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效挂钩政策的变革趋势
构建国有企业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
构建国有企业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管理机制,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文/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谭士百 金霞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称EAP)于2001年正式进入中国,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相继投入到EAP的实践探索中,并逐渐向政府、军队、学校、社区等服务主体延伸。
作为一种外来引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中国的EAP 本土化实践已经历将近20年,中国EAP模式开始由跟随式发展逐渐转变为探索式创新发展。
中国企业的EAP 发展面临着时代更替、行业发展、企业成长、员工需求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同时也受到了社会文化差异障碍,EAP工作成效显性化程度不足,EAP发展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的困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总额的调控与管理经历了多个阶段:1978年国家首先恢复了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度;1984年开始实行企业奖金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模式;1985年开始实行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1992年开始对于自我约束机制健全的企业实行企业自定工资总额,确定“两低于”原则;1999年,我国开始探索新型工资总额调控机制,初步形成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警线的三位一体管控模式。
进入21世纪,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开始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由政府调控逐步转向企业自主确定,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2018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国发〔2018〕16号),对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意见,明确实行工资总额能增能减的工效挂钩机制,对处于充分竞争、董事会健全的商业类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实行备案制,分类确定工资效益联动指标,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预算、执行、监督和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效挂钩工资总额机制模型构建国有企业(集团)所属成员企业(以下简称“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应坚持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相结合,效益导向、总量控制、能高能低及职工工资水平与企业竞争力相适应的原则。
劳动部、财政部关于改进完善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通知
劳动部、财政部关于改进完善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1996.12.12•【文号】劳部发[1996]409号•【施行日期】1996.1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劳动部、财政部关于改进完善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6]4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财政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计划单列企业集团,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加强工资总量宏观管理和调控,现对改进和完善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通知如下:一、凡是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都要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不具备挂钩条件的,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工资计划控制办法。
无论实行何种办法,都必须坚持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实际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则。
二、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确定。
一般以实现利润、实现税利、上缴税利等指标为主。
少数行业、企业可结合本行业、企业特点,继续实行复合指标挂钩办法。
三、继续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作为所有挂钩企业提取新增效益工资的否定指标。
未完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核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的,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以上缴税利以外的指标作为挂钩经济效益指标的企业,要把实际上缴税利作为必保指标,达不到指标要求的,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四、建筑施工企业,要逐步由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改为工资总额与建设施工产值和实现利润(税)复合指标挂钩的办法。
外经贸企业实行的出口收汇美元工资含量办法,要根据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的原则,加以改进完善。
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对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安置富余人员而减少职工的,要按减少的人数乘以上年度企业平均实发工资水平的50%—70%核减工资总额基数。
“工效挂钩”——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形式
辽宁财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工效挂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形式。
所谓“工效挂钩”,即:工资总额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挂钩。
根据每个企业近年的经营情况,分别核定挂钩基数、挂钩比例和挂钩目标。
通过我们《共产党员》杂志社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工效挂钩”不仅适用于工业、商业企业,同样也适用于事业单位。
一、“工效挂钩”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经营机制的诸项改革“工效挂钩”的实行,为我社加强经营管理、发行管理,提高刊物质量,增强职工收入提供了利益机制;调动了全员挖掘内部潜力的积极性。
具体表现在:(一)改变财务体制,统一政策口径。
