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和应对各种经济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在某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就业情况良好,但随之而来的是物价水平的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稳定物价,该国的中央银行决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

提高利率会使得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意愿降低。

企业可能会减少扩张计划,推迟新的项目投资,这会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增长速度放缓。

对于个人而言,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的贷款成本上升,消费支出也会相应减少。

随着投资和消费的减少,总需求下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再那么旺盛,物价上涨的压力得到缓解。

但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货币政策在调节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权衡。

如果货币政策的力度把握不当,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如果力度不够,又无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案例二:经济衰退与财政政策另一个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政府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并实施减税措施。

政府增加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建筑工人、教师、医生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减税政策则使得企业的负担减轻,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研发创新和雇佣员工。

企业的活力得到激发,生产和投资逐渐恢复,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比如,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如果长期无法扭转,可能会影响国家的财政健康和信用评级。

案例三:国际贸易与汇率政策某一以出口为主导的国家,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升值。

货币升值使得该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

出口企业面临困境,订单减少,不得不裁员或降低成本。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价值工程0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则是就业问题的焦点。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已成为就业的主体。

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63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而国家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经济调控和鼓励政策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1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当前经济发展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奥肯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理:当GDP 多增长3%时,失业率将下降1%左右,即GDP 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个理论和实践对全球所有国家也是适应的。

但是在我们国家,近些年经济增长处于较高的水平,理论上讲就业率也应该随之增长,但实际的情况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同步,就业弹性系数逐渐变小。

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经济发展结构有很大关关系。

熊建益,丛日玉等研究表明,我国不论从国民经济总体还是分产业看,就业弹性总体呈下降趋势。

研究表明,第一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其就业弹性已成为负数,意味着更多的不同层面的劳动力退出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吸纳个层面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已经很弱;第三产业虽然就业弹性在下降,但从改革开放至今其就业弹性都是较高的,意味着我国劳动力就业要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据统计,我国20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约为43%,美国已经超过80%,全球平均也超过60%。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不到就业人数的40%,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一般在70%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0%左右的水平。

从宏观视角分析范文

从宏观视角分析范文

从宏观视角分析范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领域,着眼于国家、地区或全球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关联影响。

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就业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是对经济体系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从宏观视角分析范文涉及到对整体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和理论分析,包括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首先,从宏观视角看待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国家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GDP、GNI等指标进行测量,通常以年度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性。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性和结构性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宏观视角下的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一般购买力的下降,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货币的实际价值、促使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等。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可以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减缓通货膨胀的速度和影响。

再次,宏观视角下的失业率和就业状况。

失业率是指其中一特定时期内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力与总劳动力人口之比,是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高失业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受阻,而低失业率则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水平。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失业率的结构性、自然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实现就业市场的稳定和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最后,宏观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全球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际贸易的贸易逆差、贸易顺差、关税壁垒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和自由。

在金融市场方面,宏观视角下的分析主要涉及货币政策、利率水平、资产价格波动等因素。

宏观经济学——城镇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城镇失业率

河北省城镇失业率研究及对策摘要: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也是河北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逐步推进,数以千万计的城乡剩余劳动力被游离出来,使失业问题日益显示出其严重性,故将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所追求的目标。

客观地分析我省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再就业工程,对于社会稳定,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河北省、城镇失业率、宏观经济、通货膨胀正文:失业是最直接而有最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宏观经济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折磨;毫不奇怪,失业是政治争论的一个常见主题。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主导地位的确立,失业问题完全应该回复到经济生活中所应占有的位置,全面分析失业、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动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渐显现。

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工人有潜力对国民收入做出贡献,但是没有那样做。

那些搜寻适合于自己技能的工作的人在搜寻结束时是幸福的;那些等待支付高于均衡工资的企业招聘的人在职位开放时也是幸福的,所以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失业意味着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艰难,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失业是政府和公众都关注的焦点。

一、如何定义失业率及城镇失业率失业在大家看来也许是一个很简单,朴素易懂的概念,任何人没有工作就意味着失业。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这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

