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5篇
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2)归园田居(其三)优质教案1、课外探究: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提示:⑴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⑵彻底悔悟。
⑶也许是一种托词。
2、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和《短歌行》:提示:⑴进取与隐退的对立。
⑵文学有着广阔的胸怀,只要是美的,都有价值。
【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尘网羁鸟池鱼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归园田拓展阅读:陶渊明诗中的隐逸分析在古代高贤雅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最值得推崇的人生。
陶渊明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所处的东晋末代,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奢靡,石崇、王恺斗富使侈浊之风登峰造极。
东晋的司马王朝就像一驾老牛拉着的破车,行进在风雨迷蒙的荒野上。
据陶渊明在《命子》诗中自述:先祖源于上古的陶唐,累世名德,功臣迭出。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名将,戎马倥偬而官至八州都督(不知相当于今天来说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封长沙郡公。
可到了他父亲一辈,家境急剧败落。
到陶渊明这一代,已经是很贫寒了。
在“回崖叠嶂凌苍苍”的庐山脚下的小村庄,是陶渊明的摇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大自然的日月、山水、草木、虫鱼,启迪着他的聪慧,塑造着他的风骨。
依高山流泉,他从小就苦读诗书。
陶渊明原本是想做官的,少时就有济世之大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
”他也曾做过几次官。
29岁开始踏上仕途,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不仅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还经常要违心地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使得他对仕途前程有些灰心丧气。
但为了生计,他还是几次的仕而归、归而仕。
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陶渊明被封为彭泽县令,因受不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奴颜卑膝,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陶渊明就愤而辞官归隐。
归园田居其三陈思嘉
归园田居其三陈思嘉第一篇:归园田居其三陈思嘉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大意,抓住诗眼理解主要思想2、学习方法,学习隐居精神。
导入: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体会于心,寄托于酒。
古代文人贤士,有一种情怀,寄情于山水田园之中,以求精神的慰藉。
说起山水田园,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Ppt,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篇著名的田园诗——归园田居(2分钟)这首诗的写作和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关系密切。
那就是最能体现陶渊明高尚品性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从小有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
陶渊明的性格可谓刚正不阿,适情任性。
几次做官又罢官。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留下了一篇千古名文《归去来兮辞》,归哪?归乡。
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作诗,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3分钟)《归园田居》就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这是第三首。
我们先看看学习这首诗进行的主要活动:一、学生范读,节奏划分。
教师评价,展示;学生齐读,感受节奏。
总结五言诗节奏规律。
做笔记。
二、读出诗味。
先自由吟读一遍,大声。
然后推荐最具有诗情的是谁?读。
然后评价。
范读。
感受。
哪一句最读的与众不同?最后一句。
最后一句在全诗的表达方式中有什么不同?在抒情首联颔联颈联诗句都是在叙事。
所以读出点叙事的味道,前面在叙述什么?耕种,适合慢点读。
试一试。
好,尾联读出抒情的情味来。
最后一句,那些词要注意?不足惜,领读。
(7分钟)吟读这个层面只是对诗歌把握的第一个层次,如何能够读出诗歌的深层韵味来,那一定要有味的“品诗”。
三、品析词句。
咬文嚼字品出字词意味。
品出作者辛苦;问题:陶渊明此时是农夫的身份,评价他是不是一个好农夫?盛和稀的对比。
种田技术不佳。
是个好农夫,但是他很努力是不?从哪些字词中品出他很努力?早出晚归,时间之长,路途艰难,夕露沾衣。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其三)》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下面是课文教学设计,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
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
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
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
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
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
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9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生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大家补充。
生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
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
生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生4:还有,他好像后来的生活很苦。
师:是啊,人总是在选择中放弃,在选择中忍受的。
现在大家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诗歌,弄懂基本的读音和字义好吗?生默读,交流词义。
3分钟后。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师:早晨的时候我们背诵了此诗,现在我们来进行正式的第一遍朗读——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然后我让同学带表情和动作地朗读。
生读。
2分钟后生3:老师,我来读。
“种豆南山下”(平缓)“草盛豆苗稀”(两手摊开,做无奈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做劳累无奈状,劳累,语气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做无奈状,语气低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甩头做无畏状)生鼓掌师:谁来点评生3的表现生5:基本上把握了诗歌的意思,有尴尬,有无奈。
我觉得语气还不够准确。
师:哪里?生5:最后一句应该读出一种坚定的语气。
师:你来。
生5:读(语气坚定)师: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辛苦?生6:辞官高高兴兴来种田,结果是草比苗旺,尴尬;每天要披星戴月地劳动,辛苦。
生7:还有,草弄衣服,露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很狼狈。
师:还有补充吗?(过了一会,没有)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生:慢慢品读生8:老师我读出了。
师:讲。
生8:“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是一个转折,“但使愿无违”是第二个转折。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喜爱,同时也有力但不做作的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教学目标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
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
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二、鉴赏步骤(一)知人论世(3分钟)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
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
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
