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语文六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教案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教案3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3【写作导航】改写,就是在忠实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改变其文体、语体或人称等。

改写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基本上不改原作内容,只改变表达形式;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改动。

其次,根据改写要求,确定改写思路。

有时要完全忠实原文,比如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有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与扩写结合在一起了,比如把一首叙事诗改写成叙事散文。

【例文引路】木兰归故里——《木兰诗》改写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历经十年的血战,我们终于凯旋了!【开篇点题】开篇交代木兰荣归故里,照应了文题。

回朝,面圣,赏金,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

娘啊,你还好吗?十年的战乱,是否殃及了咱们的村庄?晚上,我偷偷地拿出镜子,打量着镜中那个再熟悉不过但又显得有些陌生的木兰。

曾经也是春水般脉脉含情的眼睛,如今变得锐利,怎么看也是满含着威严之气,让人一望便知是久经沙场。

“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为神玉为骨”“诗词为心鸟为声”,这些似乎都不属于我了。

谁都可以想象出,在战场上厮杀了十年,会变成什么鬼样子:手粗了,“纤纤玉指”,可笑!腰粗了,“杨柳细腰”,滑稽!今日之木兰,已非昨日之木兰。

希望爹娘还能认出我这个未能尽孝的孩儿啊!一路颠簸,我的心也跳得越来越快,弹指一瞬十年,家里的变化有多大?弟弟应该又高又壮了,爹娘也该是满头白发了吧?这路上是怎么回事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越近家,心里便越怕。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提心吊胆中,我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心理描写】运用心理描写,写出木兰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归家的急切与喜悦,也有归家的担忧与忐忑。

怀着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忐忑不安地推开了家门。

“爹,娘,木兰回来了!……娘,爹,你们在家吗?是女儿木兰回来了!”我大声地喊着,院里空荡荡的,只有自己的回音。

家里空无一人。

我呆呆地站着,老屋直勾勾地盯着我,像是在安慰,也像是在哭诉。

一阵风吹过,虽已是初夏,却觉寒气逼人。

我这才发现,屋子、院子,都已落满了尘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巧用插叙给作文增分》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巧用插叙给作文增分》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巧用插叙给作文增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巧用插叙给作文增分》教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插叙的技巧,提高作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教材从实际写作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插叙的定义、作用和方法,并通过例文分析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插叙,提升作文质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作文写作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

但是,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插叙手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插叙的时机掌握不当、插叙内容与主线关联不紧密、插叙叙述方式单一等。

因此,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定义和作用,理解插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3.提高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和润色能力,使作文更加完善。

四. 教学重难点1.插叙的定义和作用。

2.插叙手法的运用和练习。

3.插叙在作文中的恰当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插叙的定义、作用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插叙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插叙的运用。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掌握插叙手法。

4.讨论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分享插叙写作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插叙的定义、作用、方法等内容。

2.优秀作文案例:选取一些运用插叙手法的优秀作文。

3.练习作文素材:提供一些作文素材,供学生练习插叙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插叙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插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插叙手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分析插叙内容与主线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写作中的插叙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结合提供的作文素材,尝试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当我们阅读课文时,是不是有一种拿起笔来,自己创作的欲望呢,《杨修之死》能不能不让杨修死?《皇帝的新装》的结局中骗局被揭穿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一切都期待着我们这些“大家”来创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写”。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明确改写的概念。

1.什么是改写?明确: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

2.改写的作用有哪些?明确:有助于培养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3.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明确: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写成口语;三是还可以改变叙述方式,比如将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二)怎样才能写好改写?明确:(1)首先要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2)还要注意两个“一致”。

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

二是叙述方式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

(3)要以原作为基础来写作。

(三)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1.明确内容。

请从你学过的寓言中任意选取一则,改写成一篇故事。

300字左右。

2.提出要求。

(1)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2)不要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3)将原文附在改写的文章后面。

