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
PCB阻仿真(si9000)
PCB阻仿真(si9000)pcb传输线简介:随着pcb信号切换速度不断增长,当今的pcb设计厂商需要理解和控制pcb迹线的阻抗。
相应于现代数字电路较短的信号传输时间和较高的时钟速率,pcb迹线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传输线。
在实际情况中,须要在数字边际速度低于1ns或演示频率少于300mhz时掌控迹线电阻。
pcb迹线的关键参数之一就是其特性阻抗(即为波沿信号传输线路传输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就是电路板设计的一个关键指标,特别是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考量导线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号所建议的特性阻抗与否一致,与否相匹配。
这就牵涉至两个概念:电阻掌控与阻抗匹配,本文重点探讨电阻掌控和叠层设计的问题。
阻抗控制电阻掌控(eimpedancecontroling),线路板中的导体中会存有各种信号的传达,为提升其传输速率而必须提升其频率,线路本身若因颜料,叠层厚度,导线宽度等相同因素,将可以导致电阻应该变化,并使其信号杂讯。
故在高速线路板上的导体,其电阻值应掌控在某一范围之内,称作“电阻掌控”。
pcb迹线的阻抗将由其感应和电容性电感、电阻和电导系数确定。
影响pcb走线的阻抗的因素主要有:铜线的宽度、铜线的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走线周边的走线等。
pcb阻抗的范围是25至120欧姆。
在实际情况下,pcb传输线路通常由一个导线迹线、一个或多个参照层和绝缘材质共同组成。
迹线和板层形成了掌控电阻。
pcb将常常使用多层结构,并且掌控电阻也可以使用各种方式去构筑。
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电阻值都将由其物理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电子特性同意:信号迹线的宽度和厚度迹线两侧的内核或预填材质的高度?迹线和板层的配置内核和预填材质的绝缘常数pcb传输线主要存有两种形式:微带线(microstrip)与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微带线是一根带状导线,指只有一边存在参考平面的传输线,顶部和侧边都曝置于空气中(也可上敷涂覆层),位于绝缘常数er线路板的表面之上,以电源或接地层为参考。
RFIN计算方法
RFIN计算方法
RF IN/OUT 走线75OHM 阻抗的计算方法
在越来越多使用Silicon Tuner 时,因为RF IN/OUT 铜箔走线的阻抗都是要求6OHM 的,那么这个阻抗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我们是用SI9000这个软件模拟计算出来的。
图中的参数设置如下:
1)设置SI9000要计算的类型:在左边的图标中选择:Surface Coplanar Waveguide With
2) H1:就是PCB 的厚度,我们常规的板子是1.6MM(62.99Mil),也有1.2MM 。
我们图中是一Mil 为单位的,这个单位可以切换如图上标注处。
设置单位
点击计算
计算结果设置计算的类型
选RF
走线要模拟的类
型
3)Er1:板子的介电常数,我们的PCB一般选择Er1:4.2—4.5 4)W1:RF 走线的线宽,我们采用的是23.62mil.
5)W2:这个是RF的走线的线宽的顶端,一般采用W2=W1-1mil. 在PCB的铜箔中,由于腐蚀的铜箔的截面看起来其实是一个上窄一点的类似于梯形。
6)D1:就是走线和地之间的间距,我们选用:15.75mil.
7)T1:就是铜箔的厚度。
一般采用1oz。
应该是1.4mil.
8)点击“Calculate”即可计算出Zo=74.64 OHM.
图中的7个参数,1个阻抗值,可以更改任何一值,来计算我们需要的比如线宽,线距这些值。
只需点击它右侧的“Calculate”即可得出。
PCB阻仿真(si9000)
PCB传输线简介:随着 PCB 信号切换速度不断增长,当今的 PCB 设计厂商需要理解和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
相应于现代数字电路较短的信号传输时间和较高的时钟速率,PCB 迹线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传输线。
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在数字边际速度高于1ns 或模拟频率超过300Mhz时控制迹线阻抗。
PCB 迹线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其特性阻抗(即波沿信号传输线路传送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是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考虑导线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号所要求的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
这就涉及到两个概念:阻抗控制与阻抗匹配,本文重点讨论阻抗控制和叠层设计的问题。
阻抗控制阻抗控制(eImpedance Controling),线路板中的导体中会有各种信号的传递,为提高其传输速率而必须提高其频率,线路本身若因蚀刻,叠层厚度,导线宽度等不同因素,将会造成阻抗值得变化,使其信号失真。
故在高速线路板上的导体,其阻抗值应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称为“阻抗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将由其感应和电容性电感、电阻和电导系数确定。
影响PCB走线的阻抗的因素主要有: 铜线的宽度、铜线的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走线周边的走线等。
PCB 阻抗的范围是 25 至120 欧姆。
在实际情况下,PCB 传输线路通常由一个导线迹线、一个或多个参考层和绝缘材质组成。
迹线和板层构成了控制阻抗。
PCB 将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并且控制阻抗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构建。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阻抗值都将由其物理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电子特性决定:∙信号迹线的宽度和厚度∙迹线两侧的内核或预填材质的高度∙迹线和板层的配置∙内核和预填材质的绝缘常数PCB传输线主要有两种形式:微带线(Microstrip)与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微带线是一根带状导线,指只有一边存在参考平面的传输线,顶部和侧边都曝置于空气中(也可上敷涂覆层),位于绝缘常数 Er 线路板的表面之上,以电源或接地层为参考。
