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全面实施绿色防控的思考_以海南省绿色防控实施情况为例_徐小俊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浅析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浅析农作物病虫害不仅破坏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对于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也造成着一定的威胁。
在过去,为了尽量避免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农民们通常会使用化学农药来进行控制。
然而,这些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因此,发展绿色、环保的综合防控措施是目前的趋势和重点。
一、农作物种植技术良好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是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基础。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情况下是农民种植技术的问题,导致病虫害滋生。
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确保良好的作物生长和防止病虫害的侵袭:1.良好的肥料管理。
肥料管理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强壮的作物生长可以减少病虫的侵袭。
在使用有机肥料的时候,需要注意其使用量的控制,以防未熟的有机肥料,含有病菌而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此外,在施肥的同时需要注意肥料的溶解度,同时选择合适的施用量,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2.合理的灌溉管理。
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过度灌溉和缺水的情况,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容易滋生病虫害。
因此,在管理灌溉的时候,需要注意时机的把握,避免过度或缺水的情况出现。
3.规范的田间操作。
田间操作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好细致、规范的田间管理工作,避免牵连其他的病虫害。
例如在开垦新田地时,需要注意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湿润环境滋生病虫害。
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利用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在生物防治技术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和培育天敌、微生物和激素调节子等各种生物体,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例如可以培育寄生蜂、捕食性蜘蛛等各种天敌,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也可以利用灰葡萄孢酵母、链格孢等微生物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此外,也可以利用植物激素来调节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等。
物理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物理手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实用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利用物理小手段,对病原、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施加压力,压制它们的滋生,达到防治目的。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探讨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探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多种多样的,目前虽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论是在防控速度方面还是防控效果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同传统的农药化学防治措施相比仍旧有诸多不足之处。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观察,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仍需大力发展,它将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1病虫害绿色防控1.1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是指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前提下保障农作物产品的安全生产,要采用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措施,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重要举措。
1.2防控的意义1.2.1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应用于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控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举措。
在治理病虫害减少农作物损失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大规模爆发的几率与害虫的抗药性。
通过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与物理防治等措施进一步推广,不仅可以降低病虫害的爆发概率实现对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程度,同时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带来的损害,保障作物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1.2.2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与标准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传统措施既不能满足农业的标准生产需求,也不符合当今农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广泛推广可以有效的解决在农作物标准化生产中对病虫害防治的困难。
同样,对化学农药使用的明显减少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化学药品在农作物上的残留,既能提高农作产品的安全质量,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市场竞争力。
1.2.3 保护生态友好型环境的有效手段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绿色防控措施,是环境友好型技术与资源节约型技术。
其不仅能够代替残留率高、毒素大的化学农药,还可以有效降低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防控的作业风险,避免了作业范围内人畜的中毒事故出现,降低对作业范围内環境与土壤的污染,对生态农业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的关注焦点。
所谓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绿色防控技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生态调控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种植方式,可以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例如,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存周期,减少其积累和传播。
同时,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生态调控手段。
这些品种自身具有较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性信息素等。
例如,释放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害虫等。
