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合集下载

合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追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论文

合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追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论文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并据此展开教学。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须的知识准备,它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新知着陆的根。

实际教学中,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不能保持同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密切关注并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已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在“小数乘整数”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看似很简单【起点预设】与“整数乘法”相比,“小数乘整数”只是多了“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经验,本堂课我就以此为起点,抓住不同,重点解决“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中练兵】1、教学用乘法竖式计算“0.8×3”。

2、学生独立计算“2.35×3”,并观察因数与积各是几位小数。

3、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4、出示4.76×12、2.8×53、103×0.25,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5、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6、用乘法竖式计算:3.7×5 0.18×5 46×1.3 35×0.24学生反馈情况如下:① 4 6 3 5× 1.3 × 0.24② 4 6 3 5 3 5× 1. 3 ×0.2 4 × 0.2 41 3. 8 1.4 0 1 4 04 6. 7 0 7 05 9 .8 8.4 2. 1 0第1、2题正确率达95%,第3、4题正确率仅为8%。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浅谈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学得顺顺当当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钻研教材,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教材的逻辑起点,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一定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在一个阶段中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这一内容在各年级中的知识层次、与其它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这一内容在这一册中的位置等等。

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主要内容是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等差数列。

学习这一内容的逻辑起点则是:在一年级下册时曾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并且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已学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设计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实验等能力。

2、研究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很难一下子就清楚地确定,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1)在课前寻找学习起点。

最常用的是做个有心人,在课间或课前通过谈话调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些什么,向同学充分展示自己拥有的知识,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骄傲,同时也是对自己已知的知识的回顾和再思考。

比如在上《圆的周长》一课,老师可以问“关于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的周长你知道些什么?关于圆周率你了解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圆周率的知识或故事吗?”三个问题后,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的知识储备就一目了然了。

(2)在课堂上寻找学习起点。

课前调查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线教师,课时量较重,每一课都去花时间进行调查是不现实的,而在课堂寻找学习起点则比较省时、实用。

有经验的教师会有巧妙的设问,但不宜占时过多,关键是迅速利用了解到的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求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还可通过尝试练习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1.创设学习情境——有效课堂的起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在教学《观潮》时,我首先播放一段海潮拍打礁石的录音,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此时学生纷纷猜测,有些准确地说出是海浪声。

、问:“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海潮什么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开了。

我进一步问:“你们见过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的浪潮吗?”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

”情境创设水到渠成,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激发学习积极性——有效课堂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主动来自兴趣,而兴趣则可以培养。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

首要的是教师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从需要层次理论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正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有极强的安全和爱的需要,老师和蔼的态度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欢愉,由心底对你产生敬佩,学生的听课兴趣就在这不经意间调动起来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

分析学习起点找准教学启点

分析学习起点找准教学启点

加上教师配音和字幕标注,一步一步清清楚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接下来的画角对学生来说也就不再困难了。

如此,本节课的难点在微课视频的直观演示中得到了有效突破。

三、课后使用——让微课引领学生数学学习向深处拓展课后,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运用并延伸。

一方面,微课的使用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一定的提升,以便增加学生对旧知的内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思维也更具深刻性、灵活性。

另一方面,课后微课的使用还要延伸到与新知相关的更深、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以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和延伸知识层面。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因数与倍数”时,学生很容易把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这四个概念混淆,认为是奇数就不会是合数、偶数一定不是质数等。

针对学生易混的知识点,教师制作了微视频,介绍什么是奇数,并出示20以内的奇数(数字用红色字体);介绍什么是偶数,并出示20以内的偶数(数字用蓝色字体);介绍什么是质数,让学生思考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奇数、偶数中是质数的数字闪烁2次后,用红线圈一下,出现在质数一排中;介绍什么是合数,让学生思考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奇数、偶数中是合数的数字闪烁2次后,用红线圈一下,出现在合数一排中。

学生对照视频学习、分析、理解,会对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奇数也可能是合数等结论记忆深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你知道吗?”或一些数学家的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上网查找或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还能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深处拓展。

