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巴金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

文章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重点在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时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描绘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因为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原因,学生对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海上日出独特而伟大的景观感受较浅。

学生已初步掌握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但是对于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尚需加强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海上日出过程中景物的变化,想象海上日出的画面。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看过日出吗?能说说你的印象吗?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妙笔生花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

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2.介绍作者。

巴金(1904—2005)中国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带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

作品风格热烈而浪漫,感情充沛,具有激进的批判现实的意义。

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海上日出》2.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海上日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归纳诗歌《海上日出》的基本意思;3.掌握诗歌《海上日出》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4.增强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海上日出》的意境;2.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及表达方式。

4. 教学难点1.综合诗歌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和理解;2.在诗歌《海上日出》中领悟作者的意图。

5. 教学准备1.课文《海上日出》的复印件;2.录音机。

二、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放一段关于海上日出的美丽图画,并播放一段自然海浪声音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 学习任务1.学生默读诗歌《海上日出》,感受诗歌的意境;2.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3.整理诗歌的关键词语;4.老师分层次讲解诗歌内容;5.小组合作朗读诗歌;6.听录音,模仿配音。

3. 拓展老师提问:诗歌《海上日出》中作者对海上日出的情感表达如何?4. 总结老师归纳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海上日出》的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比较肤浅。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问学生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深度理解诗歌的意蕴,同时在教学中利用更多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希望通过持续的反思和改进,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

以上是《海上日出》的教案及教学反思,谢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课件

奋热 发爱
有云时的日出景色
向自 上然
总结: 伟大奇观
主旨概括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的顺序,描绘了天气晴好、白云飘拂和乌云 蔽日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观,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一
拓展一
欣赏视频《海上日出》
返回
拓展二
太阳的雅称 1. 春天的太阳——春晖 2. 夏天的太阳——骄阳 3. 早晨的太阳——朝阳、旭日 4. 黄昏的太阳——夕阳、残阳、斜阳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 太阳、云和海水,连我 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不仅……也……”写天空在有黑云出现的情况 下,太阳透过重围,照亮一切。抒发了作者对日 出的赞美之情。
思考:作者描写了日出时的哪些景象? 又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描写了日出时的两种景象:天气晴朗和有云 (有薄云、有黑云)的情况下的景象。
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 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因为太阳通过云层射出来,灿烂耀眼,天和 水都是一片灿烂的亮光,所以很难分辨出哪里是 水,哪里是天。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
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
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
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透”“镶”“染”等一系列的动词,形象地描绘
了太阳冲破黑云时的变化之美。暗示了光明的力量是不 可阻挡的,表达了作者当时激动、惊喜的心情。作者借 景抒情,日出的壮观景象使作者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镶:(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感知日出时的景象: (1)课文哪段话告诉了我们作者观日出的时间、 地点和周围环境? (2)哪些段落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3)哪段话写出了作者观日出的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通过描述海上日出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也很多,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学生可能不太熟悉,需要进行重点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描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的图片和重点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太阳上升的艰难情景,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第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第一课教学设计

16 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简介背景。

1.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灿烂目不转睛(2)师引导:同学们,看到这2个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看到“灿烂”,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的烟花。

示例2:看到“目不转睛”,我就想起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魔术表演,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的样子。

2.导入课题。

(板书:日出)师:看到日出,你又会想到哪些画面?示例:我想到了绚丽的朝霞,还有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的太阳。

3.出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1)师完整出示课题。

(板书:海上日出)(2)生齐读。

(3)师述: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

虽不能亲眼看到画面,但我们可以透过语言文字,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领略海上日出的美丽与神奇。

(4)【课件出示】背景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写作背景: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海上日出》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海上日出》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海上日出》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并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红霞的fàn wéi()不断扩.(kuò kuò)大,太阳好像负着重荷.(hé hè)似的nǔ lì()上升,终于跳出海面,刹.(chà sh ā)那间放出càn làn()的亮光。

