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规模宏大的电子战
国外电子战发展综述及对我国电子战研究的思考
出并实施“ 星球大战” 计划以来, 电子战由陆、 海、 空扩展到了外层空间, 使未来的战争成为陆、 海、 空和外层空间的一体化战争。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电子战技术和装备最先 进的国家, 也是研究信息战装备最早的国家。就 装载平台而言, 美军的机载、 舰载电子战装备发 展较早 , 性能先进; 地面( 固定、 车载、 便携) 的电 子战装备发展较晚, 装备的性能也比机载、 舰载 的落后; 而弹载和星载电子战装备也开始逐步发 展。目前, 美军各军种单独发展的装备正在逐步 减少, 各军种联合开发电子战装备是今后发展的 主要方向。
舰 船 电 子 对 抗
: !$$% , !" ( #) #&"
国外电子战发展综述 及对我国电子战研究的思考
孙 德 海
( 船 舶 重 工 集 团 公 司 )!% 所 ,扬州 !!*$$# )
杀手锏” , 其作战目的是降低或削弱敌方战 摘要 电 子 战 是 现 代 高 技 术 战 争 中 的 一 个 攻 防 兼 备 的 双 刃 “ 斗力并保持和增强己方战斗力。电子战要“ 消灭” 的不是敌人的有生力量, 而 是 通 过 攻 击 或 瘫 痪 敌 方 的 + ,军事信息系统和降低敌方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攻击效率, 使 其 丧 失 战 斗 力 。电 子 战 使 用 的 武 器 不 是 枪 炮 、 飞 机、 军舰、 导弹等有形的硬杀伤武器, 而是一种无形且有声的电磁能和定向能。电子 战 往 往 是 在 明 火 执 仗 的 战 争之前发起, 战争尚未打响, 电 子 战 已 先 期 进 行 。因 此 电 子 战 是 一 种 先 机 制 敌 、 不见“ 刀光剑影” 的特殊战争。 电子战发展的历史虽不到百年, 但其成功的战例却充满着不同时期战争的历史舞台, 从 !$ 世 纪 初 的 日 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役, 直 至 .$ 年 代 初 "$&)$ 年 代 的 越 南 战 争 和 中 东 战 争 , 的海湾战争, 电子战都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威力。 人们从这些成功的战例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并根据现代 战争的发展和高技术进步的推动, 不断地深化对电子战理论、 作战思想、 作战方法和新技术、 新装备的研 究, 把电子战这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台阶。从电子战发展现状、 电子战发展趋势、 电子战 发展对策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综述, 并对我军电子战研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军事理论知识点超大题库
军事理论知识点超大题库1.41.“国防教育”一词是孙中山提的2.建国以来,我国进行过3次自卫反击战3.第一部《宪法》,54年颁布4.《兵役法》,55年5.战争状态的宣布由人大决定6.国防教育日,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7.建国初期实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8.兵役法是确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9.我国现在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0.兵役法修订过3次了2.51.中国国际战略由邓小平提出2.俄罗斯制衡美国(滑稽)3.科学水平是国家实力深层影响因素4.日本经济强5.国际战略环境包括,矛盾,斗争,合作,共处6.国际战略隔绝三要素,实力,关系,体制7.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为,单极,一超多强,多极化8.世界各国新军事变革的较量,主要体现在,各国纷纷加入国防投入,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加速推进军队转型9.战略主要目标就是取胜10.中国成为亚洲大国,但并不主导亚洲各方面事务。
3.51.陆上邻国14个2.海上邻国8个3.上合组织目前有8个成员国4.边境问题最难的是跟印度5.上合组织反对,恐怖,极端,分裂主义6.南海海域包括,东,西,南,中沙群岛7.中国领土要包括海上300万8.并没有解决边界问题9.“岛链”,美国制华屏障10.太平岛仅是第四大4.71.关中平原,“金城千里,天府之国”2.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3.软实力指的是吸引力4.集体主义精神不属于国防精神5.领土安全不属于非传统安全6.国防一词起源于《后汉书》7.关中一次得于战国时期8.9月第三个星期六9.综合安全观既包括传统安全,也包括非传统安全10.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发挥软实力作用的结果5.51.64年第一颗原子弹2.我国国防部成立于54年3.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经历了(全选)4.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成就有(全选)5.按照规模分,包含全面和局部动员6.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有(全选)7.国防动员的意义有(全选)8.国防建设就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9.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建设10.展示的武器装备中有84%是首次参阅,确实是这么多6.71.《孙膑兵法》不在《武经七书》之列2.退避三舍出自城濮之战3.兵以诈立不是宋襄公所崇尚的用兵法则4.《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善战者”的标准是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5.题目给了答案了。
诺曼底登陆的背景
•互动百科•新知社•百科网•HDWIKI建站•移动•帮助•免费注册•登录•首页•IN词•图片•小组•任务•积分换礼•百科分类全球最大中文百科•词条•图片权威评审诺曼底登陆开放分类:世界军事二战历史历史事件战争编辑词条分享•新知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QQ空间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飞信空间MSN移动说客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
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
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
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
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对未来战争具有深刻启迪。
编辑摘要目录1 简介2 背景3 盟军的准备4 德军的准备工作5 登陆前奏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6时30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Operation Overlord。
这场战役盟军计划在1944年6月6日展开,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
虽然这场战役离现在六十五年,但诺曼底战役仍然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只有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等。
无形的战争--电子对抗技术
无形的战争--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又称电子战技术,是敌对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设备、武器和器材,为争夺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所采用的技术。