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要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充分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逐步让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联系得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不断拓展。

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的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关注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关注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关注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关键词:学习起点;找准;运用;补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而实践也证明,教学离开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再精妙的教学设计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再美好的教学预设也将付诸东流。

因此,数学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一、找准知识起点,达到有效切入学习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切入口,学习起点可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按教材进度,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基础。

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

教师在备课研究教材时首先就应该了解新课建立在哪些知识基础之上?用到的是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与生活知识?一般情况在教学用书上对逻辑起点都有简单介绍,这是找准学习起点的方法之一。

而学生的现实起点就得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判断,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趋势,关心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数学知识。

随堂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

课始,教师让学生背了1~4的乘法口诀,并用热烈的掌声表扬学生背得整齐熟练,然后就问学生:“大家猜猜今天要学习什么了?”“5的乘法口诀!”学生齐答。

在教师转身写课题时,学生们已经轻声地背诵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这时教师犹豫了,课到底怎么上下去呢?是按部就班地照预设去引导,还是马上调整教案顺着学生思路上下去呢?这堂课中的学生实际的知识起点与教师的估计是有出入的。

教师的随口一问,便引来了学生熟练的回答。

估计有的学生已经预习了新课,也有的学生从其他渠道,比如文具盒上了解了乘法口诀表,导致原先设想的教学环节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样的教学情况,有点出乎意料,也让教师措手不及,然后产生了犹豫,课到底该怎么讲下去呢?如果是有这方面相关经历的老教师,就能预设到不教也能背的情况,若多和学生交流,也能发现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把教学过程重新组织,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达到有效切入,并且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实效。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作者:王国元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8期浙江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315400)王国元[摘要]教学设计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前测学习起点把握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3-054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学习起点的内涵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当前状态下已有的“四基起点”(包括知识起点、技能起点、经验起点和数学思想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的总和。

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并具有不断更新、重组的功能。

技能起点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主体指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

数学思想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对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的感悟与应用。

情感态度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包括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时产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

学生的学习起点具体可用如下三维图来表示。

学生的发展是“立体式”的。

其发展过程状态有历史状态、当前状态和发展状态。

每种状态都与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现象、归因、结论三个层面产生交点,即A、B、…、I共9个交点,27个维度。

每个交点都应从学生的“四基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把握学习起点的价值1.把握学习起点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有效学习是指在一定的学习时空内,学生学习的效率高、效果佳。