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
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
课文解读陶渊明于公元405年辞官还乡,从此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为诗史上的名作,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课文中所选的是第三首。
《归园田居(其三)》记晨起至晚于南山为田豆锄草,在辛勤劳作中抒发自己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恬静愉悦的心情。
但与其它诗作对比来看,这里的“愿”有它特殊的的内涵。
陶渊明宁愿归乡务农,也不肯出卖灵魂换取荣华富贵,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正直的思想品格。
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不事雕饰。
然而却在平淡的外表下,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一颗纯净逸世的诗心。
如青山、豆苗、绿草、狭道、月光、露珠,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一经诗人的笔触,就充满美感,流淌着一种古朴醇厚的涓涓诗意,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淳美的意境当中,使“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而这正是此诗的重要特色。
点评:课文解读,是老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解读要富于个性,为课堂教学服务,有所取舍,并不是照搬教参,或堆砌网络资料。
好的课文解读,全面、准确、深刻,富于创见,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论文。
这里的解读,简明扼要,抓住了特点,既介绍了时代背景、创作过程,又分析了诗歌内容、写作特点,为课堂教学内容“教什么”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课教学拟据课标来进行设计:以朗读把握诗歌重点词语切入,感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拓展阅读背景,结合自身生活积累,与诗人对话,感悟体味诗人寄寓诗中的情感。
最后,以画面想象读懂意境和诵读演绎情感的形式结束。
根据学生特点,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激趣、朗读、思考、讨论、想象、背诵。
总之,不仅要让学生的品味欣赏始终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中,更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思考、展示的天地。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第一篇: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的的生平。
2.初步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解古诗思想内容,学会做人。
4.引导同学体会诗歌意境美;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掌握陶渊明的诗歌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寓意,在诗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
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会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以安慰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看他是怎样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
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处处受到排挤。
在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辞官隐居了。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二、整体感知自己先朗诵一遍,让学生注意到诗歌中的停顿,然后推荐同学起来朗诵三、对诗歌进行整体的翻译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5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5篇《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5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1这堂课我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说老实话,本学期我上课基本不用多媒体课件。
目的是想与之前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来做一比较:主要是比较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吸收信息情况。
因为据有关教育部分调查显示: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信息多,但学生的吸收能力相比之前老师只用一只粉笔一个黑板的情况,有所下降。
于是我决定用好多媒体课件,唯我所用,只取所需。
《归园田居》,课堂上自我感觉挺满意的。
课堂气氛较活跃。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讲解到位,古诗把握得当,教学效果好。
2、由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导入,联系旧知识,回顾旧知识,重温陶渊明的形象。
3、课堂上学生对陶渊明归隐的做法都谈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同学表示敬佩、仰慕。
有的同学不免为此而感到愤愤不平。
主要是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4、整堂课充满了激情。
5、教师语速适中,教学节奏把握得好。
6、最令我满意的是板书设计。
既简单又明了,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7、令人遗憾之处是没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做法《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2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这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
属于必读课。
本单元收录了《三峡》、《短文两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绘自然山水景物的优秀诗篇。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美风光,理解诗人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通过《归园田居其三》的学习,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中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熟读成诵2、赏析意境,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教学方法:情感激趣法启发引导法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走进作者说说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及作品,教师相机补充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本本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曾让儿时的我们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她们充实着我们寂寞的童年,滋养着我们懵懂的心灵,她们一路伴随着我们成长!六一儿童节到了,某一少儿出版社,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能在诗人和画家聚会的星空下,快乐阅读,决定出版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儿古典诗歌图书现在大部分工作已完成(多媒体出示《静夜思》《过故人庄》《清明》等插图),还有几首古诗没有编辑,其中就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你能仿照这种编排,帮助出版社完成这首诗的编辑吗?要完成这项工作,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先来看一下已完成的古诗编辑包括哪些内容?明确:注音,注释,译文,插图三、浅吟低唱,完成注音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和节奏提示:用“∕”划分节奏,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屏幕出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互读互评:展开朗读竞赛,相互纠正,完成注音四、七嘴八舌,疏通诗意教师引导:要完成这首诗的翻译需要注意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明确:尊重原文,借助课下注释,适当扩展小组合作,选出最佳译文五、斟词酌句,绘制美图1、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会呈现出哪些画面?