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掺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处理【最新版】
缓凝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缓凝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cbc61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0.png)
缓凝剂对混凝⼟强度的影响
⼀般地讲,缓凝剂对混凝⼟的作⽤主要是物理作⽤,即它们不参与⽔泥的⽔化反应,也不产⽣新的⽔化产物,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减缓(甚⾄停⽌)反应的进程,类似于惰性催化剂的作⽤。
因此它们对混凝⼟强度的影响主要来⾃对硬化后结构的改变。
从强度的发展来看,适量掺加缓凝剂后的混凝⼟早期强度(7d左右)⽐未掺的要低,但⼀般7d以后就可以赶上或超过未掺者,28d 强度⽐未掺者有较明显的提⾼。
90d强度仍然可以保持⾼于后者的趋势。
对混凝⼟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类似于抗压强度,但没有抗压强度明显,如表9所⽰。
究其原因在于,掺⼈⼀定量的缓凝剂后,减缓了⽔泥的⽔化速度(对硅酸盐⽔泥和普通硅酸盐⽔泥的影响尤为显著),使得⽔泥颗粒周围溶液中的⽔化硅酸钙等⽔化产物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泥颗粒充分⽔化,提⾼混凝⼟的中后期强度。
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加⼤,混凝⼟早期强度降低,强度增长速度变慢,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更长。
如果缓凝剂品种选择不当或超掺量使⽤,不但会严重降低混凝⼟早期强度,⽽且会降低中后期强度。
主要原因是过度缓凝,混凝⼟长时间不凝结硬化,会造成混凝⼟内部⽔分过量的蒸发和散失,使⽔泥⽔化反应过缓甚⾄停⽌,⽔化程度低,⽔化产物过少,对混凝⼟强度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
因此,在选择缓凝剂的种类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原材料之间的匹配适应状况、施⼯季节、施⼯⼯艺、成本等因素,确定所需缓凝剂种类以及所需缓凝时间,使⽤时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研究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ea550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5.png)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然而,混凝土的硬化时间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添加缓凝剂成为了一种解决混凝土硬化时间长的有效方法。
缓凝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其更易于施工,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研究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效果和影响,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不同种类缓凝剂对混凝土特性的影响;2. 研究不同添加量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 研究缓凝剂添加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 研究缓凝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缓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水泥水化反应速率的添加剂,主要成分为草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
缓凝剂可以在混凝土中与水泥反应,形成缓凝物质,从而减缓水泥水化反应速度。
常用的缓凝剂有草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
缓凝剂的添加可以使混凝土具有以下特性:1. 延长混凝土凝固时间;2. 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3. 降低混凝土的凝结热;4.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缓凝剂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添加量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添加时间太晚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水泥、砂子、碎石、混凝土搅拌机、天平等。
2. 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水泥、砂子、碎石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成均匀的混凝土。
3. 将缓凝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中,搅拌均匀。
不同种类的缓凝剂添加量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4. 浇注混凝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振捣和养护。
振捣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缓凝剂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进行调整。
5. 取出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测试和性能分析。
预拌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和处理方法
![预拌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和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282a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7.png)
预拌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和处理方法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与施工中,为了保持预拌商品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一般要使用含缓凝组分的泵送剂。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泵送剂掺量过大,就可能出现已浇筑的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预期的问题。
通常将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设计预期凝结时间(一般在2 d以上)的现象称之为超时缓凝现象。
1预拌商品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与施工中,为了保持预拌商品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一般要使用含缓凝组分的泵送剂。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泵送剂掺量过大,就可能出现已浇筑的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预期的问题。
通常将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超过设计预期凝结时间(一般在2 d以上)的现象称之为超时缓凝现象。
这与有意延长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同,因为施工要求长时间缓凝是设计预期的、可控制的。
而商品混凝土超时缓凝是一种意外,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浇筑过程中难于发现的,往往要在浇筑完毕一两天工人拆模时才发现。
实际上,随着预拌商品混凝土用量不断扩大,超时缓凝问题在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工程中时有发生。
