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2024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数:6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
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
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2024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课程编码〔〕承担单位〔〕制定〔〕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是职业资格证考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导游人员、讲解员、计调人员等岗位开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符合导游服务、讲解服务、计划调度等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能够为专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旅游地理》、《旅游学概论》、《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等,后续课程有《旅游线路见习》、《导游见习》、《旅游行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旅游服务意识和旅游职业道德,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形成规范的旅游岗位服务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旅游人才。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全国旅游基础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形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旅游职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教学设计表3学习情境设计5.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2)考核内容:包括三方面,即总成绩=学习态度10%+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40%。
学习态度包括日常出勤、课堂表现、课后自我学习情况等。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学习(3)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任职条件,与全国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政策概述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和优越性,让学生了解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职权。
3. 我国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扶持政策。
4. 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讲解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
5. 我国的民族优惠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事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政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民族政策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我国官方出版的民族政策教材。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材料,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内容6. 民族政策的实践与案例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政策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如何解决民族问题。
7. 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讲解民族政策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 民族政策与国家治理让学生了解民族政策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模块一:中国历史小常识授课时间9月上旬课次1授课方式理论课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中国历史小常识教学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并掌握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中祀群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五行、八卦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一、中国发展简史1、原始社会时期。
2、奴隶社会时期。
3、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
4、封建社会时期。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历史小常识1、中国国号名称的主要由来。
2、“后、王、天子”,3、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
讲授4、后妃。
5、皇族。
6、公主、驸马7、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徽号、陵号8、天干、地支9、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10、四时、节(气)11、阴阳、五行、八卦12、生肖:十二属相13、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
14、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15、避讳16、姓、氏、名、字、号作业和思考题: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能列举出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2、熟悉国号名称的由来。
3、牢记历史小常识。
4、了解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
模块二:中国的山地自然景观授课时间9月下旬课次 2授课方式理论课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山地自然景观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熟悉我国地形特点。
掌握山地资源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特点。
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资源赏析。
掌握五岳名山位置、特点、熟悉其主要风景名胜。
掌握四大佛山的位置及主要名胜,熟悉道教名山的名称。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的类型、风景名胜区的类型。
五岳名山位置、特点及其主要风景名胜。
黄山四绝,道教名山的名称难点: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的类型、世界遗产的五大类型。
一些人文景观涉及的历史背景四大佛山的位置及主要名胜,相关的宗教知识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一、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1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都是超过8000米的高峰;2、贡嘎山、慕士塔格峰、四姑娘山都在6000米---- 7000米。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第一节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第二节汉族及其传统节日第三节中国的宗教政策第四节佛教第五节道教第六节基督教第七节伊斯兰教考试大纲要求:熟悉: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和地理分布;我国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况。
掌握: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宗教旅游景观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
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丰富旅游资源。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民族是指在特定历史的人文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俄罗斯族等。
广义的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等;或泛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2.中国民族的族称与人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71亿。
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2.中国民族的族称与人口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为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2024版】(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目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旅游业的构成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四节旅游市场与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科技文化第三节中国哲学与文学第四节中国书画艺术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六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成功经验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第一节旅游景观概述第二节地貌旅游景观第三节水体旅游景观第四节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第五节动植物旅游景观第六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他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五章中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防建筑与古镇古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和分类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艺术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第四节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四大菜系第三节中国风味特色菜第四节地方名点小吃第五节名茶与名酒第九章中国的风物特产第一节中国陶瓷器第二节中国四大刺绣第三节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雕刻第四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第一节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中国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第四节中国旅游名联赏析第五节中国游记名篇赏析第十一章主要旅游客源地(地区)概况第一节港澳台地区概况第二节亚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三节欧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四节美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五节大洋洲·非洲主要客源地概况附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9.3中国的宗教政策(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6.无神论与有神论支持者之间相互尊重
➢ 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者 在信教群众中展开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任何宗教组织 和教徒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 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 行的宗教书刊。
7.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 我国宗教事务由中国人自己来办,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和 控制,这是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个原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版)
第九章 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 三节
中国的宗教政策
考试说明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1
分值
学习要求
了解
A
熟悉
B
掌握
C
第三节 中国的宗教政策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
目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
录
5.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
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6.无神论与有神论支持者之间相互尊重 7.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 依据我国宪法,信教的公民与不信教的公民享有同等的 权利和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限制 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 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 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感
谢
பைடு நூலகம்
听
聆
!
