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汇总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总论部分简答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总论部分简答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总论(考简答)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的原因是: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

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1、栽培条件2、采收加工3、产地4、贮藏运输5、非药用部位6、人为搀假7、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⑴同名异物:贯众⑵同物异名:人参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

种质。

产地。

生态环境。

栽培技术。

生长年龄。

药用部位。

采收。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在“知药”、“辨药”、“用药”的基础上,对中药材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估的学科。

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我们能够了解各种中药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中药质量控制、药效评估和药物设计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考试重点三个方面对中药鉴定学进行复习总结,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课程内容1.中药材的基本形态特征:中药材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药材的外观形态、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形成对于药材形态的辨识能力。

2.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比重、挥发油含量、灰分、水分、总黄酮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质量特征,需要通过仪器分析和实验进行学习。

3.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鉴别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有效的鉴别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不同的中药材。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宏观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等多种方法。

4.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反映了中药材的药效特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评估和应用中药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药效特点、毒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对于中药鉴定学的理论知识,需要认真听讲和笔记,加强对概念、原理、指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多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加深对各个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

2.实验学习:通过实验学习,可以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学习中需要注意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加强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写作的能力。

3.课外练习:通过做题和练习,可以提高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考试中的注意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加强思路的拓展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1 产地浙江:浙贝麦冬延胡索白芍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海南:槟榔新疆:阿魏内蒙古:黄芪甘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湖南:朱砂湖北:石膏南药--指长江以南地区的各地原产的中草药。

槟榔、益智、砂仁、巴戟被称为四大南药广西:蛤蚧广东:砂仁广藿香广西、广东均产的有:广防己沉香钩藤肉桂鸡血藤穿心莲金钱白花蛇巴戟天山东:金银花全蝎阿胶河南:金银花全蝎菊花牛膝地黄山药红花2 来源与药用部位双子叶植物:黄连川芎白术大黄甘草龙胆丹参单子叶植物:块茎—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块根—麦冬百部郁金;鳞茎—百合川贝浙贝;根茎—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3 以子命名以果实入药五味子、蛇床子、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牛蒡子、金樱子、巴豆、补骨脂、苍耳子、地肤子、覆盆子、川楝子、使君子、柯子。

4 以仁命名以种子入药苦杏仁、酸枣仁、郁李仁、桃仁、薏苡仁(种仁)砂仁(果实)、火麻仁、柏子仁5 采收与加工发汗的:茯苓、丹参、厚朴、杜仲、玄参硫磺薰:牛膝、豆蔻、山药、川贝、泽泻、云连、白附片加石灰:杭白芍、浙贝、熊胆、青黛须暴晒:三七、枸杞子、麦冬去外皮:白芍、大黄、三棱、泽泻、粉甘草、桔梗、白附片、防己、山药、粉丹皮、黄柏、葛根、北(南)沙参。

须蒸煮:地黄、太子参、附片、白芍、元胡、红参、黄精、玉竹、姜黄、郁金、莪术、知母、射干、天麻、白芨、天门冬、五倍子、桑螵蛸、黄芩、石斛、厚朴、木瓜、百部、北沙参、杭菊、栀子、青翘、槟榔、全虫、鹿茸须阴干:肉桂、厚朴、辛夷、亳菊、细辛、茯苓、全虫、番泻叶、牛黄、鹿茸、麝香、熊胆6 经验鉴别术语银柴胡:珍珠盘-根头部疣状突起的茎残迹;砂眼-凹陷的须根痕点。

白芷:疙瘩丁-表面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

中药鉴定复习题 总结

中药鉴定复习题 总结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1-8章复习题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

答:定义: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重要的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任务: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核心任务,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2. 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鉴别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3. 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答: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答:(1)中药的规范化栽培,(2)药材产地,(3)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4)中药运输仓储环境,(5)人为因素,(6)指标成分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答: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6. 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正常构造:异常构造:次生构造不发达:7.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表皮,无木栓层,凯式点明显,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8.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有表皮,皮层中有叶迹维管束获根迹维管束,草本植物根茎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中央有髓部,还可形成异常构造(髓部具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中药鉴定复习总论