2预拌商品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特征2.1商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C30商品混凝土为试验对象,从试验结果表1可以看出,当泵送剂的掺量在正常掺量范围时,商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15.5 h,终凝时间为18.5h;而当泵送剂超掺达到3倍及以上时,商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达到45.5h及以上(>1d),终凝时间更在58.0h及以上(>2d),远远超过商品混凝土的预期凝结时间,商品混凝土产生超时缓凝现象。
从图1可以看出,超时缓凝商品混凝土的初凝与终凝时间间隔大于正常凝结商品混凝土,且超时缓凝越严重,商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延长不多,但终凝时间却显著延长,初、终凝时间间隔也越长。
这是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的泵送剂的缓凝成分主要为糖和羟基羧酸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水泥中C3S的水化,当泵送剂严重过量后,C3S的水化被严重抑制,使水泥商品混凝土体系中水化产物严重不足,难以达到终凝所需的贯入阻力(28 MPa),导致XXX被显著延长;而这种缓凝成分对水化速度很快的C3A作用并不明显,由于C3A的水化贡献,使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虽有所延缓,但影响程度不及终凝严重。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00d613360cba1aa911da3d.png)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随着建筑工程也就开始增多,但是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如何提升混凝土的质量,这就对于工程施工十分关键。
近些年,人们开始研制出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这样就可以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是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进行合理分析。
关键词: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影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对于水泥、混凝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建筑工程技术正在不断改进、升级,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必须要满足可调凝、高耐久性、轻质等特性,还要能够容易成型,方便养护,这就需要人们加强对混凝土技术的创新。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介绍混凝土外加剂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而衍生出的必然产物,通常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早强剂、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最大优势就是只需在混凝土中加入少许,就能快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能够对工程项目施工带来极大地便利。
如果能够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就可以加速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还会降低施工成本费用。
二、对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分析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对混凝土的影响由于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较多,添加不同的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也不一样。
例如,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变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同时水灰比的降低减少了混凝土内部空隙提高了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在理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时,就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外加剂使用技术规范,然后添加某一种或多种外加剂,观察混凝土性能是否发生改变。
如果发生的改变与技术规范中所描述的一致,那就说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良好。
如果发生的效果与描述不一致,那就说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不好。
例如,在混凝土中加入了某种减水剂,经过一段时间,混凝土出现严重缺水和易性很差的现象,这就说明混凝土中的水泥与该减水剂不相容。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质量控制要点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79883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f.png)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质量控制要点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人们对外加剂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因此,混凝土材料类型众多,可塑性强,能够满足差异化的施工需求,因此在建筑、水利等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
但实践施工时,受工艺技术、材料性质等的影响,混凝土自身麻面、蜂窝和烂边等病害仍然较为常见,对工程美观度、强度造成了一定影响,气候严寒地区的项目施工也极为受限,亟需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外加剂恰巧具备一定的改进、适应能力,可以为混凝土性能优化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影响;质量控制引言混凝土是使用率特别高的一种建筑材料,随着外加剂的出现,其适用范围及效益都有了重大的改变。
外加剂可以通过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来满足现代建筑对于不同混凝土的需求,而随着建筑业对于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混凝土质量及性能的要求也在相应改变,这就需要通过更加精准地使用外加剂来影响混凝土,从而满足建筑业对于质量的需求。
1混凝土外加剂类型概述混凝土隶属于非均质建筑材料,主要以水泥、沥青等胶凝物质融合砂、石等骨料组合而成,整体可塑性、耐久性较为可观,但在实践应用环节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抗冻性能较差、自重较大等,一度制约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
当前伴随科技手段的进步,外加剂进入工程建造研究、应用领域,并以其用量少、见效快、性能优吸引了大批用户。
从功能用途角度出发,常见的外加剂主要有4种类型,首先是减水剂、泵送剂一类,主要通过增大颗粒电位,提升电性斥力,从而降低新拌混凝土黏性,达到改善流动性的目的;其次是早强剂、缓凝剂一类,其可以结合不同施工场景需求,对混凝土凝结、硬化进程进行速度调整、控制;三是引水剂、防水剂一类,主要用于改良、提升混凝土防水、耐久性能,保障工程质量;最后是防冻剂、着色剂一类,应用场景针对性较强,可以改善混凝土防冻、美观性能。
2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1外加剂使用量的影响外加剂的使用量是外加剂性能好坏的主要标准,是外加剂技术和经济效果高低的效益表现。
浅谈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浅谈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428c2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4.png)
浅谈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将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加入到混凝土中,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和性质的材料。
