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第二章—大地天文学基础
![第二章—大地天文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19d8fcca1c7aa00b52acbe3.png)
Z P 称为下子午圈。 对的另一半 PNQ
子午线和四方点: 天球子午面与天球地平 面垂直,它们的交线 NS 称为子午线。子午线 与天球相交于两点,靠近北天极的那一点 N 称为北点,和它相对的另一点 S 称为南点。 观 测者面向北,在右方地平圈上距南北点各 90 度的 E 点称为东点,在左方与东点相对称的一点 W 称为西点。东南西北四各方向点称为四方点。 东西两点也是天球赤道圈与天球地平圈的两个交点。
三、天球上与地球公转有关的圈、线、点
黄道在天球上的位置较难确定。 所谓黄道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 球相交截出的大圆,它也是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地球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但在地球上 的人们看来,却好象是太阳在天空众星之间绕地球转圈。因此,黄道也就是太阳每年在天球上所作 视运动的路线,如图(2-1-3)所示。 确切地说,黄道面是地球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平均轨道平面,这一平面延伸与天球相交的大圈 称为黄道;过天球中心作一直线垂直黄道面,这直线与天球相交与 和 两点,靠近北天极的
动的距离相比要大得多,人的肉眼分辨不出天体的远近,所以看上去天体似乎都离我们一样远,仿 佛散布在以观测者为中心的一个圆球的球面上(站心天球)。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天体在这个巨大 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这个圆球就称为天球。 观测者所能直接辨别的只是天体的方向。在球面上处理点和弧段的关系,比在空间处理视线方 向间的角度要简便得多,在天文学的一些应用中,都用天体投影在天球上的点和点之间的大圆弧段 来表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天球的半径是任意选定的,可以当作数学上的无穷大。 我们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看到天上的星星好像都离我们一样远。星星就好像镶嵌在一个圆形 天幕上的宝石。实际上星星和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球面上的 投影,这个假想的圆球就称为天球,它的半径是无限大。而地球就悬挂在这个天球中央。星星在天 空中移动的方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星座的形状并不会改变。星星从东方的地平线爬上来,爬 到最高点(中天),然后往西方沉下去。看起来就像整个天球围绕着地球旋转一样。相信大家都明 白,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星体并不会绕着地球转。星体在天空中绕着我们旋转,是因为地球自 转而产生的错觉,天球本身是不会移动的。我们身在地球中,并不会感觉自己在转动的,就好像我 们乘坐火车时看见窗外的景物向后移动,而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移动中。 天球是一个直观的假象球,其形成的原因是人的 肉眼分辨不出天体的远近。设在地球中心照准空间远 近不等的天体,将各天体方向线延长与天球相交的各 投影点称为各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如图(2-1-1)所 示。显然,就存在有两个或多个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 位置是重合的。 由于天球的半径可视为无穷大,在空间任何有限 的距离与天球半径相比,都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 此天球具有下面两个特性: 相距有限距离的所有平行直线,向同一方向延长 与天球交于一点。 相距有限距离的所有平行平面天球交于同一大 圆。
天文地理-基本常识
![天文地理-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35b973d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1.png)
天文地理基本常识宇宙的奥秘与地球的美丽宇宙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包含了无数的星系、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其他天体。
它是由物理定律和自然力量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其起源、演化和未来仍然是一个谜团。
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拥有独特的地质、气候和生物特征,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
这个自转运动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完成一次公转大约需要36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年。
这个公转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度的变化。
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其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的陆地被划分为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洲之间通过陆地桥、海峡和运河相互连接。
地球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它们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地球的气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地球的倾斜角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海洋流等。
地球的气候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生存条件。
地球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和海洋等。
这些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同时也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人类是地球上的生物之一,我们的生活和活动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通过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方式改变了地球的地理和生态环境。
然而,人类的活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过度开发等。
因此,保护地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天文地理是研究宇宙和地球的科学领域,它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地球的美丽。
通过了解天文地理的基本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宇宙和地球,并意识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只有通过保护地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确保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福祉。
天体物理学与地球科学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中各种天体的性质、演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天文学知识学习大班科学教案
![天文学知识学习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d3049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8.png)
天文学知识学习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太阳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地球绕太阳转,形成四季变化。