二、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选择合适的意思。

(填序号)浅: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与“深”相对。

②程度轻,不严重。

③颜色淡。

1.天的尽头是一片浅蓝,与平静的湖面融为一体。

()2.每年的3·15晚会都会曝光一批害人不浅的无良商家,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3.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4.山洞里黑咕隆咚的,一点儿光亮也没有。

()5.老爷爷丢了一颗石头到水里,想试试这条河的深浅。

()光亮:①形容词,明亮。

②名词,亮光。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1)“红得非常可爱”这种表达方式很有意思,我们还可以说:蓝得,黑得。

(2)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请你也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写月亮出来时的情景:。

2.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1)“不转眼地望着那里”让我想到一个四字词语。

(2)描写日出时分景象的诗句我们也学过,比如《》中的“”。

四、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③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④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16海上日出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16海上日出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6 海上日出登泰山观日出(节选)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

就在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游览胜.地()①胜任;②制服;③名胜古迹。

(2)依稀可辨.()①辩论;②区分、辨别;③治理。

2.照样子,写词语。

白雾茫茫(ABCC式):、重重叠叠(AABB式):、3.读画线句子,“我”的喊声里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4.找到关于云海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云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这些特点?5.太阳出来了,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 (1)③(2)②2. 示例:白雪皑皑微波粼粼浩浩荡荡郁郁葱葱3.“我”的喊声里包含着喜悦和自豪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课《海上日出》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课《海上日出》教案(第一课时)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把这些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2)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美丽、漂亮、神奇、壮观、壮丽)
(3)师: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预设:第2~5自然段)
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简要介绍创作背景,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对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要传授识记方法,教学多音字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区分。
①师指名读生字、词语,相机正音,重点强调“努、刹、镶、紫、荷”五个字的读音。其中,“荷”在课文中读“hè”,可组词“负荷”,它还有一个读音是“hé”,可组词“荷花”。
②全班齐读。
③师指导识记字形,重点指导书写“范、镶”。
a.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范”字,提醒生:“范”字上下结构,草字头。“范”组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4)背景简介。(出示课件)
二 、 识记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
(2)画一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b.“镶”字笔画比较多,师重点指导右边“襄”书写。(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理解字义。(出示课件)
(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用其他字替换句中的带点字,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嵌、贴)

部编版小学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海上日出》课文原文及赏析《海上日出》课文原文: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嗡嗡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赏析:《海上日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经典课文,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色和自然的魅力。

文章首先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期待,接着详细描绘了日出的过程。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阳从天边升起的景象,从最初的红霞,到太阳的小半边脸,再到完全跳出海面,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生动形象。

这种逐步推进的描绘方式,既符合日出的实际过程,也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日出的壮观和神秘。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太阳描绘为一个努力上升、冲破云霞的生命体,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效果。

同时,通过对云彩、海水和光线的变化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变幻无穷。

总的来说,《海上日出》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优美散文,也是一篇富有哲理和人生启示的文章。

它引导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生命的活力和坚韧,同时也启发他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质PPT课件
示例:作者写有乌云时,“太阳在黑云里 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 道发光的金边”。“镶金边”这个说法非常准 确地写出了阳光从云缝中漏出来的场面,和我 在云层厚重时观日出所看见的一模一样。
课外练习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搜集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或短文读一读,
比较与本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写作背景
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 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 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 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 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 来。
自读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 ,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新知讲解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 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 又怎么样?
新知讲解 (1)太阳努力上升。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
(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 上升。
新知讲解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 红得非常可爱。 上面的片段中红色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新知讲解
这是1927年1月,巴 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 在途中写下的这篇杂记。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 面抓住景物的特点勾画出 了一幅朝阳初升、瞬息万 变的奇妙景象。
新知讲解
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 ”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新知讲解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 着那里。
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 出的心情。
拓展发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练习题附答案第16课《海上日出》一、读拼音写汉字。

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透出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变得光亮了。

