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 ( 下册 ) 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细小世界1、放大镜是 ( 凸面镜 ),凸面镜拥有 (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

2、 (放大镜 ) 宽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 突出 )。

只需拥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方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 ),就拥有相同的 ( 放大 ) 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 )没相关系,和 ( 镜片的凸度 )相关。

放大镜的 (凸出发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 。

5、使用工具能够察看到很多用( 肉眼 )察看不到的 ( 细节 )。

如经过 (放大镜 )能察看到更多对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 ( 足的内侧 ); 蝴蝶翅膀上充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 。

6、科学研究表示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样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得多。

7、 (一些固体物质 )的内部有必定的结构,假如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必定的空间序次摆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 ,这就是 ( 晶体 ),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 (凸面镜 )组合起来能够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

9、 (显微镜 )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腾,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 。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细小世界 ) 的重要察看工具。

10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 (显微镜 ),发现了 (微生物 )。

11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 )构成的。

(生物 )都是由 (细胞 ) 构成的。

12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 结构。

13 、生物细胞的(形态 )是多种多样的,( 不一样生物 ) 的细胞是不一样的,生物(不一样器官 )的细胞也是不一样的。

14 、 (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 ( 结构单位 )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单位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a.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b. 物质的三态之间转变的条件: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c. 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和性质的变化。

2.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a.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

b.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

c. 熔点和凝固点:物质的熔点是温度上升时开始熔化的温度,凝固点是温度下降时开始凝固的温度。

3. 物质的沸腾和凝华a. 沸腾: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过程。

b.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

c. 沸点和凝华点:物质的沸点是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凝华点是气体开始凝华的温度。

4.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a. 溶解: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均匀分散。

b.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c.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重新形成固体。

二、能量与能源1. 能量的转化a. 能量的消耗和生成。

b. 能量的转化形式: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等。

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a.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b. 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三、光的传播与视觉1. 光的传播a.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b.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形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视觉的形成a. 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透明介质进入眼睛,形成倒立的实像。

b. 视网膜将实像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

四、机械的工作与简单机械1. 力与力的作用效果a.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b.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简单机械a. 杠杆:支点、力臂和负力臂。

b. 轮轴与滑轮: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c. 斜面: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

五、电路与电流1. 电路的组成a. 电源:产生电能的装置。

b. 导体: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元件:灯泡、电阻器等电器元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生物多样性1. 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和分类、特有物种、保护物种;2.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圈的层次结构;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平衡、物种的适应性与演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二、天体知识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2. 星座和星球的观察:北斗七星、天狼星等;3. 星际旅行与外星生物:火星探测、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三、力的作用1.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2. 物体的平衡与运动: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静力学、动力学等;3. 功和机械能: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四、电能与电路1. 电的产生与传导:静电现象、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和隔断;2. 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式:电源、电线、电阻等元件的连接方式;3. 电能的应用与安全:电的危险性、正确使用电器、节约用电。

五、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环境与生态位、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2. 环境污染与保护: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分类与处理等;3. 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传递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纯物质、混合物、溶液等;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酸碱反应等;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光能、热能、化学能等能量的转化。

七、人体与健康1. 身体结构与功能:组织器官与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2. 健康与卫生:卫生常识、食品卫生、个人卫生习惯等;3. 疾病与预防:常见传染病、预防疾病的措施等。

综上所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多样性、天体知识、力的作用、电能与电路、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传递以及人体与健康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人体的运行规律,培养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物质变化与能量1. 物质的变化种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物质的变化种类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仅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例如,冰变成水、水蒸气变成水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结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纸燃烧等。

2.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排列有序,形态稳定,不易流动的状态。

例如,冰、铁等。

液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排列无序,形态不稳定,易于流动的状态。

例如,水、酒精等。

气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远,排列无序,形态不稳定,能够充满整个容器的状态。

例如,空气、氧气等。

3. 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的直接碰撞传递的过程。

例如,我们接触到热的物体时,会感受到传导的热量。

热对流是指物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密度差异,在力的作用下形成对流流动的现象。

例如,水的加热会导致热水上升,形成对流。

4. 热辐射与吸收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所发出的热波动。

例如,太阳的辐射使得地球变暖。

热辐射的吸收取决于物体表面的颜色和光洁度。

暗色和粗糙的物体辐射的热量会更多地被周围物体吸收。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关系以及给生物命名、分类和归类的学科。