此外,一些植物提取物也具有杀虫、杀菌的作用,可以作为生物农药使用。
生物防治不仅具有针对性强、对环境友好的优点,而且能够有效地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物理防治方法则是通过物理手段来阻隔、诱杀或驱避病虫害。
比如,使用防虫网可以阻止害虫进入农田;利用黄板、蓝板诱捕害虫;利用灯光诱捕害虫也是常见的物理防治手段。
还有利用高温、低温等极端条件处理种子或土壤,以杀灭其中的病原菌和害虫。
这些物理防治方法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科学用药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补充。
在必要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和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和安全间隔期进行施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此外,采用精准施药技术,如喷雾助剂的应用、静电喷雾等,可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的浪费和流失。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生物控制、物理控制、化学控制、遗传控制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达到绿色环保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效果。
生物控制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重要手段。
生物控制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寄生性动植物等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方法。
在水稻上常见的水稻稻飞虱,可以利用其天敌马氏拟小蜂进行防治。
马氏拟小蜂以水稻稻飞虱幼虫为食,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其对水稻的危害。
寄生性微生物如拟青霉菌、枯草杆菌等也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控制也是绿色防控技术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物理控制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灭菌培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控制方法。
灭菌培土能够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利用光降解技术、红外线辐射等物理手段也可以有效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
化学控制是绿色防控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手段。
化学控制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由于化学药剂往往具有毒性,容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因此在化学控制中需要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且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过大的损害。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些新型的低毒、高效的农药,如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等,以提高化学控制的绿色性能。
遗传控制也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遗传控制是指通过研究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状,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品种,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和使用。
遗传控制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的优势,但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开发。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抗病虫害的基因工程作物,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植韧保护ZHIWU BAOHU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稈在的问题弓对策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于俊玲一、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一)坚持科学栽培管理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结合的原则农作物种植是以高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益为原则,选择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优良品种,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从实际出发对病虫害防控应用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协调高产、优质、低成本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之间的关系,才能使高产、优质的栽培方法得到执行。
(二)坚持综合防控和科学协调防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农业生产上科学高效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和措施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积极防控,农业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是农业上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加强配方施肥、肥水管理、合理轮作、病株田间清洁等。
合理选用抗病的农作物品种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方法,能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生物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中心。
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协调好化学防控用药与有益生物之间的矛盾,保护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作用,为有益生物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达到控制害虫、保护侵染点、抑制病害的侵入的目的。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防治中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在使用其他防治方法之后病虫危害程度仍在防治标准以上的,应及时采用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的流行,从而发挥化学药剂高效、简便、快速的特点,特别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只有化学药剂才能起到控制病虫害大面积流行的作用。
(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放在综合防治的第一位,把病虫害控制在发生之前或初期,而不是在大面积发生之后才去防治。
因此,必须把预防工作放在第一位,否则病虫害防治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的状况。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存在的问题(一)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每667n?要求产出量加大,再加上耕作习惯的改变、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自身抗性差异、气候异常等,农业生产上病虫害发生和危害存在加重趋势。
浅析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思考
