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就是考纲里的重点。

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

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就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与高速运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MC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与楞次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8、奥斯特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与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与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就是这样的,实际不就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就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平日以选择题情势消失(试验题中也会小概率消失),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形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温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涯经验常识为主,稍加懂得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1)经由过程幻想试验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力是保持活动的原因”的不雅点(2)颠覆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不雅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活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活动定律.(2)发明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运用扭秤装配比较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实用于微不雅粒子和高速活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说清楚明了光电效应纪律,并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MC E ,为核能运用提出理论基本6.库仑:运用扭秤试验发清楚明了电荷之间的互相感化纪律——库仑定律.7.焦耳和楞次先后自力发明电流畅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纪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8.奥斯特发明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四周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9.安培:研讨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纪律(安培定章),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感化10.洛仑兹:提出活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活动电荷有感化力(洛仑兹力)的不雅点.11.法拉第(1)发清楚明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前提和纪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如许的,现实不是有必定汗青原因,以教材为主!)(2)提出电荷四周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写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2.楞次:肯定感应电流偏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如许的偏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更.13.亨利:发明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消失,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基了基本.15.赫兹:(1)用试验证实了电磁波的消失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2)证实了电磁理的消失.16.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纪律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不是持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17玻尔:提出了原子构造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18.德布罗意:预言了什物粒子的摇动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物资波.德布罗意波,任何一种活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19.汤姆生(逊)运用阴极射线管发清楚明了电子,解释原子可分,有庞杂内部构造,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子(葡萄干布丁模子).20.卢瑟福(1)进行了α粒子散射试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子.由试10m.验成果估量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5-(2)卢瑟福: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改变,并发清楚明了质子.22.查德威克(卢瑟福的学生):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明中子,由此人们熟悉到原子核的构成.23.胡克:发明胡克定律(F弹=kx)24.布朗:“布朗活动”(在显微镜下不雅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矩活动)25.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26.密立(里)根:油滴试验,测得元电荷e电荷量.27.劳伦斯:创造盘旋加快器28.惠更斯:提出光的摇动学;创造摆钟29.托马斯.杨:起首奇妙而俭朴的解决了相关光源问题,成功地不雅察光的干预现象(双缝干预)30.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明红外线和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明紫外线后,发清楚明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31.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32.威尔逊:创造威尔逊云室33.贝克勒尔:发明铀的自然放射现象解释原子核有庞杂的内部构造.自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个中γ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况无关.31.老居里伉俪镭的发明者: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伉俪发清楚明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32.小居里伉俪(老居里伉俪的女儿女婿):用人工核改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约里奥-居里伉俪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产生了正电子(但未被看重)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因放射研讨获得诺贝尔).33.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产生裂变.1942年 在费米.西拉德等人引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响堆(由浓缩铀棒.掌握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构成).34.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创造了威尔逊云室以不雅察α.β.γ射线的径迹.35.现代粒子物理成立:1932年运用云雾室来不雅测发清楚明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子;36.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响.热核反响).人工掌握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门路是运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耀小颗粒核燃料.备注:“四大核变”及运用★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含α衰变和β衰变);α衰变:例如: β衰变:例如: ★2.原子核的人工改变(包含.中子的发明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明);如: ( 质子)42He+94Be →126C+10n (中子) ★3.重核的裂变(以23592U 的链式反响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枪弹); 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4.轻核的聚变(以21H 和31H 的热核反响为代表,消失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填补:1.自感和涡流:经由过程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HeTh U 422349023892+→e Pa Th 012349123490-+→n H H H 10423121+→+H O He N 1117842147+→+ 235 U + 1 n → 90 Sr + 136 Xe+10 1 n 92 0 38 54 0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更快慢有关.因为导体在圆周偏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因为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烧.2.核力×10-15m~2×10-15m的距离内重要表示为引力.大于2×10-15×10-15m又敏捷改变成壮大的斥力使核子不克不及融会在一路.四种基底细互感化:四种互相感化按强弱来分列,次序是:强互相感化.电磁互相感化.弱互相感化.引力互相感化.(弹力属于电磁互相感化)3.半衰期:原子核数量削减到本来一半所经由的时光,其衰变速度由核本身的身分决议.跟外界身分无关.4.平均联合能:核子联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 核子的平均联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固.而最轻和最重的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头的原子核)平均给合能较小.5.光电效应:内容:在光(包含不成见光)的照耀下从物体概况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子是物体概况的电子接收光子能量产生的,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例证.光电效应的纪律:(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干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克不及产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跟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入射光照耀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出10-9s.(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6.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 k=hγ一w ;个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W为逸出功,E k暗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Mr wang戊戌狗年丁巳月乙巳日。

