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识

合集下载

航天小知识

航天小知识

航天小知识
1、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

2、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3、航天员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人倒挂在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

4、宇航员描述,太空闻起来就像烧焦牛排、高温金属和焊接烟雾的刺鼻气味。

专家表示,太空气味呈现出的金属味可能是来自于高能离子的振动。

5、铝镁合金、钛合金等复合材料都是航天科学的产物。

如今,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旅行箱、压力锅等生活用品上。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

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8、人造卫星的分类:按照功能或应用分类: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9、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0、我国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1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指由人造制造的空间卫星,它一般有方圆数百公里的活动范围,它的活动空间也可能超越地球的轨道并进入地外空间,像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带等。

它对于研究宇宙特别有用,同时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主要工具。

2 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进入宇宙的太空飞行器,它有定向马达系统以及某种形式的动力源,例如火箭,它们能够脱离地球表面并以有一定方向张发。

它们包括太空定位卫星,卫星轨道、火箭、行星探测器和陨石探测器,他们都能发射或(直接)降落在宇宙外的其他星球和天体上。

3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指可由宇宙运行的飞行器,它们和火箭类似,但可以重复运行,能在高层的宇宙中运行。

它保持在外层大气层中工作,使用空气动力,继而可以将物资从地球表面运去宇宙外太空,它也可以被用于观察地球,或完成地球上其他各种工作。

4 生命支持系统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保持人们在外太空环境中正常生存的系统,是宇航员的核心安全装备。

生命支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
内,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向宇航员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的、舒适的空间环境,保证宇航员的正常生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5 航天航空
航天航空是指在宇宙空间中为了满足公民、商务、科学研究和技术课题等目的,建立合法、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航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研究、实验和航天器发射,为人类社会作出有效服务。

航天科技常识

航天科技常识

航天科技常识航天科技是指人类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探索和利用宇宙空间的一门综合性科技。

它包括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控制等方面,也涉及到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航天科技常识。

1.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是航天科技的核心,它是把载人或无人航天器送入轨道或深空的基础。

火箭发射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射前准备、起飞阶段和飞行阶段。

发射前准备包括检查火箭和载荷是否完好无损、气象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起飞阶段是指火箭从地面起飞到达大气层外的过程;飞行阶段是指火箭在大气层外的运行过程。

2. 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将人类送入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活动。

载人航天分为近地轨道飞行和深空探测两种形式。

近地轨道飞行是指将航天员送入近地轨道,进行科学实验、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设等任务;深空探测是指将载人航天器送入月球、火星等深空进行科学考察和探索。

3. 卫星应用卫星是人类在太空中发射的人造天体,主要用于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卫星提供通信服务,将信号传输到地球各个角落;卫星导航是指利用卫星提供的导航信号,确定自身位置和行进路径;卫星遥感是指利用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遥感观测,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4. 空间站建设空间站是指在太空中建立的人类居住和工作的设施,主要用于科学实验、技术验证和长期太空探索。

空间站的建设需要进行多个工程步骤,包括发射核心舱、组装空间站模块、发射物资和进行人员往返等。

5. 太空探索太空探索是指人类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和开发的活动。

太空探索的目的是了解宇宙的本质、秩序和演化,探索和利用太空资源,从而推动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发展。

太空探索包括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土星探测等。

航天科技是人类探索和利用宇宙空间的重要手段,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人类将能够开展更加深入、广泛、高效的太空探索活动。

航天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科普知识大全1. 航天探索的起源航天探索指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和利用。

早在古代,人们就对星空产生了好奇,但真正的航天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

2. 航天器件的发展在航天探索中,航天器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包括火箭、卫星、太空飞船等。

这些器件经历了多年的技术革新和改进。

3. 太空环境及挑战太空环境对航天任务提出了很多挑战。

其中包括真空环境、极端温度、辐射和微重力等。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4. 探索外太空的意义航天探索不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梦想,也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方式。

它有助于扩展人类的认知和技术水平,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卫星的角色和用途卫星是航天探索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们可以用于通信、导航、观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卫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

6. 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是在20世纪60年代。

载人航天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激发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

太空探索往往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实现。

各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分享资源、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

8. 探索地外生命探索地外生命一直是航天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科学家们通过探测行星和太空中的其他物体,寻找地外生命的证据和迹象。