阻抗控制计算之SI9000
阻抗计算之SI9000Jerry Wang概述阻抗匹配在高速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高速电路板设计的时候通常对于关键信号都需要进行阻抗控制。
SI9000是一款很好的计算软件,之前的版本有SI6000以及SI8000,本文试图简要介绍SI9000的使用并给出SI6000和SI9000的异同。
传输线阻抗的由来以及意义传输线阻抗是从电报方程推导出来(具体可以查询微波理论),如下图,其为平行双导线的分布参数等效电路:从此图可以推导出电报方程取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的正弦形式得到推出通解定义出特性阻抗无耗线下r=0,g=0则得到注意,此特性阻抗和波阻抗的概念上的差异(具体查看平面波阻抗定义)特性阻抗与波阻抗之间的关系可从LC=εμ此关系式推出。
理解特性阻抗理论上是怎么回事,再来看看实际的意义。
当电流电压在传输线传播的时候,如果特性阻抗不一致所求出来的电报方程的解不一致,就造成所谓的反射现象等等。
在信号完整性领域里,比如反射、串扰、电源平面切割等问题都可以归类为阻抗不连续问题,因为匹配的重要性在此展现出来。
叠层(Stackup)的定义下图是一种8层板常用的叠层,4层power/ground以及4层走线层,sggssggs,分别定义为L1、L2…L8,因此要计算的阻抗为L1、L4、L5和L8。
下面熟悉下在叠层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厂家打交道经常会使用的Oz 的概念Oz 本来是重量的单位Oz(盎司 )=28.3 g(克),在叠层里面是这么定义的,在一平方英尺的面积上铺一盎司的铜的厚度为1Oz,对应的单位如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内层蚀刻表面层电镀,实际的厚度会有差别,比如内层一般的1Oz = 1.2 mil。
介电常数(DK)的概念电容器极板间有电介质存在时的电容量Cx 与同样形状和尺寸的真空电容量Co之比为介电常数:ε = Cx/Co = ε'-ε"Prepreg/Core 的概念pp 是种介质材料,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core 其实也是pp 类型介质,只不过他两面都覆有铜箔,而pp 没有.传输线特性阻抗的计算首先,我们来看下传输线的基本类型,在计算阻抗的时候通常有如下类型: 微带线和带状线,对于他们的区分,最简单的理解是,微带线只有1 个参考地,而带状线有2个参考地,如下图所示对照上面常用的8 层主板,只有top 和bottom 走线层才是微带线类型,其他的走线层都是带状线类型。
SI9000 PCB阻抗计算实例
目录第一节常用叠层模板说明 (3)1.1双面板1.6MM叠层模板 (5)1.24层板1.0MM叠层模板 (5)1.34层板1.2/1.6MM叠层模板 (6)1.46层板1.2/1.6MM叠层模板 (6)1.58层板1.8MM叠层模板 (7)1.610层板1.0MM叠层模板 (7)1.712层板1.8MM叠层模板 (7)第二节SI9000界面说明 (8)第三节SI9000阻抗计算模板说明 (9)3.1差分阻抗不包地计算模板 (9)3.2外层单端阻抗不包地计算模板 (9)3.3外层单端阻抗包地计算模板 (10)3.4内层单端阻抗不包地计算模板 (10)3.5差分对阻抗不包地计算模板 (11)3.6差分对阻抗包地计算模板 (11)3.7内层差分对阻抗无包地计算模板 (12)3.8外层共面单端阻抗计算模板(2层板用) (12)3.9外层共面差分对阻抗计算模板(2层板用) (13)3.10外层差分无阻焊计算模板(四层及以上) (13)3.11内层相邻层屏蔽差分对阻抗计算模板(6层及以上) (14)第四节阻抗计算正推反推教程 (15)4.1阻抗计算正推 (15)4.2阻抗计算反推 (15)第五节两层板阻抗计算实例(2层板)(共面阻抗) (16)5.1两层板1.6MM板厚单端特性50欧姆阻抗计算 (16)5.2两层板1.6MM板厚差分100欧姆阻抗计算 (16)5.3两层板单端共面地阻抗计算 (17)5.4两层板差分共面地阻抗计算 (18)5.5两层板板厚1.6MM USB差分90欧姆阻抗计算 (19)5.6两层板板厚1.6MM RF输入单端90欧姆阻抗计算 (20)第六节四层板阻抗计算实例 (21)6.1四层板1.0MM板厚单端包地50欧姆阻抗计算(WIFI天线) (21)6.2四层板1.0MM板厚差分对包地90欧姆阻抗计算(USB差分) (22)6.3走在表层,次表层挖空,参考地是第3层单端50欧姆阻抗计算 (22)6.4走在表层,次表层不挖单端50欧姆阻抗计算 (23)6.54层板板厚1.6MM单端50欧姆阻抗计算 (23)6.64层板板厚1.6MM阻抗计算(单端/差分) (24)6.74层板板厚1.6MM TOP/BOT单端阻抗50欧姆计算 (25)6.84层板板厚1.6MM TOP/BOT差分50欧姆阻抗计算 (26)第七节六层板阻抗计算实例 (27)7.1走在第4层,参考地是第3、5层单端50欧姆阻抗计算 (27)7.26层板板厚1.2MM阻抗计算(单端/差分) (27)7.36层板板厚1.6MM表层阻抗计算(单端/差分) (29)7.46层板板厚1.6MM内层阻抗计算(单端/差分) (30)7.56层板板厚1.6MM TOP/BOT单端50欧姆阻抗计算 (31)7.66层板板厚1.6MM TOP/BOT差分50欧姆阻抗计算 (32)7.76层板板厚1.6MM L2/L5层单端50欧姆阻抗计算 (33)7.86层板板厚1.6MM L2/L5层差分100欧姆阻抗计算 (33)第八节八层板阻抗计算实例(待补充) (34)8.1八层板1.6MM板厚差分100欧姆阻抗计算(待补充) (34)第九节十层板阻抗计算实例(待补充) (34)9.1十层板1.6MM板厚差分100欧姆阻抗计算 (34)第十节附录(收录实例,没有区分板层数) (34)第一节常用叠层模板说明常用的软件阻抗模型主要有三种: (1)特性阻抗,也叫单端阻抗;(2)差分阻抗,也叫差动阻抗;(3)共面阻抗,也叫共面波导阻抗,主要应用于双面板阻抗设计当中。
SI9000PCB阻抗计算实例
SI9000PCB阻抗计算实例SI9000是一款用于计算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中的传输线阻抗的软件工具。
在PCB设计中,传输线的阻抗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输质量和速度。
SI9000通过使用传输线的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传输线的阻抗。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SI9000进行PCB阻抗计算。
假设我们有一个印刷电路板上的差分传输线,其几何参数如下:- 传输线宽度:4 mil- 信号线间距:6 mil- 传输线高度:1.6 mm- 传输线长度:10 cm-PCB基材介电常数:4.6-PCB基材损耗正切:0.02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SI9000项目,并将以上几何参数输入到软件中。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电磁场求解器方法。
