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b0410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46.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代码]04018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48 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基础(二)课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互联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出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组织如何使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
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各种应用系统的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案例中,讨论了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控制、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要求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从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到实施各个阶段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
能力素质要求:掌握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系统开发步骤、具有运用所学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挖掘出企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的能力.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是本门课程的一个特点,所以,将课堂理论教学、案例启发教学、课外调研、课后指导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d4ece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7.png)
加强两类人员的密切合作 –业务人员、分析人员
7
6.1.2 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1 ◦ 系统选型
指用户在拟上新信息系统前,基于客观的需求 分析和系统规划,结合信息化投入预算和对市 面上主要系统产品和供应商进行调查、比较、 分析、评估,最后选择其中最适合自身需求和 特点的产品。
13
6.2.2 资源估算
◦ 人力资源估算 ◦ 硬件资源估算
14
6.2.3 工期估算与进度安排
◦ 工期估算(与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开发经验有关) ◦ 估算方法:
利用与其他活动的相似性估算:历史数据估算 专家建议:项目采用了突破性技术或新技术 Delphi技术: 三点技术:对活动做三点估计,乐观的,悲
◦ 在分析项目进度时,需要知道下列问题:
事件最早开始时间; 在不影响项目进度的前提下,事件最迟什么时候开始。
19
6.2.4 项目开发成本估算
◦ 信息系统的成本由四项构成: 硬件成本 软件成本 维护和维修成本 使用成本。
20
6.2.5 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就是事先估计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40
6.5.2 评价方法
◦ 多因素加权平均法 ◦ 层次分析法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41
6.5.2 评价方法
◦ 系统评价工作结束后应该及时完成一份 完整的系统评价报告,以此作为系统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的依据,包括如下内容: 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是否合理, 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系统的各项指标及综合评价结果。 系统改进方向。
34
6.4.4 信息系统的审计
◦ 信息系统审计员的职责
充分了解信息系统的各种操作、物理设备、 通信、控制系统、安全要求、组织结构、岗 位安排、手工处理过程、具体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第7章)-新书版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第7章)-新书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9edb24f5335a8102d220f1.png)
29
(3)功能调用层次分明
各部分程序之间的联系采用程序调用的 形式。下层程序独立于上层程序而存在。
程序A
程序B
程序C
…
…
…
调用B
调用C
…
…
…
…
Return
Return
30
(4)程序书写采用同级对齐的方式
程序如果在书写时不分层次,就很 难阅读。
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中一般采用锯 齿型风格,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首先,青钢专门建立了中央计算机房, 并在相关部门设立了计算机室。然后,依 据系统设计阶段给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 构进行了设备及所需系统软件购置。
4
例7-1 系统实施情景案例(续)
—青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为了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环境,由 太极计算机公司负责结构化布线及网络系 统的安装与调试。
同时,北京科技大学项目组依据系统 设计报告开始进行软件开发。为了节省成 本及方便工作的进行,项目组在北京科技 大学建立了模拟环境,专门用于软件的开 发工作。
评价系统,包括: ◆ 界面是否友好 ◆ 操作使用是否方便 ◆ 响应速度是否可以接受
21
(3)规范性 程序的规范性包括: ◆ 程序命名的规范性 ◆ 程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 变量定义的规范性 ◆ 解释语句的使用的规范性
22
(4)可读性 程序的可读性包括: ◆ 程序结构清晰 ◆ 可理解性好 ◆ 无复杂的个人程序设计技巧
的静态特征,操作表示事物的动态特征。
出库单 (对象)
属性: 出库单编号、出库物资名称、 出库物资型号、出库物资规格、 出库日期 。
操作: 出库登记 。
39
(2)类和实例(Class & Instance)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8270ee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6.png)
2、软件准备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
3、人员培训 主要指用户培训,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
4、数据准备 没有一定的基础数据的准备,系统调试就不能很好的进行。
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彼此制约的。
老系统
新系统
并行运行
3、试点过渡法(逐步转换法) 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地替换老系统,直到全部替代老系统。
老系统
新系统2 新系统1
新系统n
•避免了直接转换法的危险性,费用也比并行转换法省 •这种转换方式借口复杂,当新老系统差别太大是不宜 采取该方法
出口
Int i=1 Int s=0 Do While(i<=100)
s=s+i i=i+1 EndDo
3、选择结构: 由某个逻辑表达式的取值决定选择两个处理加工中的一个。
入口
T
F
P
A
B
出口
第四节 软件开发工具
利用软件生成工具进行系统开发可以大量的减少甚至避免手工编 写程序,并且避免了手工方式下的编程错误,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系统 开发效率。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CASE)]
⑴ CASE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的特点: 支持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如生成数据流程图、生成功能结构图和各
种文档资料等)乃至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大型软件环境。 ⑵ 功能:
CASE中集成了多种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 用,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全过程的开发环境
利用精心挑选的测试数据,使程序和模块中的每一条语句都能 得到执行, 即能够测试程序中的任一逻辑通路。常用的测试数据有 以下几种:
管理信息系统(路晓丽版)课后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路晓丽版)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ee9c060b4e767f5acfceb1.png)
管理信息系统(路晓丽版)课后题答案 (4)第一章 (4)1.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4)1.2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 (4)1.3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 (5)1.4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5)1.5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6)1.6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 (7)1.7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7)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8)2.1你认为应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8)2.2从层次上划分,MIS可分为哪几类?从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划分又如何呢? (9)2.3简述应用环境对MIS开发的影响。
(9)2.4MIS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9)2.5为何要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试按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举出实例。
(10)2.6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11)2.7管理的不同层次所需信息各有什么特点? (12)2.8简述MRPⅡ的发展过程。
(12)2.9信息系统对组织内部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两者关系是怎样变化的? (13)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3)3.1数据处理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13)3.2线性表顺序结构和链表结构各有何优缺点? (14)3.3数据文件有哪些特点?各有何优缺点? (14)3.4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4)3.5什么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有哪些特点? (15)3.7简述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概念。
(15)3.8简述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结构有何优点。
(15)3.9简述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组成。
(15)3.10试比较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差异。
(16)第四章Web开发的基本技术 (17)4.1试表述以下一些概念:IP地址、域名、上载、下载、超文本、浏览器、搜索引擎。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e385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b.png)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IS)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而设计和实施的信息系统。