9. 未来的航天技术未来的航天技术将继续推动航天探索的发展。

其中包括更先进的火箭系统、更高性能的卫星、更精确的导航系统等。

10. 太空旅游的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太空旅游正逐渐成为现实。

一些私人企业计划通过提供太空旅游服务,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外太空的奇妙。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得作为科学或学术论文的引用。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航天科普知识,请查阅权威的学术出版物。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常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推动了人类不断前行的步伐。

这里将为您介绍一些航天科普小知识。

1. 什么是卫星
卫星是一种人造的飞行器,用于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以实现通信、导航、科学研究等目的。

卫星有很多种类,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2. 什么是火箭
火箭是一种能够在空间中自主飞行的飞行器,它采用燃料和氧气的燃烧反应来产生推力,从而推动它进入空间轨道。

火箭是进行航天活动的必要工具。

3. 什么是太空
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无限空间。

太空中没有空气、水、重力和温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类探索和研究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什么是航天员
航天员是指进行航天活动的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技能和知识,才能够在太空环境中执行任务。

航天员的工作包括宇航服的穿着与维修、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科学实验的开展等。

5. 什么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空间站,它位于地球轨道上,是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基地。

国际空间站拥有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实验舱、船坞、能源舱等,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总之,航天科普小知识涵盖了卫星、火箭、太空、航天员和国际空间站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对于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

航空航天基本知识航空航天基本知识一、宇宙概念1、宇宙:指包括宇宙中的一切物质空间,它的空间无限大,时间有限,自成一个整体,其中包括星系、星云、银河、星河系等。

2、宇宙的组成:宇宙有三大主要的组成部分:宇宙的物质组成、能量组成和宇宙运动组成。

3、物质组成:宇宙的物质组成是指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它分为原子、分子和反物质三大类,其中原子以氢气、氦气、氖气、锂气和硼气为主,统称为宇宙的气体;分子的主要组成以水分子、碳分子和氮分子为主;反物质主要是由粒子和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其余的则是陨石、恒星等。

4、能量组成:宇宙的能量组成是指宇宙中存在的能量,有暗能量、暗物质、电磁能、重力能、中微子能和黑洞等。

5、宇宙运动组成:宇宙运动组成是指宇宙的流动性,它指的是宇宙中物质的运动。

宇宙的运动以星系的移动及其余物质的向外爆炸为主,这种爆炸称为宇宙的膨胀。

二、航空及航天科技1、航空技术:航空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它集合了航空和航天的科学和技术,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

主要涉及飞机及相关的航空器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维护等。

2、航天技术:航天技术是指将各种航天器系统送入太空,并能够在太空环境中正常工作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在天文观测、航天卫星、航天飞行器、航天发射系统、航天信息技术、航天通信技术、导航技术、航天制导技术等方面。

三、航空航天发展现状1、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事业也发展迅猛。

从国际和国内的航空客运量、货运量等指标来看,航空事业的发展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

2、航天技术的发展:随着航空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近年来,航天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无论是太空观测技术、太空代表技术、航天定位技术、航天通信技术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航空航天新技术:近年来,航空航天新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比如航空航天电子卫星导航系统、太空科学和技术、航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航天飞行控制技术等。

航天知识

航天知识

航天知识1.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1号"2. 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5.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6.第一个登陆太空的人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7.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8.第一个在太空中太空行走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9.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10.世界上前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分别是: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11.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2. 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系泛指航天器在太空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包括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粗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

“航天”这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新事物应用了众多涉及基本概念的名词,这些名词与“航空"有很大差别。

3. 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次载人航天的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第一次多人载人航天的宇宙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2、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3、火箭的故乡在哪里?“火箭”最早的含义是“带火的箭”,出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

火药发明后,宋代兵家打仗时,就把火药筒绑在箭杆上,点燃引信后,靠火药喷火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这种火箭已具有了现代火箭的雏形。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一、运载火箭1、运载火箭是一种发动机,用来将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物体发射到太空。

2、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系统由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

3、运载火箭的推进剂有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液体推进剂由液体燃料和液体氧化剂组成,固体推进剂是固态燃料和固体氧化剂组成。

4、运载火箭的推进系统由发动机、推进剂储存室、燃烧室、推进器、推进器控制系统、推进器推力调节系统等组成。

5、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由航向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推力控制系统等组成,用于控制火箭的航向、姿态和推力。

二、航天器1、航天器是指在太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它们可以是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

2、宇宙飞船是用来运载宇航员到太空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发射系统、机身、舱壁、舱底等。

