和体会。

3. 举例说明勤奋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的重要性。

4. 邀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心得。

5. 总结发言,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第二章:名人故事分享活动目的:1. 通过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追赶超越的决心。

活动步骤:1. 班主任介绍本章活动主题:名人故事分享。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3. 引导学生从名人故事中汲取启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4. 鼓励学生向名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三章:学习方法探讨活动目的:1.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步骤:1. 班主任介绍本章活动主题:学习方法探讨。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借鉴。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4. 邀请老师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

5. 总结发言,强调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尝试实践。

第四章:学习计划制定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2. 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步骤:1. 班主任介绍本章活动主题:学习计划制定。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3. 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

4.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计划。

5.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计划,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学习动力提升活动目的:1. 帮助学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

活动步骤:1. 班主任介绍本章活动主题:学习动力提升。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提高学习动力的方法和经验。

第八章 知识、规范和态度的学习

第八章  知识、规范和态度的学习

第八章知识、规范和态度的学习第八章知识、规范和态度的学习教学目的:1、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分类和学习过程;2、掌握规范学习的概念和阶段,理解纪律的含义、类型和功能;3、了解态度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掌握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的条件,明确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方法。

教学重点: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2、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条件。

教学难点: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为主第一节知识的学习一、知识学习的概述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储备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各种事物的特性与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如何完成各项任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学习亦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程序性知识学习。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说明“做什么”和“怎样做”的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及其形式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与表象系统和图式的形式表征的。

(二)陈述性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把陈述性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命题网络来表征的语义知识,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础的;另一类是以表象和表象系统来表征的形象性的知识,是对事物的知觉形象进行直观概括的结果。

(三)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保持完整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知识的获得),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形成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知识的保持),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第三阶段(知识的应用),意义的提取和运用阶段。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获得又可以叫做知识理解或知识的领会。

是指弄懂词语所标示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第八章_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八章_动作技能的学习

(2)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在练习过程中,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
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实验1:布瑞安(1897)研究练习对收发电报的作 用。发现在收电报技能上,练习15-28天之间, 成绩停顿不前。 实验2:弗兰克斯(1982)研究练习对追踪物体作 用,每天练习105次,共10天,发现前4天,进步 明显;5、6、7三天学习没有提高,第7天后,成 绩进一步提高。

情境干扰效应(contextual interference effect):在动作技能学习中随机练习对动作技 能的学习要比区间练习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
身体练习:身体实际进行活动的练习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动作技能的进 行过程的练习形式。 研究结论: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学习时要尽量 选择身体练习。但在无法进行身体练习时,心 理练习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
(4)练习中存在个体差异:
练习者准备的程度 对练习的态度 个性特征 性别。
3.不同形式练习对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



练习的分布: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练习的变化:随机练习和区组练习 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 部分练习与整体练习
练习的分布: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 中间没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散练习: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 段分隔开。 练习分布对连续动作技能的影响:练习 分布与总练习时间存在权衡关系 练习分布对离散动作技能的影响:无明 确回答
由小肌肉来实现。如弹钢琴、打字等。 粗大技能:需要的空间大,动作幅度较大,大 肌肉群参与、甚至整个躯体参与。如跑步、打 网球等。
精细技能:局限的空间小,动作要精巧、协调,
徒手型与器械性动作技能

第八章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_学前教育学

第八章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_学前教育学

第八章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内容和要求、教育意义2、了解幼儿园劳动的特点、内容和要求3、了解幼儿园娱乐、节日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节日设计活动的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掌握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不同的节日设计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在上课前一周,学生进入幼儿园了解幼儿园中开展的日常生活、劳动、节日娱乐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形式。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介绍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幼儿劳动、节日及娱乐活动的涵义和意义。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幼儿劳动、节日及娱乐活动都是幼儿的教育活动。

分别揭示它们的涵义,并指出它们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渠道。

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有必要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知识要点】(一)、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

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和离园、过渡活动和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

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的体育教育方面,日常生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训练机会,促进幼儿体育目标的实现;在幼儿智育方面,日常生活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借助观察理解知识的机会;在幼儿德育方面,幼儿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中学会并运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行为规则;在幼儿美育方面,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幼儿劳动幼儿劳动具有游戏性、生活性特点。

通过幼儿劳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模仿欲望,同时帮助幼儿发展初步的自理能力。

幼儿劳动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既促进幼儿体能的增长,又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也逐步帮助幼儿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三)、幼儿园的节日及娱乐活动幼儿园节日活动是为纪念性节日、传统的民俗节日和幼儿自己的节日而组织的活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八章学习活动与指导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八章学习活动与指导

