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0)
环境学概论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 放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为环境保护 提供了技术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70s-1980s)
01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开始起步,主要关注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
境改善。
发展阶段(1990s-2000s)
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政策逐渐完善,开始关注生态
04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要点一
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 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自然要素和自然条件。
要点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用途和可更新性,可将其分为生物 资源、非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定义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 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 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 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VS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采用清洁能源和技术、植树造林等。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水体污染定义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 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
05
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概述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保护基本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 资源的职责,以及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 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 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 原则、制度、法律责任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重点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和特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全国⾼等教育⾃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内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体系,具有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具体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实际问题的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系统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涵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领域内的主要分类或分⽀学科。
它不尽涉及法理学、国际法、⾏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传统法学学科,⽽且还涉及环境科学(⽣态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其他⾃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
因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为法学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泛、实践性、综合性较强。
⾸先,该学科涉及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且相应法律规范的内容多为民⾏交叉,其次,从知识结构上看,学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必须要对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有所了解和认知。
⼆、指定教材本课程串讲课时为20课时,所⽤教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汪劲主编,北京⼤学出版社2013年4⽉第1版。
三、课程体系第⼀部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第1章--第3章)该部分内容主要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与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该部分是学习以后各个章节的前提和基础。
该部分对应的是旧版教材第⼀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第1章-第11章)。
新版教材在该部分对旧版教材做了⼀定的删减和修改。
保留了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和发展、环境资源保护法作为独⽴法学学科的相关论证;保留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体系、法律关系等基本理论;保留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制度。
总体上来讲思路更为明确和具体,便于考⽣从总体上进⾏把握。
第⼆部分:环境污染防治法(第4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章在界定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污染防治法》、《⽔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法沿⾰及其主要内容。
《环境学》课程笔记
《环境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人类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发展1.1 人类文明与环境问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从原始的采集狩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人类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发展对于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类农业文明及其标志性成果农业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标志性成果包括农业生产的普及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犁耕、灌溉等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主要集中在河流流域,如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等。
1.3 人类农业文明及其环境问题特征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过度耕作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
同时,为了灌溉农田,人类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1.4 人类工业文明及其环境问题特征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工业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工厂和企业的建立,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同时,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人类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1.5 工业文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思考工业文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工业文明时期,科技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环境保护方面相对滞后。
2)经济增长的盲目性:工业文明时期,经济增长成为主要目标,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过度开采和消耗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1.6 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思考与讨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的思考与讨论: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消费观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境学基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26)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环境学基础》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环境学概论1
第二节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 大气污染
• 1 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 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人和生 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 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人类活动 生产活动 生活活动 自然过程 自净作用 • 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三 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 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 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 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包括自 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 自然环境要素 :通常是指水、大气、生物、 阳光、岩石、土壤等。 •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 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 为、宗教信仰等。
• ②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 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社会制 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 的观念与机构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 劳动中形成的,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 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 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以及所积累的物质文化等 构成的总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影响到自 然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 政治制度,如对环境的认识程度,保护环境的措施, 都会对自然环境质量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近代环 境污染的加剧正是由于工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因 而在研究中不可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截然分开。
• 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单元→环境整体(系 统) • 例如: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 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 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 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
2 环境质量
