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我国还面临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巨大压力。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摆在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体一位整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上,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积极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从整体水平上看,我国跟过去几十年相比,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因各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的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所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指人们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以此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摆脱生态危机,创造与追求生态文明成果的建设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使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实现协调发展,是使人们在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不断将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予以克服,进而建设有序合理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反思了征服自然,超越了敬畏自然),最终使人类走向与自然协调统一、和谐相处以及共融共处的理性价值取向,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其引导与约束的作用。
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具备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这也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第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第三是构建合理、公正的社会制度,这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不断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将之转化为经济的同时,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大,使得生态环境加剧恶化,最终造成整个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而人类本身也因为破坏生态环境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今天,要发展经济就必须严格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协调好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经济发展跟环境保护矛盾的产物。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并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概括与升华。
简单来说,生态文明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
不仅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且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
不单单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更要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提出的又一科学内涵,对生态文明战略任务的新部署。
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具活力经济体之一。
然而,我国工业化水平还较低,2010年工业化指数不到60,距离完成工业化还有40%的路程;工业化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
1、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现代化的理念。
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发展,或者是放弃现代化,而是要更好、更有质量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升级版,是更好、更加全面均衡协调的现代文明道路和模式。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我们强调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深刻揭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
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
目前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需要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节约增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2023年安徽公需课考试题库
序号
题目
1
()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 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2
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 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3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4
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到()通过,几年来《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中,人民的声音深刻影 响着立法的走向。
94
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有()。
95
西方现代化通常指的是经济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涵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等在内是()的全方位现代化。
9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前 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哪些重大原则?()
9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
A
A、共产主义思想
B、邓小平理论
D
A、12
B、13
C
A、绿色发展
B、高水平开放
D
A、贯彻新发展理念
B、团结奋斗
A
A、《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B、《国家安全战略简史》
B
A、政治安全
B、人民安全
A
A、国家安全体系
B、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A
A、国民安全
B、人民安全
C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B
A、一般
B、最好
D
A、航天精神
5 与“三权分立”体制下只有()的议会相比,全国人大的权力比它们更大、地位更高。
浅谈我国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途径
浅谈我国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途径作者:杨燕彬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8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躬身实践,尽自己所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点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建设途径一、我国生态文明现状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大规模的发展工业,在这当中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生态破坏,加之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弊端、市场监管的不到位等,由此給我国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相当严峻的,我们所要所付出的生态代价也是相当大的。
据统计报告:我国是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酸雨问题、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
虽然我们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做了不少努力,但这些问题在利益博弈下,仍然是较难得意缓解和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更严重的是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使得我国的物种不断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为了缓解现状,遏制住其不断加剧的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进行积极地应对。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中央就适时地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就从战略高度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任务,除了依靠党和国家的立法、制度等保障,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性,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认识,从我开始,正确对待统筹兼顾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当代的发展和后代子孙的可持续,提高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一)加强对全国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理论只有被人们所理解、掌握和接受,他们才会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积极地进行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1.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诸多问题的需求。
一是资源短缺和浪费。
二是生态环境恶化。
4.建设生态文明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现实路径,体现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发展完善,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方略与时俱进,取得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新时期,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体现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心。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_成效和未来展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_成效和未来展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成效和未来展望郭静利 1郭燕枝 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xxx8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xxx81)摘要:文章在诠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并从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评价体系、环境保护和机制体制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最后,从加大政策推动、统筹规划、技术创新、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发展重点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市(县)1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1.1生态文明的诠释生态文明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来理解。
