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岗应穿工作服, 戴工作帽,对高度可疑或确诊的肠道传染病病人(如霍乱等)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时,应穿隔离衣、隔离裤、戴手套、鞋套及口罩。

2.诊治处理完每一个病人,处置垃圾、痰液、排泄物后,离开门诊前,应用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时间不少于60秒,洗手装置应为非手触式)。

3.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每次用后用75%酒精或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体温计用后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擦干备用,电子体温计可用75%酒精或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1小时;地面湿式拖扫,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进行;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拖把、抹布使用后应先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

5.诊治疑似或确诊的霍乱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被子。

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专用厕所。

便器、污物桶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6.生活垃圾和一次性医疗用品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送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做好记录。

污染被服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送洗浆房先消毒后清洗,可循环使用的医疗用品必须先用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后送至供应室清洗、消毒或灭菌。

7.传染病人的病历、化验单熏蒸消毒后发出。

8.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要求,开展消毒隔离工作。

安排专人负责每天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记录。

2.诊室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设施。

医护人员一级防护,接诊每例病人后立即清洗、消毒双手;接触污物时必须佩戴手套,污物处理完毕脱掉手套后应规范清洗、消毒双手。

3.诊室配置肠道门诊常用防护用品、诊疗器械和消毒剂等药械物资,做到专室专用和在有效期内使用;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可用75%酒精擦拭或浸泡后继续使用。

4.每日诊疗后,诊室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消毒:物表、地面等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

确诊或疑似霍乱患者离开后诊室立即终末消毒,病人使用后的厕所、便池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

5.确诊或疑似霍乱病例呕吐物尽量用容器盛装,容器中放入500ml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对直接吐在地面的呕吐物,先用漂白粉覆盖10分钟后清扫干净,放入医疗废弃物收集袋中,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擦拭地面;排泄物(稀便)与消毒剂按10:1比例加入漂白粉干粉,充分搅拌作用2小时;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浸泡1—2小时,洗净晾干备用。

6.医疗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封闭、包扎,损伤性医疗废物按规定入利器盒后集中处置。

所有医疗废物均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规范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应在制定地区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二、肠道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器械固定。

安装纱门、纱窗。

每日工作完毕后将诊察室用具、医疗器械、病历夹等进行消毒处理。

三、对就诊病人应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四、诊室前备擦脚垫,每日用消毒液浸湿两次,每日收诊时冲洗一次。

五、医务人员进出隔离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帽、鞋。

如用工作衣代替隔离衣,离开时需脱去工作衣,挂在固定处,隔离衣(工作服)需每周更换消毒,有严重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消毒。

六、诊室保持湿式清扫,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清洁消毒。

七、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便器应严格消毒。

八、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中,清洗后备用,压舌板一人一用消毒,用后消毒,洗净再压力灭菌消毒。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措施要点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措施要点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消毒隔离原则1、肠道门诊相对独立,内部流程合理,满足“一条龙”服务基本要求。

2、严格执行标准预防,高度关注手部卫生实践,预防医院相关性感染发生。

二、消毒隔离措施1、病人的隔离对于感染性腹泻患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

高度怀疑为霍乱病人,应立即送至隔离观察室内留观;一旦确诊为霍乱病人,应按卫生行政的规定送达指定医院隔离治疗;期间,医院应做好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措施。

2、排泄物、呕吐物的消毒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污物不必进行预消毒,可以直接经厕所排入污水系统。

医院污水排放时的总余氯不得低于2mg/L;医院应加强污水总余氯的自我监测,必要时可以增加监测频次。

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不健全或临时处于检修期时,可以用20%漂白粉(取20g,加水至100ml)乳液1份,加至排泄物、呕吐物等污物4份中,充分搅拌作用30min~60min后倾倒至专用厕所内下水道;或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份,加至排泄物、呕吐物等污物1份中,充分搅拌作用30min~60min后倾倒至专用厕所内下水道。

3、环境的消毒应告知患者尽可能将呕吐物吐入容器中,避免呕吐物污染医院环境;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应实施覆盖消毒,避免直接采用拖把清除,以免污染扩散;覆盖消毒应使用蘸有有效氯浓度为5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上;也可在覆盖物上逐步倾倒该浓度的含氯消毒溶液至不流水止;作用30min后;将覆盖物包裹呕吐物一起丢弃至黄色塑料废物袋内,双层打包,扎紧袋口,统一焚烧处置。