太阳对地球的温暖和光照,使植物生长,动物活动。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和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它们。
通过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绕太阳转的过程。
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让幼儿了解太阳的重要性。
第二章:月球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距离等。
2.2 教学内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转。
月球的形状是椭圆形,离地球约38万公里。
月球上有环形山、山脉、平原等地貌。
2.3 教学活动:观看月球的图片,让幼儿认识月球。
通过月球模型,演示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讲解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以及月球上的地貌特征。
第三章:星星的世界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如类型、距离、亮度等。
3.2 教学内容:星星有不同类型,如恒星、行星、彗星等。
星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以光年为单位。
星星的亮度与其距离和大小有关。
3.3 教学活动:观察夜空中的星星,让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星星。
通过星星模型,演示星星之间的距离和亮度。
讲解星星的分类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星星的多样性。
第四章:太阳系的认识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如行星、卫星、小行星等。
4.2 教学内容: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有卫星,如地球的月球、木星的四大卫星等。
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彗星、陨石等物体。
4.3 教学活动:观看太阳系的图片,让幼儿认识行星和卫星。
通过太阳系模型,演示行星之间的距离和运动。
讲解太阳系中的其他物体,如小行星、彗星、陨石等。
第五章:宇宙的奥秘5.1 教学目标:让幼儿对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发展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5.2 教学内容: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约137亿年前。
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天文学基础知识
![天文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e94be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d.png)
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性质的科学。
它包括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和天体测量学等分支。
本文将介绍一些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天体分类、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宇宙的扩张等内容。
一、天体分类天体是宇宙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根据其性质和特征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和流星等。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它们以核聚变的方式产生能量,并通过发光和辐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稳定状态。
行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根据其距离太阳的远近,分为类地行星和巨大行星。
卫星则是绕着行星或恒星运行的天体,比如地球的月亮就是一个卫星。
流星是从太空中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的小天体,也被称为陨石。
二、恒星的形成恒星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是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
大多数恒星形成于分子云中,当分子云中的物质密度较高时,由于引力的作用,分子云会逐渐坍缩,形成一个致密的气体核。
随着坍缩的进行,气体核的温度和密度不断增加,最终达到足够高的水平,使得核心的温度足以引发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恒星光和热的主要能量。
三、星系的形成星系是宇宙中巨大的恒星聚集体,包含了数百亿颗甚至更多的恒星。
根据形状和结构的不同,星系可分为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几种类型。
星系的形成与恒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通常出现在星际物质较为密集的地方。
当分子云坍缩形成恒星时,附近的其他物质也会受到引力的影响,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
四、宇宙的扩张宇宙的扩张意味着整个宇宙空间在时间上的膨胀。
这一概念源于观测到的红移现象,即远离我们的星系中的光线呈现出红移的特征。
根据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科学家发现宇宙早期经历了一次叫做“大爆炸”的事件,而接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宇宙不断膨胀扩大。
宇宙的扩张速度也受到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未知物质的影响,这些未知物质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并推动着宇宙的持续扩张。
总结:天文学基础知识包括天体分类、恒星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和宇宙的扩张等内容。
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资料
![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99db643852458fb770b5653.png)
1. 什么是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由哪几部分组成?谈谈其基本任务和作用?答: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分支,是测绘学科的各学科的基础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测量和描述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
具体表现在(1)、建立与维护国家及全球的地面三维大地控制网。
(2)、测量并描述地球动力现象。
(3)、测定地球重力及随时空的变化。
大地测量学由以下三个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
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作用:可以用来精密的测量角度,距离,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等。
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2. 什么是重力、引力、离心力、引力位、离心力位、重力位、地球重力场、正常重力、正常重力位、扰动位等概念,简述其相应关系。
答: 地球引力及由于质点饶地球自转轴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称为地球重力。
引力F 是由于地球形状及其内部质量分布决定的 , 其方向指向地心、大小2r m M G F ••= 离心力P 指向质点所在平行圈半径的外方向,其计算公式为ρω2m P = 引力位:将rM G V ⋅=式表示的位能称物质M 的引力位或位函数,引力位就是将单位质点从无穷远处移动到该点引力所做的功。
离心力位:()2222y x Q +=ω式称为离心力位函数 重力位:引力位V 和离心力位Q 之和,或把重力位写成+⋅=⎰rdm G W ()2222y x +ω 地球重力场: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种物理属性。