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领悟水平等也均不相同。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巾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探究 人类 的起源 。…此 町见 教学 的内容 和学 生 的 学 习 需 要 紧 密 的 结 合 , 能 巧 妙 地 把 教 学 的 主 要 日标 转 化 为学 生 学 习探 究 的 日标 .激 发起 学 生 的 求知 欲和探究精神 ,从 达成 理想 的学 习效果 。 二 、 握 学 生 学 习 的逻 辑 起 点 , 掌 沟通 知识 的 内在联 系 教师组织 学生学 习的过程 . 实 实预 设 目标 服 务 。 所 以要 造成 课 堂 际 上 足将 教材 的知 识 结 构 转 化 为 学 教学的有效 ,激活学生以前的学 习 生 的 认 知 结 构 的过 程 ,学 生 认 知 结 经验找准学 习的起 点将起 着导向性 构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 否 从 学 生 已有 知识 出发 ,引 导 学 生 作 用。 尊 重 学 生 学 习的 生 活 起 点 , 找到新…知识 的联结点 ,把握新知 识 的 生 长点 。帮助 学 生 实 现 同化 与 推 进 教 学 的有 效 进程 美 困心理 学家奥苏 们尔说 过 : 迁移 ,同时也使学 生感受剑学 习的 掌握学习办法 。 所以教师要钻 “ 响学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足 学 生 已 过程 , 影 经知道 了什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 研整套教材 , 理清学生知识结构 , 掌 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教师在组织学 握学生 的逻辑学习起点 。教师 每教 。 个 知 识 点 ,都 要 搞 清楚 学 生 在 此 生 学 习时 .更 习惯 于 从 学 生 学 习的 逻辑起点 出发 ,按教材的编排意图 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 .以后 还 有 条 理 地 进 行 教 学 .是 静 态 、封 闭 有 哪些知识与此相关。表现在课 堂 的。f学生学 习的现实起点是动态、 教学 上足 经 过 讨 论 .有 的 问题 解 决 i 『 『 开放 的。如果教师充分 了解学生 的 了 . 但仍有不少 问题 尚末解决 , 或理 学生便把希望寄 现 实起 点 ,站在学生 的角度想学生 解不够深透。这时, 不愤不肩 , 不悱 不发 , ” 之 所 想 . 学 生 之 所需 , 时重 组 与 托于老师。“ 想 即 改造教材所 提供 的学 习资 源 ,并 以 教师重点讲解的时机成熟了。为此 , 整合的方式 加以促进 ,或 者创 生出 教师引导耍力 求生 动有 趣、 斋简意 掷地有声 、 富有 肩发性。教师弓 I 新的学习资源 ,使学 生在对新 学习 赅 、 内容的认知交流过程 中形成 系统理 导重点应放在“ 三点” “ 、一线” 。 上 所 解尚需解决的问题 ,在问题探 究中 谓 “ 三点 ” 指新 旧知 识 的结 合点 。 是 即教 材 的重 点 、 难 达到对新学习 内容的掌握 ,从 而改 新 知 识 的 关 键 点 ( 善或者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 点 )理论和实际的联 系点 , 。 所谓 “ 一 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培养 学生 线 ” 指前后各课之 问、 各单冗之间和 主动 、 康发展 的意识与能 , 健 这样 各阶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 。 时教师 1 的教学将足最经济 、 最有效的。比如 引 导 要 抓 住 学 生 的兴 奋 点 , 即指 “ 在 教学《 女娲补 天》 , 巾学 生从 学 生 提 出 、为 学 生 普 遍 关 注 且 同教 时 先 将相 自己看过 或听过 的神话故 事谈起 , 材 紧密联系 的问题 。如教学 《 再 巾教师 问“ 人是从 哪里来 的?” 这 和》 在让学生探究将栩最后 和好 的 , 个有趣 的话题 , 继之是 “ 我们 的祖先 原 因( 思想基础 ) , 时 学生有的说“ 廉 足 怎样理解和想象的? 。 ” 这样一来 , 颇 彻 底 认 识 刮 自己错 了 ,所 以 剑 蔺 学 生 的 探 究 欲 望 就 被 撩 拨 到 极 致 , 相 如 门上负荆 清罪” 有 的说 “ 为 ; : [I 学生 都迫不及 待地投入剑对文本 的 廉 颇能 知错就 改” 有 的说“大为 蔺 阅读 和探究中去。 更有“ 你也发挥 自 相 如不计较个人得失 ,原谅 了廉颇 己 的 想象 . 女 娲 造 人 的 动 机 、 过 的 言行 ” 等 , 生 的探 究 总是 在认 对 经 等 学 谅解上兜圈罔 , 始终没有探 究出 进行 另一种推测 , 说给大家听听” 这 错 、 个 问 题 的设 计 。可谓 把 学 生 的兴 奋 将 相和好 的根本原 ( 思想基础 ) 足 将相都有一颗爱 国的心 , 都能 以赵 推到 了最高点 ,使学生 充分 发挥联 “ 。此 时 , 师 可 点 教 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 的独特魅 国 的 利 益 为 重 ” 力. 品尝到探究带来的喜悦 。 这样既 “ 当时泰国为什 么不敢进攻赵 国?将 受损的是 ‘ ’ ‘ ’ 将 ?是 相 ?还 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 和现实世 界 相不和 .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把握好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直接经验,为打牢基础知识做准备
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以及个体存在学习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也就不同。要准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因此,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怎样?
三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对症下药。
(1)教学前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起点。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不同学生的起点,教师才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出一篇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原始状态,课本中,出示了队列表演,每行有14人,共有12行,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队列表演?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生一:利用点子图把12分成10和2,14×10=140,14 ×2 =28,140+28=168。把12分成9和3,8和4等等。生二:列表法,把14分成10和4,把12分成10和2,10×10=100 4 ×10=40 2×10=20 2× 4=8 100+40+20+8=168生三:用竖式计算。通过以上课前调查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用生一的方法,少部分学生用的是生二的方法,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用生三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3)通过课后的作业反馈,确定学生学习起点。课后作业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一条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课后的作业做得有很多错误,说明这位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没掌握,理解的不够透彻。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及时地批改作业,认真分析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把作业中暴露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学习起点以此来调节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流程。

