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献综述 关于《周易》哲学化演进的文献综述共18页

合集下载

周易哲学阐微——兼论周易卦序及其思想(一)

周易哲学阐微——兼论周易卦序及其思想(一)

周易哲学阐微——兼论周易卦序及其思想(一)《周易》素称“群经之首”,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

《周易》成书大致在西周初年,其卦序为周文王所推演,它基本反映了文王时代的哲学思想。

据《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古有三易:“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归藏》皆佚,唯《周易》存世。

三易其经卦都是八,其别卦都是六十四,说明八卦、六十四卦古已有之,只是卦序不同。

《周易》的六十四卦卦象是由八卦卦象重叠而来,而其六十四卦次序并非八卦次序的重组。

作为儒道经典,《周易》是一部融卜筮、宗教及哲学为一体的典籍。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孔颖达《周易正义》语),《周易》提供了一整套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思想核心,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

对《周易》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时至今日,《周易》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耀眼光芒。

春秋末年,孔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读易“韦编三绝”,在《易经》上做过很深的功夫,对其进行哲学道德阐述,并传与弟子,经弟子整理而有《周易》十翼传文(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序卦》、《说卦》、《杂卦》,统称《易传》)。

《易传》依经而作,与《周易》本经相为表里。

一、《周易》哲学《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易经》塑造价值观的文献综述赵建苹 09对外2 0901********摘要:《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总纲,自从其诞生之日关于它的研究就从未中断过。

从古至今关于《易经》在风水、算命卜卦等方面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

现代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关于《易经》在企业管理、人生规划、人生发展方面的研究也可谓卷帙浩繁。

然而在新旧价值观念转型时期甚至价值观有些混乱的现代中国,《易经》在塑造价值观上的研究意义却有些欠缺。

因而本人将从易经思想的研究意义,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以及国人精神诟病,《易经》如何为我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对症下药,指点迷津等方面做以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易经》思想价值观重大问题一、《易经》在塑造价值观上的意义《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母,博大而深沉,自然而奥秘。

它可以视为中华文化之母,华夏文化之根。

作为母体,不仅脱胎出了中医、风水、数术、兵法等诸多的中华文明更是对数千年来的炎黄子孙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给予了无穷的帮助。

它的养育和滋润价值更是毋庸言说的。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这里虽然没有血流成河的残忍,却有着优胜劣汰的无情。

如此嘈杂的世界里我们是否就会因为精神的空虚而被轻易地淘汰?《易经》作为国学的经典,不得不说它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更在于对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生命的解读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然而在21世纪这么纷繁复杂的时代,年轻的一代越来越趋于“无聊”、“迷茫”、“寂寞”、“孤独”、“怀疑”。

这是怎么了?时代的物质充裕迷蒙了大家的眼睛,还是我们的一些精神丢失了?此时只要我们回首看一下我们的经典: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整个《易经》已经完全的站在了过去、现在、将来的角度去指导我们该如何在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孔子穷其一生终于得出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真知灼见。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可能觉得很简单。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虽然孔子周游列国并未实现其政治抱负,可是他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强力推荐)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强力推荐)

《周易》及论文其哲学论文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

这使我一时很踌躇。

一则我虽然研究过《周易》,但那是从文学和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而且只涉杂志及古经部分(1);再则自那以后,我虽然一直想从哲学角度再对《周易》、尤其大传部分作些研究,杂志期刊却总苦于没有时间(2);三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应用”的角度去研究《周易》,而且杂志期刊担心一说到《周易》的“应用”,人们就论文会想到占卦算命之类的事情上去。

发表我是一向服膺“善易者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不占”、“子不语怪力乱神”一类古训的。

不过河北教育考试院招生,我最后还是应承下来了。

期刊这主要是我的朋友、任教于作为国家社科研究基地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的林忠军教授,给了我巨大的心理支持。