电子对抗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内容十分丰富。
按技术应用可分为通信对抗技术、雷达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和计算机对抗技术等;按作战形式可分为电子侦察与反侦察技术。
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技术。
电子摧毁与反摧毁技术。
电子对抗技术诞生后,世界上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作战领域,即电磁空间,它是与陆地、海洋和空中作战相并列的“第四维战场”。
电子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形式。
“顺风耳”受阻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我国的旅顺港,展开了一场狗咬狗的争斗。
4月14 H凌晨,日军装甲巡洋舰“春日”号和“日进”号对占踞旅顺岸上的俄军进行炮击。
为了有的放矢,日军派出一些小型船只靠近岸边观察弹着点,并用无线电通信向舰上报告射击校准信号。
俄军的一名无线电报务员偷听到日军的信号,马上用火花发射机进行电磁干扰,使日军通信中断,“顺风耳”受阻。
从此电子对抗技术进入了现代战争的门槛。
1905年5月,在对马海峡战争中,日军比俄军更有效地使用电子对抗技术,取得了巨大胜利,使俄军死伤上万人,有近20艘军舰被击沉。
人们从战争中认识到使用无线电通信对抗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它。
比如,使用无线电接收设备和探向设备查明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工作性能、技术参数、类别、数量和配置位置,以及了解敌方的联络信号和通信指挥关系等,从而可以判断其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为军事指挥官制定作战方针、拟制作战计划提供依据。
使用无线电干扰发射机发射干扰信号,可使敌方通信中断、指挥失灵或通信联络困难,迫使其重复发信,延长通信时间,有利于己方侦察。
针对日益增强的无线电通信侦察和干扰,人们又采用很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其对抗。
如使用新的通信频率,甩开敌人的侦察、干扰;使用快速通信,使敌方难以捕捉信号;使用保密通信手段,使敌方难以识别真的通信内容;采取无线电通信伪装,迷惑敌人等等。
无敌连环计——诺曼底登陆战中的连环计策
●链接1海上登陆战役这是一种从海上发动的,针对海岛、海岸线进行的抢滩登陆作战。
现代的海上登陆战役,要求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从海上和空中对敌人的防御阵地进行打击,配合陆军抢滩登陆。
诺曼底登陆正是一次这样的典型海上登陆战。
不过,中国元朝的时候,忽必烈就曾经派兵进攻过日本,打过两次海上登陆战,可惜后来都失败了。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了尾声。
英美盟军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苏联红军来个两面夹攻,好早日打败德国,于是发动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盟军可没少开动脑筋,他们连中国的“三十六计”都用上了呢!要问他们都用了哪些计谋,请看:●天涯莫名小军迷联盟·修工事,做样子从1943年末开始,就有大批美国和加拿大军队赶到英国,和英军一起行动了。
德国间谍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收到消息后连忙潜入英国,四处打听盟军是不是准备渡海反攻欧洲大陆,又要从哪里登陆。
他们很快就得到情报,有大批盟军集结在肯特郡。
他们溜到那儿一看,还别说,真有不少军队。
他们看到许多大炮、坦克、装甲车,还有装甲部队——这么说,德国人最害怕的巴顿将军的装甲师就在这儿!肯特郡在哪儿?就在英国的东海岸,隔海和法国相对,过了海就是法国的加莱(lái)了。
它是英国离欧洲本土最近的地方,海上距离只有33千米。
间谍们一想,好啊,原来你们是想从这儿渡海啊!不行,得查清楚。
于是他们就接着搜集资料。
这一搜集不要●链接2暗度陈仓这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的故事。
西楚霸王项羽背弃盟约,不让先打进秦朝首都咸阳的刘邦当王,要把他赶到汉中去。
刘邦兵少,没有办法,只好听从项羽的命令。
他在去汉中的路上还把栈道烧毁了,做出不会再回到中原的样子。
几年后,刘邦实力大增,他一面派人明里去修栈道,一面偷偷发兵,从陈仓绕道打回关中,终于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暗度陈仓这一计就是故意迷惑敌人,掩盖真实的意图。
紧,他们发现在肯特郡还真有不少盟军的大官,他们还监听到盟军的电台发报,竟然是最高级别的——原来盟军的总指挥部也设在这儿啦。
电子战
学科前沿讲座电子战指导老师:xx教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经过现代科技的百年的发展,现代战争中已和以往的战争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仅仅是兵力的战争,现代战争从根本来说就是一场科技的战争,人力不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电子战正在渐渐的走上对战舞台。
那么究竟什么是电子战呢?简单的说就是交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围绕争夺制电磁权而进行的斗争。
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电子支援三大要素。
从通信对抗、雷达对抗、水声对抗发展到反辐射对抗、光电对抗、隐身对抗,以及卫星和强辐射对抗等等。
电子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手段。
早在1837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在研究无线电通信时,发现随着发射机数量的增多,出现了相互干扰的现象,当时科学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但这却为电子战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有趣的是,首次有意识地运用无线电干扰并不是出于军事目的,而是商业利益。
1901年9月,美国举行国际游艇比赛,谁首先报道比赛结果谁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
美国无线电电报公司利用两部大功率发射机干扰阻塞其它两家公司的无线电接收机,并用另一部发射机通报比赛情况,从而取得了竞争胜利。
电子战是在20世纪初的日俄海战中偶然出现的。
1904年,日本与俄国围绕争夺中国重要港口旅顺发生大规模海战。
3月8日,日本海军派了一艘小型侦察船,潜入靠岸的有利位置上,通过无线电通信指挥日舰炮击,但恰巧一名俄国报务员盲目地按下了火花式发报机的按键,对日本的无线电通信形成了电磁干扰,结果日本的电台就出现了很大的杂音,无法进行正常联络,只好撤退。
从此,打开了战争史上电子战之门,开创了电子干扰的元年。
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起来。
但这一时期的电子战只限于通信干扰、通信欺骗等比较简单的手段,所以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电子战发展的序幕阶段。
霸王计划与战略欺骗——试析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与情报手段
[ 稿 日期 ]2 0 — 0 — 1 收 09 2 8 [ 者 简 介] 张 福 财 (9 6 )男 , 放 军 总 参 某 部 工作 , 阉 人 民大 学 历 史 文化 学 院 博 士 生 , 作 1 5一 , 解 中 主要 从 事 美 国对 外 关 系 史研 究 。
・
7 ・ O
就能 大量杀 伤登 陆部 队 , 到海 滩 的部 队 很 容易 刚
被击 溃 。盟 军要 避免 遭 到 这样 的 恶果 , 重 要 的 最 是把 实际登 陆地 区瞒过 德 国人 。为此 , 军决 心 盟 以信息 对抗 和电 子对 抗 实施 干扰 欺 骗 , 德 国人 使
相 信 登陆地 区在 加来 , 而实际 选择在诺 曼底 海滩 。
内容 。
在诺曼 底登 陆前 , 军 在军 事 上并 不 占绝 对 盟
优势 , 盟军处 于劣 势的 战场 环境 , 以登 陆在事 先 所
