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教科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在教学1、2环节中学生自由表达的内容、时间过长,以至到第三环节时间不足。
在教学“让物质发生变化”这一教学环节时,原本让学生填写相应的报告单,由于前面时间花得太多,后面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布置学生课后自由实验,下节课汇报交流,事实也证明这样处理是对的。
2.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性强,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学生也比较守纪,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师生互动性强,教学效果较好。
3.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物质变化的速度快慢是一个相对概念,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对所列的几种物质变化进行比较再确定快慢,这样比较科学。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本课的教学,让我感触最深之处是:任何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实验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分工合作是保证,交流汇报是升华,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因此,在探究活动前将每组中的学生按: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观察员的身份分为六人一小组,各负其责。
防止了能力差的无事可做。
这样,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秩序井然,教学效果好。
同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师不可少的,特别是实验操作活动中的一些重点环节教师首先要演示,还要以小提示的形式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通过小提示的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培养了自己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通过本次试教,本人觉得还需要改良的地方有: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实验器材的摆放、整理要标准。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在该课我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一杯糖水
玉石加工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 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 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物质变化与 我们的生活
阅读第二部分的第1—5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例举了哪些例子 说明物 1、加工木材制成桌子 2、泡一杯热茶 3、温度计的热胀冷缩 4、一杯糖水 5、玉石加工 6、食物进入体内成营养物质 7、水泥生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8、烟花爆炸
小 结
•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 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 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 巨大的压力。 • 看来,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
二、填空。
1、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______ 物理 变化。 化学 2、木炭燃烧时同时会发光发热是_______ 变化。 化学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 变化。 物理 变化。 4、把淀粉放入水中搅拌,最后淀粉会沉淀是 _____ 5、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 物产生是______ 化学 变化。 物理 6、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 变化。 7、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 ____ 物理 变化。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 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 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 重要的特点是产生新物质。物质发 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 理变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 简单地归纳为以下的图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 《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的。
物质变化有两类:___________。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___________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们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___________。
4.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___________变化。
5.利用物质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温度计。
6.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或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_,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___________色。
米饭中储存的能量是___________。
7.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会有白色的沉淀物产生是___________变化。
8.气球吹大松手后空气会从气球中流出来是___________变化。
9.墨汁滴在清水中,清水变黑了是___________变化。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新鲜的氧气是___________变化。
11.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物质变化结果的不同我们将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加热高压锅,高压锅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
13.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____,这种气体导致气候变___________,冰川融化。
1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15.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16.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7.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优质教学课件
铁锈是 红棕色的,没有金属光 泽,表面 粗糙,质地 较脆。不导 铁和铁锈
电,不被 磁铁 吸引。
不是同种物
质
铁制品的防锈措施
• 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把铁制品与水、空气进行隔绝。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常见方法:(防锈)
1.保持铁制品干燥和洁净 2.涂油; 3.刷油漆; 4.电镀或烤蓝:镀上其他金属的保护层; 5.制成不锈钢;(改变内部的结构) 6、烧制陶瓷。
实验结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水 有空气
铁生锈伴随了颜色的改变,产生了“铁锈”这种新物 质,是一种缓慢的化学变化。
空气与水交界处的 铁钉生锈最严重。
“铁钉生锈”实验
观察一下这两枚铁钉,他们有什么不同?铁和铁锈是同 一种物质吗?
铁是银白 色的,有金属光泽,表
面 光滑,质地 坚硬 。导电,能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复习课件
单元导航
1 2 3 4 5 6 7
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 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 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声音、空气、光、火焰、电流等也是物质。世界 是由物质组成的。
1、厨房中的物质。 水是透明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反应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 小苏打,是一种叫做醋酸钠的新物质。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你能通过实验发现吗?