天文公基知识点总结
![天文公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ff06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5.png)
天文公基知识点总结天文学是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宇宙现象的科学,它涵盖了宇宙中的星球、恒星、星系、星云、行星际尘埃和气体以及宇宙射线等。
天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天文观测和天文仪器,同时也包括了天体物理学、宇宙化学、天体力学、宇宙学等分支学科。
天文学对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1. 天文观测天文观测是天文学的基础,通过观测天体的位置、运动、亮度、光谱特征等信息来研究宇宙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天文观测主要有地基观测和太空观测两种形式,地基观测通过地面望远镜和其他天文仪器进行观测,太空观测则是利用航天器、宇宙望远镜等设备在太空中进行观测。
天文观测的重要意义在于探索宇宙中的未知之处,例如黑洞、脉冲星、暗物质等。
2. 星系和星云星系是宇宙中由恒星、行星、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大系统,它们通过引力相互束缚在一起。
目前已知的星系包括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不同类型,其中最著名的螺旋星系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大型云状物体,它们可能是新星的诞生地或者已经死去的恒星残骸。
星系和星云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和星际物质的分布状况。
3. 恒星和行星系统恒星是宇宙中由氢、氦等元素组成的巨大的球状天体,它们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发出光和热。
我们所熟知的太阳就是恒星的一种。
行星系统是恒星周围围绕其公转的一系列天体,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行星系统中的行星主要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大类,它们的内部结构、表面特征和大气组成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恒星和行星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宇宙中天体形成的规律和星球生命的可能性。
4. 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中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旨在揭示宇宙中的物理规律和引力相互作用的机制。
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恒星、恒星演化、行星大气、星际空间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模型、物理实验和天文观测等手段。
天文学的介绍范文
![天文学的介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b7b3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5.png)
天文学的介绍范文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物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天体的性质、结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问题。
天文学包括天体测量学、星系天体学、恒星天体学、星际物质天体学和宇宙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涉及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学科。
天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对天体运动的观察和记录为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和克利奥帕特拉斯首次提出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宇宙模型。
到了哥白尼和开普勒时期,天文学开始采用观测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形成了天体力学的基本理论。
随着光学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天文学的观测能力大幅提高,对天体的观测精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17世纪,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月球上的山脉和撞击坑,发现了天体运动的一些重要规律。
而牛顿的力学定律和引力定律为天体运动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天文学采用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开展工作。
观测天文学通过望远镜和探测器等设备对天体进行观测,获取天体的光谱、亮度、位置等信息。
实验天文学则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来模拟天体的物理过程,例如利用核反应堆模拟恒星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
理论天文学运用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工具来解释和预测天体的性质和现象,例如通过模拟计算来研究黑洞的行为和宇宙的形成。
现代天文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恒星、星系、宇宙学、行星科学等等。
其中,恒星天体学研究恒星的形成、演化和死亡,通过对恒星的观测和理论模拟来揭示宇宙的恒星演化史。
星系天体学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通过观测和理论模型研究星系的结构、星族和暗物质等。
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大尺度结构等来研究宇宙的参数和形成过程。
行星科学研究行星、卫星和小天体的性质和演化,包括行星的大气、地质活动和外星生命等。
天文学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天文学,我们知道了太阳系的位置和结构,揭示了恒星的演化和死亡的过程,发现了许多外太阳系行星和类地行星,探测到了宇宙射线和暗能量等神秘现象。
第7章 地月系 知识清单
![第7章 地月系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4b28aa3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4.png)
第7章地月系7.1地球的运动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公元2世纪,以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地心说”,他们认为,地球固定位于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着地球旋转。
地心说,又名天动说。
是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而其它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一种学说。
也是古代教会信仰的学说。
2、16世纪初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证明了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同时还在沿着以太阳为中心的轨道不停地绕转。
其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星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据。
二、地球自转1、演示地球自转思考下列问题:①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②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③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2、地球自转特点三、地球公转1、地球公转特点2、闰年①由于1年的长度比1个地球公转周期的长度大约短0.25日,因此,每隔四年就会多出1日,公历规定把这一年称为闰年,闰年的二月份比平常年的二月份多一天。
