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高级土壤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833矿床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矿床学》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地球化学专业和矿产普查与勘探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在地质体中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地质科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
它是地质学与技术经济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高效清洁利用。
本大纲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矿床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矿床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矿床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了解现代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在矿床学研究中的运用;掌握现代矿床学的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到矿床学研究和矿产资源的找矿评价中。
一、考试内容(一)绪论有关矿床的基本概念;矿床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矿产的分类和主要类型;元素富集与成矿;成矿作用的概念及其分类;矿床的成因分类。
(二)岩浆矿床岩浆矿床的概念、特点、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及其分类;Cr、Cu-Ni、PGE 等岩浆矿床的特点、成矿专属性。
(三)花岗岩型矿床与伟晶岩型矿床花岗岩的分类及其成矿专属性,岩浆分异与演化作用,W、Sn、Mo、REE、Li、Be、Ta等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成矿地质特征。
(四)热液作用与热液矿床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中温热液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与热液蚀变类型、分带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五)现代海底热泉成矿作用与古代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结构、围岩蚀变、火山岩岩性与成矿元素组合、现代海底热泉活动等。
(六)沉积矿床与层控矿床机械沉积砂矿、蒸发沉积盐类矿床、化学与生物沉积矿床、可燃有机矿床、喷流沉积矿床、盆地演化、流体运移与成矿。
(七)变质矿床和矿床的变质变质生成矿床、受变质矿床(八)风化矿床、金属矿床的表生变化与次生富集作用(九)矿田构造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十)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区域成矿规律、地史中的成矿演化二、考试要求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判断选择题、填空题、简述题、论述题。
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试题833土地资源学
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正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土地资源学833
适用专业(领域):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土壤质地
2、焚风
3、包气带水
4、形状指数
5、有林地
6、土地综合整治
7、农业生态区法(AEZ)
8、美国土地潜力
9、次生潜育化
10、土壤侵蚀模数
二、解释下列成对名词的异同(共计32分.每小题8分)
1、土地资源类型与土地类型
2、土地结构与土壤结构
3、土地变更调查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4、公路用地与农村道路
三、简答题(共计56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地域分异规律与土地利用规划。
2、土地整理的涵义是什么?如何在土地整理中保护生态环境?
3、如何计算一个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
4、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土地评价单元有哪些选择?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是什么?
6、什么是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7、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含义是什么?
四、问答题(共计32分,每小题16分)
1、论述我国东南丘陵区的土地资源特点。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相比,有哪些不同?你对我国目前的土地分类有何看法?。
高级土壤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3 考试科目:高级土壤学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土壤学理论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土壤学理论应用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内容包括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两部分。
四、考试大纲(一)土壤学基础知识1.土壤质地与结构2.土壤水3.土壤热量4.土壤胶体与特性5.土壤酸碱性与酸碱缓冲性6.土壤氧化还原性7.土壤生物种类与功能8.土壤氮素的形态与转化9.土壤磷素形态与转化10.土壤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与有效性11.土壤母质的来源与类型12.土壤形成因素13.土壤形成中的物质循环与代表性成土过程14.土壤发育与剖面15.地带性分布概念与世界主要土壤分类系统16.我国土壤分布状况17.土壤质量概念与评价18.土壤退化概念与主要类型19.土壤调查基本原则与方法20.土壤信息系统组成(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1.土壤肥力评价原则与实例分析2.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控手段与实例分析3.土壤酸碱性的意义与调节途径4.土壤生物与土传病害、连作障碍关系分析与防治措施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全球碳循环6土壤养分有效性与调控7.土壤过程与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与实例分析8.土壤过程与温室气体排放9.农田、园艺、草原、城市土壤特征分析10.土壤学与现实问题(如再生水灌溉、垃圾施肥、食品安全、碳贸易,等等)。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
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
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
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38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王晓蓉编著,1993。
《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戴树桂,2006年10月。
842土壤学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51微生物学1.闵航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2.张利平主编微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程系列), 科学出版社, 2012.五、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专业复试原则1.英语测试。
满分100分,包括:英文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20分)、英文听力会话(30分)、科技文献翻译(50分)。
河北农业大学833化学综合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化学综合》大纲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精细化工方向)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化学综合》科目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包含仪器分析部分)三门课程,每个科目内容各占50分。
《无机化学》部分一、物质结构部分1、原子结构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
了解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并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能够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的性质。
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理解离子键的基本含义(概念,离子的电荷、构型、离子半径),理解晶格能的含义。
了解几种常见离子晶体(CsCl,NaCl,闪锌矿,萤石,金红石等)的结构类型。
理解价键理论,掌握σ键、π键以及杂化轨道的概念。
