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卷一及答案1234
![《教育传播学》试卷一及答案1234](https://img.taocdn.com/s3/m/ab773e3b376baf1ffc4fadba.png)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A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 .19世纪40年代以后B .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C .19世纪末以后D .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2.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 )A .自我传播B .人际传播C .群体传播D .组织传播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A .双向沟通B .多向传递C .单向流动D .循环往复4.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 ( )A .皮尔士B .索绪尔C .怀特D .连尼科夫5.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 )A .文字模式B .图像模式C .数字模式D .表格模式6.提出“S -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 )A .贝罗B .拉斯韦尔C .施拉姆D .德福勒7.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 ( )A .信源编码B .信道编码C .信道译码D .信宿译码8.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 ( )A .符号是可以发射的B .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C .符号是信号的信号D .符号是具体的9.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 ( )A .象征性动作B .解说性动作C .调节性动作D .适应性动作10.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 )A .开环结构B .闭环结构C .二步结构D .交叉结构11.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 )A.重要性B.普遍性C.多维性D.整体性12.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内容的说服力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媒介的权威性13.“老张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A.个人经验的影响B.两极化的影响C.语言内涵的影响D.事实推论的混淆1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B.韦弗C.维纳D.皮尔士15.内涵意义是()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C.是客观性的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16.计算机媒体属于()A.视觉媒体B.听觉媒体C.视听媒体D.交互媒体17.人类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是()A.姿态B.语言C.文字D.图画18.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A.符号解读B.符号化C.接受信息D.传送信息19.计算机网络进入教育领域是在()A.20世纪80年代早期B.20世纪80年代后期C.20世纪90年代早期D.20世纪90年代后期20.施拉姆关于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是指()A.麻醉性功能B.社会协调C.环境监测D.娱乐功能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不得分。
教育传播学(全)
![教育传播学(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83f5dfc1c708a1284a44eb.png)
1.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传播处处存在,时刻存在)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再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即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指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信息和载体或工具)。
4.传播者即这个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发起传播的人或组织,利用某种传播技术和工具,以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与他人)。
5.传播内容即信息(即教育信息,以知识构成的各种课程,而这些内容不能凭空传出来,必须将其转换成某种符号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6.受传者即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受众即传播内容的接受者,通常指“观众、听众、读者”)。
7.传播效果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称为传播效果。
8.反馈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称为反馈。
9.信息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消息情报知识材料数据等,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或对某种事情的预报,信息以物质载体,以符号来展现,以媒介来传递的省资源省空间省能量产物。
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10.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
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种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并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功能整体。
11.受众传播活动的对象,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2.教育传播即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13.信息资源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或存储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可利用的全部信息。
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8c1c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b.png)
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信息传播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教育传播的媒介B. 教育传播的受众C. 教育传播的效果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A. 教育传播的策略B. 教育传播的模式C. 教育传播的法律D. 教育传播的伦理答案:C3. 教育传播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A. 教学方法的创新B. 教学资源的开发C. 教学效果的评估D. 以上都是答案:D4. 教育传播的媒介包括()。
A. 印刷媒体B. 电子媒体C. 网络媒体D. 以上都是答案:D5. 教育传播的受众主要指()。
A. 学生B. 教师C. 家长D. 以上都是答案:D6.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估主要通过()。
A. 考试B. 问卷调查C. 观察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案例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8.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包括()。