我们决定共同主编这套丛书。

他在《周易》研究方面的功力是我素所钦信的。

何况还有我的朋发表友们、尤其是在《周易》研究上造诣颇深广州市教育局教师招聘、曾承担发表国家级周易研究项目的杨庆中博士的加盟,这更使我信心倍增。

转眼之间,已经寒暑,各方书稿,陆续告成。

批览之余,考虑到福建教育频道故事会这套丛书的读者层面的特殊性,我想略谈一些想法,一是简要通俗地介绍一下《周易》论文其书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我对《周易》哲理的若干感想期刊,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方法《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

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系。

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思想和道家发表思想在相当程度上的合论文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

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杂志道家玄思也。

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论文的,这浙江教育高考录取就是当时玄学家所谓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

但事实上,《周期刊易》本来并无所谓哪家的。

唯其如此,先秦诸子许多都论文跟《周易》有所关联。

《周易》的起源、结构、目的与影响

《周易》的起源、结构、目的与影响

1.趋吉避凶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 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 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 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 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 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 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王:甲骨文作 ,象斧鉞之形,本為軍事 統帥的權杖。由其有主宰与自由的内涵, 就引申為以貫通三才或德配天地者爲王。 如《說文》云:“天下所歸往也。”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 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 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唐·释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二: “韓康注易曰:‘王,盛也。盛德之至, 故曰王天下也。’”
孟子: 邵雍《觀物外篇: 知《易》者不必引用講解,是為知易。孟 子之言未甞及《易》,其間易道存焉,俾 人見之者鮮耳人。能用《易》是為知《易 》,如孟子,可謂善用《易》者也。
B.道家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 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邵雍《观物外篇》: 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老子,知易 之體者也。
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為兌;乾水生濕 土,故二次一而為坤,濕土生木,故三四 次二而為震巽。以八數與八卦相配而後天 之位合矣”。
(三)《周易》的目的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 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 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 下之疑。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 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 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 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 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 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 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古籍《周易》介绍

古籍《周易》介绍

古籍《周易》介绍古籍《周易》介绍《周易》是我国五经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籍《周易》介绍,欢迎参考阅读!周易内容《易经》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

“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一:爻,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

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按易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

所以用“阳爻”“阴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二: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条“—”“--”奇偶画爻组成。

三:卦名,顾名思义即前面卦画之名,如“坤”“复”“既济”等。

四: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等。

五: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

“—”为九,“--”为六。

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辞,指单条爻的说明、描述文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如“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同一卦六条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以构成完整的发展、发生过程即全卦六爻整体内容总结—卦辞。

七:上卦与下卦和内卦与外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经卦重之演变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所以六爻卦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为“下卦”或“内卦”。

如“复”卦,上“地”下“震”,内“震”外“地”,“谦”卦为“坤”上“艮”下,内“艮”外“坤”。

周易性质《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筮书,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历史书,也有人主张《周易》是一部哲学书等。

《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国学论文

《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国学论文

《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国学论文综观近年来的易学研究,《周易》历史观的内容及其价值曾有不少学者论及。

但多数似乎语焉不详。

至于《周易》历史观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个研究的薄弱环节。

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前辈专家和时贤。

一、《周易》历史观之意蕴中国之有史书,当以《春秋》为先。

《汉书·艺文志》叙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

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是说《尚书》以记言为长,而《春秋》原为记事之籍,后经孔子删节,整理为“六艺”(六门课程)之一。

然《春秋》一书,到了汉代,经学家们却宣称:孔子“笔削春秋”,故蕴有微言大义,以为《春秋》之书法在寓褒贬於记事之文字中,用以示“正名”,定“序分”。

—部《春秋》就非一般的史书,而成了作“经”之法,旨在“借事明义”,为后世立不易之准则。

尤其是董仲舒“谨案《春秋》之中”,“以观天人相与之际”,搞出个“奉天法古”、“三统”、“三正”的循环论历史观,作为经学正统的重要内容。

《春秋》之史学被纳入经学,从中阐发出儒家的古史系统,长期影响着后世史观、史学的发展。

这样,在正统儒家那里,历史哲学往往成为经学的婢女,且以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理论上的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难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地位。

