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统整备课》名师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统整备课》名师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
2.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支持。
习 作
1
1.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语文园地
2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快乐读书吧
1
1.能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三本小说,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3.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成长的快乐。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并列分布)
核心素养要点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素养要点)

2
1.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3.紧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穷 人
2
在柏林
1
口语交际
1
1.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教案序号:课题: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注重积累素材,以生活为原型,展开丰富的想象。
2.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进行环境描写,并通过心理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2.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4)展开丰富的想象。
2.写故事要注意融入想象。想象要大胆、合理,还要符合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特点。
三、创编故事,展开想象
1.下面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1)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2)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4.小组内进行简单的交流。
5.班级汇报,互相点评,提出建议或意见。
四、初步读文,尝试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与他人交换习作,帮助同学修改。并交流修改意见。
3.同一材料的习作,进行推选,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主题是否明确,故事是否完整。
(2)是否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志愿者徐明
(3)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铁蛋 铁蛋远道而来的表哥
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主题,构想故事。
3.把自己的构想写下来,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主题要明确;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注意故事的完整,情节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范文引路:
冬日里的温暖
放学了,少年陆天背着书包,走在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即便穿着厚厚的衣物,他还是感到浑身发冷。他一边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一边想着饭桌上爸爸给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3篇

【导语】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同学们创编⼀个故事,这属于虚构作⽂。

要求⼤家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环境和⼈物,从中选择⼀组或⾃⼰创设⼀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习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教学⽬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个完整并且吸引⼈的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写的都是故事。

《桥》⼀名⽼党员在洪⽔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过桥,把⽣的希望留给别⼈,把死的威胁留给⾃⼰。

《穷⼈》桑娜和渔夫在⾃⼰家⽣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

《在柏林》⼀位后备役⽼兵把⾃⼰的妻⼦送往疯⼈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常感⼈。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 ⼆、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读⼀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物,然后选择⼀组或⾃⼰创设⼀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

试着写出故事发⽣的环境,还可以写⼀写任务的⼼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组要注意: 地点:校园 时间:丁⾹花盛开的季节 ⼈物⼀:张明淘⽓包性格,学⽣⾓⾊; ⼈物⼆:王寒冰“⼩辣椒”性格,班长⾓⾊; ⼈物三:李军,充满活⼒,班主任⾓⾊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师⼜是怎么做的? 第⼆组要注意: 时间:冬⽇黄昏 地点:街头 当时环境:车来⼈往 ⼈物⼀:少年陆天特点:充满爱⼼ ⼈物⼆:流浪狗朵朵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什么样⼦?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要注意: 时间:⽉光下(夜晚或深夜) 地点:村庄 ⼈物⼀:铁蛋 ⼈物⼆:爷爷特点:体弱多病 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时间地点⼈物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完成。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生1:《桥》这篇课文中,老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生2:《穷人》这篇小说写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生3:《在柏林》描写了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的故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概要。

2.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预设:生1:《桥》中面对凶猛的洪水时,人们的恐慌,老汉的镇定。

生2:《穷人》中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时那忐忑不安中透出来的善良与质朴。

生3:《在柏林》中老兵的话不仅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更让列车上所有人反思,其结局出人意料。

老兵的话不仅仅是在制止小姑娘的不谙世事,更体现出老兵的善良。

生4:《桥》中山洪到来时,那种天崩地裂的环境让人害怕,可老汉在暴雨中的喊话盖过了一切。

……3.小结引导。

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都能打动我们,让我们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颤。

小说《穷人》中桑娜的质朴、善良打动了很多人,那么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怎样理解桑娜这一人物形象呢?4.出示句子,交流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

(1)出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①指名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交流:从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感受到她对外出打鱼的丈夫的担忧和对邻居的关心。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习作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2.桥…………………………………………………………………2课时13.穷人………………………………………………………………2课时14*在柏林……………………………………………………………2课时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课时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12 桥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枫桥夜泊》3. 《观书有感》4. 《月光曲》生字词1. 草原:草原、辽阔、牧羊、奶牛等。

2.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江村、寒山等。

3.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窗前、明月等。

4. 月光曲:月光、钢琴、旋律、和谐等。

成语与谚语1. 成语:一望无际、水平如镜、自由自在等。

2. 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以及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措施1.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2.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3.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写一段话。

4.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作文。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周: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2. 第二周:讨论教学措施、课后作业设计等。

3. 第三周:试讲、评课、完善教学方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优秀教案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根据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2.初步尝试通过情节、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2.初步尝试通过情节、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这几个故事都是虚构的,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

你还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学生交流分享)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虚构的故事。