外加剂的掺量不同会对混凝土的性能和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外加剂的掺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来说,外加剂的掺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例如,掺量适当的高效减水剂和增强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同时降低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然而,如果外加剂的掺量过多,反而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这是因为过量的外加剂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破坏,使得混凝土的骨料与水泥胶凝体的结合程度下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其次,外加剂的掺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如减水剂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含水率,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掺量适当的缓凝剂和防冻剂可以提高混凝土在低温下的抗冻性能等。
然而,如果外加剂的掺量过多,可能会带来耐久性的问题。
例如,过量的减水剂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的改变,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使其易受化学侵蚀、碳化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外加剂的掺量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可流动性。
适量的减水剂可以使混凝土更加可塑,提高其可流动性,从而方便施工和充实模板。
但是,外加剂掺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失去稳定性,易造成分层和鼓泡等问题,降低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外加剂的掺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流动性等方面的性能,但是过量的掺量可能会导致颠簸混凝土的性能。
因此,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外加剂的掺量,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混凝土中加缓凝剂注意什么
![混凝土中加缓凝剂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21f552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c.png)
混凝土中加缓凝剂注意什么加缓凝剂是指通过控制混凝土水化反应的速率来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
它可以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可塑性和流动性,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热发展,降低混凝土的应力和温度,从而使混凝土获得更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在使用加缓凝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加缓凝剂的选择: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加缓凝剂。
一般来说,应选择不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加缓凝剂。
2. 加缓凝剂的掺量:加缓凝剂的掺量应准确控制,过高或过低的掺量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掺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影响施工进度;掺量过低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加缓凝剂的投放时机:加缓凝剂通常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但具体的投放时机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和混凝土性能要求而定。
一般来说,加缓凝剂应在水泥与骨料混合后的适当时间段内加入,以确保加缓凝剂充分与水泥反应。
4. 施工温度控制:由于加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因此在低温环境中使用加缓凝剂时需要注意施工温度的控制。
低温会降低混凝土的活动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充实性,应选用适宜的掺量和施工方法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5. 施工条件控制:加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混凝土的凝结,因此仍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加缓凝剂的性能和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步骤,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6. 质量控制:使用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的检测和选用、施工过程的监控和验收等。
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总之,使用加缓凝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掺量、投放时机、施工温度等因素的控制,并加强质量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91ccbdd33d4b14e852468a6.png)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各种缓凝剂的概括分类,描述了缓凝剂在混凝土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几种缓凝剂在不同掺量下对混凝土凝结时间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各方面因素的分析,着重介绍了通过缓凝剂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方法。
关键词:缓凝剂凝结时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抗压强度引言缓凝剂是用来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常用外加剂,在夏季施工中,适量掺加缓凝剂能使新拌混凝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好的塑性,便于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为使混凝土不会因水化热的过度集中而产生温度裂缝,掺加缓凝剂即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而且,目前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有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控制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使用缓凝剂来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长久以来的常规方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缓凝剂及其在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的重要地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 缓凝剂的种类1.1 无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包括磷酸盐、锌盐、硫酸铁、硫酸铜、氟硅酸盐、硼砂等。
近年来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是磷酸盐、偏磷酸盐类缓凝剂。
正磷酸(HgP04)的缓凝作用不大,但各种磷酸盐的缓凝作用却较强,在相同掺量下缓凝作用最强的是焦磷酸钠(n%p:o7)。
各种磷酸盐的缓凝作用由弱至强顺序如下:正磷酸(H3PO4) <磷酸二氢钠(NaH2PO4) < 磷酸氢二钠(Na2HPO4 •2H2O) <磷酸钠(N%P〇4 •H2O) <多聚磷酸钠(服6卩4。
13 ) <三聚磷酸钠(服5匕01。
