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合集下载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

浅论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究提要: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萧红通过其作品描述了女性人生的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不仅拷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而且深入女性精神肌理,挖掘女性自身的精神病弱,即充当了男权社会的同谋。

全面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

关键词:男权压制;悲剧命运;女性意识。

萧红,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其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

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称得上独树一帜。

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探究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萧红的童年生活缺乏温暖和爱护;成年之后,把希望寄托于爱情,却又屡遭挫折,几次离异;一生追求爱和温暖,最后落得客死异乡。

所以她的作品大多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何谓女性意识呢?乐黛云教授认为应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结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以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生理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

”[1]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体验,从社会层面观照下层女性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困境,从自然层面表现女性的生育苦难,从文化层面揭示了性别关系中男性对于女性人格和尊严的践踏,批判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对于女性的束缚,这一切都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凡是以自我为中心,受自我限制的作家都有一种为那些气量宽宏,胸怀扩大的作家所不具备的力量。

它能把他们的心灵所熔铸的形象原原本本的描摹出来,而且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美,独特的力量,独特的敏锐。

”萧红也正是这样有个性的作家,她不是政治理论或文学思潮的复写者,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书写着女人自身的生命体验,以女生为主体将人生的荒凉感与女性的悲剧融为一体。

关于萧红爱情与其创作的几点认识

关于萧红爱情与其创作的几点认识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坛三十年代时,萧红小说的出现在思想上更大胆地冲击着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上更勇敢地打破旧的成法。

本文是通过萧红的情感方面入手,尝试着分析她的情感方面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解读。

萧红身世坎坷,特别是她的情感经历波折复杂。

作为一名亲历了人生大不幸的敏感的女性作家,萧红对妇女的窘困处境与悲剧命运有着尤为刻骨的体验与感受。

漂泊岁月寂寞路,坎坷曲折的爱情经历和由此而来的生活的方式,使萧红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表现独树一帜,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

关键词萧红爱情悲剧女性命运情感波折引言痴小人家女,山河意气倾。

抛家从此去,颠沛终此生。

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已经突破了对萧红“抗日作家”的认识,将其归入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典型作家的范畴。

然而,依然不能涵盖萧红作品的全貌。

萧红作品中对女性生育过程近乎阴森恐怖的描绘,对农村女性愚钝猥琐的外观描写,以及对她们丑陋畸形的心灵刻画,都超越了一般女性作家对妇女同情体谅的单向性思维,具有开掘纵深和拷问灵魂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作家,萧红的创作何以能如此独特深刻?我们有必要借助新的文化史料重读萧红,探讨萧红的情感经历与文学创作内在关系这一问题出发,对萧红创作思维发展变化的潜在原因进行一些探索。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黑龙江省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

尤其是受鲁迅、矛盾和辛克莱的作品影响。

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自此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多舛生活和屡遭创伤的爱情磨难。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在东北作家群里异常璀璨,其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抗战文学”的时空局限,深深具备了放之后世而皆准的超时代意义,尤其是是她细腻的感情思维和精细的刻画泽被后世。

究其原因,寂寞的爱情空间和伤痛的爱情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当然不可忽视。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生死场》描写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态度。

本文将以《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现代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死场》这部小说。

《生死场》讲述了一个女子静秋的命运,她因为家庭的贫困被迫与一个瘸子结婚。

在这段婚姻中,静秋遭受了丈夫的虐待和歧视,她的人格也逐渐受到了摧残。

最终,她怀有身孕,但却因为无法承受身心的折磨而选择了自杀,以求解脱。

小说中对静秋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了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妇女地位低下且受到限制。

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庸,她们的人格和自由常常受到忽视和侵犯。

《生死场》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再现。

静秋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是无数中国女性命运的写照。

她们或被迫婚姻、或受男性暴力、或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受尽委屈和折磨。

这些悲剧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并非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是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封建思想逐渐淡化,但女性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仍然面临挑战。

女性权益和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

通过改革和取缔性别歧视,提高女性地位和权益,促进性别平等,仍是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保障女性的权益和地位。

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在学校、媒体、社会中,普及性别平等观念,促进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人格和价值。

需要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女性的权益,提高女性地位,纠正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社会应当加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管理和预防,给予受害者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萧红的坎坷情路名人小故事

萧红的坎坷情路名人小故事

萧红的坎坷情路名人小故事她长相一般。

留在世上最常见的照片,穿厚旗袍,麻花辫子,齐刘海。

如果1931年的10月,她没有遇见作家萧军,也许,她这生就和写作无缘了。

可是,她遇见了他。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她便是萧红,那个写过《呼兰河传》,在当年文坛异常耀眼的女子。

1彼时,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里,萧红已走投无路。

她身怀六甲,行动吃力,而且还有疾病。

因为欠旅店600元食宿费,被旅店老板威胁,如果还不起钱就要把她卖到妓院。

而在半年前,事情还不是这样。

那时,萧红已与第一个男人王恩甲订婚,但莫名其妙与另一个男人逃婚出走。

过了一段时间,生活无以为继的萧红被迫从北平回到哈尔滨,违心答应与王恩甲同居。

王恩甲是呼兰县驻军邦统王廷兰之子,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萧红并不爱他,并且因为逃婚,已被王家取消婚约,可是迫于生活重新回到哈尔滨时,走投无路间被王恩甲撞见。