116
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
➢ 按照这一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的行政、 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干预婚姻、计划 生育等。国家政权也不能被用来推行或禁止某种宗教。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什么: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民族的语言文字:在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同一的汉语,有53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有文字的民族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
民族之间互通语言的情况十分普遍。
5、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6、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二课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间是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2、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在一切权利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地联合和团结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5、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好处: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6、怎样实现民族平等:为了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不仅在政治上得到保障,而且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得到落实,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
少数民族参与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受到特殊保障,适当照顾少数民族人民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代表的比率。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第五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
二、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1.设计思路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2.设计依据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依据,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制定了强化自主学习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该课程通过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从而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二、分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第五章 中国各民族与国家统一
宝岛台湾
二、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在社会 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 起来的一种对祖国极其忠诚和 热爱的深厚情感,是各族人民 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纽带 和精神长城。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各族人民要继承和发扬爱 国主义光荣传统,高举爱国主 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覆活第动三。节 我国的民族问题是国内事务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各民族 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并推动了 其发展;理解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 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发扬爱国主义传 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与利益; 理解中国民族问题是国内事务,反对利 用民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教学重点与难点
肃慎
一、各猃民狁族共狄同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戎 夷 (一)华夏和四裔五方格局奠定多民族基础
大羌 月
华夏
五
氏
方
小
蛮
格
月 氏
局
百越
形
成
图
秦统一六国造就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河皇套平顺原应 历史潮流,统一六国,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临集权封 建制国家秦朝,统一的洮多民族 国家开始形成。
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 义列强的侵略,全国各族人 民奋起反抗,终于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人 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龙大道(侗族)
向警邓予恩(铭土家(水族族) )乌兰夫赵(蒙世古炎族)(土家族)
张伯韦简拔群((白壮族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湘鄂川黔
龙州
左右江
湘鄂西
琼崖革命 根据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1、城市规划沿革
2、现存的古代城市建筑:明南京城墙、西安城墙、平遥城墙、丽江古城
(三)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论
1、什么是民族民俗
2、中国民族概况
第二节 汉族
1、汉族概况
2、汉族的传统节日
第三节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
1、满族
2、蒙古族
3、维吾尔族
4、回族
5、朝鲜族
第四节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1、壮族
2、土家族
3、苗族
4、黎族
难点:四大宗教的传播和主要教派、建筑的风格及布局特点
(三)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1、中国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地方化、民族化
3、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第二节 佛教
4、印度佛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
难点: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湖泊景观的类型、世界遗产的五大类型
(三)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景观
1、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山地自然景观
1、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都是超过8000米的高峰;
贡嘎山、慕士塔格峰、四姑娘山都在6000米----7000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第五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第五版摘要本文档旨在总结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导游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导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帮助导游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服务质量。
第一章:导游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导游的基本概念,包括导游的定义、职责、素质要求等内容。
1.1 导游的定义导游是指在旅游目的地为旅行团或个人游客讲解、引导、组织行程的专业人员。
1.2 导游的职责导游的主要职责包括为游客提供讲解、引导游览、协助安排食宿、解决问题等。
1.3 导游的素质要求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亲和力强、应变能力强等素质。
第二章:导游服务技巧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导游需要具备的服务技巧,包括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能力等内容。
2.1 沟通技巧导游需要善于与游客沟通,耐心倾听游客需求,并清晰表达导游信息。
2.2 应急处理能力导游需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游客受伤、行程变动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导游知识体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导游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包括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3.1 地理知识导游需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相关知识。
3.2 历史知识导游需要掌握旅游目的地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等知识。
3.3 文化知识导游需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内容,以便向游客介绍。
3.4 政治知识导游需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情况等相关知识。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导游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希望对准备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希望读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导游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版第一章笔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版第一章笔记第一节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是专门从事为旅游者提供导游服务的人员。
导游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导游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导游的职责•引导讲解: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介绍相关景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安全保障:确保游客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日常协调:处理游客的投诉、疑问等问题,并与旅行社、景点管理部门等沟通协调。
导游的素质要求•专业知识:熟悉导游对象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
•语言能力: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清晰的普通话发音。
•服务意识:热情、耐心、细心地对待游客。
•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够妥善组织和安排旅游行程。
第二节导游的基本礼仪穿着导游应该穿着整洁端庄,体现专业形象。
男导游通常穿着西装、衬衫,女导游可选择职业套装或旅游制服。
言谈举止导游应该言谈举止得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游客交流时要亲切友好,尊重游客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智能设备使用导游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设备辅助讲解,但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等设备,以免影响服务质量。
第三节导游的导游知识历史文化导游需要了解各个景点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并能够生动有趣地向游客介绍。
地理环境导游应该熟悉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情况,以便在旅途中给游客提供相关信息。
就医安全导游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了解当地的医疗资源分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游客就医。
第四节导游的服务技巧信息收集导游应该在旅行前对景点、路线等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和准备,以便全面准确地向游客介绍。
沟通能力导游需要善于倾听、理解游客的需求,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团队协作在旅途中,导游需要与司机、团员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旅行任务,保障旅程顺利进行。
第五节导游的法律法规导游证规定导游资格证书是从事导游工作的必备证件,导游必须依法取得并积极遵守相关规定。
旅游合同导游应该严格履行旅游合同规定,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避免发生纠纷。
《民族政策常识》课件
国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 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