3.例文导航。

《夸父逐日》改写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

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

部编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改写》写作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改写》写作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改写》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改写的常见形式和基本特点。

2. 通过经典改写文本引领,掌握改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在把握原文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融入自身独特的阅读感悟,通过适当的扩写和缩写进行改写。

教学重、难点1.通过经典改写文本引领,掌握改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能在把握原文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融入自身独特的阅读感悟,通过适当的扩写和缩写进行改写。

教学过程一、创设任务情境“校园戏剧节”即将到来,我们班级要出一个“课本剧”,所以,首先我们要完成一个剧本。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范进中举》为例,学习如何将一篇小说改写成剧本。

二、了解剧本特点1.请同学们结合话剧和电影的观看感受,说说一场好戏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预设:精彩的故事、精致的画面、精巧的细节、精湛的表演……2.片段改写讨论。

以小说片段“进学被骂”为例,对照剧本要求,我们需要作怎样的改动?明确:(1)开头要加上时间、地点以及具体场景的说明和必备的道具。

要有开幕时人物活动的介绍。

(2)中间要加上人物上下场提示,比如范进的妻子和母亲上菜的情节,可以适当设计范进妻子和母亲的表情和语言,如范进的母亲可能是拘谨怯懦的,其妻子见到自己的父亲胡屠户也并没有亲热感,反而是稍显迟钝和冷淡的,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一下。

(3)这场戏的主要人物是胡屠户,文本的语言非常通俗,基本不要改动,但是要设计胡屠户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提示,以及他的表情和动作。

(4)范进主要是受教的角色,但也要添加范进的动作和不断附和的语言,以及人物的表情。

3.分组合作,进行剧本改写,小组互评。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改写,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评选出小组内最佳作品,进行排演,参加学校“课本剧”评选。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9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9

教学设计方案
八、形成性练习题
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改写知识,改写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或《范进中举》要求: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改写范文是学生熟悉的古代寓言,改写点交代的也很清晰。

改写的内容设定的难度也不大。

所以,学
生写起来比较容易,教学任务很容易完成。

由于,所确定的学习目标难度适中,所以老师引导的很顺手,学生任务完成的也很顺利。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品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点评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和培养。

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在改写指导中老师还有些指导的不到位,在改写内容的品评鉴赏中,对于有些同学的写作内容点评的还不到位。

改进措施:课后对学生的写作内容给予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方法。

学生再次修改写内容,提升作品层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 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   教学设计

写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1.初步了解改写的写作方法,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描写。

2.培养写作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导入新课改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能力。

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培养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

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不少学生对改写比较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改写写作训练。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概念,整体感知1.改写就是按一定的要求,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是一种创新作文。

就像“插花艺术”,将自然界中现成的花朵、枝叶、果实,重新组合、加工,展现出美妙的观赏插花。

2.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呢?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三是可以改变叙述方式,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目标导学二:明确要求,深入理解1.遵照原文。

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

在改写前,要认真研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改写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改写时不能不顾原文内容而另起炉灶。

2.确定改写点。

在研读原文、准确理解改写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改写点,即在体现原文主旨的地方扩充、展开,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3.保持两个“一致”。

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

比如,文章主体部分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混入口语。

二是叙述方式要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

比如,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作的记事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4.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改写的实际需要,融入个人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行文风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 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写作学改写一、情景入生成同学,当我文,是不是有一种拿起笔来,自己作的欲望呢,《修之死》能不能不修死?《皇帝的新装》的局中局被揭穿后又会是一个什么子呢?⋯⋯一切都期待着我些“大家”来作呢!今天就我一起学“改写”。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明确改写的概念。

.什么是改写?明确: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思想内容的基上,通改文体、体和叙述方式等,行“再作”。