SI9000提供了多种求解器方法,包括静电场、静磁场、动态磁场以及全波求解器等。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全波求解器。
然后,我们需要设置传输线的材料特性。
SI9000可以根据选择的基材介电常数和损耗正切来计算传输线的阻抗。
对于差分传输线来说,我们需要设置差分对之间的间距。
在这个实例中,信号线间距为6 mil。
完成参数设置后,我们可以运行SI9000进行计算,软件会根据输入的参数计算出传输线的阻抗。
计算完成后,SI9000会给出传输线的阻抗值。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差分传输线的阻抗为100欧姆。
除了阻抗计算,SI9000还可以提供其他有用的信息,如传输线的电磁场分布图和传输线的延迟时间等。
总结起来,SI9000是一个用于计算PCB传输线阻抗的实用工具。
在进行PCB设计时,使用SI9000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传输线的阻抗,从而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速度。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si9000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si9000概述本文档将介绍阻抗匹配计算公式s i9000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阻抗匹配是电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技术,用于优化信号传输和减少反射。
什么是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一种通过调整电路中的阻抗,使其与信号源或负载的阻抗相匹配的技术。
当信号在电路中传输时,如果信号源和负载之间的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损耗。
而通过阻抗匹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阻抗匹配原理阻抗匹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路中的传输线特性以及一些补偿元件,调整输入和输出阻抗,使其与信号源或负载的阻抗相等。
这样可以使信号在电路中无反射地传输,并最大限度地传递能量。
常用的阻抗匹配方法包括使用传输线、补偿电容和电感元件等。
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元件的数值和布局,可以实现阻抗匹配,并优化电路的性能。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si9000s i9000是一种常用的阻抗匹配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阻抗匹配网络的参数。
以下是s i9000的计算公式:s i9000=(Z2-Z0)/(Z2+Z0)其中,s i9000表示阻抗匹配系数,Z2表示负载阻抗,Z0表示信号源的阻抗。
使用方法使用阻抗匹配计算公式s i9000,可以快速计算阻抗匹配网络的参数。
以下是使用s i9000的步骤:1.确定信号源的阻抗Z0和负载阻抗Z2的数值。
2.将上述数值代入si9000的计算公式中。
3.计算公式给出的si9000值即为阻抗匹配系数。
根据阻抗匹配系数,可以选择合适的补偿元件,并根据其数值和布局,调整电路的阻抗,以实现阻抗匹配。
注意事项在使用阻抗匹配计算公式si9000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输入的阻抗数值准确无误。
2.选择合适的补偿元件时,考虑其频率响应和功耗等因素。
3.进行阻抗匹配时,应综合考虑整个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阻抗匹配计算公式si9000是一种实用工具,可用于优化电路的阻抗匹配。
通过合理选择补偿元件,可以实现阻抗的匹配并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
如何计算阻抗
如何计算阻抗(上)原创声明:本文由一博科技原创,大家可下载阅读学习;如转载请保留出处。
关于阻抗的话题已经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于阻抗控制在pcb layout中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板子利索的跑起来,传输线的阻抗计算肯定不能等闲而视之。
在高速设计流程里,叠层设计和阻抗计算就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阻抗计算方法很成熟,所以不同的软件计算的差别很小,本文采用Si9000来举例。
阻抗的计算是相对比较繁琐的,但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经验值帮助提高计算效率。
对于常用的FR4,50ohm的微带线,线宽一般等于介质厚度的2倍;50ohm 的带状线,线宽等于两平面间介质总厚度的二分之一,这可以帮我们快速锁定线宽范围,注意一般计算出来的线宽比该值小些。
除了提升计算效率,我们还要提高计算精度。
大家是不是经常遇到自己算的阻抗和板厂算的不一致呢?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关系,直接让板厂调啊。
但会不会有板厂调不了,让你放松阻抗管控的情况呢?要做好产品还是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比较好。
以下提出几点设计叠层算阻抗时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1,线宽宁愿宽,不要细。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知道制程里存在细的极限,宽是没有极限的。
如果到时候为了调阻抗把线宽调细而碰到极限时那就麻烦了,要么增加成本,要么放松阻抗管控。
所以在计算时相对宽就意味着目标阻抗稍微偏低,比如单线阻抗50ohm,我们算到49ohm就可以了,尽量不要算到51ohm。
2,整体呈现一个趋势。
我们的设计中可能有多个阻抗管控目标,那么就整体偏大或偏小,不要100ohm的偏大,90ohm的偏小。
3,考虑残铜率和流胶量。
当半固化片一边或两边是蚀刻线路时,压合过程中胶会去填补蚀刻的空隙处,这样两层间的胶厚度时间会减小,残铜率越小,填的越多,剩下的越少。
所以如果你需要的两层间半固化片厚度是5mil,要根据残铜率选择稍厚的半固化片。
4,指定玻布和含胶量。
看过板材datasheet的工程师都知道不同的玻布,不同的含胶量的半固化片或芯板的介电系数是不同的,即使是差不多高度的也可能是3.5和4的差别,这个差别可以引起单线阻抗3ohm左右的变化。
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
SI9000常规阻抗计算常规信号分为微带线与带状线,微带线指该信号线只有一个参考平面(表底层),带状线指该信号线在两个参考平面之间(内层),故阻抗计算需要选择不同模型来完成。