那末,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文化源头究竟在何处呢?我以为在《周易》。

《周易》一书,虽源于卜筮,却以其“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路,由二爻六位;六—卜四卦的象数结构模式,构造成三才一体之道,蕴有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内涵。

近年再版的胡朴安著《周易古史观》一书,就认定《周易》是一部历史典籍,又“本《序卦》之说,于古史立场而解说之”(见该书《自序》)。

尽管有人对此提出驳议,但也承认胡氏之说“的确是创见”(刘长允:《“周易史观”驳论》,载刘大钧主编《大易集成》)。

这可以作为《周易》具有史书之特征,并蕴有史观内容的一个例证。

《周易》的历史观,由《周易》古经发展到战国末的《易传》,有着明显的体系,并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

《周易》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周易》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周易》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内容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更是俯拾即是,历久弥新,了解《周易》及《周易》教育理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周易》教育理念研究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探索教育改革及发展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周易》;教育理念;综述;教育改革《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功利主义的充斥和肆虐使社会伦理面临极大挑战,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走向影响深远,而源自西方的教育理念是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的。

因此,探求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整体观及其衍生的教育理念,梳理出易学思维视域下对“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拓展传统文化的人文意蕴,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探索中国教育的规律,解决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

可以丰实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一、《周易》教育理念的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百年教育理念研究可分为四次热潮,两度曲折。

第一阶段:(1900—1919),从甲午战败全面提倡西学到赫尔巴特学派影响的鼎盛及淡出,教育理念更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阶段:(1919—1949),杜威实验主义教育理念的引进与国人译、编、著中国自身的教育书籍,加速了中国教育理念西化进程;第三阶段:(1949—1956),新中国成立后以意识形态为根本评判标准的教育理念转变。

(应以学习原苏联教育理念及对胡适、晏阳初、梁漱溟、杜威等国内外教育家的批判为阶段性特征);第四阶段:(1957—1966),从教育学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到经历教育大革命的挫折;第五阶段:(1966—1976),“文革”十年教育理论研究停滞不前,是国内教育史上鲜有的大挫折,对教育理念转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第六阶段:(1976至今),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建设,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周易》及其哲学

《周易》及其哲学

《周易》及其哲学《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誉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

《周易》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宇宙万物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智慧。

它的哲学思想深远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对于世界哲学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易》是一部关于变化的经典。

它的核心思想是“易来有德,德来有位,位来有名,名来有实”。

这个思想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而这种变化发展有一个规律,即由易到德,由德到位,由位到名,由名到实。

这种变化过程表明了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从无名到有名、从虚到实的演化过程。

《周易》通过对命运和人生变化的思考,唤起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并提醒人们要顺应时势,认识变化的规律,把握变化的机遇。

《周易》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阴阳五行”。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和五行组成,阴阳和五行是宇宙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

阴阳相对而生,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律。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滋养,构成了宇宙中各种事物的存在和变化。

《周易》通过对阴阳和五行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如天人合一、兼容并包,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构成和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中的“道德经”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源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朴素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的“义理教化”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法制和道德规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义”和“理”的统一,主张个人要有道德操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这一思想观点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周易》的哲学思想也对世界哲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的“变易”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又影响了世界哲学的发展。

例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与经验”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周易》的启发。

同时,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受到了《周易》的影响。

《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

《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

目录是书籍的骨架,也是读者了解书籍内容的重要途径。《《周易》的起源及 早期演变》的目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能够很好地帮助读者把握整本书的核 心内容。
从目录的结构来看,这本书首先概述了《周易》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定义、性 质、历史地位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框架。接着,作者深入探讨了 《周易》的起源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这部 分内容不仅涉及到了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还充分运用了考古 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使得分析更具说服力。
《《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充分展示 了作者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 《周易》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这 本书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夏含夷,他以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呈现 了一部关于《周易》的权威之作。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周易》的起源、 成书过程以及早期演变,让我们对这部古老的经典有了更为清晰、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周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它不仅仅是一部 占卜之书,更是一部关于宇宙万物、人生百态的智慧之作。通过对八卦、六十 四卦的解读,我们可以洞察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探寻人生道路的正确方向。 同时,《周易》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 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的宝贵启示。
在探讨了起源之后,书的后半部分则着重于《周易》的早期演变。这一部分, 作者详细梳理了《周易》从初创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分析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 的特点和变化。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周易》文本的深入解读,揭示了其哲学 思想、宇宙观、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涵。这些内容的阐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 《周易》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

