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一、教材简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

(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板书:前、中、后)(二)学习课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b、大风(“乱摆”,“忽然”)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c、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不能。

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3、雷雨后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天亮起来了。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雷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自然现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的特点是又()又()。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

二、学习第3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第3小节。

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雷雨又大又猛的词语。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板书:大、猛)3.“大”和“猛”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板书:小、弱)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3小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雷雨又大又猛?用直线划出来。

再读一读,读出雷雨又大又猛的感觉。

指名读。

5.如果把第3小节改成:哗、哗、哗,下起来了。

轰隆隆的雷声把小朋友们吓了一大跳,大树也害怕得发抖了。

电闪不分,一个劲儿劈下来。

风刮得天都要塌了似的。

那该多好啊!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和小树等物在风雨中的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吓”“发抖”“塌”等词语的意思。

并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小节。

图文结合,理解“垂头丧气”的意思。

并用“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6.小结:雷雨真是又大又猛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3小节吧!齐读第3小节。

背诵第3小节。

7.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课文的插图,想想雷雨前、中、后的天气和景物都有什么变化?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雷雨前:天气闷热,树叶不动,蝉不叫;雷雨中:乌云密布,大风带着闪电和雷声来了,哗啦哗啦地下起了大雨;雷雨后:天气凉爽,天空挂着美丽的彩虹。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

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堂导言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周朴园(板书)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2023)

《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能力目标: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情感目标: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雷雨》作于1932年,至今已有90多年,但它依然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一个作品能有恒久的生命力,总要有一些特殊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的心灵,推动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外在哪里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课本剧表演:《客厅相遇》2.思考: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明确:无锡好时光;逼走梅侍萍;旧日的世界2.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了脸呢?惊讶——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像破灭了。

恐慌——她来干什么?要敲诈我吗?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旧日情感被现实利益取代3.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怎么处理的呢?给5000块钱的支票(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周朴园总收入的一百三十二分之一)自私、冷酷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5篇

【导语】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是⼀门基础学科,⼀个⼈只有具备了⼀定的语⽂知识,有了⼀定的语⾔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雷⾬》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雷⾬》教案 第⼀课时 ⼀、导⼊: ⼩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哗哗哗的声⾳)学⽣猜。

它有可能是⾬的声⾳,⾬的声⾳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才会是这样的声⾳呢? ⼆、识字 1、初读⽣字。

⾃由地读读课⽂,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字。

出⽰⽣字,让学⽣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不同的⽅法识字。

如,⽤动作记"压"、"垂";⽤联想法记"乱"。

联系⾃⼰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树乱摆的样⼦从⽽记住"乱"字;⽤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中的词语、句⼦巩固识字。

如: 压: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

忽然⼀阵⼤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

⼀只蜘蛛从上垂下来,逃⾛了。

虹:彩虹。

⼀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的⽣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彩"是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字旁,"蜘"的⾍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之旁,"越"是⾛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先把每个字临写⼀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个,争取第⼆个⽐第⼀写得好。

(3)⽰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条垂线上,第⼆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18.《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8.《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8.《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及课文,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后的景象。

2、通过感悟雷雨前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1、背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读词语:黑沉沉压下来蝉蜘蛛垂下来树枝乱摆导语:同学们背过的段落和这些词语都是描写雷雨前景象的,雷雨前,天空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忽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二、新授学习雷雨中师:听,“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出示课件,谁能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雷雨中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师:快来看看课文4、5、6段是怎么描写雨中景象的,把小作者描写雷雨变化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学生汇报。

师随机板书:雨下起来了→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师:那从哪儿可以看出雨大呢?学生汇报。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好大的雨呀!过渡:渐渐地,渐渐地,(学生接着说……)师:“渐渐地”在这里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课件出示练习)添加“渐渐地”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出示:①我长高了。

②四周安静下来。

③运动员们加快了速度。

师:这么一场大雨,渐渐地小了,雷雨由大到小,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我们试试。

指名读,评价。

师:读得真好,能把这几段背下来吗?学生试背,齐背。

(三)学习雷雨后1、师:嘿,天晴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可美了,赶紧来读一读吧!把小作者描写的景物用横线画下来。