.改写的作用有哪些?明确:有助于培养文体、体意,提高写作能力,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改写有哪些常的形式?明确:一是可以改文体,比如将歌改写成散文,将小改写成本;二是可以改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代白文,把面改写成口;三是可以改叙述方式,比如将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怎样才能写好改写?明确:首先要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还要注意两个“一致”。

一是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

二是叙述方式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

要以原作为基础来写作。

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明确内容。

请从你学过的寓言中任意选取一则,改写成一篇故事。

300字左右。

.提出要求。

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不要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将原文附在改写的后面。

.例文导航。

《夸父逐日》改写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

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

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转眼就是几千几万里。

(新)部编版语文九上《第六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语文九上《第六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公开课(教案)

写作学习改写1.初步了解改写的写作方法,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描写。

2.培养写作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导入新课改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能力。

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培养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

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不少学生对改写比较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改写写作训练。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概念,整体感知1.改写就是按一定的要求,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局部内容,是一种创新作文。

就像“插花艺术〞,将自然界中现成的花朵、枝叶、果实,重新组合、加工,展现出美妙的欣赏插花。

2.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呢?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方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比方将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三是可以改变表达方式,比方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目标导学二:明确要求,深入理解1.遵照原文。

改写是在原文根底上的再创造。

在改写前,要认真研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改写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此根底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改写时不能不顾原文内容而另起炉灶。

2.确定改写点。

在研读原文、准确理解改写要求的根底上,确定改写点,即在表达原文主旨的地方扩充、展开,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3.保持两个“一致〞。

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

比方,文章主体局部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混入口语。

二是表达方式要一致,防止人称不统一和表达上的混乱。

比方,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防止混入第一人称的表达;如果改变了原作的记事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4.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改写的实际需要,融入个人风格,防止千人一面,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行文风格。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教案
【文题】
1.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 字左右。
2.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3.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
(三)点拨思路。
1. (1)首先理解所选择的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小老鼠说:“您放了我吧。今天如果您放了我,我今生来世都会用生命来报答您的。”
狮子冷笑知道您很饿,不然的话,像您这样善良的长者怎么会连小孩都不放过呢?可是您看,我这么小,又这么瘦, 就我身上这点肉还不够您塞牙缝呢。”
狮子看看眼前这个小家伙,还真的有点不忍心吃了他。然而,饥饿的滋味太不好受了。于是,狮子狠狠心对小老鼠说:“对不起。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写作形成。
(一)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改写的常见形式
(1)改变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2)改变语体,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3)改变文章的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4)改变结构。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2)要将改写与翻译文章区分开来,不能一字不落地翻译全文,而应在翻译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适当增加细节的刻画。
(3)改写时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示例:
《狮子和老鼠》故事原文:
狮子和老鼠
狮子正在睡觉,一只老鼠爬到他身上。狮子站起身来,抓住老鼠,想把老鼠吃了。
老鼠求狮子放了他,说若能够不死,必定报答他。狮子一笑,把老鼠放了。
①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
②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工作。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6

《改变叙述角度,深入解读文本》教学设计九年级
改变叙述角度,深入解读文本
——改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内容】
写作指导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叙述角度处理文章内容,多角度看事件。

【教材分析】
《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能力有以下要求: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改写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的内容。

改变叙述角度是常见的改写形式之一,人称转换就属于改变叙述角度。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九上第六单元的第4课,该单元选取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几篇古代白话小说。

而《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这是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第二回。

学生大多没有看过《红楼梦》,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通过让学生改写文章,既是写作训练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需要。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从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小说,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的两种记叙方式(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平常学生的习作也多用第一人称,但在作文中却未能发挥出第一人称写作的优势。

通过改变叙述角度对文章进行改写,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两种记叙方式的认识,从而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记叙方式,更好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①范文引路;②讲练评结合;③分组合作。

2.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多媒体课件。

3.教学时数:1课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  学习改写-教案

写作学习改写1.初步了解改写的写作方法,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描写。

2.培养写作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导入新课改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能力。

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培养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