二、多音字组词。

重(chóng)重(chónɡ)荷(hè)转(zhuǎn)荷(hé)转(zhuàn)三、按要求写句子,再写出原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太阳像负着重担似的,慢慢地向上升。

(缩句)原句修辞手法:比喻。

2.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原句修辞手法:感叹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日出前,天空还是黑暗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红霞,红霞的范围不断扩大。

日出时,天空中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接着太阳慢慢地升起来,到了最后太阳完全冲破云霞,完全升起来,颜色金黄。

五、重点段落品析。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慢慢地升起来,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升起来,颜色金黄。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日出前的天空是黑暗的,日出时太阳的颜色是金黄的。

2.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颜色变化,还抓住太阳升起的速度和云霞的变化来写。

3.作者采用描写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美丽。

4.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作者可能会惊叹于日出的美丽,感叹自然的奇妙。

他可能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心情可能会变得非常愉悦。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日出看日出需早起。

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 海上日出》精品ppt课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 海上日出》精品ppt课件
根据部编版教材修订 四年级(下)
16.海上日出
生课 字件
会写字
kuò
笔顺:
音序:K
结构:左右
偏旁:扌 笔画数:6
形近:旷工 采矿 粗犷
组词:扩大 扩张 扩充
fàn
笔顺:
音序:F
结构:上下
偏旁:艹 笔画数:8
形近:冒犯 苍茫 沧海
组词:模范 示范 范围

笔顺:
音序:N 结构:上下 偏旁:力 笔画数:7 形近:愤怒 饶恕 弓弩 组词:努力 努眼 达努节
c 笔画数:8 形近:杀鱼 计划 条例 组词:刹那 罗刹 一刹那
làn
笔顺: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火 笔画数:9
形近:栏杆 拦住 打烊
组词:腐烂 灿烂 绚烂

笔顺:
音序:T
结构:上下
偏旁:日 笔画数:12
形近:辇车 潜水 赞同
组词:代替 替身 替换
xiāng

笔顺:
音序:X
结构:左右
偏旁:钅 笔画数:22
形近:吵嚷 土壤 瓜瓤
组词:镶嵌 镶金 金镶玉

笔顺:
音序:Z
结构:上下
偏旁:糸 笔画数:12
形近:柴火 有些 紧张
组词:紫色 深紫 紫红
jǐn
笔顺:
音序:J
结构:左右
偏旁:亻 笔画数:4
形近:双手 对错 感叹
组词:仅仅 仅有 不仅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和同桌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情况。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第16课:海上日出一、读拼音写汉字。

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tì()黑云xiānɡ()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zǐ()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jǐn()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二、多音字组词。

冲 chōnɡ()重 chónɡ()chònɡ() zhònɡ()荷 hè()转 zhuǎn()hé() zhuàn ()三、按要求写句子,再写出原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缩句)原句修辞手法: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原句修辞手法: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日出前,天空还是(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 ),红霞的范围( )。

日出时,天空中出现了( ),接着( ),到了最后( )。

五、重点段落品析。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慢慢地(),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霞,完全()海面,颜色()。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 这段话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变化,还抓住太阳()和()的变化来写。

3.作者采用()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美。

4.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日出看日出需早起。

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

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

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 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PPT课件

四、板书设计
总起:时间、地点、环境
(1)
浅蓝→红霞→
日出前:越来越亮
晴天时 16海上 分述
日出 (2—5)
小半边脸→上 日出时:升→冲→跳 薄云时: 透→直射→
有云时
亮光
黑云时: 镶→冲→染
总结:伟大的奇观
→光亮
(6)
雄伟 壮观
五、课堂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 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 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 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六、拓展积累
描写日出的词语: 旭日东升 喷薄而出 霞光万道 光芒万丈 冉冉升起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小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太阳慢慢靠近西山,夕阳的余晖斜洒在原野上,大地
好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余晖斜射在流动的小河上,粼粼 的波纹金光闪闪,惹人喜爱。过了一会儿,太阳把半边脸 藏在山后,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依依不舍地离去。面对 夕阳,大公鸡慢慢脱下金色的披风,昂__首__挺__胸__地__唱__起__了__欢__送_ 的__歌__:__“__喔__喔__喔__,__我__是__大__公__鸡__,__我__送__太__阳__公__公__回__家__。_ ”末了, 西山背后好像有一只手往下拽,太阳一会儿就没有了踪影。 不多时,那多彩的晚霞,也在归林的鸟雀声中收起了余晖。
)顺序一步一步地
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
化,还抓住太阳( )和( )动的态变化来写。
颜色
光线
新知讲解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 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 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海上日出》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海上日出》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16 海上日出登泰山观日出(节选)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

