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中图版)解析版

合集下载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练习(解析版)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检测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大约在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A. 8亿年B. 12亿年C. 10亿年D. 46亿年【答案】C【解析】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球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随雨水汇集在原始海洋中,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因此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10亿年。

2.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A. 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B. 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C. 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D. 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答案】D【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而原始大气中没有为原始生命提供呼吸的氧气,可见D符合题意。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中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中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2.陆地形成:陨石撞击不断减少,地球逐渐冷却。

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________。

3.原始大气圈形成: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原始的大气圈。

________时释放出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的云层。

4.原始海洋形成:云层凝结致雨,地表温度降低,________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1.2.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________或________。

3.地层单位:根据________和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把地层划分为若干大小不同的单位。

4.地质时代单位:各个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间。

―→一般越向下形成时间越早5.地质年代表:按时代早晚顺序把________进行编年。

1.(1)海陆变迁: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________。

(2)矿产:地质历史上形成________的重要时期。

(3)生命演化:早期没有生命现象;后期出现原始的生命,主要为________和________类。

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1)海陆变迁:末期已形成许多稳定的________。

(2)矿产: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________。

(3)生命演化:________日益繁盛,释放________。

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 7亿年)(1)海陆变迁: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北方形成________古陆,南方形成________古陆。

(2)生命演化①早古生代:海洋中慢慢出现较高级的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________动物时代”。

②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________时代―→两栖类。

③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阔森林——________植物。

4.中生代(距今2.521 7亿~0.66亿年)(1)海陆变迁:________运动形成中国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基础。

劳亚古陆逐渐连接,面积扩大,冈瓦纳古陆解体分离,出现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甲乙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1.B2.D3.C[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

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D[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有关系,A错。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B错。

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是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C错。

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D对。

]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B[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为白垩纪,B对。

古生代末期是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A错。

太古代末期是动物萌芽发展的初期阶段,C错。

新生代末期是人类时代,D错。

]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B.动物的呼吸作用C.植物的光合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演化过程中,下列哪个地质年代标志着地球上的生命开始出现?A、太古宙B、元古宙C、古生宙D、中生宙2、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下列哪个事件与板块构造理论密切相关?A、地壳运动B、生物大灭绝C、气候变迁D、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球表面动态变化的重要理论。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A、地球表层由多个大板块组成。

B、板块之间不会发生任何相互作用。

C、板块边缘是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

D、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离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