• 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 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 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 显然,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 况的形成,有来自自然的原因,也有来自人为的原 因,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例如污 染可以改变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同样 也可以改变环境质量,此外人群的文化状态也影响 着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除了所谓的大气环境 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质量 之外,还有生产环境质量、文化环境质量。
环境学复习资料
环境学复习资料水环境一.水资源的特征:1.作用上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2.补给上的有限性——供不应求3.时空上的多变性——时空分布不均4.利用上的多样性——“一水多用”二.中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多,人均少2.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3污染严峻——水质性缺水三.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1.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开源、节流、治污、管理四.补:水环境质量标准1.含义:水环境质量标准,简称水质标准,是为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基于水环境基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能力制定的控制环境中各类污染物浓度水平的限值。
水环境质量基准,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2.我国的水质标准主要的四种: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五.水污染1.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2.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点源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2)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径流污染六.几种主要的水质指标1. 固体悬浮固体(SS)是指那些不溶于水中的泥砂、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悬浮物质。
溶解固体是指水经过过滤之后,那些仍然溶于水中的各种无机盐类、有机物等。
水中的悬浮物质是颗粒直径约在10-4mm以上的颗粒。
肉眼可见。
这些微粒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水产生的浑浊现象,也都是由此类物质所造成。
2.有机物(氧平衡指标)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是指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氧气量,是一种以微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的测定方法。
实际中,一般采用测定5天的耗氧量,以BOD5表示。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环境监测中的任务与挑战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环境监测中的任务与挑
战
答: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环境监测中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水质安全,
监测水体各项指标,预防水环境污染。
他们需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和评估,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类和生态环境的
健康。
水环境监测的挑战在于各地水质情况不同,监测范围广,监测指标
繁多,监测设备和技术需不断更新和提升。
同时,应对突发水质问题
和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也是工作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
因此,水利部
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警惕和敏锐的观
察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并有效履行监测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作,共
同推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
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
通过
持续努力和合作,水利部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完成水环境监测的任务,应对各种挑战,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XXXXX学校毕业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学院:XXXXX学校学生姓名:XXX专业:XX班级:XXX指导教师:目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2)摘要 (2)一、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 (2)(一)水资源的问题 (2)(二)土地资源的问题 (2)(三)生物资源的问题 (3)(四)气候资源的问题 (3)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3)(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 (3)(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 (3)三、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4)(一)科学发展观 (4)(二)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4)四、科学发展观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导(具体措施) (5)(一)法制手段 (5)(二)经济手段 (5)(三)社会责任 (6)(四)国际合作 (6)结束语 (6)致谢 (6)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恶劣,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势在必行。
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保护措施。
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入手,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对这些原因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关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践,借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并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新认识。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正确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的形势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考试大纲1.2.《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
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
主要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容。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围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容: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容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容及热点问题水环境化学3.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4.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5.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
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6.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7.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8.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9.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生态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城市生态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人口的增长与控制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粮食问题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能源与环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未来的能源供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海洋污染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大气的污染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6章 噪声公害与微波污染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7章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8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9章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变化的趋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0章 环境经济学概论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及其组成1.人类的环境(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环境污染治理的困难及其破解策略
环境污染治理的困难及其破解策略田铠源(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在过去阶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因此衍生了非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自然灾害问题,其中工业化生产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其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是最为严重的。
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必须要给予环境保护工作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是对现阶段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相关的破解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困难;破解策略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不管是对城市的发展还是对人类的生存,其产生的影响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为了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对于当前阶段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来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明确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且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作出贡献。
1 环境污染的概述1.1 环境污染的危害对于环境污染的基本影响来说,主要就是来自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缺乏主观的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社会活动的存在,都或多或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深度和幅度一般取决于人们主观意识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程度高的话,环境影响就较低,反之影响则较大。
1.2 环境污染的分类对于环境因素来说,其本身就涵盖着多方面的自然性质,在不同的环境性质下,对于整个生态链的影响都有着不同的标准,而要想能够对不同性质的环境因素进行准确的区分,就必须要做好自身行为的管理,这样对于生态保护来说才是最好的保护手段,才能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可靠的保护。
1.3 环境污染的由来我国有着非常庞大的人口基数,在有限的城市使用面积下,城市内的人口数量相对来说比较的集中,部分城市的人口已经达到了拥挤的规模,因此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进而会使得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污染和破坏。
[0907]环境学概论.