它包括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展开讨论,包括实施目标、实施步骤、实施风险和实施后的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一、实施目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实施ERP系统,整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
2.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CRM系统,实现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优化供应链:通过SCM系统,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整体运作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4. 提升决策水平:通过BI系统,对企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决策水平。
二、实施步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规划阶段:确定实施的目标和范围,编制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的时间表和预算。
2. 分析阶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 设计阶段: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模块,确定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4. 开发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定制,包括软件编码、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5. 测试阶段: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实施阶段:将系统部署到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并进行数据迁移和用户培训。
7. 运营与维护阶段:对系统进行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包括故障排除、性能优化、安全管理等。
三、实施风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风险:系统的开发和部署涉及到各种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络配置等,技术风险是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之一。
(完整)《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完整)《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7a5c0310c22590103029d92.png)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编码:20000058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30 上机学时:24学分: 3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数学》《运筹学》《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新的学科,是多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等一系列过程,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学科.本课程是管理学等门类各专业的专业课。
三、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步骤和相应内容3、理解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4、能开发一个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
1 信息的概念1.2 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1.3 信息系统和管理1.4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1.5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1.6企业资源计划基本要求(1)掌握:数据与信息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了解: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2。
1.信息技术概述2.2.数据处理2.3.数据库技术2。
4.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要求(1)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2)掌握:数据库技术;实体联系模型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3.1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3。
2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3.3企业流程重组3。
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2)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3)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4)了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第4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4.1。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管理信息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e2bb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3.png)
N-S图也称盒图,是一个改进的程序流程图。
图7-3 N-S图的五种基本控制结构
IPO(INPUT PROCESS OUTPUT)是输入加工输出图的简称,它是 由美国IBM公司发起并完善起来的一种工具。
图7-4 IPO图的格式
7.3.4 数据准备
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是一项烦琐、劳动 量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数据的准备,系 统调试就不能很好地进行
可以分阶段地在培训后进行考试,也可以采用竞争上 岗等方式,促使管理人员处理好当前工作与未来知识储备 之间的关系。
7.3 程序设计
1
程序设计的目标
2
软件工具的选择
3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4
数据准备
7.3.1程序设计目标
可维护性 可靠性(容错能力) 可理解性 效率(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
7.3.2软件工具的选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S结构
Power Builder Delphi VC++ Visual Basic
MIS开发工具
M I S
7.2.1 硬件环境的建立
按照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要求,选择购置该系 统所必需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包括主机、外围设备、稳压电源、空 调装置、机房的配套设施以及通信设备等。
选择硬件设备时要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设 备运行情况及厂商所能提供的服务等。
主机的选择
计算机品牌选择 计算机购置应考虑的问题
B/S结构
C# PHP JSP
7.3.3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模块结 构图、数据库结构和编程语言的选择。
结构化程序设计可以使用程序流程图、N-S图、 PAD(问题分析图)、判定表等来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41e38c649649b6648d747b7.png)
/********************************/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回答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即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它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
5、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程序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开发计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系统的局限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它是提交给用户的文档,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分析说明书要通俗易懂,用户通过它可以了解新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所需的系统。系统分析说明书一旦评审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就是系统最终验收的依据。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基本步骤: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在对原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出新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系统开发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份文档。
/************************************************/
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实施进度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bb76b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2.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管理信息系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用书或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的参考书籍《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
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二、课程总目标设立MIS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有较深刻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和MIS的各种形式,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正确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和表达信息系统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一)重点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MIS的概念、定义,MIS的结构及开发。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管理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组织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
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二)难点章节及内容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转化法、企业系统计划法。
第五章系统分析: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第六章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一)主要环节安排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主要是以理论为主,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活动(二)内容总体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主要以概念解释为主。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以实例讲解为主。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PPT课件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eaad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8.png)