一、外层(微带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介电常数与板材有关,常规FR4介电常数在4、2—4、5之间,常规半固化片介电常数106(3、9)、1080(4、2)、2116(4、2)、7628(4、5),罗杰斯板材RO4350B介电常数就是3、66,M6板材介电常数在3、3-3、5之间.二、外层(微带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常规差分控制阻抗100ohm,USB控90ohm,Typec控90oh m以下就是1、6mm板厚常规八层板得层叠1、 3个信号层、2个地、一个电源2、射频隔层参考,线宽16mil3、关键信号在S1层,注意S2跨分割问题,适用于杂线多得情况A.根据微带线单端模型50ohm阻抗计算如下(线宽6):B。
根据微带线差分模型阻抗计算如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根据常规8层板层叠计算内层阻抗、A。
内层单端阻抗模型:S1:H1=16+1、2+4、3=21、5H2=1、2+4、3=5、5S1层50ohm:5mil(说明:阻抗允许误差正负10%,H1与H2数值)S1与S2参考层面厚度相差较小阻抗线宽一致(说明:如果H1与H2数值正确,H1与H2即使颠倒,阻抗变化很小)S2:H1=4、3ﻩ H2=1、2+16+1、2+4、3=22、7S2层50ohm:5milS3:H1=4、3H2=1、2+16=17、2S3层50ohm:5milB.内层差分阻抗模型(介质厚度与单端阻抗一致):S1:H1=16+1、2+4、3=21、5H2=1、2+4、3=5、5S2:H1=4、3ﻩ H2=1、2+16+1、2+4、3=22、7S3:H1=4、3H2=1、2+16=17、2S1、S2、S3:90ohmS1、S2、S3:100ohm同理计算,概不赘述.(关于射频线阻抗计算隔层参考,共面阻抗计算参考<SI9000隔层及共面模型计算>)阻抗说明:叠层厚度通常由单板实际情况决定,如果叠层确定,线宽变小,阻抗变大,差分阻抗线之间得间距变大,阻抗变大,差分100ohm计算时,可通过改变线宽与间距实现(注意:建议差分间距不要大于2倍线宽如4得线宽8得间距).单端阻抗主要依靠改变线宽实现。
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
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SI9000是一款用于高速电路设计的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PCB 常规阻抗计算。
本文将介绍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的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
步骤一:准备设计文件在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之前,需要准备好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PCB的布局和线路连接等信息。
将设计文件导入SI9000软件中。
步骤二:定义材料参数在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之前,需要定义材料参数。
SI9000软件提供了常用的材料参数库,包括介电常数、损耗因子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参数。
步骤三:定义层厚在PCB设计中,不同层之间的层厚可能不同。
因此,需要在SI9000软件中定义层厚。
层厚的定义将对后续的阻抗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步骤四:定义线宽和线间距根据设计文件中的线宽和线间距,定义在SI9000软件中。
线宽和线间距的定义将用于阻抗计算。
步骤五:进行阻抗计算在SI9000软件中,选择进行阻抗计算的线路,点击“计算”按钮即可开始阻抗计算。
软件会在计算完成后给出阻抗计算结果。
步骤六:分析和优化根据阻抗计算的结果,可以分析线路的阻抗变化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注意事项:1.在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时,要保证输入的材料参数、层厚、线宽等参数与实际设计一致,以确保计算结果准确。
2.在定义线宽和线间距时,应该考虑到PCB制造工艺的限制,避免出现制造上的困难。
3.在进行阻抗计算之前,要对设计文件进行合理的预处理,如去除不必要的线路、修复错误等,确保输入的设计文件是正确的。
4.在进行阻抗计算之后,还要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可以通过快速原型制造进行样品制作,然后进行测试验证,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SI9000能够帮助工程师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通过合理的定义材料参数、层厚、线宽和线间距等参数,可以得到准确的阻抗计算结果。
在进行阻抗计算之前,应该对设计文件进行合理的预处理,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设计满足要求。
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
SI9000常规阻抗计算常规信号分为微带线和带状线,微带线指该信号线只有一个参考平面(表底层),带状线指该信号线在两个参考平面之间(内层),故阻抗计算需要选择不同模型来完成。
一、外层(微带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介电常数和板材有关,常规FR4介电常数在之间,常规半固化片介电常数106()、1080()、2116()、7628(),罗杰斯板材RO4350B 介电常数是,M6板材介电常数在之间。
二、外层(微带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常规差分控制阻抗100ohm,USB控90ohm,Typec控90ohm以下是板厚常规八层板的层叠1. 3个信号层、2个地、一个电源2.射频隔层参考,线宽16mil3.关键信号在S1层,注意S2跨分割问题,适用于杂线多的情况A.根据微带线单端模型50ohm阻抗计算如下(线宽6):B.根据微带线差分模型阻抗计算如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根据常规8层板层叠计算内层阻抗. A.内层单端阻抗模型:S1:H1=16++=H2=+=S1层50ohm:5mil(说明:阻抗允许误差正负10%,H1和H2数值)S1和S2参考层面厚度相差较小阻抗线宽一致(说明:如果H1和H2数值正确,H1和H2即使颠倒,阻抗变化很小)S2:H1=H2=+16++=S2层50ohm:5milS3:H1=H2=+16=S3层50ohm:5milB.内层差分阻抗模型(介质厚度和单端阻抗一致):S1:H1=16++=H2=+=S2:H1=H2=+16++=S3:H1=H2=+16=S1、S2、S3:90ohmS1、S2、S3:100ohm同理计算,概不赘述。
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