4、关于地球的历史演化,下列哪个时期发生了大气成分由单一气体向复杂气体的转变,标志着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太古宙5、以下哪个地质年代标志着地球表面形态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动?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叠纪D. 侏罗纪6、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以下哪个地质事件导致了现代大陆的形成和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A. 泥盆纪的海侵B. 白垩纪的火山活动C. 奥陶纪的海退D. 寒武纪的板块漂移7、题干:下列关于地球早期演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在形成之初,温度极高,没有液态水存在B. 地球早期演化过程中,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类物质构成C. 地球早期演化过程中,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构成D. 地球早期演化过程中,生物出现于水生藻类和细菌阶段8、题干:下列关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多个独立运动的板块组成的B. 地球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挤压,没有张裂拉伸现象C. 地球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速度极快,每年可达数千米D. 地球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热流引起的9、地球早期气候以高温多雨为主,这主要归因于哪种地质时期?A、寒武纪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 10、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上约有数个大的板块在不断地移动,那么板块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地壳的自然下沉B、地球内部的热对流C、地表水的周期性流动D、外部天体的影响11、关于地球演化过程中岩石圈的形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岩石圈始终是一层连续的硬壳B. 岩石圈是由地幔的软流层冷却凝固形成的C. 岩石圈是由海底扩张不停地向两侧推移形成的D. 岩石圈是由板块运动过程中的挤压和拉伸形成的12、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哪一地质现象?A. 地壳构造运动B. 黄河侵蚀作用C. 海水退却D. 外力作用13、关于地球的演化过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地球在形成初期,其表面温度较低,没有大气层。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为()1.(2)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 古生代B. 元古宙C. 中生代D. 新生代【答案】C【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A【解析】(2)图中显示新生代时在各类动物中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1)此次地震是由()2.(2)震源位置所在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是()A.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引起B. 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引起C. 太平洋板块和北冰洋板块碰撞引起D.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起【答案】A【解析】读图知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A对 BCD错【答案】A【解析】根据震源深度可知震源位置所在地球内部圈层主要是地壳此时横波速度与深度正相关 A对波可以在固、夜、气三种介质间传播 B错地壳主要成固态呈现液态或熔融的状态为外核 C错磁场可能产生于地球内核 D错3.(1)藻类是一类比较原始、古老的低等生物原始藻类植物蓝藻爆发于()3.(2)推断冰层颜色变深会导致冰层()A. 古生代B. 中生代C. 元古宙D. 太古宙【答案】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藻类植物蓝藻爆发于元古宙 C正确故选C【答案】B【解析】(2)根据材料藻类的出现使冰层颜色变深使得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降低到达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多加快了冰雪的融化速度 B正确故选B4.(1)该岛历史上多次大规模岩浆喷发主要是因为该岛()4.(2)根据侵蚀程度推断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由早到晚为()A. 受亚欧板块的挤压B.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C. 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D. 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解析】(1)据图示经纬度和岛屿轮廓分析可知图中岛屿为冰岛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岩浆活动频繁 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B【解析】(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5.(1)主要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5.(2)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乙和丁【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6.(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6.(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6.(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 爬行类B. 鸟类C. 鱼类D. 两栖类【答案】C【解析】(1)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答案】C【解析】(2)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A【解析】(3)图中显示新生代时在各类动物中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7.(1)这种板块边界上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7.(2)位于这种板块边界上的国家是()A. 地震C. 滑坡D. 泥石流【答案】B【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属板块张裂地带且有岩浆由地球内部向上喷出故当地易发生的地质灾害为火山喷发故选B【答案】D【解析】(2)选项中新西兰、日本、菲律宾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只有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故选D8.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B. 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C.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答案】D【解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9.(1)有关甲乙板块边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9.(2)乙的地形为()9.(3)乙处渔场捕鱼量相对较多的季节是()A. 甲为生长边界乙为消亡边界B. 甲乙都为生长边界C. 甲为消亡边界乙为生长边界D. 甲乙都为消亡边界【答案】A【解析】(1)根据经纬度和板块分布判断该地应位于南半球的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甲为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为生长边界乙为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边界为消亡边界 A正确故选A【答案】D【解析】(2)乙为消亡边界应为海沟 D正确海岭出现在生长边界 A错误海盆应位于大洋中部此处离大洋中部较远 B错误大陆架水深较浅此处为板块消亡边界水深较深C错误故选D【答案】B【解析】(3)综上判断乙处渔场应为秘鲁渔场秘鲁渔场的形成主要受东南风的离岸风影响形成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南半球南回归线附近受东南信风控制离岸风影响较大海水上泛更多渔业资源更多捕鱼量相对较多 B正确故选B10.(1)下列关于沉积岩的说法正确的是()10.(2)骆驼属于()10.(3)化石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当时环境的烙印据图中化石推断当时的气候特点是A. 地层层序正常或未经变动时地层上老下新B. 所有沉积岩中都含有化石C. 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D. 由岩浆喷发形成【答案】C【解析】(1)A.因为先沉积的岩层位于下部后沉积的岩层位于上部因而地层层序正常或未经变动时地层上新下老故A错B.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如果有动植物的遗体被埋了下来经过成千上万年后可能形成化石因而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故B错C.沉积岩是一层一层的沉积因而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故C对D.由岩浆喷发形成的是岩浆岩故D错故选C【答案】B【解析】(2)根据材料“骆驼是最大的偶蹄类哺乳动物” 说明骆驼属于新生代动物属于有脊椎动物故B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A【解析】(3)骆驼是生活在荒漠和半荒漠的重要畜种中亚位于中纬度说明当时的气候特点是温凉干燥故A符合题意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11.(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________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________11.(3)火山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 ________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解析】(3)【答案】(4)【解析】(4)1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的________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总是在板块________ 全球形成两大地震带分别是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地震带12.(2)图中板块的名称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12.(3)赤道穿过________个板块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________板块上12.(4)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之间是________型板【答案】(1)软流, 交界处,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解析】(1)全球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在地球内部的软流层的基础上运动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全球形成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答案】(2)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解析】(2)全球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在地球内部的软流层的基础上运动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形成火山、地震带【答案】(3)5, 南极洲板块【解析】(3)赤道穿过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南极洲板块上【答案】(4)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消亡【解析】(4)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消亡型板块边界13.(1)甲地形区的名称是13.(2)乙市在春季往往最可能发生两次较大的洪涝灾害其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 13.(3)分析说明受气温的影响图示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答案】(1)松嫩平原【解析】(1)从图中经纬度和高程等信息可以判断出甲位于东北平原的中部为松嫩平原【答案】(2)初春上游河水解冻乙处冰坝阻塞河水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解析】(2)初春气温回升上游河水先解冻乙处未解冻冰坝阻塞河水形成凌汛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上游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洪涝灾害【答案】(3)有利夏季气温高热量丰富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全年热量不足生长周期长品质好不利冬季气温低有低温冻害全年热量不足一年一熟单产低【解析】(3)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热量丰富冬季寒冷积雪厚病虫害少减少农药的使用热量较为不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品质优不利冬季气温低有低温冻害作物不能安全越冬只能种植耐寒农作物热量不足一年一熟单位面积产量低14.(1)图中大洋东部较同纬度西部水温________(高/低)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14.(2)A岛地热资源丰富是由于该地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14.(3)B国优势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它是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________的农业地域类型14.(4)纽约是美国东部重要的商业中心简析改善城市交通对其商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答案】(1)高暖流【解析】(1)据图可知大西洋东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对沿岸起到增温加湿的作用气温比同纬度西部高【答案】(2)美洲欧亚生长【解析】(2)据图可知A鸟为冰岛地处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板块相互分离岩浆入侵易形成海岭【答案】(3)乳畜业市场【解析】(3)B国是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不足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乳畜业发达是一种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的农业地域类型【答案】(4)交通运输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条件改善交通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有利于人群的集散【解析】(4)城市交通运输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条件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有利于人群的集散促进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年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元古宙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38亿年前。

