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认识的美国

2014年8月24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拖着行李兴致高涨地踏上了前往美国芝加哥的飞机。出发前,心中无数个问号纠缠着我:坐飞机是什么感觉?美国是什么样的?美国的学校和中国有什么不同?……不过,当我结束了十四个小时的飞行头晕目眩地走下飞机之后,心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坐飞机好累。 American Sky

初到美国不久,便被那里的天空深深吸引。在国内,不知道已有多久没看到蓝天白云,终日灰蒙蒙的天气让人的心也有些压抑。而在美国,不管是小城Monticello ,世界顶尖大学所在地Boston ,还是国际大都市New York ,一抬头总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心情也因此变得开阔了许多。

American Schools

带给我们新奇最多的也许还是美国的高中。以前常常听说关于美国中学生的种种,但都比不上亲眼看到他们的生活时的感触大。他们的高中是自由而全面的,既有数学课、化学课等所谓的“主课”,也有我从未听说过的课程:模拟犯罪现场、西班牙舞、解读宪法,甚至还有墙壁粉刷和健身。

美国的学校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于中国的特点,就是没有围墙,也没有气派的大门。学校前一大片开阔的场地是停车场,几乎所有学生都开着汽车来上学。

而走进学校穿过大厅来到教室,我几乎找不到老师和学生的界限。国内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讲台下;美国的课堂,老师没有讲台,时坐时站,有时是问题的提出者,有时也是问题的解决者。他们的课堂,与其说是老师教授学生,不如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探讨。

感触最深是在一节中文课上,有一个美国女生向我们询问中国班级的规模。当我们回答有四五十人甚至六七十人时,他们都表示难以置信,也有人问我们老师如何同时管理这么多人。这时他们的中文老师(中国人)笑道:“Chinese students don’t talk much in class like you.”说实话听到这句我心里并不好受。诚然,中国的课堂不像美国那样积极热烈,而在美国的大多数学校中,考试成绩最好的总是中国学生。也许中国学生在其他人心目中都只是呆板而缺少创新的考试机器吧。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台词:你永远不会理解,中国学生为了赢得考试所付出的辛酸。美国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不断创新中成长,中国学生在应战考试的汗水和付出中成长。我们并不一定要评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孰对孰错,不管处在哪种体制下,我们都只有努力做好自己。

关于美国学校,其实很多人都有误解。以前总听到有人说美国学习轻松课程简单,其实不然。在和那里的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即便是在美国,学生也要应付各种考试,而他们的数学课也已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也许他们有更丰富多彩的活动,但不管在哪里,似乎都逃避不了竞争。

American Sights

美国很多景点都是我们不陌生的:自由女神像、华尔街、第五大道、时代广场、联合国总部、新世贸大厦,他们是美国的象征,也代表着整个国家的繁华和精神。

然而这些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这次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除了认识新朋友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参观了哈佛、耶鲁和麻省理工。我知道这三所学校是无数人心中梦想的高等学府,同时也几乎是最难考进的学校。我们这九个参观的学生中也许没有人能进入这三所学校学习,但是我们九个人,也没有人会忘记参观的那一天心中的震撼。

一进校园,虽没有“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那么夸张,但学校里的学生不管是在路上戴着耳机夹着书本匆匆走过,还是在街旁的星巴克喝着咖啡交谈,甚至在草地上野餐小憩,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年轻的活力和对知识的严肃认真。当这三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和这些新鲜的血液相融,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也重新获得了青春。

能在这三所学校学习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然而他们也是足够优秀,付出过足够的努力。当他们每天穿梭在红色的古堡之间,在全世界的羡慕中研究高深的课题的时候,一切汗水都是值得的吧。

为期六天的美国之行结束了,很难讲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我只知道自己在这短短的六天里得到了成长。我希望可以再回到那里——当然,身份不再是游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