A. 传播学理论B. 教育学理论C. 心理学理论D. 以上都是答案:D9.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目的在于()。
A. 提高教育质量B. 提升教育效率C. 促进教育公平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信息B. 教育过程C. 教育结果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信息、教育过程和________。
答案:教育结果2.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和________。
答案:案例分析3. 教育传播的媒介包括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________。
答案:网络媒体4.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________。
答案:心理学理论5. 教育传播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________。
答案:教学效果的评估6.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估主要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和________。
课程网上考试题库试题(带答案):教育传播学
![课程网上考试题库试题(带答案):教育传播学](https://img.taocdn.com/s3/m/a7e2c048f8c75fbfc67db2a0.png)
2、维纳是控制论的创始人。
答案:对
3、一个优秀的传播模式应该包括传播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
答案:错
4、“经验之塔”理论是戴尔1964年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
答案:错
5、即便是一个人,也可能会有传播行为产生。
答案:对
6、教育传播学是边缘学科。
答案:对
7、拉斯威尔创立了传播学。
答案:错
8、人不可能停止传播。答案:对
A.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B.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C.利用视听教材和文字教材学习的教学传播模式
D.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E.利用程序教材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答案:ABD
7、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目标值依赖于()。
A.社会经济B.社会政治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文化
D.社会意识E.教育系统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答案:C
7、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贝罗B.加涅C.香农D.索绪尔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传播是:( )
A.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B.组织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
C.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D.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E.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A.教育学的分支B.哲学的分支
C.教育技术学的分支D.心理学的分支
答案:A
6、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其意义有哪些?( )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答案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0c5c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6.png)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内容D. 传播渠道答案:B2.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提出的。
A. 拉斯韦尔B. 拉扎斯菲尔德C. 麦克卢汉D. 施拉姆答案:B3.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分别对应于()。
A. 发送者和接收者B. 接收者和发送者C. 媒介和受众D. 受众和媒介答案:A4. 教育传播学中,反馈机制的作用是()。
A. 增加信息的冗余度B. 减少信息的失真度C. 提高信息的清晰度D. 增强信息的互动性答案:D5. 教育传播学认为,有效的教育传播需要()。
A. 单一的信息源B. 单一的传播渠道C. 单一的受众群体D. 多渠道的整合答案:D二、填空题1. 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育信息在社会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答案: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传播规律2. 教育传播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______和文化的______。
答案:传递、传承3. 教育传播学中的“噪音”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______信息质量的任何因素。
答案:干扰4. 教育传播的媒介包括______媒介、______媒介和______媒介。
答案:印刷、电子、网络5. 教育传播的效果评估通常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______效果。
答案:行为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教育传播学主要研究教育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提高教育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影响力。
2. 描述教育传播学中的“噪音”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答案:教育传播学中的“噪音”会干扰信息的传递,导致信息失真或误解,从而影响教育传播的效果。
有效的教育传播需要减少噪音,确保信息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阐述教育传播中反馈机制的重要性。
答案:反馈机制在教育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及时反映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情况,帮助发送者调整传播策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学试题
![教育传播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4ff67916bec0975f465e2c7.png)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
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2分)
(2)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感知信息;(2分)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4、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并举例说明。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主要有:(1)普遍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0.5分)。(2)重要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0.5分)。(3)形象性(1分)。恰当举例说明(0.5分)。
⑤教师的面具语言(1分)。教师的面具语言是指教师的仪表、服饰和角色代演的表情姿态所呈现的信息。教师的穿着打扮应端庄大方、整齐清洁。教师为了形象生动地讲解教材,往往用自身的表情与姿态去扮演教材中的角色,增强教学传播的感染力(1分)。
(2)直观形象教材的非语言符号。直观形象教材的非语言符号包括以下三类: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传播学属于(A)
A.交叉学科B.综合学科
C.横断学科D.单一学科
2.把信号转换为符号叫(B)
A.信道编码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D.信源译码
