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行政执法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行政执法的依据是行政执法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知识,并对其重要性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定义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是指国家规定的用于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职权行使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它们确保了行政机关在行使执法职权时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分类1. 宪法:行政执法的最高法律依据是宪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
2.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规范行政执法的规章性文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
3.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行政执法规范。
如《刑法》、《环境保护法》等。
另外,还有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也属于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范畴。
三、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重要性1. 维护公正和公平:行政执法法律法规规定了行政机关行使执法职权的程序和标准,确保了执法的公正和公平,防止了执法的任意性和滥用权力。
2. 保护公民权益: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公民享有公正、合法的行政执法环境。
3. 维护社会秩序: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4. 促进行政效能:行政执法法律法规规定了行政机关行使执法职权的程序和方式,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效能。
四、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应用1. 行政执法依法行使:行政机关在行使执法职权时必须依据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公民应当了解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建设法治政府: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使执法职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五、结语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它们的实施和应用对于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决定作出与执行阶段
01
决定作出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02 03
决定送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 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执行措施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加处罚款、拍卖 财物等措施强制执行。
02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
宪法及相关法律
宪法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权 力机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等,是行政执法的基础和依
据。
行政诉讼法
规范行政诉讼程序,保障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
行政处罚法
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 实施程序和法律责任,保障行 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并公布,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管理事项。
政府规章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并公布,涉及本行政区域 内的行政管理事项。
03
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一般程序要求
01
02
03
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必须依据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 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 。
行政执法特点
具有主动性、单方面性、强制性 、执行性和法定性等特点。
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合法性原则
行政执法必须依据法律、法规 、规章进行,不得违反法律、
法规、规章的规定。
合理性原则
行政执法应当合理、公正、适 当,避免过度执法和滥用职权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行政执法程序的定义和原则
总结词
行政执法程序的定义和原则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基础,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详细描述
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 的总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公正原则、高效便民原则等。
行政执法程序的步骤
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行政执法,提高 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加强行政执法的措施和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行政执法提供 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执 法水平和法律素养。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对行政执法 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行政执法应当遵循法定程序, 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高效便民原则
行政执法应当高效、便民,提 高行政效率,减轻相对人负担
。
行政执法的主体和客体
01
行政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包 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职能部门。
02
行政执法的客体是行政管理相对 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 织。
02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体系
详细描述
监督和救济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 内部监督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 外部监督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当 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 同时,对于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监督机关可以 依法进行纠正,以保障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中关于行政执法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是由地方 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规 范性文件,具有地域性特点。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行政执法概述•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体系•行政执法程序与规范•行政执法实践与案例分析•行政执法改革与发展趋势•行政执法实践经验分享与总结01行政执法概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执行、实施、适用、贯彻和落实国家意志的活动。
行政执法的定义行政执法具有主体法定、职权法定、程序法定、权责统一等基本特点。
首先,行政执法的主体必须是法定的行政机关,其他非法定主体不能进行行政执法活动;其次,行政执法的职权范围也是法定的,必须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再次,行政执法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否则无效;最后,行政执法必须权责统一,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执法的特点行政执法的原则行政执法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诚信原则、效率原则等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执法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执法应当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滥用职权;诚信原则要求行政执法应当诚实守信,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承诺;效率原则要求行政执法应当高效便捷,尽可能减少行政相对人的负担。
行政执法的要求行政执法应当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公开、便民高效、廉洁勤政等要求。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职权,不得违法;公正公开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公正、公开地行使职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便民高效要求行政机关应当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廉洁勤政要求行政机关应当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勤勉尽责地为人民服务。
行政执法的历史中国古代的行政执法主要依附于皇权和官僚体制,强调对内维护统治秩序,对外进行行政管理。
在近代以后,随着西方民主和法治思想的传入,中国的行政执法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一、概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实施惩罚或者强制措施,推动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和恢复的活动。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是行政执法的权威依据,对于行政执法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项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行政执法的基本法律法规,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该法规明确了行政强制的原则、条件、程序和责任,为行政执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根据该法规,行政执法机关在进行行政强制前,必须明确依据法律或者法规的授权,并且必须依法履行程序、合法、公正、文明地执行。
行政执法机关在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时,必须履行告知、听证、复议等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是指对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实施惩罚的法律法规。
该法规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了行政处罚的种类、条件和程序,规定了行政处罚的权力和责任。
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前,必须明确违法事实和依据法律的关系,并经过调查核实。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
同时,被行政处罚的当事人有权进行申辩和提出复议要求,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合法。
四、《行政执法程序法》《行政执法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执法活动程序的法律法规,为保障行政执法的公正、合法性提供了详细规范。
该法规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
根据该法规,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时,必须依法进行证据收集、听证调查、行政裁决等程序。
行政执法机关在进行询问和调查时,必须告知被询问、被调查人的权利和义务。
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同时,被行政执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当事人有权利进行申诉和提起行政诉讼。
五、《行政强制程序法》《行政强制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执法强制措施和强制执行程序的法律法规,为行政强制的实施提供了具体规定。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一、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概念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用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和法规。
它们对于规范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保障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二、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 维护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的存在,能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执法者的滥用职权和超越权限,确保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使公民在受到行政处罚时能够享有公平的诉讼权利。
2.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规定了个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明确了行政机关在行使执法权时的限制和要求,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 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合理的行政执法法律法规能够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遵守法律、规范操作,保证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
这有助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减少执法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改善社会治理环境。
4.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明确了行政机关执法行为受到社会和上级机关的监督,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这样能有效提高行政机关的自律能力,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执法现象的发生,确保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三、常见的行政执法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我国行政执法的基本法规,它规定了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程序等,对行政处罚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复议的程序和基本要求,保障了公民的复议权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基本法规,它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申请、审查、决定、变更、撤销等程序和要求,保障了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执法基本法律知识

