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01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d350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d.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
是这样吗?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侠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be53e76137ee06eff918d7.png)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 后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又进一 步发展了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哪一 个定律是终极真理,物理学的大厦 永不封顶,还等待你们为它添砖加 瓦!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理想实验的魅力
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理想实验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 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爱因斯坦
历史的回顾笛卡尔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 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 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 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
探索的历程
完善观点
全面总结
创立方法
提出问题
牛 顿
(Newton 1643-1727) 笛卡尔 ( Descartes 1596-1650) 伽利略 (Galileo 1564-1642)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 384~前322)
我国古代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描述 《墨经》: 力,形之所以奋也。
跨越时空的微信
大力士拉卡车
历史的回顾: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 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 要静止。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前322 研究方法:“直觉+观察”
NEXT
小体验 感受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错在哪里? 用力推或拉动放在桌上的小车
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
法国 笛卡儿 Descartes,15961650
若没有摩擦阻力,小球 将永远运动下去。
NEXT
历史的回顾:牛顿
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直到有外 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为止。
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四章 1.牛顿第一定律
![2025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四章 1.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2ad2a5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7.png)
1.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标准】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导图】情境引入《周礼》中有“劝登马力,马力既竭,辀(zhou)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拉车的时候,马虽然对车不再施力了,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现象符合伽利略的观点还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完本节你就会明白。
必备知识·认知导学一、“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历史认知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滚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提醒]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动手求真在验证“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描述中,是由于摩擦作用导致小车停止,设计以下情景演示,让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水平面上分别放置毛巾、木板和玻璃板,水平面与斜面平滑连接,小车行驶距离最大的是玻璃表面,其次是木板表面,距离最小的是毛巾表面。
明辨是非1.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988c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4.png)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笛卡儿进一步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 将永远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物体不受阻力作用时,运动快慢不变做匀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 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 在一个地方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 现象: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它 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 度减小。
• 猜想:当球沿水平滚动时,它的 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 实际观察结果:沿水平面滚动的 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阻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
动力学第二类问题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 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 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某路段 限速40 km/h,在该路段的一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 刹车线长度是14 m,查取相关数据得到汽车轮胎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 (1)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多大? (2)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速?
4.1 牛顿第一定律
目录
CONTENTS
01 力与运动的关系 02 牛顿第一定律 03 惯性与质量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 与力的关系的理论称做运动学;研究运动与力的 关系的理论,称做动力学。
1、力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76db70684254b35effd343e.png)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r GM2/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与解答】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D正确。
【说明】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01牛顿第一定律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01牛顿第一定律1](https://img.taocdn.com/s3/m/9863de1c5acfa1c7aa00cc94.png)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 .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 .物体的速度大时惯性大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仅与物体质量有关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 .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同学看见某人推不动原来静止的小车,于是他说,这是因为惯性太大的缘故B .一个物体原来以10m/s 速度运动,后来速度变为30m/s ,则其惯性变大了C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61,所以将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其惯性减小为61D .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具有惯性4.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事实②→推论③→事实①→推论④B .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D.事实②→推论①→事实③→推论④5.如图3—1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上面成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将劈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图3—1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6.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B.物体具有保持即时速度不变的性质C.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二、非选择题(共20分)1.(5分)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为什么仍落回原处?2.(5分)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向车的______方向跌倒.3.(5分)匀速行驶的车厢内悬挂一球如图3—2所示,当车厢突然加速时,小球悬线将向______摆动.图3—24.(5分)假如地球此时不受太阳和其他星体的任何力的作用,以后地球将怎样运动?参考答案一、1.D 2.C 3.D 4.B 5.B 6.B二、1.略2.行驶3.后4.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93ccd7b52acfc788ebc929.png)
讨论应用惯性和防止惯性 危害的实例。
完成《导学稿》和《红对勾》中习题。
的现象
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吗?
亚里十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 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 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 受到了摩擦阻力。
(1)观察: (2)猜想: (3)推断: (4)实验与推理: (5)结论: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 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理解: (1)揭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注意:
• 1、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 力时的状,是在理想实验基础 上总结得出的;
• 3、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讨论:
你还能设计出 哪些小实验来演示 物体的这种性质?
运动学与动力学
研究物体怎样运动
而不涉及运动与力的关 系的理论
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的 关系的理论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 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
2、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 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 对于任何物体,在受相同的力作用时, 决定它们的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 唯一因素就是其质量。
•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物体的质 量——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不是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物体受惯性作用”“产生了惯 性”“受到惯性力”均是错误说法
2、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 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 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2a3def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2.png)
知识扩展: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前322)亚里士多ຫໍສະໝຸດ 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
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 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
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 《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 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 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猜想:
1、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 与左侧斜面等高位置 2、减小右斜面倾角,观察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远距离怎样变化
会沿斜面运动得更远,最终到达与左侧斜面等高的位置
3、把另侧斜面放平, 会怎么样?