(完整版)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完整版)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

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

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MC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8、奥斯特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汇编)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汇编)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

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

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MC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8、奥斯特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9、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2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

2018 年高考物理学史汇总1、伽利略(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5、爱因斯坦(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3)提出质能方程E=mC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8、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 )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 )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17 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9、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进行了a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 。

21、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归纳

2018高考物理学史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得,毕竟这不就是考纲里得重点。

复习建议:以现有得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

现总结如下:
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就是维持运动得原因”得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得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得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得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与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得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与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得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得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得磁针偏转,称为电流得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得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与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得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得条件与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就是这样得,实际不就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得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得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得方向,即感应电流得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得磁通量得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得存在,指出光就是一种电磁波,为光得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得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得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得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得发射与吸收不就是连续得,而就是一份一份得,即量子理论
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与预言了氢原子得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得波动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任何一种运动得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19、汤姆生(逊)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得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
(1)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得核式结构模型。

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5-
10m。

(2)卢瑟福: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得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22、查德威克(卢瑟福得学生):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得组成。

23、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弹=kx)
24、布朗:“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25、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26、密立(里)根:油滴实验,测得元电荷e电荷量。

27、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
28、惠更斯:提出光得波动学;发明摆钟
29、托马斯、杨:首先巧妙而简朴得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光得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30、伦琴:德国物理学家。

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与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31、玻尔:提出原子得玻尔理论
32、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33、贝克勒尔:发现铀得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得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就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得。

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得物理与化学状态无关。

31、老居里夫妇镭得发现者:1896年,在贝克勒尔得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得新元素——钋(Po)镭(Ra)。

32、小居里夫妇(老居里夫妇得女儿女婿):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产生了正电子(但未被重视)与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因放射研究获得诺贝尔)。

33、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与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34、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得径迹。

35、现代粒子物理成立:1932年利用云雾室来观测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36、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

人工控制核聚变得一个可能途径就是利用强激光产生得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备注:
“四大核变”及应用
★1.放射性元素得衰变(包括α衰变与β衰变);
α衰变:例如: β衰变:例如: ★2.原子核得人工转变(包括、中子得发现与放射性同位素得发现);
如: ( 质子) 42He+94Be →126C+10n (中子) ★3.重核得裂变(以23592U 得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与原子弹);
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 ★4.轻核得聚变(以21H 与31H 得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补充: 1、自感与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得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

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得闭合电路,由于自感产生得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得漩涡,所以称为涡流。

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

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与万有引力之外得只作用在核子之间得力。

在约0、5×10-15m~2×10-15m 得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

大于2×10-15m 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于0、5×10-15m 又迅速转变为强大得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弱来排列,顺序就是: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

(弹力属于电磁相互作用)
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得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得因素决定。

跟外界因素无关。

4、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得能量、 核子得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

而最轻与最重得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端得原子核)平均给合能较小。

5、光电效应:
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得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电子得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子就是物体表面得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得,光电效应就是光具有粒子性得有力例证。

光电效应得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得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得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得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得频率得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得发射几乎就是瞬时得,一般不超过10-9s 。

(4)当入射光得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得强度与入射光得强度成正比。

6、爱因斯坦光电方程:E k =h γ一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得频率,W 为逸出功,E k 表示光电子所具有得最大初动能.
Mr wang
He
Th U 422349023892+→e Pa Th 012349123490-+→n H H H 1042312
1
+→+H O He N 11
17842147+→+ 235 U + 1 n → 90 Sr + 136 Xe+10 1 n 92 0 38 54 0
戊戌狗年丁巳月乙巳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