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
1、“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答: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3、本段中那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因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以舍生而取义(或“生而有不用也”,或“不为苟得也”,或“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或“患有所不辟也”)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结合本段内容说说贤者是怎样的人?是“不失本心”(或“舍生取义”)的人8、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或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
)10、“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而受“万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归纳《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选《》,该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二、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一箪食()一豆羹()蹴尔()勿丧()()苟得()所恶()不屑()不为苟得()为宫室之美()三、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通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通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通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通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甚于死者”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2、选段中说“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还说过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能很好地论证“贤者”不失其“本心”。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
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二、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注释、翻译、简答
《鱼我所欲也》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苟得】②【恶】③【患】④【辟】⑤【如使】⑥【何不用也】⑦【非独】⑧【是心】⑨【丧】⑩【呼尔而与之】尔,⑪【蹴】⑫【不屑】⑬【万钟】。
钟,⑭【辩】⑮【何加】⑯【奉】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⑱【乡为身死而不受】乡,⑲【已】⑳【本心】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文本简答题:1、《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孟子,名,字,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写出一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4、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翻译: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答案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一)1、本文旳中心论点是什么?写出与本文论点一致旳两句古诗。
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就义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2、什么是“义”?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觉得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旳君子所必须遵循旳正路。
3、孟子在文章开头是如何提出他旳主张旳?有何好处?孟子在文章开头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两者不可得兼旳状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旳主张。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4、有比生命更重要旳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旳东西是什么?(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不义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作者从背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爱慕旳东西没有超过生命旳,那么,但凡可以保全生命旳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旳呢?如果人们厌恶旳东西没有超过死旳,那么,但凡可以规避死亡之患旳措施,有什么不可以用旳呢?)这里隐含旳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旳时候,人旳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旳事情来,最后,人旳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
由于暗含了这样旳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旳作用。
6、如何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他觉得每一种人毕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之因此只有“贤者”才干做到“舍生取义”,是由于“贤者”不管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保有“本心”而已。
当面临生死存亡旳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这种思想有它旳进步性。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
一、开篇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这是比喻论证。
用生活常理设喻,通俗易懂,自然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旨。
二、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排比修辞及其作用。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把几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和感染力,使情感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见利忘义的痛斥和对舍生取义的决心。
三、本文是如何对比论证的?生与死、鱼和熊掌、生与义的对比,“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例子对比。
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舍生取义的论点更加鲜明。
四、“本心”具体指什么?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联系?本心指人的天性,也就是羞恶之心。
“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五、“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六、为什么行道之人和乞人宁死也不接受施舍的食物?因为施与者的态度带有羞辱的性质,接受“嗟来之食”会丧失人格尊严,羞恶之心阻止他们接受。
七、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哪一句与行道之人、乞人的品格相似?贫贱不能移。
八、文中举出行道之人和乞人的例子有什么目的?1、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
2、与后文“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见利忘义的可耻。
九、“贤者”与“普通人”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共同点:天生都有羞恶之心。
区别: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贤者不丧失羞恶之心,普通人却往往丧失了羞恶之心。
十、孟子认为人应该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历史上哪些人有这样的傲骨?赞成。
因为人应该有羞恶之心,要活的有尊严,不能接受侮辱性质的施舍。
贤者:陶渊明,宁可种豆南山,生活清贫,也不愿与封建官场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十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中“贤者”指什么样的人?作者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它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能够不丧失本心,舍生取义的人。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
(8)乞人不屑也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
1.字音
(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一箪()食(4)一豆羹()
(5)蹴()尔而与之(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
一、默写
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
一、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排比修辞及其作用。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把几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和感染力,使情感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对见利忘义的痛斥和对舍生取义的决心。
二、本文是如何对比论证的?生与死、鱼和熊掌、生与义的对比,“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例子对比。
增强文章说服力,使舍生取义的论点更加鲜明。
三、“本心”具体指什么?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联系?本心指人的天性,也就是羞恶之心。
“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四、“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五、为什么行道之人和乞人宁死也不接受施舍的食物?因为施与者的态度带有羞辱的性质,接受“嗟来之食”会丧失人格尊严,羞恶之心阻止他们接受。
六、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哪一句与行道之人、乞人的品格相似?贫贱不能移。
七、文中举出行道之人和乞人的例子有什么目的?1、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
2、与后文“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见利忘义的可耻。
八、“贤者”与“普通人”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里?共同点:天生都有羞恶之心。
区别: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贤者不丧失羞恶之心,普通人却往往丧失了羞恶之心。
九、孟子认为人应该有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历史上哪些人有这样的傲骨?赞成。
因为人应该有羞恶之心,要活的有尊严,不能接受侮辱性质的施舍。
贤者:陶渊明,宁可种豆南山,生活清贫,也不愿与封建官场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中“贤者”指什么样的人?作者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它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面对生死考验和利益诱惑,能够不丧失本心,舍生取义的人。