并没 有确定 的把握 。由于胜 败对 战争 的进 程将 发 生 巨大 的影 响 , 因此盟 军 进行 了缜 密 的准 备 。众 所周 知 , 陆行 动 的决定 性 阶段 是 把军 队用 登陆 登 艇从军 舰上 运载 到海 滩 的过 程 , 个换 乘 时 间要 这 持续 几个小 时 。如果 德军守 备部 队能及 时觉察 登 陆部 队临近 , 依托有 利地形 和密集火 力 , 在此 期 间
二战后期 , 诺曼底 登陆 战役无论对 德 国 , 还是 对 盟 国都至关 重要 。一旦盟军 在欧洲 大陆登 陆成 功, 开辟 了欧 洲第二战 场 , 希特 勒第三 帝 国灭 亡 的 日子就将 不远 。德奥集 团深知 其利害 关系 , 同样 , 盟军 也 明 白这 次 登 陆对 整 个二 战 的影 响 。因 此 , 围绕着在 欧洲 登 陆 , 双方 展 开 了激 烈 争斗 。如 盟 军 在登 陆地点 的选 择 和登 陆 时 间的 决 策上 , 用 采 了“ 隐真” 示假 ” 与“ 欺骗艺 术 , 计划 制作很 细 , 中 其 的信号情报 战措施 是战 略计划 中不 可 缺少的重 要
诺曼底登陆的简介
诺曼底登陆的简介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诺曼底登陆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诺曼底登陆的分析中文名称:诺曼底登陆参战部队: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纳粹德国战争结果:盟军胜利,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时间:1944年6月6日~8月19日地点:法国西北部诺曼底人物:艾森豪威尔伦德施泰特诺曼底登陆的详情横渡海峡战役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
战役企图是在诺曼底登陆,夺取登陆场,在登陆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km,纵深100km。
计划在登陆场右翼空降2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部队夺取“犹他”滩头,在左翼空降1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5个滩头登陆,建立登陆场,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后续部队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发展,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攻占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中)就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盟军。
抢滩登陆在D-DAY组织反击只有第21装甲师,可是师长不在指挥岗位,参谋长无权调动集结部队,他只好将手上仅有的24辆四号坦克派去攻击卡昂以东的英军。
因为仓促出动,准备不足,加上没有步兵伴随支持,被英军轻而易举击退。
当天下午,师长费希丁格赶回师部,集结所属部队向朱诺海滩和剑海滩之间的卢克镇发动攻击,当时盟军在这两海滩之间尚有数千米的空隙,德军的这一反击正打在盟军的要害,将会给盟军带来不小困难。
正当第21装甲师在行进间,盟军的500架运输机正从头顶飞过,为英军第6空降师运送后续部队和补给,而费希丁格误认为盟军空降伞兵正是要前后夹击己部,惊慌失措不战自乱,放弃反击匆忙后撤。
新思文库最长的一天:诺曼底登陆
目录分析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诺曼底登陆无疑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辉煌篇章。当 我们在回望那个充满硝烟与希望的年代,试图理解那场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战役 时,一本名为《最长的一天:诺曼底登陆》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剖析的视角。
这本书的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用十余年的时间寻访了几乎所有诺曼底 登陆的幸存者和见证人,通过他们的视角和叙述,精心构建了这部二十万字的划 时代杰作。书籍的目录设计更是突显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将复杂的战争史实以清 晰且富历史回忆录。通过 亲历者的视角,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还可以深 入感受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磨难。书中的人性光辉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美好 的一面,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我仿佛被 传送到了一片陌生的世界。这是一部关于勇气、决策、牺牲和胜利的作品,它以 真实且深入的视角展现了二战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诺曼底登陆。作者科尼利 厄斯•瑞恩用他十余年的研究,以及他寻访的几乎所有诺曼底登陆的幸存者和见 证人,为我们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真实画面。
另一段令人动容的摘录是关于一位士兵在登陆过程中的经历。当他涉水登陆 时,德国的炮火猛烈地轰炸着海滩:“我紧紧抓住木桩,听着耳边呼啸的子弹声, 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地狱里一样。那一刻,我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仿佛随时都 可能失去。”
书中还描写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当士兵们成功登陆后,他们不仅面临着敌 人的攻击,还要面对道德困境。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一位士兵发现了一个被遗 弃的婴儿。他没有犹豫,立刻用自己的衣服包裹起婴儿,并把他带到了安全的地 方。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士兵们的善良和人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的美好与 希望。
我被书中的细节所吸引,仿佛我自己就在那曚昽灰暗的晨光里,看着那庞大 的盟军舰队以庄严雄伟、令人生畏的气势,出现在诺曼底海滩的外围。书中的每 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了这场伟大的战 役。他们的决心、勇气和坚韧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霸王计划与战略欺骗_试析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与情报手段_张福财
第29卷第2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9No.22009年4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Apr.2009[收稿日期]2009-02-18[作者简介]张福财(1956— ),男,解放军总参某部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
霸王计划与战略欺骗———试析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与情报手段张福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实施“霸王计划”即诺曼底登陆战役,巧妙地运用战略欺骗使登陆作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信号情报战是战略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情报欺骗行动和登陆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信息战更为重要的今天,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具有多重意义。
【关键词】诺曼底登陆作战;信号情报;战略欺骗【中图分类号】K7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9)02-0070-04 二战后期,诺曼底登陆战役无论对德国,还是对盟国都至关重要。