比如说一个退休的老人算是失业吗?一个卧病在床的病人算是失业吗?可见失业有很多定义。

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能满足不同分析条件下失业及失业率的定义。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而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

我国目前使用的失业率是我国目前使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概念,不包括下岗有就业意愿的人员。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问题的经济学解析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问题的经济学解析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问题的经济学解析在当代经济中,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与就业机会的分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问题进行解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劳动力的人口与需求劳动力的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通过工资等价格机制来达到平衡。

供给劳动力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参与率,而需求劳动力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

1.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劳动力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口数量是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增长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人口减少则会减少劳动力供给。

其次,劳动力参与率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与教育水平、家庭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劳动力需求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劳动力需求。

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也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差异。

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行业通常需求劳动力更为紧缺。

二、就业问题的经济学解析就业问题是劳动力市场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解析主要集中在分析失业原因和解决就业困境。

1. 失业原因失业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导致需求波动,从而引起劳动力市场的失衡。

经济下滑时,企业裁员,劳动力供给过剩;而经济复苏时,企业扩张,劳动力供给不足。

其次,结构性失业是由技术革新或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

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导致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

2. 解决就业困境为了解决就业困境,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为就业提供有利环境。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措施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能力。

此外,支持创业和发展中小企业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宏观经济学重点与难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与难点

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1.1 考点难点归纳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如个人、厂商、行业等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例如,降低工资对单个厂商而言,可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扩大生产,增加工人,但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人工资,社会总体的消费会因收入的减少而下降,总需求的下降最终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减少。

2.GDP与GNP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前者是一个地域概念,后者是一个国民概念。

两者的关系是: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 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例如,美国在1991年后也采用了GDP作为核算基础。

3.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后两者较为常用。

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1)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

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

宏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的分析与

宏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的分析与

宏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的分析与影响。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和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影响的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对于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对于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相关问题。

1. 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消费者的行为决定了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方向,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

同时,消费者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和市场价格的形成。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经典理论用于解释消费者行为。

其中之一是边际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决策是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简单来说,当消费者在某种商品上消费增加时,其从该商品获得的效用会逐渐减少。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对于同一种商品的需求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另外,消费者支出的增长也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基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理论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于高级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减少对于低级商品的需求。

这种现象被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它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基础,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市场需求是由所有消费者的需求累加而成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和变化趋势,从而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

在宏观经济学中,市场需求通常通过需求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以商品价格和市场需求量为坐标轴,反映了商品价格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根据需求曲线的形状和方向,我们可以了解到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弹性和需求的变化敏感程度。

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除了商品价格之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人口规模、消费习惯等也会影响到市场需求的变化。

例如,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他们对于高级商品的需求会增加,从而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近,美国失业率相对稳定,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并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

当失业率上升影响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XXX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防止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实际上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当时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XXX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XXX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失业问题是由失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动荡。

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

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往往失业率较大。

一般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这种变动。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而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研究通货膨胀和就业的关系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失业率的在统计方面的缺陷,借助奥肯定律建立了“基于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开始检验这一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改进原来的模型建立了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模型,证实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是存在的,且具有适应性预期。

为了使菲利普斯曲线更好地运用于政策实践中,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动态最优化模型,得到的结论是:虽然通货膨胀政策可以降低周期性失业率,但效果还是不太大,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如何降低自然失业率认。

面对当前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和就业问题,:治理通胀是必要的,但不要忘了就业,要适度,把握好节奏。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它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一直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我国同样面临着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问题。

1980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通货膨胀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段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1985年第二次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开始了从单一的农村改革向城市、农村同时推进的综合改革方向转变,物价、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税制、金融体制等一系列的综合改革同时展开,而价格机制改革力度最大;1989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1993一1995年的通货膨胀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

就失业问题而言,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一直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全可以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来解决。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方面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一种极具挑战的任务。

那么,我们应当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一、供求关系和就业机会
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供求关系的体现。