14.60年代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重心是(C)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8a33b0938bd63186bdebbc48.png)
.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单一学科.把信号转换为符号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信道编码.信道译码.信源编码.信源译码.说话时不自觉地抠脑门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象征性动作.情绪性动作.适应性动作.调节性动作.符号地外延意义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观上地定义.感情上地定义.客观定义.主观和客观定义.再生信息就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工信息.自然信息.机器信息.感知信息世纪年代后,融入教育传播学地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系统论.“经验之塔”理论.行为主义.我国引进教育传播学地概念和理论是在()世纪年代初世纪年代初世纪年代初世纪年代初.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地重媒体阶段是在()世纪年代世纪年代世纪年代世纪年代.下列属于单一学科地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社会学.信息论.生物化学.社会心理学.目前地电视基本上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双向媒体.单向媒体.视觉媒体.第四媒体.大众传播地基本特点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地明确.内容严格规定.媒体和通道多样.受众不定.随着文字地出现出现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育地巨大变革.专职教师.印刷术.口耳相传世纪年代后出现地教育传播媒体是().有声电影.磁带录音机.电视.无声电影年代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地重心是().教育传播媒体地效能.教育传播媒体地特性.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过程地设计.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地研究处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成熟阶段.教育传播学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育学地分支.哲学地分支.教育技术学地分支.心理学地分支.从系统与环境地关系上看教育传播系统地功能是().教育者地传授.受教育者地学习.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图解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图像符号.目视符号.图画符号.静态图像.下列答案中属于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地是().教育规模.毕业生地工作能力.毕业生地工作成果.毕业生地工作性质.微媒体地特征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达能力强.传播范围小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地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地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电子媒体地优越性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达能力强.传播范围广.记录准确.交互功能强.传输迅速.教学信息地主要来源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符号信息载体.机器信息载体.客观事物.教师.教学信息体.教育传播媒体地一般功能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激发兴趣.传递信息.储存信息.提高效率.控制学习.下列关于传播学地说法正确地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要研究人地传播.诞生于世纪年代.是一门横断学科.是教育传播学地一个分支.研究有生命或无生命体之间地传播.导致“有限效果论”产生地有关研究是().霍夫兰在军队地研究.乔治?格伯纳关于观看电视地研究.“比戈特先生”漫画研究与年两次美国总统大选研究.麦戈比关于大众传播减少心脏病地研究三、判断题(认为对地,在题后地括号内打“√”,认为错地打“×”.每小题分,共分).传播是一种互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地表征.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地反馈信息来自学生译码之后表现出来地信息. ().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具有真实性.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育传播系统地控制其实就是教师怎样控制学生地学习. ().干扰可出现在教育传播地各个环节中. ().人类信息体承载地信息都可以共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科技地发展将使利用媒体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地教学传播模式.().没有信息我们就什么也不知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测谎仪”是根据非语言符号地多维性设计地. ()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分,共分).系统工程.媒体.自然语言五、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信息地本质是什么?.语言运用中有哪些障碍?.简述传播地类型..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地意义是什么?六、论述题(每小题分,共分).你怎样理解教育传播效果地内涵?.教师应有怎样地素质结构?七、案例分析题(分)分析下面材料中这位老师地观点,谈谈网络对教育传播环境优化地要求.北京市一位中学教师在报上撰文说:“对中小学生上网,笔者持不赞成态度.一些中小学生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没心思上课,饭不香觉不眠,严重影响了生活、学习;迷网之后地孩子又满嘴谎话、脏话,痞味十足,经常向大人要钱,编理由骗钱,骗不到就偷大人地钱,或者把家里值钱地东西拿去变卖,其思想行为已向坏地方面转化;中小学生随意浏览有赌博、色情、反动等内容地网站游戏,其身心健康无疑将受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育传播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和多选都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多项选择题:(不选、少选、错选和多选都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三.判断题(每小题分,共分).√ .×.×.×.×.√ .×.√ .√ .×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分,共分)答案:.答:系统工程是为更好地达到目标,而对系统地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理等进行分析与设计地技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媒体也称媒介,意思是指载有信息地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地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地工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答:自然语言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在社会成员地长期生活交际中而逐渐形成地各种民族语言.它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表现形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评分标准:完全答对每小题给分;有不精确地措辞,但基本答出要义给分;只答出部分要义给分;完全不正确或无关地答案记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答案与分值:.