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监管实务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一、医疗器械管理与监管体制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食药监局”)是负责全国医疗器械监管的主管部门。

2.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地方食药监局”)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医疗器械监管机构。

3.各级医疗机构负责对所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4.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服务机构应当向国家和地方食药监局备案,并接受监督检查。

5.医疗器械的进出口也需要经过海关的监管。

二、医疗器械分类1.根据用途不同,医疗器械可分为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治疗医疗器械、手术医疗器械、口腔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医疗器械、计生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等类别。

2.根据监管要求不同,医疗器械可分为三类:特殊医疗器械、高风险医疗器械、中低风险医疗器械。

三、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备案1.医疗器械的注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服务机构需要向国家食药监局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

2.医疗器械的备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服务机构需要向国家和地方食药监局备案。

3.医疗器械注册备案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和安全性数据,以证明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

四、医疗器械的生产与销售1.医疗器械的生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能力,并经过国家和地方食药监局的审核和审批。

2.医疗器械的销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要获得国家和地方食药监局的许可,并进行相关备案。

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需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五、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1.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

2.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附件:1.《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2.《医疗器械分类及监管分级规定》3.《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4.《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特殊医疗器械:指对人体进行特殊治疗或诊断的医疗器械,如植入性医疗器械、放射性医疗器械等。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培训: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培训: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培训: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1. 前言医疗器械的监管是保障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措施。

规范的操作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因此进行医疗器械监管基础培训对于相关人员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监管基础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并详细阐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2.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培训的内容2.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依据。

培训需要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包括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等,以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

2.2 医疗器械的分类与注册医疗器械的分类与注册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内容。

培训需要介绍医疗器械的分类方法与注册流程,包括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的定义与申报要求,以及申报材料的准备等。

2.3 医疗器械的标准与检验医疗器械的标准与检验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环节。

培训需要介绍医疗器械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医疗器械的抽样检验、性能检验等内容,以增强相关人员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与控制能力。

2.4 医疗器械的生产与销售医疗器械的生产与销售是医疗器械监管的关键环节。

培训需要介绍医疗器械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销售许可证的申请与管理等内容,以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2.5 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是医疗器械监管的应急措施。

培训需要介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与报告要求,以及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与措施,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 规范操作的重要性规范操作是医疗器械监管的基础,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操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减少操作中的失误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并节约时间。

规范操作还有助于减少工作产生的问题和错误,减少后期纠正工作的时间与成本。

规范操作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规范操作要求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要求。

只有通过规范操作,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的管理及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的管理及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的管理及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病理学检查、妊娠监测以及手术等医疗活动中使用的工具、仪器、设备等。

医疗器械的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的采购、入库、使用、维护和报废等过程的管理。

正确的医疗器械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医疗器械管理的基础知识。

1.医疗器械的分类:医疗器械根据其功能特点、使用范围和危险性等因素,可分为三类:一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和三类医疗器械。

一类医疗器械是指对人体有直接作用,用于治疗、诊断、监测等目的的器械;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人体有间接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诊断、监测等目的的器械;三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体外诊断、治疗或者监测等目的的器械。

2.医疗器械的采购:医疗器械采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所需医疗器械的种类和规格;其次,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具有合法注册证书的产品;再次,要进行价格比较和性能比较,综合考虑选购合适的产品;最后,选择供应商时要查看其信誉和售后服务情况。

3.医疗器械的入库管理:医疗器械入库前要验收,检查其外观、质量和数量是否与订货单一致,并进行记录。

入库管理要做好相应的登记和分类,确保存放在合适的地方,设置合适的存储条件,并配备相应的保管人员。

4.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医疗器械使用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其适应范围、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功能发挥。

使用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等工作,并进行维护,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器械的功能完好。

5.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医疗器械在到期、无法修复或者过时等情况下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要做好记录,并将器械进行合理的分类、包装和封存。

对于有毒有害的医疗器械,要进行特殊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总结:医疗器械的管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医疗器械管理能够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效率。