《周易》与中国文化12工设师梁伊晴 2012095344017在接触《周易》之前,我以为其就是命理学。

听老师讲完前面三堂课,我才了解到,《周易》是一个集聚古人智慧的文献,预测现在或未来事情发展的趋势。

然而社会上有些人乱用《周易》,给人算命,算风水,使得《周易》在很多人心中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

更令人心痛的是,作为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伟大瑰宝,居然被国外熟悉运用以抗压我们中国。

还深刻记得老师说过的一件事,在上海建立的一日本企业商业大楼正是利用《周易》八卦风水之理镇压我们中国,而当时的中国人却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经过一学期公选课的学习,虽然我对《周易》并不是很深入的了解,但是我坚信它从始至终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不是单纯的认为,而经过了资料收集和思考。

《周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夏朝已经有了最早的《周易》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都失传了。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周易》是西周时候的周易,所以《周易》的孕育前后至少经过一千多年。

《周易》中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

如果问《周易》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是这样:最早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所有64卦都有卦符。

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

有了符以后还得有名与字。

卦名有音,有音还不够,就有一个字。

我们知道孕育《周易》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是中华文化孕生的年代。

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的,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人的变迁分类为“象”。

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周易》的精神: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

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第一、《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

第二、《周易》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周易》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周易》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原理。

从《周易》看中西哲学——周易论文

从《周易》看中西哲学——周易论文

从《周易》看中西哲学——1309030202 生科院生工刘铭迪昔日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人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1《周易》的理论基础是天地人三才,人与天地是可以并列存在的,中国人虽说敬畏天地,但是更相信自己,相信可以凭人力改变天地;西方哲学的起源,也许就是古希腊神话了,众神皆有着人的七情六欲,十二主神代表着各种自然力,自然是神造的,而神也是一种人。

从《周易》中可以看出儒家的“仁”与“义”,也可以看出道家的自然与无为。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2天、地、人、家、国、天下,《周易》描述了中国伦理的基本骨架。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称“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西方哲学源自古代神话和诗歌中,逐步开始对宇宙的组成以及本源的思考而开始了独立发展。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们多关注自然界,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以及解释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现象。

3公元前5世纪中期,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等所形成的辩士学派将研究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人类本身。

认为“人才是万物之本”。

他们都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真理。

普罗泰戈拉认为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而高尔吉亚却认为所有的都是同样的假,这是怀疑论的雏形。

4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周易与哲学论文

周易与哲学论文

关于周易与哲学论文推荐文章周国平幸福的哲学读后感热度:哲学论文素材内容热度:管理哲学期末论文热度:优秀王阳明哲学论文热度: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热度:本文尝试对周易历史哲学进行探索,一方面肯定周易的哲学意义,同时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概述周易历史哲学的合法性、研究意义及研究路径。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周易与哲学论文,欢迎阅读!周易与哲学论文篇一【内容提要】本文尝试对周易历史哲学进行探索,一方面肯定周易的哲学意义,同时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概述周易历史哲学的合法性、研究意义及研究路径。

【关键词】周易/历史哲学/合法性Zhou Yi;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legality尽管中国哲学史不乏对历史之思,如丹笔著史、臧否人物、窥测时变、感慨风云,却缺乏对历史反思的系统之著作。

《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首先是一本占卜用书,正因为如此才使随后的几千年里对它的研究总是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