第二节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有关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 以及制约学习的各种条件的理论探讨与解释。
主要的学习理论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举例
请判断以下哪种情况是学习活动的结果。
小明长得越来越高 儿童看到医生拿着针管过来,就感到害怕。 某个学生初一时跳高成绩是70厘米,初三时是90厘
念。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伟大而不朽的文学巨著
命题学习就是掌握句子的复合意义,即掌握若干概念之间的关
系。
判断:下列属于符号学习、概念 学习、命题学习的哪一种?
历史事件、人物,地理课中的地形、气候的学习属 于(符号学习 )。
答案:⑷。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 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2.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 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答案: ⑶。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 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 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小学教育心理学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 第二模块 第三模块 第四模块 第五模块
心理学基础知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理论 学习活动与指导 品德发展与指导 小学生心理与卫生安全教育
一、德育概述 二、道德发展理论 三、德育特征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怎么产生的? 学习动机怎么培养和激发? 如何指导学习?
课后请自学《教育心理学》相关教材及资料!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如学了字母再学单词。

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 特点:
–动作品质——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
–动作结构——动作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 协调
–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强,不需要视觉控制
–动作效能——体力精力消耗降至最低
冯忠良:动作技能的形成
阶段
含义
特点
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和掌握 操作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学会观察、 掌握原理
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 定向 动作程序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 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
定向
模仿
整合
熟练
1、动作的定向
• 含义: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 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 内容:
–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
–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有关信息。
• 特点:

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和掌握操作活动的程序性知 识。学会观察、掌握原理
2、动作的模仿
• 含义:
–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 特点:
–动作品质——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动作结构——动作成分协调性差、互相干扰、衔 接不连贯,
顾此失彼,产生多余动作 –动作控制——主要依靠视觉控制 –动作效能——效能低,时间长,体力精力消耗大
3、操作的整合
• 含义:
–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 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所谓熟 练操作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 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要有 意识注意的状态。 熟练操作具有的主要特征: (一)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二)能利用细微线索 (三)动觉反馈作用加强 (四)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17I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17t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②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③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④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图8—1)。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地名或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

除我们在第六章介绍的复述策略外,常用的复述策略还有以下一些方法。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

这种识记也是有条件的,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相关的、给人以强烈情绪反应的或形象生动鲜明的人或事,就容易随意识记在学习中,要尽量地能够运用这些条件,如培养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来加强随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要想记住某一信息,就需要有意识地、用心地去记它,尝试着自己复述一遍,看看自己能否重复出来。

2.排除相互干扰人之所以没记住某一信息,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一信息受到了干扰多或者是被其他信息搞混了,或是被其他信息挤到一边去了。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

《组织行为学》第八章专题8压力与冲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考生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组织中产生压力的因素;2,能够用来减轻压力的方法;3,组织内部冲突的性质;4,冲突的解决方案;二,本章知识脉络:1—四节讲授压力,六五节讲授冲突。

第一节压力;压力的普遍性;压力的概念;第二节压力产生的原因;工作产生的压力;组织产生的压力;非工作因素产生的压力;第三节压力的反应及后果;对压力的反应;压力的缓和剂;压力的三种后果;第四节减轻压力;员工个人减轻压力的途径;组织方面减轻压力的途径;第五节冲突;理解冲突;冲突的三个层面;冲突的两种类型;冲突的原因及后果;冲突的过程五阶段;调和---冲突模型;第六节冲突管理处理冲突的步骤及方法激发冲突的技术与预防冲突的技术;谈判;第一节压力共讲授两个问题:压力的普遍性;压力的概念;一、压力的普遍性---一般掌握工作压力具有普遍性,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根据介绍,1983年至l993年间,美国邮政业务领域发生了l2起枪击事件,有34人丧生,20人受伤。

据说在所有的事件中,工作压力(比如,要求在机器上以每秒一封信的速度分检信件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许多企业在进行裁员,尤其各大跨国公司的裁员更加引入注目。

在这样一个裁员过程中不论是被裁掉的员工,还是被继续留下来的员工,都将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一些单位的员工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曾出现辞职现象。

日本人创造了一个词,叫作“过劳死”,意思是因工作过度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而暴死。

在日本,一天工作l6小时的人并不罕见。

专家估计,每年因工作过度而死亡的日本人并不罕见。

上面列举的事实表明,工作压力是组织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具有普遍性。

二、压力的概念---重点掌握压力是~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

(一)如何理解压力具有两重性---重点掌握压力本身不一定是件坏事,它有积极的、有价值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加精)