中药鉴定复习总论

屮药鉴定复习材料I名词解释:1、星点:指大黄根茎的断面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习称“星点”(大黄)2、云锦花纹:指何首乌药材断面皮部有4-11个异常维管束坏列(何首乌)3、筋脉点:中心维管束外围散有多数点状异常维管束,排列成24轮(牛膝)4、蚯蚓头: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坏纹,习称“蚯蚓头”(防风)5、风眼圈:皮部浅棕色,木质部浅黄色,构成凤眼状(防风)6、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I制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甘草)7、菊花心:较窄的射线与维管束相间排列形成的(党参)8、云头鸡腿:呈不规则肥厚团块或拳状团块(白术)9、鹦哥嘴(或红小辫):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苞(天麻)10、过桥: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黄连)11、怀中抱月: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松贝)12、铁线纹:紧密而深陷的坏纹(生晒参)13、芦头:根茎(生晒参)14、芦碗:凹窝状茎痕(生晒参)15、珍珠疙瘩:须根上细小疣状突起(生哂参)须根上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生晒山参)16、雁脖芦:根茎(芦头)细长(生晒山参)17、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党参)18、起霜: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茅苍术)19、朱砂点: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茅苍术)20、铜皮铁骨:表面颜色灰黄质极坚硬难断(三七)21、虎皮斑:炉贝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炉贝)22、玫瑰心:草麻黄断面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习称“玫瑰心”(草麻黄)嵌晶纤维:纤维刺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草麻黄)23、龙头:头居中向上,三角形而扁平(薪蛇)翘鼻头:吻端向上(薪蛇)虎口:上瓠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薪蛇)方胜纹: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脊中线上(薪蛇)连珠斑:腹部灰白,鳞片大,黑色类圆形斑点(薪蛇)佛指甲: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薪蛇)24、骨塞:基部锯口面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羚羊角)通天眼: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羚羊角)II简答题:1)三种麻黄性状显微区别2)3)川乌、草乌来源及性状显微区别4)茅苍术、北苍术区别性状:茅苍术:连珠状,结节状,圆柱形,灰棕色,质坚实,断面有朱砂点,起霜北苍术:疙瘩状,圆柱形,黑棕色,质较疏密,断面朱砂点少,无起霜显微:横切面:茅苍术:1、木栓层:石细胞坏带2、皮层:油室3、木质部有纤维束和导管群相间排列北苍术: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较大粉末:茅苍术:1、草酸钙针晶细小2、纤维,长梭形,壁厚,纹孔,壁孔3、石细胞4、菊糖5、油室碎片多见5)南柴胡、北柴胡区别性状:北柴胡:根头膨人,顶端残留茎基,常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质坚而韧,片状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圆锥形,较细;根头顶端有多数纤维状叶残基,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具酸败气显微:横切面:北柴胡:皮层窄、韧皮部,油管少;木质部中木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南柴胡:木栓层排列成整齐的冒顶状,皮层油管较多而人:木质部导管多径向排列,木纤维少而散列粉末:北柴胡:初生壁碎裂成短须状南柴胡:木纤维初生壁有桶疏螺纹裂缝;油管含淡黄色条状分泌物6)三种砂仁性状区别阳春砂:呆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三棱,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果皮薄而软,种子成团,具三钝棱,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3瓣,种子为多面形,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绿壳砂:果实:密生刺片状突起种子:成团较圆气味较淡海南砂:果实:表面被片状,分枝状软刺,果皮厚而硬种子:成团较小气味稍淡7)松贝、青贝、炉贝性状区别形状:松贝: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青贝:类扁球形炉贝:呈长圆锥形颜色:松贝:类白色青贝:类白色炉贝:类白色或浅棕黄色,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大小:松贝:高3-8 nun,直径3-9 mm青贝:高0. 4-1. 4 cm,直径0. 4-1. 6 cm炉贝:高0. 7~2. 5 cm,直径0. 5-2. 5 cm鳞叶: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人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炉贝: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对抱顶端:松贝:闭口青贝:开裂炉贝: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底部:松贝:平青贝:平炉贝:稍尖质地:硬脆断面:粉性松贝: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3-8 mm,直径3-9 mm,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口青贝:类扁球形,类白色,高0.4-1.4 cm,直径0.4-1. 6 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炉贝:呈长圆锥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高0.7-2. 5 cm,直径0.5-2. 5 cm,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对抱,顶端开裂而略尖,开II称“马牙嘴”9)10)天麻性状特征形状:长圆扁稍弯,有红小辫或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圈,点状坏纹十余圈断面:半透明,角质样气味:气微味苛总结: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芽苞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圈。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复习知识点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一、名词术语植物类1. 锦纹:指大黄横切面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2. 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3.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至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纹” 。