答:.信息不同于物质,但与物质又有密切地联系.(分).信息不同于能量,但二者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分).信息既是客观存在地,又受着主观因素地影响.(分).答:.两极分化地影响.利用来描述世界事物地语言有一种两极化地倾向.语言地这种倾向,好似事物只有两种可能,两种极端地趋向,而事实上事物常有多种可能和在两极之间有多种中间地状态.(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经验地影响.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往往带有个人经验因素地影响,尽管谈论地不是个人地事,而往往不同程度上与本身有联系.(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语言内涵意义地影响.语言地内涵系往往与客观实际有差异,但这时人们往往从语言地语词领域去推敲去确定事物地意义,而不从实物实在存在地状态去考虑问题.(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事实推论地混淆.借助语言去进行推论,往往会引起我们费解或误解.(分).答:.传播地一般可分为四大类:自然地传播、动物地传播、人地传播、机器地传播.(分).人地传播又可分为两类:人地内在传播,人对人地传播.(分).人对人地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分).答:.为了促进教育科学地现代化.(分).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地发展.(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克服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地弊病(分).为了实现教育过程地优化.(分)评分标准:答出每给分点地要义本给分点记满分;缺少必要地阐述每给分点扣分;阐述与观点不符或有错误地阐述本给分点扣分;与答案无关地回答记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论述题:(每小题分,共分)答案与分值:.教育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地含义是非常丰富地,主要包括以下含义:.在一定地教育传播过程完成之后,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地变化.(分).完成教育传播过程用了多少时间,即教学效率问题.完成同一教育传播任务,用地时间越短,那么教育传播地效果也就越大.(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完成教育传播过程时,能有多少受教育者同时获得知识、能力与行为上地变化,即教学规模地大小.(分).毕业生地工作性质.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能胜任何种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所担负地工作所需要地业务能力高低等.(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毕业生地工作能力.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哪一方面能力强些,对哪一类工作胜任自如,对哪一类工作束手无策或难以应付.(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毕业生地工作成果.毕业生能否继续深造或在工作中有突出成果获发明,得到各级地奖励等.(分).一个好地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地素质:.身体素质.老师是比较辛苦地职业,要求老师必须具有强健地体魄,能胜任繁重地脑力劳动.一个好地老师应该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心理素质.老师面临着来自经济地、工作地、生活地等许多方面地压力,需要解决许多矛盾.这要求老师必须能够有足够地心理承受能力,和很强地自我调节能力.(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知识素质.首先,老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地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地基本结构,了解本学科地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老师所掌握地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地要求.其次,老师还应有比较广博地不同文化科学知识,涉猎广泛,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再此老师要想有效地进行教育,少走弯路,还应有教育传播科学方面地知识,了解教育传播地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地教育实践.(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能力素质.老师应该具备教育必须地许多能力,比如备课地能力、上课地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传播技术地能力等等.(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品德素质.素质以德为首,老师地品德素质不仅体现在学习和生活地各个方面,更重要地是体现在教育活动之中.一个好地老师应该爱教育传播事业,具有高尚地道德情操,对人公平、公正、热诚、有耐心、责任感,仪表端庄等.(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评分标准:答出每给分点地要义本给分点记满分;缺少必要地阐述每给分点扣分;阐述与观点不符或有错误地阐述本给分点扣分;与答案无关地回答记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案例分析题(分)首先我们应该肯定这位老师反映了迷网学生地一些真实情况.这说明新兴地网络媒体给我们地教育传播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许多学生地生理和心理健康.这需要我们对新地教育传播环境进行优化.(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位老师地观点有些偏颇.虽然网络给我们地教育传播环境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给我们教育传播环境带来地前所未有地积极地变革.不赞成学生上网是不对地,这只是看到了问题地一个方面.(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网络要求我们在优化教育传播环境中,首先必须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建立严格地审查和把关制度,不断提高教育者地理论修养和识别香花毒草地能力,注重对社会信息及时筛选和处理.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控制、管理教育传播环境地能力.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控自理环境重要意义地认识,让学生组织自己地全部活动,对学生地活动进行适当地评价和指导.(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莲山课件原文地址:。
教育传播学试题1
![教育传播学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d39de04d336c1eb91a375df8.png)
2,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 分)
信 源 编 码 信 道 干 扰 反 馈 译 码 信 宿
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 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 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 分) (3 (2)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 真实的感知信息; 分) (2 (3)教学信息体.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包括符号信息载体和机器信息载体,是教学信息的重要 来源. 分)
5,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有: 扩展功能 , 增强功能 , 陶冶功能 和 激励功能
三、 简述题:
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 分) ;传播媒体多 样化,多媒化(2 分) ;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 分) ;传播中使用 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 分) .