一旦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希特勒第三帝国灭亡的日子就将不远。
德奥集团深知其利害关系,同样,盟军也明白这次登陆对整个二战的影响。
因此,围绕着在欧洲登陆,双方展开了激烈争斗。
如盟军在登陆地点的选择和登陆时间的决策上,采用了“隐真”与“示假”欺骗艺术,计划制作很细,其中的信号情报战措施是战略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在诺曼底登陆前,盟军在军事上并不占绝对优势,盟军处于劣势的战场环境,所以登陆在事先并没有确定的把握。
由于胜败对战争的进程将发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盟军进行了缜密的准备。
众所周知,登陆行动的决定性阶段是把军队用登陆艇从军舰上运载到海滩的过程,这个换乘时间要持续几个小时。
如果德军守备部队能及时觉察登陆部队临近,依托有利地形和密集火力,在此期间就能大量杀伤登陆部队,刚到海滩的部队很容易被击溃。
《现代武器发展概论》——火箭筒的发展历史
现代武器发展概论一、火箭筒的发展历史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摧毁工事等目标。
早在1598年,中国明朝人赵世帧就曾发明过一种叫“火箭溜”的火箭发射装置,它可赋予火箭一定的射向和射角,堪称是现代军用火箭发射装置的原始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出现在战场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大量使用坦克。
给美、英、苏等反法西斯盟国的军队以巨大威胁,各国都大力研制便携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1942年春天,在美国的阿伯拉丁实验场上,反坦克枪榴弹的发射试验即将开始,这时,两个青年军官带着他们自己研制的另一种反坦克武器,悄悄来到试验场的一侧。
当一辆配合枪榴弹试验的坦克靶车返回时,这两个青年军官瞄准靶车射击,随着“咝……轰”的声响,第一发击中目标,接着第二发也准确命中。
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使在场观看榴弹试验的将校们大为愕然,一齐把视线转向这两个年轻人。
其中,负责美国地面部队武器发展工作的陆军少将巴尼斯,接过青年人手中的武器打了一发,命中目标。
参谋人员也接踵而上,直到把所有的火箭弹打光为止。
这种反坦克武器的意外出现,使为发展坦克武器而焦虑的巴巴斯将军喜出望外,当场其立即投入小批量生产,并迅速装备部队。
而那两位青年军官则更是欣喜若狂,他们没料到,在经历了长期冷遇后,他们的梦想竟会如此奇迹般地得以实现。
这种新型武器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火箭筒,这两个青年军官就是它的发明人,陆军上校斯克纳和他的助手中尉厄尔。
二、21世纪电子战装备发展概括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
由于军队电子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电子战被作为直接用于攻防的作战手段,形成了“陆、海、空、天、电”多维立体战。
电子战的攻击重点是敌C4I系统。
渡海战争中,在多国部队连续高强度电子战软/硬打击下,75%的伊军电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使伊军成了聋子、哑巴、瞎子。
诺曼底登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诺曼底登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诺曼底战役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诺曼底登陆历史意义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
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诺曼底登陆历史背景诺曼底登陆前,德军在东线战场上,已经处于战略防御,军事实力已经大为减弱。
战争有利的态势已经向盟军这边倾斜。
1943年,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攻势。
德黑兰会议,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式商定,美英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行动代号为"霸王"。
诺曼底登陆结果怎么样当盟军登陆滩头成为巩固统一的登陆场后,就按预定计划向内陆发展,美军第1集团军夺取瑟堡,担负主攻;英军第2集团军猛攻卡昂,造成直取巴黎的假象作为佯攻。
德军虽然最初的反击已告失利,但并不甘心就这样任由盟军发展,隆美尔调整部署,使用步兵防守卡昂至科蒙一线,抽出装甲部队以反击手段来阻止美军的进攻。
但还没等新的部署调整好,英军就先发制人发动了攻势,打乱了德军的计划,有力保障美军对瑟堡的攻击。
1944年7月18日,为进一步将登陆场扩大到奥恩河至迪沃河之间,英军继续由卡昂向东南推进,为配合英军的进攻,盟国空军实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共出动1700架次重轰炸机和400架次中轰炸机,投弹达1.2万吨,并吸取对卡昂轰炸的教训,炸弹都改用瞬发引信,以减少对道路的破坏。
德军也改变战术,采取纵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坦克,并在有利地形不断组织反冲击,使英军伤亡很大,坦克损失达150辆,进攻被迫停止。
尽管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进展,但在整个战场上,盟军已到达冈城——考蒙——圣洛——莱索一线,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35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质的桥头堡,完成了大规模地面总攻的准备,夺得了供大规模装甲部队展开的进攻出发阵地,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诺曼底登陆的故事诺曼底登陆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
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它北临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公里。
连绵数百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比较平缓的5个滩头。
以下则是“诺曼底登陆战”的详细情况: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国和英国的2390架运输机和846架滑翔机,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载着3个伞兵空降师向南疾飞,准备在法国诺曼底海岸后边的重要地区着陆。
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开始。
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的1136架飞机对事先选定的德军海岸的10个炮垒,投下了5853吨炸弹。
天亮以后,美国第八航空队又出动了1083架轰炸机,在部队登陆的前半个小时,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投下了1763吨炸弹。
接着,盟军各种飞机同时出动,轰炸海岸目标和内陆的炮兵阵地。
5点50分,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盟军的海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
诺曼底海滩成了一片火海,地动山摇。
进攻部队由运输舰送到离岸7到11英里的海面,然后改乘大小登陆艇按时到达预定攻击的滩头。
跟在后面的是运载重武器和装备的大型登陆艇。
盟军选择的登陆地点诺曼底海滩,位于法国的西北部,从东到西有5个滩头——剑滩、朱诺滩、金滩、奥马哈滩和犹他滩,全长约50英里。
登陆计划第一批进攻部队是5个师,每个师占领一个滩头。
6点30分,美军开始在奥马哈滩和犹他滩登陆。
美军第七军第四师在犹他滩没费多大劲儿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断断续续的炮击。
3个小时内,他们就肃清了守卫这个地区的敌人,后续部队和装备也源源运到岸上。
但在奥马哈滩,美军第七军第一师的情况并不妙。
大浪,晨雾,加上硝烟弥漫和侧面的气流,把部队折腾得精疲力尽,登陆时又遭到敌军炮火的袭击。