把握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学习

把握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学习

成功 的喜悦 中 ,逐步 丰富 了对 不确定 现象 和可能性 大小 的 体验 ,从 而使 数学课 堂充满 了和谐 的氛围 。所 以,摸 清学
生 的 学 习 起 点 ,对 于 教 法 的选 择 也 是 至关 重 要 的 。 三、从教 学过程 把握学 习起点 。使 “ 设 ”有效 “ 预 生
成”

试验 、涂 色活动 、抽 签游 戏等 ),教师创设 具有启 发性 的
问题情境 。 教 师 出 示 分 别 装 有 红 棋 子 、绿 棋 子 、 红 绿 棋 子 的 三 个
盒子 。
师 :哪 个 盒 子 里 肯 定 能 摸 出红 棋 子 ? 师 :哪 个 盒子 里 不 可 能 摸 出绿 棋 子 ?
现学 生 的主体地位 ,形成 诸如探究 学 习 、合作学 习 、 自主
学 习 等 一 系 列 教 学 方 法 。 例 如 , 在 教 学 三 年 级 上 册 “ 能 可 性 ” 时 , 我 们 知 道 不 确 定 现 象 是 “ 能 性 ” 内容 的 一 个 重 可 要 研 究 对 象 ,从 不 确 定 现 象 去 寻 找 规 律 ,这 对 学 生 来 说 是

j ! 0 教 『 帝饼 修 . 教研祝扁
把握学 习起点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吴正 爱
( 浙江省平 阳县 山门镇 中心 小学 ,浙江 平 阳 3 5 0 ) 24 0
中 图分 类 号 :G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8( 0 1 8 0 9 — 2 6 35 6 1 0 6 2 1 )1 - 0 生 ,才能作 出适合学 生 的教学设
计 , 才 能 更 好 地 组 织 和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有 效 学 习 活 动 。 所 以 , 如 何 准 确 把 握 课 堂 学 习 起 点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尤 为 重 要 。

关注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

关注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

关注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摘要】本文就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并对利用找准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学起点有效教学理念措施新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把有效性的追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是建立在课前对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之上的。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态度等。

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应具有的知识基础,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计划性,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现实起点则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情感态度基础。

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

有效学习、有效课堂必须建立在课堂的教学起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之上。

一、起始点1、抓好预习,构建有效学习起点学生针对每一天的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的预习,教师要做好任务布置。

一节课40分钟,时间有限,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别,课堂上教师不能面面具到的讲,最有效的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只有学生自觉地认真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持之以恒,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教会学生预习的要点及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2、做好课前准备,快速进入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好开始上课之前的2分钟,可进行一些小型的全班性活动,如三分钟演讲、读背古诗文或让学生自行准备等。

这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它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又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上课的准备状态。

作为老师,对课前的准备要负责,要有要求,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3、先学后导,明确目标有效教学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有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理念。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课题研究缘起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而是带着他独有的数学视角开始新的学习,有时他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2.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会导致教学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会的,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高,会导致教学只是少数人“唱戏”。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价值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最新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最新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都是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实施得很成功,有的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

细细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师个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为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的不同、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寻找起点,以把握好方向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需求不一致,知识储备差异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进入新课之际,学生学习环境,心情,需求和兴趣起点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不可能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

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解:1、课前:做到整体把握有效而实在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谈话不仅是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经,也是了解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储备、又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方法。