主要水系
淮河干流
Ⅱ~Ⅳ类水质的断面占66.7%;一级支流Ⅱ~Ⅳ类 水质的断面占52.4%;二、三级支流、省界河段和 山东境内河流以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分别有 31.3%、28.0%和36.4%的断面满足Ⅱ~Ⅳ类水质要 求。
主要水系
海河水系
16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4.4%, Ⅳ类水质占10.8%,Ⅴ类水质占7.8%,劣Ⅴ类水质 断面占67.1%。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高 锰酸盐指数、挥发酚,77.7%的Ⅴ类、劣Ⅴ类水质 断面首要污染物是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 平。
二、环境科学体系
1. 环境科学的任务与内容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的、综合性学科。 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环境科学研究内容: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环境科学任务:揭露“人类—环境”这对矛盾的实质, 研究其间对立统一关系,掌握其发展规律,调控人类 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促进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主要水系
辽河水系
9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除鸭绿江水系水质较好外, 其他河流水体污染都很严重,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 面占70%以上。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生 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由于水量大幅度下 降,水体污染加重。
主要水系
湖泊水库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2001年太湖和滇池外海 均属中度富营养状态,巢湖属轻度富营养状态。
第一章 绪论
二、环境科学体系
2. 环境科学体系 环境科学可分为三大部分: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应 用环境学。
(1)环境学 环境科学的核心,它着重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方 法论的研究。环境学可分为:理论环境学、综合环境学、部门环 境学。
《环境学基础》-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环境学基础》-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邻避效应,也被称为免疫反应、对立反应或逆境反应,是一种在环境治理中常见的现象。
它指的是在某种环境干扰下,某些生物种群的数量反而增加,而不是减少,这是因为它们在适应环境干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举个例子,在某个森林区域中,如果环境中的某些树木被毁坏或移除,那么本来依靠这些树木生存的栖息于其中的动物种群可能会出现邻避效应,这些动物在寻找新的栖息地时,可能通过迁移、加强觅食活动等措施来增加其种群数量。
邻避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纵深层次性所造成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个生物种群之间都表现出相互作用,它们彼此之间会产生各种生态效应。
当某种因素在生态系统中发生变化时,对其中某种生物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其他生物种群数量的多态性响应。
这种多态性响应是由于物种适应环境的生态行为、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等因素所造成的。
邻避效应的出现虽然可以带来某些好处,但其可以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能被忽视。
例如,邻避效应可能导致某些物种过度繁殖,影响到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导致生态链的紊乱。
此外,邻避效应的产生也为环境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应对邻避效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种间关系的连续性、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和对接下来的环境改变的适应性等方面。
为了解决邻避效应的问题,环境监测和有计划的生态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在环境监测方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生态监测系统,规范监测方案,并获得及时精准的监测数据。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对环境的全面监测,才能了解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同时,需要针对特定的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的监测和调查研究,持续关注其生态变化,及时掌握其状况。
在有计划的生态修复方面,需要将环境治理定位在整个生态系统易失控点。
对于邻避效应,环境保护和治理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避免或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这些策略包括:加强环境监测,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程度,及时向公众发布监测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关注两种或多种物种的相互关系;消除环境污染点,防止雨水和地下水的侵入;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网络,维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减缓邻避效应的发生。
《环境学基础》-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17)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环境学基础》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5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环境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卷2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环境学基础》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学物质经过()照射后会分解出与臭氧分子发生链式反应的氯原子。
A.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x射线2.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排放。
()A.正确B.错误3.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臭氧等气体可造成温室效应。
()T、对F、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
()A.正确B.错误5.无机物含量高的城市垃圾适用()法处理。
A、焚烧B、填埋C、堆肥D、堆置6.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量计,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T.对F.错7.生物多样性包含()。
A.物种的多样性B.生物环境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遗传基因的多样性8.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排放。
() T.对F.错9.大气污染型土壤污染的污染特点是一大气污染源为中心,成()。
A.环状B.带状C.棋盘状D.弥散状10.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中间层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T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F7.参考答案:ACD8.参考答案:T9.参考答案:AB10.参考答案:A。
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环境现状及对策王德美2120141293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发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
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发展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问题(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加速侵蚀”相互选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
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强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较少,甚至基本丧失。