二、自读素材,明确要求1.(课件出示文中提供的三组场景和人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哪一组材料更感兴趣,与同桌进行初步交流。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学生展开想象,设计故事大纲。

4.学生互相评价。

三、回顾课文,小结写作方法1.怎样把虚构的故事写得“真实”“有情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组汇报。

(1)抓住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情节一般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

例如《桥》一文中关于“雨”“山洪”“桥”的描写,这是自然环境描写;《金色的鱼钩》中对夜色弥漫草地的描写,是社会环境描写。

(3)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举例《穷人》)4.从一个侧向、一个瞬间之中,捕捉生活,表现主题。

(举例《桥》)5.戏剧性地设计情节,情节引人入胜。

(举例《桥》)四、联系生活,试写情节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围绕着人物展开想象,想一想可能发生的故事。

1.自己选一组,想象故事,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发言,说一说自己创编的故事。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大意,掌握文本的重要信息,并初步分析文本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明辨是非、理性判断、正确表达的能力。

3.了解《晋阳湖的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传说文化的兴趣,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1.掌握《晋阳湖的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2.能够初步分析《晋阳湖的传说》的结构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诗词、古文、现代文等形式的文本,整体理解《晋阳湖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内涵,提高学生对古代传说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2.初步分析《晋阳湖的传说》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学会思考文本的结构性和文本特点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通过阅读诗词《晋阳山塞》和《江南春》让学生了解对中国古代名胜的描述和人们的美好向往。

2.阅读《晋阳湖的传说》的小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主旨。

3.进行师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小故事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堂教学】1.教师讲解《晋阳湖的传说》故事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本的结构性和分析方法。

2.教师让学生逐段阅读文本并注重讲解文本中的关键词语,重点理解故事情节。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讲述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增强学生讲述故事的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小故事的理解和感想。

2.让学生阅读相关课外知识,了解古代的传说故事和中国文学中的传统题材。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通过诵读和阅读文本,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程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讲解:通过讲解文本的结构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故事的整体情节和文本的重点要素。

2020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快乐读书吧》 教案

2020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快乐读书吧》 教案
(2)试读感受交流。
教师谈读《童年》《小兵张嘎》或《草房子》的感受;读过这三部名著中任意一部的学生也可以谈谈阅读感受。
(3)经典片段选读。三、来自订阅读计划。六年级的学生对制订阅读计划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可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教师只需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点拨。学生可以先看目录和总页码,再结合自己平时阅读的速度来估计,看完一本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就有数了。也可以根据章节来,比如《童年》一书总共有十三章,每章下有三至五节,如果每天看两到三节,看完整本书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教师也可提供阅读计划表,或让学生自己制作。下面提供了一份模板:
书名
阅读时间
阅读页码
妙词摘抄
佳句摘抄
主要内容
读书心得
家长寄语
读书记录卡
阅读内容
《童年》
主要人物
阿廖沙,阿廖沙的父亲、母亲、外祖母、外祖父、大舅、二舅、表兄、继父,染坊工人,神秘房客等。
人物经历
阿廖沙三岁丧父,跟随您痛欲绝的母亲到外祖父家,却经常遭到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母亲去世后,他离开了外祖父家,开始阿荡社会。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
2.体会这些小说作品中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三种阅读方法,理清小说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1.提前阅读三部小说,熟知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2.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购买相关书籍,了解主要内容,熟悉目录,可以提前阅读一部分。
2.利用电影片段激趣。
《童年》《小兵张嘎》和《草房子》这三部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原著的兴趣。学生可先读原著,再去看完整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穷人》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穷人》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

(倾听你的内心)1.交流阅读体验。

1.导入:小说都是虚构的,但都有生活的影子,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都能打动我们,让我们的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颤。

我们学习了《桥》《穷人》,谈谈你的阅读体验吧! 生能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导入,对阅读方法进行回顾,小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总结学法,练习提升。

(倾听你的内心)(指向目标1)1.生交流分享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2.生自读“交流平台”第2-4自然段,勾画、批注、总结学法,交流汇报。

3.师生共同梳理结果。

4.以课文《穷人》为例,小组合作整理成表格。

5.展示成果。

6.练习巩固,生自行用表格的形式梳理《桥》。

1.过渡: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

你在阅读小说时,一般会怎样理解人物形象呢?2.出示“交流平台”第2-4自然段,组织生阅读探究、交流汇报。

3.梳理结果并板书。

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①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②关注小说情节。

③借助小说的环境描写。

4.引导学生以课文《穷人》为例,小组合作整理成表格。

5.师相机指导。

6.师组织理,展示,评改。

能自主阅读“交流平台”2-4自然段,并梳理出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梳理。

能尝试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梳理《桥》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从人物语言描写、小说情节、环境描写三面对梳理《穷人》一课,理解人物形象。

