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脱贫攻坚的实务案例解析(1)
社会工作项目案例
社会工作项目案例社会工作项目案例:为贫困家庭提供综合援助一、项目背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大规模的贫困家庭。
这些家庭生活困难,面临着各种困境,包括经济贫困、健康问题、教育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出面,与相关机构合作,给予这些家庭综合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新融入社会。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为贫困家庭提供综合援助,包括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确立目标群体:贫困家庭,包括有困难的单亲家庭、低收入家庭等。
2. 挖掘需求:了解目标群体的具体需求,包括经济援助、医疗帮助、子女教育支持等。
3. 提供综合援助: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为目标群体提供综合援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项目实施1. 调查需求: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开展对贫困家庭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包括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子女教育情况等。
2. 制定援助方案:根据调查结果,社会工作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援助方案,包括经济补助、医疗救助、教育支持等。
3. 联合相关机构: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相关机构合作,包括民政部门、医疗机构、教育部门等,整合资源,为目标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援助。
4. 实施援助方案:社会工作者通过实地走访、专业指导等方式,实施援助方案,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状况。
四、项目效果1. 经济上: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帮助贫困家庭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生活水平。
2. 医疗上:通过医疗救助,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健康问题,提高健康水平。
3. 教育上:通过教育支持,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水平。
四、项目启示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这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五、结语贫困家庭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援助的方式,帮助这些家庭摆脱困境。
社工低保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社工低保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我是一名社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低保个案服务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很多酸甜苦辣,就像一场生活的小短剧。
我第一次见到老张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被生活压得有点“焉儿”了的人。
老张住在一个有点破旧的小房子里,屋里光线暗暗的,就像他当时的生活一样,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他是因为身体有点残疾,没办法做重活,又没什么文化,只能靠着低保过日子。
刚接触老张的时候,那叫一个难啊。
他对我这个社工可警惕了,感觉我就像个来打扰他生活的外人。
我每次跟他说话,他就嗯嗯啊啊地应付我几句,那眼神里就写着“你能把我怎么样,别在我这儿浪费时间了”。
但是我想啊,这要是放弃了,老张就真的只能一直这么消沉下去了。
我就开始从他身边的小事入手。
我发现他虽然身体不方便,但是特别喜欢摆弄花花草草,他家门口有几盆小植物,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是看得出来他精心照顾着。
我就从这儿打开话匣子:“老张啊,你这花养得真好,我就不行,我养啥死啥。
”老张一听,脸上居然有了点笑容,开始跟我唠叨起他养花的那些小窍门。
这一聊啊,感觉我们之间的那层冰开始有点化了。
了解到老张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就是个靠政府救济活着的人,心里特别自卑。
我就想着得给他找点事儿做,让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
正好社区有个小花园需要人帮忙照看,都是些轻松的活,像浇浇水、除除草啥的。
我就去跟社区的负责人商量,看能不能让老张来做这个事儿,社区也很支持。
我跟老张说了这个事儿,一开始他还犹豫呢,说自己怕做不好。
我就鼓励他:“老张,你养花这么厉害,这小花园肯定不在话下。
而且你这是为社区做贡献呢,大家都会感谢你的。
”在我的劝说下,老张终于答应试试。
刚开始的时候,老张可认真了,每天早早地就去小花园干活。
但是没几天,就出问题了。
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在花园里跑来跑去,把一些刚种好的小花苗都踩坏了。
老张心疼得不行,又开始变得垂头丧气的,觉得自己还是什么都做不好。
我赶紧去安慰他,说这不是他的错,小孩子不懂事,我们可以重新种。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一)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9-8-6 13:35:27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
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
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
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