在就业市场上,需要大学生供应的岗位称为就业需求,而大学生自身的人数则被称为就业供给,供应与需求的匹配则决定了就业市场的状况。

此外,就业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该地区就业人口的比例,而大学生就业的就业率则可以推断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市场的分配状况。

二、薪酬
就业机会的数量和岗位的招聘条件决定了薪酬水平。

岗位竞争较少的情况下,需要招聘的企业会提供更好的薪酬和更好的福利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而在高竞争的岗位中,可能会发生恰恰相反的情况。

此外,大学生的薪酬水平也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城市等因素息息相关,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往往会更高。

三、职业发展
就业机会的急剧缩水,通过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坚持和取得进一步学位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很多毕业生都会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实现职业发展,而一些重要因素也会对职业发展进行有影响的塑造。

包括技能培训、实习、选择放弃课业专注于实际应用的机会等。

最后,大学生需要具备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就业的本质和走向,而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来适应岗位市场的义务。

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

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

宏观经济学难点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按生产阶段的不同,所有产品和劳务可划分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就归消费者直接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用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在此阶段生产出来后还要作为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

(2)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而且,其所占比重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

因此,把非生产性劳务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情况,也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

(3)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

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

资本存量(包括工厂、设备和房屋等)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消耗,其价值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

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

但存在重复计算。

(4)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

2、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第18章失业及通货膨胀高鸿业版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18章失业及通货膨胀高鸿业版ppt课件
导言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的两大宏 观经济国际现象,也是两大重要问题。 上一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未必相交于 充分就业点上,即使偶然相交,它们的 移动也会造成失业或通货膨胀。即失业 或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的。 本章将学习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相关知 识。
本章主要结构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 菲利普斯曲线
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例如 要求涨工资并且将通货膨胀率写进合同) 来对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 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
“我怀抱一捆钞票出去,却只买回一根油 条”
通货膨胀的描述
一、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率 三、分类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 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 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或者说,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 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
(一)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
1、温和的通胀(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10%
2、奔腾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之间 纸币大幅度贬值,人们设法花去货币,储存商品, 造成经济混乱。 “跑步买米”
3、超级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100% 经济处于失控状态。多见于战乱或大的政治动荡 之后。如战后德国、阿根廷、玻利维亚。
自愿失业: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形成 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找不 到工作的失业
市场出清:市场供给=市场需求
失业的解释

宏观经济课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20篇)

宏观经济课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20篇)

宏观经济课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20篇)宏观经济课心得体会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整体经济活动以及宏观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作为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宏观经济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门课里,我学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宏观经济课上,我学习到了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假设,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对宏观经济现象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同时,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如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等。

这些理论和模型为我们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

其次,宏观经济课程还帮助我了解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种类和目标。

比如,货币政策的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此外,在宏观经济课程中,我学到了经济指标的分析和应用。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如GDP、CPI、PPI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并且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同时,这些经济指标也是政府和企业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最后,宏观经济课程对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各种经济理论和模型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并且能够将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参加宏观经济课程的学习,我对宏观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且学会了分析和应用经济指标。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经济投资和消费等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对国家经济发展、就业和国民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那么到底怎样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一)供求失衡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紧俏,是卖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给方,需求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滞销,是买方市场,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需求方,没有供给方选择的余地。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是商品,大学毕业生也是商品。

高等院校是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方,用人单位是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是紧缺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供给方的高校,用人单位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紧缺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高校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市场上出现前两种情况,不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必将出现就业难。

从供给看,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

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因此,经济发展实际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个。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一: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首先,感谢教育部提供这次学习机会,短短的三天的学习,不仅聆听到了叶航老师深入浅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同时丰富了一些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历史,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

现将主要收获总结如下: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

宏观经济学课程与微观经济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微观经济学体系比较严谨和完整,而宏观经济学观点庞杂,学派林立,争论较大。

如何准确把握这些观点的分歧,向学生们呈现学派之间的差异很是关键。

叶航老师主要介绍了索罗模型和哈罗德-多玛模型关于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分歧,在分歧点介绍和明晰的过程中,不仅促使自己深入思考这些模型的出发点和假设前提,而且还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比较,培养学生们求异思维。

