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一)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需求分析
20 0 5年 ~2 0 我 国股 票 市场 交 易情 况 0 8年
市 价 总值 ( 元 ) 亿
上 海
23 96. 3 0 1
成 交金 额 ( 元 ) 亿
上 海
1 24 2 9 0. 2 57 6. 0 81 6
I NNER MONGOLI FI A NANC AL I
21. 00 1 O
糊
中 青 年 论 坛
我( 国社 会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中 北 京 10 3 ) 07 2
0
内容摘 要 : 场 经济 对 信 用 的 需求 源 于信 息 的 不 对称 , 用评 级 是 以信 用 活动 为 基 础 的 。文章 分析 了在 市 信 我 国4 ,评 级 比较被 动 的情 况 下 , 级 需 求仍 比较 被 动 的 原 因 , 对 目前信 用评 级  ̄- * g ̄ / 评 并 s- g g需求 进 行 了分析 ,
中 青 年 论 坛
2 l .l 0 OO
表 2 20 0 5年 ~2 0 0 8年 我 国债 券 交 易额 单位 ( 美元 ) 亿
从股 票市 场 来看 , 2 0 自 0 5年 ~2 0 0 7年 我 国股 票市场 规 模 成 倍 增 长 , 行 总 股 本 从 2 0 发 0 5年 的 5 3 .5亿股 扩大 到 2 0 02 0 0 7年 的 1 1 3 1 亿 股 。尽 4 7 .0 管受美 国金 融 危 机 的 波 及 , 0 8年 我 国 股 票 市 场 20 出现萎 缩 , 可 以看 出发 行 的总股 本仍 处 于扩 大 的 但 状 态 。表 3是 2 0 0 5年 -2 0 0 8年我 国股票市 场 的交
我 国债 券 市场 交 易 规模 增 长 速 度有 所 放缓 ,但 与 2 0 相 比 .0 8年 的交易 规模增 速仍 达 2 %。 0 7年 20 0 表 2是 我 国 2 0 0 5年~ 0 8年 债券 市 场交 易 情 20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浅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关键词】信用评级;问题;原因近些年来,中国的信用评级研究以及评级机构均有所发展,但是总体看来还是很薄弱,存在着诸多相似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我国信用评级业将始终笼罩在令人堪忧的阴影,而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标体系不合理,评级结果大相径庭。
目前,由于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数量多,竞争激烈,缺乏机构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其评级指标、方法、基本程序和收费标准等没有统一标准,各个评级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评级体系、评级方法,如定性和定量指标的设置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定性分析时所使用的指标,各家评级机构都根据机构自身的情况而设定。
资信评级标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同评级指标算出来的评级结果比较混乱,特别是分析资信规模较小的企业时所给出的评级级别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第二,尚未建立跟踪评级体系。
我国评级机构在对受评对象的跟踪监测方面做得远远不如西方国家,基本上是一次性评级为主。
其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在资信等级有效期内,原评定的等级可能发生升或降的变化,因此要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必要进行跟踪监测。
发达国家的资信评级机构在合同规定的资信评级结果有效期内,评级的监测体系要经常对被评对象的经营状况及资信程度进行跟踪检测,如果影响被评级对象资信等级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评级机构就要及时对其资信等级做出调整,确保评级结果准确、客观、公正。
与此相较,我国目前资信评级“一评定终身”的做法显得十分简单和草率。
这种做法不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资信情况和偿付能力,因而增加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第三,缺乏评级结果的检验。
违约率是检验评级机构评级质量的最重要方法。
违约率检验方法是,对不同信用级别下违约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来检验评级系统的有效性,对相同信用级别下不同行业违约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来检验评级系统的一致性。
但由于我国资信评级发展落后,历史数据积累不够,跟踪检验工作滞后不到位,评级结果利用率不高,难以统计不同等级内的绝对违约率。
信用评级的划分
信用评级的划分信用评级的分类一、信用评级按照评估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等四类1、企业信用评级。
包括工业、商业、外贸、交通、建筑、房地产、旅游等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信用评级以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组织的信用评级。
金融组织与公司企业的信用评级要求不同,一般公司企业生产经营比较正常,虽有风险,容易识别,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也易测算;而金融组织就不一样,容易受经营环境影响,是经营货币借贷和证券买卖的企业,涉及面广,风险大,在资金运用上要求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协调统一,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特别是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业务的单位,风险更大。
因此,金融组织信用评级的风险性要比一般公司企业来得大,评估工作也更复杂。
2、证券信用评级。
包括长期债券、短期融资券、优先股、基金、各种商业票据等的信用评级。
目前主要是债券信用评级,在我国已经形成制度,国家已有明文规定,企业发行债券要向认可的债券评信机构申请信用等级。
关于股票评级,除优先股外,国内外都不主张对普通股票发行前进行评级,但对普通股票发行后上市公司的业绩评级,即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排序,大家都持肯定态度,而且有些评估公司已经编印成册,公开出版。
3、国家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 Rating)。
国际上流行国家主权评级,表达一国偿债意愿和能力,主权评级内容很广,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归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级。
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主权等级列为该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不得超过国家主权等级。