一时间,死伤的士兵布满了海滩。
而下一批进攻的部队也遭到同样的不幸。
在这危急关头,美军两个突击营用绳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悬崖峭壁,夺取并摧毁了敌人的一座炮台。
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
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历史的转折点降临到了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那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这次壮举,也被称为“D-日”,是盟军反攻法西斯德国的重要一环。
其规模庞大、策略严谨,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全面回顾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行动及其重要意义。
一、登陆前的准备盟军的登陆计划可谓是几个月乃至数年的辛苦筹备。
无论是兵员的调派,还是军火物资的储备,所有的一切都经过了周密的安排。
此外,情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盟军成功搜集到了大量关于德军防线、军事建筑和海上潜艇活动等情报,这为登陆行动提供了极其关键的支持。
二、登陆行动的具体过程1944年6月6日凌晨,大批盟军士兵乘坐登陆艇开始向诺曼底海岸推进。
他们冒着炮火和敌机的袭击,奋勇地冲上沙滩。
这个过程异常艰难,且血腥无比。
然而,能够上岸的士兵迅速建立了起义点,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三、登陆行动的胜利尽管最初的登陆过程相当艰难,但由于其众多的战略优势,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行动中最终获得了胜利。
他们成功突破了德军的防线,确立了战局上的优势地位。
四、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意义诺曼底登陆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役之一。
其重要意义如下:1. 改变了战局:通过诺曼底登陆,盟军成功地打破了德国的防线,进一步削弱了纳粹德国的实力。
这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战局,为反攻德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解放了欧洲: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意味着西欧有望重获自由,不再受到纳粹统治和压迫。
这为盟军进一步渗透到欧洲内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推动了二战胜利进程:作为二战的重要一环,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必将极大地推动盟军最终的胜利。
它标志着战争的转折点,为反法西斯斗争注入了充沛的动力。
五、总结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最具标志性的军事行动之一,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详细的准备和精确的战略规划,盟军战胜了巨大的阻力,为最终战胜德国纳粹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次行动也被称为“解放欧洲”的关键一步,为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七大队二队十一班陈辉扬诺曼底登陆战役,代号“霸王行动”,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困难、最危险的登陆战役。
它的胜利使得盟军成功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纳粹德国腹背受敌,加速了德军的灭亡,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成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谋略方面的出色运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透析其成功的谋略运用对策,对于谋划未来可能遂行的渡海登岛作战任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战略背景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从东西两线夹击德军,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
二、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过程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
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河后结束。
三、诺曼底登陆战役取胜的关键佯动造势,上演“空城计”。
运用佯动造势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用谋的一大特色,可谓是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空城计”。
为了把德军部署在北欧的27个师牵制在远离诺曼底的地区,盟军打造声势,把一个营的兵力伪装成强大的集团军,在北欧唱起了“空城计”:一是让该营不断拍发虚构无线电报,经常让“军”跟“师”讲话,“旅”跟“师”联系,“师”又转接到“军”,“军”又转接到“集团军”。
电台和报纸也有意无意的报道一些该“集团军”官兵的各种消息,这些“合乎情理”的虚假信息令德国人不得不相信盟军将要在西欧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放弃了从那里抽调陆军的打算。
神秘电子战
神秘电子战作者:王贞虎来源:《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6年第10期“气球”奇袭在二战中一个不平常的夜晚,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上,突然出现了一群群游荡的小艇。
这些小艇上载着一些网状的东西,还拖着一个个亮晶晶的气球。
看上去好像是一队队参加狂欢节的渔船。
还有几架飞机在它们上空盘旋,并不时撒下一片片银白色的“花絮”。
可是,为什么这些船上既没有张灯结彩,也听不到欢声笑语呢?原来,这些小艇并不是来参加海上联欢会的,而是在参加一次举世闻名的战役:盟军的诺曼底半岛登陆战。
小艇上的“网”叫作角反射器,由三个相互垂直的金属网状平面组成。
而那些亮晶晶的“气球”的表面上都涂了一层铝,飞机上撒下来的银白色“花絮”则是许多条状的铝箔。
不久以后,德军司令部就接到了报告,当地军队的雷达上出现了大片亮斑,说明这里有大批敌舰和飞机正在聚集!他们赶快抓起电话,调兵遣将,把大量的快艇、飞机和部队调动到这个地区。
然而,其实这些都是角反射器和气球的杰作!它们用反射无线电波的方式,成功地迷惑了敌军的雷达,让他们做出了误判。
而与此同时,英美联军的两千多只舰艇运载着几十万大军,悄悄地出现在诺曼底半岛,实现了一次载入史册的奇袭。
空中“谜云”1969年,一个天高云淡的夏日,北约的一个雷达值班员正在进行例行的空中搜索。
突然,在雷达荧光屏浅绿色的衬底上,出现了一块可疑的亮斑。
他急忙拿起电话,向上级报告:“有情况!在波罗的海上空,有一架苏联飞机放出了一片好像是金属屑一样的东西,之后飞机就不见了!”没过几分钟,一架北约飞机就接到命令,从基地紧急出动,去查看这片奇怪的“云”。
不一会儿,基地听到了飞行员的报告:“我的雷达可以跟踪这片飘移的‘云’,可是我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在我的眼前只有一片蓝色的天空。
”最后,还是科学家们破解了这片空中“谜云”。
原来,这是一种极其细小的金属微粒,它可从飞机或者火箭的喷气发动机里喷出,之后悬浮在空中,布下一道很厚的“幕”。
西线狂飙——诺曼底登陆战役70周年祭
西线狂飙——诺曼底登陆战役70周年祭作者:季伏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1期★季伏枥【编者按】70年前的1944年6月6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诺曼底战役打响。
为了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特请季伏枥先生撰写此文,以资纪念。