(4)放映时间可长可短,不受限制; 分) (1 (5)教学软件的制作比较简单; 分) (1 (6)需要一定的放映和遮光设备,室内太亮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 分)
6,简述教育信息的特性. 分)
(7 答案要点: (1)目的性.恰当简述(1 分) . (2)科学性.恰当简述(1 分) . (3)系统性.恰当简述(1 分) . (4)已获取性.恰当简述(1 分) . (5)可接受性.恰当简述(1 分) . (6)多媒体性.恰当简述(1.5 分) . (7)反馈性.恰当简述(1.5 分)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5 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 ,应 付环境 和 传递遗产 . 2,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 类传播过 程.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d26725af45b307e87197bb.png)
教育传播学一、填空题10分1、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2、人的传播分为两类: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3、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4、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5、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
6、教育传播的四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
7、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
8、当我们说传播是一个过程时,主要指传播具有动态性和序列性。
9、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这一过程为“编码”,在接收端将接收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成为“译码”。
10、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道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和信宿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11、噪声可以产生于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12、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称为反馈。
13、赫尔巴特派的“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14、模式的表示可以分为多种:语词的形式、图解的形式、数学的形式。
15、在远程教学传播模式中,教师利用书本、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能远距离传送教育信息的媒体去传送教育信息,学生主要通过这些媒体进行学习,因此,它基本上是一种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传播模式,媒体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传播效果。
16、远程教育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容纳千千万万的教育对象同时学习,缺点是教师难以与学生直接见面、难以及时获得教育传播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去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育传播的效果。
P4317、某物与它物相互作用,在它物上留下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这意味着它物携带有某物的信息。
某物是产生信息的源成为信息源,它物是信息的载体成为信息体。
18、P57信息体分为三类:自然物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知道哪些是那种信息体,如人类设计与制造的仪表是机器信息体)19、形状与声音是客观事物重要的特征,通过机器记录与重现事物的影响或声音信息,能使学习着打破时空的局限,间接获得关于事物形状与声音的信息。
教育传播学练习题
![教育传播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205a0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8.png)
教育传播学练习题《教育传播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传播---2、教育传播学---3、教育传播----二、填空题1.在研究传播的定义时,提出了的概念。
2、共享说是强调传播是与对信息的。
3、交流说是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的活动。
4、影响说是强调传播是的行为。
5、符号说是强调传播是的流动。
6、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学科。
7、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
三、单选题1、不属于本书认为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要素有()。
A、教育者B、教育信息C、教育环境D、受教育者2、不属于本书认为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要素有()。
A、教育者B、教育信息C、教育信息D、教育效果3、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
A、边缘学科B、综合学科C、横断学科D、单一学科4、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中的边缘学科。
A、单一学科B、综合学科C、横断学科D、交叉学科四、简答题:1、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1、论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点。
六、分析题:1、亮亮在身后叫“妈妈”,妈妈没有应,继续往前走。
试分析此过程中有没有传播现象,为什么?如果有是哪种类型的传播。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试分析有哪几中传播,具体说明。
为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开展“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号召每一位党员加入到“创先争优”的行列中。
在会上,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向每一位党员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每一位党员能够以身作则,在群众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会后,每个党支部召开例会,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展开深入交流,再次强调会议精神,并要求每一位党员上交一份“创先争优”党员承诺书。
每位党员在参加“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和党支部例会后,积极自我反省,郑重写下“创先争优”党员承诺书。
在“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后,各党支部纷纷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教师教育学院“教育”院报和网站对每个活动做了具体详细的报道。
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一、名词解释:1.教育传播过程---2、编码---3、信道编码---4、信源编码---5、译码---6、信道译码---7、信宿译码---8、反馈---9、传播效果---10、模式---二、填空题:1、在传播过程中,除了传输有目的的信息外,还会出现各种,这种被称为噪声。
《传播学原理》有答案版
![《传播学原理》有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94ddc2453610661fd9f4a6.png)
《教育传播学原理》复习一、判断题1、符号为人类所独创√动物不能创造符号2、传播具有目的性特征√3、传播具有阶级性特征√4、非语言符号具有离散性 X 特点:连贯性、相似性、通义性、协同性、及时性、真实性5、传播的规律是人为规定的 X6、知情权是受众的最基本的权利 X 选择权是受众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7、意见领袖是一类介质受众√8、媒介组织不是一个产业机构 X 媒介组织就其本性而言是双元的、混合的,具有双重性、兼容性的特点和特殊地位。
首先,它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其次,它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第三,它是一种社会机构。
9、传播的功能研究是一种社会研究√10、人际传播不太容易改变受传者态度 X11、电子传播的产生主动将人类推向了信息 X将信息推向人12、印刷传播的产生将人类带入到跨国传播 X应该是电子(广播)的传播13、符号的内蕴意义包括文化意义√14、教育传播学是传播学的核心学科 X应该是理论传播学15、自由传播权是职业传播者特有的权利 X16、传播研究、传播理论是传播学建立的基础√17、对内向传播的研究主要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18、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传播学的研究对象集中 X19、时间性媒体不适用于进行情感暗示 X20、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客观的、稳定的√21、优秀的传播模式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优秀的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简化功能、预示功能22、组织传播的信息一般是情感性内容信息 X大都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内容23、符号的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 X(每个符号都有“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这叫做符号的形式和内容。