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加精)

第八章综合性学习1.为了将低碳理念融入南平市旅游产业发展,拓展低碳旅游市场,全力打造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南平市政府决定用4个月时间开展“低碳之旅·畅游武夷”旅游促销活动。

对此,剑津中学开展“低碳之旅·畅游武夷”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8分)(1)【拟写标题】剑津中学校报小记者获取一则消息,请你帮忙拟写标题。

(2分)中新财经武夷山11月15日电(记者龙敏)福建省南平市官方15日对外披露,为拓展低碳旅游市场,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区,将以低碳旅游为主题,向海内外发放集门票、积分、信息、统计、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碳旅游护照。

南平市旅游局长温秀美介绍,持低碳旅游护照可享受武夷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五折优惠、南平市境内3A、4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的政策。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信息】请根据下列两则材料,概括出主要信息。

(2分)材料一:国内外关于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已处于发展阶段,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状况,有关部门对某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材料二:在被调查的500人中,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低碳旅游的人数占32.4%,电视广播占21.7%,报纸杂志占20.1%,亲戚朋友占8.6%,其他占17.2%。

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广告宣传】为了增强市民低碳旅游的意识,请你为本市“低碳之旅·畅游武夷”旅游促销活动设计一条公益宣传广告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采访领导】“世界地球日”在即,校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5年全国360城PM2.5浓度排名榜中,贵州、云南、福建、海南和西藏是空气最好的五大区域,而南平市“气质”稳坐福建省榜首,为此,小记者采访了南平市领导。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公开课)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3)了解台湾岛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4)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台湾省位置图、地形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

【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诗朗诵《乡愁》提问:诗中“我在这头”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台湾省)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二、新课学习(一)位置与范围活动1:1.读图找出周围的海洋和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看一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2.根据比例尺,估算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3.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读图、找图、讨论回答)明确:1. 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千米。

2.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亚热带,一部分位于热带。

提问:台湾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线。

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

阅读:台湾——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一千多年前,大陆与台湾建立起航海联系。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八章 幼儿教学活动观察与指导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八章 幼儿教学活动观察与指导
5 第八章 幼儿教学活动观察与指导
第一节 幼儿教学活动观察与指导概述
2.活动性与趣味性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获得各种直接经验实现的,这些经验不是
教师通过说教强加给幼儿的,而是要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参与 其中,获得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学 还应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婴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幼儿 的学习主要靠兴趣支配,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特 点。
想法的幼儿,他经常主动与教师交流,倾诉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 善于表现。但在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他又比较容易与他人产生矛 盾,他性格中要强的部分让他在群体生活中不愿意妥协和迁就,相对 比较自我。他热爱与我交流他想说的事情,但是每当他做错事情我想 要和他沟通时,他就会逃避、闪躲。
32 第 八 章 幼 儿 教 学 活 动 观 察 与 指 导
21 第 八 章 幼 儿 教 学 活 动 观 察 与 指 导
第三节 语言领域教学活动观察与指导
案例一:××幼儿园中六班第十五周幼儿语言领域观察记录
22 第 八 章 幼 儿 教 学 活 动 观 察 与 指 导
第三节 语言领域教学活动观察与指导
案例一:××幼儿园中六班第十五周幼儿语言领域观察记录
评价与分析 本次阅读领域的观察是在每天餐前阅读的时间进行的,活动前我 们引导幼儿提前准备好故事。从本次观察中我们发现:班级31位幼儿 中能独立地讲简单的故事内容的有8位幼儿,能独立讲故事但表达不够 流畅的有5位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能简单讲述故事的有9位幼儿,不 愿意讲述(或不能连贯讲述)故事的有9位幼儿。本次观察中不愿意讲 述故事的幼儿还是比较多的,如陈管泽、王雨晗、陆佳玉等,这跟幼 儿的性格和语言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第八章 幼儿教学活动观察与指导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章:主题一:我的学校生活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环境。

2. 学习学校规章制度。

3. 学习如何礼貌待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步骤: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

2. 讲解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学校的要求。

3. 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礼貌待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第二章:主题二:我的家庭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 学习家庭规章制度,如:尊老爱幼、分工合作等。

3. 学习如何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活动步骤:1.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彼此的家庭情况。

2. 讲解家庭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明白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

3.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

第三章:主题三:我的朋友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交朋友,建立友谊。

2. 学习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3. 学习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交朋友。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主题四:我的家乡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传承家乡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介绍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学习家乡的风土人情,如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