以呕吐物为中心,从外围2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

如患者呕吐至水池内,则以水池为中心,从外围1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各类物体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等处),作用30min后,再清水清洗。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工作人员与设施要求
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穿工作鞋。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消毒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或操作完毕,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再清洗。

4、肠道门诊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做到“四固定”(人员、诊室、器械、时间固定)。

5、门把手和水龙头开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二)物品与空气消毒
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2、体温表用1000mg/l“84”消毒液30分钟清毒。

3、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按感染性垃圾,统一回收处理。

4、医护人员用过的工作服,患者用过的被服进行消毒处理。

5、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

6、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污纸等放入双层黄色塑料
袋内。

7、各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三)特殊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
1、经检查可疑“霍乱”消化道感染患者后更换隔离衣、诊查床套,用消毒液擦拭污染物并喷洒地面,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按规定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2、经医生、化验员、防疫站确诊为“霍乱”的患者进行严密隔离,患者转感染疾病科后,诊室必须进行密闭消毒处理后方能使用。

3、每日填写传染病卡片,做到不漏报。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肠道门诊需配有固定医护人员;严格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物品器
械要定时、定位放置并专室专用。

二、诊室环境保持整洁,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每日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门把手、水龙头、地面2次。

三、诊室每日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次(每次1小时),做好记录。

四、医务人员要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应诊。

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都要认真
清洗、消毒双手。

五、诊疗、护理可疑霍乱患者,应加穿胶鞋、戴橡胶手套,患者转走后,产生的废物
按医疗废物处理,并在出诊室前多加套一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对患者去过的区域行终末消毒。

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布类用黄色医疗废物袋装,并注明“感染”标识送布供处理。

六、器械尽量用一次性的,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并在出病房前加套一层医疗废物袋,
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用密闭容器装运送至供应室清洗、消毒和灭菌。

七、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漂白粉,按1:2的比例搅拌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
下粪池。

便器、痰盂可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小时。

八、所有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均视为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并在
出病房前加套一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九、化验单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后发出。

十、诊室应有纱窗、纱门等防蚊措施。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诊室和治疗室固定医护人员,并进行上岗前培训,熟悉《传染
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3、诊治每一个病人应戴手套,治疗后流动水洗手,处置垃圾、痰
液、排泄物后,离开肠道门诊之前均应用流动水洗手,时间不
少于60秒,洗手装置为非接触式。

4、诊室保持清洁卫生,加强开窗通风,空气每日定时用紫外线消
毒两次。

5、桌面、地面、门把手、电话机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gm/L有效
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两次,污染时随时消毒、清洁,做到一桌一
布一清洗一消毒。

6、拖布、抹布等卫生洁具分区使用、悬挂晾干。

使用后应先用
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

7、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用2000mg/L有效率消毒液放置1小时,
倒入下粪池,便器、痰盂可用1500mg/L有效率消毒液浸泡1
小时。

8、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密封由专人负责收
集集中处理,封口包扎并标记“传染性废物”并做好记录。

污染被服双袋运送至洗衣房先消毒后清洗。

9、检查可疑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

用500mg/L有效氯消
毒剂溶液擦拭并浸泡被污染物品30分钟。


11、病历、化验单、血压计、听诊器、登记本等诊疗器械,每日
消毒后使用。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1.肠道门诊管理制度(1)医生接诊制度:门诊医生应按照病人的主诉、病史、身体状况和检查结果进行明确的诊断,对病人进行治疗和建议。

在接诊过程中应注重病史的收集和辨证施治,不得匆忙治疗。

(2)患者报到制度:患者在就诊前应先到门诊挂号台进行挂号,挂号台应及时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录入电脑系统中。

患者到医生门诊前,需提供诊疗卡和身份证。

(3)检查检验及资料管理制度:门诊医师应按照病情需要常规开具相应的检查和检验申请单,由登记大夫进行签批。

各项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门诊医生应认真阅读并掌握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小心地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较为重要的病例需及时上报所在科室,以便及时处理病情。