王答应与她结婚,然后陪她去北平读书。

也许去北平读书给萧红的诱惑太大了,萧红与他在东兴顺旅馆内开始了同居生活。

因无经济供给,他们拖欠了旅店不少钱,店老板怕他们跑了,安排他们住在一间小窗上有铁栏杆的小仓库内。

日子一天天过去,欠的房钱越积越多,王恩甲还不上钱,对已怀孕的萧红也失去了兴趣,于是谎称回家取钱,从此一去不返——仿佛一场报复,她逃了他的婚,他逃了她的家。

王恩甲的逃跑,让萧红身陷绝境,像被困在荒芜又没退路的孤岛。

就这样等死吗?可是肚子里的孩子又时时提醒着她,她现在已不是一个人。

绝境中,萧红向哈尔滨的《国际协报》求助。

她没有想到自己的求助信会有反响,而且编辑还会来探望她。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萧军。

她看着他,眼里满是感激。

2萧军当年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经常在报刊上发些文章。

见到萧红的第一面,他有点儿被吓住了。

眼前的女子如此落魄,除了年轻,毫无美感可言。

病和憔悴让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变成一个沧桑的妇人。

两个人在旅店里说了会儿话,萧红开始对他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从小时一点点地说起,那个封建地主的家庭,严厉的父亲,幼时丧母的痛楚,小学毕业即被父亲逼婚,在抗拒一年后才得以继续读中学。

女作家萧红情爱路上一错再错

女作家萧红情爱路上一错再错
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是甄士隐的独生女。3岁那年的元宵节,她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看护不当而被人贩子拐走,后来落到薛宝钗的哥哥“呆霸王”薛蟠手中。与香菱一样,萧红的人生也是惹人怜惜的。不过,与香菱的祸起于偶然不同,萧红的不幸主要源于她自己“痴心女子偏遇负心汉”的盲目追求与错误选择。
萧红本姓张,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今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户富裕家庭,被传统命相认定为命贱不祥。她从小得到祖父张维祯的宠爱,父亲张廷举却对她较为冷漠。1919年8月,母亲姜玉兰病故,留下萧红与3个弟弟。同年12月,张廷举续弦。
萧红:“你去打游击吗?那不会比一个真正的游击队员更价值大一些,万一牺牲了,以你的年龄,你的生活经验,文学上的才能……这损失,并不仅是你自己的呢。我也不仅是为了‘爱人’的关系才这样劝阻你……这是想到了我们的文学事业。”
萧军:“人总是一样的……谁是应该等待着发展他们的‘天才’,谁又该去死呢?”
经过反复争吵,原本想去五台山打游击的萧军转往延安。萧红、端木蕻良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到了西安。据丁玲回忆,她曾劝说萧红前往延安,萧红为了避开萧军而拒绝。丁玲到延安后,拖着萧军回西安,想对两人的关系做最后弥补,却遇见萧红和端木蕻良在一起。萧红微笑着对萧军说:“三郎,我们永远分手吧!”
做了多年受气包
1932年6月,在东兴顺旅馆充当人质的萧红,向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求救。裴与孟希、舒群等文学青年先后到旅馆看望萧红,他们中间有一个叫三郎的已婚男子,真实姓名叫刘鸿霖,后来的名字叫萧军。21岁的萧红打动26岁萧军的,是随意涂抹的一首小诗:“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摘要:萧红,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令人极度心疼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生的是流水般的命运。

家庭的不幸使她的童年不堪回首,离开家庭的束缚后则是爱情与现实物质对她的折磨,故而她的一生都呈现着厚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萧红;爱情;命运;悲剧一、初生萧红在童年时期的乳名叫荣华,实际生活却正好相反,总得来说就是一片愁云。

家境不错不用愁吃穿却不快乐,生了个悭吝到极致的父亲,家里也只有祖父肯疼惜她。

记忆里童年总是充满心酸,只有祖父在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将小女儿的天性释放出来,在那个笑呵呵的慈祥老头走后,对他自己而言是解脱,对萧红就是失去了童年。

但萧红天性的乐观的也是坚强的,生来就有作为作家的敏锐与观察力。

《生死场》中清新刚健的场景描写与童年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关系,“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

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阴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这是一幅夏日正午的田园景象,清新而质朴。

二、青杏长大之后面临的是被封建家长逼婚,于是她毅然出逃,选择在北平追寻学生梦。

那段时日萧红孤身一人在新的城市中挣扎着,饱受折磨。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视觉的冲击更让人心酸,大雪翻飞的寒夜里走在路上看着别人家热气腾腾的饭菜,她只能晃着空荡荡的口袋,带着喧嚣与抗议的胃悄悄走开。

那一刻现实就是胃由于饥饿真实的抽搐感,在家里无情抛弃她时,她就只剩孤独,然而孤独还是高贵的。

当遇着汪恩甲,那高贵就完全被完全腐蚀掉了。

汪恩甲是个懦弱的骗子,萧红已经决定向封建婚姻妥协了,但汪家却不接受她了,又是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残害了她。

但他也只是萧红悲剧命运里众多伤疤的一处,这个坚强的女人并未被现实拖垮。

在他走后萧红便被变相软禁在东兴旅馆的阁楼上,没了任何自由。

那是真正的寂寞,从高贵的孤独掉落到残忍的寂寞。

孤独是高贵的,但寂寞会发慌,会改变甚至毁灭一个人,从那以后寂寞便贯穿了她的一生。

但这种寂寞与境地给她留足了时间与空间去进行思考,从而成就了她的才情。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描写了一个普通妇女阿Q第二任妻子的悲剧命运。