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一)答案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9-8-6 13:35:58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答题要点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⑴ 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的需要。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⑵ 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家庭要给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⑶ 满足学习的需要。
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⑷ 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
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经考虑。
⑸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⑹ 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⑺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共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⑴ 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⑵ 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⑶ 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⑷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乡村反贫困社会工作案例
乡村反贫困社会工作案例一、老王村的困境。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有个老王村。
这村子啊,穷得叮当响。
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变成泥塘,人走在上面,鞋子都能被泥巴给“吃”了。
村民们住的房子呢,好多都是破破旧旧的,感觉风一吹就要倒似的。
而且啊,村里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种地,可那点收成,只够勉强糊口,孩子们上学都困难,好多读完小学就只能回家帮忙干活了。
二、社工的介入。
1. 深入调研。
这时候,一群社工就像超级英雄一样降临到老王村。
他们可没一来就瞎指挥,而是一家一家地走访,跟村民唠家常。
他们问村民每天吃啥、种啥、有啥难处。
有个社工还被村民家的大黑狗追着跑,那场面可搞笑了,不过也没影响他继续调研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社工们发现老王村其实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村里有一大片闲置的山地,还有一些村民擅长传统手工艺,像编竹篮啥的。
2. 制定计划。
社工们根据调研结果,坐在村里的大树下就开始商量计划。
他们决定先从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特色产业这两方面入手。
就像搭积木一样,得先把地基打好。
3. 资源整合。
为了改善村里的路,社工们到处找资源。
他们跑到镇政府,苦口婆心地跟领导说老王村的情况,就差声泪俱下地求支持了。
同时,他们还联系了一些爱心企业,这些企业一听老王村的故事,也很感动,愿意出钱帮忙修路。
对于村里闲置的山地,社工们请来了农业专家,专家一看,说这地方适合种果树。
于是,社工们又去联系果树苗,找种植技术培训的机构。
三、具体措施。
1. 基础设施建设。
修路的工程队很快就进村了。
村民们可高兴了,纷纷来帮忙。
有的帮忙搬石头,有的给工人送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
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担心鞋子湿透了,村民们的小三轮也能顺利地开出去卖农产品了。
而且,社工们还争取到资金给村里建了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村子里不再到处是污水横流的景象了。
2. 产业发展。
在果树种植方面,社工们组织村民参加培训。
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还有点怀疑,这果树能种得活吗?能赚钱吗?社工们就像唐僧一样,不停地给村民们“念经”,讲果树种植的好处和前景。
农村反贫困问题解决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实践-农村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
农村反贫困问题解决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实践-农村研究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反贫困问题中具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原则以及专业的工作方法解决农村反贫困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务领域,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增权赋能和优势视角,为农村反贫困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通过内力和外力推动模式,发挥农村贫困群体的优势,提升其脱贫的主动自觉性,从而解决贫困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 农村反贫困; 精准扶贫;Abstract:Social work has certain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in intervening in the anti-poverty problem in rural areas. It can solve the anti-poverty problem in rural areas by using the values, principles andprofessional working methods of social work,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winning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At present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study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u can use increases the power and advantages perspective,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ural poverty problem, through the internal force and external force driving mode, play the advantages of rural poverty groups, enhance their active consciousness, to reduce poverty so as to solve poverty problems.Keyword:social work; anti-poverty in rural areas; targeted poverty reduction;近几年,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脱贫攻坚