SI9000常规阻抗计算常规信号分为微带线和带状线,微带线指该信号线只有一个参考平面(表底层),带状线指该信号线在两个参考平面之间(层),故阻抗计算需要选择不同模型来完成。
一、外层(微带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介电常数和板材有关,常规FR4介电常数在4.2-4.5之间,常规半固化片介电常数106(3.9)、1080(4.2)、2116(4.2)、7628(4.5),罗杰斯板材RO4350B介电常数是3.66,M6板材介电常数在3.3-3.5之间。
二、外层(微带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常规差分控制阻抗100ohm,USB控90ohm,Typec控90ohm以下是1.6mm板厚常规八层板的层叠1. 3个信号层、2个地、一个电源2.射频隔层参考,线宽16mil3.关键信号在S1层,注意S2跨分割问题,适用于杂线多的情况A.根据微带线单端模型50ohm阻抗计算如下(线宽6):三、层(带状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四、层(带状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根据常规8层板层叠计算层阻抗. A.层单端阻抗模型:S1:H1=16+1.2+4.3=21.5H2=1.2+4.3=5.5S1层50ohm:5mil(说明:阻抗允许误差正负10%,H1和H2数值)S1和S2参考层面厚度相差较小阻抗线宽一致(说明:如果H1和H2数值正确,H1和H2即使颠倒,阻抗变化很小)S2:H1=4.3H2=1.2+16+1.2+4.3=22.7S2层50ohm:5milS3:H1=4.3H2=1.2+16=17.2S3层50ohm:5milB.层差分阻抗模型(介质厚度和单端阻抗一致):S1:H1=16+1.2+4.3=21.5H2=1.2+4.3=5.5S2:H1=4.3H2=1.2+16+1.2+4.3=22.7S3:H1=4.3H2=1.2+16=17.2S1、S2、S3:100ohm同理计算,概不赘述。
si9000计算阻抗
si9000计算阻抗
SI9000是一款专业的PCB设计软件,其中包含了一个用于计算阻抗的功能。
使用SI9000计算阻抗的方法如下:
1. 打开SI9000软件,选择对应的功能窗口。
在旧版本的软件中,下方有两个可供切换的功能窗口;在2011版本的SI9000中,新增了两个功能窗口。
2. 选择“Lossless Calculation”(无损计算)功能窗口。
这个窗口用于计算阻抗,是研发工程师们最关注的功能。
在此窗口中,可以计算传输线阻抗、评估层叠厚度、线宽、铜厚等参数。
3. 在“Lossless Calculation”窗口中,设置传输线的长度、传输线材料(通常为copper)、导体的电导率(默认为copper的电导率5.80E07)、板材的介质损耗角、信号的上升时间、最大最小频率等参数。
4. 设置完参数后,点击“Calculate”按钮进行计算。
软件将自动计算出相应的阻抗值。
5. 计算完成后,可以点击“More”按钮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如每英尺的传输延时、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等。
6. 除了计算阻抗,SI9000软件还提供了其他功能,如“Frequency Dependent Calculation”(受频率影响的参数计算)和“Sensitivity Analysis”(敏感性分析)。
这些功能可以用于评估传输线损耗、阻抗、寄生参数、趋肤效应等随频率变化的趋势,以及分析不同参数对阻抗的影响程度。
综上所述,SI9000软件提供了丰富的阻抗计算及相关功能,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PCB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满足高速信号的要求。
SI9000 V7.1阻抗计算详解
随着PCB 信号切换速度不断增长,当今的PCB 设计厂商需要理解和控制PCB 迹线的阻抗。
相应于现代数字电路较短的信号传输时间和较高的时钟速率,PCB 迹线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传输线。
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在数字边际速度高于1ns 或模拟频率超过300Mhz时控制迹线阻抗。
PCB 迹线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其特性阻抗(即波沿信号传输线路传送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是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考虑导线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号所要求的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
这就涉及到两个概念:阻抗控制与阻抗匹配,本文重点讨论阻抗控制和叠层设计的问题。
阻抗控制阻抗控制(eImpedance Controling),线路板中的导体中会有各种信号的传递,为提高其传输速率而必须提高其频率,线路本身若因蚀刻,叠层厚度,导线宽度等不同因素,将会造成阻抗值得变化,使其信号失真。
故在高速线路板上的导体,其阻抗值应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称为“阻抗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将由其感应和电容性电感、电阻和电导系数确定。
影响PCB走线的阻抗的因素主要有: 铜线的宽度、铜线的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走线周边的走线等。
PCB 阻抗的范围是25 至120 欧姆。
在实际情况下,PCB 传输线路通常由一个导线迹线、一个或多个参考层和绝缘材质组成。
迹线和板层构成了控制阻抗。
PCB 将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并且控制阻抗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构建。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阻抗值都将由其物理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电子特性决定:∙信号迹线的宽度和厚度∙迹线两侧的内核或预填材质的高度∙迹线和板层的配置∙内核和预填材质的绝缘常数PCB传输线主要有两种形式:微带线(Microstrip)与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微带线是一根带状导线,指只有一边存在参考平面的传输线,顶部和侧边都曝置于空气中(也可上敷涂覆层),位于绝缘常数Er 线路板的表面之上,以电源或接地层为参考。
SI9000各阻抗计算说明
SI9000各阻抗计算说明SI9000是一种用于计算电磁场传输中各种阻抗的软件。