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不少学生对改写比较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改写写作训练。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概念,整体感知1.改写就是按一定的要求,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是一种创新作文。

就像“插花艺术”,将自然界中现成的花朵、枝叶、果实,重新组合、加工,展现出美妙的观赏插花。

2.改写有哪些常见的形式呢?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三是可以改变叙述方式,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目标导学二:明确要求,深入理解1.遵照原文。

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

在改写前,要认真研读原文,理解原文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改写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改写时不能不顾原文内容而另起炉灶。

2.确定改写点。

在研读原文、准确理解改写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改写点,即在体现原文主旨的地方扩充、展开,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3.保持两个“一致”。

一是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

比如,文章主体部分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混入口语。

二是叙述方式要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

比如,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作的记事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4.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改写的实际需要,融入个人风格,避免千人一面,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行文风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名师教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名师教案1
学生活动:改写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改写的概念及分类
(二)了解改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学会如何进行改写。
五、教学难点
进行改写实践。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导入
教师引导: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缩写。今天我们要学会用妙手,对文章进行更多角度地调整,赋予她更多的变化、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学生活动:聆听、思考。
(二)环节二:明确概念
(四)环节四:讨论梳理
教师引导:参考语文课本上的提示,加上自己的写作积累,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填表。
(五)环节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活动:讨论、分享。参考语文书,梳理答案。
(六)环节六:小试身手
教师引导: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改写成小小说。
《学习改写》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学期已经讲解了如何进行缩写,仅仅具有把篇幅长的文章缩短的能力,无法应对更高的变化和要求。所以这一节课,将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如何进行改写。
二、学情分析
改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有的同学改写就是天马行空,胡乱改,还有的同学不讲究技巧,随意改。改写要有依据地改,忠于原文;同时,也要有质量地改,改出意境。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掌握改写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拓宽行文的思路,丰富作文的形式。
教师引导:什么是改写?
学生活动:阅读语文课本,找到什么是改写。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三)环节三:了解分类
教师引导:改写有哪些种类?分别举个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分享并阅读语文书,明确改写的种类。分为改变文体、改变语体、改变叙述角度。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0

改写古诗词教学内容:课前策划(知能准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改写古诗的基本知识。

2.掌握改写古诗的基本技巧。

(重难点)3.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写练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走进课堂一、导入【教师活动】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这首歌改编自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蒹葭》,经过台湾作家琼瑶的改编之后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改写后的诗歌意境清冷迷蒙,仿佛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诗人那缠绵悱恻的情意,让人沉醉其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诗词改写课堂,学习改写,用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使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以另一种形式绽放……目标展示:1.了解改写古诗的基本知识。

2.掌握改写古诗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

二、展示互动:(一)古诗文改写知识【教师活动】师:古诗文改写指的是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或记叙文。

师:翻译古诗与改写古诗有什么区别?知识拓展:诗词改写成记叙文,由于文体不同,改写前必须清楚两种文体的特点。

诗词:是运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强烈地抒发感情,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现实生活。

(无细节描写)记叙文:则要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出来。

还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

诗词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广阔。

对其改写应该首先把握诗词的主要意思,进行巧妙构思。

其次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

2.改写原则【学生活动】班级讨论变:体裁不变基本内容思想感情(二)改诗为文的方法研讨例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篱笆。

疏疏:稀稀疏疏。

径:小路。

深:深远。

写作背景: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

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习改写》教学设计《学习改写》教学设计——以“将古诗改写成故事”为例【教材分析】“学习改写”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引导学生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改编原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适当的再创作。

这既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把握原作,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其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在经历了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仿写”“学写故事”和九年级上册的“学习缩写”等写作训练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作应变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呈现方式,清楚地叙写故事。

但学生写作实践不多,写作经验毕竟有限,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还不熟练。

所以,在“将古诗改写成故事”的作文训练中,描写景物的丰富性和表情达意的多样性等方面,需要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目标】1.了解改写,根据古诗的思想内容,运用想象将其改写成故事。