生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类群,形成分类系统。

2.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 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两大类。

种子植物具有种子和维管束,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汇总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教科版 知识点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科版 知识点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姓名一、放大镜1.放大镜特点: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2.具备放大功能的物体:必须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只与(镜片中间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1)物、眼不动,镜动: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镜、眼不动,物动: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人类很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处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有(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昆虫的鼻子: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8.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9.晶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0.花岗岩: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11.固体与晶体关系: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但不是所有固体都是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12.判断固体是不是晶体的方法:①有一定几何外形,②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四、怎样放得更大13.显微镜原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4.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精编复习资料《科学》六年级下册笔记内容2015,3,2第⼀单元微⼩世界第⼀课放⼤镜⼀、为什么要⽤放⼤镜观察哪些⼯作需要经常使⽤放⼤镜?答:需要⽤到放⼤镜的⾏业或⼈员有:公安侦查⼈员(寻找现场证据);仪器修理⼯(观察⼩型的零件);农业科技⼈员(观察花、种⼦、植物的结构);考古⼯作者(寻找古迹中的遗存);医⽣(观察病菌细菌);测绘⼈员(看地图)等…⼆、放⼤镜下的新发现1、怎样正确使⽤放⼤镜?(P2)答:⽅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放⼤镜在物体与⼈之间来回移动;②把放⼤镜放在眼前,移动物体直⾄图像⼤⽽清楚。

2、放⼤镜的作⽤:(P 3 )答:放⼤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显现⼈的⾁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镜的特点1、放⼤镜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镜放⼤倍数⽐较⼤?答:放⼤镜的放⼤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的,放⼤倍数就越⼤。

3、为什么⼀些器具也有放⼤图像的功能?答:因为放⼤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镜的镜⽚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功能。

4、⼈们为什么把放⼤镜⼜叫凸透镜?答:因为它的镜⽚中央凸起,且⼜是透明的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装置的应⽤。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的眼镜。

第⼆课放⼤镜下的昆⾍世界⼀、奇特的⾝体构造1、苍蝇的复眼:有⼏千个⼩眼组成,观察范围⼴,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2、昆⾍的触⾓:是他们的“⿐⼦”,可以分辨各种⽓味,是嗅觉器官;3、蟋蟀的“⽿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朵长在⾜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鳞⽚,其实是扁平的细⽑。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且还能爬⾏,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蚜⾍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的?)草蛉的幼⾍⽤“镰⼑”勾住蚜⾍,把尖尖的嘴刺⼊蚜⾍的体内,只⽤⼤约20多秒就可以把蚜⾍的体内的汁液吸⾷⼀空;草蛉还会把蚜⾍的空壳背在⾃⼰的背上伪装⾃⼰。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用放大镜看见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彩色的小圆点)组成的。

这些点的颜色由(红、绿、蓝)组成的。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9、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答:书上第2页。

10、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答;因为放大镜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7、水滴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单元一:物质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变化:溶解、凝固、熔化、蒸发、沉淀-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沉淀、蒸发单元二: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空气的重要作用:呼吸、燃烧、风单元三:水资源与保护-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用水、不浪费水、保护水环境单元四:生活中的光-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色散现象:折射角不同导致的彩虹现象- 光的利用:照明、光信号单元五:土壤- 土壤的组成和特点:矿粒、有机质、水分、空气- 土壤的作用:植物生长的基础、水的保存和过滤单元六:天体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四季的交替- 月亮的运动:月相变化、月食、日食- 星星的运动和分布:恒星、星座单元七:力和机械- 力的作用:推力、拉力、重力、弹力- 物体的平衡与不平衡:稳定平衡、静力学平衡、动力学平衡- 机械的概念和种类:简单机械、复杂机械单元八:声音-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引起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性质和利用:高低音、音响、语音的传播单元九:电与磁- 静电与电流:物体带电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的概念和方向- 电路和电器:简单电路的组成、电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磁铁和磁场:磁铁的特性、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单元十:生活中的化学-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化学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的特征- 酸和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性质、指示剂的作用- 金属与非金属: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整理,涵盖了各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星系和太阳系
1. 星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3. 行星和卫星的区别和特征
二、地球与宇宙
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天体的运动规律和标志
3. day 和 night 的形成原因
三、地球的构造和岩石
1. 地球的构造和层次
2. 岩石的种类和特点
3. 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的关系和影响
四、水和空气中的物质
1. 水的性质和用途
2. 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3. 水的循环和大气环境的保护
五、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2. 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栖息环境
3. 生物种群和食物链的关系
六、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2. 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3. 心脏、骨骼和肌肉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七、生活中的能量
1. 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2. 灯泡、电池和电路的原理和用途
3. 能源的选择和节约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
1.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能力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对宇宙、地球和生物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祝愿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资料(全)一、光的属性1. 光是一种无形的电磁波,由空气和其他物体传播而成。