碳酸钙
实验现象: 鸡蛋壳和贝壳浸泡在白醋中,其表面会出现大量 的气泡。
实验结论: 白醋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白醋和贝壳也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3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一、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将为后几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是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探究活动。
本课内容分为“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两部分,继上节课观察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沙与豆子的混合和加热白糖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
引导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
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
三、教学背景: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年级下册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伴随的反应(教师版)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伴随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米饭为何变甜:因为米饭里含有淀粉,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了甜的物质糖。
(化学变化)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类别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4小苏打:白色、无味、粉末状固体。
白醋: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新的液体(化学变化)现象:1、产生气泡,有“嘶嘶”声。
2、锥形瓶外壁有点凉。
3、锥形瓶底部有白色粉末。
4、瓶子里还有无色透明的液体。
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马上熄灭。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比空气重,能使火焰熄灭。
5、铁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颜色手感声音气味是否易脱落间隙是否导电铁银白光滑尖、高无否无是铁锈红褐色粗糙低、沉臭是有否6、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1、涂矿物性油、油漆或者烧制搪瓷、喷塑2、烤蓝:使铁制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3、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4、改善金属的本质:如在铁制品中加入镍和铬制成不锈钢就可以防锈。
5、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7、探究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
实验猜想:铁在水和氧气的共同参与下使铁生锈。
实验器材:3只同型号试管,3枚同规格的经过打磨除锈的铁钉或者全新的铁钉,蒸馏水、食用油、盐水(蒸馏水+食用盐),干燥剂(硅胶),电吹风实验步骤:1、将3个试管洗净,用电吹风烘干。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物质变化与能量1. 物质的变化种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物质的变化种类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仅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例如,冰变成水、水蒸气变成水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结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纸燃烧等。
2.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排列有序,形态稳定,不易流动的状态。
例如,冰、铁等。
液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排列无序,形态不稳定,易于流动的状态。
例如,水、酒精等。
气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远,排列无序,形态不稳定,能够充满整个容器的状态。
例如,空气、氧气等。
3. 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的直接碰撞传递的过程。
例如,我们接触到热的物体时,会感受到传导的热量。
热对流是指物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密度差异,在力的作用下形成对流流动的现象。
例如,水的加热会导致热水上升,形成对流。
4. 热辐射与吸收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所发出的热波动。
例如,太阳的辐射使得地球变暖。
热辐射的吸收取决于物体表面的颜色和光洁度。
暗色和粗糙的物体辐射的热量会更多地被周围物体吸收。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关系以及给生物命名、分类和归类的学科。
生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类群,形成分类系统。
2.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 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两大类。
种子植物具有种子和维管束,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案)
4物质的变化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变化现象开始研究,观察物质变化及其伴随的现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学生的探索视野将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变化逐渐扩展到地球家园与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熟悉的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对研究化学变化产生强烈的兴趣。
第2~4课“产生气体的变化”“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与“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
从现象最明显、最容易被观察到的“气体”入手,再延伸至其他现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辨析伴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和产生气体等现象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第5~7课“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与“美丽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而认识到化学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切实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对化学的印象可能是“专业的实验室”“穿防护服的科学家”“远离生活”等,同时,他们头脑里的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往往是剧烈而壮观的反应现象,这使得他们对化学变化既好奇又恐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化解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恐惧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认识到化学变化是可观察、可研究,甚至是“美丽”的。
1.养成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等习惯,建立正确的变化观。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对现象的观察和对新物质的辨别是确定变化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并及时记录。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越多,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对变化的认识也越深刻。
2.通过阅读资料、交流信息、推理论证等方法,发展正确的物质观。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物质变化和我们
产生了 新物质 又叫化 学反应。
物质的变化: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
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 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 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常见现象:生成 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 PH变化、状态变化等。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 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判断
1、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2、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 的营养 物质。( √ ) √ 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