2.把握改写要领,合理拓展,现场写作,培养创新能力。

3.通过改写,提高学生写作应变能力和写作水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运用改写宝典,确定场面,再现情境,体现诗歌的丰盈之美。

【教学难点】在改写的过程中,既遵守原诗意旨,又有创新表达。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电视剧《还珠格格》视频片断,引出汉乐府民歌《上邪》,阐释故事与古诗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学习改写”——将古诗改写为故事。

一、分享名家经典(一)关于改写(音频播放)1.概念: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2.原则:改变文体后,文章风格和叙述方式要一致。

(二)如何改写课前分发文字资料,以唐代诗人张继的古诗《枫桥夜泊》和台湾作家张晓风的缩减版故事《不朽的失眠》为例,了解改写的方式。

1.古诗:请一位男生诵读古诗。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故事:请全体女生朗读故事。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写作学习改写1.了解“改写”的概念、常见形式及基本特点。

2.能够依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改写,把握改写的基本方法。

3.明确改写前后文章的风格、角度、顺序一致等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阅读课文时,是不是有一种想拿起笔来,自己创作的欲望呢?“杨修之死”能不能不让他死?“皇帝的新装”在真相被揭穿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这些“大家”来创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写”。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知概念,明方向。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改写有助于培养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获得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探究活动二:读范例,学改写。

◎读一读九上课本142页《枫桥夜泊》的改写,把握改写的基本要领。

(1)改写有形式参照①可以改变文体。

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改动,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体裁形式,如将古诗改写成散文;将现代诗改写成记叙文;将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②可以改变语体。

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将书面语改成口语。

③可以改变叙述角度。

如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将倒叙改为顺叙。

(2)改写有原则遵循②忠于原作。

要把握原作精神,原作的主旨、主要内容和具体写法等是改写构思的依据。

要深入领会原作,真正把握原作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比如,把古典名著改成通俗的少儿读物,就要选择恰当的内容,简化故事情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

③通晓题旨。

要明确中心与标题,如有的文章原本是记事的,改写时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就要相应地改变文章的中心,标题自然也不能用原来的,要按照改写的要求重新确定中心,再按中心重新确定标题。

3.探究活动三:用方法,试改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上语文习作学习改写【教学目标】1.了解改写的基本知识,掌握改写的基本要领,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2.学会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改写,注意把握主旨,恰当地运用联想、想象和修辞,力求详略得当、整合得体。

3.通过改写及其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练习,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写作和创造的兴趣,增强创新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改写的基本知识,掌握改写的基本要领。

2.通过改写加强言语实践练习。

【教学过程】一、谈影视,说改写师:我们看影视剧,常见片头字幕注明“根据《》小说改编”。

改编就是改写。

我们学习文言文,都会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有直译和意译,意译就包含一定的改写。

改写也是一种写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改写吧!资料助读:关于改写课件出示: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改写有助于加强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郭沫若曾经将《楚辞》中的《九歌·礼魂》改写成现代诗,算是名人改写的经典一例。

【设计意图】从文化生活到语文学习,不知不觉中改写这玩意儿就与我们套着近乎。

我们稍一注意,便可见到改写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学习改写,目标要明确,但了解其意义更重要,有意义的学习才让人有学习的动力,故而一开课就点明学习的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弄清楚什么是改写以及改写的作用。

二、长见识,知改写师:理论上清楚了什么是改写,也只是停留在概念里,改写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且先看看例文——1.出示例文课件出示:《石壕吏》课本剧[759年,唐军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老百姓不得不四处躲避抓丁,偷偷摸摸地过活,男子们大都白天不敢在家,晚上才悄悄回到家中休息。

