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闲”
被贬谪的悲凉,看到入户的月色的喜悦,庭中与友 人散步的悠闲,自叹“闲人”的无奈、壮志难酬的苦闷、 愤懑,自嘲自解的旷达乐观(豁达)。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杭州任通判)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理解文章
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
《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
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苏东坡传》
理解文章
景中含意 ,事中赏景
理解文章
时间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 日夜
地点 承天寺
事中赏景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文化苦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 乐观 旷达
拓展阅读 《苏东坡传》——林语堂 《东坡突围》——余秋雨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飘渺孤鸿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苏轼 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2.这一夜,月色入户,苏轼欣然起行,你跟随着 他一路来到了承天寺,他去找谁了呢?他们在一起做 了什么事情呢?
张怀民
赏月
断句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抒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寻伴夜游 ——庭中月色 ——月下感叹
研读探究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
承天寺中庭
人物:
“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研读探究
乐观 豁达 开朗 洒脱 胸襟开阔
归纳拓展
主旨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 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 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归纳拓展 板书
研读探究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 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 到无穷的乐趣。
疏通文意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
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 (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 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 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 闲人罢了。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

上一页 下一页
2中02考0年 语中 文考 古语 诗文古 阅诗 读文 复阅 习读 课复 件习 :课件 内 : 文课 言内 文 文 上言 记文 承 天寺8上夜 游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问题2: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 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感慨世人忙于 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评析:文章通过写月夜访友赏月,传达了作 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维导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基础知识
一词多义 寻(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副词,只是)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副词,只)
上一页 下一页
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思念)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 上记承 天寺夜 游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 上记承 天寺夜 游
理解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 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8上 15. 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
(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于是我)高 兴地起身出行。 2.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说 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比喻。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念无与为乐者”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遂”、“寻” 心有灵犀的喜悦 “怀民亦未寝” 从容、闲适 “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自谓闲人,如何理解这里的“闲人”?
具有闲情逸致、兴致高雅的人,也包含 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 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 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 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所以“闲人”含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 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欣然
反差 ←→
贬谪
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二读:读顺文章 要求:齐读课文,读 准字音、节奏,初步 感受月夜美景。
例句如下: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结 合 注 释 ,
了 解 大 意 。
“欣然”
寥寥数字,意味隽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 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请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品析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
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 。作者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 清澈透明。给人以空灵、皎洁、明净之感。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 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 的动态之美。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 这样明暗交替,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优秀课件《记承天寺夜游》ppt

优秀课件《记承天寺夜游》ppt
横行霸道,道听涂说,说明事理,理清义解,「解衣欲睡」。
「积水空明」 :
明日黄花,花红柳绿,绿满芸窗,窗映霜月,「月色入户」。
活活动动一 二活动二 活动三抒情入画
自题自画写幽情
说明: (一) 每人各画一张承天寺夜游图。 (二)交换所画夜游图,人各一张。 (三)根据所持创意不同的图画,在课文中找寻最恰当的词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活活动动一 一活动二 活动三文字游戏
联绵顶真用心思
联绵:在课文各段落,选列关键词,以联绵形式,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 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 岁。死后谥“文忠公”。
承天寺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承天寺大雄宝殿 陀罗尼经幢(宋)
承天寺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 内,俗称“西塔”,是西夏 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 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 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 常俊秀挺拔。
组建既有趣味又能贯串段落文意的文字——「冠首」
游戏。
例如
月:
月明星稀高悬,明日天涯。
活活动动一 一活动二 活动三文字游戏 联绵顶真用心思
顶真:选取文中词句,以顶真接龙方式,完成文字 接续游戏,以能涵盖篇章段意为主。
例如(首尾二句皆出自课文中) 「藻荇交横」 :
(三)共同欣赏讲评。
活活动动一 三活动二 活动三双簧做秀
幕里说来幕外演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PPT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PPT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 的人。者:……的人。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课/件
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 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 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曾为妓女题诗,他与和尚趣谈,他为 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课文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 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 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 在院子里散步。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 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课文注释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 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 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耳:语气词,“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写景(描写) 积水空明
(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 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 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 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中夜 色)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因为美好 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 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 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二、课文内容解析——问题探究
只是
语气词,罢了
(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月下抒怀
译文: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 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
二、课文内容解析——读译解析
抒情(议论) 但少闲人
(庭下月景)
如吾两人
点睛之笔
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 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 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 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 “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 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 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 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 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PPT课件