浅析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思考作者:梁风建,侯志勇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3期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绿色防控技术成为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核心内容,但是大面积推广应用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因此,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应推广的4项技术1.1 生态调控技术推广抗病虫品种、培育健康土壤、培育壮苗、种苗处理、平衡施肥、合理田间管理等高效栽培措施,同时与天敌诱杀、作物间套种和农田生态工程等技术相结合,从源头和滋生环境上对病虫害进行防控。
1.2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措施,加强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捕食螨、大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大植物诱抗剂、农用抗生素等产品的开发力度。
1.3 理化诱控技术推广诱虫板、杀虫灯、性引诱剂等防治方法,积极推广防虫网阻隔、食饵诱杀、植物诱控等理化诱控技术。
1.4 科学用药技术推广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普及农药规范使用知识,通过科学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对农作物生产的负面影响。
2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2.1.1 缺乏绿色防控理念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年龄普遍较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绿色防控理念,简单地认为用非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就是绿色防控,有些农民只是盲目地排斥化学农药。
当然,缺乏绿色防控意识的农民也不在少数,他们仍然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
2.1.2绿色防控技术储备不够当前,实用、经济、可操作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比较少,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了解不够,难以准确地判断出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因此,农民不愿意冒险也是阻碍绿色防控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1.3 农民参与意识薄弱农民的耕种理念和方法都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的耕种理念在农民心里根深蒂固,再加上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所以对于农民而言,使用化学农药更加简单易行,因此参与积极性不高。
农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二 、 善 和 发 展 重 大 病 虫 绿 色 防 控 工 作 的 思 考 完
与传统 的由农 民单家独户 、 星防治病虫相 比较 , 零 绿 色防控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程 ,发展绿色 防控工作应该 有计划 、有重点地建立绿 色防控示范园区 ,大力推广农
规划和设 计 中的绿色防控示范 区 , 要用 “ 八个有” 的标准
头 /z m 。县植保部门在深入 田间调查虫情 的基础上 , 迅速
组织 了乡村两级青壮年农民为主的机 防队员 4 余名 , 0 由
村集体统一购药 、 统一供水 、 统一配方 、 统一指导 、 统一防 治。 经过 1 d的统防统治 , 0 防控面积 0 万 h 灭虫保 - 4 m 次, 苗率达到 了 9 %以上 。 5
州市 召开 , 与会代 表现 场参 观 了忻 府 区辛庄 、 高城 、 定
襄 县 智 村 的绿 色 防控 示 范 园 区 ,对 忻 州 市 开 展 的 玉 米
高产创 建和绿色防控工作给予 以了充分 肯定 。 至 2 1 年底 , 00 忻州市病虫 害绿色防控示 范园区已发
针对当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会化服务不
进行规范 、 落实 , : 即 有一个适 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 ; 有
一
套切实可行 , 比较先进 的技术实施方案 ; 有一套严格 的
管理和考核制度 ;有一条能够保证示范 园区正常运行的
业、 生物 、 物理 防治技术 , 积极应用生物农药 和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 ,最大 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施 用量 , 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病虫的 自然天敌 , 从 保
术培训和实地演练 , 集中 5台机动喷雾器和 2 0台手动喷 雾器一齐上阵 ,突击 防治 ,0d 1 时间统防统治面积 1 6 7 6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策略与研究
浅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策略与研究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本文将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策略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一、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内涵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与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相比,绿色防控技术更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策略1、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例如,合理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的寄主和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积累;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捕食害虫,利用寄生性昆虫(如赤眼蜂等)寄生害虫卵或幼虫,利用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白僵菌等)防治病虫害,以及利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也存在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等局限性。
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采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如利用灯光诱捕害虫、色板诱杀害虫、防虫网阻隔害虫、高温消毒土壤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无污染,但往往只能针对特定的病虫害,防治范围相对较窄。
4、科学用药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绿色防控强调科学用药,即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施药时期进行使用,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思考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思考随着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对环境友好性要求的增加,绿色防控成为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法。
绿色防控技术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手段,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下面是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思考。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运用天敌、寄生或捕食性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可以采用生物制剂如微生物制剂、天敌的增殖放流、鸟类或昆虫的捕食等方式。