首先,我们以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入手,改变了社内三家期刊“独立核算、各自为政”不利于事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了“统一管理,分户记帐”的核算体制。
由于统一了财务政策、发行政策;统一了资金调配、对外经济往来;严格控制成本项目的支出及原材料采购价格,使得期刊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实行费用包干,压缩各项支出。
我们对三家期刊分别进行定员定岗定责,下达成本费用定额指标,做到对外统一,对内灵活,大集权下存在小自由。
年末,根据各项经济指标考核,同效益工资、奖金诸项挂钩。
例如:各刊的发行会议费用近几年上涨幅度很大,在下达了定额指标后,各刊针对发行重点目标、对象、地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订了会议的详细方案,精打细算,使有限的定额资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节省了会议费,还将节余的定额资金用于走访订户,进一步扩大了发行力度。
对企业管理费用的可控指标,如办公费、资料费、差旅费等,由财务处负责对其进行监督考核,实行超支不报、节支提成的办法,从而达到压缩支出的目的。
(三)完善内部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我社在改革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如财务管理制度、发行承包规定、党刊宣传管理制度等,制度中还包括考勤评定制度及工资内部分配办法。
分配办法遵循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实行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实行扣罚;对工作造成损失的,进行处理。
工效挂钩总结汇报
工效挂钩总结汇报工效挂钩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将员工的工资和绩效直接挂钩,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表现。
本文将从工效挂钩的定义、目的、实施过程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工效挂钩是指将员工的工资与其工作效率和绩效直接挂钩的一种激励机制。
它强调员工通过高效的工作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工效挂钩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直接的经济激励来鼓励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创造更大的价值。
工效挂钩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表现。
通过将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成果直接相关联,激励员工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努力完成任务。
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促使员工主动地追求卓越的绩效,并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
实施工效挂钩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确定工效挂钩的指标和标准,使其与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相匹配。
其次,制定工效挂钩的激励方案,明确员工在达标情况下所能获得的奖励和福利待遇。
然后,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和评估体系,监测和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测算。
最后,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工效挂钩机制不仅在理论上有吸引力,也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
工效挂钩机制有其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
首先,它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它能够帮助组织识别和培养优秀的员工,提高员工的价值和能力。
再次,它能够提高组织内部的公平性和竞争力,激发员工之间的积极竞争和团队合作。
然而,工效挂钩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如果挂钩的指标和标准不合理,可能导致员工过度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影响工作效果和员工的创造力。
其次,由于挂钩的薪酬与个人绩效直接相关,可能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造成组织的内部紧张氛围。
再次,工效挂钩可能会忽略员工的非经济需求,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工效挂钩是一种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通过将员工的工资和绩效直接挂钩,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表现。
铁路企业工效挂钩的发展与完善
局 资 产经 营 责 任 制 的实 施 ,铁 道 部 对 铁路 局 运 输 工 附业 和 多 种经 营 企 业 实 行工资总额 与经营峻人挂钩办祛 。
办法 的主要 内容是 : 面挂 钩 , 挂 全 总 提 基 数脱 钩 ,增 量 提成 盈 亏奖 罚 , 三率 考棱 { 化管 理 ,舟 档调控 2 0 强 02 年 为 促 进 运 输 企 业 与 多 元 经 营 企 业
L 其 经济 效益 挂钩 .即企业 按照 工
供 销 企业 实 行 工 资总 额 与 上 文税 金 和 换 算周转 量 复 台挂 钩 。1 9 9 8年 为规 范
需 要 .铁 道 部 对 铁路 运 输 企 业 工 效挂
钩 办 法作 了相 应调 整 ,降 低 与 换算 周
—
效挂 钩 办法 ,根 据 挂钩 效 益指 标 完 成 情 况 ,确定 列 支工 资总额 。
2 工效挂钩效果显著
21 转 变观 念 , . 增强 了效 益 效率 意识 工 效 挂 钩工 作 的重 点是 贯 彻 关于 职工 工 资 要 紧贴 效 益 的精 神 ,强 化 干 部和 职工 的效益 、 效率意 识 。 为最 大 限 度地 满 足 不 同 时期 铁路 运 输 生产 经营 形 势 的需 要 ,适 时 改进 和 完善 铁 路局 工效 挂 钩 办法 ,加 大运 输 收 入 挂 钩力 度 , 立对盈 亏 计划考 核奖罚 制度 , 建 将 工 附业 外 委 和 临管 收入 纳 入 挂 钩 考 核 ,将 多 种 经 营企 业 纳入 工 效挂 钩 范 围 ,傲 到 了 铁 路局 全 部 人员 、全 部 工 资 、全部 销售 收入 纳入 工 效挂 钩管 理 。 通 过 挂钩 办 法 的改 进 和层 层 落实 , 工 效 挂钩 体 系 逐 步完 善 ,企 业 效益 成 为 职 工 工资 增 长 的 唯一 决 定 因素 。 各级 领 导对 效 益 指 标高 度 重视 ,干 部 和 职 工 的 增 收和 盈 亏 意识 普遍 增 强 ,只 有 努 力 增收 才 能 增 加工 资 ,只有 多 超 额
邮电部关于邮电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邮电部关于邮电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信息产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0.10.27•【文号】•【施行日期】1990.10.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邮电部关于邮电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1990年10月27日)邮电企业自一九八八年实行工效挂钩后,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邮电职工工资逐年有所增长。
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控制工资基金的过快增长。