3、卫星是用来在太空中进行通信、监测、测绘等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等组成。

4、人造卫星是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探测器等组成。

三、航天技术1、宇宙飞行技术是指运用物理学、数学、力学、化学、电子学等学科知识,利用运载火箭、航天器等技术,实现宇宙飞行的技术。

2、航天器控制技术是指在宇宙中控制航天器的技术,包括航向控制、姿态控制和推力控制等。

3、航天器通信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技术,它主要利用无线电波和射电波实现信息传输。

4、航天器导航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定位、航向控制和航迹规划的技术,它主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5、航天器探测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探测和观测的技术,它主要利用传感器和观测仪器实现。

航天科技知识

航天科技知识

航天科技知识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泛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航行活动,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航天科技知识,供大家阅览!航天科技知识资料1、什么是空间站?空间站,也称为轨道站或太空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航天员可以长期在上面生活和工作,这种大型航天器能在轨道上与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由飞船或航天飞机为它运送人员和物资;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主推进系统和着陆设备,因此它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

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空间站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

一般讲一个国家发展空间站主要有四个目的:第一是政治目的,即为了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或者是为了在政治上“压倒”对方,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上世纪冷战时期,这是美苏发展空间站的主要目的;第二是科技目的,即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在上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第三是经济目的,利用空间站进行太空生产,或者发展太空旅游;第四是军事目的,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军事堡垒”。

2、空间站的类型?按用途分,空间站可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类型:民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军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2,礼炮3和礼炮5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空军曾经计划研制的“载人轨道实验室”。

另外按发射方式划分,还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

早期的空间站都是整体式,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前苏联的礼炮号,它们都是在地上组装好,并装上各种生活用品和实验仪器,然后整体发射上去,航天员则乘坐载人飞船上去访问;后来由于技术的改进,采用模块式建造,即先发射一个核心舱,然后将不同用途的舱室一个接一个发射上去,在轨道上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3、迄今为止在太空一共发射或建造过多少空间站?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一共发射或建造过4种类型的空间站,共10艘,其中包括前苏联在1971-1986年间发射的7艘礼炮号空间站,它们是礼炮1号至7号,不过礼炮1号对接失败,礼炮2号发射失败,礼炮3号对接失败,除了礼炮4号,其余的礼炮5、6、7号都曾发生过一次对接失败。

航天 小知识

航天 小知识

有关“航天”的小知识
航天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科学和技术,有关“航天”的小知识如下:
1.航天器:航天器是用于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种设备,包括卫星、空间站、探测器等。

2.火箭:火箭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主要方式,它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气体以高速向后喷射,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

3.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人造物体,它们可以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科学
研究等多种目的。

4.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长期运行在太空中的人造物体,它可供宇航员居住和工作,也
可以用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5.深空探测: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以外的宇宙进行探测和研究,例如探测器可以飞越
太阳系,探索其他行星和恒星系统。

6.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人类进入太空并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宇航员在空间
站中生活和工作,或者进行太空行走等。

7.航天医学:航天医学是研究在太空中人类身体和心理变化的科学,它涉及到宇航员的
选拔、训练、健康维护等方面。

8.空间资源利用:空间资源利用是指利用太空中的资源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太阳能发
电、太空农业等。

9.空间碎片:空间碎片是指在太空中漂浮的各种废弃物和碎片,它们对航天器和宇航员
都存在潜在的危险。

10.航天技术:航天技术是研究和应用航天技术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它涉及到火箭、卫
星、空间站、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

和航天有关的知识

和航天有关的知识

和航天有关的知识
1. 太阳系:航天研究的重点是太阳系,包括地球和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 火箭发射:航天任务开始于火箭发射,这是将卫星或飞船送入太空的关键步骤。

3. 卫星通讯:航天技术在卫星通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卫星通讯可以用于地面通讯、天气预报、导航以及其他应用。

4. 宇宙探索:航天探索还包括通过太空望远镜等设备对宇宙的研究和探索。

5. 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航天研究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它提供了进行太空实验和研究的空间和设备。

6. 火星探测:近年来,火星探测成为了航天领域的重要任务,探测器可以在火星上进行探测和研究,以了解这颗行星的特性和历史。

7. 飞船设计:航天飞船的设计是航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涉及到宇航员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

8. 航天医学:航天医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面临的健康问题,
包括重力缺失、辐射暴露等。

9. 太空环境:太空环境中存在着严重的辐射和微重力等条件,这对于航天任务的成功和航天员的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10. 航天发展历程: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火箭试验,到卫星发射、载人航天以及深空探测等不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成就。