4、其他信用评级如项目信用评级,即对其一特定项目进行的信用评级。
二、信用评级按照评估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公开评估和内部评估两种1、公开评估。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誉 国际—— 擅长 金 融机构 与 资产证 券 化 评级 。这三 家公 司 可 以说垄 断 了国 际评级 行业 。
( ) 内信 用评 级行 业 的发展 状 况 二 国
( ) 一 国外信 用评级 行 业 的发展 状 况
10 年 , 9 9 美国的穆迪 投资者服务公 司( od M oyS I e o e i ) n s r Src 创始人 约翰 ・ 迪首创对 铁路债 v ts v e 穆
作者简介 : 郭卫 东(9 6一) 男, 17 , 河南 内乡人 , 师, 讲 经济 学博 士, 主要 从事资本市场与风 险管理研 究。
・
7・
【 金融理论】
郭卫东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 上海远东) 和联合资信评估 有限公司( 联合) 等为代表的极少数独立的评级机构 已初步奠定了行业 内的领先地位, 独立的信用评级机
度和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同时, 监管部 门只认可
少 数几 家评 级机 构 。据 国家 清 算银 行 ( I) 08年 BS 20
资格 ;05年 ,中 国人 民银行 关 于发 行企 业 短 期 融 20
资券的管理办法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 了重新 的认可 和确认 , 确认具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融资券信
国际信用评级行业 的发展情况看 , 国的评级行业 美
是经 过百 年 的市场 检验 逐 步积 累而 成 的 , 础 非 常 基
合的发展过程 。在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方面 , 最
初 对 评级 机构 的 资格认 定做 出规 定 的是 中国人 民银
厚实 , 相对而言 , 其他 国家的评级行业或多或少掺 杂了一些政府政策的推动 因素。但是 , 各国监管部 门为了在实施监管中使用被认可信用评级机构 的评
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
1我 国信用评级行 业 已初 具规模 , 、 评级机 构数 目众 多。根
信合 资, 并于 19 年 7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评级公司—— 99 中诚信 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 司( 中诚信 国际 ) 99年 7月 。19 3 0日,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 有限公司与穆迪 投资者服 务公司签署
出 了相 关 建议 。
立健全社 会信用制度 以来 , 各部门 、 各地 区纷纷提 出建设信 用 体系的规划, 同时信用评级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 、 中国人 民银行 、 财政部 、 证监会等政府管理部 门的大力支持。
3 我 国信 用评级行业具有一定垄断性 。由于信用评级行业 、
【 关键词 】 信 用评级 行业特征 问题 相关建议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或信誉评级 , 其基本方法是运用概 率理论准确判断 出一种金 融资产或某个经 济主体 的违约概 率 , 并以专门的符号来标明其可靠程度 。 用评级体 系在资本市场 信 上扮演着衡量信 用风险 和指导投资融资 的重要 角色 , 在揭 示和 防范信用风险 、 降低交易成本 以及 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 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 用信用评级能准确度量信 用风 运 险 , 立信 用评级体 系将改善 资本 市场 的信息不对称 , 建 使投 、 融
。
经 济 茔 活
■ ■广
焉
【 摘要 】 信 用评级是世界各 国资本 市场的重要研究 问题 ,
本 文 对 我 国信 用评 级 行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及 相 关特 点进 行 了分 析 。
经济 工作 会议 和《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 十五规 划》 提出加 快建
归纳 了我 国信 用评 级 行 业 目前 存 在 的 问题 。 结 合 我 国具 体 国 在 情 与 经 济 发展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对信 用 评 级 行 业 的 发 展 与 完善 提
浅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问题及对策
业 的监管也存在多头监管 、权责分散的问题 ,包括 中国人 民银 行、 国家发改委 、 中国证监 会 、 中国保 监会等都涉 及信用评级方 面的监 管工作 ,而上述机构一般在各 自管理业务领域 中对信用 评 级进 行监督管理 , 相 关要求也不尽 相同 , 例如 : 中 国人 民银行 为履行 管理信贷征信业 和银行 间债券市场等相关职责 ,对信贷
信用评级是 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或企业 内部独立 、专业的评 估团队根据规范的指标体 系和科学 的评估方法 ,以客观公正的
范等方面进行原则性特色分析研究 ,很难对信用行为进行统一 的规范和描述。 本篇所谈及的信用属于狭义 的范畴 , 通常也被 称 为资信 , 其特指 与资金有关的有明确偿还约定的借 贷行为 。 信用 风 险是与信用行为伴生的风险 ,具体定义是基于信任基础上 的 资金借贷行为所伴生 的风险。基于信任 , 贷方将 资金借予借方 ,
不 敢 得 罪 。这 种 状 况 对 评 级 业 的 发 展 尤 为 不利 。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 监管方式及违规处罚条款 。
( 二) 建立有效机制 , 强化行业 自律管理
各种评 估对象 。由于信用评级 的对象和要求有所不同 , 因而信用 评级的内容 和方法也有较大区别 。
二、 信 用评 级 的 特 征
信用评级机构成立 。1 9 9 2年 , 国务院下发《 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
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 的通 知》 , 将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发行审批的
一
个重要环节 , 从 而确立 了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 中的地位 。
从借贷行为发生之时起 , 借方 类市场的参与者及各类金融_ [ 具 的发行主体履行各 类经济承诺的能 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 、 客 观的评价 , 并 以… 定的符号表示其信用 等级 的活动 ,它是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定
信用评级业发展史
信用评级业发展史(一)信用一、信用的由来:社会分工、市场的本质、信息不对称二、信用的概念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履约能力。
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和意愿。