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脱贫攻坚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脱贫攻坚HowProfeionalSocialWorkInterveningPovertyAlleviation作者:史柏年等原文出处:《中国社会工作》(京)2022年第20225上期第24-26页期刊名称:《社会工作》复印期号:2022年08期要找准定位建立机制打造品牌史柏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是社会工作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
对此,社会工作首先要找准定位,弄清楚到底可以在多大范围、在什么位置上发挥作用,然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其次,要有一个机制。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提供了这样的介入机制,新农村建设、“三区”计划就是很好的对接平台。
另外,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而社工大多在城市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青团、民政等部门在基层农村的工作队伍是很好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把有关的资金、政策用到这些人身上,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真正在那儿扎下根来并发挥作用。
最后是如何打造服务品牌的问题。
社工不要期望在5年中就马上把作用显现出来,即便是2022年国家宣布全部摘帽、全部脱贫,也还有标准调整的问题、返贫的问题,因此要从根子上来扶贫。
我同意王思斌老师说的,社工作用的发挥就像中医一样,慢慢通过调理来改善人的内在功能,然后发挥作用。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前两年跟社会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的城中村贫困农民工家庭0-3岁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就做得非常好,而我们更希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模式、一套经验,将来在更大的地区推广发展。
社会工作就是要打造这样的品牌,并总结经验,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等,这样才可以让社会和民众看到社会工作的作用。
推进社会政策与新扶贫攻坚方案的有效衔接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我称之为新扶贫攻坚方案),需要社会政策的参与。
而推进社会政策与新扶贫攻坚方案的有效衔接,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的主要方面,二是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方案衔接的关键环节、机制。
贫困地区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贫困地区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描述本案例分析基于某贫困地区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旨在探讨贫困地区社会工作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该地区位于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居民多数为低收入群体,生活贫困。
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开展工作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下面将重点分析其中一起案例。
案例分析在该贫困地区,社会工作者遇到了一位名叫小红的家庭需要帮助。
小红是一个单亲妈妈,她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丈夫因病去世,家庭负担沉重。
小红目前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困难,无法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社会工作者与小红进行了面谈,了解到她的具体情况。
在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小红面临许多问题,包括经济困难、缺乏技能培训、孩子们教育问题等。
社会工作者意识到,仅仅给予小红经济援助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更多维度帮助她改变现状。
为了帮助小红摆脱困境,社会工作者采取了以下策略:1. 经济援助:社会工作者与当地慈善机构合作,为小红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她缓解目前的经济困境。
2. 技能培训:社会工作者联系当地职业培训学校,安排小红参加相关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她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3. 教育支持:社会工作者与当地教育资源整合,为小红的孩子们提供教育支持,包括研究辅导、教材补助等,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4. 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安排心理专家与小红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她面对困境,增强心理韧性。
通过以上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小红的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经济援助帮助她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技能培训提高了她的就业能力,教育支持帮助孩子们获得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心理支持也帮助小红重建了自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结论该案例展示了贫困地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需要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只有从经济、教育、心理等方面全面帮助个体,才能帮助他们真正地摆脱困境,改善生活。
