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

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和含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三者的____成__分____、含量相近。 (2)最主要差别:血浆中的___蛋__白__质___含量较多,组织液和 淋巴的则很少。
3.细胞外液的本质:一种____盐__溶__液____,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变化的原因:
溶质微粒的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
越多
越大
越高
越少 (2)决定因素:
越小
越低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 (3)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主要由 HCO- 3 、HPO24-、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 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 体液的酸碱平衡。
[探究与学习] 与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 是( )
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 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 D.呼吸、内分泌、循环、运动 [答案]B
内环境中的细胞及内环境成分的比较

《内环境与稳态执行》课件

《内环境与稳态执行》课件

稳态的维持机制
总结词
自我调节与反馈机制
详细描述
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器官组织自身的调节等,对内 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反应,以维持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
总结词
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详细描述
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06
总结与展望
内环境与稳态研究的重要意义
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
内环境稳态是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对维持生物体的健康 和生存至关重要。
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内环境稳态失衡有关,因此研究内环境 稳态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研发与治疗策略的指导
深入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助于为药物研发和个性化治疗策 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
内环境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对于细胞乃至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一旦内环境稳态失衡,细 胞代谢紊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内环境与健康密切相关
内环境的稳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内环境稳态失衡有关,如 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缺氧等。
内环境的功能
物质交换
内环境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氧气和代谢废物,同时将细胞 产生的代谢产物运输到排泄器
官排出体外。
维持酸碱平衡
内环境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稳 定,保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 进行。
维持渗透压平衡
内环境通过调节水分子的进出 ,维持渗透压平衡,保持细胞 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凡是存在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成分.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某些酶、激素、抗体、递质、血浆蛋白等. 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一切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血红蛋白、胞内酶、载体等.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囊腔、液体: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以及尿液、唾液、汗液、消化液、泪液等.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 内环境与稳态
高等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那么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他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
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内环境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浆的pH:7.35~7.45; 体液温度在37.5℃左右, 血浆渗透压在37 ℃时约770kPa
细胞对内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它要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pH、一定的渗透压,总之一定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细胞的代谢活动又会使内环境理化性质时刻发生改变,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下面以内环境的PH值为例来说明:
组织水肿及产生的原因:
组织水肿: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渗出,会造成局部( B )
A.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
3、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D )
a
b
组织细胞
c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
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_______.
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mL,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并轻轻震 荡,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 不凝固
④15分钟凝后固,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乙”试 管中的血液____钙_与__血。液凝固有关
(第3步将乳酸改为Na2CO3溶液)
三、稳态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 机体内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网络)
总结
细胞 内液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
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
外界 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和组织液是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练习:
4.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 的液体是:C
A 血液
B 血清
C 淋巴
D 原尿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5.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对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3解)析直】1接.细参胞与外内液环包境括的血系浆统、有淋四巴个、;组织液,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作用;
②表示用2.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考点七 五
1.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②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考点三
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 况如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与
细胞 外液 理化 特性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血浆中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温度: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与汗腺等活动有
关)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的媒介
2.
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
延,都是专用名词。需要注意的是:(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

高中生物PPT课件内环境和稳态

高中生物PPT课件内环境和稳态

二.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因为细胞的活动基本上是由多种多样的酶 所促成的反应,这些反应要求有合适的温度、 酸碱度,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 等到。失去了这些条件,代谢活动就不能正 常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小结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 血浆。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的稳定需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的活动来完成。

(2015.10)8. 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 的是( B ) A.水 B. 红细胞 C. 钠离子 D. 氧气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占2/3)
组织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占(1/3)
血浆
淋巴
内环境三种主要成分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关系
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血浆
双向渗透
组织液
单 向 渗 透
O2和营养素 CO2和代谢废物

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
量有关(主要是Na+和Cl-) 37℃时,人类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酸碱度
血浆pH=7.35~7.45 HCO3-、HPO4- 等离子维持pH的稳定

温度:
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渗透压调节 如: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 吃太咸或大量出汗就多喝水等。

内环境的稳态ppt课件

内环境的稳态ppt课件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
√ 稳定。( )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讨论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可以反
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 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巩固练习
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 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自变量: 酸性、碱性物质 HCl/NaOH 溶液(0.1mol/L)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 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 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 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 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 会导致死亡。
思考: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况?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内环境和自稳态》课件