1.使用微生物制剂:如使用青霉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
这些微生物大多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病害的发生。
2.增加天敌放流:如放飞田螺、青蛙等,以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
这些天敌对水稻田中的病虫害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1.覆盖:在水稻生长的早期,可以采用覆盖盖膜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覆盖盖膜可以阻断病虫害的入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2.使用捕虫灯:在水稻田中安装捕虫灯,利用光源来吸引和杀死害虫。
这样可以降低害虫的数量,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安装防虫网:在水稻田的周围安装防虫网,以阻断害虫的入侵。
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生态防治是通过调整生态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中,可以采用生态调控、轮作制度、有机肥料等方式。
1.生态调控:在水稻田中合理调节土壤的温湿度、光线等因素,优化田间生态环境,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2.轮作制度:合理设置水稻的轮作制度,将不同植物进行轮作种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使用有机肥料: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改进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有机肥料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思考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物理防治技术的采用和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来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浅析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浅析随着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和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增加,绿色综合防控成为了当今农业科技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传统的单一控制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绿色综合防控在种植业中已经被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从生态修复、微生物控制和绿色药物控制三个方面,浅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
一、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改善农田土壤环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达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
生态修复一般通过以下措施实施: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养分摄取能力,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应根据不同作物所需养分量和土壤类型来制定施肥方案,避免化肥与有机肥、生物肥料配合使用,让作物积累更多的养分。
2. 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是一种通过调节植物类固醇代谢,增加细胞壁素质,提高叶面光合作用,以增强植物自身免疫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的一种新型的生物重要农业化学品。
但是,应注意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对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3. 种植轮作种植轮作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轮作防虫、防病来调整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微生物控制微生物控制是指通过利用生态系统内的天敌、蜘蛛和一些杆菌、芽核菌等微生物,达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
微生物控制一般通过以下措施实施:1. 芽孢杆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是一类以芽孢杆菌为基础,加入一定数目的好气菌、甲醇菌、生物肥料使微生物菌群更加稳定并富于多样性的新一代生物制剂。
化学农药致使病虫害逐渐趋于返折,逐渐适应化学农药,直至形成耐药种群,而微生物制剂细菌的数量是非常多的,耐药现象很少出现。
芽孢杆菌制剂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病虫害,而且还能增强作物生长。
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一种利用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
生物农药有着绿色环保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保护环境生态平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思考
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华南麻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黄河流域麻区(包括陕西、河南及山东的南部),其中长江流域麻区是我国的主产区,占全国总面积的90%以上,也是我国最适宜种植区。
2.种植苎麻能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苎麻是宿根性作物,宿根年限为10~30年,全年生育期230天左右。
其根及地下茎形成庞大的根蔸,根群分布在30~50cm的土层中。
种植两年的成龄麻,整块土地均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根系,根系牢牢附着土层,能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加之苎麻是宿根性作物,一年种多年收获,不需要常年翻蔸,另外苎麻叶面积大、覆盖期长,每年7~8个月,可减少土壤冲刷。
每年的麻叶、麻杆翻耕到土壤中,可改良土壤结构。
据调查,无论是缓坡麻地,还是陡坡麻地,其年土壤侵蚀强度均小于19t/km2,属微度侵蚀。
所以,苎麻对保持水土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3.种植苎麻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南方坡地闲置面积大于利用面积,即使种植也是实行广种薄收的粗放管理。
利用这些闲置土地种植苎麻,除具有生态效益外,还能增加农民收入。
苎麻年产3季,头麻生育期80~90天,二麻生育期50~60天,三麻生育期70~80天。
按南方长江流域主产麻区的平均亩产200kg、每公斤售价7元计算,亩产值可达1400元。
与种其它大宗粮食作物相比,每亩可增收500~600元。
如能加大苎麻其它附产物的综合利用,其亩产值更加可观。
4.与其它水土保持措施相比,可节约投资在我国南方,治理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采取“坡改梯”工程措施,每亩投入至少需要1000~3000元。
而将坡耕地种植苎麻,以种优质高产杂交良种为标准,按每公斤苎麻种子600元计算,实行密植,亩株数9000株,每公斤种子可种植60亩,亩种子投入仅10元,加上劳动力用工投入,每种植1亩苎麻总投入为150元。