拨开历史的烟雾缭绕,每代哲学家的辛苦耕耘,使它的本来面目得以还原,它不仅蕴涵着深刻的思辩哲理,其发射出的光芒也辐射到史学之思。

“《易》之兴,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系辞上》),“《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系辞上》)。

印证《史记》所记载“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结合《周易》的成书时间考证,可以猜想《周易》是一本集周朝开国的历史及政治经验于一身的书,周族的贵族以《周易》教材教育后代,反思殷商之败。

《庄子·天下》称“道术将为天下裂”,所谓“道”即指“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对整体世界的根本把握。

由于历史条件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周易》的作者可能会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不及后人所期望的那般清晰、深入和具体,但毕竟是从整体上对世界做出的一种把握,因而这种认识和把握就必然是全面的、系统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已经给这种可以指导宏观问题的理论创立提供了“全景”式的素材,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周易》可以作为一部指导性的“圣经”面目,出现于浩瀚书海中。

综论20世纪学者对《周易》研究方法的探索

综论20世纪学者对《周易》研究方法的探索

综论20世纪学者对《周易》研究方法的探索摘要:易学史上的“以史解易”法及疑古思潮在易学史上绵延不断,这种实证研易思想对后代治易方法影响很大。

古史辨派、唯物史观的学者及六十年代参与两次“《周易》研究方法讨论”的学者大多都不固守以传解经的旧有研究方法,而是把《周易》经传还归各自的年代进行实证研究。

朱伯崑先生研究《周易》明确区分经传学,这种研易方法的意义必将在未来《周易》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关键词:20世纪《周易》研究方法传统的易学研究中,象数、义理两派的研究路径方法很不同,二者相反相成、冲突激荡、此消彼长、互补融合,共同推动了易学的发展。

这两种解易方法在易学史上绵延了两千多年,是母体也是牢笼,就如智慧须从巫术中破壳而出一样,两派学者都采用过的“以史解易”的方法,作为理性解易法的萌芽就这样被裹挟其中,与易学的发展一同前行。

上古时期,史官保管并精通《周易》,《左传》《国语》中史官就已经用易解说历史的变化了,同时《易·彖》传用文王被囚,箕子劝谏纣王之事说《明夷》。

可见先秦时,易与史就存在着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要么“以易说史”,要么“以史说易”。

后来这种解易法被郑玄、干宝、胡瑗、程颐、李光、杨万里、王夫之、沈竹礽[1]承继,直到章学诚“六经皆史”说一反传统,直接变为了“易即为史”。

“以史解易”和象数解易的主观发挥、随意比附不同,在方法上已或多或少透露出一种科学理性色彩。

科学和质疑就如孪生姐妹,与此同时,易学史上的疑古思潮也从未间断:韩康伯最早对“天道人事偏于上下经”一说提出质疑,唐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首对三易的作者、画卦重卦之人、卦爻辞等做了辨析,对传统象数义理的路子算是一次冲击,接着欧阳修认为《系辞》非孔子作(后叶适亦执此说),再后来朱熹一反传统认为易为卜筮之书,到了清代崔述著《考信录》,否定了“人更三圣”说。

这些质疑的声音都和传统的研易方法有区别,尤其是黄宗羲、黄宗炎、毛奇龄、胡渭从文献考证和辨伪的角度,系统地揭露了宋代的图书学和邵雍的先天易学同道教易学的联系,指出宋易中的象数之学并非《周易》经传的本来面目,并批评朱熹的《本义》和《启蒙》中宣扬图书之学的错误,言辞激烈,批判的本质是就宋人研易的主观发挥特点而言的。

易经3000字论文

易经3000字论文

《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周易》与为人处世之道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外无数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情感,并非惜皓首穷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数热情都献给它。

它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宝贵文化典籍,关于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关于处于大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讲,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置悠长繁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进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速现代化建设与爱惜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排除文明的异化偏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关于我国如此一个历史悠长并曾制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绩中获取可持续进展的原动力,即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现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即是这种时期需要的反映。