3. 学习如何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章:主题五:我的身体活动目标:2. 培养学生懂得保护自己,防范危险的能力。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八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一、知识及其涵义在不同的时期,哲学家们对知识的性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分类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描述,《教育大词典》的定义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这两个定义都是根据哲学认识论中的反映论给出的,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布卢姆(Bloom,1986)将知识定义为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

还有一些研究者将知识定义为由信息构成的、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表征(Howard,1995)。

这类定义比较强调知识的结果,未能反映知识产生的来源,因而只是对知识的现象描述。

另外,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倾向于把知识视作言语信息(Gagné,1985),即用言语符号来标志某种事物或表述某些事实。

这种解释又使得知识的含义过于狭窄,也不能全面说明知识的本质。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也就是获得了知识。

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学者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储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

该定义强调知识是后天经验的产物;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范围广泛,从获得具体信息到机体的认知结构的根本变化,都属于知识范畴。

知识是在人们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升华的经验总汇,也就是说知识是人们对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是由人们经过大脑思维和加工以后形成的,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系统化了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专题学习活动
案例分析
【案例呈现】
观看两段视频:
(一)[焦点访谈]四六级考试舞弊调查(2010.06.20)
(二)[焦点访谈]污水处理厂何以排污(2010.06.18)
【问题提出】
1.调查者采取的是什么观察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不同?
2.调查者为什么在不同场合采取不同方法?
3.保证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在上面视频中调查者做得如何?
4.进一步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
(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

(2)考场纪律。

(3)警民关系。

(4)社区建设。

(5)服务态度。

5.如果要求你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就前几章学习活动中提出的调查项目进行观察,你将采用哪种观察类型?请说明理由。

【分析步骤】
1.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析,并针对上述所有提问,写一份简要的分析报告。

2.将你的成果发布到讨论区上,并且请各位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3.最后由教师评价、给分。

【分析导引】
1.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访谈类节目,而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反映社会问题的调查类节目。

其中大量运用了观察法。

观察法从不同角度说,有多种类型,但最常用、最重要和最需掌握的是实地观察中的参与(局内)观察(包括完全与不完全)和非参与(局外)观察等类型,其特点、适用性和操作方法均有极大区别。

以上两段视频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而这也正是要求同学们分析的核心内容。

2.第4个问题是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曾经考过的一道试题。

其中所列5种社会现象各有特点,分别有不同的适用的观察方法,而且有的社会现象也适于采用多种方法。

需要同学们根据观察法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辨析。

3.如何选择观察类型与能否理解观察法实施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密切相关:对于非参与(局外)观察,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对于参与(局内)观察(包括完全与不完全),关键是尽快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只有充分认识了其中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观察法。

4.学生互评和教师讲评、总结应主要着眼于调查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真正懂得选择的理由(适用性),是否知晓实施观察法时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注意:每位同学都要发帖并回帖,才能得到对应分数。

如提交形考作业或发表言论,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操作。

参考答案一:
观察法
观察法作为社会调查研究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突出的优点:
第一,它可以提供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可靠性较高。

第三,获取的资料及时有效。

第四,适于搜集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信息。

第五,简便易行。

观察法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第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第四,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第五,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参考答案二:
问题4进一步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
(1)(4)两项最适于采用参与观察,因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农民工真正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

(2)(3)(5)三项最适于采用非参与观察,因为只有通过隐蔽、旁观的方式,才能保证当事人不受惊扰,维持自然状态,显示考场、警民关系和商店服务态度的真实面貌。

参考答案三:
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为保障施工总承包单位违法分包和挂靠施工单位承揽建设工程情形下实际提供劳动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了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单位的,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承担农民工工资清偿责任。

“这对避免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资金保障能力不足致使农民工工资久拖不决,快速确定责任主体,因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得到快速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该负责人表示,也有利于促进施工总承包单位加强建设工程分包管理,避免施工总承包单位以建设工程分包形式逃避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

该负责人介绍,同时规定了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施工单位的名义对外承揽建设工程,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单位承担农民工工资清偿责任,这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规定的法律责任在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的体现。

有利于此类情形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高效解决,也有利于促进施工单位加强资质管理,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

市人力社保局提示,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发包人资格审查,避免因违法发包而承担农民工工资清偿责任风险;施工单位要加强资质管理,严禁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避免因此承担农民工工资清偿责任风险。

施工单位违法分包建设工程和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存在被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法律风险。

同时存在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风险。

具体法条规定
第三十六条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清偿。

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施工单位的名义对外承揽建设工程,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单位清偿。

参考答案四:
2.调查者为什么在不同场合采取不同方法
因为调查的人群所处的位置不同、职业不同,所处的场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