这天傍晚,杜甫独自行走在路上,疲惫交加的他想尽快找户人家借宿一宿。

于是他加快了脚步。

过了一会儿,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块石牌,上面刻着“石壕村”三个大字。

他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敲响了这户人家的门。

门开了,他见到的是一位面貌沧桑的老婆婆。

]杜甫:老人家,外面天色已晚,在下路经此地,可否借宿一晚?老妇人:(热情)当然可以!如果不嫌弃,那就请进吧!杜甫:多谢老人家![老妇人一家盛情款待了杜甫,并跟他讲述了这几年来老百姓过着怎样生不如死的日子。

突然,户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是一阵粗暴的拍门声。

]老翁:(紧张)抓丁的来了!(说罢抓起杜甫的手就逃)快走,不然就完了!杜甫:(指着老妇人及其儿媳和孙子)那她们呢?老翁:她们不会有事的![老翁和杜甫躲到了离家不远处的柴垛后。

而此时,隔壁却遭受着飞来横祸,一对正用着晚餐的父子遭遇了官差们捉人。

]官差头:(指着男人)你!跟我们走!(两个小差役抓起男人向外拖去)小孩:(扯着男人的衣角,流泪状)爹!男人:(难舍难分)儿啊!爹要走了,你要好好过啊!小孩:(死死抓住男人的衣角不放)爹!别丢下我!爹!小差役:(用脚踹开小孩)呸!去你的![这几个人又来到老妇人家里,敲开了大门。

]官差头:(扫视了一下院子,吼道)男人呢!把人给我交出来!小差役:(随声附和)快!把人交出来!老妇人:(揩泪状)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一个前不久才寄了家书回来,另外两个都战死了……官差头:(打断老妇人的话)少啰唆!家里还有什么人?老妇人:家里还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没有改嫁。

官差头:带出来瞧瞧!老妇人:不行啊!她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能出来见人呢?官差头:(不耐烦)你今天必须交个人出来!老妇人:(无奈地叹口气)唉……如果你们真的要人,就把我这老婆子带走吧。

我还能帮你们做饭呢。

官差头:那还不快走![待官差们走后,老翁和杜甫回到家中。

]老翁:(懊悔)早知道就应该带着她们一起逃的!唉……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儿媳:(悲痛欲绝)娘啊![第二天天刚亮,杜甫便收拾好行李,与老翁告别后,又踏上了路途。

老翁伫立在门口,望着杜甫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中……]2.师生评说预设:①这是对杜甫古诗《石壕吏》的改写,改编成了一个小剧本。

改写中,适合表演的部分均以人物舞台语言(台词适配神情、动作等)展示,表演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部分则借助于“旁白”进行叙述,文本内容忠实于原作,处理得灵活合理。

②就形式而言,这个改写显然是改变了文体,将一首叙事古诗改写成了课本剧。

文体变了,但作品的思想内容没有变,主题依然与原作一样。

改写的语体也有所变化,诗句变成了台词,成了现代大白话,而且口语化了。

叙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台词对白,全剧基本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③叙事古诗改编成课本剧,改写力度较大,难度也不小。

本篇改出的新作显然部分改动了原作,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始终体现着原作的精神实质。

3.教师小结《石壕吏》系改写者精心选择,改写前得重新细读该篇课文,注意精彩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然后把它改编成课本剧。

当然可以把原文的心理描写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可改为舞台说明,用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主要还是必须突出戏剧的冲突、矛盾。

从《石壕吏》的改写作品及大家的见解来看,诗歌改写成剧本显然要注意两点:(1)要有着眼点:改写只是改变文章的表达形式,基本上不改变原文的内容;即便可以对原作酌情改动,也要始终体现原作的精神实质。

(2)要思路清晰:改写思路依从改写的具体要求来确定,主旨要完全忠实于原文,有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与扩写结合在一起了。