这篇文章除了画龙点睛式地扼要介绍诺曼底战役的经过之外,特别着眼于介绍战役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坦克装甲车辆,以飨读者。
史上最大的登陆战役按照军事教材上的定义,登陆战役为“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实施渡海进攻的战役,是进攻战役的样式之一”。
通常由陆海空三军联合进行,目的是在敌岸攻占登陆场,以便上陆发展进攻或开辟新的战场等。
与此相联系的,自然还有抗登陆战役。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古往今来,登陆战历来被军事家视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受海区海况、水文地理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一般说,抗登陆一方处于有利的地位。
抗登陆一方可以在敌方可能的登陆地点构筑坚固的工事和部署强大的火力点,可以在进攻一方在由舰到岸发起进攻之际,预敌以大量杀伤。
而准备登陆的一方,则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缜密的计划;动员大量的陆海空三军兵器和登陆运输工具;筹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弹药;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选择出敌不意的登陆地点;海上登陆和垂直登陆相结合,为登陆后发展胜利积蓄必要的力量……而这一切,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近乎完美的体现。
诺曼底登陆战役从1944年6月6日打响,到初步建立登陆场,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战争的奇迹。
尽管在扩大登陆场的战斗中,盟军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一直战斗到7月18日。
但是,诺曼底登陆战役最辉煌的一段还是D日后的第一周。
登陆战役之前,盟军动员了近300万人的兵力、20多万辆坦克装甲车辆和军用车辆、5000余艘舰船(其中登陆运输舰艇4000艘)、10000余架飞机。
其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让我们看一看二战“三巨头”是怎么说的吧!斯大林说:“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看,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信息战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信息战1g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若是登陆失败,盟军的损失无疑可使希特勒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需担心他的西部疆域;而若登陆成功,那末,第三帝国的末日就指日可待了.这是两种结局,左右这两种结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紧要的是保证盟军着手准备和储备所能搞到的最精良的无线电对抗设备,让希特勒变成"瞎子","聋子"……【李II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信息战英国电信研究院的罗伯特?科克朋博士和他的助手们早在1940年最惨淡的日子里,就一直在为诺曼底登陆战役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作准备.如今,他们确信,通过创造性地应用无线电对抗措施,能够在关键的几个小时里把敌人的注意力从诺曼底的真实登陆地区转移开.在这段时间内,应保证第一批登陆部队杀开一条血路,摧毁海岸防线,建立环形防御阵地.重要的是D日(指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日子)的登陆战役应当一举成功.这种只指望用一次的策略,其中最惹人注目的一些工作应秘密地抓紧准备.爱摧毁宁可话毁一千,不可使一漏网显然,若要取得海上进袭出人意外的成功,首先得摧毁或迷惑部署在法国海岸的稠密的雷达站.它们是难以对付的德国西部防线的一部分.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北部海岸,至少有92个雷达站正在监视着对方的舰船,其中有部分阵地配备了全套的德国地面雷达——"猛犸","瓦塞曼",标准的和大型的"维茨堡","弗里亚"和"西塔克特海军雷达.如果说,要干扰这样严密的多型式配备的雷达"眼睛"比以往尝试的任何手段都更加困难的话,那末,设想对其进行全面的欺骗就更加令人望而却步了.对于每小时飞行225英里的皇家空军轰炸机那样的真实目标,诱使德国人在半小时内晕头转向是一回事,而对于航速只有1O节的庞大入侵舰队,要蒙蔽他们1O 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盟军制定了一份综合性的无线电对抗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通常娩■●佴的"软杀伤",即到了实际进袭的那一天,使用佯攻部队把德国人的注意力从登陆地点转移开,对登陆地区尚能工作的雷达站则施放干扰使其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就是"硬摧毁"即在确定德国雷达站的位置后,采用空袭摧毁其中的大多数.到1944年春天,R.V.琼斯博士的科学情报部门已绘制出一幅十分详细的德国海岸雷达网的部署图.这份部署图必须经常记载最新的动向:雷达设备,尤其是机动雷达,像"弗里亚"和"维茨堡"都能很快转移,并能在进入新阵地后几小时内投入战斗.为了便于掌握雷达站位置的变化,科克朋博士的助手研制了一种地面专用测向机,它能测出敌人雷达发射机的方位,准确度达0.25度.这种代号叫"乒乓" (Ping-Pangs)的装置共有三台,分别架设在英格兰的南海岸,它们测出了许多德国雷达站的位置.一旦用三角测量法测出了这些雷达站的位置,就可采用照相侦察加以证实.当琼斯密切注视着敌人可能出现的新雷达阵地时,第2战术空军已开始执行"收拾"那些已查明的较显眼的雷达阵地的任务.第一次袭击在3月16日,第1O8中队的12架台风式飞机袭击了架设在比利时海岸靠近奥斯坦的庞大的"瓦塞曼"远程警戒雷达.刚过中午,飞机编队在8000英尺高度飞越海岸,仿佛是集中全力袭击内陆目标.然而,一进入大陆,前面的4架飞机就脱离编队,俯冲而下,在很低的高度上,冲向耸立的天线,而其他的台风式飞机则低空袭击雷达站周围的高炮阵地. 这4架飞机各自发射了16枚火箭,有几枚击中天线,然后顺利脱离.然而当它们轰鸣着飞向远方时,130英尺高的"瓦塞曼" 天线塔依然竖立着.因此,下午将近4点, 该中队再次出动,袭击天线塔,又有几发命中,但被击中的塔架仍然耸立着,乍看似乎没有损坏似的.然而,"瓦塞曼"天线塔的唯一致命弱点是它的旋转机构.天线塔固定在一个旋转的空心轴套上,围绕一个固定的圆柱旋转.火箭的爆炸气浪严重地弄歪了它的轴套,使其不能转动,天线也就无法旋转了.使德国人恼火的是,由于天线只有转到某一特定的方向时,才能降到地面进行维修,因此,它只好依旧地竖在那儿.只有拆下整个天线装置,才能着手修理.事实上,当D日进袭开始时,这部架在奥斯坦的雷达已然不能使用了.不久,皇家空军发现,"猛犸雷达也有其弱点."猛犸天线的背面有一大堆馈电电缆,这些电缆必须经过仔细调整,才能形成正确的波束形状.雷达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校验飞行,校飞的飞机要按一定的航线谨慎地飞行.馈电电缆在天线背后暴露着,甚至用小口径的机关炮也足以把它们击成碎片,这将迫使"猛犸要重复进行冗长的校验,才能重新投人使用.在临近进袭期间,第2战术空军的蚊式飞机,喷火式飞机和台风式飞机为袭击德国雷达目标总共出动了将近2000架次,也常常付出很高的代价.他们接连摧毁了最初的92个雷达阵地中的76个阵地,摧毁了全部的窄波束"猛犸和"瓦塞曼雷达,这些雷达是最难干扰的.正当战术空军对雷达阵地发动摧毁战时,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则在对付那些战斗轰炸机无法对付却又颇为重要的无线电目标.首先受到袭击的是加来附近库普勒(Couple)山上的大功率雷达干扰站,它本来是用于掩护德国反击的.两年前,德国军舰戏剧性地从布雷斯特逃跑时,曾用它来干扰英国监视英吉利海峡的雷达.D目前一周,105架兰开斯特飞机接连不断地把7O枚重磅炸弹投到仅有300码长,15O 码宽的雷达干扰站阵地上.库普勒山上的"捣蛋鬼"被清除了,"海峡挫折"(Cannel Dash)这笔帐算讨还了.位于瑟堡附近的奥?费福尔和迪埃普附近伯尔内瓦勒高地上的两个大型通信站, 也遭到同样的下场.在这一系列的袭击中, 最重要的目标也许是设在瑟堡附近的依尔维莱一阿格的德国西线侦听勤务指挥部. 