疏通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户:门 念:考虑,想到 至:到 相与:共同、一起
欣然:高兴的样子 遂:于是、就 寝:睡 中庭:院子里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 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考虑到周围 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于是就到承天寺找 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第二层(“怀民亦未寝”至“盖竹柏 影也”):写景,月光如水、竹影摇曳。
第三层(“何夜无月”至“……两人 者耳”):抒情、议论,感叹人生、百感 交集。
合作探究
“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 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 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背景链接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 2 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 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苏轼在黄 州贬所已近四年,但他的心胸却“很坦 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 “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 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 “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 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 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欣然:欣喜; 念无与为乐者:有点遗憾; 遂、寻:急切、激动、渴望; 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从容、闲适; 闲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合作探究 本文是怎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本文写景,但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 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 言表。在月光下,“相与步于中庭”,信步 漫游,其恬适的心绪又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 轻快节奏中。作者访寺寻友,写月夜美景, 然后由眼前景物生发议论,产生感慨,兼及 身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抒写了可以欣赏美景的愉 悦之情与遭贬谪的寂寞、苦闷之感,同时又 表现出自我排遣内心郁闷的豁达的心胸。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三.欣赏夜游之景
你觉得庭中的月色有什么特别的美呢? 请用“庭中的月色,美在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感受。
庭中的月色,美在清明澄澈。因为“庭下如积水 空明”,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色比作积水, 写出了庭中月色的清明澄澈。 庭中的月色,美在如梦似幻。因为“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这里把竹柏影子比喻成交错的 藻荇,用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衬托月光的清 明澄澈,作者恍如进入梦境,营造了一个如梦似 幻的境界。 庭中的月色,美在疏影摇曳。因为我们不光可以 感受到一池春水的静谧,而且似乎可以看见微风 轻拂,竹子和翠柏轻轻摇曳的动态美。
记承天寺夜游
一.读出文章韵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xìng
baǐ
朗读小贴士
文言文句子读起来要有美感,断句要声断、气不 断; 语速稍微慢一些; 语调要有抑扬,陈述句用平调,疑问句用升调, 有的音节要拉长一点(念、盖、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感受到了文章在句式、节奏和用词等方面的 特点了吗?
人物:苏轼和张怀民
记叙
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课件
7
资料链接: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 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 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 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 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 逸的人。
8
检查预习:
解( jiě)衣 藻荇(zǎo xìn)g 遂( suì)至 未寝( 柏( bǎi )
qǐn)
背景1.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讪谤新 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 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政治上遭郁受郁打不击得、志不的被悲重用凉的,闲以官“,闲会”有自怎样嘲的。心情?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共与同:,_一__起__
13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9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听节奏,情感语气变化 ( ) 念、盖、但。 2.自读,读出文言韵味,感受作 者心情变化。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读出一点诗文的节奏
10
写景抒情的散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 备睡觉时,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 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 民。
共同、一起。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
(“ 唐海
上 张生 九明 龄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 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 罪贬黄州。
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 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如“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 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 友情深厚。
静的意境。 • 3、结合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
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 自学指导: • 1、自由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 • 3、赛读课文,比谁读得准确流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

月 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____ ,
庭下如积水空明, 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习课文
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在诗 词、散文方面有巨 大成就,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为“唐宋八 大 家”之一。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 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 芾。
到 睡,睡觉
相与
步于
中庭。
院子里
共同,一起
形容水清澈透明
翻译:
大概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交叉错杂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只是
吾两人者耳。
罢了
清闲的人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 (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4张PPT).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 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 ( 夜游 )之事 写 ( 月色 )之景 抒 ( 闲人 )之情
品“月色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静正
藻荇——竹柏影子
疏影摇曳 清丽淡雅
动侧
奇特的想象,新“闲人之情”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 两人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
“乌台诗案”
2、作者同谁一起夜游承天寺?两人 关系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张怀民;
志同道合的朋友。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民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命运相同 。
悟“闲人之情”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 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 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 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 平生为口忙”之句。《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 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读通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 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4. 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 17次,坐过130天监牢。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 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而此时,他 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于 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 他 是北宋豪放派词的创始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传世佳作,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 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 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 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 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 交流吧。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藻荇( zǎo xìng ) 未寝( qǐn )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苏轼偕友夜游承天寺欣赏到的 夜景如何?找出写景的句子并用现 代文表达过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清澈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
释词检验
原来是
交互错杂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
3、此时苏轼的心境如何?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 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 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 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 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像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 水藻、荇菜交互错杂,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这样的 美景,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讲课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讲课PPT课件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__虑__,__想_ 到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就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 ④相与步于中庭
寝:_睡__觉__ 相与:共___同__,一起
学效检测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 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 4. 阅读理解。 •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jiě/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s承uì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qǐn/步于中yǔ 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zǎo交xì横ng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二人处境相同,志同道合
2、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点拨释疑----赏美景 说感受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月色—— 积水 空明 竹柏影 —— 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把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比作积水空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情议论)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1.作者为什么会夜游承天寺?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共41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共41张PPT)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 共41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 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3 分)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 共41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_______________
2.
相与:
共同,一起
__________
______
院子里
3.中庭:____________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 共41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 共41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 共41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 共41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
形容水的澄澈
4.空明: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是
5.盖:____________
只是
6.但:__________
2020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7篇 记承天寺夜游(统编教材8上第11课)( 共41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2020.7.13
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2020.7.13
6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 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2020.7、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乐者。( 想到 )
3、遂至承天寺。 (于是 就)
4、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
5、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 一起 )
二、找出并翻译句子。
自学指导:看注释,查资料,译读课文。 (如有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交流、探究。)
翻译方法参考:
1、单音节补双音节;
2、省略内容要增补;
3、语序颠倒要调整;
4、增删补改是规律。
2020.7.13
7
译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高兴的样子
考虑, 行乐,
想到
寻乐
副词,就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为什么找张怀民一起游,而不找别人呢?
• 3、作者所见夜景如何?找出本文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 并说说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 (结合背景分析以上问题)
2020.7.13
1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20.7.13
14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想到
1.念:________________
2.
相与:
共同,一起
__________
______
院子里
3.中庭:____________
形容水的澄澈
4.空明: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是
5.盖:____________ Nhomakorabea只是
6.但:__________
一、(2005·河南实验区)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0 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 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3 分)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 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 时。
【答案】 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 自我排遣的旷达。
二、(2018·枣庄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5 题。(共 15 分)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2 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析】 A、C、D 三项均为倒装句,B 项为省略句。
4.语段(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语段(一)中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 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解.衣欲睡 (2)相与步.于中庭
解开(或:脱,脱下)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
一、分析本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说说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答案】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 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 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 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2)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 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答案】 (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 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 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相与:__________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④者。”
【答案】 “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 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 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 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 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 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答案】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 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3 分)
【答案】 角度一: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 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 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 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 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