医疗器械管理需要了解医疗器械的分类、采购、入库、使用与维护以及报废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实际操作。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市场监管与业务风险防范方法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市场监管与业务风险防范方法

如遇到合同纠纷,应积极与供应商协商解 决,如无法协商解决,可寻求法律途径解 决。
04
医疗器械销售管理
销售策略与渠道选择
01
02
03
市场调研与分析
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 争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销 售策略。
渠道选择
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 ,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如直销、代理商、经销商 等。
营销策略
运用广告、促销、公关等 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 市场占有率。
管理。
设施配置
根据医疗器械特性,配置适宜的 存储设备、温控设备、照明设备 等,确保医疗器械在存储过程中
质量稳定。
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医疗器械入库、出库、盘点 等操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
效率。
医疗器械存储要求与规范
分类存放
按照医疗器械的类别、品种、规格等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监管政策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等,以保障 公众用械安全。
企业责任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质量 管理体系,确保所经营产品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还 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
的有效召回和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供应商价格与交货期评估
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价格、交货期等因 素,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
采购合同管理与履行
合同签订
合同履行
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 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产品规格、数量、价 格、交货期、付款方式等。
按照合同约定,履行采购行为,包括付款 、收货、验货等。

医疗器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全)

医疗器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全)

《医疗器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

自2012年,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新增医疗器械专业。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医疗器械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医疗器械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

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医学检验仪器与试剂、医用材料与器械、医用放射与影像、医用光机电四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将采取选做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四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

《医疗器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二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法规基础知识1掌握以下定义:1.1医疗器械1.2预期目的1.3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1.4医疗器械的使用部位1.5植入器械1.6有源器械1.7重复使用外科器械2.掌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注册制度。

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基础知识第一章:主要法规概述医疗器械监管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各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医疗器械安全。

在本章中,我们将概述主要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包括:•《医疗器械法》(China)•《医疗器械法》(US)•《医疗器械规定》(EU)第二章:注册流程医疗器械企业需要按照相关法规注册医疗器械产品。

注册流程包括:1.企业注册2.产品注册3.技术审查4.审批和许可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ISO 13485:2016•FDA 21 CFR 820•EU MDR 2017/745第四章:医疗器械分类医疗器械分类是医疗器械监管的基础。

医疗器械分类包括:•第一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第三类医疗器械第五章: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临床试验包括:•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实施•临床试验报告第六章:医疗器械监管机构医疗器械监管机构是负责医疗器械监管的政府机构。

医疗器械监管机构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欧洲医疗器械协会(EU)第七章:医疗器械案例分析医疗器械案例分析是学习医疗器械监管法规的有效方式。

以下是几个案例:•案例1:医疗器械注册不合格事件•案例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事件•案例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不合格事件第八章:流程图和对比表流程图和对比表是展示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差异的有效方式。

以下是几个流程图和对比表:•注册流程图•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医疗器械分类对比表第九章:结论医疗器械监管法规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医疗器械企业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以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执行摘要本文档涵盖了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要求,适合研发人员和项目经理阅读理解。

文档内容包括主要法规概述、注册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医疗器械分类、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监管机构、医疗器械案例分析、流程图和对比表等。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16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 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 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17
18
注册证号详解
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统一印制,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1 (食)药监械(×2)字××××3 第 ×4××5××××6 号
26
27
28
说明书、标签标明事项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应当标明医疗器械 注册证编号和医疗器械注册人的名称、地址及 联系方式。
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应当具有 安全使用的特别说明。
29
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不得有的内容
(一)含有“疗效最佳”、“保证治愈”、 “包治”、“根治”、“即刻见效”、“完全 无毒副作用”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医疗器械执行标准
国家标准GB 行业标准YY 产品注册标准YZB (企业自行制订的医疗器械注册标准,根据产品实
际情况制订,但是不能低于国家标准)。
24
说明书、标签标明事项
医疗器械应当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标签的 内容应当与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相关内容一致。
(一)通用名称、型号、规格; (二)生产企业的名称和住所、生产地址及联系
×2为注册形式(准、进、许): “准”字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
21
注册证号详解
“进”字适用于境 外医疗器械;
“许”字适用于 台湾香港澳门地 区的医疗器械
22
注册证号详解
××××3为批准注册年份; ×4为产品管理类别; ××5为产品品种编码; ××××6为注册流水号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医疗器械监管基础知识PPT演示课件
8
医疗器械相关定义
其目的是: (一)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二)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三)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
者支持; (四)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五)妊娠控制 (六)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
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9
医疗器械分类管理
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经营 许可并提交其符合《医疗器械简监督管理条例》第二 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
37
日常监管要点
监管主要对象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定义) 对医疗器械注册人和备案人、生产经营企业、使
用单位建立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 监督检查频次。
49
谢谢大家!
50
发现未经批准、篡改经批准的广告内容的医疗器 械广告,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其向社会公 告。
33
医疗器械广告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医疗器械广告违法发 布行为,应当提出处理建议并按照有关程序移交 所在地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34
企业开办(生产企业)
26
27
28