它们的联系与结合并非存在着什么必然的关系,而完全是出于符号创造者的主观规定和社会成员的共同约定)24、整体互动模式中,价值分析是属于边际要素范畴√25、传播者在创作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其心目中想象的受众26、容貌漂亮、风度翩翩的传播者所传信息更容易为受众接受√28、模式方法可对某一项将要进行的传播活动的进程或结果进行预测√29、相对于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显得更加真实√特点:连贯性、相似性、通义性、协同性、及时性、真实性30、传播学对新闻学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二、名词解释题1、信息爆炸; p159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而产生的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c078c314791711cd7917a2.png)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A.信道编码B.信道译码C.信源编码D.信源译码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A.教育传播B.组织传播C.人的传播D.内在传播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A.缺少反馈环节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B.往往有多种形态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A.反馈B.编码C.译码D.教师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A.20世纪30年代后B.20世纪40年代后C.20世纪50年代后D.20世纪60年代后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A.模糊性B.多义性C.有限性D.抽象性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A.经济学B.生物化学C.物理学D.历史学10.目前电话通道是( )A.单向通道B.双向通道C.单一通道D.无线通道11.人际传播属于( )A.面对面传播B.间接传播C.人对人的传播D.大众传播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第 2 页共 8 页第 3 页共 8 页D.双向传播模式E.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4.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闭环模式B.开环模式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E.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5.非语言符号包括( )A.动作性符号B.音响符号C.图像符号D.目视符号E.专业符号语言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传播学是边缘学科。
华中师大《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dd9713b7360b4c2e3f6431.png)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育传播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传播一般可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_________、人的传播、__________。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传播。
3.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面对面的________,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_________。
4.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不是某个人,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5.拉斯威尔认为传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功能。
6.教育传播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三个阶段。
7.电子传播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媒体________、________;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
8.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开环结构是单向传播结构,即只有___________通过_______向__________传递信息,没有____________的反馈。
11.闭环结构是_______向传播结构,既有____________通过媒体向_________传递信息,又有___________的反馈。
12.教师对教育传播过程的控制,除了_______控制,也包括了_____、______的控制。
13.亚里斯多德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传播学》试卷一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卷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6f342336c1eb91a375d30.png)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C 4.B 5.A 6.A 7.C 8.D 9.A 10.C
11.D 12.B 13.D 14.A 15.B 16.D 17.B 18.A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3分)
(2)教育信息的加工
a.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
b.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
c.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
(3分)
(3)教育信息的传递
a.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
b.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
c.要注意信息的时效。
d.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4分)
六、分析题(16分)
(6)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1.5分)
2.试述教师的主要传播行为。
答案要点: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包括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1)教育信息的收集
a.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
b.选择信息源
c.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
答案要点:
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2分)
(2)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感知信息;(2分)
(3)教学信息体。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包括符号信息载体和机器信息载体,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2分)
结合材料,试分析计算机网络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最新《教育传播学》试卷三及答案资料
![最新《教育传播学》试卷三及答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f997e9ed1f34693daef3ea9.png)
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得分评卷人1、教育传播2、调节性动作3、教育传播媒体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得分评卷人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
2、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类传播过程。
3、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和。
4、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与。
5、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有:、、和。
三、简述题:(共48分)得分评卷人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8分)2、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
(8分)3、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8分)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8分)5、简述电子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的特点。
(8分)6、简述教育信息的特性。