信用是以授信人(债权人)对于受信人(债务人)所作还款承诺(Promise)和能力有没有信心为基础,决定是否同意产生授信人到受信人经济价值的转移,其中定义有明确的时间因素。
信用的“要素”是指授信、受信、付款期限、信用工具和风险。
能够直接用货币单位衡量,是信用的基本性质三、信用的种类信用分为国家信用、公共信用、企业/商业信用、消费者个人信用、投资信用等。
国家信用,又称财政信用,以一国的中央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资金和对外国举债,政府的偿债能力是由税收来保证的。
因此,资信评级业每年都会对世界各国的政府进行“国家主权级”评级,评级结果反映被评级国家偿还外债的能力和意愿。
公共信用,是一种社区或公众提供给各级政府的信用,主要的信用工具形式是公债。
从评级角度来看,公共信用是指各级政府的举债能力。
企业/商业信用,是指企业间的信用形式,是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表现的信用。
企业对赊销客房进行的信用风险控制,属于商业信用管理领域的问题。
它依赖于企业资信调查业提供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形成科学的制度,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授信和企业赊销成功率。
消费者个人信用,当企业将一种信用工具或消费信贷发放给自然人类型的客户使用,这种授予自然人的信用就被称之为消费者信用,俗称“个人信用”。
最常见的消费者信用支付工具是贷记卡和个人支票。
投资信用,一般指由一些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长期的信用,以帮助受益者开办企业、购置土地、建筑、设备等固定资产,它们多数是没有经过保险或足够抵押担保的。
受信人往往是新开办的企业,发放这种信用的机构通常是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教育或养老基金、券商、政府机构等。
(二)资信评级一、资信评级的概念资信评级,通常也被称为信用评级,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估,是对债务风险的综合评价。
传统信用评级、市场隐含评级及大数据评级方法-信用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传统信用评级、市场隐含评级及大数据评级方法-信用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信用问题愈加严峻,信用评级对于违约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国际上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而我国的信用评级业仅仅是刚刚起步。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国际上权威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MSCI、德勤等)的信用评级思路方法进行综述并加以对比,涵盖了传统信用评级、市场隐含评级和大数据评级三个评级类型,从评级框架、评级要素、评级方法、难点等多维度进行论述,最后将三种类型的信用评级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信用评级研究展望。
关键词:传统信用评级;市场隐含评级;大数据评级;作者简介:李鸿禧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目的的借贷活动,信用评级的本质是挖掘债务人能够如期如额偿还本息的可能性。
因此,信用评级的核心是针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评分、准确地刻画其违约风险,从而有效地区分开违约高危企业和健康企业,避开债务违约的雷区,为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等广大投资者进行贷款、投资等金融活动提供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
信用评级直接影响到资产定价的合理性、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债务违约问题愈加严峻。
2018年全年违约债券125只、违约规模高达1160亿元,超过2014年至2017年之和。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违约企业由原先仅分布在钢铁、机械等几个产能过剩行业,扩散到医药、信息科技等全行业。
可见我国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形势愈加严峻,这就需要建立有效识别信用风险的信用评级体系。
国际上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处于评级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而我国的信用评级研究仅是刚起步,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存在很大差距。
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亟需提升自己的信用评级核心技术。
中诚信信用评级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制度性缺陷与破解对策
、
我国信 用评 级业 发展现 状
我国信用评级业从 2 世纪 8 0 0年代后期开始
收 稿 日期 :2 1 -72 0 10 -0
作者简介 : 周昱今 (9 9 ) 15 一 ,男 ,辽宁北镇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 用评级业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虽然取得 了不小的成就 ,但是 由于存 在诸 多制 度性缺 陷,导致信
用评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不仅 与国际先进 水平差距 明显 ,而且难 以满足 经济社会 发展 的现 实需求。加快我 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壮 大迫在 眉睫 ,关键在 于破 解制约信 用评 级业发展 的体 制
言 ,民族信用评级业经过 2 O多年的发展 ,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但行业整体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 平 ,在信用评级市场还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与市场 影响力 。为此 ,必须寻找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
因,加快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一
由此 ,大量信用评 级机构从业人员 向收入 更高
的金 融机 构 流 动 ,近几 年平 均 人 员 流动 率 在 2 %_3 %的水平 ,分 析师的流失对评 级机构 0 O
资产证券化评级和金融企业评级 尚未有效开展 。 从评级行业 的市 场规模来看 ,仍处于较小 的局 面。其原因在于 ,我国评级业生存和发展主要依 赖于债券市场 ,而我国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与发 达国家相 比还相当小 ,特别是我 国信用债市场发
展严 重不 足 ,决 定 了我 国评 级 市 场 的 规模 较 小 。
第 1期 ( 2 总第37 3 期)