小球永远无法到达与左侧斜面等高的位置,小球会永远的运动下去
思考:完全光滑的平面实际生活当中存在吗?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引入:
• 在力学中只研究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 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 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
•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1678年出版 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动力学奠基 之作.
请根据实际经验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 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 规律。爱因斯坦对此的评价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 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对他的观 点进行了补充。
一、历史回顾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4.1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4.1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ab706a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9.png)
解析:汽车的惯性大小由汽车本身的质量决定,与汽车的速度无关,故选项A、 B错误;被抛出的小球,尽管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了,但是小球质量不变, 则小球的惯性也不变,故选项C错误;大沙袋比小沙袋质量大,则大沙袋比小沙 袋惯性大,故选项D正确.
4.如图所示是小芸与同学们在“阳光体育活动”中训练排球时的情 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探究点二 牛顿第一定律
归纳总结 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典例示范 例2 (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 动的结果 D.奔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物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 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A.自行车滑行 B.使锤子套紧 C.系好安全带 D.跳远助跑
答案:ABD
针对训练4 如图所示,某同学面向车行驶方向坐在沿平直轨道匀速 行驶的列车车厢里.这位同学发现面前的水平桌面上一个原来静止的 小球突然向他滚来,则可判断( )
A.列车正在刹车 B.列车突然加速 C.列车突然减速 D.列车仍在匀速直线运动
典例示范
例1 [2022·江西师大附中高一月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 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 用科学的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 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会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持续 的匀速运动.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牛顿第一定律》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45a8a7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b.png)
4.1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惯性的有关现象。 4.能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求解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惯性的有关现象。 4.能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求解问题
知识解读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典例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羽毛球可以快速拍打,是因为羽毛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C.同一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车,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则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1
知识解读
知识点一、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实验情景】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推论1: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升到相同的高度; 推论2: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通过更长的路程,仍然到达相同的高度; 推论3: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终使它水平,小球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 将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
(2)伽利略观点 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的缘故。如果没有任何阻力,物体就会 永远运动下去,从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
(3)笛卡尔的贡献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不 受其他物体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1](https://img.taocdn.com/s3/m/c3138cb54693daef5ef73dfa.png)
简述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时所遵从的规律
惯性是物体的故有属性,一切 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现象到处可见,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1)演示:小车上 放置一个木块,突然 拉动小车和小车被挡 板挡住时,观察会出 现什么现象?
(2)演示:一个 玻璃杯内盛半杯水, 上面盖一块塑料板, 板上放一只鸡蛋, 用小棒猛击塑料板, 塑料板飞出,鸡蛋 却稳稳地落入杯中。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 么?
的哪点? C
A.A点 B.B点 C.O点 D.无法确定
A
O
B
总结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在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仅与质量有关。 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 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什么情况下物体的运动 规律?实际上这种情况存在吗?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 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这种状态虽不能实现,但在现实中却可以用合 力为0的状态来代替它,或者说合力为0与不受 外力是等效的。
这时仍可以正确地反映出力和运动的关系:力 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 速度的原因,这样就使得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 应用中有了实际意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61aad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b.png)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刷提升
1.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 研究方法.图甲、图乙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图甲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B.图甲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C.图乙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D.图乙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刷提升
解析
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不存在的,故实验不可能实际完成,故 A 错误;题图甲的实验为“理想实验”, 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故 B 错误;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 比,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 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时,自由落体的时间短,无法测量,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 小、倾角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自由落体的加 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进行合 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 C 错误,D 正确.
解析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 关,故 A 错误;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之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 B 错误;根据牛顿第 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C 正确;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以后,根据牛顿第一定律 可知,物体将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故 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1.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快速运动的物体难以静止,说明物体的速度大,惯性大
B.静止的火车难以启动,说明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说明乒乓球惯性小
D.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越容易变速,说明物体受力大,惯性小
2.如图3—1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根同样的线BA,回答下列问题:(1)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哪根线先断?为什么?
(2)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哪根线先断?为什么?
图3—1
3.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此物体便开始运动,此后仅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4.在运动着的列车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小球突然向后运动,则列车在做______运动,如列车做减速运动,小球将______运动,如列车突然向右拐弯,小球将______运动.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仅由______决定,而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无关.
6.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在于第一次揭示了力是______的原因以及任何物体都具有
______.
7.人从行进的汽车上跳下来,易向哪个方向倒?为什么?
8.在路上跑的人绊倒时是向前趴着倒下的,而慢走的人滑倒时,则多是向后仰着摔倒,试论述其原因?
参考答案
1.C 2.(1)DC先断原因略(2)AB先断原因略3.C
4.加速向前向左5.略6.略
7.人容易向汽车前进的方向倒原因略
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