目的:说明人人都有羞恶之心,我们不应该丧失它,应该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灾难(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5)贤者能勿丧耳丧:丢失(6)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2.第一段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这个论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屋舍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非独患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舍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5.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B ) ( D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1)选段中,作者将生比作鱼,将__义__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舍生取义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测试卷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及答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气势充沛,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宜诵宜背宜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测试卷,欢迎阅读参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完整word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1)
《鱼我所欲也》课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一箪.食() 一豆羹.()蹴.() 苟.得( ) 不屑.(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 )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⑷贤者能勿丧.耳(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⑹呼尔.而与之( )⑺蹴.尔而与之。
( )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 )⑼是亦不可以已.乎()⑽乞人不屑..也()⑾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⑿妻妾之奉.()(13)所欲有甚于.生者()(14)故患有所不辟.也()5。
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 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今:今为宫室之美今天下三分B.与:呼尔而与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11.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12.下面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鱼我所欲也测试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一、解释加横线字、词111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3、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4、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1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0、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1、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五、拓展1、1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舍生取义;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用“乡”与“今”对比论证,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2、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论证了中心论点。
由浅入深,为下文做铺垫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六、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2)鱼我所欲也问答题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b.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患: )(辟: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简答题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做)苟得..(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比… …更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不仅)贤者有是.(这个,这样)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高位厚禄)..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万钟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一、一词多义:1.与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⑵呼尔而与之(给)2.而⑴蹴尔而与之(表修饰)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3.于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⑵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是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5.得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为⑴乡为身死而不受(wèi为了)⑵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éi做,接受)⑶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wéi做,接受)二、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称亚圣。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问答题测试(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写出与本文论点一致的两句古诗。
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就义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什么是“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3、孟子在文章开头是怎样提出他的主张的?有何好处?
孟子在文章开头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4、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义;不义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
(作者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
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6、怎样理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这种思想有它的进步性。
)
这种思想的局限性:这种解释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
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
此类糟粕,应予剔除。
7、写出第一段的评注。
第一层:提出本文的论点。
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道理论证,阐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
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8、“一箪食……乞人不屑也”。
化用成语是什么?用这一生动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嗟来之食。
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
9、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在本篇中又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说明孟子是怎样一个人?
孟子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
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10、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
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11、结尾“此之谓失其本心”照应第一段哪句话?不“失其本心”有何重要意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说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12、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找出两组并说明其好处。
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
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突出强调“本心”的重要性,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从古到今,无数的事例验证“舍生取义”的人可以流芳百世,见利忘义的人遗臭万年。
请举例一一加以验证。
舍生取义之人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宁死也不投降元兵舍生取义、流芳百世;见利忘义的人如,秦桧勾结金国、害死岳飞,见利忘义、遗臭万年。
14、写出第二段的评注。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
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15、本心指什么?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主要指羞恶之心
16本文的主旨
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17、“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这句话你读后有何感受?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
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以顷刻而不省察于斯焉。
”朱熹的评语很有道理。
)人人都有羞恶之心,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成败的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的宴安之时,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一样,他们确实是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
因此,孟子指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不但对当时的黑暗政治和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应该时时刻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干不合礼义的事情,要时刻保持本心,重视义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