说明书、标签标明事项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应当标明医疗器械 注册证编号和医疗器械注册人的名称、地址及 联系方式。
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应当具有 安全使用的特别说明。
29
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不得有的内容
(一)含有“疗效最佳”、“保证治愈”、 “包治”、“根治”、“即刻见效”、“完全 无毒副作用”等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医疗器械管理及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管理及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管理及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中关键的设备之一,其管理和基础知识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器械管理和基础知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医疗器械管理1.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医疗器械可以分为:诊断技术类、治疗技术类、监测技术类、手术技术类、康复技术类等。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有其特定的管理要求。

2.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医疗器械必须进行注册或备案后才能上市销售。

注册和备案是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

3.医疗器械采购及验收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器械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器械,同时合理制定采购计划,严格遵守采购程序和流程,并对采购的器械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4.医疗器械储存和保养医疗器械在未使用时应储存于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器械需特别注意。

同时,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保持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5.医疗器械维修与报废当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维修,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维修过的器械需要重新验收,确保其正常功能。

对于超过使用寿命的器械或无法修复的器械,应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避免使用出现问题。

6.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与质量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和不良事件,应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二、医疗器械基础知识1.医疗器械的组成和原理医疗器械通常由机械结构、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等组成。

其原理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人体生理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诊断、治疗、监测等功能。

2.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各类医疗器械在使用时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并注意安全和卫生要求。

对于一些易感染的器械,需注意消毒和隔离措施。

3.医疗器械的质量评价和标准医疗器械的质量评价通常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指标测试、安全性评价等。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市场概览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行业,涵盖了诊断、治疗、监测等各 个领域。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疗器械注册和监管
1 注册要求
医疗器械需要经过严格的注册程序,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监管机构
医疗器械的注册和监管由国家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负责。
3 合规要求
医疗器械的未来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领域正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将出现更智能、便携和个性化的医疗器械,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估和验证是确保其安全可靠的重要步骤。这包括临床试验、性能评估和临床应用监测等。
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
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医疗器械是确保治疗效果 的关键,需要遵循使用说明和操作 规程。
定期维护
卫生清洁
医疗器械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保持医疗器械的卫生清洁是预防感
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
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本节介绍医疗器械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市场概览、注册和监管、质量控 制、安全性评估和验证、使用和维护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分类
诊断和监测器械
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设备, 如血压计、血糖仪和体温计。
手术器械
用于手术和外科操作的器械, 如手术刀、缝合针和止血夹。
治疗器械
用于治疗疾病的设备,如呼吸 机、心脏起搏器和透析机。
医量控制
1
原材料检测
对医疗器械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2
生产过程控制
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3
出厂质量检测
对医疗器械进行出厂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监管实务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监管实务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基层监管实务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一、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一)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二)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三)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四)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五)妊娠控制;(六)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二、医疗器械的分类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三、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四、医疗器械相关活动1、医疗器械生产2、医疗器械经营是指以购销的方式提供医疗器械产品的行为,包括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

