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2011-02-15] ·作者:·来源:

【学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Fang)swing et a1.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异名】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1.1957

Xanthomonaw translucens f.sp.oryzicola(Fang et a1.)Bradbury 1968,Xantho 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Fang et a1.)Dye 1978

【分类地位】水稻条斑病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薄壁细菌门(Graci licutes),黄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的稻黄单胞菌。

【国外分布】最早主要发生于菲律宾(1918年)。目前主要分布于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塞内加尔、喀麦隆、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等国。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除为害水稻(Oryza sativa)外,还为害阔叶稻(tifo lia)、茭白(Zizania aquatica)。许多野生稻均可受侵染而发病,如O.barthii、O.br achyantha、O.breviligulata、O.eichingeri、O.glaberima、O.granulata、O.malampu zhaensis、O.nivera、0.officinalfs、0.perrenis balungea、0.ridleyi、0.australiensis、0.spontanea等。

水稻条斑病是为害水稻的重要细菌病害,其分布范围仅次于水稻白叶枯病,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稻区,籼稻品种大多不抗病,为害很重,属国内植物检疫病害。

【典型症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幼龄叶片最易受害。病菌多从气孔侵入,还可由伤口侵入,病斑局限于叶脉间薄壁细胞,初为深绿色水浸状半透明小点,逐渐向上下扩展,成为淡黄色狭条斑,由于受叶脉限制病斑不宽,但许多条斑可连成大块枯死斑。对光观察,病斑部半透明,水浸状,病部菌脓很多,琥珀色,呈串珠状分布在条斑上,不易脱落。水稻在苗期到孕穗期都可见到典型病状。病菌侵染种子颖壳后,出现变色斑点,但很难与其他病害的斑点相区分。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条斑病菌短杆状,单胞,偶而成对,但不成链,单根极生鞭毛,能动,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好氧。生长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8℃,最高温度38℃,28℃下生长良好,致死温度51℃,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淡黄色,圆形,光滑,全缘,凸起,黏性。斜面上线性生长。营养肉汤中,中度浑浊,后期有沉淀,表面环状生长,但不形成显著的菌苔。在含有5%Nacl的肉汁胨中不生长,在孔氏和费美氏营养液中不生长。液化明胶、牛乳不凝结但可完全胨化,石蕊反应呈微碱性且使石蕊大部分还原。硝酸盐不还原成亚硝酸盐,产生硫化氢和氨,但不产生吲哚。葡萄糖、蔗糖、木糖和甘露糖发酵产生酸,乳糖、麦芽糖、阿戊糖、甘露糖醇、甘油和柳醇不产生酸。固体培养基上不水解淀粉,甲基红和V.P测验反应阴性,对青霉素不敏感。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可成为下季初侵

染的主要来源。病粒播种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叶梢,插秧时又将病秧带入本田,病菌主要通过气孔侵染。在夜间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溢出菌脓。干燥后成小的黄色珠状物,可借风、雨、露水、泌水叶片接触和昆虫等蔓延传播,也可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到其他田块。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调运。粳稻通常较抗病,而籼稻品种大多感病,受害严重。一般籼型杂交稻(如南优2号,汕优63号)比常规稻感病,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感病。对白叶枯病抗性好的品种大多也抗条斑病。

【检测方法】

1.产地检验在国内调种引种前,尽量到产地作实地考察,尤其在孕穗抽穗期,对繁种田块作产地检疫,根据症状就能确认,十分有效且完全必要。

表4细菌性条斑病菌与白叶枯病菌的主要差异

———————————————————————————————————————————————————————————————

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条斑病菌

———————————————————————————————————————————————————————————————

明胶液化一 +

牛乳培养一 +

阿拉伯糖发酵不产酸产酸

青霉素敏感不敏感

2%葡萄糖培养基能生长不能生长

3一羟基丁酮产生一 +

L一丙氨酸作为唯一的碳源一 +

无维生素的酪蛋白氨基酸一 +

0.001%cu(N03)2抗性 + 一

血清学反应相互不同,无交叉反应

———————————————————————————————————————————————————————————————

2.种子检验如没有实施田间的产地检疫,就必须对调运中的种子,按种子量的0.1%~0.01%作抽样检查,种子样品作下列程序的检验。取种子100~500g,脱壳或粉碎后用0.01MpH7.0磷酸缓冲液按l:2比例浸泡2~4h(4℃),过滤或离心,上清液经高速离心浓缩(1000rpm/10min),得上清液和沉淀两部分。上清液用于噬菌体检测,沉淀经悬浮后作血清学检验和接种试验。

3.噬菌体检验分别于3个培养皿中加样品的上清液和指示菌液各lml,混匀后加NA培养基,摇匀后在28℃恒温下培养12~16h,如出现噬菌斑,即可判断该种子来自病区。

4.血清学方法(ELISA检测、免疫吸附分离) 进行检验,也可用常规的种子分离法检验或者种子育苗检验。ELISA用于对病原菌进行ELISA检测,方法成熟,检测方便,耗费低。

5.致病性检验取沉淀的悬浮液用针刺法接种在感病品种(汕优63)5~6叶龄的稻叶上,若有条斑病菌,5d后即可出现透明条斑。

6.免疫分离检测利用专化抗血清对病原菌的专化吸附功能,将样品中的细菌吸附在固相载体上,通过半选择性培养基,使细菌在半选择性培养基上长出特征性菌落,即可证明种子样品是否带菌。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