利用信息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 产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数据分析
通过信息系统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为生产决策 提供支持。
财务管理
财务核算管理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财务核算,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预算管理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预算编制、控制和调整,确保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财务分析
通过信息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网络安全
通过防火墙、加密技术等手段,保护网络免受非法入 侵和数据泄露。
网络拓扑结构
如星型、总线型和网状结构等,影响网络的性能和可 靠性。
软件开发技术
面向对象编程
使用类和对象的概念,实现代码的可重用性和 可维护性。
软件工程
强调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论,以提高软件开 发的效率和质量。
软件测试
通过各种测试方法,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性能。
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
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决策制定和预测分析。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展示数据的分 布和变化趋势。
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清洗、整合和转换等操作,以适应 不同分析工具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03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生产计划制定、调整和优化, 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系统部署
将系统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进行系统配置和初始化工 作。
系统维护与升级
系统运行监控
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系统故障处理
及时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保障系统的可用性。
系统升级与优化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b36da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b.png)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管理信息系统教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一种为组织和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的系统。
它是传统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相结合,通过运用信息和技术手段,以提高组织和管理过程的效率和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系统化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内部的情况,掌握市场动态和竞争趋势,从而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管理信息系统由五个主要的构成要素组成,分别是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及人员。
1.硬件:指计算机设备和外设等硬件设备,用于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等功能。
硬件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载体,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等。
2.软件:是指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程序代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
软件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载体,是连接硬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
3.数据库: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储数据的存储介质。
数据库是信息的载体,包括数据表、数据记录、字段等。
4.网络: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中连接各种硬件设备的网络,使得不同设备之间可以协同工作,方便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5.人员: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员、用户、开发人员等等。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取决于其中人员的素质、技能和经验。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管理和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数字、文本、图像、声音等。
2.信息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不同的部门和用户可以共享和使用同一份数据。
3.信息反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管理者,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4.信息可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系统配置和权限控制等管理手段,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系统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系统的集成和协同工作,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的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26a99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8.png)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的步骤1. 概述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组织中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储存、传递和利用的系统。
MIS的实施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以保证系统能够顺利运作并对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常见步骤。
2. 规划阶段2.1 确定目标与需求在MIS实施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通过与组织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沟通,确定MIS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供的功能。
建立明确的目标和需求是成功实施MIS的基础。
2.2 制定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是确保MIS能够按时、按质、按预算完成的关键步骤。
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资源分配、里程碑设定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项目计划,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各个阶段的工作。
2.3 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实施MIS之前,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评估系统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三个方面。
分析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评估是否继续实施MIS,并为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3. 设计阶段3.1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MIS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安全设计等。
系统设计需要根据之前确定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数据结构、流程和界面等。
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实现用户需求,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3.2 确定硬件与软件需求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所需的硬件与软件资源。
硬件需求包括服务器、电脑、网络设备等;软件需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等。
确保硬件与软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是设计阶段的重要任务。
3.3 进行系统测试在设计阶段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各个方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和修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需求。
4. 实施阶段4.1 数据转换和导入在MIS实施的最后阶段,需要将原有的数据导入到新系统中。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施习题与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施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4a3681a37f111f0855b0f.png)
1、程序的总调指的是()。
A.将主控制调度程序和各功能模块联结B.测试模块的运转效率C.调试功能模块D.主控制调度程序调试正确答案:A2、以下属于程序调试的内容有()。
A.响应时间测试B.峰值负载测试C.程序功能测试D.恢复能力测试正确答案:C3、DO CASE 语句属于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中的()。
A.选择结构B.循环结构C.内网结构D.顺序结构正确答案:A4、数据查询语言是一种()。
A.描述数据模型语言B.面向对象语言C.面向问题语言D.面向过程语言5、系统实施后的评价是指()。
A.确定系统失败原因,进行适当调整B.新系统运行性能与预期目标的比较C.在系统切换前进行的评价D.A、B和C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以下选项中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的是()。
A.系统切换和评价B.数据准备与录入C.系统分析与设计D.物理系统的实施正确答案:A、B、D2、系统实施后评价的目的包括()。
A.提出今后系统改进和扩展的方向B.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C.分析系统的管理工作是否完善D.评估新系统是否比旧系统节省了资源正确答案:A、B、C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是对任何程序都设计成()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A.循环结构B.网络结构C.选择结构D.顺序结构正确答案:A、C、D4、程序调试时应当用()数据去进行调试。
A.正常数据B.异常数据C.预测数据D.错误数据正确答案:A、B、D5、系统维护包括哪些维护()。
A.程序的维护B.代码的维护C.数据文件的维护D.网络的维护正确答案:A、B、C三、判断题1、试点过渡法中,新系统只出现局部性问题,就说明系统是成功的。
(√)2、便为于系统重构,模块划分应尽量大。
(×)3、系统调试中的分调是调试主控程序。
( ×)4、调试程序时应当使用错误数据和异常数据去调试。
(√)5、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它同时运行,称为并行切换。
(√)四、填空题1、系统总调应由()和程序员合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