(4)医疗费用结算制度:门诊病人在诊疗完成后,应到挂号台或收费窗口缴纳医疗费用。

门诊医生应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合适的药品、依据合理的治疗方式合理调整病人身体状态。

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品、剂量,应更多地考虑患者权益和安全,降低开医嘱的漏诊、误诊率,提高门诊病人满意率。

2.消毒隔离制度(1)病房消毒制度:医院应制定病房消毒计划,确保病房消毒的时间、频率和方法可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避免交叉感染。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进行科学配比,在环境温度及时间等方面把握好具体使用方法。

对病房内的各种设施设备及用品,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

每尔时间对接触传染病患者的物品、器械、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2)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制度:医院应制订被隔离医护人员的工作制度,要求被隔离人员注重自身防护,按照相关规定,佩戴防护设备,保护自身的健康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接触时应尽量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分泌物等液体接触到自己的皮肤,以免疾病传染。

(3)病人隔离管理制度:对于病人感染病例,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隔离。

隔离措施应根据感染性质和传播途径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措施。

病人在隔离期间应遵守医院的规定和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治疗,不要随意外出或到其他病房转诊。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为使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工作规范化,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特制定本制度:1、肠道门诊工作人员应从医务人员通道进出,腹泻病员应从腹泻门诊专用通道进出,各通道的门应关闭,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严格区分开。

2、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帽子、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换工作鞋,不得穿隔离衣进入清洁区,医务人员下班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离开。

3、医疗器械、办公用品应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病人用后应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纱布擦拭消毒,体温表应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4、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治疗操作前后、诊治每一个病人后,处置垃圾、痰液、排泄物后等均应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肠道门诊内物体表面如桌子、椅子、门把手等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6、治疗室、诊室、观察室每日用医用净化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每次一小时并作好消毒记录。

7、诊疗室、观察室、专用厕所的地面和墙壁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和喷洒消毒一次,各区域拖把、墩布专用,用后要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凉干。

专用厕所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

8、如确诊或可疑霍乱等传染病患者后,要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病人就诊后应立即更换诊疗台的床套,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及周围环境,病人的吐泻物用漂白粉按药物:吐泻物=1:4混合后放置2-4小时后再倒入厕所,诊室做好终末消毒后方可接待下一位患者。

9、肠道门诊垃圾要有专人负责,病人生活垃圾视为感染性废物,保洁人员每日将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运送,外面贴上黄色标签,并注明“传染性废物、科室和时间”,再送至医疗废物临时储存室并做好记录。

污染被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运送,外面贴上黄色标签,并注明“传染性废物、科室和时间”,再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一.肠道门诊要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医疗器械、专用厕所,有专用的.治疗观察室。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

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七.肠道门诊如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时应立即隔离,并报告防保科及院领导,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21、设置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有明显标志。

清洁工具严格分区使用。

2、工作人员及清洁物品由清洁路线出入,患者及污染物品由污染路线出入。

3、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穿隔离衣、裤、鞋,戴帽子、口罩;离开污染区应脱去隔离衣,消毒双手。

隔离衣按要求挂放,隔离衣、裤每天更换一次,隔离鞋每周清洗一次,口罩每班更换,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4、留观病人应单间隔离,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所需的物品、药品、治疗、饮食等均送至床旁。

原则上禁止陪伴及探视,特殊情况经医生或护士长决定。

5、留观室的医疗器械及用物未经消毒不得放入治疗室、办公室或携带外出;病历本、医嘱本不可带入病室,出院病历消毒后方可送出病区。

6、室内空气每日定时消毒二次;地面、桌椅、门拉手等生活、办公用具和医用仪器表面每日消毒一次;留观室门口备出入口垫,每日用消毒液浸湿,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7、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剩余饭菜必须先倒入备有漂白粉的容器内按漂白粉与其1:5的.比例放置2小时,方可倒入厕所。

其它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装入双层黄色废物袋物并密封,由医疗废物专人上门收集统一焚烧。

8、确诊为传染病患者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有关要求执行。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穿戴隔离衣、帽,在接触病人前清洁双手,接触病人后用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溶液擦洗2分钟,或用其他消毒液进行消毒。