) <焦磷酸钠(Na2P2〇7)。
三聚磷酸钠是常用的一种磷酸盐缓凝剂,属于缩聚磷酸盐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具有较强的络合碱金属的能力,缓凝作用一般不随使用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掺量范围一般为(0. 01% ~0. 2% )。
1.2有机缓凝剂有机缓凝剂主要包括羟基羧酸、氨基羧酸及其盐类和糖类以及多元醇及其衍生物三种。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方法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93acb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7.png)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方法及效果分析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之一,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是混凝土的硬化速度较快,施工时容易出现浪费,同时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通过添加缓凝剂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
本文将从添加缓凝剂的原理、方法及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缓凝剂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原理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水泥浆体硬化的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来达到缓凝的效果。
水泥的水化反应是混凝土硬化的主要原因,添加缓凝剂可以影响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控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
常见的缓凝剂有磷酸盐、葡萄糖、蔗糖、木糖等。
这些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但都能够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延缓混凝土的硬化时间。
三、添加缓凝剂的方法1.选用适当的缓凝剂不同的缓凝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选择适合自己工程的缓凝剂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磷酸盐类缓凝剂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而葡萄糖、蔗糖等缓凝剂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混凝土。
2.控制添加量缓凝剂的添加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0.1%~0.5%,过多的添加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过少的添加则无法达到缓凝的效果。
3.添加时间缓凝剂的添加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是在混凝土搅拌前加入。
如果混凝土已经开始硬化,加入缓凝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搅拌时间添加缓凝剂后,需要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确保缓凝剂充分分散在混凝土中,达到最佳的缓凝效果。
四、添加缓凝剂的效果分析1.控制混凝土的硬化时间添加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硬化时间,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等问题。
2.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添加缓凝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得混凝土易于施工和加工。
3.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缓凝剂的添加对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缓凝剂的添加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而添加量过少则无法达到缓凝的效果。
缓凝剂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缓凝剂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d9f81414431b90d6c85c7d0.png)
缓凝剂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摘要:研究了几种常用缓凝剂片水泥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缓凝剂与水泥不适应Pt Al 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缓凝剂与水泥不适应的影响因素及机理,提出了预防和处治商品混凝土的异常凝结的措施,供缓凝剂工程应用时参考。
缓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棍凝土外加剂,用来延长凝结时间,使新拌商品混凝土较长时间保持塑性,以便灌注,提高施工效率。
在夏季商品混凝土施工和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施工中掺加缓凝剂可缓释水泥水化热,减少因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缓凝剂常用于大跨度高架桥等预应力商品混凝土、大坝商品混凝土,滑模施工商品混凝土以及流化商品混凝土中。
在缓凝剂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缓凝剂使用不当或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可能会导致商品混凝土的异常凝结。
尽管商品混凝土异常凝结不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问题,但随着外加剂的大量使用,这一问题时有发生,轻则引起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重则引起严重的工程事故。
如由于混凝上凝结过快,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施工时易引起温度裂缝,泵送商品混凝土难于输送或堵管、爆管;由于商品混凝土过分缓凝,不仅会影响后续工序施工,而且会导致商品混凝土强度降低等危害。
水泥商品混凝土产生异常凝结现象的影响因素很多,外加剂、水泥、掺合料、水以及环境温度等都有可能最终导致水泥商品混凝土异常凝结的发生。
就现阶段商品混凝土工程质量状况来看,缓凝剂品种、缓凝剂掺量不当和外加剂与水泥的不适应是产生水泥商品混凝土异常凝结,造成商品混凝土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
缓凝剂对胶凝材料的适应性、不同缓凝剂及同种缓凝剂不同掺量对混凝上性能的影响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缓凝剂对水泥商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缓凝剂不仅可以延长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位新拌商品混凝土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以便浇筑,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延缓水泥水化放热,减少裂纹的发生。
因此,它被大量地用在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泵送商品混凝土、炎热气候下施工以及某些特殊施工工艺方面。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缓凝剂有木质素磺酸盐类、糖类、羟基羧酸类、无机盐类等。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bdb3dfcc22bcd126ff0ca2.png)
摘要:从水泥与混凝土的凝结机理以及缓凝剂、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分析探讨了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认为导致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或超缓凝的主要原因是: (1) 水泥本身的凝结时间过长; (2) 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