贫困地区社会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好的社会工作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平等。
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空间与途径
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空间与途径社会工作能够在农村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的农村扶贫没有脱离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政策的影响。
克服扶贫政策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修正与弥合扶贫政策不足、提升扶贫对象能力的重要举措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措施的缺陷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所采取的扶贫政策和实施的扶贫措施对于缓解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就巨大。
但是,从扶贫的实际效果看,现行的农村扶贫政策和措施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
1 现行扶贫政策目标不清。
现行扶贫政策是为了维持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还是要促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如果仅仅局限于维持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会不会形成一个永久性的贫困层?2 现行扶贫政策缺乏系统设计。
现行扶贫政策缺乏系统设计,往往是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疲于应付。
实际上是“救火”政策,哪里起火,就应付哪里,没有长远的目标和周密的考虑。
贫困不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它将长期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贫困人口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因此,应系统地考虑和设计扶贫的长期政策,避免政策的短视。
3 现行政策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
农村“五保户”的确定缺少科学的方法、可操作性差。
往往很多应该得到救助的人,却没有救助,生活十分凄惨。
4 单一的政府扶贫模式,不仅给政府增加了沉重负担,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5 忽视广泛的社会服务和人力资本投资。
没有向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卫生保健、供水设施、教育设施及广泛的适用技术培训;农业中的中介服务机构严重缺乏;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6 缺乏专业工作方法和职业扶贫队伍。
因此,现行扶贫政策需要改革,在扶贫过程中亟需导入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在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社会工作是以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精神为指导,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精准扶贫工作的路径与经验反思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精准扶贫工作的路径与经验反思胡善平,程书松摘要:基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思,梳理概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的政策建议。
项目运作的持续性介入、专业假象的有效规避、资源整合平台的搭建直接关系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精准扶贫工作的绩效达成。
必须强化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以积极构建服务学习体系,通过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整合匹配,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介入精准扶贫工作的技术特长,以推动形成后扶贫时代的反贫困工作的机制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中图分类号:G40-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21)01-0064-06DOI :10.13877/22-1284.2021.01.009收稿日期:2020-04-19基金项目:安徽省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六个精准’视域下安徽省扶贫工作机制优化与路径整合研究”(AHS-KQ2018D50);淮南师范学院2019年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9075);淮南师范学院“社会治理背景下乡村振兴研究创新团队”(XJTD202004)。
作者简介:胡善平,安徽巢湖人,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及社会工作实务;程书松,安徽潜山人,淮南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安徽淮南232038)。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梳理精准扶贫战略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和领域。
现阶段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现在必须基于多年来的实践进行模式总结并布局后扶贫时代中国反贫困的战略措施和体系框架。
从中国减贫工作的实际运作来看,既定扶贫工作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通过资金、项目等要素的植入以修正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均衡所产生的虹吸作用,构建预防贫困风险的防护网。
从扶贫战略的行为要素来看,扶贫工作涉及的元素有扶贫工作主体、扶贫对象、目标设定等。