她在男人的世界里,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幸福,最终走向了毁灭。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同时呼唤着当代社会对女性平等权益的关注。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阿Q第二任妻子是一个被逼入绝境的人。

她嫁给了阿Q,但很快就体会到婚姻的痛苦。

阿Q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对她不关心不尊重,甚至频繁出轨。

她扮演着一个典型的母亲、妻子的角色,为家庭付出了一切,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来自于自己的软弱无力,更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小说中另一个女性角色是身为小姨子的小红。

小红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但她却被阿Q当作了一个性玩具。

在阿Q的眼里,小红只是他满足欲望的一个道具,没有任何的尊重和爱护。

小红象征着社会中的弱势女性,她们容易受到男性的侵犯和伤害,缺乏保护和权益。

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但性别不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仍然面临着不公平对待和歧视。

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消除性别歧视。

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呼唤着社会的关注和担当。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让女性能够在安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我们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培养男性尊重女性的意识,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

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提醒我们,女性需要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自主的人生选择。

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和实力,女性才能摆脱传统家庭的桎梏,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呼唤着当代社会对女性平等权益的关注。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论萧红小说中的婚恋悲剧

论萧红小说中的婚恋悲剧







论 萧红 小说 中的婚 恋 悲剧

提 要

,

,

萧 红 小 说 中展 示 的 婚 恋 悲 剧 现 象 凝 聚 了作 家 的 审 美情 感 与 生 命 体 验


本 文 试 图从 男 性 压 迫

女 人 意 识 这 两 个 外 在 和 内在 的 破 坏 性 因 素 来 剖 析 悲 剧 产
生 存权 对 女 人 造 成 的伤 害 与 外 力的 压 迫 程 度

,
达 儿 都 走 着或 将 要 走 着 一 条 祖 祖 辈辈 的 老 路
小 时 候 也 玩 七 彩 的 红 玻璃花 筒 也 对 生 活 充 满 幻想 长 大 了 出 嫁 出嫁 后 独 守 空 房
,
,
只 有过 之 而 无 不 及

,

永 远 难 以 化解 的 被 弃 情 结

被 动 的 在 等待 被 利 用 , 女 人 尽 职 地 完成 了对 其 配 偶 的 服 务 那 么
男 人 就 应 当 以 礼 物 婚 约 或 维持 她 的 生 活 来
回 报她

,




这 一 情 结 一 直左
,
右 着萧 红 的 思 想 和 情 络 甚 至 影 响 了她 整 个 的 生 活 和 创作


在这样 的题 材 选 择 上 作家 也 寄托 了 对 自
,

,
己 不 幸身 世 的忧愤 她 的描 写也更 具有 力 透 纸
向 占 有性 造 成 的 后 果 只 能 是 男 人 才 是 征 服 者 应 该 拥 有 女 人 女 人 的欲 望 根本 不 被 承 认

文学评论萧红

文学评论萧红

萧红,一颗文学明星不久前,看了关于萧红女士的文艺片《黄金时代》,这引起了我对萧红女士的好奇。

闲暇时,翻阅了萧红女士的作品集,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萧红一生处于贫困、悲苦和坎坷之中,然而她在多灾多难的漂泊生涯中,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抗争,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1911年,这一年是辛亥年。

似乎萧红注定了要与革命纠缠,在历史的大变迁中来到人世。

她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她的父亲冷漠残酷,贪婪吝啬,是封建制度的忠实捍卫者。

从小,她就对“温暖”“爱”怀着永久的憧憬。

萧红追求爱情却被未婚夫抛弃,怀着未婚夫的孩子嫁给了萧军。

萧红一生贫苦,生下的孩子无力抚养,只得送去别人家。

虽然萧红遇见了萧军这个知音爱人,好景不长,萧军出轨并且家暴,俩人之间争吵不断,于是不得不分手。

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孩子出生三天不幸夭折。

由于端木的懦弱,几次逃亡时,将萧红抛下。

萧红一次又一次被爱情放逐。

31岁的萧红贫病交加,在日本侵略的炮火中,病逝于香港,结束了她短促而悲凉的一生。

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把自己的忧伤沉思转化成审美,为自己的作品营造了悲凉的气氛,一个悲剧的世界由此诞生。

萧红格外关注底层人民的苦难。

《王阿嫂的死》描写了农民的悲惨命运,也揭示了阶级的尖锐矛盾。

其中有一段是描写王阿嫂给地主拼命干活却连一片干菜都未曾入口。

“王阿嫂和别的村妇们都坐在茅檐下用麻绳把茄子穿成长串长串的,一直穿着。

不管蚊虫把脸和手搔得怎样红肿,也不管孩子们在屋里喊妈妈吵断了喉咙。

她只是穿啊穿,两只手像纺纱车一样,在旋转着穿……”农妇们忠厚老实勤快干活却得不到任何回报。

王阿嫂的丈夫王大哥是被张地主活活烧死的,无知的农妇们还感慨着张地主是个好人。

身怀六甲的王阿嫂还得下地干农活,动作稍稍迟缓就遭受地主的踢打,早产而死。

“她的身子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血泊中有一个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