(8分)四、论述题:(共22分)得分评卷人试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22分)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调节性动作调节性动作是一种调整、监听、维持或控制他人说话行为的非语言符号。
3、教育传播媒体教育传播媒体是是指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应付环境和传递遗产。
2、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传播过程。
3、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
4、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5、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有:扩展功能、增强功能、陶冶功能和激励功能。
教育传播学题库
![教育传播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64bac3a551810a6f4248613.png)
第一章一、填空题1、传播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自然传播、动物传播、机器传播和人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对人的传播和_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2、一般来说,传播的主要功能有_沟通、协调、教育、娱乐_。
3、教育传播的四要素有教育者、_教育信息_、教育媒体、受教育者。
4、教育传播起源于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教育传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是口语阶段、文字阶段、电子阶段、网络阶段二、名词解释和简答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内容的严格规定性③受者的特定性④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3、简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①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渗透的产物;②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提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③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的学问。
三、论述题1、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4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①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②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③教育媒体由单向媒体变成双向多向媒体④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
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传播学》在线作业-000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传播学》在线作业-0001](https://img.taocdn.com/s3/m/028d77c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6.png)
华师《教育传播学》在线作业-0001
.教育传播通道就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通道是一个中介
因素,它将()和受教育者连接起来,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通。
A:教育者
B:学生
C:网络
D:课堂
参考选项:A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不是某个人,而是有组织的( ),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A:传播机构
B:传播团体
C:传播个体
D:传播工具
参考选项:A
( )是一个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
C:远距离教育
D:教育传播系统
参考选项:D
( )就是把一些难记的东西变成图形,或使它和实物联系起来,或使数字
和形状结合起来。
A:形象记忆法
B:系统记忆法
C:浓缩学习法
D:SQ3R学习法
参考选项:A
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的传播,是传开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
A:间接
B:直接
C:环形
D:间断
参考选项:A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
A:传递信息
1。
华师17春秋学期教育传播学在线作业
![华师17春秋学期教育传播学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44336fefc4ffe473268ab0f.png)
华师《教育传播学》在线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V1.公共传播的对象,主若是()为主体的一样公共。
A.青年人B.幼儿C.成年人D.老年人2.()是一个传递教育信息,实现必然的教育目的的,各类彼此联系、彼此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
A.教育传播媒体B.教育传播C.远距离教育D.教育传播系统3.教育传播的关键是信息在人脑中的接收、加工处置与()。
A.获取B.运用C.提取D.分析4.在关于传播模式的评判中,多伊奇为评判模式提出的判定标准不包括()。
A.模式的作用B.模式的创见性C.模式的简明程度D.模式的现实性5.能够接收、存储、处置和传送信息的系统是()系统。
A.信息加工B.信息搜集C.信息发送D.信息反馈6.()是两门学科彼此交叉的产物,即两门学科的大体理论、方式,作用于同一个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两门科学的领域。
A.边缘学科B.综合学科C.横断学科D.交叉学科7.()即S即Survey(阅读);Q即Question(问题);3R即Read(阅读)、Recite(背诵)、Review(温习)。
A.形象经历法B.系统经历法C.浓缩学习法学习法8.()是由教师和学生的一起活动所形成的一个信息传递与交流系统。
A.课堂教学传播B.课后教学传播C.网络直播D.课前教学传播9.()把非语言符号分为记号语言、行动语言、物件语言三大类。
A.宣伟伯B.拉斯威尔C.拉森D.陆斯奇和基斯10.()是教育者并借助媒体将信息传给受教育者的代表,再由他传给其他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意见,由其代表转达。
A.交叉结构B.闭环结构C.开环结构D.二步结构华师《教育传播学》在线作业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V1.教育传播通道的组成要素包括()。
A.各类教育媒体B.空气中的光波、声波、电磁波C.人的感觉器官D.处置和传输信息的方式BCD2.远程教育传播系统是由()几个部份组成。
A.教育行政组织治理部门B.教师C.学生D.多种媒体的邮寄与播放系统BCD3.信息体有以下哪几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A.信道编码B.信道译码C.信源编码D.信源译码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A.教育传播B.组织传播C.人的传播D.内在传播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A.缺少反馈环节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B.往往有多种形态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A.反馈B.编码C.译码D.教师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A.20世纪30年代后B.20世纪40年代后C.20世纪50年代后D.20世纪60年代后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A.模糊性B.多义性C.有限性D.抽象性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A.经济学B.生物化学C.物理学D.历史学10.目前电话通道是( )A.单向通道B.双向通道C.单一通道D.无线通道11.人际传播属于( )A.面对面传播B.间接传播C.人对人的传播D.大众传播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第 2 页共 8 页A.广义传播B.内在传播C.人际传播D.人的传播13.大众传播是( )A.间接传播B.目的集中的传播C.双向传播D.受众特定的传播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19世纪初B.20世纪初C.19世纪末D.18世纪末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A.系统论B.传播学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A.1985年B.1987年C.1990 年D.1992年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A.教育者的传授B.受教育者的学习C.发展教育事业D.促进社会进步18.“子弹论”是( )A.学术上的理论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D.强效果论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A.报纸B.广播C.电视D.课本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A.人工语言B.自然语言C.图像符号D.音响符号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A.传播者B.环境C.信息D.通道E.受传者2.传播一般可分为( )A.大众传播B.自然的传播C.动物的传播D.人的传播E.机器的传播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A.单向传播模式B.线性传播模式C.最早的传播模式第 3 页共 8 页D.双向传播模式E.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4.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闭环模式B.开环模式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E.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5.非语言符号包括( )A.动作性符号B.音响符号C.图像符号D.目视符号E.专业符号语言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传播学是边缘学科。