浅谈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区介入模式
4浅谈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区介入模式★常国翠 陈媛媛 卢碧涛几年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到了瞩目的成效,作为连接政府与基层的重要桥梁,社会工作者在扶贫攻坚中也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以广州市某街道社工服务站为例,分享社区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介入策略及方法。
一、项目背景黄埔辖区农村留守儿童、低保低收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家庭超过200户,大多集中在黄埔区新龙镇。
由广州同人社工承接的大沙社工服务站及新龙镇社工服务站在服务中发现困境儿童家庭虽然有政策的上的帮扶,但不足以弥补因家庭环境变迁而带来的困扰,给家庭妇女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此,中心在总结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资源,策划了“携手共建,携手共建关爱困境妇女儿童家庭”项目,通过党建引领社工服务的理念的指引,协助困境儿童家庭建设社会支持网络,践行“脱贫攻坚”的政策理念。
该计划获得了广州市玫瑰公益创投的资助。
二、服务目标以党和政府领导,妇联指导,整合社区资源网络,满足辖区内困境妇女儿童家庭的需求个别化需求,搭建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关爱帮扶支持网络,打造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模式。
三、指导理论“社区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在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运用。
该模式挑战了传统的以“社区需要”为取向的介入模式,提出应以社区资产或社区优势为介入重点,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产为本,即强调不是由社区问题或需要出发,而是由社区拥有的资产或优势出发来介入社区;二是内在取向,即强调社区重点服务人群自身参与社区发展的能力;三是关系构建,即强调重点服务人群和企业及社团之间的接触,以及各种网络关系的建立。
资产为本的过程分为四步——社区组织、构想、规划、实施与评估。
社区资本是社会发展的四大动力之一,其他三大动力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及人力资本。
根据世界银行,社会资本是指一些制度、关系、和规范,社会互动的质素及频率就是凭这些制度、关系和规范而形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社会凝聚力是社会经济繁荣以及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
打通民生兜底最后一米,助力困难家庭走出阴霾社工案例计划
打通民生兜底最后一米,助力困难家庭走出阴霾社工案例计划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王兆丰单位 | 东莞市大岭山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一、服务背景D女士,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村民,现年21岁,与父母共同居住在一处两层自建房中。
案主出生后,即被发现发育异常,后被评定为智力、言语多重残疾【一级】。
案主父亲已临近退休年龄,无固定工作,偶尔外出打临时工;案主母亲,已到退休年龄,但仍坚持到工厂做清洁工帮补家庭。
案主还有一个弟弟在读高中,需要支出学杂费,生活困难。
为此,D女士及其家人向双百社工求助,希望能改善现在的生活情况。
二、预估分析社工对D女士进行了入户走访。
由于D女士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社工主要的访谈对象为D女士的父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社工大致了解了D女士的家庭基本情况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经过案主家人自述、社工观察与评估,综合分析得出案主存在以下问题及需求:家庭经济问题:案主没有自理能力,无法通过正常工作取得收入,而且身体免疫力低下,胃病频繁,零零散散的看病吃药需要额外的支出。
案主还有一个弟弟高中在读,需要支出学杂费和伙食费,加上父母已到达退休年纪,很难找到收入稳定的工作,一家人生活拮据。
情绪问题:案主因自身能力的原因,几乎不出门,一直蜗居在家中,较少外人接触,父母除了照顾日常起居外,也很少与之交流。
案主总是闷闷不乐,显得非常的阴郁,有时候还会对父母发脾气,拽母亲的手嘤嘤呀呀。
社工走访的时候,从案主的眼神可以看出,案主对社工的到来感到高兴,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在社工离开的时候,案主显得很失落。
案主父母告诉社工,案主可能希望有人能陪伴她,看望她。
案主家庭积贫已久,平时很少与亲戚往来,也较少参加社区的活动。
当社工问及案主父母是否会外出跟朋友往来时,案主父母只是苦笑,逃避社工的问题。
三、理论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
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精准脱贫的困境与出路基于Z县Y村的调查
感谢观看
Z县Y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许多家庭都是靠天吃饭。老年人更是这个群体 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因为身体状况不好、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 而陷入贫困。社会工作的介入,为这些老年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精准脱贫也面临着诸多困 境。首先,老年人的认知和参与程度较低,他们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有限,这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次,资源匮乏,无论是资金、人力 还是专业知识的储备,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最后,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各 个层面的配合与支持不足,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5、推动养老服务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养老服务的创新发展,提 高养老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四、结论