②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
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且不是100的倍数,为普通闰年(如2004年、2020年就是闰年)。
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3、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7.2昼夜与四季一、地球自转1、地球的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现象:星星的视运动、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3、地球自转基本特征(1)自转轴:地轴。
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转轴,是想象中连接N极和S极的线。
(2)自转姿势:倾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夹角为66.5°。
(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一讲 天文
![第一讲 天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a3861290c69ec3d5bb7530.png)
木星,古名岁星或岁,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岁 字即指岁星。古人把木星的周期与农事联系起来, 可能因为木星和太阳活动周期相近。木星十二年绕 天一周,每年居十二次(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 西向东分成的十二等分,叫做十二次。)的一次, 故名岁星,并用岁星所在的次名作为纪年的标准。 水星,古名辰星,离太阳最近,看上去总是在 太阳两边摆动,离开太阳最远不超过三十度。中国 古代把一周天分为十二辰,每辰约三十度,故称水 星为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以其红光荧荧似火而得名。 火星在天上的运动,时而由西往东,时而由东往西, 很迷惑人,故名荧惑。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每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 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岁镇一宿,好像轮 流坐着二十八宿一样,故名镇星。
小贴士
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 并不是指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 (营室)(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坐的αβ 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水昏正而栽(黄昏时,营室出现在正 南方,就要立版筑墙。)”,就是一个 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火星,而 是指恒星中的大火(即心宿,特指心 宿二,即天蝎座的α星。如《诗经》 “七月流火”,即在农历七月天气转 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 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第一讲 天文
背景知识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 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 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主要通过 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 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 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 源及其演化规律。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 位。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 关,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 六大基础学科。
四神瓦拓本
中国古代天文学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天文学核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2ac95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d.png)
中国古代天文学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天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观测天象并记录天文现象。
以下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内容:
1.天文观测: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对天体运动的精确观测为基础。
早期的观测工具包括日晷、水平仪、纬仪等。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太阳、月亮、五行星(水金木火土星)、彗星、流星等,建立了丰富的观测数据。
2.历法制定:中国古代制定了多种历法,用于测定时间、预测日食、月食等。
最著名的历法是夏历、商历、周历、秦历等。
汉代刘向的《大明历》、唐代僧一行的《真逢景历》等都是重要的历法著作。
3.天文学理论:古代中国天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宇宙结构、天体运动规律等方面。
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些理论,如恒星视运动、地心说和天心说等。
在古代中国,地心说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直到宋代郭守敬提出了有关地心说的批判。
4.星宿、星座: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宿和星座有着深刻的研究。
《天文学大成》记载了283颗星宿,星宿的名称和图案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事件相关联。
古代的星宿文化在后来的文学、绘画中也有很大影响。
5.宜时观测: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注重宜时观测,以揭示天文现象和预测天体运动。
在《淮南子》等文献中,有关宜时观测的理论和实践被广泛探讨。
6.天文仪器:古代中国发明了一系列天文仪器,如光学仪器、观象仪、浑天仪等,用于天文观测和测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包含了广泛的内容,从天文观测到理论研究,涵盖了古代科学、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
古代中国天文学对后来的东亚地区以及世界天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天文学知识点总结
![天文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401a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e.png)
天文学知识点总结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的运动、结构和属性的科学。
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天文学知识点的总结:行星和卫星- 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同时也是自身没有发光能力的天体。
- 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水金火木土天玛地。
其中,水金是岩石型行星,火木是气体巨型行星,土天玛地是冰巨星。
- 卫星是围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
例如,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