(√ )2.文字一经出现便引发了教育上的巨大变革。
(× )3.拉斯威尔创立了传播学。
(× )4.亚里斯多德传播模式是最早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
(√ )5.说话前清喉咙是调节性动作。
(× )6.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
(√ )7.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期间和之后都可产生反馈信息。
(√ )8.人不可能停止传播。
(√ )9.信息是客观实在的,又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10.大媒体比小媒体传播范围广。
(× )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9分)1.把关人2.系统3.模式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特性是什么?2.信息有哪几种形态?3.非语言符号的功能是什么?4.教育传播通道有哪几个组成要素?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2.试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第 4 页共 8 页七、案例分析题(12分)亮亮在身后叫“妈妈”,妈妈没有应,继续往前走。
试分析此过程中有没有传播现象,为什么?如果有是哪种类型的传播。
《教育传播学》试卷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和多选都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C2.A3.C4.C5.B6.D7.D8.D9.B 10.B11.C 12.D 13.A 14.C 15.C 16.D 17.C 18.B 19.C 20.D二、多项选择题:(不选、少选、错选和多选都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ACDE2.BCDE3.ABE4.CDE5.ABCD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9分)答案:1.答: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2.答: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组合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答:模式就是运用“抽象”、“简化”的方法,将真实世界的复杂现象作理想性的代表或表示。
(或者: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评分标准:完全答对给3分;有不精确的措辞,但基本答出要义给2分;只答出部分要义给1分;完全不正确的答案记0分。
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答案与分值:1.答:A.信息符号的模糊性与多义性。
(2分)B.对信息接收与理解的选择性。
(2分)C.人系统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
(2分)2.答:A.自然信息──信源物作用在自然物信息体上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1分)第 5 页共 8 页B.机器信息──信源物作用在机器信息体上呈现出的痕迹。
(1分)C.人类感知信息──信源物被人类感知,在人脑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2分)D.人类思维信息──将感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转换成人为的符号信息,这种符号信息也称人工信息或再生信息。
(2分)3.答:A.传播态度和感情。
语言符号擅长于传播事实与知识,而非语言符号则擅长于传播态度和感情。
(2分)B.补充和强化语词。
非语言符号在与语言符号配合运用时,它们起补充与强化语词的作用。
(2分)C.代替语词。
在一些特殊传播环境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可以代替语词。
(2分)4.答:A.各种教育媒体。
(1分)B.空气中的光波、声波、电磁波。
(1分)C.人的感觉器官。
(2分)D.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方式。
(2分)评分标准:答出每给分点的要义本给分点记满分;缺少必要的阐述每给分点扣0.5分;阐述与观点不符或有错误的阐述本给分点扣1分;与答案无关的回答记0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答案与分值:1.两者的相异点:A.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1分)B.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
(1分)C.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和影视片的编制者。
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2分)D.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地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
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分)第 6 页共 8 页E.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
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
(2分)F.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在教育传播中,信息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1分)两者的相同点: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1分)2.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教育传播学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的对象是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A.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
包括:教育传播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等等的研究。
(1分)B.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研究。
包括: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等等的研究。
(1分)C.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
包括:教育信息的本质,教育信息的运动规律,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等的研究。
(1分)D.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
包括:符号的类型与本质,教育中的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等等的研究。
(1分)E.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的研究。
包括:教育传播通道及通道中的干扰,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特点和功能,教育传播媒体的应用等等的研究。
(1分)F.教育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研究。
包括:教育传播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责任和应具备的品质,教师与学生的传播行为等等的研究。
(1分)G.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
包括: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与功能,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与调控等等的研究。
(1分)H.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
包括:教育传播的特点与表征,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与评估等等的研究。
(1分)I.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
包括:课堂教学传播,远距离教学传播,个人自学传播等研究。
(1分)评分标准:答出每给分点的要义本给分点记满分;缺少必要的阐述每给分点扣1分;阐述与观点不符或有错误的阐述本给分点扣1分;与答案无关的回答记0分。
七、案例分析题(12分)第 7 页共 8 页根据传播的定义,生命不息,传播不止,所以,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传播现象。
(3分)首先,肯定存在内向传播,比如亮亮的思考:妈妈为什么没有应?(4分)如果亮亮的妈妈听到了亮亮的呼喊而不作应答,其实这就是她对亮亮呼喊的应答,这已构成人际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如果她没有听到,则构不成人际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5分)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