21 年 l 月 01 2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o n n ila d Ec n mi s u s s a c n Fi a ca n o o c I s e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2020/7/13
15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突破阶段
监管当局试图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范围,草拟了 多部对机构和业务管理的规章,但由于《征信管理条例》 等上位法迟迟不能出台等原因,有关监管部门从不同的侧 面认可了若干家评级机构。
在开展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的上海、厦门、深圳、江苏、 宁波等地,当地人民银行对从事贷款企业评级业务的机构 进行资格管理和业务指导。
2020/7/13
10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四)调整阶段(1993~1996年)
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贷款证管理办法》实行,规 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做出的资信等级评定结论,可作为 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商业银行开展贷款 企业评级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通则。评级的作用基本是为银 行贷款调查服务。部分企业为了取得银行的优惠条件,申 请参加评级。各银行在信用等级的定义、评级指标体系等 方面也相差较大,与国际信用评级的观念也有较大距离。
为加强评级工作的规范,一些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 些具体的管理办法。如《贷款通则》中规定,“应当根据 贷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 经营效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级别。评 级可由贷款方独立进行,内部掌握,也可由有关部门批准 的评估机构进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证管理办 法》规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所作资信评定结论,可 作为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
1996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企业债券上市管理规则》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企业债券上市管理规则》发布,规定 申请债券上市的公司,须经交易所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 且债券信用等级不低于A级。
2020/7/13
11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监管论文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监管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114-01摘要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起到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提示的作用,一方面,过分依赖信用评级将会导致债券风险揭示“失真”,尤其是在缺乏对信用评级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将会影响对企业债券的公正评价,误导投资者和监管者。
因此,应通过良好的制度环境规范信用评级,加强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监管,使其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监管一、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监管现状目前我国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在已制定的法规中关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退出机制以及信用机构违规处罚等规定不完整且散乱,这些都影响着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有效监管。
(一)缺乏对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准入的严格监管根据《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7条的规定,设立信用评级机构必须符合具有中国法人资格,实收资本与净资产均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等条件。
而根据《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10条的规定,征信机构从事信用报告业务的,实缴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而且征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还需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做出规定。
在《征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之前,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是按照《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监管的,实收资本与净资产均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的门槛对于设立信用评级机构而言有点低,这也是导致目前信用评级机构过多的原因之一。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虽然设置了较高的资本门槛,但是又缺少对信用评级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评级技术人员、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具体规定,并且没有将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作为核准信用评级机构进入市场的参考因素。
(二)缺乏统一的监管目前我国对信用评级的监管处于多头监管的状态,多个部门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业务归口管理。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提 高 了市场 交易成本 , 直接影响市场体 系的完善和 资源配置效率 。为 了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 客观 需要建立一套完备 的企业信用评 级体 系,大力发展信用评 级行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 发展 。
[ 词 】信 用评 级 关键 发展 现 状 问题
市场经济从特定意义上讲是信 用经济 , 用已经 日益成为联 信
一
系列 法 规 。
2 企业征信存在缺 陷 .