人口老龄化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面临诸多困境,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加大养老服务的供给、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家庭 养老功能以及推动创新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年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精准脱 贫的困境与出路基于Z县Y村的
调查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农村老年精准脱 贫的困境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
03 村老年精准脱贫的出 路
四、结论:社会工作
04 介入农村老年精准脱 贫的困境与出路基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 况逐渐受到。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但是在 实际操作中,农村老年人仍面临着诸多困境。社会工作的介入对于改善农村老年 人的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以Z县Y村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 年精准脱贫的困境与出路。
案例分析一救助社会工作实务案例题
案例分析一:某学校为资助贫因大学生,在冬季专门组织购买羽绒服给贫困大学生,但是很多贫困大学生在接到羽绒服后,并不愿意穿,因为他们感觉穿上就像被打上烙印。
假设你是一名社会工,请设计一份方案,以更好地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
案例分析二:案主姓名:陈XX,年龄:15,性别:女。
教育程度:小学文化。
社交和闲暇:案主没什么朋友,只是和奶奶相依为命。
平时闲暇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不爱说话,比较贪玩。
案主称自己跑出来玩,后在街上流浪,被警察送至救助站,其不知道自己家的具体地址,又没有家里的联系方式,但很想回家。
救助站工作人员在与她多次接触后,仍只知道她是江西省XX县人这一条线索,因为范围太大,又不确定,所以无法核实。
案主系现在的父母领养的,家里有兄弟姐妹(系父母亲生),与父母关系不好,经常遭到打骂,且曾经试图强迫案主嫁人。
案主有一个奶奶,离自己家不远,一直以来都是奶奶在抚养她,案主与奶奶关系很亲密,那次被强迫嫁人没能成功,也是因为奶奶偷偷将其救走。
还有外公外婆对案主也不错,但住的相对远一些。
家庭结构:1.奶奶:没有经济收入,但很疼案主,一直照顾案主。
采集者退散2.父亲:没什么文化,农民,脾气粗暴,经常打骂案主。
3.母亲:没什么文化,农民,不喜欢案主,希望案主早点嫁人还债。
4.案主家庭复杂,家长不懂正确管教孩子,通常采用的方法即是打骂,案主本身比较调皮,且因其不是亲生,所以家里无论谁丢东西,都说是案主所为。
假设你是一名社会工,请设计一份方案,以更好地开展对案主进行社会救助。
案例分析三:城市流浪儿童的生存情况极其恶劣,他们居无定所,一般都把车站、码头、桥洞、城市待拆废墟作为暂时的栖身场所;一时无保障,很多初次流浪的儿童以乞讨或拾破烂为生,常常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生病无照料,遇头疼脑热,他们只能硬撑,受到家庭和社会歧视。
在多数人眼里,流浪儿童不是好孩子,他们不服管教,有家不归,甚至很多人将流浪儿童与违法犯罪很自然的联系在一起。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一、个案背景案主芳姐(化名),52岁,6岁丧父,母亲独立养育兄妹4人导致积劳成疾,几年后身患肺癌转移脑癌,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只能依靠子女照顾。
案主婚后育有一子,1993年10月丈夫毫无征兆地不幸猝死,案主当时31岁,儿子只有5岁。
1994年母亲去世,一年内痛失两位亲人,使案主痛不欲生,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极度厌世。
而且案主于2001年下岗,一直靠打散工维持母子二人生活,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十分地卖命,唯恐失去这份工作,致使案主感觉力不从心。
案主丧偶二十多年,只有与儿子相依为命,但目前案主与儿子关系极差,致使案主情绪低落。
家中的物品多数都是街坊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但是与邻居关系紧张,由于常年精神和经济的巨大压力使案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痛风、白内障等,长期的贫困无助,导致案主精神压抑崩溃焦虑,悲观厌世、极度自卑、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再加上更年期综合症造成案主性格孤独,对每件事都耿耿于怀,情绪陷入低谷,终日闷闷不乐!二、接案:曲折中前进案主是主动求助型的,因此她主动向社工讲述她面临的困境,社工也认真的倾听与探索,并及时对案主问题进行澄清,在澄清的过程中,社工与案主共同进行,以增进案主对自身问题的了解。
根据案主的表述,社工对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做出初步的预估,目前案主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1、情绪问题:案主始终不能对其小时候爸爸的突然离世,和刚结婚没多久的老公的突然离世释怀,害怕这种状况也发生在儿子的身上,虽然母子关系较差,但是也经常提心吊胆、再加上更年期,案主怕病、怕老、怕穷的心理状态更加严重,目前表现为焦虑,压抑、苦恼、无助的情绪状态。
2、就业问题:案主目前在一家公司做门卫,但是工作条件十分的差,而且工资很低,一直想要再做份兼职,比如家政之类的,希望社工的帮助,而且案主在做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力不从心,怕得罪人,怕被老板解雇。
社会工作介入安置帮教对象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安置帮教对象个案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安置帮教对象个案分析一、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阿平性别:男年龄:35服务对象来源:因涉黑、涉毒、抢劫等犯罪入狱,回归社会后纳入司法所安置帮教对象(二)个案背景资料服务对象家早年生活较为优越,在事业奋斗上亦有所成就,但因误交损友,和生活放纵,染上了毒瘾,数年之中将祖上传承和自己经营所得的家产挥霍一空,为筹集毒资,逐步涉黑、涉黄并从事毒品交易。
终于因此被北江监狱收监羁押。
对于回归社区洗心革面,重新走上正常生活的重任,服务对象一筹莫展。
二、问题分析(一)经济收入:目前无职业、有少量股份分红和相关的财产性收入,名下也没有房产,在郊区老村中与父母亲相依为命。
据工作员观察,服务对象目前居住的房子为数十年前修筑的老宅,市价较低,且不在服务对象本人的名下。
服务对象有一兄一弟,目前具已成家,与父母分家后单独居住。
根据服务对象的线索提供和村委会的说明,工作员得知服务对象目前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资助,而父母的退休金也为数不多;其次,服务对象因有过吸毒史,身体欠佳经常去医院。
