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路径]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径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径构建作文教学新课堂
作文是中学语文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学,作文成就感不大,是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事。在教学中,不少语文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进行了实践,有一定成效,但不够理想。怎样让作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不少同仁进行了新的探索。2015年4月15日至17日,新作文杂志社和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在苏州举办的全国作文研讨会进行了新的尝试。
这次研讨会聚焦在作文上,主题鲜明,提出了“新思想、新探索、新课堂”的“三新”理念,以前沿思想为引领,以探索为路径,以课堂为抓手,通过专家新视野(专家主题报告)、对话新课堂(新生代名师展示课及主题发言)、聚焦新探索(实验区课堂亮相及经验分享)、名家新思想(名家示范课及主题报告)几个专题,实实在在进行了一次作文探索之旅,为中学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种新思路、新视觉、新方向,给我们语文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
一、革除应试作文弊端是作文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四大能力,“写”是极其重要的能力。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任务。反观现实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教学已走向畸形发展之路。在应考的现实下,应试作文大行其道,模式化、公式化、概念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虽有改革之士力图扭转这种局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被应试的滚滚涛声所掩盖。不少教师虽有不愿,但势单力薄,被应试作文的滚滚洪流推着前行。教师的拳脚施展不开,学生的思想逐渐僵化,灵性枯萎,个性被压抑。在此不健康的作文教学路上,我们应该清醒,回头看看我们所走的作文之路是不是对了。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就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我们作文教学的问题所在。在“三新”作文研讨会“专家新视野”板块里,他以《创新与守正: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为题,剖析了目前作文教学功利化、程式化、模式化的弊端,强调了单一的技巧训练大行其道的不良影响,并列举了15种应试作文模式,真正让人警醒,并就当前作文改革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新的“八股文”盛行的今天,顾老师的观点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让身在其中、陷入其中的语文人猛醒。我们需要语文人整体的清醒、整体的反思、整体的改革。我们在呼唤考试改革的同时,不能等待,应该行动起来,用语文人共同的力量,革除作文的弊端,扭转应试作文泛滥的局面。在明确国家课标作文目标的前提下,敞开我们的心胸,接纳五彩缤纷的作文,宽容个性化的作文,容许作文思维的多元。让学生作文更能贴近自己,贴近年龄,贴近生活,贴近成长,让学生真正能敞开心胸表达真情实感。在自由作文与规范作文的双翼训练中,让我们的作文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翔起来。只有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达成共识,努力践行,我们的作文才能真正向健康之路出发。
二、定好中学作文教学之位是抓好作文教学的前提
中学作文教学怎样定位,可能是很多语文教师曾经或现在思考的问题。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语文教师也有不同的认识。由于定位的多样性或模糊性,使不少语文教师游走在作文教学的边缘,为作文教学带来了难度。
中学作文教学究竟怎样定位,黄厚江老师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在《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和基本策略》报告中认为,中学作文侧重于指令性写作,培养的是公民性写
作,从教学目标上看,让大多数学生能写平平常常的好文章,即切题、得体、言之有物。这些主张,比较贴近学生,贴近我们作文教学的实际。目标太大,要求太高,教师不好把握,教学任务往往会落空。中学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踏踏实实地立足现实,从公民性写作落脚,以课标要求为基础,构建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基本文体的作文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年级层次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分解的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写好课标规定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这个大前提下,允许作文优秀的学生个性发展,更鼓励有写作天赋的学生特长发展,进行特别的指导。但是,更多的学生不是去当作家,不是去创作。因此,立足于学生写作基点,构建不同文体的基本的写作知识,培养他们写作的基本素养,提升他们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三、作家创作经验的分享是打开作文之窗的新视角
作文难以走出瓶颈,不是我们没有思考和探索,语文教师一直行走在作文路上,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正因此,值得进一步思考。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听听作家的声音,看看作家的写作实践,或许会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新鲜空气。虽然作家的文学创作不同于中学作文,但他们的素材来源、写作实践、创作过程,会给我们带来启迪。这次研讨会上,山西作协副主席葛水平,站在她创作的角度,用轻松愉悦的故事娓娓道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冲动以及创作实践,强调了她的作品就是来源于生活,来自于生活的感动和感悟,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这一经历告诉了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强调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说明生活的体验就是作文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就是在积累素材,在生活的积累过程中触动心灵,在触动的过程中就可能有作文的冲动。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生活,只是没有意识到生活之于作文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教师的一个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白接触生活、思考生活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要强化这种意识,有这样的意识才会让作文变得不再难。
分享一下作家的文学创作经验,反思我们作文教学行走的路径,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探索,拓展了我们作文教学的视野。
四、设计视角的变化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尝试
作文教学需要在探索中行进,在实践中优化。在这次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写出人物的特点》一课,教学设计是用好现场资源,以老师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进行描写。这种根植于课堂生成、现炒现卖的教学设计,显得新颖。来自深圳的向浩,以《如何写好喻体》为题,为大家献上了一课。该课的设计聚焦目标,采用层次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从单一的比喻句到多个比喻的层次转换,达成的喻体生动形象,并体现丰富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把握比喻的写法。这样比单一的说法和例子的分析更加有效,凸显了探索的价值。该课在设计中的另一视觉,就是学生在进行描写时(包括学生对老师外貌的描写),老师亲自下水,针对学生的眼睛采用喻体的方式进行层次推进的描写,写作的现场感强。这种现场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有胆量,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这种尝试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五、注入生活活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路径
作文难写是不少学生的共同感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材料,缺少作文素材。事实上,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材料,都在接触新的事物,只是主动的意识不够,对生活的关注不够,老师在教学中对此的强化也不够。注入生活的活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作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