目前 .我国形成 了一个 以银行为主体 .各征信公司起辅助作 用的社会征信体系 . 该体系无论从制度建设和实际操作 中都存在
一
些 问题和缺陷。企业资信数据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的状 态 .阻
形象的有效途径 .能够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最有力的证明 .从 碍企业征信业的发展 .且征信企业缺乏权威性 .导致企业资信调 而拓展融 资渠道 .稳定融资来源 .降低筹资成本 .提高债券 、证 查报告难 以真实 、准确 .完 整地描述被调查企业 的资信情况。另 券发行的效 率。 外 .我国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 .且素质参差不齐 .严重影 响我
剧 .从而使信用评级成 为一个跨国性的业务活动 。
二 、信用评级的作用 信 用评级在揭示和防范信 用风险 、降低交易成本 、拓宽融资
主 要表 现 在 以下 方 面 :
用报告法》 (- 、(-等信用机会法》等 1 项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 . - T - 7 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体 系。 相 比较 发达 市 场经 济 国家 的信 用 制度 和法 律法 规体 系 建 括 法律 、法规 、部 门规章制度等展 开立法 工作。其 中最 主要的
维普资讯
■ ■,’ 热 点 分 祈 tt .■ tt - tt ,I
国际四大评级公司对中国银行业评级情况综合论述
2003年11月26日,国际著名评级公司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公布了对中国12家商业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评级结果,这12家银行无一达到投资级别(BBB级),全部被定为较低等级。
随后,另一国际著名评级公司穆迪公司(Moody‘s)宣布了对内地部分银行的评级结果,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均获得较高评级。
此外,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Ratings)也曾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评级。
鉴于这些国际评级公司的权威地位,其评级结果将对中资银行在海内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介绍这些国际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和评级结果,并分析此次评级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国际评级方法简介 (一)国际商业性评级准则 国际评级公司采用的信用评级准则一般是在美国金融机构统一评级制度(Unifor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ating System)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套评级制度包括五个基本项目: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s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能力(Earmngs)、流动性(Liquidity)。
其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就是“CAMEL”,正好与“骆驼”的英文单词相同,因此该评级方法被简称为“骆驼评级法”。
因为标普、穆迪等公司进行的是国际评级,因此在评级项目中又外加了“政府支持”一项。
(二)标普评级的标示方法 标准普尔的几大类评级中,从 AAA、AA、A到BBB、BB、B再到C、R、SD依次降低,分别代表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由强到弱的过程,“+”号或“-”号用来区别在同一等级内更详细的信用状况,“+”号表示在同一等级内较优,“—”号表示在同一等级内较差。
其中最高等级AAA,目前在全球尚没有金融机构获得,但是花旗、汇丰等国际金融机构曾获得过AA、A这样的良好评价。
BBB级是投资级,在此级别以下国际投资者将不再投资。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 3 .9 8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 — 6 8 F( 0 00 — 0 2 0 4 1 1/ 2 1 )6 0 4 — 3
近年 来 , 国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进 一步发展和深 我 化, 社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趋显现。
5信用评级机构体系不完善 ,评 级水 平不高 . 目前 ,我 围的信 用评 级机构和银行 系统的信 用评
且关于评级 的强 制件规定较 少。另外 ,我 国的信用评 级部 门在 开展信 用评 级工作时进行得 并不普遍 、深入 级行业缺少统一 的行业规范和 伞同性的市场 ,带有较 和 系统 ,而 日它们之 间缺乏相互联 系和信息互通 。各
正 、客观 、科 学 ”的原 则 ,以评 级事 项的 法律 、法 它从无到有 、由小到大 、逐步发展。诸如中国诚信证 规 、制度 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为依据 ,采用规范化的 券评估有限公 司 、北京大 公国际资 信评估有限公司 、 程 序和科学化的方法 ,对企业 、债券发行者 、金融机 上海远东 国际资 信评估 有限公 司等一 些独立 或相对独 构等市场参与主体 ,就其将来完全 、按期偿还债务的 立 的资信评估机 构纷纷 成立 ,并在 信用评级行业中具 相 应的经济承诺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 、审核 有一定的影 响力。 和测定 ,经过同评级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 向比较 果 ,公布给社会大众 的一种评价行 为。 目前, 信用日益成为联系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 和综 合评 价 ,并 以简单 、直 观 的符号 表示 其评 价结 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 , 如何对各种经济主体的
一
用风险程度 的信 息 ,因而有助 于投资 者 ( 信人 )判 授 断某一固定收入 的投资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 。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
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问题及建议朱荣恩郭继丰鞠海龙中国评级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国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发展、信用风险控制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行业本身的问题,也会受到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中国资信评级行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既会因生态环境的优化而快速发展,也会因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步履蹒跚。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生态环境在部分历史问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又涌现出了诸多的新问题,并有进一步恶化的倾向。