与“坡改梯”比,亩可节约投资850~2850元,大大解决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国家财力无法解决坡耕地的治理问题。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害、对生态系统无负面影响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以下是一些绿色防控技术的意见: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和捕食性昆虫等天然天敌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例如引入天敌、释放寄生虫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植物抗病虫害品种选育,通过传统育种或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轮作休耕,通过合理的轮作休耕,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滋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5. 生物农药利用,利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等绿色农药来
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6. 生态调控,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7. 农业工程措施,采用覆盖、遮荫、温室等农业工程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总的来说,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化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作物、地区和病虫害情况,综合采取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建议
技 术集 成 、 试验示 范 、 推广普 及和宣 传 培训等工作 。要积极创新机 制, 制定相 应扶持政策 , 合理利 用相 关病虫防 治经
虫害绿 色防控 理念 的 宣传 力度
应充
分利用各 种形式 , 进 村入户 , 大 力宣传
绿色防控理念和技术 , 营造 良好 的舆论 物抵抗力。 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 害绿色 费, 探索绿 色防控技术补 贴和物化补贴 氛 围 , 让全社会都着力提高对绿色防控 防控综合技术 ,发展无公害农产 品 , 能 模式, 提高农民参与积极 陛。 及 无公害农产 品的认 知度 。同时 , 通过 够全面提高农产 品质量 , 把 食品安全 问
因素。 小斑病病菌喜高温多湿, 其孢子萌发的
害绿 色防控 资金 、 政 策的支持力度
要
展, 办好绿色防控示范样板 , 典 型引路 。 结合 各地 实际 ,创新推 广使 用模 式 , 充 实基层农技人 员 , 加强各种新型技术培 训, 提高基层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队伍 的 整体 素质 ,培 养一批批技术水平 高 、 操 作规范 的绿色防控技术 骨干人员 。
孢子萌发、 侵入和形成。 因此, 一般春玉米因 前期气温低,大斑病的发生早于小斑病; 而
秋玉米则相反 , 因前期气温高 , 小斑病的发
生则早于大斑病。但在阴雨多湿的条件下, 均有利于两病的大发生。 在我县平坝地区以 小斑病为主, 深丘区以大斑病为害较重。
4 . 栽培管理 凡地势低洼、 排水不良、 施
肥不足 、 播种过迟及连作的玉米抗病力都 玉米大斑病又叫叶枯病 、 条斑病 , 小斑 斑。 严重时, 病斑愈合连成片, 导致 叶片 破裂 低, 发病 较重。 病又叫斑点病, 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 或全部枯死。 三、 防治方法 在我省平坝地区以小斑病为主, 深丘区 小斑病以抽穗期前 后发病 较重, 其病斑 宜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 加强栽培管理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报告
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工作报告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可以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以稳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强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大面积防治工作,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1、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的主要做法1.1 整合资金,扩大示范面积,推进防治工作。
每年整合专项资金,围绕粮油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园建设以及病虫害多发区治理等,集中建立了适宜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带动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推进了防治工作。
建立专业化统防及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XX 个,示范面积XX万亩,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XXX万亩,绿色防控XX.X万亩,在保障防治效果的同时,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XX%以上。
1.2扶持壮大专业化防控组织,提升统防统治能力。
按照“市场运作、多元主体、专业服务”的要求,通过统防药剂、作业费用、植保机械购置等补贴措施,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业生产企业、农药经营企业、农机作业公司等社会组织参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
全市植保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达XXX家,从业人数达XXXX 多人,其中规模较大、制度健全、组织规范、服务能力强的有XXX家,拥有各类车载悬挂式、担架式大中型统防设备XXXX多台套,背负式等小型机统防设备XXXX多台套,日作业面积达XX万亩。
通过扶持壮大,逐步形成了以合作社入股分红型、协会统筹公司型、农资经销商承包防治型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推进了统防统治工作,提升了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如何应用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如何应用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控方法不仅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保障粮食安全,绿色防控技术应运而生。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不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情况下,采用生物、物理和生态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控的技术。
一、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措施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昆虫、真菌、细菌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因素,针对病虫害预防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比如通过释放天敌控制农田中的害虫,利用益生菌抑制病原真菌等。
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中。
2.植物营养调控:植物生长环境中的必需元素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抗病虫等产生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调整土壤pH值等措施,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降低病虫发生的机率。
3.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提高自然界对害虫天敌的自然调控能力。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互动和平衡,对于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有着积极的意义。
4.生态环境调控:合理规划农田的生态环境结构,保持土地的生态平衡,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自行调节,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通过合理的间作、轮作、耕作等方式,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案例1.生物防治案例:广州市番禺区通过释放天敌,猛狗天蛾,对棉花的害虫,棉铃虫进行生物防治,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2.植物营养调控案例:贵州省黔西南州开展了有机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使用有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有效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危害。
