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安排的。

它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

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本节课我讲的是第一部分内容。

2、教学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内容设计将数学与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

一般学生每一学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考。

基于这一点,书中的两个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

但要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使学生理解方队的含义。

(2)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与学法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比赛中常出现的数学概念,如距离、速度等。

2.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体育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距离、速度等数学概念在体育比赛中的具体应用,能够使用分段直线图、简单运算等方法解决一些体育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本课内容并提出探究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体育比赛场景的照片或视频,以及相关数据和成绩,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必须要有计时员和裁判员?分别有哪些职责和要求?2.你知道什么是速度吗?在体育比赛中有哪些比赛项目与速度有关?比如短跑、游泳等。

3.在乒乓球比赛中,为了使比赛更加公平,双方比赛完一局后,需要换边。

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列举出一些体育比赛中需要换边的场景吗?(二)呈现展示探究所需材料,学生进行探究。

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些体育比赛成绩的数据,并让学生思考:1.如何将每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有序、清晰、明确的记录?如何更直观地展示出每位运动员的成绩差异和优劣势?2.从赛道的长度、运动员的速度等方面,为什么在不同的比赛项目中采取的计时和计分方式有所不同(如100米、马拉松等)?如何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出每个运动员的得分情况和胜负情况?(三)探究引导学生探究距离、速度等数学概念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1.了解跑步时,如果使用计时器计时,Conrad Timer指针的位置和计时数值有什么关系。

2.制作分段直线图,作为每个运动员的成绩展示方式,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

3.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赛道长度/比赛项目,了解如何根据运动员的速度计算出他们的时间长短。

(四)练习1.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参考上一节课的内容,将每个运动员下一次比赛的结果预测出来,并用三种方法进行记录。

然后进行情景模拟,比较这些方法的实用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能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大小的概念。

2. 比较两个数字大小的方法。

3. 团队协作进行的数字比大小比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字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字大小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2. 实践法:进行团队协作的数字比大小比赛。

3. 讨论法: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交流心得,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大小的概念,例如比较数字3和4的大小。

2. 讲解:讲解数字大小的概念和比较方法,如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我们就说这个数字大于另一个数字;如果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小,我们就说这个数字小于另一个数字。

3. 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的数字比大小比赛。

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一个数字,比大小,胜者得分。

4. 讨论: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交流心得,解决问题。

如如何在比赛中快速准确地比较数字大小,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 学生能够在比赛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表现出团队协作意识和运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用于展示和比较数字大小。

2. 比赛场地: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比赛。

3. 计时器:用于记录比赛时间。

八、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数字卡片,讲解比赛规则。

2. 比赛阶段:各小组进行数字比大小比赛,记录比赛结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在比赛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默契和配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并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2.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量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步骤1. 活动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参与“多项式体操”活动,并提问:这个活动与数学有什么联系?2. 课堂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尺子和其他工具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例如:身高、腰围、臀围等。

3. 实践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作为测量对象;•其他组员使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这位成员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数据整理和记录下来;•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例如:求平均值、画出柱形图等。

4.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这个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提出问题:这个活动与数学、体育有什么联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体育活动中?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尺子和其他工具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教学难点: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测量、数据整理和统计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和分享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该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量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彼此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对挑选测量对象的要求并不够明确,导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身高的测量中,由于身高较高的学生无法直立站立,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场地测量与图形绘制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场地测量与图形绘制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场地测量与图形绘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场地的常见图形和尺寸,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发现体育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场地的常见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运动场地的尺寸测量:长度、宽度、半径等。

3. 运动场地图形的绘制方法:尺规作图、几何画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场地的常见图形、尺寸测量方法和图形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场地图形的绘制方法和尺规作图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2. 教学手段:黑板、PPT、尺规、几何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场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场地中的数学元素。

2. 讲解运动场地的常见图形和尺寸:讲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及尺寸测量方法。

3. 演示运动场地图形的绘制方法:使用尺规和几何画板演示如何绘制这些图形。

4.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和绘制运动场地中的图形,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场地常见图形的识别及尺寸测量方法的掌握。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体育与数学之间联系的发现和思考。