因此,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选择凝结时间合适的水泥、准确把握与控制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的掺量。
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以改善其流动性,但有时会出现缓凝乃至超缓凝现象,甚至混凝土不能及时脱模或几天不凝结,有人把其原因归咎于水泥质量不好。
但在上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水泥的质量比现在的差,为什么当时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对缓凝特别是超缓凝问题反映并不强烈,如今水泥的质量已大有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普遍增大,凝结时间也已相应缩短,为什么反而会出现缓凝或超缓凝现象? 文中拟从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机理以及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等角度出发,讨论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1. 1 水泥的凝结水泥浆体要达到凝结,必须有足够的水化产物在水泥颗粒之间搭接并连结成网络状结构。
因此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的活性以及影响水化速率的因素均影响水泥的凝结。
水灰比大,水泥颗粒之间的距离就大,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水化产物来填充并相互接触连生,因此凝结时间要长。
水泥活性提高,水化速度加快,凝结时间则短。
因此,凡是加速水泥水化的因素,例如碱的存在、水泥颗粒细和水化温度高等均可使凝结时间缩短,而缓凝剂如石膏的加入则使水化变慢从而使凝结时间变长。
1. 2 混凝土的凝结混凝土的凝结也是由于水泥与水反应所引起的,因此混凝土的凝结与水泥的凝结密切相关,两者在凝结时间的定义上也相似。
混凝土的凝结也是表示新拌混凝土失去施工性能、固化或产生一定的力学强度的开始,其初凝、终凝时间也纯粹是从实用意义出发而人为规定的。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_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_](https://img.taocdn.com/s3/m/f27ca92ca32d7375a4178072.png)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混凝土凝结硬化快慢决定于水化反应的快慢。
加入缓凝剂,水泥水化反应变慢,混凝土凝结时间变长,有关混凝土性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缓凝剂掺量过大,水泥反应时间过长,导致有未反应的水泥内核,直接导致混凝土相关性能的降低甚至损失。
当掺量过少时,缓凝剂未起到相应的作用,混凝土缓凝失败。
当缓凝剂和其他外加剂共用时,将使混凝土某些性能得到强化,更好适应工程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性能缓凝剂缓凝作用1缓凝剂的工作原理分析1-1水泥水化反应过程水泥的水化反应主要是四种主要熟料矿物与水反应,即硅酸三钙的水化、硅酸二钙的水化、铝酸三钙的水化和铁铝酸四钙的水化。
四种矿物熟料主要水化产物为钙矾石、CSH凝胶、羟钙石。
反应过程中,铝酸三钙C3A水化速度最快、水化热最多,但是对水泥石抗压强度贡献低。
铁铝酸四钙C4AF水化速度快、水化热中等,同样对水泥石抗压强度贡献低,但是水泥石抗折强度主要来源。
硅酸三钙C3S 水化速度快、水化热多,对水泥石早期强度贡献大。
硅酸二钙C2S 水化速度慢、水化热少,对水泥石后期强度贡献大。
1-2缓凝剂的缓凝机理由文献1、文献5可知,对缓凝剂作用机理的认识主要存在四种理论: 吸附理论、络合物生成理论、沉淀理论和Ca( OH) 2 结晶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大多数有机缓凝剂具有表面活性, 能在水泥颗粒的固液界面吸附, 改变了水泥颗粒表面的亲水性, 形成一层可抑制水泥水化的缓凝剂膜层, 从而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
络合物生成理论认为缓凝剂分子可以与水泥水化生成的Ca2+ 形成络盐, 在水泥水化初期控制了液相中Ca2+ 离子浓度, 阻止水泥水化相的形成, 产生缓凝作用。
比如三聚磷酸钠能与Ca2+ 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在水泥水化初始阶段, 阻碍了水化产物Aft 的形成, 抑制了水化产物CSH 的结晶成长, 延缓了C3 S 和C3A 的水化。
沉淀理论认为有机或无机缓凝剂通过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不溶性的薄层, 阻止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 因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 起到缓凝作用。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5cefd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3.png)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碎石和适量水进行混合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然而,单纯使用泛泛的混凝土材料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工程需求,这就需要使用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外加剂指的是一种或多种添加到混凝土中的化学物质,通过改变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来提高其性能。
外加剂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增塑剂、缓凝剂、早强剂、防水剂、抗裂剂等。
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对混凝土中的不同性能起到不同的影响。
首先,增塑剂是最常见的外加剂之一、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使其更容易施工。
增塑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缓凝剂是另一种常见的外加剂。
缓凝剂通过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来控制混凝土的硬化过程。
在大型施工工程中,缓凝剂能够延长混凝土的保持时间,使得混凝土能够更好地适应施工现场的需要。
早强剂是一种特殊的外加剂,其主要目的是加速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过程。
早强剂可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强度,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此外,防水剂也是一种常见的外加剂。
防水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防止水分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和减轻混凝土的酸碱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抗裂剂是一种特殊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减少开裂的倾向。
抗裂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和表面缺陷。
首先,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得混凝土更容易施工。
这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更好地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减少气泡和空隙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其次,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增塑剂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得混凝土更致密,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防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减少混凝土的龟裂和受潮等问题,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此外,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抗裂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减少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3ee5daff524ccbff12184fa.png)