医疗器械批发,是指将医疗器械销售给具有资质的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的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医疗器械零售,是指将医疗器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医疗器械经营行为.3、医疗器械使用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指使用医疗器械为他人提供医疗等技术服务的机构,包括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依法不需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血站、单采血浆站、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机构等。

五、医疗器械许可及备案管理1、医疗器械产品的许可及备案管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基本知识介绍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基本知识介绍
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生产的监督 管理活动。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制定目的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安全,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主要内容
规定了医疗器械经营的许可与备案、经营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等方 面的管理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境内医疗器械经营的监督管理活动。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
是指国家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对医疗器械经营 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认证的过程。
申请流程
企业需要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资料,经过 审查合格后,方可取得医疗器械经营 许可证。
申请条件
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经营条件和能力, 包括经营场所、仓储设施、质量管理 体系等。
许可证管理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 到期需要重新申请。在有效期内,企 业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保证产 品来源合法和质量可靠。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管理
备案条件
备案流程
备案管理
网络销售平台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 能力,包括网站备案、质量管理体系 、售后服务体系等。
网络销售平台需要向所在地省级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相关资料,经过审 查合格后,方可取得备案证明。
适用范围
适用于境内第二类、第三 类医疗器械注册及其相关 的管理活动。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制定目的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 保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安全,根 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
定本办法。
主要内容
规定了医疗器械生产的许可与备 案、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
查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监管实务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监管实务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监管实务医疗器械是指所有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病理、修复或缓解疾病的设备、仪器、器具、材料等,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监测设备、手术设备、康复设备等。

一、医疗器械的分类1.按照用途分类:诊断医疗器械、治疗医疗器械、监测医疗器械、手术医疗器械、康复医疗器械。

2.按照材料分类:非活体医疗器械、活体医疗器械。

3.按照功能分类:气体医疗器械、光学医疗器械、电气医疗器械、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的监管实务1.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注册与备案才能上市销售,注册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备案的医疗器械则不需要。

2.医疗器械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设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同时要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3.医疗器械的进口与出口:医疗器械的进口与出口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监管,进口医疗器械需要获得进口注册证书。

4.医疗器械的经营与使用:医疗器械经销企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使用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配备相关设备和人员,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

三、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1.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手册、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记录等。

2.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医疗器械注册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3.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是评估医疗器械对人体的影响和使用安全性的过程,包括生物相容性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等。

四、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1.风险评估:对医疗器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工作原理、应用范围、操作方式等。

3.风险监控与修正:对上市的医疗器械进行监测和监控,及时修正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监管实务是医疗器械从生产到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的基础,对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风险管理与合规监督体系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风险管理与合规监督体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 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器械市场的不断扩 大,未来医疗器械经营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和合规挑战。企 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意识,适应监管政策 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建议措施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确保医疗器械全生命周 期的安全有效。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 训风险管理与合规监督体

目录
•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概述 •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经营中应用 • 合规监督体系构建及运作流程 • 供应链管理与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 法律法规遵守与诚信经营实践分享 •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概述
医疗器械定义与分类
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及趋势
市场现状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创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仍存在差距。
发展趋势
未来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微创化、远程化等。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 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医疗器械经营法规与政策
和采购要求。
过程控制
对医疗器械的生产、加工、包装 等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确保产品
质量稳定可靠。
出厂检验
对即将出厂的医疗器械进行最终 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
标准的要求。
库存管理及物流配送优化策略
库存管理
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 特性合理设置库存水平,避免积压和缺货现象。
物流配送
02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经营中应用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论述
风险识别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实践指导手册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实践指导手册

2023
PART 03
医疗器械经营法规与标准
REPORTING
医疗器械经营相关法规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01
对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及其监督管理进行
全面规范。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02
明确医疗器械经营的监督管理部门、经营许可与备案管理、经
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内容。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
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在市场 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小企业也在不 断创新和发展。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
监管体系
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器械 监管体系,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和地方药品监管部门两级监
管机构。
法规标准
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主要包括《医疗 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 ,同时还有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