说到课前准备,总离不开备课。

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整体把握合适的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这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教学目标分层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设计。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何在新课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深思的一个课题。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教材,找到教学基点教材是集学科知识与教学理念为一体的,是师生得以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但是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有时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地区的学生,为此很多专家、教师都在倡导灵活运用教材,鼓励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改编或再创造。

1、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都隐含着编者的意图,特别是教材中的主题图,更是明确地贯穿着整个知识点的脉络。

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为什么要用这个例题。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一)》中,教材编排了一个上船情景,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00以内),这部分内容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材的[例1]中安排了“23+31”、“32+39”两道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口算,掌握口算的方法,感受两个算式的不同(一个是进位加法,另一个是不进位的加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计算时对进位加法引起注意。

只有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上主题图、例题和习题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挖掘它们的内在价值,发挥它们的作用。

2、拓展教材的“空白资源”有时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并不能划等号,作为教师,要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恰当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可以达到填补教材中的“空白资源”的作用。

在口算加、减法教学后的练习十九第3题中,教材编排是让学生选择两种学习用具,并算一算要多少钱。

我将这题改了一下,要求学生估计如果小朋友带了100元钱能买哪两种用具?这下课堂活了起来,学生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买收音机和闹钟只要七十几元就够了,有的说不能买收音机与书包,因为超过100元了。

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有效学习

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有效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有效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那么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

我认为新课堂应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契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动学习,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为学生构建更加灵动、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找准学习起点——实现有效学习的导向器:“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并据此展开教学。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需的知识准备,学习的起点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分。

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更习惯于从学生的逻辑起点出发,按教材的编排有条理的进行教学的,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站在学生角度想学生之所想,这样的教学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

2.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有效学习的助推剂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

情境本身提供的是现实生活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种内部驱动产生的热情是维持学生深入探索的“助推剂”。

2.1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猴采桃的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2只小猴共采了多少个桃?”就是要学会计算“14×2”。

产生了现实需要的问题,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因为深深触及到学生精神领域的对知识的自觉追求,因而促进了最有效的学习。

2.2 创设操作式的问题情境,也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种商品)要学生猜猜需多少钱,给三次机会,比一比,谁猜得准或最接近。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作者:魏小兵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10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然而,一些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认识的“主观化”、“绝对化”,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致使课堂教学在偏离学生实际需求的“道路”上艰难行进……课堂回放案例:我全会背了——“7的乘法口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结合七个小矮人手中的气球上的数7、14、21、28、35、49,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数排列有规律吗?当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与7有关系时,教师便揭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然后要求学生开始编写7的乘法口诀。

师:大家已经有了编写口诀的经验,那么7的乘法口诀能编出来吗?相信大家能!生:7的乘法口诀我全会背了。

(一开始,这个学生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很快大部分同学便高声附和:“我也会背!”接着,他们不约而同地背起了7的乘法口诀。

遭此不测,老师表情骤变。

当然,在老师的威严下学生背口诀的声音越来越小,于是老师继续往下教——)师: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能编几句就几句,如果有困难,还可以看一看屏幕上这些数,然后再编。

(学生小组活动)……现象透视:透过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这一新知之前,已经有一些学生对于7的乘法口诀比较熟悉了。

事实上,乘法口诀作为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家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乘法口诀表的机会也不少,所以学生中能背诵乘法口诀表的人不在少数。