缓凝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与缓凝剂的种类、掺量和 掺加方法以及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使用季节和施工方法 等条件密切相关。好的缓凝剂应当在其掺量小的情况下有好 的缓凝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强的可调性,不易使混凝土产 生异常凝结,而且,好的缓凝剂延长的应是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而使终凝时间不至于延长太多,也就是说要使混凝土的初、终 凝间隔尽量短。表一中列举了几种常用缓凝剂对混凝土的凝 结时间的影响。
6∶ 25 7∶ 55 8∶ 25 9∶ 05 12∶ 50 12∶ 25 13∶ 40 15∶ 15 14∶ 50 9∶ 35 10∶ 05 8∶ 10
8∶ 35 10∶ 10 11∶ 05 12∶ 40 15∶ 30 14∶ 35 17∶ 25 18∶ 15 17∶ 45 13∶ 50 13∶ 55 10∶ 40
·22·
强,甚至可以使水泥的水化作用完全停止。此类缓凝剂掺量一 般为 0. 05% ~ 0. 2% ,增大掺量会出现严重的缓凝现象,混凝 土强度明显降低; 糖类及衍生物和糖蜜缓凝剂由于原料广泛, 价格低廉因此使用也较为广泛,掺量一般为 0. 01% ~ 0. 3% 。
2 几种常用缓凝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关键词: 缓凝剂 凝结时间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抗压强度
引言
缓凝剂是用来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常用外加剂,在 夏季施工中,适量掺加缓凝剂能使新拌混凝土在长时间内保持 较好的塑性,便于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中,为使混 凝 土 不 会 因 水 化 热 的 过 度 集 中 而 产 生 温 度 裂 缝,掺加缓凝剂即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 而且,目前商品混凝土 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有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控制商品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使 用缓凝剂来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长久以来的常规方法,因此我们 有必要对缓凝剂及其在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的重要地位有一个 全新的认识。
絮凝剂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研究
![絮凝剂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48541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c.png)
混凝土施工性能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性能,包括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等。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添加各种外加剂来实现。
其中,絮凝剂作为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水泥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探讨絮凝剂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
凝结型絮凝剂主要指那些通过化学反应使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絮状物的絮凝剂。
这类絮凝剂通常是一些金属盐类,如铝盐、铁盐等。
它们在水中溶解后,会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絮状物,从而实现悬浮颗粒的聚集和沉淀。
铝盐絮凝剂,如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凝结型絮凝剂。
在水中,明矾会电离出Al3+离子,这些离子与水中的悬浮颗粒表面发生作用,生成氢氧化铝絮状物,从而使悬浮颗粒聚集并沉淀。
铁盐絮凝剂,如硫酸铁,同样可以通过电离出的Fe3+离子与悬浮颗粒表面作用,生成氢氧化铁絮状物,实现悬浮颗粒的聚集和沉淀。
凝结型絮凝剂具有较高的絮凝效果,适用于处理水质较浑浊、悬浮颗粒较多的水体。
然而,由于这类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电荷和吸附能力,可能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吸附型絮凝剂是指一类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使悬浮颗粒聚集形成絮状物的絮凝剂。
这类絮凝剂主要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盐、阳离子聚合物等。
它们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电荷密度,能够通过吸附、架桥等作用促使颗粒聚集。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是一种典型的吸附型絮凝剂。
在水中,聚丙烯酰胺会形成长链状结构,链上的活性基团可以与悬浮颗粒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形成稳定的絮状物。
这种絮状物能够有效地促进悬浮颗粒的聚集和沉淀。
此外,聚丙烯酸盐和阳离子聚合物等絮凝剂也具有类似的吸附作用原理。
吸附型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适用于处理水质较清澈、悬浮颗粒较少的水体。
与凝结型絮凝剂相比,吸附型絮凝剂对水质的影响较小,但它们的絮凝效果受到水质、颗粒性质和絮凝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077b2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f.png)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施工性能,但在实际使用中,混凝土的缺陷和劣化问题也比较突出,如裂缝、龟裂、脱落等。
因此,如何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一直是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其中,添加缓凝剂是一种常见的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方法之一。
二、缓凝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缓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混凝土凝固时间的化学添加剂,主要有有机缓凝剂和无机缓凝剂两种。
有机缓凝剂主要是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过程来延缓凝固时间,常见的有木质素、葡萄糖、蔗糖等;无机缓凝剂主要是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Ca2+离子,阻碍水化反应的进行,常见的有磷酸盐、硫酸盐等。
三、缓凝剂的添加量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缓凝剂的添加量缓凝剂的添加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0.1%~0.5%,具体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要求进行确定。
2.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减少龟裂、裂缝的发生添加缓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释放和收缩,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应力,从而减少龟裂、裂缝的发生。