航天基础知识简介课件

航天基础知识简介课件

包括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燃料箱 。
航天飞机的任务
进行载人航天、维修卫星等任务。
航天飞机的历史
美国曾使用航天飞机进行多次载人航天任 务,但已退役。
03 航天技术基础
推进技术
火箭推进
利用化学能将燃料燃烧后产生高速气体喷射 产生推力。
离子推进器
利用电能将气体电离后产生的推力,具有比 冲高、效率高的特点。
燃料库
燃料库用于储存运载火箭 所需的推进剂,如液氧、 液氢、液态燃料等。
发射过程
发射前准备
在发射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包括对运载火箭、卫星和其他设备 进行全面检测、加注燃料、气象观测 等。
点火起飞
助推器分离
随着火箭升空,助推器完成任务后与 主体火箭分离,减轻重量并降低空气 阻力。
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指挥员下达 点火起飞命令,运载火箭在发射塔的 支撑下开始起飞。
月球基地建设展望
月球资源开发
利用月球的丰富资源,如氦-3等,为地球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
月球科研基地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推动人类对月球和 宇宙的认知。
月球经济区
开发月球经济区,开展采矿、制造、旅游等服务,实现经济利益与 科学探索的双赢。
THANKS 感谢观看
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57年)
01
人类开始探索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探索阶段(1957年-1970年)
02
美苏太空竞赛,人类进入太空,并实现了月球着陆。
应用阶段(1970年至今)
03
航天技术开始应用于通讯、气象、导航、资源探测等领域,国
际合作逐渐增多。
航天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空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空航天科普小知识航空航天是研究和应用飞行技术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航空航天科普小知识:1. 航空和航天:航空是指在大气中进行飞行,而航天是指在太空中进行飞行。

航空技术主要用于飞机,而航天技术则用于火箭和航天器。

2. 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科学。

它涉及到气流、气动力和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

3. 飞行原理:飞行原理包括升力、阻力、推力和重力。

升力是使飞行器向上飞行的力,阻力是飞行器在空气中移动时遇到的阻碍力,推力是飞行器产生的向前推动力,重力是向下拉的力。

4. 飞行器类型:常见的飞行器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火箭和卫星。

每种飞行器都有不同的设计和应用。

5. 航空航天历史:航空航天行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兄弟俩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实验。

航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火箭发展和太空探索。

6. 太空探索:太空探索是研究太空的过程,包括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任务、月球探索和行星探测等。

7. 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是设计、开发和制造飞行器和航天器的过程。

它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力学、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等学科。

8. 航空航天相关技术:除了飞行器设计,航空航天还涉及到多种技术,如导航系统、通信技术、材料科学、火箭推进器和航天器控制系统等。

9. 航空航天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在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应用。

它可以用于飞行器制造、航空公司运营、天气预报、通信和导航等。

10. 航空航天的挑战:航空航天面临许多挑战,如高速飞行、燃料效率、安全性、空间垃圾等。

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天知识汇总

航天知识汇总

科技常识—航天知识汇总一、运载火箭:“长征”系列“长征”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

最为熟知的就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

我国目前探月工程多利用长三甲系列和长征五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的也是长三甲系列火箭。

该系列是中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也称“金牌火箭”。

二、空间站:天宫“天宫”系列是我国的空间实验室项目。

“天宫一号”于2011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天宫二号”于2016年在酒泉发射,同年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一号"是主要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承载的任务则更多,例如推进剂在轨补加、在轨维修技术试验等。

"天宫二号"内部含有小实验室以供航天员展开各种工作和试验,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驻留时间更长,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三、探月工程:嫦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由于其自转和公转同步进行,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同一个半个月亮,对于月球的背面我们知之甚少。

“嫦娥”是我国探月卫星的名字,主要任务是全方位探测月球、用于获取月球表面影像、用于科学分析月球。

2004年,我国研制出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首次全人类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四、月球车:玉兔五、航天飞船:神舟如果没有往返的交通工具,航天员是无法进入到空间站内工作和生活。

宇宙航天飞船就是载人往返的唯一运输工具。

“神舟”系列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地球发射并可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器。

2003 年我国发射了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宇宙飞船具备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条件,杨利伟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位航天员。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成为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航空航天基础知识1、啥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比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别带有发动机的,别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2、啥叫飞机模型普通以为别能飞翔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3、啥叫模型飞机普通称能在空中飞翔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4、模型飞机普通与载人的飞机一样,要紧由机翼、尾翼、机身、起降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5、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翔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翔时的横侧安定。

6、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

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翔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翔时的方向安定。