3.生态环境调控案例:湖北省黄冈市推行“协调施策、调节农田水田气、建立多林更优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有效利用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植物的抗性,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途径。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
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
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1.3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
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
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防止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研究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策略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绿色防控,简单来说,就是采取对环境友好、对生态平衡影响小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这一理念不仅注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关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首先,农业防治是绿色防控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其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比如,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一些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也是关键。
这些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能够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合理密植、科学灌溉和施肥等栽培管理措施,能够增强农作物的自身免疫力,使其更加健壮,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物理防治方法在绿色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设置诱虫灯、色板等进行诱捕,是常见且有效的手段。
例如,黄色板对蚜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蓝色板则对蓟马更具吸引力。
人工捕捉害虫也是一种直接的物理防治方法,虽然较为费时费力,但在小规模种植或病虫害发生初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还有,使用防虫网可以将害虫阻挡在农作物之外,为作物生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控的核心之一。
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可以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
比如,释放赤眼蜂可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瓢虫则对蚜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也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这些微生物能够感染害虫,使其致病死亡,同时对环境和农作物的影响较小。
此外,一些植物提取物具有杀虫、杀菌的作用,如印楝素、苦参碱等,在绿色防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生态调控则是从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例如,在农田周边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可以吸引害虫的天敌,增加天敌的数量和种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及建议.作者:魏永强来源:《吉林蔬菜》2024年第02期摘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益,保障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本文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意义,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造成全球粮食损失约20%,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严重风险。
为了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我国长期以来依赖化学防治措施,过度依赖化学防治不仅造成了病虫害抗药性增强、新型病虫害频发、有益生物减少等问题,而且导致了农药残留超标、面源污染加剧、人畜中毒事件频发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1.1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绿色防控可有效降低病虫危害损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实施绿色防控,2019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分别降低0.6%、0.4%和0.2%,增加糧食产量约1.5亿千克。
1.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防控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降低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例如,通过实施绿色防控,2019年全国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下降8.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7.3%。
1.3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绿色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实施绿色防控,2019年全国化学农药使用强度比2015年下降11.8%,化学氮肥使用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7.1%,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和水质状况。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农作物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等生产理念的提出,提高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要求。
而绿色防控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病虫害的相关防控技术,促进病虫害防控工作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在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还提升了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促进我国农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引言在我国目前重视三农发展环境下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大众重视,对病虫害的科学、有效防治策略能降低农民防治病虫害成本,减少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作物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选择质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并对其进行杀菌、拌种处理以提高种子质量。