4. 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呈异常维管束排成数层同心环纹。

5.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

6. 砂眼:指银柴胡表面支根痕孔穴或盘状小凹坑。

7. 钉角:草乌表面的瘤状侧根。

8. 过桥:指黄连根茎表面节间光滑如茎杆,俗称“过桥”9. 菊花心:指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放射状结构,状似开放的菊花,如甘草、黄芪、防风。

10. 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11. 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12. 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此外还有林下山参。

13. 铁线纹:人参表面上部或中下部的环纹。

14. 猴头三七:指三七主根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 。

15. 疙瘩丁:白芷表面横向突起散生的皮孔。

16. 油点或朱砂点:指黄棕色或红棕色的分泌组织,如苍术、羌活。

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 ,故名。

17. 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如前胡、防风。

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8. 连珠状:指巴戟天根,形似串起来的珠子,故称“连珠” 。

19. 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如党参等。

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20. 油头:川木香根头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又称“糊头” 。

21. 起霜:苍术断面暴露稍久,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又称“吐脂” 。

22. 岗纹:泽泻表面多条横向凸起的环纹。

23. 金井玉栏: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云木香天麻茯苓(云)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附子川黄柏厚朴川贝川牛膝川木香麝香半夏黄连(雅)重庆:黄连(味)青蒿丹皮枳(壳)实补骨脂使君子巴豆贵州:天麻、五倍子、天冬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湖南:朱砂湖北:石膏广西:蛤蚧钩藤肉桂金钱白花蛇广东:砂仁广藿香巴戟天沉香鸡血藤穿心莲山东:阿胶金银花全蝎沙参河南:菊花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红花四大怀药:菊花牛膝地黄山药浙八味: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四大西北药:当归、大黄、党参、甘草关东三宝:人参、鹿茸、细辛好半夏天麻白芨;块根—天门冬麦门冬山麦冬百部郁金;鳞茎—百合川贝浙贝;根茎—香附石菖蒲黄精玉竹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地肤子、覆盆子、川楝子、使君子、珂子。

、火麻仁、柏子仁硫磺薰:牛膝、豆蔻、山药、川贝、泽泻、云连、白附片等加石灰:杭白芍、浙贝、熊胆、青黛等须暴晒:三七、枸杞子、麦冬等去外皮:白芍、大黄、三棱、泽泻、粉甘草、桔梗、白附片、防己、山药、粉丹皮、黄柏、葛根、北(南)沙参等。

须蒸煮:地黄、太子参、附片、白芍、元胡、红参、黄精、玉竹、姜黄、郁金、莪术、知母、射干、天麻、白芨、天门冬、五倍子、桑螵蛸、黄芩、石斛、厚朴、木瓜、百部、北沙参、杭菊、栀子、青翘、槟榔、全虫、鹿茸等须阴干:肉桂、厚朴、辛夷、亳菊、细辛、茯苓、全蝎、番泻叶、牛黄、鹿茸、麝香、熊胆等-根头部疣状突起的茎残迹;砂眼-凹陷的须根痕点。

白芷:疙瘩丁-表面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

槟榔:大理石样纹理。

防风:凤眼圈-皮部棕色,木质部淡黄色;菊花心;蚯蚓头。

松贝:怀中抱月。

炉贝:虎皮斑。

天麻:鹦哥嘴;红小瓣;凹肚脐。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00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二:中药鉴定学横向总结中药鉴定的方法:1. 基原鉴定法2. 性状鉴定法3. 显微鉴定法4. 理化鉴定法5. 生物鉴定法植物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1.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2. 茎木类:秋、冬季采。

3.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4.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