就在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游览胜.地()①胜任;②制服;③名胜古迹。

(2)依稀可辨.()①辩论;②区分、辨别;③治理。

2.照样子,写词语。

白雾茫茫(ABCC式):、重重叠叠(AABB式):、3.读画线句子,“我”的喊声里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4.找到关于云海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云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这些特点?5.太阳出来了,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 (1)③(2)②2. 示例:白雪皑皑微波粼粼浩浩荡荡郁郁葱葱3.“我”的喊声里包含着喜悦和自豪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精品课件(共86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精品课件(共86张PPT)
这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哪个更好?为什么? 运用拟人手法具体而又形象地描述了太
阳上升的动态过程。
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表达了作 者对日出的无 限喜爱之情。
阅读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两个 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景象?
太阳在白云中飘浮的景象
黑云蔽日以及太阳冲出重围的景象
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文坛的巨匠,2003 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中篇小说《新 生》,散文集《随想录》等。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熟悉生字词,并说说课文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伟 大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 种伟大的奇观?
“伟大”——品格高尚,才识卓越, 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 景仰或钦佩的算伟大”。
“奇观”——雄伟壮丽而又罕 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算奇 观”。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海上日出不同景象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 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形状:小半边脸→圆东西 色彩: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红得非 常可爱→深红
2. 这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什么内容?
这段话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主 要写了太阳从露出头儿到完全升离海面 的过程。
三、课外积累。
与大海有关的四字词语
惊涛骇浪 翻江倒海 汪洋大海
波澜壮阔 大海捞针 海枯石烂
波澜不惊 碧海青天 海纳百川
课后作业
1.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日出景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一段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课《海上日出》字词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课《海上日出》字词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课《海上日出》字词知识点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是《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该作品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海上日出的美景,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下边整理分享该课文的各类组词。