但是,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现根据邮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已发布的邮电企业工效挂钩试行办法和实施办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一、部已决定自一九九0年起,挂钩的业务总量指标中不再剔除报刊业务量。
因此,各挂钩企业在计算业务总量实际完成数和按业务总量增长率计算应提效益工资时,不再剔除报刊业务量。
二、部(1989)邮部字490号通知规定,因工伤责任事故造成职工死亡的,每死亡一人扣减当年新增效益工资一万至二万元,考虑到扣减新增效益工资影响下一个计划年度工资总额基数,因此,自一九八九年起将扣减当年新增效益工资改为一次性罚款,即:因工伤责任事故造成职工死亡的,每死亡一人罚款一万元。
重大责任死亡事故,每死亡一人罚款二万元,所罚款额在工资基金中列支。
三、部劳动工资司劳综(1990)1号通知指出,拟从一九九0年起,对业务总量增长较快、经济效益较高,对全行业贡献较大的企业采取鼓励措施,具体办法是:自一九九0年起挂钩企业的百元业务总量工资含量、百元业务收入工资含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管理局,由部按中央国营邮电职工年平均人数,每人十元的标准,一次性拨给工资基金。
“工效挂钩”助推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升
“工效挂钩”助推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升【摘要】资金结算工作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效率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工效挂钩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资金结算工作的效率。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强调了提升资金结算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在详细介绍了工效挂钩的定义和原则,并对资金结算工作效率现状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工效挂钩在资金结算工作中的应用和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工效挂钩对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升的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终,本文强调了工效挂钩对提升资金结算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工效挂钩、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升、案例分析、作用、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中,资金结算工作作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发展速度。
在传统的资金结算工作中,由于人工操作多、流程繁琐、易出错等问题,导致了效率较低的现状。
为了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效率,全面推进工效挂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工效挂钩是指将工作效率同工作报酬挂钩的一种激励机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资金结算工作中引入工效挂钩机制,不仅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提高工作质量,还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资金结算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工效挂钩机制在资金结算工作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其有效性。
本文旨在探讨工效挂钩对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升的作用,展望未来工效挂钩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升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资金结算工作中,效率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资金结算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环节和流程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如何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效率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许多企业在进行资金结算工作时,常常面临着效率低下的困扰。
公司职代会工效挂钩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公司职代会工效挂钩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各位代表:我受分公司的委托在此向大会报告一二年工效挂钩的执行情况,请大家审议:工效挂钩政策实行以来,到今年已经有四年多的历史了,实行工效挂钩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大锅饭,从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强化职工队伍效益优先的意识。
工效挂钩办法实施以来,我们分公司严格按照公司[XX]48号的文件精神执行,认真测算单车收入与成本,严格认真考核,如实地给司机发放毛利提成,基本上起到了奖勤罚懒的作用。
12年1至12月分公司共计提取毛利67178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9490元,参加工效挂钩的车辆共计916台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23台次,月度效益工资分配0元以下的有34台次,占总台次的 %,与去年相比下降 %;0—100元的有33台次,占总台次的 %,与去年相比上升 %;100—200元的有65台次,占总台次的 %,与去年相比上升 %;200—300元的有47台次,占总台次的 %,与去年相比上升 %;300—400元的92台次,占总台次的10%,与去年相比上升119%;400—500元的有146台次,占总台次的 %,与去年相比上升 %;500—600元的有73台次,占总台次的8%,与去年相比上升 %;700元以上的有426台次,占总台次的38%,与去年相比下降 %。
全年人月均效益工资元,与去年相比上升元,上升比例为 %。
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自从开始执行新的工效挂钩提成系数以来,其它各项的数据都在上升,只在700元以上的标准才有所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较小,这充分地印证了功效挂钩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基本上每台车都有700元以上的提成出现。
所以说,只要你辛苦跑车了,效益上去了,你的收入也同样上去了。
例如成品罐基本上都拿回了500元的效益工资,最高的月拿到了XX多元。
我们认为工效挂钩真正的起到了鼓励多劳多得的作用。
实干、多干的就可以多拿钱。
工效挂钩办法是企业的一项政策,也是一个管理制度,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任何个人都不得任意改变。
工效挂钩执行的情况
工效挂钩执行的情况工效挂钩是一种激励机制,在企业中被广泛使用。
它通过将员工的报酬与其工作表现直接挂钩,从而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工效挂钩不仅对企业有益,同时也对员工有诸多好处。