(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或花盛开时采。

6.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药材举例:薄荷:花蕾期(薄荷油)花盛期(薄荷脑)花后期(叶子)牡丹: 5 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5 年含量增加不明显,所以 3 年是最佳采收期金银花,丁香(含苞待放)洋金花(初开)菊花,番红花(盛开)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桑螵蛸:三月,虫卵未孵化时鹿茸须在清明后未骨化时采收全蝎:活动期捕捉哈士蟆油:冬眠时捕捉龟甲:无限制矿物类:无限制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 拣、洗:新鲜药材去泥沙杂质技非药用部位2. 切片: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趁鲜切成快片,以利干燥3. 蒸、煮、烫4. 熏硫: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变,如山药、白芷、川贝母5. 发汗:药材在加工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称为发汗。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 干燥:方法:晒干、烘干、阴干三种均可用的,用“干燥”表示;不超过60℃的,用“晒干”表示;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表示。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①虫蛀②生霉③变色④走油:指某些含油药材在储藏不当时油分向外溢出,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称为“走油”(如柏子仁、麦冬、天冬、枸杞子)⑤风化(芒硝、明矾、胆矾) ⑥自燃(柏子仁、海金沙、紫苏子、菊花、红花) ⑦有效成分自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贯众、樟脑、冰片) 。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

中药鉴定复习最终版.

2012中药学中药鉴定总结第一篇总论一、名词解释1、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药材”,包括个子货,饮片。

2、饮片:中药材经过净选、切制、炮制等过程后达到质量标准,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3、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4、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6、总样品:将所有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总样品。

7、平均样品:最终抽取的供检验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的1/3即为平均样品。

8、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色度检查-白术)9、起霜: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时间长能析出白毛状结晶称为起霜。

10、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成粉末的现象,称为“风化”11、自燃:富含油脂、过量水分、或易吸湿回潮的药材,大量成垛堆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扩散不出,使局部高热炭化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12、对抗同贮: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放在一起保存,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藏方法。

13、气调养护:即气调贮藏,通过充氮或二氧化碳的方式使氧气的含量降至2%以下,致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从而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的贮藏方式,称为“气调养护”。

二、知识点1、中药鉴定学的含义: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包含全部答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学科的使命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基本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长期任务★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3、一要多源,易于混乱。

另外还有:1、药材的栽培、生产、采收、采购、经营等部门无专业知识,导致误种、误收、误售、误用。

2、有意掺伪作假,以假充真。

3、正品短缺,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用其他类似品种取而代之。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是指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是指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

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药源;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药源;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养命以应天;中品养性以应人,无毒或小毒;下品治病以应地,多毒或大毒。

★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最早的国家药典。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1.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地理产地和鉴别特征等的过程。

2.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微镜特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鉴定。

二、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鉴定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2.鉴定应结合多种手段、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充分考虑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

3.鉴定应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注重根据中药材的药效特点和疗效评价对其鉴定进行综合分析。

三、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质地和表面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2.中药材的组织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鉴定。

3.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灰分、挥发油、酸碱度、溶解性和热性等方面的鉴定。

4.中药材的微镜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板块特征、维管束特征和细胞特征等方面的鉴定。

5.中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色谱、质谱和光谱等技术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6.中药材的生物活性:通过生物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等对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和毒性进行鉴定。

四、中药质量评价1.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包括化学定性定量分析、药材特色指标、生物学活性指标和毒性指标等方面的评价方法。

3.中药质量评价应参考药典标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五、中药标准化建设1.中药标准化建设是指制定中药鉴定和质量评价的标准规范,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2.中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库、推广使用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3.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高中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的要点归纳整理版,主要包括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最后超级版.docx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最后超级版.docx

名词解释:【翘鼻子】蕲蛇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车轮纹】指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

【金井玉栏】又称金心玉栏。

指根类药材的横断面外围白,内心黄,中间有一棕色的形成层环,俗称金井玉栏,如黄芪。

【芦碗】指草本植物药材根茎部分每年地上茎枯死后留下的凹窝状茎痕,因中心凹陷似碗形而习称芦碗,如山参。

【油头】指川木香药材根头部黑色发粘的胶状物。

【怀中抱月】指松贝的外层鳞叶 2 瓣,大瓣紧抱小瓣,未抱合的部分呈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狮子盘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孢,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蚯蚓头】指药材的根头部由叶柄脱落后留下的明显密集的横向环纹,因似虹蝴的头颈部而习称虹划头,如防风等。

