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一章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 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 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 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 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 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 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火山爆发
海啸
战争
原子弹爆炸
②非爆发式飞跃:表现为新质要素的逐 渐积累并逐渐代替旧质要素而实现的飞跃, 通常是解决非对抗矛盾的质变形式。
物种的演变、猿到人 的转化、人们世界观 、人生观的改变等都 是非爆发式飞跃。
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事物的质变采取什么样的飞跃形式,取决于 事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条件。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 段,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 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 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②由于构成事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 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事物发展过程 中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一个人从人民干部变成了罪犯,是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发生了质变。
质变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爆发式飞跃: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剧烈 冲突,通常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质变形式。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特别 是三大战役,就是质变过程中 量的扩张的表现
(4)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 起新的量变。

马原理大题知识点总结

马原理大题知识点总结

马原理大题知识点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辩证的、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包括的主要内容是:1、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物质存在着是客观的和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

唯物主义是以物质第一性为基础的,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离开物质就是空想。

唯物主义否定了任何形式的精神唯心主义和它的全部外延。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和主观意志之外的,物质是可以感知的、可以认识的、是客观存在的,认识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存在,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都赞成认识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存在。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自己的客观条件就是我们能够通过思维来反映这个世界,正如上述多唯物主义者所述,认识不能完全脱离物质存在。

2、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普遍性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立的双方通过相互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而统一起来。

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对立的双方,但他们也是构成社会的两个统一的方面。

矛盾普遍性规律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中,并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比如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否定了封建主义,而社会主义否定了资本主义。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决定于人类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发展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发展的必然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推动和消解而产生的,通过
否定一切否定,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规律包含了两个方面,即肯
定和否定。

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事物内部存在着各种对立面和矛盾,并且这些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不
断发展。

例如,社会的阶级矛盾、科学的理论革命、个人的思想观念
转变等,都是通过矛盾的斗争而推动社会、科学和人类个体的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运动。


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否定的过程,旧的事物被否定和取代。

但这种否定并非终结,而是肯定的否定。

新的事物在经历一系列的发
展和变化后,也会面临矛盾和冲突,引发新一轮的否定过程。

这种螺
旋式的发展使得事物不断进步和演化。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许多方面。

在社
会变革中,旧的社会制度被否定,新的社会制度得到建立;在科学领域,旧的科学理论被否定,新的科学理论得到发展;在个人思想的演
变中,一个人的观念和态度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否定和转变。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事物发展中矛盾和冲突的把握,
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和历史性。

通过不断的否定和肯定,事物能
够朝着更高的阶段和更好的状态发展,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2018自考交流QQ 群:315613267,免费领取各专业历年真题,10G 自考备战资料!绪论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1848年)。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1、社会阶级三大工人运动:(1)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2)1836年英国的“人民宪章”运动;(3)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运动。

2、三大自然科学:(1)细胞学说;(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生物进化论(达尔文)。

3、最直接影响的三大理论:(1)德国的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论)。

(2)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三大代表)——威廉·配第至亚当·斯密《国富论》至大卫·李嘉图。

(3)19世纪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恩理论,还包括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核心。

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2018自考交流QQ 群:315613267,免费领取各专业历年真题,10G 自考备战资料!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3、科学性(1)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广泛性),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

(2)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3)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六、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案例铅笔的发明铅笔,顾名思义应当是铅做成的笔。