对此,资信评级行业亟需监管机构、行业协会、资信评级机构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优化行业的生态环境,共同促进中国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国资信评级业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产生而诞生,随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改委等债券市场的监管主体,在中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资信评级业的诞生中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1987年,国务院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债券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为规范债券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发展资信评级机构,各地开始组建资信评级机构,其中以人民银行系统内组建的资信评级机构为主。
1988年,中国第一家独立于金融系统的外部资信评级机构成立。
1992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将资信评级作为债券发行审批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确立了资信评级机构在债券发行中的地位。
随后,一批外部评级机构相继成立。
1997年12月,人民银行为了进一步规范资信评级业的发展,颁布了《关于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机构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通知》(银发【1997】547号),初步确认了远东、新世纪、中诚信等9家评级机构企业债券的资信评级资格,标示着中国资信评级行业走上了认可制的发展道路,标示着人民银行系统组建的资信评级机构退出了资信评级行业,标示着中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走上独立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为中国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简思
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简思【摘要】相对于美国评级市场的发展,中国信用评级起步较缓,发展较为滞后,信用评级机构缺乏行业自律、债券定价无法实现信用价差等弊端明显。
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金融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信用评级现状分析发展建议信用评级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信用评级,是指独立的专业信用报告机构对债务人如期足额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与意愿进行评价,并用简单的字母和数字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广义的信用评级则是对各类市场参与者及各类金融工具的发行主体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程度进行的评价。
信用评级起源于美国,1909年john moody在《穆迪铁路投资分析》中首次提出证券评级方法,并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分析,利用a、b、c等字母符号,将铁路债券划分成不同的信用等级。
从那时至今,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一直引领世界其他国家的信用评级业发展。
相对于美国信用评级的发展,我国的信用评级起步较晚,1992年10月成立的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为我国第一家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批而设立的信用评级机构。
从1992年至今的20余年间,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创阶段,1992-1994年。
1992年10月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成立之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陆续成立了多家信用评级机构,并均以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形式走向市场。
第二阶段为调整阶段,1995-2004年。
1995年后,随着各地附属于银行系统的信誉评级委员会纷纷改制,一度使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数量迅速增加。
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很多评级机构发展面临困局,使得我国整个评级行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评级业在调整中缓慢发展。
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之后陆续颁布实施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信用评级作用日益凸显,我国的评级行业在这几年的市场规模急剧扩大。
中国信用评级有效性研究综述
2021年第2期总第265期征信CREDIT REFERENCENo.22021Serial No.265【信用评级】收稿日期:2020-11-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8XJY021)作者简介:申韬(1975—),女,湖南邵东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理论与实践、信用经济;甘焕凤(1995—),女,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摘要:通过文献梳理法,总结归纳中国信用评级有效性,发现以往的研究大都认为中国信用评级无效,而近年却有研究结果支持部分有效。
梳理已有研究,从中发现有效与无效的侧重点与交叉点,提出四点建议:规范评级市场收费制度,增强评级机构独立性;改进信用评级模型,增强评级识别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强政策约束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信用评级主动性。
关键词:信用评级;有效性;盈余管理;声誉机制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47X (2021)02-0047-05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多国征信合作已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国内信用评级有效性不仅影响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发展,还关乎国家之间合作的质量。
信用评级能够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评级结果是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及国际合作举足轻重。
而对于中国信用评级是否有效,现有研究存在不一致的观点,以往大部分研究认为中国信用评级有效性不足:评级集中、偏高,且大部分企业和债券评级在AA 级以上,显然不符合市场逻辑。
影响中国信用评级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过去的信用评级以总资产为关键因素,得到的结果支持政策正向影响评级且企业财务风险不影响评级,即财务风险与资产负债率对债券评级无影响、债券上市后无动态的信用等级调整,意味着市场无法通过信用评级即时获得更多信息,信用评级作为风险指示器等同虚设[1]。
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影响力极大,已经成为债券定价的依据之一[2],一旦其有效性不足,将给市场带来极大的资金安全隐患。
我国当前信用评级状况研究
我国当前信用评级状况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债券的信用评级需求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纵观我国债券评级当前现状,评级结果很难为监管者及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本文从债券市场本身发展状况和评级机构自身限制两方面入手,探讨原因并提供解决对策。