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2、细读感悟:种豆,除草,起早贪黑,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呀,那么诗人认为辛苦吗?结合诗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刚才头脑中展现的画面谈谈你的理解3、深层探究:陶渊明的这首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如果你是少儿图书的美术编辑,为了吸引孩子,也为了帮孩子更好的`理解这首诗,你最希望为这首诗配上哪幅画面?为什么?4、想象扩写:如何让美术编辑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画面应呈现一种怎样的意境呢?现在把你最喜欢的画面用你的妙笔扩写成一段优美的小散文,以备美术编辑参考要求:(1)用第一人称;(2)有景物和人物描写(动作、心理描写);5、推荐交流: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者全班交流[屏幕出示] 1、陶渊明月夜归耕图2、教师习作:我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的草丛中透明的月光、静谧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此起彼伏的蛙鸣,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归耕图如果有“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哪有机会和心情欣赏这良宵美景?调皮而又多情的露珠也来助兴,它给辛劳了一天的我以清凉温柔的抚慰远离官场,远离喧嚣,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感觉真好!3、学生点评六、配乐诵读,积累升华为了让这本书更畅销,出版社还打算给她配上音像资料——光蝶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想必大家已经深刻地感悟到作者的志趣情怀,此时的我们不仅能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还能读出情感和韵味来,老师相信你们!来吧,我们一齐背诵——[屏幕出示] 方法指导:事件——所见——所感七、盘点收获,课堂总结回顾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如何去鉴赏一首古诗呢?学生畅所欲言[屏幕出示] 读懂诗意——呈现画面——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大家齐心协力,胜利地完成了这首诗的文字、美图、录音的编辑工作,我想这也是我们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诗情画意中感知我们古典诗歌的形象美、意蕴美、韵律美八、活学活用,课外拓展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我们今天所学的是他的第三首课后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一个“镜头”,改成一篇小散文“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其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板书设计:劳动平淡愿决别官场,回归田园美好情趣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三思想感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之三)教案
《归园田居》(之三)教案《归园田居》(之三)教案《归园田居》(之三)中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归园田居》(之三)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首诗,形成积累。
2.赏析诗歌的语句,体会诗歌的内涵。
3.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作品已经有所了解。
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做如下学情分析:第一,学生自学能力不太强,所以,诗歌内容的梳理和意境的感知等知识能力需要再强化。
第二,学生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学习对陶渊明以及他的仕与隐、归隐情怀已经有了比较多比较深的了解。
但是,对本诗的名句赏析及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要多加引导第三: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因此,有必要梳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并会初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3重点难点1.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能赏析这首诗的名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时重点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时难点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板题:归园田居)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能赏析这首诗的名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渡语:如何实现目标呢?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古诗,扫除生字词)(一)讲述:请同学大声朗读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
师板书生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三)过渡语:刚才,几个同学把全文轮读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
下面大家看课件,听录音,标出易错字和断句。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共3篇《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1《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唐代文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人生态度。
2.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了解陶渊明及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其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和文化内涵。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和特点(如象征手法和反衬手法等)。
(4)通过朗读和模仿写作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唐代文人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掌握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其三》的主要内容。
(2)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和文化内涵,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和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写作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陶渊明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热爱家乡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2)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生活,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修养。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小时候所过的生活,谈一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
(2)介绍陶渊明及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其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与理解(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色彩。
(2)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主要讲述了哪些事情?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整合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思想碰撞和讨论互动。
3.语言分析与拓展(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反衬手法(如“相隔虽万里,不觉见苏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文化内涵。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