《内环境和自稳态》课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衰退,内分泌系 统调节能力下降,也可能导致内环境失衡。
生活习惯
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 习惯可能导致内环境失衡。
内环境失衡对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04
代谢紊乱
内环境失衡可能导致糖、脂肪 、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引发肥
胖、糖尿病等疾病。
免疫系统失调
内环境失衡可能影响免疫细胞 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系统失 调,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相对恒定,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
内环境的功能
01
02
03
物质运输
内环境能够运输氧气、营 养物质、代谢废物等,维 持细胞正常代谢。
信息传递
内环境中的激素、神经递 质等能够传递信息,调节 细胞功能和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
内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能够抵御外来病原 体的入侵,保护机体健康 。
平衡状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和自稳态的平衡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节机制实现的 ,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这些调节机制相 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和自稳态的平衡。
04
内环境失衡和疾病的关 系
内环境失衡的原因
外界环境因素
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辐射等外部因素可能引 起人体内环境的失衡。
内部生理变化
自稳态
指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自我调节和维 持机制。
生物体内环境
自我调节和维持机制
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 化反应,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
指生物体内的细胞、组织、器官等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自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快速 调节内环境的各种生理参数。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48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48张)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 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 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 小,这是为什么?
▪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_缓__冲____作
用的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H2CO3/NaHCO3
例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
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A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例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
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D
B.B. H2O2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葡萄糖、氨基酸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 碱度
2、体内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一样吗? ▪ 血细胞- 血浆 ▪ 组织细胞- 组织液 ▪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淋巴液 ▪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液、组织液 ▪ 口腔上皮细胞、皮肤细胞 组织液
例1: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
例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D
B.牛奶被饮入胃中
_消__化__系统、_循___环__系统、_呼__吸__系统、_泌__尿__系统
营养物质
外界环境
_内__环__境___
营养物质
细胞
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源自_内__环__境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例4: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
一种? A间接交换
B直接交换
C
C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例8. 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

内环境与稳态PPT教学课件

内环境与稳态PPT教学课件

(可变的,又相对稳定)
主要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020/12/10
8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9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
2020/12/10
1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2020/12/10
2
概念: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占2/3)
血浆
体液:
细胞外液
(占1/3)
(由细胞外液 构成的细胞直 接生活的液体 环境叫内环境)
组织液 淋巴等
2020/12/10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浆
2020/12/10
4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020/12/10
5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排泄系统 消化系统
2020/12/10
6
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血糖浓度 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
2020/12/10
7
稳态: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 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 肾、皮肤和、消肺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外界 环境
•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淋巴和组织液是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 经过几层磷脂分子?(4层)
3、正常人体的体温总能维持在 37℃左右,所以说是绝对稳定的。 ()
4、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例如酸碱平衡
血液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机体 剧烈 运动
乳酸 +NaHCO3 H2CO3
乳酸钠 +H2CO3 H2O+CO2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联系
细胞内液 双向渗透
组织液
血浆
单向渗透
淋巴循环
淋巴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
食物
外 消化系统


O2
血液循环

血浆 组
体 内
境 呼吸系统



中 的 物 质
CO2 尿素、尿酸等
系 统
淋巴循环
淋巴


排泄系统
(肾脏、皮肤)
练习
组 织 细 胞
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主要)
稳态会遭到破坏吗?
发烧的病人
高原反应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 紊乱,并导致疾病。
血液中钙、磷含量降低 血钙过高:肌无力
成年人:骨软化病 儿童:佝偻病
细胞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稳态的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不同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思考: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是 内环境吗?是体液吗?
★3、属于内环境成分:
1、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 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例如:水、无机盐、氧气、二氧化碳、 某些酶、激素、抗体、递质、血浆 蛋白等.
★4、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①一切与外界相通的 管道: 消化道、呼吸道 囊腔: 膀胱、子宫 液体: 尿液、汗液、消化液、 泪液等.
②一切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 血红蛋白、胞内酶、载体等.
例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
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练一练
内环境中不含
C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7、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D液体
消化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1)C和D 液体分别为 细胞内液、。淋巴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来自中的 毛细血结管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渗透( 扩。散)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 5.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 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B)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 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 A.①②③ 原B因.:尿①液③不④足,代谢 ▪ C.①②④产大物量D不含.能氮②排废出物③体及④外其,他致毒使性
物质在体内堆积 。
6、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血浆,组织液,淋巴,消化,排泄
A、B、C、D、E各代表什么?
三、稳态
1.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
机体内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特点: 一种可变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理 人的体温: 37℃左右
化 PH: 性
7.35~7.45
质 血糖的浓度: 80-120 mg/dl
(C)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D)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 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拓展:组织液增多会出现什么现象? 组织水肿
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 过敏、肾炎、损伤 ——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增加,吸水造成水肿。
(2) 营养不良,摄入的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3)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溶质微粒数增多,组织液 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讨论
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 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 环境有何异同?
一、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①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 (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
外界环境 水
草履虫
②多细胞动物的绝大数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外液间接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
细胞外液
外界环境
二、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
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 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体 液
(存在于细胞内,占2/3)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血浆

(存在于细胞外, 占1/3)
淋巴

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相对于动物 体外界环境而言,在机体内部因此又叫内环境
(4)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增多, 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液增多。
例.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 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B)
• A 血浆量增加
• B 组织液增加
• C 组织液减少
• D 淋巴减少
小结
细胞 内液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
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
呼吸中枢
蔬菜 水果 中的
Na2CO3
进入 Na2CO3 +H2CO3 血液
呼吸运动增强、增 加排气量、排出CO2 NaHCO3
过多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
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