此外,宏观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剖析现实经济运行,也是课堂教学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平时我们学校经济系教研室老师也很注重这一点,关注现实发生的事情,讲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出来,将书读薄,将书读活。

以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为例,叶航老师以前后15年来对比分析了我国30年宏观调控的历史演进,坚信了宏观经济学必须有微观基础,不同的微观基础—--居民偏好和企业约束---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抓手。

关于教学课件方面,叶航老师也给了很好的启示。

以介绍菲利普斯曲线为例,结合弗里德曼的铅笔商的故事,配合课件动画效果,绝妙的展示了货币主义学派的通胀现象归根结底就是货币发行的这一观点。

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体会在课堂上,叶航老师在串讲《我国宏观调控30年》过程中,体会到叶老师对经济运行把握的独到之处。

将gdp和cpi波动曲线放在一起,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

第一是gdp和cpi 高度相关,还没有出现西方国家的滞涨现象,并根据gdp波动将趋于收敛而cpi波动趋于发散的现象,大胆提出了滞涨是一国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的假设。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2011-2012年第二学期《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0—1 任课教师:吴彤姓名:莫俊谦学号:10054010141 成绩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

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中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简单分析导致中国失业状况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种失业类型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

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

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

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题。

二、中国三种不同失业类型的简要现状自1995年至2006年,中国的失业率呈逐年递长的趋势。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反之,一国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恶化。

宏观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析

宏观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析

宏观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析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快速而稳定的增长,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基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增长与产出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外部贸易的刺激作用。

然而,现如今,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其实,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的模式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主导的驱动方式。

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消费、减少过剩产能,并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都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可见,宏观经济学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二、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也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幅度。

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这与政府货币政策的稳健运行密切相关。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政府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为中国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范围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就业与收入分配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中国也不例外。

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就业与收入分配。

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给就业带来了挑战。

随着劳动力市场逐渐变得更具竞争性,政府需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就业。

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支持创业就业、鼓励技能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收入分配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

宏观经济学在研究收入分配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政府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可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公正,确保经济发展更好地造福于全体人民。

四、外汇储备与国际贸易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业和失业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就业和失业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就业和失业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和失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失业则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对就业和失业进行宏观经济学分析。

一、就业市场就业市场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就业市场的供给方为劳动力,需求方则为企业和政府。

就业市场中,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是供给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和政府的产出和政策是需求的主要因素。

劳动力数量主要受到人口变化、教育水平、社会环境、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劳动力数量过剩,则失业率会增加;反之,劳动力短缺则就业的需求将被提高。

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进而推动就业市场需求的提高。

企业和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者的岗位需求和政策支持。

在企业中,产能水平和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岗位需求的大小。

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以及行业政策和就业优惠政策等,也会对就业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在宏观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过高的失业率会导致整个经济的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不足,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失业率的高低是宏观经济体制稳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失业率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导致失业率的抬升或下降。

失业的类型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通常发生在由于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导致某种职业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下。

摩擦性失业则是由于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们暂时没有找到与自己职业相配的工作。

最后,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周期产生的,通常是由于经济衰退和需求不足引起的。

三、宏观政策对就业和失业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和失业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的。

宏观经济政策通常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通常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松紧调节会对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8章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知识脉络图失业失业的定义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失业的衡量——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自然失业率自愿失业率——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需求不足的就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率:PPPttt111---=π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总供给解释——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经济结构变动——结构性通货膨胀再分配效应产出效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键:各自的政策定义衡量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局限于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如图1所示,其中W 表示工资率,N 表示劳动数量,N E 表示充分就业的劳动数量)。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在实际统计中,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的表示自然失业率。

提示:在宏观经济学中,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这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因此,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总产量等概念通常被看作不同经济状态的分水岭,所以自然失业率对于理解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有重要意义,在理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过程。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3.10)
u 代表失业率, u * 代表自然失业率。将式(13.10)代入式(13.9),就得到了最终版本
的菲利普斯曲线:
E (u u* )
0