从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
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纵向来看,人类文明经历了 4 个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阶段。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 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 黑色文明” ,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思基础上形成的[1]。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中国从 20 世纪中后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而生态文明的实践是从十六大以后开始的,当时主要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诠释生态文明。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特征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特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要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恢复重要生态系统生机。
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和谁对话?张惠远,张惠远,19691969年生,自然地理学博士,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部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评估、、管理和规划研究管理和规划研究;;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研究等。
为什么对话?近日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近日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上要求要“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那么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什么阶段?怎样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此,我们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从事生态文明及其指标体系研究的专家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从事生态文明及其指标体系研究的专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对话人张惠远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部主任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刘蔚点击一焦点关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什么阶段关键思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探索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记者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近日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3年多的时间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
请问,就您自身的相关工作经历和个人感受来说,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现在已经到了什么阶段?目前这一阶段有哪些特点?张惠远张惠远::生态文明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式。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刘觅颖,王继龙【摘要】[摘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适宜性强的指标体系,研究立足于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3个领域,科学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分析,对于促进国家及地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0)003【总页数】9【关键词】[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标准;评价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所获成就令世界瞩目。
但值得反思的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发展”为主,呈现出“质量差、效率低、投入高、能耗高、不可持续”的特点,同时伴随着资源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为此,我国将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在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运行机制和建设任务已进行诸多研究,然而,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及评估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当前研究中提供给管理者的信息还十分有限,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为此,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现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涵盖范围及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
生态文明现状及对策
生态文明现状及对策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广泛讨论的话题,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治理,各国都正在探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但目前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现状1.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问题始终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形势中,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在大型城市和企业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尤为突出。
2.生态破坏加剧随着机动车的普及、工业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破坏现象不断增加,例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湿地消失、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
3.资源浪费严重资源的浪费也是当前生态文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典型的“白色污染”问题,大量塑料袋、瓶子、玻璃等垃圾的排放,不仅增加了污染压力,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二、生态文明对策1.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国家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制定科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和长期规划,严格执法,重点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2.加强资源管理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要保护环境,更需要合理利用资源。
政府需要制定更改变向的特殊税收制度和相关政策,承诺防止资源向不发达地区等倾泻,以逐步实现资源管理的与时俱进。
3.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国家应当加强对绿色能源、节能倡议、重点工业等领域的政策支持。
同时,企业也应该在产品的生产经营、资源的利用和消费模式等方面实现绿色发展。
4.促进市民生活的绿色化促进市民生活的绿色化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优先推广洁净能源和低碳出行的方式,加强对广义的新型垃圾分类等垃圾管理的推广,让生活的小细节变得更加环保。
总之,生态文明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
政府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和市民在生产和消费模式等方面实现绿色发展,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资料讲解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范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对孪生姐妹。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前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重点任务。
它涉及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本文将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出发,详细介绍其演变和取得的成就。
1. 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已引起重视。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这个阶段,中国着力发展农业和兵工工业,但也对环境保护进行了一些有限的尝试。
1962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
2. 初步探索(80-9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1983年,中国召开了第一个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这次大会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随后,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制度。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交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经验。
3. 深化改革(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认识到,只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中国开始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在这一阶段,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中国还发布了一系列五年规划和白皮书,详细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倡议,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这一科学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本质的首要范畴,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这一科学论述,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两型社会”等发展目标日益清晰。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这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根据这个新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范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对孪生姐妹。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辽宁科技学院
