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天体:指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存在形式。主要类型: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如下图: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的理解):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
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比较项
自转公转目
示意图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为150/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晨线(黑夜进入白天,对应日出)、昏线(白天进入黑夜,对应日落)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产生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经线地方时±经度差/15(左减右加)注意画数轴解决
区时的计算: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几个小时,左减右加。若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为两个时区序号之差。若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差为时区序号之和。注意画数轴解决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右向左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左向右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3)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º26′。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
四、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赤道上的点任何时候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度,白天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小于0。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叫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此日全
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当有太阳直射的时候)。
4)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H=900-︱直射点纬度±所求地纬度︱(同减异加)。
五、四季和五带
季节的划分: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光照侧视图的判读:
几点说明:
①据图判别节气(二分二至日),依据图中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进行判断。
②图中晨昏线的判别及隐含的时间信息: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③特殊地区昼夜时长的判读:赤道上的点始终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昼长为24小时,夜长为0小时;极夜现象的地区相反。
④注意昼夜长短分布情况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描述。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划分为大气圈、水圈(连续但不规则)和生物圈(占有岩石圈上部,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下部)。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圈层范围特点
地壳莫霍面以
上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
均厚度约为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17Km
处
莫霍面纵波和横波通过时波速都突然增大。
地幔莫霍与古
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古登堡面距地表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减慢,横波突然消失。
地核古登堡面
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所以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或者说成地表以下,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春分、秋分夏至日冬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