七、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深入挖掘体育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拓展1. 调查其他学校的运动场地尺寸,分析差异及原因。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那你知道今年国际上最大的一次体育赛事吗?四年前在北京也曾经举办过奥运会。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看,请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整齐的队列)各种各样的队列构成了美丽壮观的开幕式,导演说要感谢会数学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队列中就藏着许多数学知识。

藏着些什么知识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体育中的数学”。

二、设计队列(一)活动方案一1、电脑出示:看,欢欢来了。

请同学们帮欢欢队设计一下队列。

设计要求:(1)欢欢队有12人参加。

(2)要求排成长方形队列。

2、全体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

3、学生汇报。

(1)每行摆几个?(横着叫行)摆了几行?怎样列式?(2×6=12)每行摆6个,摆了2行,怎样列式?(6×2=12)这两个队形一样吗?师指出:每行2人,有6行;每行6人,有2行,这是两个不同的队列。

(2)12人还可以排成3×4、4×3、的队列,一共有4种排法。

这些队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1×12、12×1不是长方形队列。

(3)请同学们观察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每行人数×行数=总人数)( 总人数一定,每行人数越少,行数就越多,反之,每行人数越多,行数就越少。

)真聪明,刚才同学们帮助欢欢设计了这么多种队形欢欢很高兴。

(二)活动方案二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文洛克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也想请我们帮忙设计,愿意吗?1、看主题图。

从这张图上,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文洛克参加了表演?8 × 6 = 48 (人)2、现在文洛克参加的体操表演要以八路纵队入场,行至主席台前能将队列变换成不同的长方形队列的可以加10分。

(要求用多媒体出示)48人排成不同的长方形队形,你有哪些方案呢?刚才我们给欢欢对排队列是用画一画的方法,现在你还想用这个方法吗?(人数太多,画太麻烦)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每行人数*行数=总人数)体操表演中的队列设计方案表(1)学生小组在练习纸上填表,教师巡视。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体育中数学计算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探讨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在体育中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实例。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常用的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方法,如平均分计算法、胜负场计算法等。

讲解不同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实例。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平均分计算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均分计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平均分计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分析具体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实例,运用平均分计算法进行计算。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平均分计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实例。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运动员比赛排名的数学计算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胜负场计算法让学生掌握胜负场计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1.体育活动:接力赛、跳绳、丢沙包等。

2.数学知识:加减法、乘除法、速度、距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伸展等,为的体育活动做好准备。

2.体育活动(1)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接力赛。

在比赛过程中,让学生记录每组成员的接力时间,比较哪个小组用时最短。

(2)跳绳:让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记录每人跳绳的次数。

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每个小组的总次数,比较哪个小组成绩最好。

(3)丢沙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丢沙包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让学生记录每个小组丢沙包的次数和距离。

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距离。

3.数学知识讲解在体育活动结束后,针对活动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如加减法、乘除法、速度、距离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4.今后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5.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场地测量与图形绘制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场地测量与图形绘制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运动场地测量与图形绘制体育活动的本质是身体的运动,但是身体的运动无法摆脱数学的影响。

从运动场地的测量到赛事的计时,从身体素质的评估到战术的选择,数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体育中的数学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体育活动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运动场地测量和图形绘制作为主要内容,探讨体育中的数学。

一、运动场地测量运动场地的测量是保证比赛公平的重要环节。

如果场地的尺寸不标准,将会影响比赛的结果。

比如足球比赛中,球员在进攻时需要依赖场地的尺寸和线条,而对手则需要依赖裁判对场地的判断。

如果场地尺寸不标准,将导致球员和裁判的误判,从而影响比赛的结果。

因此,运动场地的测量必须严谨。

(一)测量方法运动场地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测绳法、测距仪法、全站仪法等等。

其中,测绳法和测距仪法最为常用。

测绳法是利用钢制卷尺或软尺等工具测量线条的长度和宽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很容易出错,因为钢制卷尺和软尺容易变形。

另外,由于测绳法需要手工完成,时间比较长,不适用于大型的场地测量。

测距仪法是利用激光或声波测量线条的长度和宽度。

这种方法精确度高,速度快,但是价格较高。

(二)测量误差无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都难免会产生误差。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和误差等固有因素引起的误差,一般很难避免。