【吐脂(起霜)】指苍术饮片暴露稍久后,析出的结晶,因呈毛状,色白如脂霜,而称吐脂或起霜。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鹦哥嘴】天麻(冬麻 )顶端具红棕色芽苞,习称“鹦哥嘴”。

【过桥杆】黄连根茎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金包头】药材根头部一端残留淡黄色的叶基,习称“金包头”如知母。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外观鉴别1. 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不同的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

2.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气味、味道、质地、断面等性状,在鉴别中药材时,可以通过这些性状来进行初步的鉴别。

二、中药材理化性质鉴别1. 中药材的水分含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也是中药材鉴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2. 中药材的灰分含量:中药材的灰分含量是指中药材在800℃下灼烧后的残渣量,是中药材纯度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3. 中药材的溶解性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溶解性、酸碱度等理化性质,这些理化性质可以根据药典或标准来进行判断。

三、中药材组织结构鉴别1. 中药材的维管束: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进行观察,不同中药材的维管束结构也各有特点。

2. 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中药材的细胞形态也是中药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细胞形态可以进一步判断中药材的品质。

四、中药材成分鉴别1. 中药材活性成分的鉴别:包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鉴别。

2. 中药材毒性成分的鉴别:对于有毒的中药材,需要进行毒性成分的鉴别,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

五、中药饮片的鉴别1. 中药饮片的外观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的鉴别。

2. 中药饮片的理化性质鉴别:包括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理化性质的鉴别。

3. 中药饮片的成分鉴别:对中药饮片进行有效成分的鉴别,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总结:中药鉴定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别。

只有通过系统的鉴别和分析,才能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篇总结的中药鉴定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一、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1.中药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组织构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药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手段1.外观鉴别:对中药材的大小形状、质地、色泽、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比较,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显微镜鉴定:借助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细胞特征等,以确定其真实身份。

3.化学鉴定:通过化学试剂的检测和分析,判断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区分其真伪和质量。

4.药理鉴定:通过实验动物的体内反应和药理作用,评价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三、中药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1.中药鉴定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药鉴定涉及到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而每个中药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2.中药鉴定中的真伪问题:随着市场上假冒伪劣中药的增加,如何鉴别真伪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重要问题。

3.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成为了中药鉴定的难点。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领域1.中药材生产:通过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农药残留等不符合标准的物质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

2.中药饮片加工:对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进行鉴定,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3.中药制剂生产:对中药制剂进行鉴定,保证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4.中药研究和开发:通过中药鉴定,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从而推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五、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1.标准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鉴定标准体系,为中药鉴定提供统一的依据。

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分子生物学、物质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国际化合作:加强与国际上中药鉴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鉴定的水平和影响力。

以上是对《中药鉴定学》的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中药鉴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doc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引言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中药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以及标准化研究。

本复习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和从业者系统地回顾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知识、关键技能和最新进展。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1. 中药的来源与分类中药的植物、动物、矿物来源。

中药的分类方法,如按药用部位、功效等分类。

2. 中药的性状鉴定不同类型中药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性状特点。

性状鉴定在中药真伪鉴别中的作用。

3. 中药的显微鉴定显微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4. 中药的理化鉴定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成分分析等理化方法。

理化鉴定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

中药鉴定的关键技能1. 中药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正确采集中药样品的方法。

样品的干燥、粉碎、提取等前处理技术。

2. 中药显微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制作技巧。

显微结构观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析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色谱、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应用。

4.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制定原则。

质量标准的实施与监管。

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1. 中药真伪鉴别案例分析典型中药真伪鉴别的案例。

鉴别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技巧。

2. 中药品质评价不同品质中药的鉴定方法。

品质评价在中药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3. 中药标准化研究中药标准化的意义和目标。

标准化研究的进展和挑战。

4. 中药鉴定技术的新进展最新的中药鉴定技术和方法。

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考试准备与复习策略1. 系统复习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覆盖所有知识点。

2. 重点强化根据考试大纲,重点复习高频考点。

3. 实践操作加强显微观察、化学分析等实践技能的训练。

4. 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

结语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

通过系统复习和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鉴定能力,为中药的质量保障和市场监管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药学中药鉴定总结第一篇总论一、名词解释1、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药材”,包括个子货,饮片。