找准认知起点

找准认知起点

750 ) 5 0 0
有 的知 识 , 办 法 解 决 这 个 问题 的 。 着 我 放 手 让 学生 独 立 尝 想 接 试 , 办法 比较 ( 生可 独 立 完 成 , 可 和 同伴 合 作 ) 1 钟 过 想 学 也 。分 去了, 有个 别 孩 子 举 手 了 。 : 钟 过 去 了 , 半 的 孩 子举 手 了 。 2t Y 一 3 分 钟过 去 了 , 部 分 同学 举 手 了 。 大 我组 织 学 生 反 馈 、 流 , 生 交 学 中 出现 了 四种 不 同 的方 法 。
如 在 教学 《 分 》 课 时 , 教 材 的 编 排 体 系 是 这 样 的 : 通 一 新 先 回顾 复 习 分母 相 同 的分 数 比 大小 和分 子 相 同 的分 数 比大 小 的 方 法 ,因 为 这 两个 知识 点学 生在 三年 级 学 习分 数 的初 步 认 识 时 已经 学 习过 , 引 出一 组 分 子 、 母 都 不 同 的 分 数 比大 小 , 再 分 从 而 引 出 通 分 的知 识 。 教学 时 , 细 分 析 教 材 , 仔 我认 为 教 材 的 这 种 编排 方法 符 合 学 生 已有 的认 知 规 律 ,能 够 为 学 生 学 习新 知 搭 建 桥 梁 。 因此 , 学 时 , 是 这样 设 计 的 。 教 我 ( ) 境 引 入 回 顾 同 分 母 、 分 子 分 数 比 较 大 小 的 一 情 同
21 ̄ 5 0- 7 2- 期考 试 周  ̄ 刊
找 准 认 知 起 点 , 促 进 有 效 学 习
《 通分》 一课教 学实践与反 思
王 东霞
( 中卫 市第 三小 学 . 宁夏 中 卫
摘 要 : 学课 堂 应 该 找 准 认 知 起 点 . 知 识 的 传 授 向 数 由 学 生 能 力 的提 升 、 学 思 想 方 法 的培 养 转 变 , 学 生 由“ 数 让 学会 ” 变 为 “ 学 ” 从 而提 高课 堂教 学 的 有 效性 , 时为 学生 的 终 身 会 , 同 学 习奠 定基 础 。 关键 词 : 通 分》 学 片段 教 学 实践 反 恩 《 教

把握数学学习起点 引领孩子有效学习

把握数学学习起点 引领孩子有效学习

次学生是 否 已经掌握或部分 掌握 了教 学 目
标 中要求学会 的知识和技 能。只有 准确 了 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才能确 定哪些知识应
重 点进 行 辅 导 , 些 知 识 可 以 略讲 或 不讲 , 哪
究 ,使学生 的学习过程 变为研究问题的过 程, 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地发展 。”
内在联 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探 究规 律, 拓展提 高。 2了解 学生 。 . 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很
须要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 充分预设学
生课堂生成 情况 , 并把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
多教 师都 意识 到了这一 点 ,都 知道要 了解 学生 的现 实起 点 , 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 备 学生”这 时候 的“ , 备学生” 际上在很 大程 实
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在教 学时就可以采 ,
用 迁移 的方 法 。 么 怎样 迁 移 呢 ? 们 要 想 那 我
办法激活 学生的 已有知识经验 ,密切 联 系 旧知 。 心设 计复习题 , 精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和 旧知联 系的连接点 ,让学 生的学 习建立
课堂上要善 于倾 听学生 的发言 ,问一问学
重要 内容 , 在前期 家庭教 育中, 它是重要的 内容之 一。已经有相 当比例 的学生能背诵 全部乘法 口诀。基 于这样 的认识, 我们 可以 改变教 学思路 : 第一步 , 从计 算乘 法算式的
以后还有哪些知识 与此相关 ,理清学 生知
识结构 , 掌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
比如 学 习“ 三位数 的退位 减法” 学生 ,
生的想法 ,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抓住学生 的知识经验 的变化状况 ,及时 了解学生的 真实想法 , 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行为 , 了解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教学起点,促动有效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但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

能够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不过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一)、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

学习源自于疑问。

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

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当然,像这样的例子在语文教学是很多,很多老师也在使用着。

(二)、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

孩子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相关奇闻逸事往往会始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文的学习。

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
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

在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

(三)、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相关的文章。

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

(四)、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在理科的教学现在正在提倡多动手做实验。

同样,在语文的教学何尝不能够吸取其他科目的经验。

有的时候,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一个趣味的小实验,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习效率极其的高,迅速的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

(五)、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

使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能够创设一种优美的一情境,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

比如在《春》这个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

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相关初天春天的诗。

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春景仿佛一幅幅的表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理解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