二、政治建设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时期:过渡时期 (1949-1956) 第二时期: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 1956-1966 ) 第三时期:十年文革时 期(1966-1976) 第四时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时期( 1976- 至 今)
叁
文化建设
三、文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达到百花齐放、百
型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肆
生态文明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要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 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 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恢复 重要生态系统生机。在生态文明建设试 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指导性、 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前言
基本路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发展、坚持“三步走”发 展战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我党的带
领下,中国正以高速增长的速度全面发展,继续完成中国梦的伟大 事业。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上已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这多极化 的世界潮流中始终屹立不倒。
家争鸣的景象。文革时,由于受到不良分子的挑唆,文化事业 一度进入低谷,不少文化作品、文物古迹都受到了大规模的迫
害,对中国的文化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反映在观念形态上, 体现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或转型。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
展主要表现为现代化、理性化、世俗化、多元化的特征,其转
四、生态文明
伍
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径
发和 自主实践与创造 。在这个 实践 过程 中,首先需要清
楚地理解和认识生态 文 明建设 的 内在特 征和 基本要 求 , 这 样 才 能 正 确 地 指 导 实 践 和政 策方 向 。 1 . 1 生 态 文 明 自身 的 系 统性
进 ,其各个 子系统和要素的发育和状态更符 合人们对 社 会存 在更 高层 次的追求和要求 。因此 ,生态 文 明建设政
策 创 新 需 要 置 身 在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把 握 整 个 全 球 文 明 发 展 的 状 态 和 趋 势 , 以系 统 性 和 战 略 性 思 维 思 考 国家 整 个
“ 生 态化 ” 调 整 与 改造 ;改 革 和 建 立 适 应 国 家 生 态 文 明 建设 要 求 的 体 制 和 机 制 。 【 关键 词】生 态 文 明 ;认 识 特 征 ; 实践 基 础 ,政 策 路 径 中 图 分 类 号 :X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3— 2 8 8 X( 2 0 1 3 ) o l 一 0 0 0 5— 0 7
发展 与成熟 。在演进过 程 中,与其他 文 明形态可 以是共 存或者相互交织 ,其他文 明形态可 以蕴含着生 态文明 的 成分和要 素,生态文 明在 不 同阶段也 可能蕴 含着其他不 同文明形态 的成分和要 素 ;第 三 ,生态文 明演进 的不 同
阶段 会 表 现 出不 同 的 特 征 。在 不 同 阶 段 ,十八次全 国代表大会对生态 文明建设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进 行 了全 面 系统 和科 学 的 总 结 、论 述 和 部
共 同体 现。生态文明的系统特征本身与其 他文 明形 态没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绿色发展等方面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政策导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极开展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大力推进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提高环境监测与治理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项目,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资源节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能源方面,加强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物质资源方面,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提倡资源的减量化、循环化和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与素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历史演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
论我国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经济 在取得举 世瞩 目成就 的 同时 , 我
也产生一系列环境 与社会 问题 : 人均 G P 0 在 D 40—10 0 0美 元
时, 出现了发达 国家 在人均 G P 00—10 0美元期 间出现 D 30 00
意义及面临着一 些困境与难点 , 出完善我 国生态文明意识建设 的路径选择 提
关键词 : 态文明意识 ; 生 和谐 ; 培养 ; 路径
一
、
生态文 明意识培养的主要 内容和重要意义
转变到 旨在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高新 “ 绿色” 技术 。 () 4 必须完成发展观的大转变 。否定“ 重增长 、 轻发展 ” “ 、 高 消耗 、 高污染 ” “ 污染 、 治理 ” 和 先 后 的发展观 , 确立人 口、 社 会经济 与环境 、 资源相协 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 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首先加强生态文 明意识建设 。
困境 :
须完成 自然观和价值观 的大转变。即要求人类 重新认识 、 调
整人与 自然 的关系 , 由现 阶段 “ 天人对立 ” “ 、 征服 自然” 观念 转变到确立 “ 天人合一” “ 、 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 ” 的观 念 , 否定 工业时代 的拜物教 文明和 功利 主义价值 观 , 确立 以人为本 ,
功利型向互惠型转变 。 为此 , 要求人类 必须完成观念 和手段 的四大转变 : 1 必 ()
虽然我国在培育和发 展公 民生态 文明意识 建设 方面 已 经形成“ 法治建设 和宣 传教育 刚柔并 济、 政府 引导与社会 力
量 的双管齐下 、 从被 动治理发展 到主 动规 划等 ” 多个 明显 的 特点 。I _
福师23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在线作业二-答案01
福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科)》在线作业二-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目标是()。
【A.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项】共同富裕
【C.项】主权在民
【D.项】三权分立
[正确选择]:A
2.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
【A.项】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项】维护国家主权
【C.项】促进世界和平
【D.项】实现共同富裕
[正确选择]:A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正确选择]:A
4.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地是生命共同体
【D.项】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正确选择]:A
5.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土壤和源泉是()。
【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项】世界工人运动
【C.项】俄国十月革命
【D.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正确选择]:A
6.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项】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革
【C.项】对个体手工业进行改造
【D.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概述。
关键词: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对策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上战争和社会动乱,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全球多处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现象。
中国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也已相当严重。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果之前能够更审慎地对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运转。
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悲剧的发生。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关键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促进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问题,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的现代化进程中所引发的生态问题也在警醒我们: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的成绩,而应当在平衡生产与生态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在保护我们珍贵的生态资源的同时寻求经济发展的空间。
那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获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必须珍惜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遵循自然规律,如此才能获得更健康长足的发展和文明的延续[1]。
建设生态文明是自然规律的必然要求。
自然规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
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的任何力量都是渺小的,任何观点都是苍白的。
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年伦敦烟雾,1953年日本水俣病,2013年中国雾霾天气,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一个新的文明——生态文明[2]。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生态文明阶段.这四个文明阶段分别由它们的独特象征:“蓝色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同学各位下午好
我今天所讨论的课题是生态文明建设,在讨论如何建设之前,估且先由我来简单的分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我国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
就以上情况可知,我国正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然而想要解决以上所列问题,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我们应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