国家重视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 。
03
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政策
民族识别
识别不同民族,确定其族称,为 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 。
民族平等观念
民族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历史背景,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公平 公正,加强监督和评估。
详细描述
在制定民族政策时,需要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历史背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 建议,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施民族政策时,需要注重公平公正,避免歧视 和偏见,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促进民族团结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04
民族政策的实践与成效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 2 3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 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产业扶持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民族地区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案例展示了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和 社会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强调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 性。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案例包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 建设的背景、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这些案例展示了民 族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强调了 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深入了解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进一步推动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学设计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1)中华民族:(2)少数民族:(3)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4)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5)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巩固和发展(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3)抗日战争时期:(4)解放战争时期:(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了解基础知识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为(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通过问题驱动、4、阅读与思考:(1)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4)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旅游酒店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条件1.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我院还没有专门的导游模拟实训室,但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多媒体条件进行教学。
2.师资条件本人担任本门课程已有3年的时间,通过对学生和教材不断的研习,经过多次的修改与调整,最终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建议1.课堂讲授法——多媒体授课2.案例分析法——利用教师、学生的带团经历或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案例分析。
3.分组演示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示范。
4.操作示范法——教师运用丰富的专业经验进行示范演示。
5.实地观摩与训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时安排在景区内进行现场实地观摩与训练。
(三)教材选用或编写1.《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十二五规划教材2.参考资料参考杂志:《旅行社之友》、《旅行家》、《旅游》、《旅游学刊》。
参考报纸:《中国旅游报》、《旅游时报》。
3. 参考网站中国旅游网:/中国导游网:/导游栖息地:/中国先锋旅游规划设计网:携程旅游网:/五、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资源1.相关的辅助教材2.网络教学资源3.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光盘、视频(二)使用教学资源的要求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适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民族 广义上的
——是指处于不同
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
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种人的 共同体,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
民族的总体。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堂提
课
问
1
中国的56个民族 你知道多少个?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的数据,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 量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 族。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 ➢ 一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
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 导。 ➢ 二是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 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 素的结合。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1)语言 ➢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 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
都有各自的语言。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中国民族语言分五大语系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汉藏
印欧
阿尔泰
南岛
南亚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9
18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居住在
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但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各地、各部门 有计划地开展干部交流、岗位轮换, 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 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 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少 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三是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 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 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 政府人大和政协等领导班子中占有 适当比例。
1.什么是民族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2)文字 ➢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
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
文字
拼音文字
非拼音文字
历年真题
【答案】A
【2018年真题·判断】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以
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和交错居住的格 局。( )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 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 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科技事业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 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 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 技术设备,改造传统 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 经济效益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版)
第九章 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 一节
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
考试说明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1 1
分值
学习要求
了解
A
熟悉
B
掌握
C
熟悉:中国民族的基本概况和地理分 布;
掌握:中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一节 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
目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录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2.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狭义上的民族——是指人们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 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 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 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如汉族、壮族等。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文化事业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 教信仰自由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 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 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 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 压迫”。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2.中国民族的 族称和人口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汉 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 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18
3.中国民族的 分布和特点
4.中国民族的 语言文字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文化事业
近年来,为加快少 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的发展,国家采取 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是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三是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一是根据民族工作以及社会发 展的需要,通过各级各类院校 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少数民族 干部素质。
A.正确 B.错误
历年真题
【答案】 B
【2018年真题·判断】 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少的是
赫哲族。( ) A.正确 B.错误
历年真题
【答案】A
【2019年真题·判断】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
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中,人口数量最多 的是壮族。( )
A.正确 B.错误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