2. 光既可以表现为电磁波,也可以表现为光线,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一种能量。

3. 光有颜色,有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种;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波长和能量,比如红色的波长最长,紫色的最短;而不同的能量大小,则表现为亮度的不同。

4. 光可以折射、反射和漫反射,这些特性是根据光线所在的媒介而决定的,如水折射光线,物体正面反射光线,LED灯有漫射的发光属性等。

二、物质的状态1. 固态:它是指物质呈固态构成,呈固体状,即收缩态,比如固态的金属、木材和岩石。

2. 液态:它是指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可以流动,并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如水液态。

3. 气态:它是指物质处于气体状态,能够四处扩散和流动,而且占据整个空间,如空气气态、氯气气态等等。

4. 化学反应态:它是指物质处于化学反应状态,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反应产物。

其中有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蒸发反应、结晶反应等,如水放热分解水成氢气和氧气等。

三、物质的分类1. 原子:它是一种最小的物质单元,也是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只有一种化学元素构成,比如氢原子、铁原子等。

2. 分子:它是一种组合物,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在一起而成,使用晶体结构,比如水分子、乙烯分子等。

3. 离子:它是特殊的离子构成的离子团,有正、负两种类型,是结构相对简单的物质构型,也是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比如氢离子、氯离子等。

4. 质子:它是一种特殊的原子,有点质量,有一个正粒子一个负粒子,也是一种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比如氢质子、锂质子等。

5. 核素:它是最小的物质构型,只有原子核,没有电子,也是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比如氦核素、钚素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物体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我们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放大镜下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法。

4、怎样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要想看到更小的物体,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简易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也有所不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在显微镜下,我们观察到水中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微生物。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8、微小世界和我们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同时,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发现了更多微小的生物和微观世界的秘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
1. 动物类
- 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 动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2. 植物类
- 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性
- 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 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结构
3. 人体健康
- 人体组成及器官功能
- 预防传染病等常见疾病的方法
二、物理
1. 日常物理现象
- 风和空气的存在及作用
- 光和影的基本特征
- 力的作用及测量
2. 热能与温度
- 热能的传递方式及相关实验- 温度的测量和变化规律
3. 电与磁
- 电的基本性质及电路
- 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三、地理
1. 自然地理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的结构及地球运动
- 天气和气候
2. 人文地理
- 世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 各州市的区位、交通等情况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探究
-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设计与实践
-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分析
- 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本教材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希望本文对大家学习和参考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6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 对触角,胸部有3 对足。

2、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规则。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4、透明的物体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晶体。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相同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大(大小),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小(大小),叫做目镜。

3、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3、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

3、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变化得快,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判断题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因为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没有气味了。

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有铁的生锈、淀粉遇到碘酒等。

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

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当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产生。

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月球的表面。

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 ;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

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

第2课月相的变化1、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4、月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的时间约要29.5 天。

5、月相变化是随月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日期的推移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

第3课我们来造“环行山”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行山。

2、环行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3、环行山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达到几百千米。

第4课日食和月食1、日食出现时,太阳别挡住的部分总是圆弧行的,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圆的2、日食出现时,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运动的,而且星球是由西向东移动的。

3、我远在3000多年前就有观察日食的记录了。

第5课太阳系1、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横行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

2、。

3、有些星体,当它们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彗星第6课在星空中(一)第7课在星空中(二)1、北极星总是在正北的方位。