采购合同
明确采购商品的名称、规格型 号、数量、价格、交货期、付
款方式等条款。
验收标准
根据产品标准、合同规定及企 业内控标准进行验收,包括外 观、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医疗器械储存与养护
01
02
03
储存环境
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分类 储存,保持仓库清洁、干 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
储存管理
建立库存台账,定期盘点 ,确保账物相符;遵循先 入先出原则,避免过期积 压。
,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 控制措施,如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调整市场策略、优化供应链管 理、强化财务管理、加强法律风
险防范等。
风险监控与报告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各类 风险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向管
理层报告重大风险事件。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是用于人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康复、生理研究、妊娠控制等目的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及其他物品。

医疗器械的基础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医疗器械的分类、注册、生产、使用、维护和监管等。

首先,医疗器械的分类是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的。

在中国,医疗器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低风险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手套;第二类是中等风险的医疗器械,如心电图机;第三类是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不同风险等级的医疗器械能够得到相应的监管和控制。

其次,医疗器械的注册是其进入市场前必须完成的程序。

注册过程包括提交产品资料、进行临床试验、接受专家评审等步骤。

注册成功后,医疗器械方可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生产方面,医疗器械的生产需要遵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企业必须获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确保生产环境、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各个环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使用医疗器械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其性能稳定和安全有效。

同时,医疗器械的使用也需要遵循相关的医疗规范和指南。

维护和校准是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定期的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校准则可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工作通常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

最后,医疗器械的监管是确保其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监管机构会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基础知识涵盖了从分类、注册到生产、使用、维护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对于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医疗器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第一部分

医疗器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法规基础知识1掌握以下定义:1.1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1.2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四)妊娠控制。

(指产品说明、标签或宣传资料载明的,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取得的作用。

)1.3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1.暂时: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内;2.短期: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上30日以内;3.长期: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超过30日;4.连续使用时间:器械按预期目的,没有间断地实际发生作用的时间。

1.4医疗器械的使用部位: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1.5植入器械: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或自然腔道中;在手术过程结束后长期留在体内,或者这些器械部分留在体内至少30天以上,这些器械被认为是植入器械。

1.6有源器械:任何依靠电能或其它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重力产生的能源来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1.7重复使用外科器械:指器械用于外科手术中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或类似的手术过程,不连接任何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新使用的器械。

2.掌握《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注册制度: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通过临床验证。

3.熟悉医疗器械产品申报注册应提交的资料: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技术指标、检测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

第五条境内企业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办理注册,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与基层监管实务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一、医疗器械得定义
医疗器械,就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得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她类似或者相关得物品,包括所需要得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就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得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就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得就是:
(一)疾病得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二)损伤得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三)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得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四)生命得支持或者维持;
(五)妊娠控制;
(六)通过对来自人体得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得提供信息.
二、医疗器械得分类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就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得医疗器械。

第二类就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得医疗器械。

第三类就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得医疗器械。

三、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四、医疗器械相关活动
1、医疗器械生产
2、医疗器械经营
就是指以购销得方式提供医疗器械产品得行为,包括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

医疗器械批发,就是指将医疗器械销售给具有资质得经营企业或者使用单位得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医疗器械零售,就是指将医疗器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得医疗器械经
营行为.
3、医疗器械使用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就是指使用医疗器械为她人提供医疗等技术服务得机构,包括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得医疗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依法不需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得血站、单采血浆站、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机构等。

五、医疗器械许可及备案管理
1、医疗器械产品得许可及备案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

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设区得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资料.
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2、医疗器械企业得许可及备案管理
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得,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

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得,应当向所在地设区得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

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医疗器械经营实施分类管理。

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与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

六、医疗器械许可证及备案凭证得查询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备案凭证就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得身份
证;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备案凭证就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得身份证;
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就是医疗器械产品得身份证;
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及各省食药监局官网数据库查询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信息、医疗器械产品信息.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五年。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号、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备案凭证号、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号、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号得编号格式,相关法规中有详细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号、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备案凭证号比较简单,如赣食药监械生产许号,为江西省食药监局2 0 15年许可得第一家生产企业;赣宜食药监械生产备20150001号,为江西省宜春市食药监局20 1 5年备案得第一家生产企业;但现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得许可证号为“省简称+6位数字+号“,如赣13 0 56 7号。