”在萧红作品中,死亡固然是悲剧,更悲的是死亡者的身后人,老无所养,少无所依的景象更让人悲痛。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探讨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揭示社会现实和深度刻画女性形象而闻名。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呈现出了种种让人心酸的命运。

女性的社会地位局限了她们的命运。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的桎梏之中,缺乏自主权和平等地位。

在萧红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和红玫瑰都是受压迫的女性形象。

白玫瑰是一个妇女学校的老师,她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最终不得不嫁给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红玫瑰则是一个舞女,她从小被卖给妓院,被迫陷入了靠身体来谋生的困境。

这两个角色的命运都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呈现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悲剧意识。

爱情和婚姻带来了女性的伤害和痛苦。

在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中,女主角可可儿的爱情经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但是丈夫却对她冷漠和不闻不问。

可可儿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最终选择了自我犯罪和死亡。

她的遭遇展现了爱情对于女性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和煎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婚姻制度对于女性的束缚。

女性的追求和抗争往往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

在萧红的短篇小说《自序》中,女主角留守儿童晓云虽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却被命运所击败。

她的追求与她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她的情感和精神的破裂。

晓云的遭遇象征着女性在当时社会中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努力往往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她们的抗争常常以悲剧收场。

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得到了深刻而真实的揭示。

这些女性角色的命运和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女性的困境和痛苦,也提醒人们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自由的问题进行反思。

萧红通过对女性悲剧意识的探讨,展现了她对于社会不公和女性命运的关注,也为后来的女性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朦胧的期待”——论萧红作品中的爱情缺失

“朦胧的期待”——论萧红作品中的爱情缺失
作文教 学研 究
够从 自身 的感 受 出发 , 忽 略 自身 的存 在去创造 一个世界 , 用创 造 的世界 来反映真实的世界。 因此 , 悲剧 的诞生离不 开作 者对
2 0 1 6 年第 4期
于人 生痛 苦的感悟 , 作者 通过这种感悟创作 出的高于生活的作
品, 却能让人理解到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的原因所在。
身 为妻子 的责任 , 对 于孩 子来说 , 她 也没有尽 到一个母 亲的责 任 。这种 忽略一切而追求不正 当爱情 的行为 , 才 最终 导致 了悲
剧的发生 , 给人带来 了更加深刻 的生 活感悟 。
三、 悲剧 审美的道德 内涵
道德 是在人类 的发展 过程 中逐渐 自发形成 的行为准则 和
会 的道德底线 和人| l 生的底线 。
~ 朦胧的期待 ~ ●●论萧红作品中的爱情
黑龙江 姜 云 霞
如《 红与黑 》 中, 主人公于连 的精神处 在拿破仑 时代 , 而社
会 的现实却是复辟 时期 , 这种精神 与现 实的不同步造成 了他悲 剧 的牺牲 。于连想要改 变 自身的命运 , 他 勇敢 地与封建专制相 抗衡 , 想要 突破封建 思想 , 却被世 俗压制 的不可 翻身 。这里 的 悲剧所暗示 的也就 是现实社会 中物质对于道德和人性 的腐 蚀 , 这种暗示 引导着人们 对 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行思考 , 使人 自 发对 自身道德进行评判 , 以此显示道德的重要性。
素养 。
参考文献 :
【 摘
要】 萧红的一生总是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前行
的, 遗 憾的是 , 在这条道路 上 , 爱情 带给她 的一次次伤痛远 大于
欢 乐。她默默地承 受着男性给 予女性的全部屈 辱, 以至 于她每 次拿起 笔来进行 创作 时沉积 于心 的苦 恋情 节便倾 泻 出来。她 曾说过 “ 一 个题材 必须要与作 家的情 感熟悉起 来 , 或者起 着一 种 恋绪 的作 用” , 正是这 种苦 恋情 结和她 对现 实的感悟 决定 了

浅析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浅析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引言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历尽坎坷,可谓是不幸中的不幸者,然而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

她以女性的细致观察与敏锐感觉表现了黑土地上的生活场景与心灵世界,在其笔下,底层社会的生活艰难,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命运,刻画得异常真切。

她透过笼罩着她短促生命的精神暗影——荒凉之感看荒凉人间演出着的“生”与“死”,也把荒凉、寂寞感写进了小说人物的人生迷茫里了。

可以说,在萧红的作品里,流露出的悲剧意识,大部分是由女性的悲剧命运构成的,这与她本人的身世遭遇和当时的现实社会息息相关。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大致从如下几方面表现出来:一、遭受封建迷信思想摧残、毒害的女性在旧中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封建思想像无形的枷锁,压制着人性,对女性毒害、摧残尤其深。

萧红写作的时代背景是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当时,在作者眼中,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还沉落在文明前史的黑暗里。

封建迷信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就像毒液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肉体,直至断送生活的希望或性命。

愚味的人民群众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认为生病是鬼附身,请“大神”来跳大神可以驱魔赶鬼,消除百病,因此,尽管生活艰难困苦,仍将平日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一点点钱倾囊而出,甚至债台高筑,只为了请大神或拿“云游仙人”的“帖儿”,结果怎样呢?不仅病没治好,反而加重了,有的甚至白白送命。

如《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本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当了童养媳,就像卖了身,完全没有自由,成了婆婆的奶奶的“出气包”。