随机误差是由于人为使用测量工具的不准确性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来减小。

(三)测量标准为了保证运动场地测量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和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都对场地的尺寸和线条做出了明确规定。

此外,各国体育组织和体育场馆也都有自己的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场地标准(GB/T 19900-2005)和中国国家标准体育场地标准(GB/T 19867-2005)等。

运动场地的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还可以方便球迷观赛和运动员训练。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判断数字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

2. 体育比赛中的数字比较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在体育比赛中灵活运用。

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比赛中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字比较。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数字比较。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比较数字的方法和经验。

3. 比赛法:组织数字比较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数字比较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字比较大小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比较规则。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比赛,运用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比赛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在比赛中的经验,讨论如何更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字比较。

5. 比赛环节: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数字比较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字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反思在比赛中的表现。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比较实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比赛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体育教室。

2. 教学器材:计时器、比赛用具(如球、跳绳等)、数字卡片。

3. 教学资料:数字比较大小教案、比赛规则、评价标准。

七、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

2.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数字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比较规则。

3. 实践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在体育比赛中进行数字比较。

关于体育中的数学的教案

关于体育中的数学的教案

关于体育中的数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对体育活动中数学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概述2. 体育比赛中的概率计算3. 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学应用4. 体育活动中时间的计算与规划5. 体育比赛中的得分计算与排名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活动中数学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统计学应用以及得分计算与排名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0课时。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及其重要性。

第二课时:讲解体育比赛中的概率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学应用。

第四课时:教授体育活动中时间的计算与规划。

第五课时:讲解体育比赛中的得分计算与排名方法。

第六课时: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经验。

第八课时:实践活动,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第十课时:作业布置与反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路清晰度、分析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解题的完整性。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喜欢哪一个项目?展示一下。

(教师安排个别学生活动,活跃气氛,为进行下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2、表现不错,看样子同学们对体育非常热爱,知道我们上什么课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体育中的数学(板书),看看体育与数学有什么关系。

3、今年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全世界的盛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奥运会在我们国家举办你的心情怎样?师:为什么呀?把高兴、自豪的样子表现出来。

知道哪些运动员的名字?(结合时事导入教学,现实性更强,情感上接近,心情上放松,使之成为本节课的情节、情感主线。

)二、新课。

1.比赛项目一:体操表演师:你们最喜欢的运动会又要开始了。

看,走在最前面的是我们学校的体操队。

(1)、师:从这张图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2)、体操表演时需要变换队形,由48人组成的体操队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找几个学生说)。

师:看来排法还真不少,那你不能把你想到的编排方法有序的列举出来呢?打开书75页,把你的想法填一填。

(3)、全班交流结果。

(4)、师:什么叫方队?(方队就是行和列数目一样的队伍,也就是正方形队伍)师:你能举例说说吗?师:这48人的体操队能不能排成方队呢?对了,什么叫方队?为什么呢?那怎么办?同桌两人说说自己的想法。

(5)、师:现在要求表演时站成方队,至少去掉几个人或者至少增加几个人?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一会儿说给大家听。

(6)、师:我们班有多少人?能不能排成方队?怎么办?(多人、少人怎么办?)最大能排成什么样的方队?2、比赛项目二:比赛场次师用卡片出示题目。

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案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课设计设计及反省一、素质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联合体育中的实例,研究队列中蕴涵的数目关系与竞赛中的搭配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发展数学思想。

【感情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的综合应意图识。

二、教材剖析体育中的数学是经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竞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目关系与组合问题交融在一同。

经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研究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目关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质问题;经过安排竞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研究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序思虑。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许多的体育问题联合在一同,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质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充足表现数学的实质价值。

三、讲堂实录(一)导入师: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要到了,体育节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在体育节上有优秀的表现,我们先来解决一些竞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师:说一说在体育节上可能会有哪些数学识题?(二)新课1.竞赛项目一:体操表演(1)(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年级体操队彩排时的队形,假如要变换队形站成 4 行,每行要站多少人?(从队形能够看出,这个体操队有 6 行 7 列,总人数为 67=42(人),要站成 4 行每行人数应为 424=10( 人)2( 人 ) ,每行能够站10 人,此外两个人能够在前方领操。