关键词:债券市场评级机构对策一、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我过资本市场长期被称为跛足发展,即股权融资远大于债权融资,然而近年来,随着债券融资的快速增长,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仅2012年一年,信用债发行额即达到57943亿元,而同期的ipo上市仅有995.047亿元,增发2908亿元。
2005年信用债总体发行量为9310亿,而2012年截止11月底已经发行58943亿。
伴随着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债券种类也日趋丰富。
从08年开始,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发行,另外,短期融资债,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券,企业债,公司债发行量急剧增加。
再加上目前市场上已有13224.7亿元的城投债,债券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处于信息劣势方的投资者来说,信用评级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凭借对数据的把握,专业的优势,揭示信用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
二、我国信用评级公司发展简介1987年,《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发布》,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诞生,1988年成立的上海远东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我国第一家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之后,中国诚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到199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确认大公,中诚信,远东,新世纪,云南,福建,长城,深圳鹏元8家机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企业债券信用评级。
1999年开始,信用评级行业进入专业发展阶段,大公与穆迪于1999年展开技术合作,中诚信与美国惠誉公司建立第一季中外合资评级机构,2000年8月,福建资信评估委员与北京大学等股东改组成立联合资信评估公司。
2005年开始,人民银行出台《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并明确大公,中诚信,远东,新世纪,联合从事银行间债券信用的评级资格。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摘要:伴随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企业对信用经济发展认识的不到位以及缺乏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正在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经济浪潮中面临一个很被动的局面,研究国外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汲取其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快速发展的对策,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用评级;发展历程;对策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统一体中,信用评级业作为金融中介行业在我国社会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原因,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监管无力、制度不完善等一些问题不断地浮现出来。
1信用评级概论1.1信用评级的概念及特点信用源于英语中的“CREDIT”,在目前的经济活动下,已经演变为一个经济专有词汇,其基本含义在于合作双方基于一种相互信任的基础不立刻支付相关的费用而获得相关的服务或者物资,在金融行业则可以无抵押获得贷款。
信用评级又被称为资信评估,是专门的评级机构针对经济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给出被考察单位相应的信用等级的过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独立性:信用评级是有独立的第三方评级机构独立产生的,甚至是评级过程中,被评估单位对此均不知晓,因此采用第三方信用评级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独立性。
系统性:本文后面会介绍到信用评级过程中使用的评估办法,第三方评级机构采用的系统评估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排除个人投资者单纯从某一个静止孤立的方面看待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时效性:虽然第三方评级机构采用系统的评估方法,但目前信用评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评估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如果在外部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评估结果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2信用评级的对象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信用评级的对象已经从刚刚开始的债券评级发展到目前常见的包括主权评级、地方政府评级、企业评级、金融机构评级四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一)
【摘要】信用评级是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用评级行业特征问题相关建议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或信誉评级,其基本方法是运用概率理论准确判断出一种金融资产或某个经济主体的违约概率,并以专门的符号来标明其可靠程度。
信用评级体系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衡量信用风险和指导投资融资的重要角色,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运用信用评级能准确度量信用风险,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将改善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融资更加理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特征
同国外发达国家十分成熟的信用评级行业相比,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最初只是为了协助企业发行债券和帮助银行发放贷款而设立。
但此后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具有以下行业特征。
1、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已初具规模,评级机构数目众多。
根据国际信用评估与监督协会《2006年度中国信用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中介机构(包括征信机构)约有100多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新世纪资信、鹏元资信等。
各机构相应的评级业务范围也逐步完善,其内容涵盖了贷款企业评级、企业债券评级、金融机构评级、基金评级、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评级、短期融资券评级、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和公司治理评级等。
此外,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也纷纷进入中国,寻求在中国发展业务的机会。
2、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建设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建立与国际信用环境相适应的信用制度与社会信用体系。