0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
• 在理性预期成立的情况下,人们对
经济变量未来的走势时,会利用所
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LPC
政策性含义:
• 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因此,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就是沿





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进行选择,
SPC2
SPC1
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
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内。
0
失业率
通货紧缩和停滞膨胀
通货紧缩的定义
提高了消费者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成本。
菜单成本 : 又称为调整价格的成本。在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可能不得不经常更换
产品的报价,就会使得成本开支更大。
税收扭曲 : 因许多税收条款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发
生将改变人们的税收负担。
通货膨胀的影响
➢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 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
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这一通货膨胀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造成通货膨胀持
续发展的原因来自预期,或者来自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如果经济
社会的大多数人预期下一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上一期一样,这种对通货膨胀
现象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后果
➢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鞋底成本 : 持币者频繁出入银行增加了他们的鞋子的磨损。实际上它指通货膨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

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

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即失业的境况。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在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就是失业这一悲惨现实。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如何造成这种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难的形成的几个原因:
一、众所周知,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就业难。

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个是直接原因。

特别是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到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打击。

所以在此形势下近几年中国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二、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中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已经有了上千的历史。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才有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近三十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中国大部分人民还处在旧思想和新变革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经济体系正在从粗犷型到技术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变化。

由于教育体系更不上经济发展的步骤,这就使大部分体力劳动力闲置。

特别是在经济学中,人就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便是商品的一种。

商品的价格体现在商品的价值之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提高自身价值,才
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

三、中国的产业状况影响,中国现在主要以生产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次,这个是主要原因,而制造业人才的招聘非常简单,只要你懂这个技术就可以了,所以大多公司宁要学历比较低的员工,也不想要学历高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要求待遇高,而且容易跳槽,这样公司会留不住人才。

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脱钩。

一方面科技发展飞快,知识更新过快,学校的课程和专业所讲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常常出现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以前处于计划经济之下,高校实行“统包统分”,而在市场经济下,则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相对之下,高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接着,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最后,学校低投资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滞后,特别是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

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极大欠缺;
五、国家用人体系的变化往往决定就业形势的改变。

国家在不断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下和应对就业难的形势不断变革用人体系。

特别是考虑到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

国家在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雇佣量。

特别是公务员的考试使万千毕业生趋之若鹜,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公务员考生,带来的是上千为之一的录取率。

近日,国家把公务员考试前提是两年的就业经验,是
大学毕业生又失去了一次就业的可能。

所以往往国家用人体系的变革带来的是就业形势的改变,也许是有利于就业,更可能是无利于就业。

六、大部分大学生集中于沿海地区或比较发达的城市,导致竞争加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已经步入社会主义前端,并继续拉大和内地的贫富差距。

这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便是大部分内地劳动力向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转移,造成了该地区劳动力过剩。

特别是被公认为精英阶层的大学生,“精英情结”、“小资情调”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他们。

找工作时,穷地区不想去,沿海发达地区挤破头。

所以地域差异的后果之一便是内地招不到人和沿海发达地区用人饱和。

这在无形中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

所以地区差异的改变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

以上是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分析,面对就业难我们应从自身的角度着立于人才的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在严峻就业形势下走的越远,遇到的机遇越多。

作为21世纪的有用的人才我们必须立足于以下观点:
首先,加深每个人对人才的认识。

在现在市场经济下,人才不再是会读书,会写字。

而是具有综合能力的,较高的个人修养和强烈的责任心和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才。

其次,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训,在校期间应该多学专业知识,加强大学生就业前培训。

最后,了解中国经济发展。

只有对现实世界的加深,对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宏观经济有个整体的了解的化,就会像诸葛亮那样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作为一个要面临就业的人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便可以在以后就业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认识到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只有着立于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我们才能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自身的提高就决定了以后就业的资本和机遇的增加。

所以提高自身能力便是一变应万变。

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市场经济初期的阶段性问题。

通过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就业难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我们将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会体现自己的价值来,为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 陈传德《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人民出版社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