2、汇报。

师随机板书:天亮、雨停、太阳、彩虹挂为什么小作者用“挂”这个字呢?学生试讲。

教师小结。

接着汇报。

蝉(叫),师: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蜘蛛(坐)、师:为什么用“坐”这个字?学生汇报,引导联系上文,进行对比。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压、乱、垂、虹”等12个生字,会用“垂、沉、逃、越”等字口头组词。

会规范地书写“蜘、蛛”等4个生字,掌握含有虫字旁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积累像“黑沉沉”式的ABB式词语,会用“越来越渐渐地”等词语说话。

(2)通过看图、想象或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压下来、垂下来”等词的意思。

抓住描写雨前、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等句段,借助想象,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朗读感悟,读出雷雨来临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和雷雨马上要下起来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和雨越下越大的情境。

(4)拓展阅读《夏雨》和《春天的小雨》,说说和夏雨相比,春天的小雨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想象、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朗读感悟,读出雨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风大雷雨将至和雨中雨越下越大的情境。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通过想象、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朗读感悟,读出雨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风大雷雨将至和雨中雨越下越大的情境。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1.开火车读词语。

(一阵乱摆逃走彩虹清新蜘蛛黑沉沉压下来垂下来越来越亮迎面扑来)2.选词填空:⑴绿油油红彤彤亮晶晶光闪闪早上,()太阳升起来了,照在()草地上,草叶上的露珠,被阳光一照,()、()的,美丽极了!⑵越来越渐渐地我把课文读了好几遍,()读熟了,我主动举手要求朗读,读完后,老师和同学们为我鼓掌,我()自信了!二、精读指导过渡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属他。

发起怒来放声吼,伴着成串汗水下。

”同学们一定猜到了,这位老兄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继续学习的《雷雨》。

1.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哪几段分别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朗读感悟1-3自然节,感受雷雨前天气的沉闷、短暂的宁静及呼啸而至的大风和电闪雷鸣,知道雷雨将至。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雷雨前的景象,哪位同学来读一下1-3自然段(出示),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说一说,你从他读的哪里,感受到雷雨马上要下起来了。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4篇

《雷雨》第二课时优质教案6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

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

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

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

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

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

《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

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雷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导入1、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了《雷雨》,认识了里面的生字。

相信,这些朋友你能一下子叫出他们的名字(示词语),生齐读。

蜘蛛蝉彩虹压下来乱摆垂下来黑沉沉渐渐的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下越大师:读着不同的词语,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想象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去读,让我们再读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请生读,齐读。

2、师:小朋友学词语,要学会联想,这样才能把词语学活了。

学课文,也要学会联想,把文章变成一幅幅的图画,这样才能把文字读活了。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把《雷雨》读成一幅幅画面,那可是很了不起,很有趣的事情!2、回忆并板书课文的描写顺序:雨前雨中雨后3、请你自己走进文中,小声读读,雨前、雨中、雨后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对这场雷雨的哪部分印象最深?预设:学生能够说出雨大、雨后景色美,但是对第一部分的感受缺乏整体的印象(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理解情况,确定下面的教学重点)二、第一板块:“雷雨前”(1-3节)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雷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我们先走进雨前去看看——雨前的景象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根据前面环节学生整体感知情况,可随意切入下面任何一个环节的朗读指导。

(一)空气闷热(第一自然段)1、请生读。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从他的读中,你仿佛看到什么了?谁听得最认真,想象的画面就越多。

(培养学生用心听读,边听边想象)2、适时引导学生总结雨前天气并板书“乌云满天”(乌云滚滚以及替他词语也可以)3、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读。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5【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

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___________在网上。

3、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夏天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

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

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雷雨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雷雨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雷雨》就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

这都无疑是大自然给予孩子们的伟大恩赐。

这堂课通过逼真的雷雨音频,真实的动态图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的感受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色。

【教学目标】1.通过听写的形式落实课后第二题。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压、垂、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背诵课文。

4.深入的感受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色。

5.以拓展的方式落实课后第三题。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压、垂、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检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雨,齐读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请你们拿出练习本,老师进行听写,看谁记得最牢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板演,老师想把写课题的机会留给你们,哪位同学?谁还想?你来写课题,你来写句子。