恒星和星系- 恒星是由气体聚集形成的巨大球状体,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恒星发光的原因是核反应。
- 星系是由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的巨大天体集合体。
最著名的星系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 银河系是由数百亿颗恒星组成的大规模星系结构。
它呈盘状,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
宇宙和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包含一切物质和能量的巨大空间。
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种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的事件。
-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在大约138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扩张,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观察到的宇宙结构。
- 根据宇宙膨胀的观测数据,宇宙膨胀的速度正在加快,这与我们对暗能量的了解有关。
黑洞和星团- 黑洞是一种密度极高的天体,其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黑洞可能形成于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炸。
- 星团是一群由恒星组成的天体集合。
根据恒星密度的不同,星团可以分为球状星团和开放星团两种。
这些只是天文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天文学还包括更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
希望这份简要的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天文地理百科上-第一章
![天文地理百科上-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ad8072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1.png)
第一章天文学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
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在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当您抬头仰望天空时,您知道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是什么吗?一些是行星,但多数为恒星,还有一些是巨大的星系,每个星系中都有成百上千亿颗恒星。
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恒星以及星系的科学。
天文学家的任务就是解释我们在夜空中所看到的各种天体,他们还致力于了解其他一些东西,例如,恒星的年龄以及他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等等。
“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现象,只有天文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们头顶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灿烂的星空联系在一起。
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
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
天文学和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等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
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联系。
当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
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中有许多应用。
”(南京大学天文系黄天衣教授)天文起源于古代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
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
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
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大地测量学基础(第2章 天文大地测量+2012.02.13)
![大地测量学基础(第2章 天文大地测量+2012.02.13)](https://img.taocdn.com/s3/m/cf49c82ae2bd960590c677a8.png)
17
天文测量
平太阳日是以平子夜的瞬时作为时间的起算零点,如 果LAMT 表示平太阳时角,则某地的平太阳时 MT = LAMT + 12 (平子夜与平正午差12小时)
• 世界时UT:
以格林尼治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UT = GAMT + 12 GAMT 代表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角。
18
28
天文测量
1、测站的天文 经度等于测站与 格林威治天文台 在同一瞬间同类 正确时刻之差。 测站恒星时: S=α+t 钟面时:S’ L= S –S’ = α + t – S’
29
天文测量
2、天文纬度测量基本原理
铅锤线与天 球赤道面的 交角等于测 站纬度。
φ = δi+/- Zi
30
天文测量
3、天文方位角测量基本原理 天文方位角: 通过测站和 目标(B)的 铅锤面与测 站天球子午 面之间的夹 角。
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坐标系)
以天球赤道和过天顶(地方)天球子午 线为基准面;用(赤纬 +时角)表示。 注意:时角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二赤道坐标系
以天球赤道和过春分点的天球子午线为 基准面;用(赤纬 +赤经)表示。 注意:赤经与地球自转无关。
27
天文测量
时 角:
一个天体的时角表示该天体是否通过了当地 的子午圈(中天)。其数值则表示了该天体与当 地子午圈的角距离,并借用时间的单位,以 小时来计量(1HA = 15度)。 例如:一个天体的时角是2.5HA,就表示 他已经在2.5个小时之前通过当地的子午圈, 并且在当地子午圈的西方37.5度的距离上。 负数则表示在多少小时之后将通过当地的子 午圈。当然,当时角为0时的意思就是这个天 体就在当地的子午圈上。
大地天文学
![大地天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e06726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5.png)
就观测方向和天顶角来说,大地测量的测角仪器在原理上可用于天文观测。但为了适应天文观测的特点,需 要作必要的改变和配备一些附件。
一般的测角仪器只观测低目标,天文观测有时需要观测近天顶星,所以望远镜需要改成折轴式的。
一般的测角仪器只观测固定目标,天文观测需要跟踪移动的星影,所以需要装有动丝的超人差测微器,以消 减人差的影响。
展望
已往,大地天文学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大地的横向误差和求定天文大地垂线偏差。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今后 的大地当不再是角和边的传递来组成了,边长已不再受到视线和地形限止,可以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观测所得 的三维坐标与大地计算所依据的数学面只是几何的关系。因此,老的经典的大地天文学概念就不可能继续存在, 必须跟上科学的发展,正如同大地测量学本身随着手段的发展已改变其原来的控制建设的概念。
由于上述原因,角度观测中消减仪器误差的通用方法,在天文观测中已不适用,所以需要有高灵敏度的跨水 准器或挂水准器以及与水平轴成正交的水准器。用来分别测量水平轴倾斜和望远镜倾斜的变化。满足上述要求的 测角仪器称为全能经纬仪,如瑞士WILD厂的T4。
同一瞬时某地的地方恒星时与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上零点的恒星时之差,就是该地的经度。
科学技术工作正常由于技术手段的发展赋予科学研究新的生命,天文学由于精密时计的出现而发现地球自转 的不均匀性,因而产生了地球自转科学的研究。大地测量由于电磁波测距的出现,使大地中测边取代了测角。