)(2)假如站一个方队(正方形队伍)能够如何做?(队伍有 6 行 7 列,要站成方队,能够去掉一列或是增添一行。

察看图片。

)(3)为了出场时的队形是方队,我们只出场 36 名队员,他们能够站成一个几行几列的方队?(方队的队列相等,由于 66=36,所以所站成的方队是一个6 行 6 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过程中要不停变化队形,这个方队能够变为哪些长方形队伍,请你找一找?(由于不论怎么样变化,总人数 36 不变,136=218=312=49=36,所以能够站成 1 行 36 列、 2 行 18 列,)(5)把结果整理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数)

三年级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科书第90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使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图解、列表等。

2、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3、增加同学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图解方法,让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交朋友游戏)。

(1)、有三位商人在一次展销会中碰见,朋友间都要互相的握手一次,请问他们一共要握手几次?(2)、若是4个商人相见,每两个商人都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几次?2、新授。

1出示问题:2003年第4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国队所在的小组共有4支队伍,每2支球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

(1)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2)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3、解决问题(1)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可用图解的方法进行分析。

如下面所示:加纳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3场比赛4、解决问题(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1)用图解法。

两个球队之间画一条线,数数线段就知道了。

(共6场)中国加纳俄罗斯澳大利亚1 2 3 4 5 6中国 加纳 俄罗斯 澳大利亚3+2+1=6(场)(2)列表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列表时具体的操作过程。

(见教材表格)4×3÷2=6二、小结: 可以用1+2+3+……比赛总队数的前一个数。

三、课堂练习:1、有四位商人在一次展销会中碰见,朋友间都要互相的握手一次,请问他们一共要握手几次?2、学校进行乒乓球比赛,有5个队参加,每两个队都进行一场比赛,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怎样?板书课题:体育中的数学问题2003年第4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国队所在的小组共有4支队伍,每2支球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课堂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课堂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课堂教案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奥运会金牌数、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的基本能力。

3、提高本领域基本素养、发展逻辑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与运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数学知识。

掌握计算奥运会金牌数、运动员成绩排名等能力。

2、难点:在运动中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为学生介绍此次课程——数学与体育的结合,学习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

老师询问学生对奥运会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奥运会究竟是什么。

2、展开教学:(1) 展示运动员成绩排名及奖牌数数据。

当学生看到这些数据时,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来源,提出选择运动员的标准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能较快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及数据统计的过程。

(2) 以田径比赛跑步项目为例,观察运动员数据结果,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例如,通过计算每个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排名和数据比较,分析运动员的成绩差距等。

(3) 下一步,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此次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设置多种分析主题,例如“奥运会历届参赛国家分布情况”、“主要运动员比赛成绩排名”等等。

3、教学总结:本次数学与体育的结合学习,旨在让学生明白数学并无界限,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规范:1、教师应保证本堂课教学及过程中不得涉及种族、国籍、宗教等不恰当言论。

2、教师应思考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能力,严防因运动流程不恰当而造成学生身体伤害。

3、为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请所有学生准时到达课堂,并遵守教学班常规纪律。

五、教学时间:本课程将在两节课中完成,每节课划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约25分钟。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指导的数据分析实验课,写出数据分析的过程及结果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自主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练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一、教学目标1.复习数学中的加减法,巩固计算基本技能;2.利用运动的过程,将运动之中的数据抽象出来进行分析和计算;3.学习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掌握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4.提高学生对运动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小学生的积极运动参与;2.运动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3.运动中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1.运动中的数据分析;2.运用数学中的技能解决运动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难点1.运动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2.运用数学中的技能进行分析。

五、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2.丰富的体育器材。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将课堂分为三个部分:前奏(纯体育运动)、展示(数据分析和计算)以及点拨(讲解知识和答疑解惑)。

七、教学过程1. 前奏让学生们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为今天的课程做好准备。

2. 展示在这一部分,老师将会让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篮球运动让学生自由发挥,每个人都既可以扮演进攻方,也可以扮演防守方。