(2)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添加缓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中孔隙和毛细孔的数量和大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此外,缓凝剂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添加缓凝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得到改善,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添加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流动性,有利于施工;但同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和控制。
四、缓凝剂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1.缓凝剂的应用技术(1)混凝土搅拌时应将缓凝剂与水同时加入,充分搅拌均匀。
(2)在混凝土施工前应对缓凝剂进行试验,确定最佳的添加量和混凝土性能。
(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早干燥或过度水化。
分析缓凝剂和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分析缓凝剂和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afa66e5aaea998fcc220ee8.png)
分析缓凝剂和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缓凝剂一系列通过化学反应机理延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增加混凝土便于施工的可塑性能,降低凝结时的温度释放,被广泛用于现浇混凝土施工领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是通过外界物理条件,使混凝土的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等保持在一种可控的状态,从实现其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1]。
本文分析了缓凝剂和早期养护对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缓凝剂使用不当和养护方式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供同行学习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缓凝剂;养护;强度;质量;和易性混凝土缓凝剂的主要作用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延长凝结时间,另一个是控制混凝土凝结释放的温度。
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可以减缓水化反应释放温度的频率和大小,从而使温度缓慢释放,从一种刚性的不可控调整为柔性的可控。
按照作用效果明显程度分为普通缓凝剂和超缓缓凝剂两种,两种的确保,顾名思义,就是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力度和效率不同,一个是普通“中成药”,一个是“特效药”。
混凝土完成浇筑后需要一定的养护周期才能达到所需要的强度,满足使用和结构要求。
根据养护的条件和环境不同,可分为高温养护、标准养护等,所谓标准养护。
缓凝剂和养护都对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指标产生重要影响[2]。
一、缓凝剂对混凝土的作用与不利影响(一)缓凝剂的作用缓凝剂对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要从两个阶段来区分,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第二个阶段是中后期,为便于分析,本文姑且以终凝时间为节点,作为两个阶段的分界点。
按照混凝土的凝结固化过程,其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缓凝剂主要是通过影响初凝时间来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混凝剂也会延迟终凝时间,从而使得混凝土水化反应减缓,控制热量的释放。
缓凝剂在第一个阶段的作用是降低水灰比、改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避免混凝土凝结过程中集中过早地出现温度峰值等,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缓凝剂在第一阶段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都是操作性能上的。
由于其对操作性能的明显改善,得以在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施工等需要控制温度的工程实践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46ae59d51e79b8968022625.png)
摘要:从水泥与混凝土的凝结机理以及缓凝剂、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分析探讨了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认为导致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或超缓凝的主要原因是: (1) 水泥本身的凝结时间过长; (2) 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
因此,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选择凝结时间合适的水泥、准确把握与控制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的掺量。
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以改善其流动性,但有时会出现缓凝乃至超缓凝现象,甚至混凝土不能及时脱模或几天不凝结,有人把其原因归咎于水泥质量不好。
但在上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水泥的质量比现在的差,为什么当时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对缓凝特别是超缓凝问题反映并不强烈,如今水泥的质量已大有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普遍增大,凝结时间也已相应缩短,为什么反而会出现缓凝或超缓凝现象? 文中拟从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机理以及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等角度出发,讨论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1. 1 水泥的凝结水泥浆体要达到凝结,必须有足够的水化产物在水泥颗粒之间搭接并连结成网络状结构。
因此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的活性以及影响水化速率的因素均影响水泥的凝结。
水灰比大,水泥颗粒之间的距离就大,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水化产物来填充并相互接触连生,因此凝结时间要长。
水泥活性提高,水化速度加快,凝结时间则短。
因此,凡是加速水泥水化的因素,例如碱的存在、水泥颗粒细和水化温度高等均可使凝结时间缩短,而缓凝剂如石膏的加入则使水化变慢从而使凝结时间变长。
1. 2 混凝土的凝结混凝土的凝结也是由于水泥与水反应所引起的,因此混凝土的凝结与水泥的凝结密切相关,两者在凝结时间的定义上也相似。
混凝土的凝结也是表示新拌混凝土失去施工性能、固化或产生一定的力学强度的开始,其初凝、终凝时间也纯粹是从实用意义出发而人为规定的。
超缓凝技术在混凝土中的研究应用
![超缓凝技术在混凝土中的研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56135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9.png)
超缓凝技术在混凝土中的研究应用麻鹏飞;权伟博;陈东【摘要】本文探讨了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超缓凝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数据结果:混凝土凝结时间随着超缓凝剂掺量增加而延长;超缓凝剂相同掺量下,高水灰比时,超缓凝剂能有效抑制胶凝材料水化反应进程,增加了混凝土凝结时间;在同一基准下,固定超缓凝剂掺量,提高矿物掺合料的掺量能延长凝结时间;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通过优化配合比参数,成功配制出凝结时间为72 h的超缓凝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符合要求,60d抗压强度无损失,能满足施工要求.【期刊名称】《水泥工程》【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混凝土;超缓凝剂;工作性能;掺合料【作者】麻鹏飞;权伟博;陈东【作者单位】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建材科学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2.60 前言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超缓凝混凝土技术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超缓凝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凝结时间达到72h以上,且必须有足够后期强度。