黑火药发明于唐代,发展于宋末至明初。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伏火矾法” 。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可燃性 酸碱性 化学性质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晶体的熔点 气味 软硬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可燃性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被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在米饭上滴碘酒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形状改变 没有明显变化 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变颜色有焦味 改变颜色 没有产生 新物质
只有形态、 状态的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产生气体及沉淀物
改变颜色性质改变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变化与我们作者:甘肃省临泽县板桥镇中心小学周居伟【教材分析】《物质变化与我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本课的课题完整的表述应该是“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物质变化和我们的生活、制作饮料。
第一部分通过温习前面学习的各种物质变化,让学生再一次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第二部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质的变化进行区别和分类;第三部分通过实验活动制作饮料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化学变化的特点。
本课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概念。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知识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课中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以及一些物质的变化,通过实验认识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观察到了化学变化的各种现象,对物质的变化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一定的感悟。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均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既是对前面课程的复习和总结,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变化,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变化进行区别和分类。
最后通过制作饮料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于生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束本单元的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1.知道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2.学会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1.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教科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其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4.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5.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6.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7.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铁丝变弯)、(易拉罐压扁)、(糖在水里溶解)、(折纸)、(水结冰)、(加热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
8.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10.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如,(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1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 子
豆 子
混合——
沙 子
豆 子
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白
糖 加热———— 炭 熔化
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实验步骤:
1、留样,将少量沙和豆分别放在两张白纸
比较前后两组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的物质
• 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它们都 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 它们的变化条件和变化的速度一样吗?
刚才我们说的是常见的物质,对于岩石、
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 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切物质都在变 化。 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 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 质。
•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 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 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形状、大小发生 了变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 成了我们的教室?
桌子、板凳、椅子、电灯、黑板---------
观察时不要离勺子太近; 4、加热结束后将勺子放在盘子里,
不能用手触摸加热部分; 5、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 (状态、颜色、气味等),并及时记录。 6 、第二阶段实验请一直持续加热到不再有变化.
白糖加热后的变化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教学课件
研讨
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 菜混合。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主题:混合沙和豆子 实验器材:沙子、豆子、烧杯、白纸、筷子、筛网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将少量沙和豆分别放在两张白纸上,留样作对比。 2.将沙倒入黄豆中混合,用筷子充分搅拌。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的混合物。 4.将混合后的沙、豆与混合前的沙、豆进行对比观察。
拓展
判断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4.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 )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 )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 )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小结
上图:米饭遭遇碘酒 下图:淀粉遭遇碘酒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都发生了变 化,产生一种蓝色的物质,这是一种不 同于米饭与淀粉的新物质。
淀粉“身世”大揭秘
淀粉是家庭厨房常用的烹调用品,是经 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色泽洁白,气 味纯正。淀粉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咀嚼 米饭时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 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麦芽糖
1.含淀粉的物质遇碘酒会变( B )。
A.黑色 B.蓝色 C.棕色
2.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 B )。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3.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C )。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导入
思考:空气、电、火、声音是物质吗?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2 来自食物的能量和营养。
食物具有能量。一些干燥 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 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
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第五站
要求: 判断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变 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写一写你判断的依据。
+
淀粉
碘酒
产生了一种蓝 紫色的物质来自淀粉+碘酒唾液与淀粉发 生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6课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聚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 质。在动植物包括我们 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 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 的变化,这些变化维系 着我们的生命。
探索
请你吃饭!