它在D目前不久,被皇家空军99架重型轰炸机摧毁了.不管重要与否,凡是被盟军列入"黑名单"的目标,在"宁可错毁一千,也不可使一漏网"的指导思想下,D日破晓,在真正的登陆地域,几乎没有一部雷达处于完全正常的工作状态了.软杀伤:瞒天过海,无所不用其极除了"硬摧毁"之外,科克朋博士和他的小组对精心设计的准备用于干扰战的欺骗方案作了最后的修正.这个方案是使敌人幸存雷达的屏幕上出现两支与实际完全一样的"进袭舰队"的模拟图像.当然,最简单可靠的办法是用许多和进袭舰队一样的舰只.然而,进袭本身已使盟军的舰只储备感到极度紧张,再也抽不出其他舰只来用于这一行动.科克朋想出了一个产生雷达图像的办法,该图像看起来像是一支真正的进袭舰队,而不需要一条船.他主要是设置许多能覆盖16英里见方,即256平方英里区域的雷达反射器,并且使反射器以大约8节的速度越过英吉利海峡. 这种反射器是具有一定间隔的多条箔条云构成,间距事前经过专门计算,箔条由轰炸机在上述区域里撒播.1942年曾从事"干扰窗口最初试验的琼?柯伦女士为这一不寻常的欺骗方案作了数学计算.采用某些经过重大改革的新的对抗措施当然最理想,犹如1943年前采用的"窗口那样,使敌人的防御陷于瘫痪.1941年夏,皇家空军在北非战场作了投掷金属条以扰乱敌人雷达的实地试验.9月,第148飞行中队的一架载有专用无线电接收机和必要的专用天线装置的惠灵顿飞机,在德国阵地上空进行了一系列的无线电侦察飞行.使机组人员颇感惊异的是,德国防空高炮常常把他们从周围许多别的飞机中挑选出来作为主要目标.也许是由于飞机上的天线在德国雷达上产生特别明显的回波?在后来袭击本哈齐的一次战斗中,所有的第148 中队的惠灵顿飞机都投掷了成包的18 英寸长,1英寸宽的铝箔条,这同原先侦察飞机上的天线振子长度相等,但这些箔条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也许这些特别的高炮是依靠机声来定位控制的,而侦察飞机因气流冲过天线而增加了飞机的声音.这种金属条在另一个场合还用过一次,然后就被闲置起来了.不久,金属箔条的设想又被重新考虑起来.电信研究院开始用金属条作反雷达的试验,并且给它取个代号.据研究院战时负责人A.P.罗说,科克朋博士有一天找他,商量用什么合适的代号好,罗认为重要的是此代号应与这种措施本身毫不相干.他在室内环视了一周,说道:"何不叫它'窗口'呢?"于是"窗口"这个代号就这样产生了"窗口"专门小组的德里克?杰克逊空军中校为这次作战行动设计了一种完全新型的"窗口"箔条.由于架在法国海岸的"西塔克特"海军地面雷达和"弗里亚"地面雷达的工作波长都比"维茨堡"炮瞄雷达长得多,用来干扰这些雷达的箔条必须比原用的长一些I■l色I黄I昏IXOESEHGHl劓欺骗"弗里亚."西塔克特的波束宽度为l5.,在l0英里处,波束宽达2.5英里.沿着"幽灵舰队的宽度投放箔条,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应计划留有余地,因此,相互间隔应为2英里,这样的安排可在"西塔克特雷达荧光屏上产生一个在方位上连成一片的"回波.由于德国雷达的距离分辨力不到520码,因而若要在距离上得到连成一片的"回波,箔条在距离上的投这可不像说一说那么简单,因为最长的箔条接近6英尺,这在一架飞机里是难以使用的.杰克逊研制了一种装置,它能把箔条折成手风琴式的可伸可缩的样子.当把它们从飞机上投下来后,重的一端将保证锯齿形的箔条正好展开到所需的长度. 在"西塔克特"和"弗里亚"两种雷达中,"西塔克特"更难以欺骗.设计"幽灵舰队"时,必须首先考虑对付它的有效办法.假如对"西塔克特"有效,肯定也能放间隔必须比宽度上的更短些.在空中撒播"幽灵舰队"箔条的轰炸机以时速180英里,即每分钟3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若飞机以每分钟投放12捆箔条计算,结果是每隔440码投下一捆箔条,这样就可达到目的.整个行动总共只要8架飞机就可制造一支"幽灵舰队".这8架飞机分成两个战斗梯队,每个梯队内的飞机之间以2英里的间隔,横排成一线飞行.各由4架飞机组∞M0DE刚N舳I血l色I黄I昏I XUESEHUANGHUN成的两个战斗梯队之间相隔8英里.为了模拟舰队的行动,两个战斗梯队的飞机应严格保持规定的编队间隔,沿着一系列的长方形图案飞行,每个长方形的面积为8X2平方英里.每7分钟飞完一个长方形图案后,在航线的末端,编队应向前飞1英里,这样,编队在1小时内实际前进大约8英里. 在德国的雷达荧光屏上,将产生一个以8节速度前进的进袭舰队的图像在飞机航线的长边上,即当飞机飞向或背离德国雷达时,机组乘员按照规定每分钟投下12捆箔条.最后,为了增加一点真实感,其他的飞机在其附近作环形飞行,并打开"芯子"干扰机但要给这些飞机选好位置,以使德国人能够透过雷达干扰覆盖面内的隙缝识别出逼进的"进袭舰队".以上这些都是设想.在具体分配进袭飞机的先后次序上,用作欺骗的兵力却排在后面.直到1944年5月,科克朋才取得两个轰炸机中队的指挥权.这两个中队是: 装备"斯特林"飞机的第2i8中队和装备"兰开斯特"飞机的第617中队.他视察了每个中队,向他们讲述了他的意图,接着组织机组人员按照上述的复杂方案进行演练飞行与此同时,他与J.B.萨波先生商定,把缴获来的"维茨堡","弗里亚"和"西塔克特"雷达转移到福思海湾的坦塔伦城堡上.这些雷达在远离德国侦听机构的严密监视范围之外再次被架设起来.但在转移中出了一点意外.原来,萨波的小组一直用德国原名FuSE.62(FunRSender- Empfaner62)来称呼"维茨堡"雷达.然而由于一名打字员的错误,在发送单中打成了"FuseTyDe62"(62型引信),数量一件.在法恩巴勒大门口,费了许多口舌才使门警相信,这名称实际上就是指这1.5吨的秘密的铁家伙,这才得以放行.针对这些雷达进行了"幽灵舰队"的欺骗试验,结果完全成功.为了最后验证这一方案,科克朋派遣轰炸机对法恩巴勒角雷达阵地作了一次欺骗性飞行.那里有一部性能最接近德国大型"维茨堡"雷达的二型雷达.事前不让雷达操作员知道这次飞行.他们都认为,荧光屏上的回波一定来自一支非常大的护航队——他们从未见过的大护航队.至此,科克朋博士深信,他的"幽灵舰队"肯定能够欺骗"西塔克特","弗里亚"和大小型的"维茨堡"雷达.正当缴获来的德国"维茨堡"在坦塔伦城堡上架设起来的时候,科克朋的工厂试制出一种新的雷达寻的装置"阿伯杜拉".它装在飞机上,能测出德国地面雷达中体积最小的"维茨堡的位置.一架安装了"阿伯杜拉"的台风式飞机对坦塔伦当代海军城堡上的德国雷达进行了试验.驾驶该机的哈特雷少校发现,假如从海面方向接近"维茨堡"雷达,这种新装置能在5O英里外探测到雷达,并且具有足够的精度,可直接用来进行火箭攻击.问题是,德国雷达对海面方向的探测距离最大,如果它们处于戒备防御状态,那么,由"阿伯杜拉"飞机引导的任何飞机编队肯定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设想出如下一种战术:携带"阿伯杜拉"的飞机从正面潜入到雷达阵地上空,并扔下一颗烟幕弹,主力飞机编队则可在其背后低空逼进,但是,即使这样也会碰到钉子,因为哈特雷发现,"阿伯杜拉" 必须在起飞之前预先调到目标雷达的频率上,而德国人惯于突然关掉英国人寻找的目标雷达,或者在另一个阵地上打开同一频率上的另一部雷达.即使被寻找的目标雷达仍在原频率上工作,德国雷达操作员一旦看到一架高速飞机直扑他们而来,也会立即关掉他们的全部雷达.在5或1O英里的距离上,"阿伯杜拉"就收不到一点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哈特雷描述的,"会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以上的设想最后并没有派上什么大用场,这倒也无妨,因为用"乒乓"三角标图法定位和琼斯照相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已经提供了D日前战斗轰炸机摧毁这些雷达阵地所必需的一切情况.盟军正是采取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软杀伤,才使得德军防不胜防,最后导致了真假不分,晕头转向.超限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D日前夜,即6月5日黄昏,天还没黑,罗伯特-科克朋博土欺骗计划的第一阶段付诸实施了:这是一种精心筹划的"幽灵舰队"迷惑战术,过去确实还没有人这样设想过.为了保证这种迷惑战术不被德国飞机利用高分辨力的雷达识破,科克朋重新启用1942年以来再没用过的"月光"装置.人们记得,这种装置能在检测到敌方雷达脉冲后,将其放大再发射出去,就好像是从大的真实目标反射回去的回波一样. 皇家空军的4艘海军搜索救援艇调拨给莫尔文干扰队使用.D.J.艾伦?威廉斯先生在每艘救援艇上安装了一台"月光"装置.这4艘救援艇在下落的"幽灵舰队"的箔条后面航行,并将来自这一区域的任何德国机载雷达信号发送回去.这些救援艇在5月的最后一周才运抵杜克斯伯里,这是靠莫尔文最近的小港.事情搞得非常紧凑. 这些救援艇的准备工作一直到进袭部队准备渡海的那一天才终于完成,并开到了纽黑文.由于气候恶劣,这些救援艇晚了一天才到达,但是由于D日正好也被推迟一天,总算没有误事.现在,当这支史无前例的规模最大的海上进袭部队做好最后准备,行将对敌人采取行动时,4艘"月光"搜索救援艇轰鸣着驶离了纽黑文.