婆婆奶奶认为小团圆媳妇“太不像样”,应该“给她一个下马威”,好好“调教”。

因此,过了没有几天,就打起团圆媳妇来了,打得那么厉害,那叫声不管多远都可以听得见。

孩子凄厉的哭喊并未换来大家的同情,(只有“我”的爷爷除外),因为众人的善心都被封建思想蒙蔽着。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萧红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揭示而闻名。

她的短篇小说《生死场》描绘了一段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警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生死场》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阿红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年轻女子,她迫于家庭的压力嫁给了一个并不爱的男人,并在婚后受尽了折磨和虐待。

阿红在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和尊严,她的生活变得毫无希望和意义。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折磨。

这样的命运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旧时代,女性常常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男性的权力和社会的伦理观念。

《生死场》中的阿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她所经历的艰辛和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压迫。

即使在当代社会,女性的命运仍然有着诸多不公和困难。

在职场上,女性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困难;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阿红的悲剧命运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思考《生死场》的现代意义。

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可以反思旧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也可以深刻地反思当代社会对女性的现状和未来。

从阿红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失去希望和自由的女性形象,这正是当代一些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而这些困境往往是由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为她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阿红的命运也提醒我们女性自身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阿红在遭遇困境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自杀,这说明她缺乏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相比之下,当代女性更需要学会坚强和勇敢,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上,她们都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难所压倒。

灵魂的_失乐园_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灵魂的_失乐园_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作家作品研究灵魂的 失乐园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宋剑华谈到萧红的小说,我首先想起了茅盾曾在 呼兰河传 序言中所说的一段话: 感情 上的一再受伤,使得这位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诗人,被自己的狭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束缚(而这圈子尽管是她诅咒的,却又拘于惰性,不能毅然决然自拔),和广阔的进行着生死搏斗的大天地完全隔绝 ; 在一九四 年前后这样的大时代中,像萧红这样对于人生有理想,对于黑暗势力做过斗争的人,而会悄然 蛰居 多少有点不可解。

茅盾在这番话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困惑,实际上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曾经以表现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而著称的萧红,怎么会突然间变得思乡恋旧儿女情长了呢?这使许多人都对此感到无法理解。

人们对于萧红小说的历史性 误读 ,无疑导致了对一个天才女作家的 误解 。

为了使萧红孤独的灵魂不再寂寞,我们完全有必要以现代生命哲学的理性认知态度,透过她作品文本女性叙事的独特视角,去深入体验女性世界的哀怨与悲凉。

一、无奈与认命:女性婚姻的情绪记忆在萧红的绝大多数小说作品当中,我都能发现有一双少女困惑的眼睛,它在精细地观察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仔细地品味着黑土地文化的沉闷气息,同时更是以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绪记忆,传达出她对女性命运悲剧的自身体验。

毫无疑问,这个少女叙事者就是萧红本人。

青少年时代女性视角的人生感悟,对于萧红后来的小说创作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女性从抗命到认命的灵与肉的痛苦磨难,使她从精神上感到无比的绝望: 今后将不再流泪了/不是我心中没有悲哀/而是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了。

( 苦杯 十一 )这种潜在的女性悲剧意识,决定了萧红小说的艺术追求,不是去表现时代变革的社会背景,而是去宣泄女性群体的灵魂哭泣。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小说给人的第一个阅读感觉,是她拒绝描写爱情。

因为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失去了她们所执著的爱情,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信念。

可以说在萧红的笔下,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是根本不存在的。

萧红的爱情是怎样的

萧红的爱情是怎样的

萧红的爱情是怎样的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短暂的三十一年的人生中,一生都在追求着爱情和自由。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萧红的爱情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萧红的爱情是怎样的虽然萧红一生之中与多个男人有些感情纠葛,但是真正与萧红结为夫妻并在最后时刻依旧陪伴在萧红身边的男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萧红相识在1937年的武汉,当时的萧红还正在与萧军谈恋爱,端木蕻良和这对情侣都是来自东北老乡。

几个人相识之后便在一起同吃同住,情同兄弟姐妹。

慢慢的,端木蕻良给萧红留下的印象越来越好,两个人也会在相同的问题上有一致的看法。

端木蕻良的文人气质与萧军的粗犷豪放不同,很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温柔。

当大家在问题上发生矛盾时,端木蕻良一般都和萧红持有共同的观点与看法。

对于萧红来说,最要命的就是端木蕻良不仅仅是尊重她,而是大胆直白的赞美萧红的作品,甚至说,萧红的作品成就超过了萧军。

这一点让萧红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认可,这对于她这一个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来说,得到认可是最重要的。

渐渐的,生活本来就已经有了裂痕的两个人越走越远。

萧红端木蕻良萧军三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后来萧红在与萧军分别后就与端木蕻良在一起了。

萧红端木蕻良的结合受到了当时朋友们的不支持和社会舆论的打击。

不过无论如何,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端木蕻良陪在身边。

萧红和萧军是什么关系萧红萧军两个人的感情在文学史上是一段凄美而又浪漫的佳话。

对于对近现代文学感兴趣的人来说,“二萧”的故事一定不会陌生。

他们一生之中有着大量的书信来往,但是随着时代的动荡,许多书信消失了。

好在萧军在“文革”之后开始整理和注释与萧红的书信往来。

使我们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萧军萧红。

萧军是一个粗犷豪爽,充满野性的男人;萧红是一个身世凄凉,身体羸弱的女人。

在那个英雄救美的背景下,萧军来照顾萧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萧军萧红的书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到萧红对萧军浓厚的依恋与爱慕,萧红的笔触朴实而又婉转,萧军笔力坚实而又厚重,完全可以从书信中看到两人的性格。