首先,工效挂钩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通过与工作业绩直接相关的激励措施,员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因为他们知道付出的努力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这种机制激励员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工效挂钩还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和保留高效能的员工,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次,工效挂钩也对员工个人发展有益。
通过工效挂钩机制,员工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工作表现,并主动追求卓越。
他们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以实现更好的工作表现。
此外,员工也可以通过与企业一起分享业绩增长的成果,实现个人价值的增长,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回报和福利待遇。
然而,工效挂钩执行的情况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往往难以量化,很难简单地根据产出来确定报酬。
有些岗位的工作成果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这就给工效挂钩的执行带来了困难。
其次,过分依赖工效挂钩机制可能会导致员工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一味追求目标完成率可能会忽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适度控制工效挂钩的权重。
为了有效实施工效挂钩机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量化指标和目标,确保能够正确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
这需要考虑不同岗位的特点,量化指标的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和公平性。
其次,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效挂钩机制进行评估和优化,以确保其对企业和员工都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在实际执行中,工效挂钩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绩效评估、个人发展计划和奖励机制来全面衡量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此外,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调整目标和提供支持。
工效挂钩调研报告
工效挂钩调研报告工效挂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对工作效率进行评估来提高企业效益。
本报告是基于对某家企业在工效挂钩方面的调研与分析,旨在提供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一、企业概述该企业是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化工及机械设备,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年产值在亿元以上。
企业拥有完善的生产线和设备,专业的生产队伍和管理人员,长期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工效挂钩的应用现状2.1 工效挂钩的定义与实施工效挂钩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员工的工资与工作效率挂钩,通过对员工劳动产出的评价来确定工资水平。
这种方式在某些行业和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该企业中,工效挂钩被广泛应用于车间和生产线的管理中。
车间管理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生产任务,制定了不同的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并根据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行工资计算。
2.2 工效挂钩的优缺点工效挂钩的应用在实践中有其优缺点。
优点包括:1)鼓励员工积极性。
工效挂钩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加速工作效率和产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2)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对员工产出的评估和考核,能够快速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短板,从而提高管理准确性和效率,减少管理成本;3)提高企业效益。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和质量,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缺点包括:1)会产生工作中的不公平感。
在实施工效挂钩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公平和片面性的情况,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产生负面影响;2)无法全面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发展需求。
工效挂钩更注重员工的工作产出和效率,而忽略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需求,会影响员工的发展空间和参与度;3)有可能助长偷工减料和损坏机器的行为,影响生产质量和设备维护。
三、针对工效挂钩调研的问题和建议3.1 问题分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在应用工效挂钩的时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考核标准不准确。
落实工效挂钩考核机制,努力实现职工工资稳步增长的措施
落实工效挂钩考核机制,努力实现职工工资稳步增长的措施落实工效挂钩考核机制,努力实现职工工资稳步增长的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更好地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落实工效挂钩考核机制,努力实现职工工资稳步增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措施。
首先,建立科学的工资制度是重中之重。
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体系,才能够实现工资和工作绩效的挂钩。
针对不同行业和岗位的特点,在确定工资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量、工作效益等因素,确保工资的差异化和激励性。
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灵活的薪酬工具,例如提供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加强职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是实现工资稳步增长的关键。
只有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企业应该加大培训投入,开展各个层面的培训活动,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创新思维培训等,帮助员工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这样,职工的工作效果和质量才会有所提升,进而为其带来工资的稳步增长。
同时,加强员工参与决策是提高工资待遇的重要途径。