一组写第一句,二组写第二句,三组写第三句。

准备好了吗?注意写字姿势,一尺一寸一拳头。

评议:我们先来看,这两位同学每个字都写对了吗?(全对打个对号)再来看这位同学写的课题,“雷”这个字写的很饱满、漂亮,注意到了这一点的写法和这一竖的关键笔画。

再来看这位同学写的句子,“乌”字的竖折折钩写的很好看,最后这一横要长。

“黑”要注意它的笔画,最后的四个点不一样,最后一个点和第一个点对称,二三个点向右斜。

下面的同学同桌互相交换,首先看看他的字写对了吗?全写对了就在后面打个对号。

然后再看看他哪一个字写的好,在下面画个五角星。

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可以看出咱们二二班的同学是最出色的,为你们点赞。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互动:猜谜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大屏幕)1、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板书:雷)2、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板书:雨)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8课:雷雨一、复习旧知1、开火车认读词语。

师:咱们首先来个词语大比拼,看谁能拿走大奖杯。

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景象。

(教师板书:前、中、后)二、朗读感悟课文(一)研读“雷雨前”: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把字音都读准了。

2、齐读3、接着,老师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4、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相机点击课件出现相应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乌云图,再在下方出现句子。

(师板书乌云)A、“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的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指名读,如果不好----他读出了这种感受吗?让老师帮助你把它读得更好。

)B、像“黑沉沉”这样ABB式的词语有很多,谁也能说?C、谁能做“压”的动作?现在满天的乌云就要压下来,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板书:害怕)谁能再读读?个别读。

我们一起试试。

齐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雷雨》第2课时活动设计

《雷雨》第2课时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科目版本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章节第五组课名第五组第十八课雷雨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能够正确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

3、能仿照课文说出自己观察到的雷雨前天气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理清课文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内容1.教师上课1.1朗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跟随课文感受雷雨的过程。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雷雨的呢?(提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

(2)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的是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呢?听录音,边听边找答案吧。

课文1-3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4-6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时的景象,7-8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1.2学习课文(1)请你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课文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让你感觉到要下雨了的句子。

课文通过对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要下雨了。

说一说,你是怎么感觉到的?通过描写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让人感觉到了雷雨前的寂静。

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雷雨前那种一片寂静的感觉。

通过描写大风把树枝吹得乱摆,蜘蛛弃网逃走,写出了雷雨前天气的变化无常和动物的反应。

谁能读出这种突然的变化。

通过对闪电和雷声变化的描写体现出要下雨了。

谁能读出闪电和雷声的变化?除了闪电和雷声,你还知道雷雨前有什么变化吗?如:风越刮越大。

天气越来越闷。

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短片来感受一下雷雨前的样子吧。

再齐读前三段,一起感受雷雨前的景象吧。

(2)雷雨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自己默读第4-6自然段,边读边想:雷雨中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越下越大”让人感受到了雷雨的来势猛烈。

二年级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雷雨
学 科:语文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二(4)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听写词语。
2.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雨前,天空——黑沉沉的;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蜘蛛——逃走了。你们听——(播放媒体课件,呈现打雷声,而后哗哗哗的雨声)下雨了!
【设计意图:教学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及课文插图,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
②指导读好“哗,哗,哗”。
③齐读这一句。(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
(2)“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①学生自由说一说。
②出示课文插图,感受雨大。
③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说一说:除了树、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叶不动枝乱摆雷雨前(图):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蝉不叫蜘蛛逃15、雷雨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

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软件)乌云压下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强调)(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板书:叶不动蝉不叫(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逃走了。

(3)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

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板书:枝乱摆蜘蛛逃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

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板书:电闪雷鸣5、指导朗读1-3自然段。

6、练习:1(略)(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

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18、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18、雷雨教案(第二课时)

18《雷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逃、越”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读中想象。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生回答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读想想。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

有的说:这场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三)分段读议,朗读感悟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1)边读边想象,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乌云、大风、闪电)(2)这些景物在雷雨来临之前,文章中又是怎样描写的?(个人读---评议—齐读)(3)出示课文填空。

通过填空,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

(4)句子比较。

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认真观察,才能把事物写好。

2、学习雷雨中部分。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读完之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2)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能讨论解决的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课堂上一起解决。