1.咀嚼1至2秒钟时,记住米饭的味道。
2. 继续咀嚼1至2分钟左右,又是什么感觉? 3. 咀嚼后 出现某种味道时,咽下米饭。
时间:2分钟 倒计时进度条:2分钟
1 我们身体的变化。
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 够发生这样的变化?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身体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1 . 身高长高了 4 . 器官变大了 7 .长痘痘了 2 . 体重变重了 5 . 牙齿变多了 8 . 嘴巴变大了 3 . 指甲长长了 6 . 鼻梁变高了 9 . 手脚变大了
淀粉+唾液+碘酒
淀粉
米饭本身无甜味
唾液
化学变化
麦芽糖
有甜味的新物质
我们的身体的生长是一种 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 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 体的一部分。
3 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 绪,有时候我们会开 心,有时候我们会难 过,甚至愤怒。情绪 的产生非常复杂,但 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课堂小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一)背景和目标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习的重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从观察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开始,通过寻求证据,证明产生了新物质,进而确定这种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因此,是否“产生新物质”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
本课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种类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概念。
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本课的课题完整的表述应该是“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不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均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应该认识到的。
最后通过制作饮料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束本单元的学习。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二)教学准备每人准备白糖、柠檬酸、小苏打、玻璃杯、小饮料瓶,自己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制作饮料”.第一部分: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是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帮助学生从整个单元去把握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
这个单元从物质构成世界开始,讲述物质是变化的道理,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新物质的角度,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然后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各种现象,探索化学变化的本质,形成一系列的科学概念。
教科书第40页的图表,简单地列出本单元的框架结构,在“化学变化”这个方框下面,还可以增加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内容,这样对学生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会更加有利.同时,教科书没有呈现本单元的主要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主要的学习方法是从观察现象开始,通过提出假设,寻求证据检验,最后获得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科学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知识梳理及典型考题]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1.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
有的变化会发光发热,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生成沉淀。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2.我们可以通过物质变化产生的现象来判断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3.铁钉生锈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因为在变化中产生新物质——铁锈。
4.铁生锈的条件:铁制品与水、空气接触。
5.将铁制品与水、空气隔绝开可以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
如刷上油漆、电镀、涂抹油等。
6.在不同的环境中,水和空气的含量不同,导致铁生锈的速度也不同。
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实验: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实验器材:铁钉、水、量筒。
●实验步骤:①取三个量筒,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量筒水、一个不装水。
②将三根铁钉分别放入三个量筒中,在半量筒水中的铁钉要有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在水中。
③将三个量筒封上口,静置在角落,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时间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铁钉完全浸没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水的颜色略有变化铁钉一半浸没没有变化水的颜色变化水面处出现锈斑向下延伸,水色加深水下部分全部生锈,水色加深铁钉放空杯中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实验结论:铁在生锈过程中,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常考题型★判断题1.把一张纸折成纸飞机,构成纸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 √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体形状变化等。
( ×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产生气体和改变颜色等。
改变物质的形状属于物理变化。
3.以蜡烛为例,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 √ ) 解析:蜡烛形状、大小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
4.铁制品接触了水就会生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水泥 • 包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
烟花
• 剧烈的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化学性质 酸碱性 可燃性
下面八种性质分别属于 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晶体的熔点
液体的沸点
物质的溶解性 酸碱性
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下雨
瀑
布
落
下
物理变化
木柴燃烧
化学变化
植物光合作用
什么是化学变化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510300℃01以℃00下以0℃上
钢 铁
生
锈
冰 山 消 融
窗玻璃上的水滴
燃烧引起的爆炸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根本区别:
可燃性
3、钢铁的熔化 4、冰山消融
温度的变化、状态发生变化 状态、形状发生变化
5、铁丝的形变
形状发生变化
6、水的电解
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气体产生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火柴蜡烛燃烧 在米饭上滴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容易和铁钉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变化与我们
1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说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吗?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 和分化,物质的溶解性、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 ……
伴随的现象
状态改变 形状改变 形状改变 基本不变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颜色、性质改变 颜色改变,沉淀产生
特点
属于什么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 物理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化学变化
制作饮料 • 橙汁饮料 • 柠檬汽水
火药的发明 • 黑火药发明于唐代,发展于宋末至明初。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
“伏火矾法”
结语 谢谢大家!
19
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两者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 质 的 变 化
化学变化
特点: 没有生成新物质
特点:生成新物质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⑵铜器生绿锈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⑷酒精挥发 ⑸火药爆炸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