它是一种先进的电磁场仿真软件,可以用于设计和分析高速通信线路、平面电路板、射频传输线等。
SI9000可以根据用户给定的参数和电磁场条件,精确计算出各种阻抗,包括差模阻抗、共模阻抗、传输线阻抗等。
本文将介绍SI9000各阻抗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首先,SI9000可以计算差模阻抗。
差模阻抗是指在差模传输线中两个信号之间的电流和电压之比。
差模传输线是一种常用于高速通信线路中的传输线,由于信号差别较大,容易产生串扰,因此需要计算并控制差模阻抗。
SI9000可以计算差模传输线的电磁场分布,并根据电荷和电流分布计算出差模阻抗。
其次,SI9000可以计算共模阻抗。
共模阻抗是指在共模传输线中两个信号之间的电流和电压之比。
共模传输线是一种常用于抗干扰和抑制噪声的传输线。
SI9000可以根据共模传输线的电磁场分布,计算出共模阻抗。
共模阻抗的计算方法与差模阻抗类似,都是根据电荷和电流分布进行计算。
SI9000还可以计算传输线阻抗。
传输线阻抗是指传输线上电流和电压之比,决定了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输特性。
传输线阻抗的计算是电磁场仿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SI9000可以通过计算传输线上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得到传输线的阻抗。
传输线阻抗的计算需要考虑电磁场的传播速度、传输线的几何结构、介质属性等因素。
SI9000的计算步骤主要包括几何建模、导体和介质特性定义、电磁场分布计算、阻抗计算等。
在几何建模中,用户可以通过导入CAD文件或手动绘制来创建所需的结构模型。
然后,用户需要定义导体和介质的特性,包括电导率、磁导率、介电常数等。
接下来,用户可以选择计算所需的阻抗类型,如差模阻抗、共模阻抗或传输线阻抗。
最后,SI9000会根据用户给定的参数和条件,进行电磁场分布的计算,并计算出所需的阻抗。
SI9000还具有一些其他功能和特点。
例如,它可以显示电磁场分布图、传输线网络图等直观的图形结果,方便用户进行结果分析和设计优化。
PCB的Si9000阻抗设计
PCB的Si9000阻抗设计1、阻抗的定义:在某一频率下,电子器件传输信号线中,相对某一参考层,其高频信号或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受的阻力称之为特性阻抗,它是电阻抗,电感抗,电容抗……的一个矢量总和。
当信号在PCB导线中传输时,若导线的长度接近信号波长的1/7,此时的导线便成为信号传输线,一般信号传输线均需做阻抗控制。
PCB制作时,依客户要求决定是否需管控阻抗,若客户要求某一线宽需做阻抗控制,生产时则需管控该线宽的阻抗。
当信号在PCB上传输时,PCB板的特性阻抗必须与头尾元件的电子阻抗相匹配,一但阻抗值超出公差,所传出的信号能量将出现反射、散射、衰减或延误等现象,从而导致信号不完整、信号失真。
2、计算阻抗的工具:目前大部分人都用Polar软件:Polar Si8000、Si9000等。
常用的软件阻抗模型主要有三种: (1)特性阻抗,也叫单端阻抗;(2)差分阻抗,也叫差动阻抗;(3)共面阻抗,也叫共面波导阻抗,主要应用于双面板阻抗设计当中。
选择共面阻抗设计的原因是:双面板板厚决定了阻抗线距离,下面的参考面比较远,信号非常弱,必须选择距离较近的参考面,于是就产生了共面阻抗的设计。
3、安装软件Polar Si9000,然后打开Polar Si9000软件。
熟悉一下常用的几个阻抗模型:(1)下图是外层特性阻抗模型(也叫单端阻抗模型):(2)下图是外层差分阻抗模型:(3)内层差分阻抗模型常用以下三种:下面是共面的常用模型:(4)下图是外层共面单端阻抗模型:(5)下图是外层共面差分阻抗模型:4、怎样来计算阻抗?各种PP及其组合的厚度,介电常数详见PP规格表,铜厚规则按下图的要求。
阻焊的厚度,在金百泽公司统一按10um,即0.4mil;W1、W2的规则按上面要求;当基铜<=0.5OZ时,W2=W-0.5mil;当基铜=1OZ时,W2=W-1mil;W指原线宽。
下面讲一个12层板,板厚1.8MM的例子:这个板信号层比较多,但是3,5层和8,10是对称的。
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
SI9000常规阻抗计算常规信号分为微带线和带状线,微带线指该信号线只有一个参考平面(表底层),带状线指该信号线在两个参考平面之间(内层),故阻抗计算需要选择不同模型来完成。
一、外层(微带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介电常数和板材有关,常规FR4介电常数在4.2-4.5之间,常规半固化片介电常数106(3.9)、1080(4.2)、2116(4.2)、7628(4.5),罗杰斯板材RO4350B介电常数是3.66,M6板材介电常数在3.3-3.5之间。
二、外层(微带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说明:常规差分控制阻抗100ohm,USB控90ohm,Typec控90ohm以下是1.6mm板厚常规八层板的层叠1. 3个信号层、2个地、一个电源2.射频隔层参考,线宽16mil3.关键信号在S1层,注意S2跨分割问题,适用于杂线多的情况A.根据微带线单端模型50ohm阻抗计算如下(线宽6):B.根据微带线差分模型阻抗计算如下:1.单端阻抗结构——>2.单端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1.差分阻抗结构——>2.差分阻抗模型——>3.设置相应参数根据常规8层板层叠计算内层阻抗. A.内层单端阻抗模型:S1:H1=16+1.2+4.3=21.5H2=1.2+4.3=5.5S1层50ohm:5mil(说明:阻抗允许误差正负10%,H1和H2数值)S1和S2参考层面厚度相差较小阻抗线宽一致(说明:如果H1和H2数值正确,H1和H2即使颠倒,阻抗变化很小)S2:H1=4.3H2=1.2+16+1.2+4.3=22.7S2层50ohm:5milS3:H1=4.3H2=1.2+16=17.2S3层50ohm:5milB.内层差分阻抗模型(介质厚度和单端阻抗一致):S1:H1=16+1.2+4.3=21.5H2=1.2+4.3=5.5S2:H1=4.3H2=1.2+16+1.2+4.3=22.7S3:H1=4.3H2=1.2+16=17.2S1、S2、S3:90ohmS1、S2、S3:100ohm同理计算,概不赘述。
si9000阻抗控制计算
CM312
22P/50V
1
2
LM46
5N6/GTHP
2
1 P6
RF_IN
1
CM313 3P/50V
GSC3F_nRESET
2
P1 H10
J4 K4 J5 K5
GRFRST RESET CLKACQ_I CLKACQ_O SIGNMAG_I SIGNMAG_O
VCC_RF VCC_RF VCC_RF VCC_RF VCC_RF VCC_RF VCC_RF VCC_RF VCC_RF
2
VDD_RTC
CM310 0.01U/25V
UM24B GSC3f /LP-7979
RFPWRUP AGCPWM
XTAL_I XTAL_O
TP_IF
RTC_XI RTC_XO
B1 1 TPM108
K3 1
CM314
TPM109 1000P/50V
P2
2
1
P3 1 TPM110
P4 1
TPM111
P10
2. G06 的GPS 傳輸線阻抗計算
紅色走線部分需要做50 OHM 阻抗匹配
Trace as short as possible.