一、生字组词1.仅(jǐn),4画,左右结构,部首:亻组词:不仅(bù jǐn) 、仅仅(jǐn jǐn) 、仅存(jǐn cún) 、仅次于(jǐn cì yú) 、绝无仅有(jué wú jǐn yǒu) 、仅容旋马(jǐn r óng xuán mǎ)2.紫(zǐ),12画,上下结构,部首:糸组词:紫色(zǐ sè) 、紫陌(zǐ mò) 、紫薇(zǐ wēi) 、紫燕(z ǐ yàn) 、紫貂(zǐ diāo) 、紫檀(zǐ tán)3.镶(xiāng),22画,左右结构,部首:钅组词:镶嵌(xiāng qiàn) 、镶边(xiāng biān) 、金镶玉裹(jīn xiāng yù guǒ)4.替(tì),12画,上下结构,部首:曰(日)组词:替换(tì huàn) 、替代(tì dài) 、代替(dài tì) 、交替(jiāo tì) 、更替(gēng tì) 、接替(jiē tì)5.烂(làn),9画,左右结构,部首:火组词:腐烂(fǔ làn) 、灿烂(càn làn) 、糜烂(mí làn) 、溃烂(kuì làn) 、烂熟(làn shú) 、烂醉(làn zuì)6.刹(chà),8画,左右结构,部首:刂组词:刹那(chà nà) 、古刹(gǔ chà) 、刹那间(chà nà jiān) 、一刹那(yī chà nà) 、刹时(chà shí) 、刹刹(chà chà)7.努(nǔ),7画,上下结构,部首:力组词:努力(nǔ lì) 、努嘴(nǔ zuǐ) 、撑眉努眼(chēng méi n ǔ yǎn) 、努牙突嘴(nǔ yá tū zuǐ) 、张眉努眼(zhāng méi nǔ yǎn) 、张眉努目(zhāng méi nǔ mù)8.范(fàn),8画,上下结构,部首:艹组词:范围(fàn wéi) 、师范(shī fàn) 、范文(fàn wén) 、就范(jiù fàn) 、典范(diǎn fàn) 、范例(fàn lì)9.扩(kuò),6画,左右结构,部首:扌组词:扩展(kuò zhǎn) 、扩张(kuò zhuāng) 、扩大(kuò dà) 、扩充(kuò chōng) 、扩散(kuò sàn) 、扩建(kuò jiàn)10.镶(xiāng),22画,左右结构,部首:钅组词:镶嵌(xiāng qiàn) 、镶边(xiāng biān) 、金镶玉裹(jīn xiāng yù guǒ)形近字组词扩(扩张)旷(旷达)范(模范)茫(苍茫)努(努力)怒(发怒)烂(灿烂)拦(阻拦)镶(镶嵌)嚷(叫嚷)仅(仅有)汉(汉字)多音字组词荷:hè电荷 hé荷花刹:chà刹那间 shā刹车近义词比较清静——安静忽然——突然容易——简单灿烂——耀眼反义词比较出现——消失扩大——缩小加强——减弱容易——困难词语释义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精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精美课件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 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刹那(shā chà)
·· √√ 负荷 (hé hè)
镶嵌(xiānɡ ránɡ)
··√√ 不仅 (jǐn jìn)
代替 (tī tì)
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天空色彩的变化是怎样的?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 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 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 会儿,在那个地方 出现了太阳的小半 边脸,红是真红, 却没有亮光。
16 海上日出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同学们看过日出吗?能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吗?
走近作者
巴金(1904.11.25- 2005.10.27)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作 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家》《春》《秋》《雾》《雨 》《电》《随想录》等。
学习目标
··√√ 灿烂 (lán làn)
二、选词填空。 壮观 奇观
1. 钱塘江的潮汐是一大( 奇观 )。 2. 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壮观 ) 。
16 海上日出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按景物变化的顺序来描写的方法。(重点) 3.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难点)
太阳快 要升起来之 前,天空的 变化很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

第五单元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

“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6海上日出》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6海上日出》 部编版

《16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能说出作者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

2.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3.观看视频,能用学过的方法写出景物变化的过程,培养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海上升明月视频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今天,我们继续领略巴金先生笔下的奇观——《海上日出》。

板书,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对照图片,找到相应的段落。

二、细读文本,提炼方法1、哪种情况下的日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默读课文思考:晴天时的海上日出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关键词句进行批注。

(提示:从颜色,光亮,动态三方面进行。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4、小组交流5、小结:刚才大家抓住时间的变化,景象的变化进行了精彩的汇报,让我们身临其境地观看了日出的变化顺序。

6、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表示时间和景象变化的词语、句子。

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7、交流中发现大家对“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个句子非常感兴趣。

为什么?(1)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日出的变化顺序。

老师想采访一下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2)请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读出来!(3)小结:刚才同学们关注到了“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这几个动词,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日出上升的过程是多么的奇妙,多么的奇特!此时此刻,我们的心和作者的心一样,不由地发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4)下面我们就近距离的观看海上日出上升过程的奇观!看完视频,我们会不由地发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5)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日出变化顺序的奇妙,奇特读出来!三、读写迁移,学习表达1、观看视频,欣赏海上月亮升起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
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

“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
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

“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浅蓝红霞
日出时
雄伟壮丽
1.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课堂中,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的日出景象,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建议从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