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着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设计《归园田居·其三》教案设计《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三》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板书题目)二、了解作者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了解一下作者陶渊明的生平。
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明确: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
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
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与此一脉相承。
也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板书)。
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
三、学习朗诵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诗经》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读节奏是什么?(“二二”节拍)而这首诗是几言句式?(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二三”节拍。
好,今天早上我们已经听过名家的朗读了。
现在请一位同学试着模仿,来诵读这首诗。
请注意:要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读出情感。
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生读)同学们,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情感呢?(生答)(学生点评完后教师总结)所以今后大家朗诵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变化,读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二、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四、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由陶诗《饮酒》、《桃花源记》导入。
一提到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名句。
你能说出名句吗?《桃花源记》里,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体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纯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体会他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归隐田园后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来解读这首诗。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包括作者杨万里、写作背景等;2. 共同朗读《归园田居(其三)》;3. 诗歌欣赏和分析,包括诗歌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4. 学生自由发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情境,介绍杨万里及《归园田居(其三)》的背景知识。
-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适合年龄的杨万里图片以及相关的背景音乐。
-介绍《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背景,包括杨万里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Step 2:共同阅读诗歌,辅助学生了解诗歌内涵。
-老师先朗读全文或者分段进行朗读,学生跟读。
-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解释复杂句子的结构。
Step 3:诗歌欣赏和分析。
-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刚才共同阅读中的体会,或者再次朗读诗歌。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诗歌。
Step 4: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诗句,仿照杨万里的字句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诗歌。
-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Step 5: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或表达成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其他形式的表达,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上进行一定的点评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借鉴。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和交流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推荐文章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归园田居》与《江上渔者》热度:优美的田园抒情散文:归园田居热度:归园田居陶渊明书法作品图片热度:归园田居陶渊明的翻译及赏析热度:古诗归园田居的翻译及赏析热度:《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让我们看看教师是如何制定他们的教案的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原文:《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的教案练习题:一、选择。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
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4.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村居生活田园美景本性复苏心旷神怡4.归纳主旨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生平。
2、掌握诗歌的节奏划分方法,背诵并默写古诗。
3、了解古诗思想内容,学会做人,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欣赏陶渊明“率性自然、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作风。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内容大意,领悟诗歌的意境。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会想到什么景象?那你们是喜欢生活在喧闹的城市呢?还是有青山绿水围绕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古诗,这个作者就独爱田园生活。
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作者为什么喜欢田园生活,他的田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二、走近作者:我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么?课文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人人劳动、和睦相处、安宁幸福、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怡然自得的社会)这反映了陶渊明内心渴望这样的社会,那么陶渊明生活在怎么样的一个社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者的生平,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5篇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以“醉人”
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1【设计指导思想】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
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
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工具】一支粉笔一把黑板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联系旧知,精彩导入同学们是否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是谁?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怎么样的呢?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