2V 8_RFDIG
2
1
2V 8_RF
1
1
CM308 0.01U/25V
CM309 0.01U/25V
CM306 0.01U/25V
2
1
1V 5_RTC
LM44 1U/GNLE1610P
板層的迭構方式 SOLDER TOP PP VCC CORE GND PP BOT SOLDER
1.0OZ 1.0OZ 1.0OZ 1.0OZ
详解Polar_Si9000软件计算阻抗
一,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Polar软件,Polar是专业计算阻抗的软件,其版本包括:Si6000,Si8000,及Si9000.二,其次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阻抗模型:特性阻抗,差分阻抗,共面性阻抗.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2.内层特性阻抗模型: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4.内层差分阻抗模型:5.共面性阻抗模型:包括(1)外层共面特性阻抗,(2)内层共面特性阻抗,(3)外层共面差分阻抗,(4)内层共面差分阻抗.三,再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芯板(即Core)及半固化片(即PP),每个多层板都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通过压合而成的,普通的FR-4板材一般有:生益,建滔,联茂等板材供应商.生益FR-4的芯板根据板厚来划分有:0.10MM ,0.15MM,,0.2MM ,,0.25MM.0.3MM,0.4MM,0.5MM等,包括有H/HOZ,1/1OZ,等这里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含两位小数的板厚是指不含铜的厚度,只有一位小数指包括铜的总厚度,例如:0.10MM 1/1OZ的芯板,其0.10MM是指介质的厚度,其总厚度应为0.10MM+0.035+0.035MM=0.17MM,再如:0.15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是:0.15MM+0.035MM+0.035MM=0.22MM,而0.2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就是0.2MM,它的介质厚度应为:0.2MM-0.035MM-0.035MM=0.13MM.半固化片(即PP),一般包括:106,1080,2116,7628等,其厚度为:106为0.04MM,1080为0.06MM,2116为0.11MM,7628为0.19MM.当我们计算层叠结构时候通常需要把几张PP叠在一起,例如:2116+106,其厚度为0.15MM,即6MIL;1080*2+7628,其厚度为0.31MM,即12.2MIL等.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不允许4张或4张以上PP叠放在一起,因为压合时容易产生滑板现象.2,7628的PP一般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7628表面比较粗糙,会影响板子的外观.3,另外3张1080也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压合时也容易产生滑板现象.后续我会把一些常用的芯板以及各种组合的PP厚度汇总给大家,以便学习用Polar软件计算阻抗及层叠结构时使用!四, 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首先应知道是特性阻抗还是差分阻抗,具体阻抗线在哪些信号层上,阻抗线的参考面是哪些层?其次根据文件选择正确的阻抗模型来计算阻抗,最后通过调整各层间的介质厚度,或者调整阻抗线的线宽及间距来满足阻抗及板厚的要求!五,举例说明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1.四层板板厚1.6MM,外层信号线要求控制50欧姆特性阻抗和100欧姆差分阻抗.其设计结构详见:4层板1.6MM阻抗设计.jpg,其中H1代表的是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即L1与L2之间的厚度为3.2MIL,Er1为板材的介电常数,FR-4通常为4.2-4.6,W1称为下线宽,W2称为上线宽,一般认为W1=W+0.5MIL,W2=W-0.5MIL,S1(注意S1<2W)为两根差分线之间的间距(指线边缘与线边缘之间距离),T1信号层的成品铜厚,外层1OZ=1.4MIL,而内层考虑的蚀刻的因素,我们通常认为内层1OZ=1.2MIL,而0.5OZ=0.6MIL。
使用SI9000进行PCB常规阻抗计算
惯例信号分为微带线和带状线,微带线指该信号线只有一个参照平面(表基层),带状线指该信号线在两个参照平面之间(内层),故阻抗计算需要选择不一样模型来达成。
一、外层(微带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单端阻抗构造—— >2. 单端阻抗模型—— >3. 设置相应参数说明:介电常数和板材相关,惯例 FR4介电常数在之间,惯例半固化片介电常数 106()、1080()、2116()、7628(),罗杰斯板材RO4350B介电常数是, M6板材介电常数在之间。