医疗器械注册证2014年10月1日之前审批得有效期为四年,如, 鲁食药监械(准)字2 011第2150 2 67 #,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即山东食药监局20 1 1年许可得第二类注射穿刺器械,流水号为026 7 o
医疗器械注册证2 0 14年10月1日之后审批得为五年,如,皖械注准2 0 1 42150013, 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带针,即安徽省食药监局201 4年许可得第二类注射穿刺器械,流水号001 3。

七、医疗器械监管主要法规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3、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4、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5、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
八、医疗器械标签
医疗器械标签就是指在医疗器械或者其包装上附有得用于识别产品特征与标明安全警示等信息得文字说明及图形、符号。

医疗器械标签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二)注册人或者备案人得名称、住所、联系方式,进口医疗器械还应当载明代理人得名称、住所及联系方式;
(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四)生产企业得名称、住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及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生产备案凭证编号,委托生产得还应当标注受托企业得名
称、住所、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生产备案凭证编号;
(五)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六)电源连接条件、输入功率;
(七)根据产品特性应当标注得图形、符号以及其她相关内容;
(八)必要得警示、注意事项;
(九)特殊储存、操作条件或者说明;
(十)使用中对环境有破坏或者负面影响得医疗器械,其标签应当包含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十一)带放射或者辐射得医疗器械,其标签应当包含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九、生产批号(编号)
批号: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得具有唯一性得数字或字母得组合;生产批:指在一段时间内,同一工艺条件下连续生产出得具有同一性质与质量得产品;
灭菌批:在同一灭菌容器内,同一工艺条件下灭菌得具有相同无菌
保证水平得产品;
它就是用于识别“批"得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一般由生产时间得年月日各二位数组成,但也有例外。

而有效期就是从生产日期(以生产批号为准)算起得,因此根据批号就可知所购买得产品就是否在有效期限之
内.
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批号得作用:
1、为了实现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得可追溯性;
2、在医疗器械产品岀现质量问题时,事后追踪这批医疗器械产品得责任;
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就是指:获准上市得、合格得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得或可能发生得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得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就是指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得发现、报告、评价与控制得过程。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得风险性,特别就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得医疗器械, 在其对疾病诊治得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得不良事件得监测与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得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得使用。

什么样得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该报告?
获准上市、合格得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得情况下,出现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得,并可能或者已经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得事件;重点监测品种发生得所有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监管实务
一、医疗器械监管得目得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得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医疗器械监管原理
医疗器械监管实质就是通过“闭环”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得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即由合法得企业(具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得生产企业)生产合法得产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得产品),通过合法得渠道(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得批发企业),到达合法得终端(医疗机构、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得零售企业),最终使患者(消费者)得到合法有效得医疗器械产品•并通过医疗器械产品得生产批号(编号)实现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得可追溯性。

三、医疗器械基层监管得方法
医疗器械基层监管得方法:“索证索票,建立台账“
1、医疗器械供货企业合法性得审核
查瞧医疗器械供货企业得营业执照、企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复卬件,业务员得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2、医疗器械产品合法性得审核
查瞧医疗器械产品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备案凭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凭证)复卬件,并与医疗器械产品标签上得内容进行核对;
3、医疗器械销售票据得审核
医疗器械销售发票及清单,应标注有供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编号)、单位、数量、注册证号、
价格、金额等内容,并加盖供货企业公章,做到票、账、物相符.
4、医疗器械台账.
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应建立医疗器械产品得购进验收记录、销售记录,即通俗说得台账,台账内容与销售票据得内容基本一致,通过台账得建立,可实现医疗器械产品得可追溯性,了解医疗器械产品得购销存情况。

5、医疗器械产品得储存与养护
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或标签中,会标示产品维护与保养方法,特殊储存、运输条件、方法;如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需在低温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