B、中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2.5亿年前。

C、古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5.4亿年前。

D、新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6.6亿年前。

2、下列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部地壳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B、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内部地壳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C、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幔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D、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3、地球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历过的地质时期是()A、全新世B、石炭纪C、更新世D、神秘期末4、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中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板块张裂作用B、板块碰撞作用C、地壳下沉作用D、海底扩张作用5、题干:地球表面的沉积岩层中,能够反映地质时期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化石B. 矿石C. 地层层的厚度D. 地层层的倾斜角度6、题干: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造成地球表面地貌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的是:A. 地壳运动B. 流水作用C. 冰川侵蚀D. 生物活动7、下列关于地球早期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形成后,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大气成分稳定B. 地球早期的大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有利于生命的产生C. 地球早期,地壳运动活跃,形成了许多山脉和高原D. 地球早期,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较小8、下列关于地质年代的划分,不正确的是()A.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 太古代、元古代属于地质年代的前寒武纪C.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显生宙D. 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地球上生物演化、地壳变动等地质事件9、地球早期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哪种气体,对地球生命的出现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甲烷 10、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全球主要的造山带多出现在板块边缘的哪种类型断层上?A、逆冲断层B、走滑断层C、正断层D、平移断层11、题干:下列关于地球早期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刚形成时就是现在的状态B、地球早期的大陆是由火山岩构成的C、地球早期的海洋主要由硫酸盐、硫化物等物质组成D、地球的形成与太阳系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联12、题干:以下哪个时间尺度是与地球增生阶段相对应的()A、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B、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C、几千万年到几亿年D、几亿年到几十亿年13、下列哪个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最显著的海侵时期?A. 奥陶纪B. 志留纪C. 泥盆纪D. 石炭纪14、下列哪个地质现象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无关?A. 火山喷发B. 地震C. 大陆漂移D. 矿产资源分布15、下列关于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只会引起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高中地理课时检测4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课时检测4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演化过程[合格·过关练]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C.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2.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发展史,主要依据的是( )A.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B.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C.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D.对各地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的研究解析:1.C 2.C 第1题,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故地层形成越早,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一般越早形成的地层越靠下,但若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较早形成的地层也可能分布在地层表面,故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不一定在地层深处,C项错误。

第2题,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发展史,需要了解地层和化石,一般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由于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得出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的发展演变。

故选C。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

据此完成3~5 题。

3.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第四纪4.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C.爬行动物时代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5.该地质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C.重要的成煤期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解析:3.B 4.C 5.C 第3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

第4题,结合图示可知恐龙数量众多,而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
一、选择题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

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

据此回答1~3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

第2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

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

第3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4.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答案】 4.A
【解析】许多金属矿藏多出现在前寒武纪的地层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的发展演化
B.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C.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D.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
【答案】 5.C
【解析】大气层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中的重大飞跃;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

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

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7.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B.爬行类
C.被子植物D.三叶虫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

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

第7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

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

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

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

8.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8.B
【解析】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哺乳动物;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据此回答9~10题。

9.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D.6亿年前
10.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
【答案】9.B 10.C
【解析】第(1)题,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第(2)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
二、非选择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于1993年6月1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1.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距今约多少年?
2.恐龙早已灭绝了,我们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期的爬行动物的?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1.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亿年~6600万年。

2.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人类获知了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生活的古地理环境。

3.古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

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因此可以说该时代
的茂密的植物,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