在种植植物过程中通过物理方法如轮作制度、太阳能杀虫灯等方式有效的消灭病虫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充分利用“公共植保”的作用,为防治病虫害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多方共同进行病虫害防治,促进我国三农发展。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1.1提高农作物防病防虫能力在我国农村实行农作物病虫害科学、专业化的防治策略,能有效的缓解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局面。
农村中单独采取防治病虫害措施时,策略实施难度较大,有许多难以控制的风险,多数病虫害有着跨区域、爆发性的特征,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一家农户难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中,采取集中、科学的方式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极大的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集中防治还能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成本。
1.2减少农药的使用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后,病虫害的减少会减少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农药的使用。
这一举措减少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农作物的安全。
1.3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植保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对农作物采取病虫害防治策略已是常态。
一方面,病虫害防治策略能有效的拓展绿色植保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范围;另一方面病虫害的防治策略能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绿色植保事业的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威胁,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存在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因此,绿色防控方案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防控方案主要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手段,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障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方式。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捕食者和寄生菌等天然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引入或增加这些天敌的数量,控制并减少害虫的繁殖和侵害。
例如,可以利用蚂蚁来控制蚜虫,利用寄生菌来控制田间病害。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对农作物和人体安全无影响。
其次,物理防治是另一种绿色防控方式。
物理防治主要使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达到保温、保湿、控制害虫繁殖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使用人工灌溉、保温棚、遮阳网等手段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物理防治不会产生化学残留和污染,对环境无害。
最后,综合防治是一种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管理的方式。
综合防治包括建立有机农业系统、推广合理田间操作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例如,通过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定期轮作,防止害虫和病原体的积累;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性能好的品种等等。
综合防治不仅能够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之,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方案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来实施。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绿色防控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农作物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支持力度。
同时,农民也需要提高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积极参与到绿色防控工作中来。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起一个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豇豆、茄子、圣女果、辣椒等
年度
部级投入
2010
15
2011
15
2012
15
2013
15
2014
30
2015
30
数据来源:海南省植保站。
表2 海南绿色防控技术经费投入情况(2010~2015)(单位:万元)
占总投入比例 省级投入
占总投入比例 项目经费投入(来源省财政)
4.76%
300
95.24%
6.98%
3.1 力推低毒农药、有机肥使用,加强农药化肥管控力度
低毒农药和有机肥的大力推广是绿防技术的顺利推行的着力 点,二者的普及比起太阳杀虫灯、粘板等防控技术的普及更简易经 济,适用性强,具有整体辐射作用,更易推广和收到成效。加强农
药化肥管控力度:大力推广低毒高效的农药和有机肥的使用,配套 相应政策支撑和补贴制度;推广科学用药和合理施肥,发布科学用 药的推荐品种和作物施肥的参考标准量,提高农药、肥料的使用效 率;严厉打击农药化肥制假销假行为,对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农 药化肥等行为严加惩治[5]。提高农药化肥的市场准入,淘汰一批信 誉差的经销商,缩小管理范围,增强管控力度。 3.2 建立农产品质量评估机制,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目前绿防技术缺乏、物化产品单一、集成应用程度低、防治效 果不稳定,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当前绿色防控的关 键技术产品主要有杀虫灯、性诱剂、粘板和人工天敌等,存在选择 性少,产品组合不灵活,产品功能单一等问题,像一些性诱剂产品 只对鳞翅目、膜翅目害虫有效,杀虫灯也只能吸引趋光类害虫,很 多单项的技术没有很好地集成配合在一起,缺乏经济、实用、简便 的贯穿作物生长全程的技术模式,成为制约绿色防控扩大推广的重 要因素。 2.5 推广模式缺乏市场参与,政府财政负担重
·122·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6期
农技推广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管控不到位
农业生产中没有做到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用药和根据作物 的实际需要合理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待加强。参假销售的现象 时有发生,调研中一些村民表示有买到假农药化肥的经历,指出有 的经销商手段高明,把真和假的农药化肥参着卖,有些人买到真, 有些人买到假,真真假假给投拆和执法带来困难。 2.2 农产品分级评估认证难度大,优质不优价
加强农户对绿色文化的了解,讲解绿防技术在生态环保、农产 品质量安全、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益处。通过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训, 增强农民对农药化肥的认识,提高科学用药和合理施肥的技能。政 府应敦促规范相关农资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增加企业的社会责 任感。政府要引导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生 态宣传和举办有关绿防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生态安全和保护的 意识,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社会氛围,营造绿色文化软环境。 4 政策借鉴