)如:为什么“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问题。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

3、学习雷雨后部分(1)出示图画,学生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样?(2)请你惊喜的语气自由读一读7、8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7、8自然段。

(4)品读句子。

出示读读抄抄中的句子。

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五、课后总结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总结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的语气变化表现出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语言的美。

3、学习课文观察天气、大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按雷雨前、雷雨时和雷雨后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出示: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生猜:雨。

(师表扬: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板书:雨
你能用“雨”字组词吗(
大雨、春雨、雷雨、斜风细雨……)
3.揭题:是啊!在雨的家族里既有斯斯文文的毛毛雨,也有威猛有力的暴风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夏天里我们常常能见到的雨——雷雨。

(补充板书:雷)
4.请同学读一下课题。

(指名读),一起读一下。

(读出雷雨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文字给我们带来的这场雨吧!
1.检查生字词: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就是不知字词掌握得怎么样了?老师来考考大家。

黑沉沉压下来垂下来逃走彩虹
乱摆越来越响蝉蜘蛛
(1)、请几名学生分别读和领读这三组词语,老师指导读准确。

(2)、重点指导“垂”字的笔顺,带领书空。

2、理清脉络
出示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物,得出“雷雨前”、“雷雨时”和“雷雨后”
3、自由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前”、“中”、“后”。

4、(1—3自然段雷雨前;4—6自然段雷雨中;7—8自然段雷雨后)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用“——”划出相关句子或词语。

(1)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乌云)
师出示第一句,自由读、指导读,注意读出“压”的感觉。

师:是啊!这样如浓墨般的满天的一大块一大块的乌云压下来,会让你感到……(体会害怕、闷极了。


(2)师:怪不得连树叶一动都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这世界仿佛静止了,一切都在等待暴风雨的来临。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又闷又热,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
(3)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请你大声地读一读。

(4).交流第2自然段: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引导学生找出“垂”字,用模型演示垂是一种什么动作。

师:如果把这个“垂”字换成“爬”、“跳”等词,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体会蜘蛛的害怕、着急,然后读出这种语气来。

(5).交流第3自然段。

试着读出这一句,注意读好“越来越亮”和“越来越响”两个词。

(6)、有感情地齐读前三自然段,再指名说说你读了雷雨前的描写有什么感受?(压抑、害怕、很闷)
2、体会雷雨中的情景描写。

(1)、出示三句话,自由读一读。

(2)、指导分别读出三句话中的不同感情,抓住重点词来读。

“哗、哗、哗,”一个比一个读得重一点,读出雨越下越大的感觉。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小了、、、、、、”读出雨越来越小的感觉,从而引出雨过天晴的氛围。

(3)、说一说读了雷雨中的描写,你有什么体会与感受。

3、感受雷雨后的描写。

(1)、读第6段,带着动作体会“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挂”和“坐”的妙处,感受彩虹的美、蜘蛛雨后的悠闲。

(背出一首诗,说出这种情景。


(3)、想象自己就是青蛙,说一说看到雨后景色会说什么。

“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
4、填空练习,小结课文。

四、拓展阅读:
1、读古诗《竹枝词》。

2、读“雷雨”片断描写。

五、板书设计:
前:乌云、叶子、蝉、蜘蛛(害怕、很闷)
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小了(急、猛)
后:清新、美丽(心旷神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想以疑为线索,以思维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做到了如下几点:
1、由于学生们的反应较快,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所以课堂教学中很少刻意去维持纪律,基本达到了自己事前的设想,学习的氛围还不错。

2、整个课文的结构基本完整,各个环节的衔接过渡还算顺畅,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学习。

3、本课重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后的不同景象,并从文中的描写体会到了雷雨前的惊恐、害怕和雷雨后的美丽、舒畅,欣赏到了语句的优美。

4、抓住重点字、句去反复习朗读,从点及面体会本文用词准确和用语的精美,并适当加以拓展,感受到古诗的美。

5、基本上能把握住课堂,对课堂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细节能及时引导和处理,做到收放自如,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的方法。

但是,本节课里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连接不够紧密;其次是感觉到课堂中对学生抓得还是有些紧,说得有点过多;再次是对个别重点字词的分析还不到位等。

授课教师蔡泉 2014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