2、观察星座时应该选一个明显的固定位置做标志,每次观察都要站在同一位置。

3、大熊座由七颗亮星组成北斗七星。

通过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延长月5倍远,处于次位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4、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问的问号,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些就是狮子座的明显标志。

第8课探索宇宙1、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都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2、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3、银河系大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直径有10 万光年。

4、5、我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我们把它叫做河外星系。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万个河外星系。

6、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早在距今1700 多年前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水污染来源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

天然的污染源一般指市镇暴雨径流等,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开发所产生者,包括市镇污水、工业废水、畜牧废水、农业污染、矿场废水及垃圾渗出水等。

台湾地区污染源现况见。

各种污染源分别叙述如下:1.市镇暴雨径流:暴雨初下时、雨水径流冲刷屋顶、地面街道、山坡地及沟渠,将污泥及有枝物带入水体中形成污染。

2.市镇污水:包括家庭污水、商业、机关团体、学校及废水量水大于3O CMD(m^3/day) 之事业废水等。

市镇污水含有固体、粪便、油脂、厨余等,内含有大量的病菌及有机物最易影响环境卫生。

家庭用的清洁剂、杀虫剂及除草剂亦是市镇污水之重要来源,且其毒性较强。

3.畜牧废水:畜牧废水的污染为国内主要水污染源之一,其主要之来源为养猪场,每头猪平均每日排放50公升的废水及100克BOD(五天生化需氧量),相当于3—5个人所排放的粪尿量。

且目前国内约有壹仟万头猪,如此庞大的数量,若未经处理即排于沟渠,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导致河川、沟渠浊黑发生臭味,若在集水区上游更会形成水库及湖泊的优养化,导致饮用水污染,增加自来水厂的处理费用。

4.工业废水: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可能来自原料、副料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或其它使用于工业制造之物料或能量,因此可造成水质污染的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大量用水如冷却水、制造用水(超纯水)、锅炉用水、产品用水,及清洁用水等所产生的废水及厂内一般污水。

工业废水为目前台湾地区主要水污染来源之一,每种工业所排放废水的强度及污染物种类,随工业类别制造方法及用水习惯而有不同,对国内水体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5.农业污染:近年来台湾农业普遍使用化学肥料,这些加进土壤之化学肥料如氮肥、磷肥等,若未完全为植物吸收而流失至排水中,导致河川养分太多形成优养化,污染河川。

农业常用的杀虫剂及除草剂亦呈污染源之一,农药的直接使用或经由使用过的地区地表水的浸透或流动,而使地面或地下的水源受到农药的污染。

部分农药对鱼类或其它水生生物具有毒性。

6.矿业污染:采矿时,为分离矿物,在选矿时均用水冲洗,此种冲洗水含有大量之泥砂,有时含有溶解性有毒物质,如:铜、铁、锌、铅等,形成重金属的污染。

矿物中之硫化物经微生物分解成硫酸,因此洗矿废水之酸性很强,具有腐蚀性,若这些废水排入河川或湖泊等水体,会导致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增加水源使用的困扰。

7.垃圾渗出水: 垃圾掩埋场之渗出水,其水质因垃圾种类,掩埋规模、掩埋方式及掩埋阶段而异。

垃圾掩埋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以后随掩埋时间而降低。

垃圾掩埋场渗出水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且浊度及色度很高,因此亦为水污染源之一。

8.其它: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会增加水体中之浮游物或溶解物。

水泥工厂、化学工厂、钢铁厂及煤气厂等排除之气体及灰尘因降雨之洗净作用排入河川等,均可造成水污染问题。

上述污染源中以市镇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污染最为重要。

工业废水中尤以纸浆、染整、制革、店勿及食品业废水之污染最为严重。

第2课垃圾的处理1、填埋厂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2、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第3课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第4课垃圾的回收利用1、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2、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

3、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坏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医疗垃圾要集中处理。

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第5课一天的生活用水1 淡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3、目前60% 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 多个严重国家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有40 多个。

预计在未来的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

第6课污水和污水处理1、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2、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引起的。

3、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石油污染等。

4、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5、第8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空气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

2、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发明合成塑料。

3、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带来的方便的同时,却被“白色污染”问题深深地烦扰。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5、我知道的珍惜植物是珙桐、银杉的等;我知道的珍惜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