企业应该积极构建员工参与决策的机制,让职工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策略等进行投票或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参与决策,职工会更加投入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进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也可通过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分红政策等方式,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此外,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和交流。
只有做到与职工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环境。
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座谈会、意见征集等活动,听取职工对工资制度和工作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职工的付出和贡献,从而给予他们合理的工资待遇。
总之,在落实工效挂钩考核机制、努力实现职工工资稳步增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工资制度,加强职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员工参与决策,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和交流。
改进“工效挂钩”政策的设想
业 的分 配模 式 必 须 进 行 转换
为主
、
即 以 市场分 配
和 本人所 有 的 生 产 资料结合 两 权 分 离” 后
,
通 过 以 上两 个
政 府分 配 为 辅
,
对
。
“
工 效 挂钩 ” 的 改 目前
,
我们不 仅把全 民 所有 的生
,
进 必 须 建 立 在 这个 基础 上 钩
”
“
工效 挂
,
产资料 的 使用 权转给 了 企 业
而 且 把劳动者
,
的一 个 突 出 间 题
、
,
是对 企 业 的 经 济效益
正是
个人所 有 的劳 动 力 的 使用权 也 转给 了企 业 结合起来 了
动合 同制
,
。
难 以 有 一 个 合理 的 这 个原 因
进
, ,
。
公 正 的衡 量标 准
“
于 是 生 产 资 料 和 劳 动 力就 在 企 业 这个 载体 上
。
益 的统 一
客观 的 标 准
在众 多 的经 济效 益
也 就是 说
劳 动 合 同制所要求 的 只 是 劳
,
指标 中
。
,
是否 可 考 虑 以 企 业 总 销售 收 入与 总
,
动力 使用权 的 让 渡
此
,
而劳 动 力 的终 极权
,
即
因
成 本 的差 额 作 为 衡 量 企 业 经 济 效 益 的标 准 和
企 业 在 工 资发放 上 的 自我约束 机 因此 对
:
由此 可 见
,
公 有 制基础 上 的劳
制 难 以 建 立 起来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国有企业工效挂钩改行政审批为依法监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国有企业工效挂钩改行政审批
为依法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赣劳社劳[2003]12号
【发布部门】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03.08.07
【实施日期】2003.08.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国有企业工效挂钩改行政审批为依法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赣劳社劳[2003]12号)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人民政府第三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项目的通知》(赣府发[2003]3号)关于“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后续监管,防止管理脱节。
依法监管,要规范操作程序,切实转变观念,主动做好服务,防止出现日常管理工作缺位”的精神,为了做好国有企业工效挂钩改行政审批为依法监管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3年起,取消国有企业工效挂钩方案行政审批制度。
各市、县(区)劳动保障、财政、税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对国有企业工效挂
1 / 1。
工效挂钩政策的变革趋势
工效挂钩政策的变革趋势中国企业报道2012-09-19 10:11:45 阅读:997次核心提示:工效挂钩政策强制企业在追求工资总额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反思工效挂钩工效挂钩政策实施已经整整20多年,至今仍在沿用。
它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发挥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盘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很少有一项政策能如此长久而深远地发挥作用。
那么,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认识这项政策,对它的历史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变革趋势应该如何去把握呢?我国的工效挂钩政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好地挂起钩来。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工效挂钩政策应运而生。
所谓工效挂钩,就是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它是在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为企业核定工资基数和效益基数的基础上,按企业实际实现效益的增长率来确定企业工资总额的一种办法。
工效挂钩政策自诞生以后,历经多次修改和完善,但其基本思路没有太大的改变。
工效挂钩功过工效挂钩政策强制企业在追求工资总额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种把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捆在一起上下浮动的办法,有效地遏制了企业盲目增加工资的倾向,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经济杠杆作用,使国家多收,企业多留,职工个人多得,由此来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它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工效挂钩办法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企业工资与效益分离、国家对工资统得过死的局面,使企业获得了内部分配自主权,从而达到调动企业积极性的目的;其次,企业通过获得内部分配自主权,改革工资制度,打破平均主义,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充分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和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别,使职工工资同本人肩负的责任和劳绩密切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第三,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相应建立起来,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工效挂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经济行为,抑制了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