浅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以《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例

浅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以《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例
在 萧 红 笔 下 女人 们 的 生殖 与 动 物 的 生 殖 完 全 无 异 , 生 殖 是 罪恶 的刑 罚 。萧 红 生命 中两 次 生育 时 孩 子 的父 亲 都 是 缺 席 的状 态 ,她 本 人 忍受 的生 育痛 苦 是 常人 难 以想 象 的,孤 寂 、饥 饿 、 疼痛 ,也 正 是这 种 切 身 的痛 苦 让 她 更 越 轨 地表 现 出女 性 生 育 的痛 苦 。对 于 这种 痛 苦 《 生 死 场 》 中表 现 的 淋漓 尽 致 “ 房 屋 草 堆 后 ,狗 在 那 里 生产 , 打 勾 四 肢在 颤 动 ,全 身 抖 索着 , 经过 一 个 长 时 间小 狗 生 出来 ” 。 黄 昏的时候 ,五 姑姑 的姐 姐也 要生产 “ 光 着身 子 的女人 ,和 一 条鱼 似 的 ,她爬 在那 里 ” 。 】 生产 伴 随而 来 的 是 极端 的痛 苦 与血 淋 淋 的惨 象 ,和 动 物 一样 只是 机械 的 生殖工 具 ,生殖 带给她 们 的痛苦使 她们 极度 恐惧 。 ( 二 )爱情 的缺 席 女 性 生产 过 程 中 不仅 要 忍 受 身体 的疼 痛 折 磨, 更要 忍 受 男性 的无 情 责 罚, 金枝 出嫁 还 不 到 四个 月 ,便 感到 男 人 的 炎凉 ,她 大 着 肚子 到 河 边 洗衣 服 , 天不 亮 便 起床 做 饭 , 中午 又烧 饭 , 晚上 又 烧 饭 , 由于 临近 生 产 而 身体 笨 重 的金 枝 必 须承 受 成 业 的咒 骂 。他 们 的 生活 中是 没有 爱 情 的,甚 至 连 贫 苦 中相 濡 以沫 的些 许 情 意 也 没有 , 女 人 是家 中不 可或 缺 的元 素 ,但 这种 必 要 性 并不 能 引 起 男 人对 她 们 的 尊重 甚 至 连 同情 都 没 有 ,女 人和 家 中的 任意 个 物 件 一样 是 处 于 奴 隶地 位 的 ,女 人 的所 有 一 切 都 随 他 们处 置 。 ( 三 ) 同类 相残 萧 红笔 下 女 性 的悲 剧 不 仅来 自于 男 性还 有 女 性 同性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

浅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摘要:萧红大部分作品都描写了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

她们的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蕭红小说;女性悲剧;悲剧命运萧红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最出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描写了很多关于女性方面的小说。

她的小说中的大部分女性的命运都是很悲惨的;她们的爱情是缺失的;婚姻是不幸的;生活是悲凉的。

作者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认识是极其全面和深刻的,构成独特的悲剧主题意识。

作者那样写女性,目的是让广大女性认清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存状态。

从而唤醒她们的主权意识,努力去争取自己的独立和幸福。

萧红大部分作品都描写了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

她们的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爱情方面的悲剧爱情是男女双方共同的事情。

只有两个人在平等和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心灵的沟通,才算是真正的爱情。

双方关系不平等之恋和单方面之恋,都谈不上真正的爱情。

萧红小说中大部分女性的爱情恰恰属于后者。

她们的爱情极其短暂,不能享受到爱情的甜蜜。

甚至说,她们的爱情是缺失的。

《生死场》里的金枝刚开始被成业的歌声唱开了心声,憧憬着美好的爱情。

但好景不长,她得到的却是母亲的辱骂,世人的嘲讽和怀孕的担心,根本没有享受到爱情带给她的甜蜜。

同时,成业跟她结合并非爱情的需要,而是生理上的满足。

正如文中描写的那样:“五分钟过后,姑娘和小鸡一般,被野兽压在那里,男人着了疯了!……”[1]当金枝怀孕,心情忐忑不安时,他什么也不问,完全不关心,而是“从围墙宛如飞鸟落过墙头,用腕力掳住病的姑娘,把她压在墙角的灰堆上,那样他不是想要接吻她,也不是想要热情的讲些情话,他只是被本能支使着想动作一切。

”[1]从以上可以看出,成业只是把金纸当成泄欲的一个工具和手中的一个玩物而已。

他们之间是发泄和被发泄的关系,根本没有平等关系之说。

金枝得到的只是痛苦,而不是爱情的甜蜜。

《小城三月》中的翠姨,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默默地暗恋我的表哥。

浅论萧红的爱情婚姻悲剧

浅论萧红的爱情婚姻悲剧

作者: 卢安奎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副教授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萧红;爱情婚姻悲剧;男女平等;萧军;思想与行为;婚姻自由;女性解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封建思想;三十年代
摘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萧红和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赏识。

然而,在看待萧红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却仍有人存有某种模糊和偏见。

特别是对她的多次爱情婚姻至今持有否定态度,
说“对她的移情也只能用宽松的道德标准去审视”。

乃至不少人对萧红的死认为是她的任性与萧军分手去了香港,如果不是与萧军分手,最后不至于因贫病客死他乡。

笔者认为萧红的爱情婚姻的多次失败,正表现了她追求女性婚姻自由、追求男女平等的斗争精神。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