然后,尝试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梳理《桥》,并在分享中修改、完善自己的梳理。

环节三:朗读片段,品悟人物。

(倾听你的内心)(指向目标2)1.倾听,并说说语段中的故事情节。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明确:《桥》这篇课文里,多次出现了关于描写洪水的句子,是为了突出洪水来势凶猛,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紧张气氛,反衬了老支书的威严、冷静。
6.出示片段二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忆三篇课文,讲出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要以虚构故事来引路,从而达到“读故事——写故事”的一个目的。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3.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板书:虚构故事情节曲折)
4.怎样才能将故事写生动呢?让我们到故事中去寻找方法。
5.出示片段一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明确: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8.总结:加入适当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能让故事更生动,更感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请求别人支持的表达能力。

2.能够独立编写一个小故事,了解故事的技巧并能在创作中熟练运用。

3.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4.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5.读背并积累古诗。

6.通过阅读《童年》,学会理清人物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说服别人支持自己。

2.编写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故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课时4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入。

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

假如你要去找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时,你该怎么说呢?二、讨论交流,明确。

1.注意礼貌。

2.把自己的具体设想说清楚。

3.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三、情景应用。

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一个,试一试:怎样才能获得支持。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2.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3.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第二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人的一种先天的欲望,像我们本单元的几个故事都是虚构的,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写故事的人吧!二、技法指引。

技法1.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1)大屏幕展示:①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人物:淘气包张明外号“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②环境:冬日昏黄时车来人往的街头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流浪狗朵朵③环境:月光下的村庄人物:铁蛋铁蛋体弱多病的爷爷问:你觉得这篇小故事有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小故事只有人物,没有起因、过程和结尾。

(2)学生自由发挥续写这个故事。

(3)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推举代表在班内宣读续写的故事。

(4)组长和教师评选优秀续写故事。

技法2.故事情节要有悬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3.积累背诵《回乡偶书》一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重点)2.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重点)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分析小说人物形象1.问题导入:你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什么作用?阅读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你的感受如何?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2.师: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以《穷人》为例,帮助学生整理形成图示。

)3.课件出示一则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试着从小说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交流)4.同桌间交流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步骤,教师总结。

二、词句段运用:从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1.师:《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课件出示“长板桥张飞退曹军”片段)指名读,要求读出张飞的神勇之气。

2.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张飞的神勇之气?圈画出关键词句。

正面描写——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侧面描写——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3.分男女生朗读,边读边思考:作者已经描写了张飞的语言、动作等,后面又写到曹军的表现,是为了什么?(侧面描写。

通过曹军的反应,更凸显了张飞的神勇。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体会片段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12 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咆、哮”等生字,理解“惊慌、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呻吟”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着力渲染环境;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走近人物,感受形象。

3.情感与价值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生命)桥老汉洪水村民沉着、镇静凶猛惊慌失措无畏、英勇可怕毫无秩序不徇私情魔鬼跌跌撞撞【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这样,对于“老汉伟大精神的感悟”这一教学目标而言,引领学生的情感无疑是一个催化剂了。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精神。

采用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3.读、法、写相结合。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我们课堂上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训练,因此,这节课在体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后,我重点抓住“环境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整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读学法、以法促写、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感悟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阅读的过程并掌握阅读重点;
2. 能理解文本,掌握文章结构,形成初步的文献鉴赏意识;
3. 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问答,并能使用简单的语言加以表述;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前导入
通过提问、问题呈现、图片呈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从想象中进入到阅读材料中来。

阅读训练
1. 阅读标题和图片,了解文章大意,预测文本内容。

2. 第一遍阅读,快速浏览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对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记,形成问题。

3. 第二遍阅读,仔细研读文章,了解正文中的细节和情节,了解整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

4. 第三遍阅读,加深对文章细节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目的。

5. 阅读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并评价故事内容和结构。

学生实践
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回答问题,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补充,合作完成答卷。

检查答卷,检查每个小组的答案是否准确、全面,并相互讨论完善答案。

课后反思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问题,注重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把他们最好的部分放在阅读中。

教材准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

课堂小贴士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理解阅读的过程,掌握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全文。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和能力,让学生
带着问题去读故事,以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而完整的理解思路。

也应教给学生如何评价故事情节和结构,以此鼓励他们阅读更多的书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指向目标1)1. 生分享参加原创故事评选活动需要准备什么。