浅析“工效挂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工效挂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工效挂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是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调控的重要方式,不仅关系到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增长,还事关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调节行业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
实行工效挂钩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提高职工积极性。
为迎合这一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企业所得税政策上作了单行规定:工效挂钩工资符合“两低于”原则的,允许进行相应的税前扣除。
在税收实践当中,税务机关对工效挂钩企业的工资税前扣除基本上是依据劳动、财政等部门的联合批复的文件为准,直接进行税前扣除。
至于劳动等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是否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税务机关又为什么不去把关?工效挂钩的审核批准权在劳动、财政等部门,税务机关除了碍于有效的批准文件外,更重要的是因企业工效挂钩工资的计提与税前扣除的规定难以对号入座。
其主要表现在:按照《工效挂钩办法》,工效挂钩企业提取工资必须要符合三个原则:1、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为强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工资的约束作用,在计提新增效益工资时,应严格按照《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有关规定,考核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对当年没有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企业,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2、坚持“两低于”原则。
即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3、坚持既负盈又负亏的原则。
即经济效益增长时按核定的比例增提工资总额,下降时按核定比例减提工资总额。
但对挂钩经济效益指标增长过快的,在计提新增效益工资时要严格执行分档计提办法:新增效益工资相当于工资总额基数10%以内(含10%)的部分可以全部提取;10%-25%(含25%)的部分最高提取50%;25%-40%(含40%)的部分最高提取30%;40%以上部分最高只能提取10%。
走过十年——工效挂钩 功过评说
走过十年——工效挂钩功过评说
孙鹤
【期刊名称】《劳动保障世界》
【年(卷),期】1997(000)0Z1
【摘要】吉林省的工效挂钩工作从1995年开始,根据国发(1985)2号文件在部分国有企业试点,1988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企业中全面推行的。
迄今为止,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其改革艰难又曲折。
有成功、有不足、有经验、有困难……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工效挂钩办法?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走访,功过自有评说。
一、工效挂钩功过问题工效挂钩,是工资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种企业工资决定本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新机制,多数企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孙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功过是非任评说 [J], 陈秀娟
2.凿空之功与逢君之恶——张骞功过评说与《史记•大宛列传》的若隐不发 [J], 李佳
3.十年功过众评说为图发展共献谋——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十年回顾研讨会综述 [J], 苏青
4.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记明代内廷知名乐人刘瑾与阿丑 [J], 李娜
5.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浅谈话剧《司马迁》 [J], 田树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效挂钩”助推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升
“工效挂钩”助推资金结算工作效率提升在现代社会中,资金结算工作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资金结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何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效率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金融技术创新推动了资金结算工作的效率提升。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工效挂钩”,即将工作效果与工作效率挂钩,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效率。
通过“工效挂钩”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资金结算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操作繁琐,工作人员往往缺乏动力和激情。
而通过“工效挂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与工作效率挂钩,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工作人员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这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评价。
通过“工效挂钩”可以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精度。
资金结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金融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由于资金量大、操作繁琐,传统的结算方式容易出现错误和差错。
而通过“工效挂钩”,工作人员会更加重视工作质量和结果,提高对工作的认真度和细致度,从而减少错误和差错的发生,提高资金结算的准确性和精度。
通过“工效挂钩”可以加快资金结算的速度。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资金结算的速度成为了衡量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工效挂钩”,工作人员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减少操作时间和流程的浪费,从而加快资金结算的速度。
这不仅能够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通过“工效挂钩”可以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整体效率。
资金结算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的合作。
而通过“工效挂钩”,可以激励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减少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成本,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