然而我们现在所用的铅笔笔芯的主要原料是石墨而不是铅。

之所以称其为铅笔是因为很早以前人们的确是用铅来写字和记账的。

据记载,我国在距今1 900多年的东汉初期,就有人使用铅笔。

在欧洲,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就开始使用铅笔。

但这种名副其实的铅笔并不好用,铅条很容易折断,写出来的字迹颜色较淡,而且笔迹模糊。

到了16世纪,英格兰人开始使用一种石墨条。

由于它最初主要是被商人用来给货物做记号,因此被人们称作“打印石”。

据说,“打印石”1564年,一场猛烈的飓风袭击了英国坎特伯雷的平原。

风暴停息后,一位牧羊人赶着羊群路过大树旁,发现树根坑里露出了一大片黑黝黝的石头。

他觉得很奇怪,就跳到坑里用手去模“黑石”,手马上被沾黑了,他用指甲一划,“黑石”上便出现了一道痕迹。

这种又黑又软的“石头”他从来没见过,看着自己的一双黑手,聪明的牧羊人忽然想到:用它在绵羊身上画记号,自家的羊群就不会被认错了。

于是,他采了不少“黑石”带走。

由于这种“黑石”像铅一样会使接触到它的东西变黑,因此牧羊人称它为“黑铅”。

后来,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黑铅”,认为可以用来赚钱。

当时英国的贸易发达,商人们做买卖时需要在货物包装袋上标上号码,但一直苦于没有理想的书写工具。

于是,那位商人便挖掘“黑铅”,把它切成条状,用布包起来,贴上商标,作为商品出卖。

当时,“打印石”买卖生意兴隆,整船整船的“打印石”渡过英吉利海峡,被运至欧洲大陆,成为各国贸易中不可“打印石”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发现了它的一些不便之处:笔迹颜色太深,容易脱落,稍一用力就会折断,书写时容易把手弄脏等。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18世纪时德国化学家法贝尔通过反复的试验发现,在石墨粉中掺进一定量的硫磺锑和松香,经过加热凝固后就可以得到改良的石墨。

它硬度合适,书写流畅,字迹清晰,也不容易弄脏手。

为了保护笔芯,法贝尔还用纸条裹绕铅芯。

于是,一种新式的铅笔诞生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大学生辩论赛 植物和动物之间,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 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 气,呼出二氧化碳,它 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 相互促进的。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1 )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推动事 物的量变。
(2)推动事物的质变。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事 物的发展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教学 提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 居支配地位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 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一、 对立统一规律 二、 质量互变规律 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矛盾的含义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既 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 斗争性
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矛盾律:A与a命题必有一假,不 能同时肯定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2)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 自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 事物的发展。
(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 的基本趋势。
正反双方相互依存构成了 矛盾的统一体,各自发挥自身 的优势,利用对方的劣势从而 使辩论激烈展开;辩论问题是 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规定着 辩论的性质和方向。
辩证矛盾:揭示的是事物的两面 性
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相对 立又相同一的性质和倾向,即对立统一关系。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渗透、互相转化。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有机整体,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在总揽全局的前提下,认识和处理好局部性的问题,以实现系统的最佳功能。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方法论: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既要重视内因,也不忽视外因。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简答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简答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简答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核心,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基本方面。

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唯物论对人的思维和认识能力进行了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坚持认识的源泉在于社会实践,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2.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是处理事物矛盾和发展变化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对矛盾进行全面分析和正确处理,指导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面向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范畴:1.矛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指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源泉,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次要矛盾则是对主要矛盾的补充和制约。

2.质量和量变:质量是事物的内在属性,量变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数量变化。

质量和量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物通过量变的积累逐渐达到质变的阶段。

质量和量变之间相互转化,既有渐进性也有突变性。

3.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它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被否定,但在新的条件下通过改造和创新重新肯定自己,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否定之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进化性质。

4.联系和联通: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通过联系可以形成系统和整体。

联通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是保证事物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内容总结(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矛盾的一般法则。

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

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是:“个性——共性——个性”或“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或网络文化。

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93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935
本源与派生的关系
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1分)
辩证法
直观性
机械性
形而上学
4.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1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5.
我们把 “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本质的矛盾 ”称之为(1分)
11.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
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1分)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2.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1分)
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6.
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1分)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辩证否定的观点
37.
绝对性
相对性
无限性
有限性
23.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我们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下列的哪个观点更符合题意(1分)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前提 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
观点属于(1分)唯物主义决定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相对主义 单项选择题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是(1分)
A.事物发展的形式与状态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并强调了事物变化中的否定和消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因素。

这一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由于矛盾的反复运动而被否定与消亡,而新事物因此诞生并取代旧事物,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源于对矛盾论的深入研究。

马克思首次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指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并通过矛盾的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或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提出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事物一开始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内在矛盾的存在,事物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事物会经历否定,即被矛盾的一方所否定,但并不意味着事物的消灭,而是事物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矛盾的继续斗争,新的事物逐渐形成并取代旧的事物,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核心思想就是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就是说,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因自身矛盾的斗争而被否定,但同时也包含着新的事物的因素,新事物逐渐成长并在一定范围内取代旧事物,形成新的稳定状态。

然而,新事物也会包含着新的矛盾,这些矛盾将会在未来引发新的发展和变革。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包含了许多阶段和变化。