200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以来,各部门、各地区纷纷提出建设信用体系的规划,同时信用评级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等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3、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具有一定垄断性。
由于信用评级行业是通过长期的市场检验来确立自身公信力及声誉的,且先进入该行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较之后进入的机构在对信用资源的拥有量、分析人员的素质、评级体系的完备程度和客户的信赖程度等方面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因而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特性。
从我国情况看,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新世纪资信等五家信用评级机构在整个评级行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4、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信用评级公司的合作也不断加深。
1998年9月,惠誉国际与中诚信合资,并于1999年7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评级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国际)。
1999年7月30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双方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006年8月,穆迪收购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与中诚信达成协议,按此协议中诚信国际将成为穆迪与中诚信的合资公司,中诚信占51%股份,穆迪占49%股份。
与国际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的合资与合作,有利于国内评级企业直接吸收国际最先进的资本市场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核心技术,快速提高国内信用风险分析、评级与管理水平,推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国际化与规范化进程。
二、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行业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统一和专门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基础性法规。
目前,我国还未针对信用评级行业颁布一项专门的法律条文。
信用评级的法律依据仅分布在与之相关的其他法规条例中,主要有《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贷款通则》、《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和《证券公司债券管理办法》等。
尽管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中也涉及到一些信用评级的规定,但仍显不足。
此外,上述法律、法规中所涉及的评级对象主要是债券(包括企业债、上市公司可转债、证券公司债券)和贷款企业,其他方面则鲜有涉及。
如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规范化经营、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管理法规仍然缺乏,而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
法制建设的不完善不仅加剧了评级机构的不规范运营和机构间的恶性竞争,也阻碍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良性发展。
2、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独立、客观、公正是评级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我国,由于对评级市场的需求不足,且评级机构众多,导致评级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
为了争取市场份额,有些信用评级机构甚至将被评级对象的级别变成双方谈判的砝码和事前的承诺。
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背离了信用评级揭示风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对投资者的欺骗,也是对整个评级行业公信力的危害。
此外,由于我国政府对信用评级行业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当政府提出不符合评级行业规范的条件与要求时,评级机构往往难以从客观与公正的角度提出异议。
再者,我国除了少数信用评级机构外,大多数是由一些地方部门设立的,这些机构普遍不具有经营上的独立性,它们所出具的评级报告往往是为其所属的相关部门服务,因而其信用评级结果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评级人员匮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信用评级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评级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宏微观经济等专业知识,还应当熟悉我国相应的法律政策。
但目前我国在高校还未设立信用评级专业,也没有制定信用评级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加之许多从业人员也未接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这些因素都造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偏低。
此外,专业的评级人才也严重缺失,目前我国大部分评级机构的专职评级人员只有10人至20人。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信用评级行业不仅人才匮乏,而且其综合能力同国外专业信用评级人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4、行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内部分企业的金融问题不断出现,但由于有国家财政做支撑,一些金融问题并未被暴露,而是以银行不良资产的形式大量累积。
例如,根据以往经验,一旦我国发行的债券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问题,往往先由有关主管部门出面协调,采取补救措施,因而债券投资者很少承担相应的违约损失,而债券不能兑付的风险往往由政府和有关机构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的作用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投资者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没有强烈的需求,这也进一步制约了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使评级揭示风险的重要性难以有效发挥。
5、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相应的权威性。
尽管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众多,但大部分为地方性或区域性评级机构,规模普遍偏小,加之部分信用评级机构作假现象屡有发生,这些都影响了整个评级行业的可信度。
此外,各评级机构难以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级,评级标准差异较大,这同样也严重削弱了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评估机构能够像穆迪或标准普尔那样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