天文学 地球科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天文学 地球科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5737a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d.png)
天文学地球科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分别研究天体和地球相关的现象和规律。
天文学关注宇宙中各种天体的运动、形态和性质,包括星球、恒星、星系以及宇宙中的各种现象。
地球科学则研究地球的结构、内部运动、地壳变动以及地球大气和水圈的地球科学要点要点包括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和气象学等。
虽然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但在一些研究领域存在着交叉,比如天体地质学和行星地球物理学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要点,并探讨它们在交叉领域的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涉及的主题,介绍了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并说明了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天文学要点和地球科学要点两部分,分别详细介绍了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概念、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
在交叉领域研究部分,介绍了天文学和地球科学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研究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本文的写作目的进行清晰的阐述。
可以指出文章旨在探讨天文学和地球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它们之间的交叉领域研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目的还包括介绍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要点,以便让读者对这两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读者对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兴趣,并准确传达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
2.正文2.1 天文学要点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及宇宙现象的科学领域,包括对星体、行星、恒星、星系、宇宙射线等天文现象的观测、研究和理论分析。
天文学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宇宙演化理论:天文学通过观测和理论推导,研究宇宙的演化历史,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论、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宇宙背景辐射等内容。
综合素质天文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天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32cf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b.png)
综合素质天文知识点总结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宇宙演化及宇宙间各类物质、过程和现象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天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天空的观察和探索,从对星星、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认知,到对宇宙的演化、星际物质的形成等深入研究,天文学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探讨宇宙奥秘的热门领域。
本文将从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天文观测设备、宇宙演化理论以及最新的天文研究成果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素质天文知识总结。
一、天文学的基本知识1.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一些小行星、流星和宇宙尘埃等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是由恒星太阳和其周围的天体组成,包括地球、火星、金星、水星等行星,以及冥王星、海王星等矮行星。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探索宇宙起源的重要窗口。
2.星座:星座是天空中被划分出来的一些特定区域,每个星座都是由一组星星组成的图案。
星座的划分是为了方便天文学家和爱好者在天空中进行观测和定位。
最常见的星座包括天蝎座、双子座、狮子座等,它们是古代人对天空中星星的观测和描述所形成的。
现代天文学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规定,将天球划分为88个正式星座。
3.恒星:恒星是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天体,它是由氢气和少量的氦气组成的等离子体。
恒星的能量主要来自核聚变反应,其内部温度高达数千万度,表面温度也很高,呈现出明亮的光芒。
最著名的恒星包括太阳、北斗七星等。
恒星的研究是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测和研究恒星的性质和运动,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演化和结构。
4.星系:星系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天体系统,它由大量恒星、行星、星际尘埃和气体等组成。
宇宙中存在着大约2000亿个星系,它们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形成各种不同形态的结构,如椭圆星系、螺旋星系、不规则星系等。
星系的研究是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分析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可以深入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5.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宇宙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它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巨大的爆炸,从此以后,宇宙开始膨胀,恒星、星系和行星等天体逐渐形成。
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天文学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91f15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8.png)
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天文学的基本知识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
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希望有所帮助!宇宙是如何形成的?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
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
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
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
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
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