这不仅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成本开支,还能够提高资金结算工作的整体效果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效挂钩政策的变革趋势中国企业报道2012-09-19 10:11:45 阅读:997次核心提示:工效挂钩政策强制企业在追求工资总额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反思工效挂钩工效挂钩政策实施已经整整20多年,至今仍在沿用。
它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发挥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盘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很少有一项政策能如此长久而深远地发挥作用。
那么,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认识这项政策,对它的历史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变革趋势应该如何去把握呢?我国的工效挂钩政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当时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好地挂起钩来。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工效挂钩政策应运而生。
所谓工效挂钩,就是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它是在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为企业核定工资基数和效益基数的基础上,按企业实际实现效益的增长率来确定企业工资总额的一种办法。
工效挂钩政策自诞生以后,历经多次修改和完善,但其基本思路没有太大的改变。
工效挂钩功过工效挂钩政策强制企业在追求工资总额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种把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捆在一起上下浮动的办法,有效地遏制了企业盲目增加工资的倾向,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经济杠杆作用,使国家多收,企业多留,职工个人多得,由此来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它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工效挂钩办法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企业工资与效益分离、国家对工资统得过死的局面,使企业获得了内部分配自主权,从而达到调动企业积极性的目的;其次,企业通过获得内部分配自主权,改革工资制度,打破平均主义,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充分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和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别,使职工工资同本人肩负的责任和劳绩密切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第三,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还没有相应建立起来,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工效挂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经济行为,抑制了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
可见,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内,工效挂钩政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深化企业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作为一种诞生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调控企业分配的行政手段,工效挂钩政策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地显现出来。
1.工效挂钩政策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调控工资的手段,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价值原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一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是在国家的指令计划下开展,劳动者的劳动不是商品,劳动者付出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即工资也并不是劳动者劳动的价值表现,劳动者的劳动价值除了自己所获得的工资之外,还有一部分留在了企业,成为企业的积累。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国家基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之目的,要把劳动者留给企业的积累拿出一部分作为效益工资分配给劳动者,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拿多少、怎么拿”的问题。
拿多了,怕攀比,怕失控,怕过分刺激消费基金;拿少了,又怕调动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于是便采用工效挂钩政策,把要分配给劳动者的新增效益工资总额与企业实际实现的经济效益挂起钩来。
这等于告诉劳动者:我要把你的劳动中留给企业的一部分积累拿出来分给你,但你要给我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就是你的经济效益的增加要满足我的要求。
这显然还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者劳动的价值表现形式,是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的价格,是劳动者在向企业让渡自己的劳动以后所应获得的报酬,这种报酬是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即已达成的预先约定或承诺,这种约定是绝对的,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扰。
也就是说,劳动者只要按照合同要求向企业让渡了自己的劳动,就应该得到约定的报酬,任何借口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拖欠、克扣和拒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都是对工资所体现的劳动契约关系和劳动合同的践踏,要受到劳动法规制裁。
可见,工资反映的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绝对关系。
经济效益是什么?经济效益是企业综合运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所产生的最终经济效果,这里的资源既包括劳动,也包括资本、设备、厂房和经营环境等各种因素,由于因素的多样性、不可控制性,使得效益具有一定的风险。
可见,效益反映的是企业的不确定的投入产出关系。
将一种受法律保护的绝对关系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投入产出关系挂起钩来,从理论上讲是行不通的,实践中也是有损相对方合法权益的。
比如,常常被一些非正规单位采用的风险抵押金制度就是工效挂钩的一种变形,常常遭到法律的围剿。
2.从设计思路上讲,工效挂钩政策由于挂钩对象设计上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无法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工效挂钩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实现利税计算)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依据净产值计算)增长幅度,即“两低于”原则。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第一,企业只有不断提高效益,才能获得工资的不断增长,而不问企业的效益基数是多少。