依靠父母不是长久之计,工作员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开辟新的工作渠道,促进其自力更生。
(二)社会行为:较为棘手,这些问题既是对工作员的挑战,也是对服务对象本人的重大的困扰。
服务对象口述,回到社区后为了维持生存,时常与过去曾长期有过交往的社会涉黑人员交往,通过参与聚集斗殴、讨债等换取更多的收入。
这种行为对其本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因素;但对于社会来说更是一种危害。
因此,工作员的全面介入此类安置帮教对象的生活势在必行。
(三)心理困境:经历了个人生活状态由辉煌到极度低落的巨大反差,深刻的影响了本人对社会、对社会交往的偏见。
言谈举手投足之间,“天下人皆负我”的语气油然而生;对平静而文明健康的生活既羡慕又怀疑的尴尬,让其一方面不断的通过各类渠道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混迹于各类群体,以达到维持自尊和生活的双重需要,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1、基本情况李斌,男性出生年月:1989年9月19日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目前状况:上海市杨浦区人,与母亲同住,李斌因涉嫌聚众斗殴罪于2007年2月29日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2007年6月1日移送上海市杨浦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案主问题预估(1)个人因素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
2007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3、运用系统理论对个案进行分析在系统理论看来,案主的问题来自于系统本身,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
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来自环境支持的薄弱,以及个人与环境的不良互动等。
① 系统理论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在本案例中,虽然李斌的个性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方面,但是更要放眼李斌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李斌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而且缺少父母的管教,从而形成了骄纵的性格,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
② 系统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案例中,由于父母离异,且都忙于生计,李斌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由此可见李斌从家庭获得的支持较少,导致其在受人欺负时,找不到合适的支持系统,转而求助于不良的朋辈群体。
从居委会干部那里得知,李斌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较少,可见李斌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缺失的,因此更加剧了他对不良朋辈群体的归属感。
③ 系统理论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在本案例中,首先需要改善李斌个人及家庭内在系统的不良运作;其次,帮助李斌建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分析
“王大爷这几天我们有小组活动,你可以参加活动,多多锻炼身体,认识些新朋友,这件事我去咨询一下”。兴趣小组活动“微心愿”在开展,但是这件事情放在社工小徐心头。
(三)社会因素方面:一是五保政策对接不畅,王有安作为集中供养五保户,
不再享受分散供养金,衣、食、住、医、葬等由敬老院统一开支,对此他一直认为是自己个人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因此一直投诉、甚至上访;二是环境融入障碍,来到新环境,敬老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食宿,一般不应许外出。这些客观因素导致王有安习惯独居,极为不适应;三是集体生活单调,敬老院里面活动单一,院民生活枯燥,重大节日活动满足不了日常需求,想回到老家居住。
(二)、专业社工介绍
小徐是镇安县最早一批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是xx年全市公开招聘的专业社工,参加“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被商洛市“三区”社工领导小组派驻敬老院开展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宣传倡导专业社会工作。
xx年4月中旬,刚到镇安县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王有安对敬老院的社工小徐说出了近几天外出活动:高峰镇政府、镇安县民政局跑了多次,情绪格外激动;
服务案主情绪,疏导行为;
(二)、多家度体验、接纳现在处境;
(三)、领袖培养,发挥带动作用。
二、服务实施过程
(一)缓解案主危机。当日小组活动完后,小徐专门拜访王有安,倾听王有安关于返家的诉说,社工小徐对其行为表示理解后,安慰暂且先住,联系敬老院护工请多加看护。首先,社工小徐疏导王有安情绪,安抚平复心情。小徐通过开导会谈,解释敬老院现有条件;随后带着王有安拜访了周围院民,认识了一些朋友;拜访院方护理员后,尤其是他坦承了以前过激行为,护理员原谅了他以前过错,得到接纳,王有安心情得到极大改观。因为门前泼水起冲突的韩某,社工小徐为王有安准备水果去拜访,主动道歉化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州志愿者联合会 陈熙平
目录
01 贫困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实践困境
02 社会工作与贫困地区发展的耦合性
03 社会工作嵌入贫困地区的路径
04 社会工作嵌入贫困地区的专业突围与反思总结
问题的提出1
贫困地区当前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问题的提出2
二、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实践困境
乡村关系能否重构 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 谁是农村发展和治理的人才?乡村精英? 传统治理:村组干部扮演着村庄当家人和国家政权基层代理
人的角色 大量的惠农政策下带来的村庄利益谋动和乡村现实社会诉求
相互交织 外流人才何以登上村庄的政治和经济舞台
乡村发展需要寻求理论依凭和专业支撑
中期—特色家庭式农场
充分带动村子的居民积极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 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