每艘艇后拖着一个浮筒, 浮简上悬挂着一个和救援艇一样大小的阻塞汽球:这就是29英尺长,名叫"费尔伯特"的海军汽球,橡皮囊内装有一个直径9英尺的雷达反射器"费尔伯特"所产生的雷达回波与一艘万吨巨轮反射的回波差不多.l4艘小型海军汽艇跟随着这些"月光"艇,每艘汽艇上也悬挂着一个"费尔伯特",并拖着一个浮简,浮筒上又悬挂着另一个"费尔伯特".一离开纽黑文港,这奇特的舰队就分成了两支.3艘"月光"艇和6艘小汽艇驶向"幽灵舰队"的一个佯攻目标:戴昂蒂费岬,称为"征税行动";另一艘"月光艇和8艘小汽艇驶向另一个佯攻目标:布洛涅,称为"闪光行动".半夜刚过,"闪光"行动中的一艘皇家空军救援艇1249号上的"月光"操作员,在阴极射线管上看到了一个来自德国飞机的雷达信号,他立即调谐好发射机,再把它打开,揭开了这场电子战的序幕.其后两小时内,他记下了来自8架飞机的信号,除一个外,持续的时间都很短,他用"月光"把它们发送回去.西边5O英里处,"征税"行动中的"月光"操作员也检测到德国雷达的发射信号,他们也同样以欺骗信号予以回敬.在这些小艇的上空,轰炸机指挥部的"兰开斯特"飞机和"斯特林"飞机正按预定的复杂图案来回飞行,撒播箔条,制造两个"幽灵舰队".第218中队执行"闪光"迷惑行动,第617中队执行"征税"迷惑行动.后一个中队的"兰开斯特"飞机借助于GEE导航系统作复杂的相互像紧靠着的长方形航线飞行,而第2i8中队的斯特林飞机则安装了新型雷达G—H.这是一种很象工作过程倒过来的"欧波"系统,G—H飞机上携带一台小型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系统的作用距离同样被一台转播发射机增大,但是这一次,转发机设在地面上.该系统比"欧波"系统的先进之处在于,几架飞机可同时由一个系统指挥,这当然对第218中队在6月5日至6日夜间完成"幽灵舰队"迷惑战术任务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命令一个中队的飞机在海峡上空按照如此精确规定的长方形航线连续飞行3个或4 个小时,而一直保持整齐的疏开队形,这雄辩地证实,到1944年中期,英国雷达技术的发展是相当快的.第617中队的一名机组成员后来回忆说:那时我非常担心,一旦德国人识破了"征税"行动,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们知道自己是一种诱饵,而且正期待着德国的所有夜间歼击机随时来到我们面前. 我们的"兰开斯特机从头到尾部装满了干扰箔条.如果我们在海上被击落,几乎不会有逃离飞机的机会,只好同飞机一同沉没.我们在拂晓4点完成了投放箔条的工作.那时,天色刚刚发白,空中好像充满了运输机和滑翔机:红色贝雷帽(gedBeret ——指皇家空军空降兵),正在开进去.但愿我们的行动为他们提供了一点方便.在这些行动中,"幽灵舰队并没受到德国夜间歼击机的骚扰.科克朋博士正为德国人也许会派飞机侦察"征税"和"闪光"区域而十分担心.因为如果发生这一情况,敌人就会亲眼看到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进袭行动.其实,科克朋大可不必为此担忧,如此的瞻前顾后就无法解释战争中存在的种种扑朔迷离了.德国情报系统的极端执拗正是可以利用的弱点.要是一个年轻胆小的应征士兵在架在海岸边的雷达的荧光屏上透过干扰观察到一支入侵舰队所呈现出来的图像,他和其他操作员会立即向他们的上级报告,这一报告最终会在德军指挥部的战况态势图上变成一个很粗的箭头.事情肯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即使有一架飞机飞到那个区域上空,机组人员报告说连一条船也没有看到,也不会有人相信他的话.当这两支"幽灵舰队行进到离法国海岸大约1O英里处的终点线时,小船上的乘员赶忙把"费尔伯特气球拴住,然后由救援艇拉起烟幕,并通过喇叭播放有尖叫声,吵闹声以及酷似很多远洋海轮抛锚的溅水声的唱片.至此,欺骗行动全部完成,舰只撤离了这个区域.当"征税和"闪光部队正费力地向法国海岸移动时,另一项扰乱工作也在进行中.第9O,第138,第149和第161中队的92架"斯特林"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在卡昂和戴昂蒂费岬区域扮演代号为"大力神"的假空中入侵.在飞往假想空降场的途中,轰炸机上的空勤人员投下成捆的窗口箔条,用以增强这些轰炸机所反射的回波.在假着陆地区,他们扔下特制的烟火弹,其爆炸效果同一场陆上战役正在进行十分相似.为数不多的特种航空勤务部队的人员也空降下去,他们按命令制造大量噪声.与此同时,真正满载空降部队的1069架重型运输机组成的庞大机群隆隆地飞向靠近诺曼底的空降场.它们本应是德国夜间歼击机的理想目标,它们绝大多数既无空战的武器又无法探测临近来袭飞机的能力.当时若有几架歼击机去拦截它们,肯定会给进袭者以猛烈的打击.由滑翔机组成的笨重的辎重队本应更易受到攻击,因为一看到危险出现,它们的牵引机就不得不扔下它们,任其在空中飘浮,听天由命.在运送兵员飞机的两侧,虽有许多护航的蚊式夜间歼击机正寻求战机,但它们是难以保证那些果敢的德国歼击机飞行员不能突破护航航线而进行袭击的.因此,在这一生死攸关的夜间,皇家空军采用了一切预防措施去分散德国歼击机部队的注意力:第101中队的94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和第214中队的5架空中堡垒飞机为德国的雷达制造了一支沿索姆河一线的"幽灵轰炸机跟进编队".在每一架飞机上,干扰员投放所携带的全部箔条.与此同时,每架飞机上的专用设备操作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空中雪茄"干扰机的监视屏.在这支队伍中,担负诱骗任务的飞机上至少携带了82 台"空中雪茄"发射机,足以保证在干扰机覆盖的法国北部上空区域内,无法听到任何信号.架设在英格兰南部的其他干扰发射机掩盖了德国夜间歼击机使用的剩余的通信频段.从现在开始,若有任何一架夜间歼击机和一架运输机遭遇,那一定出于偶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登陆——规模宏大的电子战
在著名的“霸王行动”——史称诺曼底登陆大战中,盟军约动用了287万军队,10000架飞机,6000艘舰船,而其中电子战行动尤为壮观,堪称是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幕。
●丘吉尔说:种种欺骗令人赞美
大战在即,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过问登陆的电子战准备和实施情况,组织电子战科
第二,防止敌方海岸炮兵使用雷达瞄准控制的火炮射击海面的舰艇。措施是在舰艇上加装干扰机,在指挥登陆的巡洋舰上装备新型全波段侦察接收机,以及时发现敌方雷达信号,并组织施放干扰。
第三,扰乱敌军坦克和飞机的行动及防止敌方发现盟军伞兵降落区,并施放通信干扰,使敌机听不清拦截航向指令。
第四,令敌对登陆地作出错误判断。使敌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两支巨大的“ 幽灵舰队”向加莱进发,以转移敌注意力,掩护真的登陆舰队。他们还精心设计了投放金属箔条的航线,使箔条干扰的运动速度与舰队相同,波形的大小与舰队回波相似;同时还施放了杂波干扰。登陆前一个月,盟军曾用缴获的德军雷达进行试验,达到了预想的目的。科伯恩为使敌巡逻飞机及早发现“幽灵舰队”,在海军汽艇上分别安装了“月光”回答式干扰机和“榛子”气球式雷达反射器,均收到了奇效。
●让德军防御体系变成植物人
大战之时,登陆舰队出发,德军在法国和比利时海岸的雷达网遭到盟军空军的猛烈轰炸,多数雷达成了“瞎子”,此时灵舰队”的皇家空军飞行中队“出航”,小小舰队拖着 “榛子”气球驶入大海,到达离海岸10公里时施放烟幕弹,并播放大军登陆的声音,德军顿时慌了手脚。同时,模拟假“空降”的电子欺骗迅速展开,使德军一再扑空,大呼上当;通信干扰施放后使敌机根本无法听到导航指令,一直在箔条干扰中徘徊寻找目标;当200多艘装了干扰机的舰艇在临近海岸施放干扰时,将残存雷达完全覆盖,此时的德军已经变成了“植物人”。整个电子战,盟军使伤亡和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却获得了历史意义空前的巨大胜利。
丘吉尔在对登陆的电子战作用进行评价时说:“我们在总攻开始之前和总攻开始之后进行的种种欺骗措施,都有计划地引起了敌方的思想混乱,其成就令人赞美,其影响将十分深远。”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重大战役行动,德军在法国北部60个师的部队,海岸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有120部雷达形成的雷达网,希特勒声称“每架敌机都在它的严密观察之下”,大肆宣扬是如何坚不可摧。所以,盟军登陆冒着很大的风险,此战胜败事关全局,所以借助电子战取胜意义十分重大。
●巧施妙法避敌之长攻敌之短
根据大战需要,盟军统帅部门请电子战专家罗伯特·科伯恩出山,他领导的技术班子很快拿出了四项目标和措施的方案。
第一,防止敌方获得盟军舰艇出发登陆的早期警报和精确的舰艇航迹。措施是组建一支电子干扰航空大队,配有各种型号的干扰机和电子侦察接收机,适时施放干扰,使德军雷达系统致盲或只能发现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