2、饮片:中药材经过净选、切制、炮制等过程后达到质量标准,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3、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4、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6、总样品:将所有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总样品。

7、平均样品:最终抽取的供检验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的1/3即为平均样品。

8、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色度检查-白术)9、起霜: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时间长能析出白毛状结晶称为起霜。

10、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成粉末的现象,称为“风化”11、自燃:富含油脂、过量水分、或易吸湿回潮的药材,大量成垛堆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扩散不出,使局部高热炭化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12、对抗同贮: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放在一起保存,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藏方法。

13、气调养护:即气调贮藏,通过充氮或二氧化碳的方式使氧气的含量降至2%以下,致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从而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的贮藏方式,称为“气调养护”。

二、知识点1、中药鉴定学的含义: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探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鉴定什么?—品种真伪、质量优劣;目的—制定标准,使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传统经验、现代理论和技术;引申含义—寻找和扩大新的资源)2、中药鉴定的任务:①、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最根本的);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③、制定中药质量标准;④、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3、六本重要的本草:《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秦汉时期,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65味动物药《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唐本草》/《新修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唐代苏敬、李勣等,载药850种 128味动物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最完整的本草,宋代唐慎微,载药1746种《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分类,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种 461味动物药《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种 160味动物药4、中药鉴定的依据:一级(中药材及制剂)《中国药典》-------------------------------------- 二级(化学药、抗生素)三级标准《部颁标准》(药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三级(生物制品规程)《地方标准》5、性状鉴别:内容: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举例:表面特征—蕲蛇(棋盘蛇,方胜纹,连珠斑);牛黄(龟裂纹);栽培人参(细长、放置褶皱、须根多);山参(短胖、横纹深黄棕褐、环状—铁线纹、须根清晰-有突起珍珠点)质地—五加皮VS香加皮断面—大黄(根茎有星点);代赭石(砸分两半,一般有突起,一般有凹陷);牛膝(怀牛膝-筋脉点3~5,川牛膝筋脉点>5)水试—熊胆火试—海金沙(有爆鸣声)6、药材拉丁学名的构成:不要求掌握,认识即可掌握:川乌(Aconiti Radix)、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板蓝根(Isatidis Radix)、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rma)、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VS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VS白芷(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7、一般采收原则:根及根茎-秋冬季地上部位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茎木类-秋冬或初春;皮类-清明至夏至;叶类-开花前开花时;花类-含苞待放或初开;果实种子类-近成熟或成熟时;全草类-生长茂盛;藻菌地衣类-具体而定;树脂其他-不尽相同;动物-不尽相同(贝壳类夏秋,退化皮壳类退化时);矿物-全年8、比较鉴别:举例比较。

①根及根茎类中药比较鉴别:性状-双子叶植物根/根茎断面有“放射状纹理”、“环”/髓。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有髓、多角形环川乌、草乌、龙胆。

单子叶植物根/块茎断面为“筋脉点”、髓。

显微-射线、形成层。

维管束散在。

②心材与树脂类药材异同点:相同点-都主要为树脂;不同点-前者指含树脂的木材;后者指分泌的树脂。

第二篇各论一、名词解释1、星点:大黄根茎断面放射状的星状结构。

2、锦纹:大黄去掉栓皮后,表面红棕与黄色相间的纹理。

3、筋脉点:牛膝等断面存在的点状的环习称筋脉点。

如:川牛膝、牛膝、三棱4、云锦纹:何首乌药材断面皮部多个异常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锦状花纹。

5、罗盘纹:商陆断面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6、乌鸦嘴:川乌、草乌中部向一侧膨大,干瘪,有如“乌鸦嘴”。

7、钉角:指草乌表面的支根,俗称钉角。

8、过桥:黄连的节间表面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9、蝎尾连:云连细小,弯曲,呈蝎尾状,故又称“蝎尾连”。

10、箭杆连:雅连过桥长、直,形如箭杆,故又称“箭杆连”。

11、罗盘纹:商陆断面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12、菊花心:断面具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且具裂隙,称为菊花心。