中期—特色家庭式牧场
领取鸡苗
鸡饲料盘消毒
鸡棚消毒
后期—社区自组织建 设和资本积累
内
生
系
社区组织资本
统
社区自治资本
不
社区物质资本
足
社区文化资本
社区自组织建设 与资本构建
(三)实践的横向路径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民发〔2017〕119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民发〔2017〕119号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民发〔2017〕119号
政府购买 服务
服务平台
1个深度贫困乡村 服务范围
服务周期 2018年11月至今
服务团队
伊犁惠泽社会工作发 展服务中心社工
定点扶贫地域: 阿热买里村
三留守、贫困问题突出、民风淳朴
服务参与取向
扎根社区—深层同理社区 双重能力建设—与民众一起成长 行动研究—实务研究相(辅) 相成 资源链接和政策影响—延续项目发展有益成果
对于扶贫和振兴,社会工作可以做什么? 本土贫困地区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相关政策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2016年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支 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教育 自治
贫困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A
产业兴旺、生态 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
C
B
卫生
D
生计
二、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实践困境
农民自身能否承担起乡村发展的重任 乡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城乡人口比例失衡,农村人口净流出,引
发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三留守”等社会问题 提高农民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实现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根本之策
社区历史、地理、 资源、人口结构
认识社区
居民个数 居民户数 常住人口数 社区资源和优势 社区居民和社区整体需求
社区的核心发展 推动力?
年龄结构
困难群体
如何深入认识 社区?
特殊群体
流动情况
调研走访、了解宣传政策
同参与居民的生活
政
社
信
社区服务、心理疏导、
任
社会融入、团体互助、
关
资源链接
系
社区公共服 务和脱贫群 体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导向,以社会公平公正为追求 ,以助人自助为目标的价值理念,与乡村脱贫与振兴 具有极强的共通性。
三、社会工作与贫困地区发展的耦合性
专业性
价值、理念、方法
实践性
大量实践经验表明社 会工作助力贫困地区 发展大有可为
职业化
政府政策出台,吸纳 大量人才
四、社会工作嵌入贫困地区发展的路径
A 纵向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地区发展的 周期路径:服务的先后顺序
B 横向路径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地区发展的 服务板块路径:服务的内容
(一)LO专R业E实M务IP路S径UM呈现D—OL以O蓝R天公益行项目为例
“蓝天公益行”是以落实两会精神实施乡村振兴为主体的公益性项目。由社会组织牵头,企业配合推行党 建引领下的庭院式种植、可视化、信息化农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产业,树立正向典范,以点带面,带 动广大农民增收、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 5月7号~9号,发放12000颗菜苗给阿热买里村,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至今西红柿涨势良好,预计一个星期后成 熟,开始依次收购。 6月7日,发放鸡苗340只,现已4公斤以上,已开展销售。 6月27号,开始帮助销售村里村民的树莓,目前销售量稳定。 6月25日正在验证村里馕饼销售模式,正式启动,村里闲置不运转的阿热买里村馕产业基地。
(二)实践纵向路径
培养本土人才,加强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建的结合,参与乡村治理与振兴
A
前期
建立“产学研”相结 合的服务站点
社区调研与协助落 实扶贫政策
B
中期
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挖掘社区资源
参与贫困群体脱贫能力建设
C
后期
社区自组织建设
社区物质资本和文化资 本营造
前期—建立关系
阿热买里村走访场景
阿热买里村整体情况
党建引领 整合资源 文化发展 教育帮扶
产业支持 自组织培育 人才培养 组织孵化
(三)实践的横向路径
党建引领——寻求村两委支持与合作、 党支部联建,本地党员发挥骨干带头 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 群、干群关系
整合资源——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讲解种植技术
教育帮扶——儿童环保意识教育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民发〔2017〕119号
一、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
农业农村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贫困问题一直存在 “三农”和“三化”同步,“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 和“农民老龄化”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 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农村污染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发展 不平衡
中央一号文件吹响的集结号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 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 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构建乡村社会治理新体制。
()
“用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中央一号文件新的政策表述为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发展指出了明确工作指 针和活动方向,也为广大社会工作者吹响了向农村进军的时代“集结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