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14.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B. 皆布衣之.士也C. 称善者久之.D.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3课《富贵不能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有所思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景春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坚守节操、大义凛然。
品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3.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4.《富贵不能淫》孟子指出大丈夫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富贵不能淫》孟子指出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
礼
义
品读课文
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 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
顺从
权力
大丈夫之道
坚守
仁礼义
品读小结
景春: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富 贵 不 能 孟子 淫
(树靶子) 1.驳公孙衍和张仪为妾妇之
道。(类比)
2.坚守“仁、礼、义”
︵ 树 标 准 ︶
是 大 丈 夫
大 丈 夫
3.立大丈夫标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移:使……动摇
此之 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排比句 正面论述,指出大丈夫的条件和大 丈夫的精髓。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22.《孟子》三章对比阅读期末真题集锦二、《富贵不能淫》(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①虞常②,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③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④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⑥乳⑦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⑧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论:定罪。
②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
③拟:比划。
④弥:充满。
⑤膏:做肥料。
⑥羝(dī):公羊。
⑦乳:产子。
⑧去(jǔ):同“弆”,收藏。
⑨节旄: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畔.主背亲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3.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4.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孟子“富贵不能淫”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道德原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在突破文言文阅读难点时,教师应详细解释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如“淫”字的古义与今义区别,以及“不能淫”中的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
-对于道德观念的内化,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含义,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一准则。
-在讲解论证方法时,教师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孟子的逻辑推理,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这些论证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富贵不能淫”的基本概念。这是孟子关于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在面对富贵的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操守。这一观点对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富贵不能淫”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抵制诱惑,坚守道德原则。
-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特别是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特殊句式的理解。
-理解并运用孟子“富贵不能淫”的道德观念,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
-掌握孟子的论证方法,分析其逻辑结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富贵不能淫》选择、默写、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富贵不能淫
5 富贵不能淫【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________ (2) 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3) 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 (4) 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
D.孟子的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有醒世作用。
4.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 君子易事而难说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选自《论语·子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
(1)此之.谓大丈夫_______________ (2)说之.不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和孔子所说的“君子” 形象的特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一、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冠:帽子。
B.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D.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富贵不能淫》中“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一语不仅仅是孟子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论述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国家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由此自然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
《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战国时期,纵横家流行,他们凭着口才和机智,游说诸侯,合纵连横,取得高官厚禄并左右天下局势。
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
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
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
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
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离开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
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而还。
2.文题诠释:《富贵不能淫》是教材编写者加的。
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3.主旨:孟子通过驳斥景春关于“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大丈夫”的观点,提出了大丈夫应该具备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心性与志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明确了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体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
4.内容解读:选文通过景春与孟子的对话展开。
景春认为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
这一看法招致孟子批驳,孟子首先表明态度“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然后从“礼”的角度批驳“子未学礼乎?”——你难道没学过礼吗?再从讽刺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像妇人一样顺从秦国,是以顺从为目的“妾妇之道”。
最后正面进一步阐释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性志向,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最后提出大丈夫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结构分析:第一段(第1自然段)景春提出自己的观点: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公孙衍和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树靶子)第二段(第2自然段)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提出“大丈夫”应该具备的心志与道德修养。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①戒.之曰①与民由.之①富贵不能淫.(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乙】刘安世,字器之。
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且立至。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
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思。
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光教之以诚./岂不诚.大丈夫哉B.初举.谏官/傅说举.于版筑之间C.正色.立朝/征于色.D.或.帝盛怒/或.王命急宣(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主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同为言官,公孙衍、张仪之流和刘安世进言的原则是否相同?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6)刘安世能成“殿上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行冠礼;①告诫;①遵从;①惑乱,迷惑。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训练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答案: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富贵不能淫
5富贵不能淫【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
D.孟子的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有醒世作用。
4.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父亲给予训导。 命,教导、训诲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告诫
谨慎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这里指丈夫
准则,标准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 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 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 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丈夫之冠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往送之门( 动词,到 )
之 妾妇之道也( 结构助词,的 )
与民由之( 代词,指正道 ) 此之谓大丈夫(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往送之门,戒之曰( 动词,告诫 )
戒 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
妾妇之道也( 准则,原则 )
3、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 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 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核心、 基础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原则)
课堂总结
《富贵不能淫》 选 自 《 孟 子 》 一 书 ,作者通过问答的形式,从对 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 了做到“大丈夫”的标准,即: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从而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 得志独行其道。即有“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从 仁 、礼、义及立身处世的角度阐述, 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富贵不能淫》2019-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实战训练
《富贵不能淫》历年中考阅读真题一、(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12分)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2分)(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12.下列加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二、(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古诗文联读(16 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富贵不能淫》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梳理
《富贵不能淫》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就会停息,天下太平。
” 第一段:景春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 第二段: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深刻而尖锐地讽刺了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反驳了景春的观点,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文章主旨】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最后提出大丈夫的三大标准:第一,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和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惑乱、动摇和屈服。
【人物形象】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主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富贵不能淫》1、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解析:C选项“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有误,原文是说:丈夫(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要对他有所教导。
在这里孟子只是打个比方引出“妾妇之道”为顺从,从而指出公孙衍,张仪在权力面前不讲原则,顺从君王。
故选C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春认为大丈夫应该是那种叱咤风云、声震宇内的如公孙衍、张仪一样的英雄人物。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所为不过是“妾妇之道”,只知道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而不应该只知道顺从君命。
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曲同工。
解析:C选项“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有误,孟子并不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只是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所以,孟子反对的是对君王的绝对顺从。
故选C项。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天下恐”的威力应该可称大丈夫吧B.孟子否定了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不符合‘仁’“礼”‘义’的条件。
C.孟子认为“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意思是说这一般人所要遵守的“礼”,离“大丈夫”条件还差得远。
《富贵不能淫》知识汇总-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统编版)
《宝贵不能淫》知识汇总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二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原始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作为孟子言行的汇编,集中反映了他作为先秦儒家主要代表的基本思想,是中国思想史和儒学史上重要的典籍。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的显著特点,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
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
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
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2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上第22课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得天下有道孟子曰:“桀纣①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选自《孟子·离娄上》)【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尔也:而已。
③圹:原野。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以天下之所顺盖以诱敌D.桀纣之失天下也此之谓大丈夫(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翻译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4)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了孟子所说的“仁政”。
C.文章举攻城不胜和弃城而逃的例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D.孟子在这里说“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又是政治上的领袖。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富贵不能淫
【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便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