浅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现代意义摘要:萧红在《生死场》中书写的一幕幕女性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生存悲剧以及不幸的爱情与婚姻两方面。

从生存悲剧来看,首先是女性在贫穷中饱受摧残,其次是女性在绝望中走向死亡。

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悲剧主要体现在女性在爱情中饱受伤害,在生育中饱尝痛苦。

《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值得现代女性深思,女性要实现独立自由,首先要冲破男权桎梏,实现思想解放;其次要摆脱生殖奴役,获得生育自由。

关键词:萧红悲剧命运女性《生死场》萧红的生命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她为人类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她在《生死场》中通过描写中国封建社会东北农村女性凄惨的人生境遇,一步步揭开蒙在女性悲惨命运上的面纱。

作品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值得现代女性深思,对女性追求平等的权利、实现自身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死场》中女性悲剧命运的体现萧红颠沛流离的生活经验使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融入了自己的影子,《生死场》中的女性在生存和死亡间苦苦挣扎,在不幸的爱情与婚姻中饱尝痛苦。

(一)生之艰难,死之挣扎1.在贫穷中饱受摧残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人们都希望能摆脱贫困,过幸福富足的生活。

但是在《生死场》中,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民族危难之中,黎民百姓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生死场》中的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乱坟岗子是地主施舍给贫苦农民们死后的住宅,但活着的农民,常常被地主们驱逐,使他们提着包袱,抱着小孩,从破房子再走进更破的房子去”。

物质上的贫穷也导致了精神上的贫穷,农民们对庄稼的看重远远高过人的生命。

寒冷的冬日,平儿把爹爹的靴子偷穿出去,王婆立即凶暴地让平儿打赤脚回家。

孩子们弄坏了地里的一棵菜苗,就要遭到母亲严厉的惩罚。

生活的贫困让女性无法称职地担当母亲的角色,对她们来说,孩子的价值远远没有生活中的物质需求重要。

五月节的前几天,成业天天和金枝吵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萧红的爱情悲剧
作者:李帆
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9期
摘要:萧红,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令人极度心疼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生的是流水般的命运。

家庭的不幸使她的童年不堪回首,离开家庭的束缚后则是爱情与现实物质对她的折磨,故而她的一生都呈现着厚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萧红;爱情;命运;悲剧
一、初生
萧红在童年时期的乳名叫荣华,实际生活却正好相反,总得来说就是一片愁云。

家境不错不用愁吃穿却不快乐,生了个悭吝到极致的父亲,家里也只有祖父肯疼惜她。

记忆里童年总是充满心酸,只有祖父在的时候才能肆无忌惮将小女儿的天性释放出来,在那个笑呵呵的慈祥老头走后,对他自己而言是解脱,对萧红就是失去了童年。

但萧红天性的乐观的也是坚强的,生来就有作为作家的敏锐与观察力。

《生死场》中清新刚健的场景描写与童年细致的观察分不开关系,“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

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阴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这是一幅夏日正午的田园景象,清新而质朴。

二、青杏
长大之后面临的是被封建家长逼婚,于是她毅然出逃,选择在北平追寻学生梦。

那段时日萧红孤身一人在新的城市中挣扎着,饱受折磨。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视觉的冲击更让人心酸,大雪翻飞的寒夜里走在路上看着别人家热气腾腾的饭菜,她只能晃着空荡荡的口袋,带着喧嚣与抗议的胃悄悄走开。

那一刻现实就是胃由于饥饿真实的抽搐感,在家里无情抛弃她时,她就只剩孤独,然而孤独还是高贵的。

当遇着汪恩甲,那高贵就完全被完全腐蚀掉了。

汪恩甲是个懦弱的骗子,萧红已经决定向封建婚姻妥协了,但汪家却不接受她了,又是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残害了她。

但他也只是萧红悲剧命运里众多伤疤的一处,这个坚强的女人并未被现实拖垮。

在他走后萧红便被变相软禁在东兴旅馆的阁楼上,没了任何自由。

那是真正的寂寞,从高贵的孤独掉落到残忍的寂寞。

孤独是高贵的,但寂寞会发慌,会改变甚至毁灭一个人,从那以后寂寞便贯穿了她的一生。

但这种寂寞与境地给她留足了时间与空间去进行思考,从而成就了她的才情。

她说:“去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吃青杏的季节,今年这个时候,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这正是萧红对于自己现状的真实描述。

三、萧军
萧红遇着萧军,不知是对还是错。

见着萧军时,她正大着肚子,怀着汪恩甲的孩子。

可是他们还是相爱了,她将爱情视为所有,她自己说爱情之于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但对女子却是
整个世界。

正是由于她这种孤注一掷近乎极端的观点使她在萧军这段感情上受到的是深入筋骨的疼痛,以至于后来在端木蕻良那里得到的伤害她都可以一笑而过,苍白地说:“比起筋骨之痛,皮肉之痛算什么?”
从旅馆出去不久萧红就生产了,孩子送了人。