年度
绿色防控示 核心示范面 范区个数 积(万亩)
2010 13
1.3
2011 11
1.4
2012 17
2.28
2013 15
2.798
2014 11
2.83
2015 16
0.5
数据来源:海南省植保站。
表1 海南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2010~2015年度)
太阳能灭虫灯
1500台 2万亩
性诱剂 5万亩
课题组在全省6个市县、15个乡村回收了208份有效问卷。问卷 显示:家庭种植面积在3 333.33m2以下的农户占61.5%,表明样本 地的种植规模还较小,对绿防投入的经济承受力差;59.6%的农户 采用过生物农药或有机肥的防控措施,9.6%的农户采用过太阳能 灭虫器、捕食螨、粘板诱剂,表明生物农药或有机肥的使用普遍 些,新型的太阳能灭虫器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很小。目前 杀虫灯、性诱剂、黄(蓝)板诱杀即“三诱”技术,是农作物害虫 绿色防控的核心技术,一次投入成本高,小规模农户无经济能力投 入,推广难度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生产 需要。据了解,仅三亚、陵水、文昌等几个市县有投入过绿色防控 专项经费,其他市县没有配套投入。 2.4 可供选择的技术产品少,推广的普适性差
农技推广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6期
农作物病虫害全面实施绿色防控的思考
——以海南省绿色防控实施情况为例
徐小俊,孙继华*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
摘要:绿色防控是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 途径。以海南绿色防控的实施情况为例,梳理了海南实施绿色防控 的现状,分析了海南绿色防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例举了日本、丹麦、美国的植 保经验,以期为绿色防控的全面推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防控;实施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政策借鉴
11.1万亩
550台 4万亩
70万亩
200万张 2.3万支 3.5万亩 1.6万亩
45万亩
400台
28万亩 60万张
11万亩 5.6万亩
主要覆盖 的作物
水稻,辣椒、豇豆、苦瓜等 冬季瓜菜
水稻,辣椒、豇豆、苦瓜等 冬季瓜菜
辣椒、豇豆、苦瓜等冬季瓜 菜
辣椒、豇豆、苦瓜等冬季瓜 菜
辣椒、豇豆、苦瓜、茄子等 冬季瓜菜
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加大绿防新产品新技术的 研发力度,研发多种经济适用型绿色防控技术供农户选择。强化政 策、资金、项目等扶持措施,设立绿防补助专项,补贴天敌昆虫、 低毒农药、有机肥等绿防物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政策上减 免手续和费用。选择技术成熟的作物(靶标)绿防技术和经济适用 型绿防技术模式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特别加大在热带水果、南 药、茶叶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上推广。争取中央财政和农业专项 资金的支持力度,各市县也应建立相应的资金配套投入制度。通过 税收、政策优惠、补贴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绿防 领域,政府更多的是做好引导、服务和监管工作。 3.4 加强技术研发和联合攻关,探索绿色农业模式
经问卷和调研,89.9%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愿意采纳绿色防控技 术,但97%的农户选择了“在可靠、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才愿意采 用”的选项。目前绿防技术的推动和实施主要是依赖省级政府,推 广模式是政府出钱购买绿防技术产品给农户免费使用,相关科研机 构对其进行技术指导,整个过程缺乏市场资金的参与,政府的财力 有限,负担过重,为绿防的可持续推广带来难度。 2.6 缺少绿色发展氛围,绿防宣传培训需加强
200
93.02%
2.9%
502
97.1%
3.43%
422
96.57%
23.1%
100
76.9%
9.77%
90.23%
277
总投入 315 215 517 437 130 307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规划课题[No.HNSK(YB)15-30] 作者简介:徐小俊(1978—),女,硕士学历,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工作。 通讯作者:孙继华
逐步转变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方式,改变政府出资购买产 品提供免费使用加培训的模式,依托企业、基地、生产者为示范和 推广的主体,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签定合作协议, 形成政府扶持、科研支撑、市场参与的局面[5]。鼓励广大农户使用 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并给予适当的补贴,鼓励种植户购买 绿防产品,并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农产品生产和加 工企业采用绿防技术,创建绿色品牌,并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 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可尝试吸引信誉好的企业投资建立服务本地的 植保企业,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服务费用可采取农户 支付加政府补贴的形式,政府做好监管工作。 3.6 加强绿色防控的宣传培训,形成绿色发展氛围
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表1和表2是海南绿防技术应用 情况和经费投入情况。目前绿色防控主要依赖省级财政投入,占 了总投入的91.51%,由经费投入的不稳定,核心示范面积增量较 小,绿色防控技术投入量和应用面积也不太稳定,出现起伏比较大 的情况。在实施作物方面主要局限为冬种瓜菜,对于其他经济价值 较高的作物开展力度有待加强。
经问卷:有51.4%的被调查农户不了解绿防技术;有47.1%的 被调查农户不太关注生态环境情况,调研中大多数农户对农药化 肥的危害缺乏足够认识;有51.4%的农户对绿防技术不了解,只有 2.4%的农户对绿防技术非常了解;影响农户采纳绿防技术的最大 因素是防控效果,表明农户对绿防技术防控效果存在的担忧和顾 虑。调研发现,大多村民的绿色文化理念明显不足,对病虫害防治 效果和经济收益的关心明显高于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关心,广 大农村缺乏绿色文化的氛围,给绿防的推广带来难度。 3 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解决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公平、诚 信、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评估机制,鼓励创建绿色品牌,加强绿防产 品的宣传,推进产销有机衔接,比如实行专卖、连锁经营、入驻大 超市等,让好产品有好价格、好销售。加大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 冒绿色农产品的行为,保护绿防产品品牌。只有实现农产品的优质 优价,才能最终实现绿防技术的产业化推广[4]。 3.3 降低技术成本,多渠道筹集资金
1 海南农业绿色防控实施的现状
海南从2009年底正式实施绿防技术,主要在冬种瓜菜中推广应 用,实施集中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推广使用的绿防技术主 要有太阳能灭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诱虫板、昆虫信息素、 植物诱导免疫技术等。2015年,海南农作物病虫害整体中等偏重发 生,个别病虫害如蓟马、斑潜蝇重发生,虫害重于2014年,病害 轻于2014年。全省病虫害发生面积224.33万hm2次,其中水稻57.67 万hm2次,瓜菜病虫害184万hm2次,芒果、香蕉、荔枝等果树及橡 胶、槟榔病虫害发生面积76.2万hm2次。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总体呈 上升趋势,据统计,2000~2014年我省化学农药使用量从1.2万t上 升到3.99万t,化肥施用量从65万t上升到131.30万t。施肥结构不平 衡: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 氮肥、轻磷钾肥;有机肥资源实际利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