如甘草、苦参13、同心环:如苦参14、车轮纹:由窄木质部和宽的射线所形成的纹理称为“车轮纹”。

如:防己、粉防己15、籽海(林下参):将园参移植到山参的生长环境内生长15年以上的人参。

16、铁线纹:林下参主根表面有黄棕或棕褐色的横环纹称为铁线纹。

17、珍珠须:林下参主根上的须根很少,此须根被称为珍珠须。

18、枣核艼:野山参的不定根短粗,两端尖细,形如大枣之核,被称为枣核艼。

19、雁脖芦:山参芦的最下端、即根的最上端,称为“雁脖芦”,碗较清晰。

20、对花芦:山参芦的中段,称为“对花芦”,其碗比雁脖芦清晰。

21、马牙芦:山参芦的最上端,称为“马牙芦”,其碗清晰。

22、剪口:三七的根茎23、筋条:三七的支根24、绒根:三七的须根25、铜皮铁骨:三七表面棕绿色,似古代青铜之色,质地极其坚硬,故三七的性状被归纳为铜皮铁骨。

26、砂眼:银柴胡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小凹坑,习称砂眼(以前生长在沙漠,有砂)27、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略膨大,有多数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芽胞或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26、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横环纹习称蚯蚓头。

27、凤眼圈:防风药材断面形成层内外的结构,外部橙黄色,内部浅黄色,习称凤眼圈。

28、疙瘩丁:白芷的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

29、蝶形片:由于川芎饮片怎么切都呈“蝶形”,故习称“蝶形片”。

30、狮子盘头/泥鳅头:党参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或狮子头。

(小条者根头部较小,称“泥鳅头”)31、防风党:党参头部的横环纹习称防风党。

32、糊头:党参表面的褐色支根痕习称糊头。

33、朱砂点:茅苍术断面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34、起霜: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35、油头:川木香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3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37、虎皮贝/斑:炉贝有的具有棕色斑点,称为虎皮斑,故炉贝又称虎皮贝。

38、马牙嘴:炉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39、珠贝:平贝母外形像算盘珠,很平,故又称“珠贝”;浙贝母中的小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

40、鹦哥嘴/红小瓣:冬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胞(冬眠牙),呈红色、三角形,习称鹦哥嘴。

芽胞较长者可编成小辫,习称红小辫。

41、芦根蒂:春麻或秋麻的残留茎基习称芦根蒂。

42、蟾酥皮:天麻表面有纵皱纹和横环纹,环节上有潜伏的芽形成突起,习称蟾酥皮。

43、凹肚脐:天麻底部圆脐形的疤痕习称凹肚脐。

44、韧型f:存在于木间韧皮部,介于木纤维和韧皮纤维之间,细胞壁不木化,为活细胞45、韧皮f:存在于韧皮部,一般为两端尖削长纺锤形的细胞,细胞壁厚,细胞呈狭长的缝隙,韧皮纤维坚韧而有弹性46、木f:存在于木质部,长纺锤形,较韧皮纤维短,细胞壁木化,细胞腔小,坚硬无弹性。

47、方通:是通草的一种商品规格,为约10cm见方的片状物,表面白色,微有光泽。

48、开门香: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m处顺砍数刀,刀距约30-50cm,深约3-4cm,又称“开门香”,促使结香。

49、亮银星:牡丹皮表面析出的发亮的结晶。

50、桂子: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又称“桂丁”、“肉桂子”、“桂丁香”。

51、企边桂: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

选取十余年生薄厚适中的肉桂树皮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版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长约40cm,宽6-10cm。

52、桂心:肉桂树皮的里层。

53、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剩余的肉桂碎块。

54、板桂:剥取30-40年生的肉桂老树的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55、油板桂:油性老树皮按板桂加工方法制得。

56、官桂:中药“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长约30cm,直径2~3cm;药材“官桂”不用肉桂而用其他品种“阴香”等的树皮。

57、硬韧部:韧皮部占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成连续的环带58、落皮层:新周皮及所隔离的所有老周皮的复合体59、骨气:金银花棒状,上粗下细,饱满,握之有顶手感,称为有“骨气“。

60、白霜:五味子久贮表面出现白色结晶为白霜。

61、金钱环:枳实药材顶端花柱茎痕周围的一圈环纹。

62、槟榔纹/大理石样花纹:槟榔断面有棕色与黄白色交错的不规则纹理,称为大理石样花纹或槟榔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