与萧军的爱情就轰轰烈烈的就此展开,两人住在商市街,尽管仍是挨饿受冻,但心里却是满满的爱意与满足。

这段日子多成为之后散文集《商市街》里边的描述的现实生活体验。

初期,在他这种体贴式的爱意里,萧红沦陷的彻底。

但陷得越深,梦醒后便痛有多深。

正如萧军的爱情理论“爱便爱,不爱便丢开”。

他也是这么做的,与萧红在一起几个月后就看上了别的女人,并且大肆热烈地追求,这正是萧红痛苦的来源,也是最深切悲剧的开端。

萧军多次对他们的感情进行背叛,她只是隐忍,于是她又继续与寂寞为伴并进行文学创作。

她把那些痛融入到文字中写下了《弃儿》,像是预示着她也即将成为弃儿。

在创作这条路上,给予她最大帮助的就是鲁迅先生。

也正是在创作上的成就分散了一些她的苦楚。

都说鲁迅先生的一双眼是能看透人骨子里甚至灵魂里的东西,所以他能看透国民性的弱点,总是将刻骨尖锐的问题揭露出来,所以萧红在先生面前灵魂是裸露着的。

萧红与萧军在上海流亡期间,鲁迅先生在精神上与创作上都对他们有过极大的鼓励与帮助,萧红的《生死场》受到鲁迅先生的大肆赞扬,并亲自为她写了序帮她出版,从此萧红的文学才情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甚至盖过了萧军。

萧军有极强的自尊心且认为自己比萧红早写文章,就十分不看好她的文章。

萧军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便经常无辜找事发脾气,他脾气不好一着急还会动手施加暴力,萧红对此痛苦不堪。

萧红在这场爱情里一直都是隐忍和逃避的姿态,于是再一次吵架过后,她去了日本,想给自己和萧军两人彼此一点空间好找到合适的出路。

她去了日本。

而后回国,本以为她跟萧军的情况会有所改变,结果却是萧军与他们共同的朋友黄华的妻子许粤华有了私情,并有了孩子。

且萧军更加变本加厉在众多朋友面前羞辱她。

萧军不爱了,便丢了。

这一段萧红付出最多的感情便就此结束。

四、女性
萧红爱的累、爱的痛苦、爱的艰难,她时常将女性的爱比作花朵,而花朵最美便是盛放到极致之时,但同时也是最脆弱最不经风雨摧残之时,所以女性的爱是极易受伤的。

当女性一旦真正投入了爱,要么变得决绝狠厉,要么变得蠢钝愚昧,第一种往往会走向极端万劫不复、历经惨烈最终伤人也害己,第二种却是连惨烈都不能够拥有,只能在不断地隐忍中浑浑噩噩痴痴傻傻地等着,寂寞地等着良人。

然而在中国,男权一直是压制着女性的一座大山,经由历史传统的积淀,男性强烈的自尊与霸道已经根深蒂固,在新时代还未到来之前他们一直将女子当做附属物,这在萧红的作品《生死场》中也深有体现,所以哪里会有真正的良人,即便真的是有,即便那人之前对你千百般好,但也不可能不伤人分毫,更何况是萧军那样多情且脾气暴躁之人。

而萧红大抵是属于第
二种女性且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所以她被伤的彻底,这是她对生活生出希冀的又一次破灭,她的悲剧性不仅来自萧军作为男权的施压,还有作为女性易受伤的本质。

《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悲剧就是她从传统女性面对时代变动在似醒未醒的状态中出路的思考。

五、奈何
在经历了与萧军的彻骨疼痛之后,她与端木蕻良的结合则萧红对生命与对爱的再一次希冀,她仍然是坚强的。

端木欣赏萧红的文章,也不会对她施以暴力。

萧红与萧军在一起六年,她自己总结为是伤筋动骨的痛,与端木在一起四年,她说也就是皮肤流点血的麻木。

显然,她与端木的生活还是不幸福的。

萧红的灵魂是寂寞的,她将灵魂裸露在外,吸引了一个个男性去靠近她,但命运不给她以喘息的机会,所遇都是薄情人。

在她生命的最后四十四天,是骆宾基陪她度过,虽然这是一个小她六岁的男子,但似乎在与她短短的相处中,他也因萧红的思想与文学才华而对她崇拜了。

在萧红的病床前,他手捧着《生死场》与她交谈,眉宇间都是仰慕,只是奈何红颜薄命。

萧红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

不仅是因为她的文字也是因为她一生的经历,从成长环境到个人感情无不让人扼腕叹息,但叹息的同时也会被深深吸引,忍不住想去接近她了解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让每一个靠近她的男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即便是贫病交加、身怀六甲。

每当她遇到下一段爱情时肚子里怀着的都是上一个男人的孩子。

但最终却都以欢喜开头以悲剧结尾。

她也仍旧且一直坚强。

由童年的荣华到求学的张乃莹,再到在哈尔滨时期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俏吟,最后成为文坛女神的萧红。

她的一生虽说总是逃脱不了寂寞与悲剧的叨扰,但她总能在一种看似柔弱实际却坚强中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将人生经历与个人情感结合时代背景完美地融进了创作中。

悲剧升华为一种人生体验,有了实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玉斌.萧红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M]2009
[2]林賢治.萧红十年集2009
[3]骆宾基.萧红小传1987皇甫晓涛.萧红现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4]鲁迅.《生死场》序[M].萧红全集:上卷.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5]彦华木. 端木蕻良畅谈生平与创作[J].开卷,1978.
[6]铁峰. 萧红的文学之路[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7]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