2、治疗车、治疗台、床头柜、桌椅、门拉手、地面每天用0.5%过氧乙酸或0.05%含氯消毒液或其他高效消毒液喷雾、擦拭,污染时及时消毒、污染严重时消毒液的浓度应加大。

3、病人饮食用具必须浸入水中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浸泡在0.5%过氧乙酸或0.05%含氯消毒液中,加盖浸泡30分钟。

4、肠道门诊及留观室门口必须备用有保湿消毒垫,留观室内要准备多个便盆或痰盂轮转消毒使用。

消毒方法:用1%含氯消毒液或10%漂白粉澄清浸泡2小时,用清水彻底冲刷后备用。

5、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应采用1:100消毒灵或其他高效消毒处理,布类、棉织品等污染物及医务人员隔离衣、帽必须煮沸或用0.05%氯胺溶液浸泡30分钟。

6、厕所用1%含氯消毒液喷洒作用30分钟,并用杀虫剂灭蝇。

7、病人尸体表面用0.5%过氧乙酸喷雾,口、鼻、肛门、阴道等处用浸有0.5%过氧乙酸棉球堵塞后尽快火化,运输工具必须消毒。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诊室和治疗室固定医护人员,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2、健全腹泻病门诊,对腹泻病人进行登记。

3、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及空气消毒。

4、肠道门诊内物体表面如桌子,椅子等每日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上下午各一次。

5、医务人员进入肠道门诊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乳胶手套。

6、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及各项操作前应按“六部”洗手法进行手的清洗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7、肠道门诊产生的垃圾均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并要求双层医疗垃圾袋盛放。

8、要有防蚊蝇设施,做到室内无蝇、无蚊、无蟑、无鼠。

孙村乡卫生院。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肠道门诊应做到“四固定”(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六分开”(挂号、侯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与普通门诊分开)。

2.候诊室、诊室每日湿式清扫二次,通风换气二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诊椅、桌面一次。

3.病人应按指定的诊室就诊,不得串门,以免交叉感染。

4.接诊时医生一般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接诊完毕,应洗手并手卫生消毒。

5.挂号处肠道病人不得乱挂号,应到指定肠道门诊看。

6.病人用后的体温表先浸泡在2OOOmg/L含氯消毒剂约30分钟,然后清水冲净放入带盖的75%酒精盘内备用。

7.诊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并做好日常监测记录。

8.定时清点急救箱内药品,无菌注射器,不得发生过期的药品与注射器。

9.墩布专用用后用2OOO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悬挂备用。

10.听诊器、血压计,每日用后用2OOO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袖带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11.接诊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诊治完毕后,接诊间应彻底消毒,对护送病人的工具亦应消毒后方可使用。

2.4.3肠道门诊消毒与隔离制度

2.4.3肠道门诊消毒与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与隔离制度一、严格执行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二、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

三、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检查每一患者后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试手3分钟,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

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四、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

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五、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

拖把用后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六、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七、病历、化验单熏蒸消毒后发出八、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

九、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

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十、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

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

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十一、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按上经要求,每年自5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昼夜24小时接诊。

2.肠道门诊负责接诊以急性腹泻(病程在一周内)为主的各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近一周内有急性发作者以及这些病种的复诊者。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报请院部有关人员电话报告疾控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

腹泻病门诊发现肠道传染病,要填写“腹泻病门诊登记薄”和传染病报告卡,并按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网络报告。

4.对霍乱的疑似病例,及时取样、送检,严格观察,严格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

5。

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化验后的样品要消毒处理。

6.诊室内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7。

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固定地点放置。

隔离衣每周更换1—2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8。

对肠道门诊留观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严格管理,隔离治疗,作好疫情报告.9.对留观病员,应作好全面检查,及时下达医嘱写好病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10.严格执行传染病各项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剂浸泡手,再用肥皂洗,最后用流水冲净;(2)病人的病历、化验单、票证及收回的药瓶、用物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行保存和应用。

(3)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处理后再行倾倒.(4)凡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污染物品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5)病人出院后,床单及所有用品,均需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工作台、操作台等定期消毒,每月作空气培养。