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2,d2sp3,sp3d2)与分子构型的关系。
理解影响共价分子键参数的主要因素。
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明ABn型共价分子和原子团的空间构型。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并判断分子的稳定性及磁性。
理解关于金属键的改性共价键理论和能带理论,掌握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
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特点,并用以解释有些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
二、无机化学原理部分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熟悉体系与环境、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能的概念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意义;理解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的含义,熟悉热力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赫斯定律的应用,理解等压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会应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北京化工大学833土力学201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19年北京化工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土力学考试科目代码:833
一、 考试要求
《土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0814)土木工程 学科和(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解决土工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土的组成
掌握土颗粒级配及评价指标,矿物成分,颗粒形状;结合水特点、自由水、土中气;黏土矿物表面的带电性质;土的结构和构造。
2、土的物理性质和分类
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粘性土的物理特及其指标,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土的胀缩性、湿陷性和冻胀性,土的工程分类及分类原则。
3、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掌握渗透定律、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渗流力,渗流速度,渗透变 形与控制。
4、土中应力
掌握土的竖向和水平向自重应力计算,存在地下水时的分层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地基附加应力计算,非均匀和各向异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分布特点。
5、土的压缩性
掌握土的压缩性及其指标,固结试验,前期固结压力及其确定方法,应力历 史及其对压缩性的影响,土的变形模量与弹性模量。
6、地基变形
掌握地基变形特征值,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算地基总沉降量,太沙基一维 固结理论,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有效应力原理。
7、土的抗剪强度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中国农业大学863高级土壤学201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863高级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级土壤学考试是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经
教育部授权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自主命题的考试科目,旨在选拔具备一定
专业水平的农业科技人员进入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
映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
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级土壤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土壤学相关
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土壤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土壤学理论分析能力。
(3)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土壤学理论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高级土壤学考试由“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两部
分组成。
(一)土壤学基础知识
土壤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土壤质地与结构
2.土壤水
3.土壤热量
4.土壤胶体与特性
5.土壤酸碱性与酸碱缓冲性
6.土壤氧化还原性
7.土壤生物种类与功能
8.土壤氮素的形态与转化
9.土壤磷素形态与转化
10.土壤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与有效性
1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
《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测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熟练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1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概念。
(二)简答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性质和基本理论。
(三)论述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圈的基本概念(二)土壤矿物质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三)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和调节(四)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3、土壤酶及活性物质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五)土壤质地和结构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六)土壤水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七)土壤空气和热量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八)土壤形成和发育1、成土因素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九)土壤胶体化学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十一)土壤养分循环1、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2、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3、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4、土壤中养分平衡(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2、土壤的适耕期(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5、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3 考试科目:高级土壤学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土壤学理论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土壤学理论应用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两部分。
四、考试大纲
(一)土壤学基础知识
1.土壤质地与结构
2.土壤水
3.土壤热量
4.土壤胶体与特性
5.土壤酸碱性与酸碱缓冲性
6.土壤氧化还原性
7.土壤生物种类与功能
8.土壤氮素的形态与转化
9.土壤磷素形态与转化
10.土壤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与有效性
11.土壤母质的来源与类型
12.土壤形成因素
13.土壤形成中的物质循环与代表性成土过程
14.土壤发育与剖面
15.地带性分布概念与世界主要土壤分类系统
16.我国土壤分布状况
17.土壤质量概念与评价
18.土壤退化概念与主要类型
19.土壤调查基本原则与方法
20.土壤信息系统组成
(二)土壤学理论分析与综合应用
1.土壤肥力评价原则与实例分析
2.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控手段与实例分析
3.土壤酸碱性的意义与调节途径
4.土壤生物与土传病害、连作障碍关系分析与防治措施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全球碳循环
6土壤养分有效性与调控
7.土壤过程与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与实例分析
8.土壤过程与温室气体排放
9.农田、园艺、草原、城市土壤特征分析
10.土壤学与现实问题(如再生水灌溉、垃圾施肥、食品安全、碳贸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