超缓凝混凝土一般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可有效防止因水泥水化温升导致的温度裂缝;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和长距离运输,超缓凝技术可防止混凝土因坍损过快失去工作性;针对工期紧张,可避开夜间施工,灵活调整工序;改善混凝土接触面粘接力代替人工凿毛[1];超缓凝混凝土技术应用于无黏接预应力体系中,形成缓黏接预应力作用[2]。
根据现有文献和工程实例,普通缓凝剂一般只能缓凝几个小时至十几小时,若提高缓凝剂掺量,虽然会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但也会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急剧降低,甚至松溃无强度[3-4]。
国外报道缓凝剂缓凝时间一般小于48h,但混凝土后期强度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损失现象[5,6]。
本课题采用一种超缓凝剂,凝结时间大于72h,60d强度基本无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掺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处理
1 概述
现在很多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外加剂常有两种:一种是高效减水剂,主要起到高效减水的作用,没有或仅有很小的缓凝作用;一种是高效缓凝剂,主要起到高效缓凝的作用,仅有很小的减水作用。
减水剂又称塑化剂或分散剂。
拌和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分散均匀,同时将水泥颗粒包裹的水份释放出来,从而能明显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减水剂的作用是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其工作性;或在保持工作性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强度不变时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同时,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更为均匀密实,改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等,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凝结硬化时间,便于施工;能使混凝土浆体水化速度减慢,延长水化放热过程。
使用时减水剂、缓凝剂分别储存于两个储罐中,分别通过称量系统掺加到搅拌机中。
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由于称量系统问题而出现外加剂过掺的现象。
所谓称量系统问题有可能因为外加剂的下料蝶阀没关上就开始称量,致使外加剂直接漏进搅拌机中;也可能
由于蝶阀或外加剂秤泄漏;也可能由于称量时出现较大误差。
由于高效减水剂过掺会使混凝土严重离析,在出场检验时很容易发现,在此就不再讨论了。
高效缓凝剂由于只有很小的减水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过掺时不会使混凝土塌落度过大而严重离析,比较难发现。
本文只讨论一下高效缓凝剂过掺时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2 缓凝剂过掺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2.1 在自动配料系统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无论是哪种液体外加剂,如果出现过掺现象,总可以在配料系统中表现出来。
如果出现较大称量误差,在缓凝剂称量显示仪表中就可以直接看到所称重量;如果是放料蝶阀没关紧或泄漏,称量仪表中的数值增加的速度会比正常的速度要慢很多;如果是蝶阀没关上就称量,可以发现重量显示仪表中的数值一直在零左右摇摆,仪表上的数值时正时负,变化幅度较大且不会达到称量值。
出现上述情况,搅拌机操作员应马上停机检修缓凝剂称量系统,如发现有
黄褐色的外加剂漏进水秤中,应把水秤中的水放掉重新称量并检修外加剂称量系统。
2.2 在混凝土出厂检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混凝土经搅拌机搅拌后,经下料斗将混凝土卸下搅拌车,然后开到验料台作混凝土的出厂检验。
如果缓凝剂过掺,检验员首先可以闻到比正常混凝土更浓的外加剂的味道;另外通过用手电筒照射搅拌车内混凝土可以发现光泽感比正常混凝土强,反光较为强烈;认真观察还可以发现车内混凝土表面水呈黄褐色。
这时用斗车对车内混凝土抽样检查,可观察到斗车内混凝土表面存在大量微小气泡,表面较正常混凝土光滑。
出现上述情况,表明缓凝剂过掺得比较多,应对该车混凝土作废料处理。
另外要对外加剂称量系统作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出在哪个部件,维修后方可继续生产。
3 缓凝剂过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针对缓凝剂过掺的情况,笔者做了一些实验工作,发现笔者使用的缓凝剂,当其掺量达到胶凝材料的 3.5% 时,混凝土会出现不凝现象。
试验条件基本保证了室温要求,特别是凝结时间检测全在室内进行,试件拆模后养护按照正常标准养护,每组试配
混凝土出机检验基本保证了19cm同一坍落度。
试验温度为18~22℃,湿度65% ~85% ,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品质如表1所示。
不同缓凝剂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凝结时间试验结果如表2 所示。
3.1 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通过缓凝剂不同掺量的试配,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增加,对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很有好处,特别是混凝土流动性、柔和性愈来愈好;另一方面混凝土泌水也随着掺量的增加而愈来愈严重,气泡也会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多,当缓凝剂掺量超过 2.0% 以上时,能闻到一股糖味,但从表观上很难发现混凝土缓凝剂过掺。
3.2 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初、终凝时间也随之延长,但低掺量0 ~0.6% 情况下影响并不显著,掺量0.8%以上影响较为明显,当掺量高至 2.4%以上混凝土则较难凝结,当掺量达到3.5%时,混凝土出现不凝现象。
3.3 对混凝土硬化及强度的影响
缓凝剂掺量在 1.2% 以下,随着掺量的增加,由于缓凝剂具有一定的减水率,混凝土用水量逐步减少,虽然凝结时间也随之延长,但终凝后硬化较快,强度增长比较快,对早期强度带来影响不大,3d、7d及28d强度随着缓凝剂掺量增加,强度也愈来愈高。
当缓凝剂掺量超过 1.2% 以上,混凝土表现凝结硬化非常缓慢,对早期强度影响严重,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3d、7d早期强度愈来愈低,但掺量不超过2.4%混凝土,28天强度仍会趋于正常,估计对后期强度影响不大。
随着缓凝剂掺量进一步增加(2.4% 以上),其凝结硬化愈来愈缓慢,逐渐趋于不再硬化,当掺量高至3.5%时,混凝土表观凝
结基本在失水情况下形成,28天后仍无强度产生。
4 结束语
各种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掺量虽然很少,但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大,使用时除了严格控制进场质量关外,还要严格控制其掺量。
任何一种外加剂过掺,都会对混凝土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商混站都出现过因外加剂过掺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商混站要注意培养搅拌机操作员及实验员高度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对外加剂称量系统进行定期的检修及保养;一旦发现缓凝剂过掺的情况,要及时、果断地处理,对不合格的混凝土做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