[南开大学]-《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南开大学]-《环境学基础》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城市垃圾可采用()进行处理。
【A.】焚烧【B.】填埋【C.】堆肥【D.】堆置[正确-选择]:A2.N个噪声,其声压级均为60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分贝。
【A.】(60+10N)【B.】(60+lgN)【C.】(60+10lgN)【D.】(60+1.5N)[正确-选择]:C3.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及能源的供应者,但低位营养级的能量仅有()能被上一个营养级利用。
【A.】1/5【B.】1/10【C.】1/15【D.】1/20[正确-选择]:B4.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A.】镉【B.】多氯联苯【C.】砷化合物【D.】甲基汞[正确-选择]:D5.根据()来源的不同,土壤污染源可大致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A.】水污染物【B.】大气污染物【C.】人为污染物【D.】自然污染物[正确-选择]:C6.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
【A.】光化学烟雾【B.】大气颗粒物污染【C.】煤烟型污染【D.】温室气体污染[正确-选择]:C7.大气湍流通常指空气在()出现上下左右无规则振性的搅拌。
【A.】主导风向【B.】上风向【C.】水平风向【D.】下风向[正确-选择]:A8.较为茂密的绿化带或树林,每()米可使噪声衰减2—3dB。
【A.】10【B.】20【C.】30【D.】50[正确-选择]:A9.()条件适合高空飞行。
【A.】平流层【B.】对流层【C.】电离层【D.】散逸层[正确-选择]:A10.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食物来源不足【B.】天敌繁殖过快【C.】盲目过度捕杀【D.】生存环境破坏[正确-选择]:D11.温室效应会使()变冷坍塌。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中间层[正确-选择]:D12.()为云、雨、雪等气象条件的形成区域。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保护》是全校性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能够认识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环境意识,了解环境管理法规,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
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基本要求:1.熟悉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人口增长、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3.熟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了解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
4.了解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懂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基本理念。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依赖自然环境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又是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广义环境的哲学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
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名词,它的含义是极为丰富的(交通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根据影响人群生活生产活动的因素,环境的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1.自然环境定义: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1)物质: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2)能量:气温、阳光、引力、磁力等;(3)自然现象:地壳运动、太阳稳定性、水循环等。
《环境学基础》讲义目录
《环境学基础》讲义提纲学时:64学时或48学时学分:4或3课程类别:必修授课对象:本科生,一年级第二学期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信息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钟宁宁2009年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是向学生展现关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各种介绍性的论述,尤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通过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人类主体与环境客体关系、资源观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了解各种环境质量变化因子,通晓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变化过程的影响,培养以系统化、全球化的眼光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思想方法基础和提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面的准备。
课程基本要求1. 掌握环境科学的关键概念和词汇;2. 了解生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关系;3. 全球环境问题、中国生态环境特点及面临的环境问题;4. 了解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5. 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战略的实施;6. 了解环境伦理学的一般概念《环境学基础》讲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5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
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
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
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
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但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的污染也在增加。
水资源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水环境监测已成为当前分析的热点,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水环境监测的现状,总结了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结合目前各种技术手段,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中国的水资源更加紧张。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管理的可行方法,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为合理开发、保护和应用水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及时掌握必要的水污染现状,使用各种手段,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处理水污染严重地区,污染控制和污染的原因。
一、我国水环境监测现状
(一)水环境污染的特征
在当前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各种化学物品应用的不断增加,使得各种污染物质不断的被排在各条河流和水道之中,严重的影响着水资源。
水环境污染本质是有毒化学品污染,表现在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在污染的过程中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传递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更是时间上的差异使得污染逐步的扩大。
(二)新时期影响下的环境监测
1、过去水环境监测技术
在过去的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是理应物理化学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是采用传统的设备手段利用分光光度方法进行监测和测定。
随着时间的变化,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的应用在当前水环境监测中,高灵敏度的研究仪器和科学的研究方式的不断利用。
2、非过去水环境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是应用水生物对水体有害物质的敏感性,经过对不一样水生物在不一样水质环境条件允许下相应的活动变化情形测定和研究,得出生态系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