有的企业效益基数低,效益增长潜力大、速度快,相应地工资增长也快;而有的企业效益基数高,效益增长潜力不大、速度也不可能快,相应地工资增长也慢,甚至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工资的实际增长还出现负值。
并且这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因为一个企业的效益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再想提高就很困难了。
而那些效益基数低的企业则正好相反,由于效益指标定得很低,只需付出较小的努力,工资水平就可大幅度提高。
可见,工效挂钩办法有向低效益基数企业倾斜的趋势。
比如甲乙两企业,员工规模接近,但效益不一样。
假定两企业都实行工资与利润挂钩,其挂钩比例均为1:1。
则由于两者的效益基数不同,其挂钩以后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假设情况(二)可以看出,甲要与乙的工资水平保持相同,甲要创造相当于乙9倍的利润,即8100万元;而当甲乙均创造900万元利润时,即两者创利润额相同时,乙所获得的工资额却相当于甲的9倍。
甲要创造8100万元利润几乎比登天还难,而乙创造900万元利润则相对比较容易,这一切都源自于两者的利润基数不一样。
第二,企业只要提高效益,就能获得工资增长,至于效益产生原因,工效挂钩政策并不予以关注。
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好的原因很多,有管理水平、职工素质和科技进步等,也有国家政策、偶然机遇和大量人为因素。
比如,一个管理和技术水平都不突出的企业,由于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获得了好效益,工资就能很快增长;而一个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企业,由于自然灾害导致效益不佳,结果工资就不能增长。
这显然有失公允。
并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企业获取高效益的因素很多都是偶然的、临时性的。
如果把由此获得的高效益作为对企业进行考核和兑现工资的依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成份。
第三,企业的效益增加,衡量尺度是跟自己的过去比,也就是说工效挂钩政策只关注纵向比较,不关注横向比较。
这里就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是承认过去,承认过去的合理性,不论过去的效益多么糟糕,只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了效益,就可以增加工资;二是只有纵向比较,没有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
等于对不同的企业使用不同的考核标准,用这些长短不一、规格各异的尺子去衡量去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而缺乏一个相对客观的参照体系,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
依此兑现的企业工资,也是不科学的。
3.从操作方式上讲,工效挂钩政策的实施带有很多的主观操作成分,缺乏相对客观的标准首先,政策选择的主观性很强,也就是说,选择不选择工效挂钩政策取决于企业自身,政策并没有强制性要求,政策只是规定企业选择它的优惠条件来吸引企业选择它,企业选择它,可以获得经审批的工资总额内的工资支付进成本,从而免除企业基于计税工资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比如,一个有1万名员工的企业,本年度实际发放工资20000万元(按2万元/人计),如果不实行工效挂钩而走计税工资,该企业全年工资总额的税前扣除额为11520万元(假定计税工资为960元/月),余下的8480万元,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那么该企业需要缴纳2798.4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而如果该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其实际发放工资额又在所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则其所发放工资均可在税前进成本,而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可见工效挂钩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优惠是十分可观的。
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企业选择工效挂钩政策获得的优惠是企业本身就应该享有的,而只有通过工效挂钩后才能享有。
又比如,国有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工效挂钩政策获得该项优惠,而广大的民营企业却不能,那么内资企业之间的公平性怎么解决?再比如,内资企业只有通过工效挂钩才能享受的优惠,外资企业却不需要通过该项政策,所有的工资支付都可以进成本,那么内外资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如何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既是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是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里所面临的需要回答的问题。
其次,政策的概念理解和具体运作的主观性很严重。
工效挂钩政策牵涉到三个重要的概念,包括工资总额基数、效益基数和效益增长率,每个概念都具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比如关于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规定了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但是上述规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当时企业完全执行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每个企业内的员工工资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这个规定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现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企业内部分配权已经由各企业自行行使,每个企业都根据自身的战略和经营管理环境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自身的内部分配体系,每个企业的工资结构都不一样了。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继续沿用这个规定,其操作的客观性就必然受到质疑。
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下属各种性质、各种类型、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存在,内部分配体系更为复杂,要以一个统一的模式统计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工资总额基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很多企业在确定工资总额基数都存在“拍脑袋”现象,或者打一个“富余量”,主观操纵的现象十分明显。
第三,政策审批的主观性很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市场运作主体,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策略也会随时作出调整,因此只能由企业自身来把握,其他任何机构和人员都无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