11。

利用卫生宣传栏和卫生宣传资料,向就诊病员介绍腹泻病的防治常识。

肠道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肠道门诊诊室和治疗室应相对固定医护人员.(二)工作人员应戴工作帽、穿隔离衣和工作鞋,检查、治疗、护理时应戴口罩。

医院肠道门诊管理制度

医院肠道门诊管理制度

医院肠道门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肠道门诊的管理,提高肠道传染病诊治水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肠道门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肠道门诊的日常管理工作。

2. 肠道门诊主任负责肠道门诊的全面工作,包括医疗、护理、检验、消毒隔离等。

3. 肠道门诊医生和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就诊管理1. 对就诊患者要进行认真负责的检查,准确详细的记载病史,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防止漏诊、误诊等情况发生。

2. 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关心体贴病人,急病人所急,尽量简化手续安排病人就诊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蔓延和交叉感染。

3. 加强门诊日常消毒隔离工作,要在专人负责,并在医院感染科指导下,严格按肠道门诊消毒技术要点”执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四、消毒隔离管理1. 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根据需要选择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 治疗准备室、诊室及观察室定时通风换气,每天两次,每次60分钟。

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2次;动态空气消毒机应每月清洗滤网或根据说明书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3. 认真落实手卫生指征,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应洗手或手消毒;被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手和皮肤,可立即清洗再采用手消毒剂擦拭,作用3-5分钟。

4. 治疗室准备室、诊室、观察室及卫生间的拖布、抹布应分开,标记明确,应先清洁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悬挂晾干。

5. 肠道门诊内的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物体表面;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为了防止传染疾病在医院扩散,保护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肠道门诊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内容,以确保肠道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消毒流程1. 术前消毒: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肠道手术和检查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

使用消毒洗手液充分清洁手部,包括手指、指甲和手腕,并用流动水充分冲洗干净。

术前消毒需要消耗至少30秒,以确保消毒效果。

2. 清洁设备消毒:肠道门诊中的各种设备和器械,如肠镜、钳子、管道等,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清洁过程应采用专用清洁剂,并按照清洁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清洁后的设备和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容器中,避免污染。

3. 消毒液制备:肠道门诊应准备适当的消毒液,以确保对病原体的有效消毒。

一般可以选择含氯消毒剂或酒精等消毒液,但必须确保消毒液的配制比例和浓度正确。

二、消毒区域划分1. 清洁区域:主要用于清洁和消毒设备、器械和工作台等。

清洁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有明确的标识和提示,以防止交叉感染。

2. 消毒区域:主要用于对设备、器械和工作台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消毒液浸泡等处理。

消毒区域应设有专用的消毒柜或容器,确保设备和器械能够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

3. 隔离区域:主要用于疑似传染病患者的隔离。

隔离区域应设有专门的隔离病房或病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三、消毒周期1. 普通消毒:对常规使用的设备、器械和工作台等,应进行每日消毒,并记在相应的消毒登记表上,以保证消毒工作的连续和有序。

2. 特殊消毒:对于病原体携带者或感染者所使用的设备、器械和工作台等,应进行特殊消毒,并确保设备和器械能够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四、医务人员培训和监督1. 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相关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包括消毒操作、消毒流程和消毒液的配制等。

培训主要以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消毒隔离制度的正确操作。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感谢您的要求。

以下是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的大致概述:I.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肠道门诊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规范门诊医疗行为而制定的。

1. 门诊开设和服务时间:门诊开放时间和服务时间应符合医院规定,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调整。

2. 医护人员管理:医生和护士必须按时上岗,服从上级指挥,遵守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

医护人员应穿戴工作服、佩戴工作证,严格执行卫生防护措施。

3. 患者管理:患者应提前预约,按规定时间来门诊就诊。

医生应认真了解病史,仔细检查,准确诊断。

患者应遵守医生的治疗意见,服用药物,并认真听从医嘱。

4. 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按规定配置符合质量要求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器械设备,确保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II. 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感染性疾病在门诊传播,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并且为了保障医疗质量而制定的。

1. 消毒管理:门诊设施、器械设备、涉及肠道疾病的医疗用品、床单、药品柜、手术器械等应定期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应按规定使用具有强消毒作用的消毒液,避免病原体的再生和传播。