水平尾翼上的升落舵能操纵模型飞机的升落,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操纵模型飞机的飞翔方向。

7、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具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

并且机身内能够装载必要的操纵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8、起降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前部一具起降架,后面两个起降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个起降架,后面一具起降架叫后三点式。

9、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翔动力的装置。

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10、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

(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11、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12、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13、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14、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15、后缘——翼型的最终端。

16、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17、展弦比——翼展与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衔比大讲明机翼狭长。

18、削尖比——指梯形机翼翼尖翼弦长与翼根翼弦长的比值。

19、上反角——机翼前缘与模型飞机横轴之间的夹角。

20、后掠角——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21、机翼安装角——机翼翼弦与机身度量用的基准线的夹角。

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

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

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
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如下:
1.运载器技术
要使航天器克服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冲出地球大气层,必须使其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这就需要有能提供强大能量的动力装置,即运载火箭。

运载器是运送航天器进入预定太空轨道的工具。

2.航天器技术
又称空间飞行器技术。

航天器是在太空中探测研究太空环境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工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在太空中的运动基本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

二是它能满足地面(人类社会)的特定需求。

3.地面测控技术
对航天器进行跟踪、遥测、遥控的技术就是地面测控技术。

测控系统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台、站、船等组成的。

4.宇宙飞船
目前为止,宇宙飞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绕地球轨道飞行的飞船,如苏联的东方号、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水星号飞船等,另一种是脱离地球轨道,以载人登月为目的的飞船,如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

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飞行,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又一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5.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其结构复杂,规模比一般航天器大得多。

利用空间站可以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如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和强辐射等,这不仅可以加速空间物质产品的开发,而且还能带动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十个航天小知识

十个航天小知识

十个航天小知识
1、中国第一枚航天器“东风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成功完成了轨道
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科技时代;
2、中国在航天史上取得的突破,从1959年的中国首次发射吉祥物天上人间火箭开始,至2015年的长征五号F发射宇宙区载人飞船,所经历的技术进步可谓历史性的。

3、1983年,中国发射的“神舟一号”进入了人类的航天历史,成为第一艘可以携带
太空船员的航天飞机,拉开了中国进入太空的序幕。

4、1984年,中国发射了第二艘能够携带太空船员的航天飞机“神舟七号”,并于1985年完成了这艘飞机的首次太空轨道飞行,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宇宙航行。

5、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巨大成就,1996年,中国成功发射出了中国第
一颗科学卫星“神十一号”,这是中国首次完成的一次完整的卫星系统;
6、中国也是第一个发射全电路实体的国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携带电子芯片的卫星“神九号”;
7、2006年中国首次发射地球观测卫星“葵花六号”;
8、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气象卫星“葵花九号”,为气象工作者提供了巨大帮助;
9、2013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实验通信卫星,把中国的技术和理念引入了世界的航
天领域;
10、2016年中国发射国产首颗空间站“天宫七号”,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进入太空到完成航天自主的里程碑性成就。

航天知识资料

航天知识资料

航天知识资料航天领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

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中,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航天知识和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一、航天基本概念1. 质量:物体所具有的惯性,也可以看做是某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中物质的数量。

2. 速度: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也可以看做是某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3. 加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时,速度变化率被称为加速度。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是速度改变的方向。

4. 引力: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所受的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正比于物体与地球质量之积。

二、航天工程航天工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器材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航天工程的基本要素:1. 火箭发动机:这是用于推进航天器的重要部分。

火箭发动机通常使用化学反应推进物体,使其产生高速运动。

2. 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是将航天器送入轨道、转移轨道或从地球飞往其他天体的基础设施。

现代空间探测器、卫星和太空站都是在运载火箭的帮助下到达轨道的。

3. 太空舱:太空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

这些舱室内配备有饮用水、氧气、食物等必需品。

4. 转移舱:转移舱是一种将航天器从地球轨道转移到其他天体的工具。

这些舱室通常将其他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和推进器等装在内部。

三、宇航员宇航员是进行太空任务的人员。

他们通常接受严格的训练,如模拟失重环境、机械故障和应对高度压力等。

宇航员需要适应不同的生理环境,对心理压力有较高的抵抗力。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太空任务的流程,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对紧急情况做出应对。

四、常用术语1. 发射:将一个物体从地球上发射到太空的行为。

2. 卫星:人造卫星指地球和其他天体上的,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和通信的人造设备。

3. 后勤:支持空间任务运作的后勤支持,包括维修、供应、查看及应对突发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
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