行政执法法律知识一、行政执法的概念行政执法是指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或者组织,在执法依据赋予的职权范围内,直接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行政监督等。
二、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行政执法主体是指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执法的组织。
三、行政执法类别1、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行政处罚: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公民人身自由的暂时性限制;对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查封;对财物的扣押;对存款、汇款、有价证券等的冻结;强行进入住宅;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主要包括: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代履行;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执行罚;划拨存款、汇款,兑现有价证券;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4、行政征收:指行政机关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行政管理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其种类主要包括税收征收、建设资金费的征收、资源使用费的征收、管理费的征收等。
行政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资料

行政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资料行政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资料1. 行政法律法规的定义行政法律法规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效力,强制性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法律性文件。
它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责、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规范的重要手段。
2. 行政法律法规的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律法规分为下列几类:行政法规: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
部门规章:国务院下设部委、各省级地方政府及其下设机构制定的规章。
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所在行政区域范围内。
地方性规章:由地方政府及其下设机构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章,适用于所在行政区域。
3. 行政法律法规的特点行政法律法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行政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论其特殊身份或地域。
具有强制性:行政法律法规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违反法规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变性:行政法律法规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进行修订和调整。
补充性:行政法律法规通常被用于补充国家法律的不足之处,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程序性:行政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会涉及配套的程序和程序性要求。
4. 行政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行政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研究阶段:由有关部门进行立法研究,收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立法经验,对立法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起草阶段:由立法机关的法律顾问或专业人员起草法律草案,并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审议阶段:由立法机关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代表进行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讨论。
通过阶段:在立法机关的会议上,代表们对法律草案进行表决通过,并经过领导签署公布后生效。
实施阶段:行政法律法规在颁布后由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并对不遵守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5. 行政法律法规的加强与完善为了更好地推进行政法治化建设,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行政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加强立法调研:对于重要行政管理领域的立法,应开展合理、全面的调研,了解社会情况和立法需求。
行政执法基本法律知识

行政执法基本法律知识一、重要政策文件(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关于执法的论述:一是提出了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二是提出了目标“严格执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我省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我省实施方案二、权责法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宪法》中重要的条文: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 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卫生监督所法律知识岗前培训 (行政执法部分)
法制稽查科 张建华
2019/1/12 1
行政法--金字塔结构
1. 2.
3.
4.
5.
行政法自上而下的法律级别为: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地方性法规 行政规章
2019/1/12
2
制定权限
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行政法规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1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12、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 ……
2019/1/12 8
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200余个)
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护士管理办法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
5、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6、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7、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2019/1/12 9
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200余个) 8、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
9、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
10、血站管理办法(暂行)
11、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12、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13、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 1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2019/1/12 10
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200余个) 15、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16、消毒管理办法
17、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18、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19、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2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2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19规、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及规章
1、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2、河南省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3、河南省护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4、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 5、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
2019/1/12
12
其他常用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6、组织现场监督检测、采样工作。
2019/1/12 15
郑州市卫生监督所
履行下列职责:
7、负责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8、负责对卫生监督员法律知识和业务的培训工作
9、负责对卫生监督执法的投拆、举报的受理和查处
10、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 11、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设计进行卫生
2019/1/12 4
法律的一般适用规则
高效力等级的规范优于低效力等级的,即法律优 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优于地方性法 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优予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对同一效力等级法律规范应该是新法优于旧法,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不一致或部门规章之间发生 冲突时,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由国务院作出 解释或裁决。
2019/1/12
14
郑州市卫生监督所
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拟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2、负责卫生许可和执业许可的申请受理、初审、上报 3、组织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定期上报抽检结果。 4、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向社会通报卫生监督结果。
5、对卫生污染、中毒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等进行调 查取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6
2019/1/12
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行政法规(20法规)
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艾滋病防治条例 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6、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8、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2019/1/12 7
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2. 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以 及省会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权力机关 制定 。
2019/1/12
3
制定权限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 民代表大会制定。
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1.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制定; 2. 地方规章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以及省会市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 的政府制定。
2019/1/12 17
卫生行政执法
( 执法程序、文书及技巧)
2019/1/12
18
卫生行政执法
卫生行政机关及其授权或受委托组织
为执行卫生法律规范,依据法定职权,就 特定的具体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 他组织作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 的行为。
2019/1/12 19
卫生行政执法
一般有卫生行政检查、卫生行政许可、
卫生行政奖励与卫生行政物资帮助、卫生
行政征收、卫生行政合同、卫生行政处罚、
卫生行政强制等七种类型。
卫生行政处罚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2019/1/12
13
郑州市卫生监督所
是受郑州市卫生局委托依法开展综合性卫生监督执 法工作的执行机构。 卫生部卫办发[2000]第16号文件(经国务院 同意卫生部印发):卫生监督所(局)在同级卫生行 政部门领导下和上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指导下, 依法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领域,包括健康相关 产品、卫生机构(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和采供血机 构等)和卫生专业人员执业许可,开展综合性卫生 监督执法工作。
12、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任务。
2019/1/12 16
郑州市卫生监督所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原则
上以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为主;
县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
具体执行第一线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 部有关卫生行政执法分级管理的规定,承担卫生 监督执法任务。
2019/1/12
5
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1. 2. 3. 4. 5. 6. 7. 8.
法 律(8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