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
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
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
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
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
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
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
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章 绪论
实用天文 主要任务: 研究如何运用球面天文的理论来测定地面点的天文经纬度和 至地面目标方向的方位角。 主要内容:天文测量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测定地面点 的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观测方法。观测结果的处理和计算, 影响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变化的因素等问题
第0章 绪论
实用天文
高精度的一二等天文测量主要在经典大地测量中为国家控 制网提供起算数据和方位控制数据,同时也为研究地球形状 和大小提供资料。 较低精度的三、四等天文测量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 防建设的诸多领域。
第0章 绪论
§0-2 宇宙空间 太阳系 星系
1.银河系: 在夏季晴夜里,可看见一条明亮的象云雾似的光带横 贯天空南北,这条光带称为银河。银河由许多恒星组成, 在空间构成一个庞大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
直径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万光年
第0章 绪论
§0-2 宇宙空间 太阳系 星系
第0章 绪论
第0章 绪论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星图:人们把各星座按照各星的相对位置描绘在图纸上, 称为星图。它是将天体的球面视位置投影于平面而绘制成 的图。 星表:记载天体各种参数(如位置、运动、星等、光谱 型等)的表册称为星表
第0章 绪 论
§0-4 开普勒行星运行定律
第一定律: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 的一个焦点上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夏季
第0章 绪论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秋季
第0章 绪论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冬季
第0章 绪论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星等:是表示天体相对亮度的数值。人们感觉到的恒星 的亮度称为视亮度,它和恒星本身发光的能力有关,也和 恒星离我们的远近有关。 亮星(牛郎、织女)列为一等星,次亮的为二等,肉眼 能看到6等 太阳:-26.7等,满月时月亮:-12.6等
第0章 绪 论
§0-1 大地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天文学:天体测量学(球面天文学和实用天文学等)、 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理论天文学、射电天文学、恒 星天文学等 把球面天文学和实用天文学的有关内容合并为一门学 科,称为天文测量学或大地天文学,属天文学范畴,也 是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研究如何 运用天文方法,观测天体的位置来确定地面点在地球上 的位置和某一方向线的方向,即研究用天文方法测定地 面点的天文经纬度和某一方向的方位角。
第0章 绪论
§0-5 地球运动 月球运动 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的绕着太阳作 公转运动。由西向东
第0章 绪论
§0-5 地球运动 月球运动
二、月亮的运动 月亮的公转: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偏心率为 1/18的椭圆。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月亮公转的 方向也是由西向东,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
第0章 绪论
§0-5 地球运动 月球运动 二、月亮的运动
月亮的自转:月亮在公转的同时还绕着自己体内的旋转 轴不停地自转,但自转的周期和方向恰与公转的周期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向相同。
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在相等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 相等
第0章 绪论
§0-4 开普勒行星运行定律 第三定律:行星绕日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轨道 椭圆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第0章 绪论
§0-5 地球运动 月球运动 一、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是一个象梨形的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 它不停的绕着自己体内的旋转轴作自转运动,由西向东
§0-2 宇宙空间 太阳系 星系
第0章 绪论
§0-2 宇宙空间 太阳系 星系
星系: 光年:光走一年所经历的路程的长度 1光年 = 63239.79天文单位 = 约10万万万公里 最近恒星-太阳:4.3光年
双星:两颗 聚星:七八颗 星团:十颗以上,有物理联系 星系:几十亿至一千亿的庞大恒星集团, 银河系、河外星 系、星系团和总星系
§0-2 宇宙空间 太阳系 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外面,许多与银河系相类似的星系,称为河
外星系 最近的仙女星座大星云:150万光年
总星系 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巨大的星系集团, 称为总星系。 能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49亿光年 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能探测到100亿光年以外的宇宙深处
第0章 绪论
人们把所看见的空间世界称之为宇宙。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太阳系: 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1)、 火星(2)、木星(16)、土星(15)、 天王星(5)、海王星(2)、冥王星(1)
地球-太阳:1.5亿公里(一个天文单 位) 冥王星-太阳:59亿公里(39.5个天文 单位)
第0章 绪论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星座 为了用肉眼辨认恒星,古人将天空中的恒星划 分成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称为一个星座。 国际天文协会把星空同一划分为88个星座。如大熊 星座(北斗七星),小熊星座(北极星),仙后星座。
第0章 绪论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第0章 绪论
§0-3 星座 星等 星图
春季
第0章 绪论
第0章 绪论
实用天文测量应用
铁路、公路、高压电缆、输油管道等的勘查、设计和施工 无国家控制点的地区进行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 航天航海使用高精度的惯性系统,为其提供天文(真北)
基准 机场采用惯性基准(仪表着陆)系统,为其提供可靠的地
面参数 海上和空中天文导航
第0章 绪论
§0-2 宇宙空间 太阳系 星系
第0章 绪 论
§0-1 大地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球面天文:利用天球作为研究问题的辅助工具。 研究主要内容: 1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相对位置的各种天球坐标系统和各种坐 标间的关系 2确定地面点在地球上位置的天文地理坐标系及其与天球坐 标间的关系 3 研究各种时间单位系统和各种时刻的换算,影响天体视 位置发生变化的各种现象及计算天体在天球上视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