2. 隔离管理:门诊应设立符合要求的隔离室和隔离设备,对有传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医护人员应在隔离设施内周密执行医疗活动,确保人员的安全。

3. 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做好手卫生措施,并根据病情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4. 病患物处理:门诊应设立符合要求的处置区域,对废弃物、污染物和病原体进行分类、处理、消毒和储存。

储存的病患物应按照规定时间销毁,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以上是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名称:XXX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所有诊室和治疗室医护人员应接受《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的上岗前培训。

2、在工作时,医护人员必须穿隔离衣、鞋子和帽子,并在检查、治疗和护理时戴口罩。

3、每次检查患者后,医护人员必须进行手部卫生消毒或洗手。

4、诊室内的桌椅、门把手等表面应使用0.1%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每日两次。

使用过的器械应浸泡在0.2%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然后清洗并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

不能浸泡消毒的器械应使用0.2%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每日下班前,地面应使用0.2%含氯消毒液进行拖地消毒。

5、在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必须更换隔离衣和床单,并使用0.2%含氯消毒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应使用0.2%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后倒入下水道。

便器、痰盂应使用0.2%含氯消毒液浸泡2小时。

6、所有废物应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密封并标记“传染性污物”,由医院后勤科专人收集统一转运至医疗废物堆放点。

7、对于留观的疑似霍乱病患者转诊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诊室应使用10%过氧乙酸薰蒸消毒,布类和器械应包好并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洗。

8、病历、血压计、听诊器等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化验单、登记本等文件应在消毒后发放。

9、使用杀虫灵消灭蚊蝇。

10、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应进行2次消毒,每次持续1小时。

11、地面发热门诊候诊室、治疗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地面应进行湿式拖扫,每日2次使用0.1%含氯消毒液进行拖地消毒,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拖把应分室并标记。

12、物体表面如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等应使用0.1%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擦拭,抹布应分类。

13、其他物品的消毒和处理1)病人排泄物、分泌物A、排泄物、分泌物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及消毒隔
离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按上经要求,每年自5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昼夜24小时接诊。

2.肠道门诊负责接诊以急性腹泻(病程在一周内)为主的各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近一周内有急性发作者以及这些病种的复诊者。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报请院部有关人员电话报告疾控中心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

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肠道传染病,要填写“腹泻病门诊登记薄”和传染病报告卡,并按传染病报告要求进行网络报告。

4.对霍乱的疑似病例,及时取样、送检,严格观察,严格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

5.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化验后的样品要消毒处理。

6.诊室内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

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7.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固定地点放置。

隔离衣每周更换1—2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8.对肠道门诊留观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严格管理,隔离治疗,作好疫情报告。

9.对留观病员,应作好全面检查,及时下达医嘱写好病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10.严格执行传染病各项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剂浸泡手,再用肥皂洗,最后用流水冲净;
(2)病人的病历、化验单、票证及收回的药瓶、用物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行保存和应用。

(3)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处理后再行倾倒。

(4)凡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污染物品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5)病人出院后,床单及所有用品,均需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工作台、操作台等定期消毒,每月作空气培养。

11.利用卫生宣传栏和卫生宣传资料,向就诊病员介绍腹泻病的防治常识。

肠道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肠道门诊诊室和治疗室应相对固定医护人员。

(二)工作人员应戴工作帽、穿隔离衣和工作鞋,检查、治疗、护理时应戴口罩。

(三)检查每个患者后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擦消毒双手或置于125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泡手2min。

泡手的消毒液及擦手的毛巾更日更换。

(四)室内桌、椅、门把手用300mg ~ 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用过的器械置于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灭菌。

每日下班前地面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拖擦。

(五)检查可疑霍乱患者后,应立即更换隔离衣和床单。

被污染的物品置于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h。

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可用1000 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2h后倒入下水道。

便器、痰盂等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2h。

(六)肠道门诊产出垃圾一律按感染性医院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塑料袋焚烧。

(七)凡留观的肠道传染病患者转诊后要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诊室用三氧机或紫外线灯消毒1h,布类和器械就地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h后送衣房处理。

(八)病历、化验单等纸张应高强度紫外线照射或臭氧消毒后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