2.生读评选要求。

3.生谈启发。

1.创设情境——“原创故事征集令”的评选活动2.出示评选要求并抽生读(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读了评选要求,对你写好故事有什么启发吗?4.师总结能声音洪亮朗读评选要求。

能大方自信分享自己的启发。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原创故事征集令”的评选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评选要求的读和悟,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环节二:联系生活,理解人物特点(指向目标1)1.选择最熟悉的故事情境。

2.交流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3.联系生活,思考淘气包可能会做什么事。

4.结合生活理解“雷厉风行”。

5.联系生活,交流充满年轻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是怎样的。

1.书中给出的三组情景,大家最熟悉的是那一组?2.以第一组为例,这组故事中分别有哪些人物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3.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思考版。

3.看到淘气包,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镜头。

4.那这个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呢?什么是雷厉风行?5.如果他看到张明正在用毛毛虫搞恶作剧吓唬女同学,他会怎么做?6.那这个充满年轻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会是怎样的?能交流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能联系生活思考不同的人物特点具体是什么样的,会做什么,从而理解人物形象。

活动意图说明: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回忆和想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曾经做过的事情,将书中人物和现实生活进行勾连,让人物形象立起来,为学生编故事打下基础。

环节三:构思情节,丰富内容(指向目标1,目标2)1.思考《桥》《穷人》和《金色的鱼钩》三篇名作的共同点。

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分别是什么。

3.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构思,每个同学都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则要进行点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习作素材选自《唐诗三百首》中的《静夜思》和《七步诗》两首诗。

本单元通过这两首诗引出“笔尖流出的故事”这个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产生情感、描绘景色,把握诗歌的特点和语言技巧,同时通过写作,使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语言技巧,掌握描述景色和情感的方法。

2.通过诗歌产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灵素质。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细致描绘、准确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理解诗歌:阅读两首古诗,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语言技巧。

2.表达情感:学习两首古诗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放映一段夜景美景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夜景美景,提问:你觉得这段视频中的景色怎么样?有哪些美丽的地方?2.学习两首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静夜思》和《七步诗》,并解释诗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

3.分析两首古诗的情感表达教师分别分析两首古诗的情感表达方式,把握它们的情感表达方法和特点,如《静夜思》中的孤寂感、《七步诗》中的爱情和别离感。

4.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且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意识。

5.写作训练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作为主题,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故事。

⑵教师解释写作的目的和重点,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加强描写。

⑶教师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完成。

6.批改作业教师让学生把作业交上来,带领他们分析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点评本单元的习作是以古诗为蓝本,让学生在诗歌的启迪下,自主构思,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情感和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优质版教案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歌感情自然、真挚,从自身和儿童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与淡淡的感伤。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二、“日积月累”的教学
1.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出示课件18)(板书:回乡偶书 贺知章)
重点理解“偶书”,偶然写的。
2.自由朗读古诗《回乡偶书》,读通读顺。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9、20)
3.理解诗句大意。(出示课件21)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Hale Waihona Puke 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出示课件16)
示例: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出示课件17)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完本单元的小说,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也感受到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老支书在危难时刻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性中的美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支书在危难时刻的无私奉献精神。

2. 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山洪暴发的视频、课文插图等。

2.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山洪暴发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引导学生回忆预习内容,提问:面对山洪暴发,人们通常会有哪些反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深入研读,理解感悟1. 指导学生抓住老支书的言行,体会其性格特点。

(1)找出描写老支书言行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体会老支书在危难时刻的无私奉献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理解其作用。

(1)找出描写山洪暴发的句子,并思考: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在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1)提问:课文为什么要以“桥”为题?(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理解““桥”既指木桥,也指老支书在危难时刻为乡亲们搭建的““生命之桥”,更是老支书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2.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12.桥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嗓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课件5】(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听写词语:【课件7】一、咆哮流淌呻吟揪出沙哑废弃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课件8】◇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现在重要吗?重要!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板书: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4.出示【课件9】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

“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②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出示课件10】村民──党员──老汉。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板书:老汉——忠于职责舍己为人)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1.出示:【课件11】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2.学生汇报。

3.师生评价,教师指导: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板书:桥)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1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①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②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

)③指导朗读。

师:在凶猛无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汉镇定地喊话……生接读。

师:在人们你拥我挤的慌乱情形下,老汉焦急而又坚定地喊道……生接读。

④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不乱。

(3)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读。

(4)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

抓住动作──揪、神态──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

因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

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结尾点明,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

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

使得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1.学生朗读:【出示课件1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

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

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学生写一段话)3.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泪,也听到了村民们对村支书的怀念。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支书──这位清瘦的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木桥虽然塌了,但相信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已经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设计:桥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教学反思: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

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