在所有学生都玩过以后,教师可以分别让他们记录一下:•进攻方进球数量•防守方阻止进球的次数(2)丢沙包让学生随意丢沙包,一共丢十次。

记录下来的数据有:•每次使沙包掉落在哪一个死角•沙包离目标位置的距离(3)连续跳跳绳让学生连续跳跳绳三次,记录下来的数据有:•第一次较上一次增加了多少次•第二次较上一次增加了多少次•第三次较上一次增加了多少次3. 点拨在前面的展示环节中,学生们已经在运动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

因此,在点拨这一环节中,老师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讲解相关知识,而是要按照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数学,是比较有趣味性的,尤其是通过关注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更能够贴近实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运动项目,所涉及的数学内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数据分析。

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安排的它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本节课我讲的是第一部分内容2、教学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内容设计将数学与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一般学生每一学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考基于这一点书中的两个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但要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使学生理解方队的含义(2)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课我采用了六模式教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定向自学尝试解疑精讲点拨归纳总结当堂达标迁移训练回扣目标课堂小结课堂测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通过欣赏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队列的美体会数学与体育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理解方队的含义;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学习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说教学程序设计意图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队形体会到了队形之美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在欣赏中知道了一个美丽的队形要有许多的因素在里面紧接着联系学生实际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有两点我也是分两步完成的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之后把想法展示出来使学生们能更充分的明白如何来站队形同学们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投入到更积极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掌握所学的内容之后进行迁移训练学以致用进行小练笔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课堂测标是对本节内容的巩固以及更高层次的提升总之我力求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努力通过巧妙预设的课前谈话和引导,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
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

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例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教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内容设计将数学与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

大凡学生每一学期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例外层面上有
过思考。

基于这一点,书中的两个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

但要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要到了,体育节中会遇到好多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在体育节上有出色的表现,我们先来解决一些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师:说一说在体育节上可能会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新课
1.比赛项目一:体操表演
(1)(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年级体操队彩排时的队形,如果要变换队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从队形可以看出,这个体操队有6行7列,总人数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数应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两个人可以在前面领操。


(2)如果站一个方队(正方形队伍)可以怎样做?
(队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队,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

观察图片。


(3)为了出场时的队形是方队,我们只出场36名队员,他们可以站成一个几行几列的方队?
(方队的行列相等,因为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队是一个6行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过程中要不断变化队形,这个方队可以变成哪些长方形队伍,请你找一找?
(因为无论怎么样变化,总人数36不变,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5)把结果整理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2.比赛项目二:拔河比赛
(1)四年级的1,2,3,4班要进行几场拔河比赛。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注意:进行过一次比赛的两个班级不能重复。

(2)能不能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来表示。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含义。

(在表格中,两个班级交叉的表格代表两班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班级和自己班级不能比,用斜线划去,而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舍弃。


(三)作业
1.如果我们班的学生要站成方队,可以怎样做。

2.完成教材77~78页的问题。

〖教学反思〗
研究体育中的数学问题,目的就在于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体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后又余2人,我请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中的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进行实际设计,怎样站才能更美观呢?学生设计出让这两个人领操,给人感觉此举很有意义。

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突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是无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

在比赛中列表格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偏难,但通过呈现方式的改变,将表格放手交给学生,请他们来分析这种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义的同时,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搭配问题,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案例点评〗
1.让学生学喜欢的数学
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才是学生最爱学的数学,为此教师创设一个参加体育节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体育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在数学课上,而是在为本班能够取得更
好的成绩出谋划策。

在这样的情感支配下,学生自然在整个过程中欣然而为之,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之中。

2.让学生学能学的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改变教材中原有的教学情境,将两项体育比赛融入到学校的体育节中来,使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学生也更加乐于探究。

将列表格解决搭配问题的学习改为给出表格,让学生来探究表格的意义,从而认识表格,进而学习利用表格解决问题,这实际是将较难的知识易化,改变学习方式,从例外渠道接受新知识。

3.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空间
在研究搭配结果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阻抑的探索空间。

学生对找到结果进行例外方法的探索,并进行深入地交流与思考,对例外的办法的研究与探讨,突出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