二、外层(微带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差分阻抗构造—— >2. 差分阻抗模型—— >3. 设置相应参数说明:惯例差分控制阻抗 100ohm,USB控 90ohm,Typec 控 90ohm以下是板厚惯例八层板的层叠1.3 个信号层、 2 个地、一个电源2.射频隔层参照,线宽 16mil3.重点信号在 S1 层,注意 S2 跨切割问题,合用于杂线多的状况A.依据微带线单端模型50ohm阻抗计算以下(线宽6):B.依据微带线差分模型阻抗计算以下:三、内层(带状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单端阻抗构造—— >2. 单端阻抗模型—— >3. 设置相应参数四、内层(带状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差分阻抗构造—— >2. 差分阻抗模型—— >3. 设置相应参数依据惯例 8 层板层叠计算内层阻抗 .A.内层单端阻抗模型:S1:H1=16++=H2=+=S1 层 50ohm:5mil (说明:阻抗同意偏差正负10%,H1 和 H2 数值)S1 和 S2 参照层面厚度相差较小阻抗线宽一致(说明:假如H1 和 H2数值正确, H1和 H2即便颠倒,阻抗变化很小)S2:H1=H2=+16++=S2 层 50ohm: 5milS3:H1=H2=+16=S3 层 50ohm:5milB.内层差分阻抗模型(介质厚度和单端阻抗一致):S1:H1=16++=H2=+=S2:H1=H2=+16++=S3:H1=H2=+16=S1、S2、S3:90ohmS1、S2、S3: 100ohm同理计算,概不赘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9000常规阻抗计算
常规信号分为微带线和带状线,微带线指该信号线只有一个参考平面(表底层),带状线指该信号线在两个参考平面之间(内层),故阻抗计算需要选择不同模型来完成。
一、外层(微带线)单端阻抗计算模型
1.单端阻抗结构——>
2.单端阻抗模型——>
3.设置相应参数
说明:介电常数和板材有关,常规FR4介电常数在4.2-4.5之间,常规半固化片介电常数106(3.9)、1080(4.2)、2116(4.2)、7628(4.5),罗杰斯板材RO4350B介电常数是3.66,M6板材介电常数在3.3-3.5之间。
二、外层(微带线)差分阻抗计算模型
1.差分阻抗结构——>
2.差分阻抗模型——>
3.设置相应参数
说明:常规差分控制阻抗100ohm,USB控90ohm,Typec控90ohm
以下是1.6mm板厚常规八层板的层叠
1. 3个信号层、2个地、一个电源
2.射频隔层参考,线宽16mil
3.关键信号在S1层,注意S2跨分割问题,适用于杂线多的情况
A.根据微带线单端模型50ohm阻抗计算如下(线宽6):
B.根据微带线差分模型阻抗计算如下:
1.单端阻抗结构——>
2.单端阻抗模型——>
3.设置相应参数
1.差分阻抗结构——>
2.差分阻抗模型——>
3.设置相应参数
根据常规8层板层叠计算内层阻抗. A.内层单端阻抗模型:
S1:H1=16+1.2+4.3=21.5
H2=1.2+4.3=5.5
S1层50ohm:5mil(说明:阻抗允许误差正负10%,H1和H2数值)
S1和S2参考层面厚度相差较小阻抗线宽一致(说明:如果H1和H2数值正确,H1和H2即使颠倒,阻抗变化很小)
S2:H1=4.3
H2=1.2+16+1.2+4.3=22.7
S2层50ohm:5mil
S3:H1=4.3
H2=1.2+16=17.2
S3层50ohm:5mil
B.内层差分阻抗模型(介质厚度和单端阻抗一致):S1:H1=16+1.2+4.3=21.5
H2=1.2+4.3=5.5
S2:H1=4.3
H2=1.2+16+1.2+4.3=22.7
S3:H1=4.3
H2=1.2+16=17.2
S1、S2、S3:90ohm
S1、S2、S3:100ohm同理计算,概不赘述。
(关于射频线阻抗计算隔层参考,共面阻抗计算参考<SI9000隔层及共面模型计算>)
阻抗说明:
叠层厚度通常由单板实际情况决定,如果叠层确定,线宽变小,阻抗变大,差分阻抗线之间的间距变大,阻抗变大,差分100ohm计算时,可通过改变线宽和间距实现(注意:建议差分间距不要大于2倍线宽如4的线宽8的间距)。
单端阻抗主要依靠改变线宽实现。
层叠厚度和阻抗反比,距离主要参考层面越远阻抗越大。
合理的层叠
(参考<常规层叠规则及选用方法>),是计算阻抗的必要条件,有些层叠计算不出来需求阻抗。
通常我们提供给制板厂的层叠和线宽,生产制造时会进行微调,为区别单线和差分阻抗给DFM工程师调整阻抗提供便利,要求同一层面的不同阻抗线线宽不同,即单线50ohm、差分85ohm、差分90ohm、差分100ohm要求不同的线宽。
阻抗存在争议:
以上内层算法是SI6000时就存在的模型计算,SI9000在SI6000的基础上又推出新的模型,但是存在争议关于内层H1和H2的厚度。
关于H1和H2存在争议:
a.一些工程师使用SI9000推出的新模型
SI9000推出的新模型,此模型忽略内层铜箔的厚度,仅仅是pp和core的厚度。
(个人认为不太合理,内层1oz的铜箔1.2mil的厚度加上还是有必要的)。
b.一些工程师使用SI9000中SI6000的模型,但认为H1是信号距离参考平面近的pp或core的厚度,H2是距离参考平面远的厚度。
c.还有一些工程师,使用SI9000中SI6000的模型,直观的根据模型图提供的信息,判断H1和H2的厚度。
b、c虽然存在部分差异,但是计算的阻抗偏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文是使用c方法判断H1和H2的厚度,采用原始模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