咱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咱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踊跃闪光的思想意蕴。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聪慧、人一辈子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进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奉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

因此,咱们相信,《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人类的全面进步。

于是,及时而准确地挖掘《周易》包括的渊博聪慧,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那么,其中很多思想确实是在今天仍然有着指导意义。

第一,易经提出处置天人关系的三大法那么: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定在专门大程度上依托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大体观点,确实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大体上是一致的。

因此,它老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周易的概况

周易的概况

周易的概况《周易》概况一、《周易》名称的内涵《周易》之称,最早见于《左传》。

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

先秦文献典籍也将《周易》简称为《易》,如《论语·述而》:“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又如《左传·昭公十二年》子服惠伯有“且夫《易》不可以占险”之言。

为什么要把书名定为《周易》?自古以来争议不断。

“周”字的含义有两种说法。

(1)“周代”。

《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

”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

(2)“周普”。

郑玄《易赞》曰“'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到周普,无所不备。

”故《周易》的“周”字,意为“周普”。

“易”字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说法。

(1)《说文》训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

象形。

即“易”为蜥蜴之类的生物,古时传说蜥蜴能在十二时辰中变幻其保护色,以便避危求安,故取“变”之义。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云:“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自开天辟地,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

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

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2)《说文》又引《秘书》“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3)《周易·乾凿度》:“'易’一名而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由此可见易有三种含义:一是简易,说明人类认识事物是由纷繁至简约,揭示了世界事物的简易性;二是变易,说明世界万物处在时空转移的运动变化之中,变易性是其特点;三是不易,说明事物之所以为事物,人之所以为人,总有其遵循的发展规律或真理,规律和真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不变性。

周易系列论文

周易系列论文

周易系列论文周易系列论文《作者前言》笔者读《易》十余载,早已解开《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机理,也曾多方寻求途径发表论文未果。

这其间既有“人微言轻”的因素,也有人们有意回避各种“揭秘宣言”的心理定势,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已经拥有两千余年的传统解卦方式,难以接受这“新来的”原本解卦系辞方法。

前段时间,笔者也曾在一些“网络论坛”上初步述及《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原理,而且已经涉及解读方式的具体操作,虽有网友表示兴趣,但仍未引起应有的“敏感”反应。

如此言之,《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原理返现世间,再为“大众文学”,似有一个被重新认识的艰难过程。

所幸的是,人们虽然读不懂《周易》,但仍孜孜以求,痴心不改…其实,《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方法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神秘、那样难以琢磨,只要把握好解读角度就会迎刃而解。

这个“解读角度”,就是沿着二进制序数的进退轨迹去倚数类象地解经读传。

人们的难点不在于“类象”,而在于“倚数”;“倚数”之难不在于深奥,而在于巧妙,出乎人们预料。

人们早在一千年前就知道《周易》“內涵”二进制数理,但都仅从静态角度用二进制数去排名序卦,没有从动态角度去认识二进制序数的进退方式。

这个“序数”运行的“进退方式”是解卦系辞的核心方法,搞懂就入门,仅此一层窗户纸。

当初,笔者就是凭借着对这“倚数”问题的一丝猜想,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逐渐打开了《周易》难开的大门。

但为了谨慎起见,笔者也花了一两年功夫去说文解字,才把《周易》经传文辞一字一词地解读出来,并由此形成了几十万字的正式文稿。

尔后,笔者又陆续解读了一些先秦文献的相关文辞,如《道德经》、《论语》、诸子百家言论等,弄清楚了其解读方式与《周易》如出一辙,都是同一个“象数思维方式”演绎的人文义理。

因此,笔者有充足的理由与证据来保证:完全解开了古人作易的千古“象数天机”。

笔者将这几年先后写成的几篇论文,稍作调整,以《谁还能说<周易>读不懂、没读懂?》的系列论文形式,借助这“网络论坛”一方宝地,将《周易》原本解卦系辞的象数理论公之于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文献综述 关于《周易》哲学化演 进的文献综述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