通过对事物发展中的矛盾运动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社会历史的进步是通过旧事物的否定与消亡,以及新事物的产生和取代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笔记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认识的能动性
(1)人类认识过程中既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人类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过程
VS形而上学否定观:坚持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并将否定的力量归结为外力作用
(3)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上的前进性与过程中的曲折性的有机统一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否定是绝对的,肯定是相对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冯友兰:思想思想的思想
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根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二者谁是第一性存在,谁决定谁
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区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①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界定为物质,但却将物质归结于某一种或几种
三.运动与静止
1 运动:指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包含宇宙中一切变化的现象与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万事万物均处在运动之中。
2 静止:运动的特殊状态
(1)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未发生改变
(2)相对于质变的不易察觉的缓慢量变
静止具有相对性
3 物质与运动的统一性
感觉:特指某一种感觉
知觉:多种感觉的集合
表象:知觉的回忆和再现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
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马原理 第08课 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原理 第08课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 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 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公众号:给力考研资料)
考点2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 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 “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 第一,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 第二,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第三,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 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四个全面”思想也是矛盾分 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 物既批判 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 素。
(公众号:给力考研资料)
考点23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否来自观“自我否定” “扬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
“外在力量对事物进 行否定和消灭” “要么肯定一切,要 么否定一切”
考点2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 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 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 的深化。实施新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的观点,要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 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要坚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多选)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 源。气候导致 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 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 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 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 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 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 延续而加 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 A.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考研政治马原理部分知识点大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理部分知识点大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理部分知识点大汇总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2 个核心:物质、意识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 个核心、3 大规律、4 对范畴)2 个核心:联系、发展3 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 个核心、3 大规律)3 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 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 个核心、2 大规律)2 个核心:社会、人2 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2 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 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考研政治:辩证否定观的理解

考研政治:辩证否定观的理解

考研政治:辩证否定观的理解在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中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比较难理解。

今天,作者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和命题方式,并提出复习建议。

要掌握辩证的否定观,需要先理解两个概念: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这个内部矛盾正是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既统一又斗争。

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举例: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

肯定因素维持事物变,否定因素促使事物变,可以向好的方向变,也可以向不好的方向变。

向好的方向的变化就是发展。

对于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含义,考生们理解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一直都没有过考题。

二、辩证否定观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中的否定因素引起的自我否定。

并不是外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举例:蛋孵化成小鸡,就是蛋的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就是自己推翻自己。

如果蛋被人吃了,这也是一种否定,是外力的否定,它不是辩证的否定。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引起发展,所以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途径。

没有辩证的否定就不会有事物的发展。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因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排斥一切的否定,而是有所保留的,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从而使得新旧事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所以,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否定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所谓"扬弃"就是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的因素,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是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为基本观点的社会政治理论。

其理论原则并不仅仅是论述清楚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

它包括关于世界的一般的和根本的问题的解释,是对宇宙的总和和解释,因而也是关于技艺和政治的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部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是对广大党员和青年学子进行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理论和政策教育,为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基本理论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本书分为六章,分别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下面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它的基本观点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物质运动规律,一切思想都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主体世界不是独立的、不依赖于意识,而是主体的意识运动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对立统一规律、数量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基本规律的辩证法。

3. 辩证法运用在社会的领域中表现为:社会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统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内容: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内容:社会是在阶级斗争中向前发展的,社会的发展是不断推动历史车轮向前滚动的动力,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痕迹。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矛盾: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基本矛盾。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方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阶级观念和先进理论成为人民的智慧结晶史前进方向。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内容:政治是对抗性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之一,是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主、客观辩证法都是唯物辩证法,都是正确的。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 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
考点2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 物既批判 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 素。
考点23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法否定观 “自我否定” “扬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
“外在力量对事物进 行否定和消灭” “要么肯定一切,要 么否定一切”
考点23
否定之否定规律
•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 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 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A.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 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 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考点2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 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 “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 第一,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 第二,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第三,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
• 归纳与演绎 • 分析与综合 • 抽象与具体 • 课程 马原理
第八课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方法论
考点23
否定之否定规律
•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四个全面”思想也是矛盾分 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考点2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 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 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 的深化。实施新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的观点,要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 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要坚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物本身2
事物对立面
考点23
否定之否定规律
理论上的方法论 实践中的方法论
只看到回归,没看到发展:循环论 只看到发展,看不到回归:直线论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例题(多选)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 源。气候导致 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 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 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 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 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 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 延续而加 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