推而广之,一般形式的改写都要注意这两点。

【设计意图】以一篇改写的习作为例,让学生体悟什么叫改写作文,即知其然。

看过改写的新作,对比原文,学生自然会有所发现,并找出原作与改作的差异之处,再想一想,定然可以谈些感悟,在感悟中知其所以然。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提炼出两个注意点。

这是对学生主动认知的完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得要领,学改写师:根据示例印象,再仔细阅读教材(P136),我们可以逐渐把握改写的基本要领——1.改写有形式参照课件出示:(1)可以改变文体。

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体裁形式:①将古诗改写成散文;②将现代诗改写成记叙文;③将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④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2)可以改变语体。

①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②将书面语改成口语。

(3)改变叙述角度。

①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者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②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

2.改写有原则遵循课件出示:(1)有章可依。

这里的章法是指命题对改写的要求。

改写之前应当先明确具体要求,再按具体要求行文,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

(2)忠于原作。

要把握原作精神,原作的主旨、主要内容和具体写法等是改写构思的依据。

要深入领会原作,真正把握原作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比如,把古典名著改成通俗的少儿读物,就要选择恰当的内容,简化故事情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

(3)通晓题旨。

要明确中心与标题,如有的文章原本是记事的,改写时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就要相应地改变文章的中心,标题自然也不能用原来的,要按照改写的要求重新确定中心,再按中心重新确定标题。

3.改写有试题演练课件出示:(1)将下面的话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百年来,是在等谁呢?(2)根据要求改写下面这段话,但不得改变原意。

要求:①结构上先分后总;②语体色彩上平白如话,通俗易懂;③语句通顺流畅。

学生的成长要有跃动的节拍和流畅的旋律,教育要合着这种节拍。

老师对学生教育,有时,不能等一下:等一下,会错过转瞬即逝的美景;等一下,会浇灭学生满怀的期待。

有时,老师对学生教育却又要等一下:等一下,能让学生更专注地欣赏文本;等一下,会让学生更细心地体味生活。

题(1)原句有两个特点:一是用了疑问语气,二是用了排比句式。

改写成陈述语气的单句时应合并修饰成分,消除疑问语气。

预设:题(1):这千百年来迎着漠风晕染出一片苍凉的陕北的柳,不知在等待谁。

题(2):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则很容易丧失教育良机,严重挫伤学生的期待;当然,教师教学生时,也要有充分的耐心,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细心地学习知识,体会生活。

总之,科学的教育要善于顺应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认知规律。

教师点评:题(1)是句子的改写,训练单位略小,侧重于语气的改变;题(2)是语段的改写,训练单位稍大,侧重于结构的改变。

从句子到段落的改写都训练到了,形式与语体也都训练到了,那么篇章的改写自然是顺水行舟,轻松自如。

【设计意图】改写的形式和原则至关重要。

学好了改写,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改写,恰当地运用联想、想象和修辞,力求详略得当、整合得体。

2.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写作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用方法,试改写看了别人怎么改写,知道了改写呈现的处理方式和一般要求,下面我们只需从方法入手,就能着手试一试改写了——1.整理改写的方法课件出示:(1)熟悉原作品。

根据改写要求,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理解原作内容,准确把握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主题思想等。

(2)艺术再加工。

尤其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原作中着墨较多的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在改写时不妨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加以充实,让改写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3)成自家之言。

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要是自己的语言,切忌对照原文直译,务必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叙述和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4)视情况伸缩。

根据需要灵活选用扩写和缩写辅助改写。

2.尝试名篇的改写△改变文体将《蒹葭》改写成现代诗或散文:课件出示: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预设:(1)现代诗:苍苍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凝结成美丽的晨霜/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摇曳在那秋水茫茫的远方/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路途漫长/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在那茫茫水域的中央。

萋萋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映衬着东方的霞光/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依偎在那水草相连的岸旁/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山冈崎岖/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孤石上。

采采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辉映着朝日的光芒/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轻吟在那绚丽水滨的岸乡/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曲折如肠/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沙洲上……(2)散文: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