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四章古代坛庙建筑
4中国建筑史宫殿资料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 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 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 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 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 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 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 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 之北,为禁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 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 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 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 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 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
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
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 宫殿群,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 达4800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 内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 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 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 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 成。含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 此举行。殿基面阔十三间、近76米,进深六间、 40余米,现存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 开宫殿"的磅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 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基长130余 米,宽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的三殿, 周围绕以回廊,规模十分宏伟。
2019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答案及笔记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多选题】(2 分)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A.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B.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C.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2【多选题】(2 分)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A.实用功能B.所用材料C.结构方式3【多选题】(2 分)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所用材料B.对建筑形象的追求C.色彩4【多选题】(2 分)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A.采集较易B.运输方便C.加工较易D.价格便宜5【多选题】(2 分)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A.梁枋B.天花C.门窗D.基础E.台基对应章节第二章1【多选题】(2 分)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A.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B.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C.具有艺术上的表现功能D.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2【多选题】(2 分)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A.气势恢宏B.色彩鲜丽C.色彩不绚丽3【多选题】(2 分)北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A.明朝B.清朝C.10 年D.13 年4【多选题】(2 分)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A.皇后完婚B.考中状元C.出征武将5【单选题】(2 分)太和殿前陈设铜龟、铜鹤具有什么象征意义?A.喜庆B.国家统一C.国家长治久安6【判断题】(2 分)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等级是否按下列的屋顶形式排列的: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
A. 对B.错7【多选题】(2 分)除紫禁城的太和殿外,北京还有哪几处大殿是坐落在三层石台基上的:A.太庙B.明长陵C.天坛祈年殿D.雍和殿对应章节第三章1【判断题】(2 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埋藏在地宫中的。
A.对B.错2【单选题】(2 分)唐朝皇陵开创了与前朝皇陵不同的做法是:A.陵前设神道B.设立方整的陵区C.以自然山体为地宫3【单选题】(2 分)明十三陵总入口最前列的建筑是:A.大红门B.碑亭C.六柱五开间石牌楼4【单选题】(2 分)明十三陵中哪座皇陵规模最大最讲究?A.明定陵B.明长陵C.明昭陵5【单选题】(2 分)明长陵的祾恩殿的柱子,梁枋是用哪种木料制造的?A.樟木B.C.楠木6【单选题】(2 分)在已发掘的地宫中四壁满布佛教内容雕刻的是清朝哪位皇帝的陵墓?A.康熙B.雍正C.乾隆7【多选题】(2 分)汉墓画像砖石上表现的内容有:A.动物、人物B.生活场景C.劳动生产场景D.游乐场景对应章节第四章1【单选题】(2 分)祭祀天、地、山、川之坛庙常设在接近自然之处,因此称为:A.野祭B.遥祭C.2【单选题】(2 分)北京天坛举行祭天礼仪的地方是:A.祁年殿B.皇穹宇C.圜丘3【单选题】(2 分)皇帝祭祖先之地称();百姓祭祖先之地称()。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采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证明了夏商两代宫室都处于“茅茨土阶”时期。
二里头和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郸、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或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不是庭院式建筑,再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西汉武帝时,宫殿与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树木等,富有园林气息。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天子宫室设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
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紫禁城中轴线)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宫殿型庭院的主要特点:严谨的平面布局庞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森严的等级规范一、唐长安大明宫大明宫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宫城周长7628米,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三殿:依次坐落着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和内朝紫宸殿。
含元殿两翼,伸出翔鸾、栖凤两阁,南面正门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之间纵向轴线长约1.2公里。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殿,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殿身面阔13间,深29.2米,面积为1966.04平方米,与明清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面积相近。
内廷部分是以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
皇穹宇 室内神位
皇穹宇 回音壁
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
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内望
圜丘 局部
连接圜丘与祈年殿的甬道
社稷坛
主体建筑:一座方形的坛,两座5间的殿 坛上铺五色土:东方青龙位用青土
西方白虎位用白土 南方朱雀位用赤土 北方玄武位用黑土 中心部分用黄土
北京社稷坛
社稷坛棂星门
(中祀)
五镇:祈山、吴山、霍山、会稽山、巫闾山ຫໍສະໝຸດ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四渎:江、河、淮、济
2、祭祀祖先:太庙-帝王祖庙
祠堂、家庙-臣下祖庙
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三、实例分析: 天坛
组成:圜丘、皇穹宇、祈年殿
祈年殿
明初:天地合祭—大祀殿(矩形平面) 迁都北京后:天地合祭—大祀殿(圆形平面,三重檐)
门前石坊及棂星门
孔庙大中门
奎文阁
碑亭俯视
金代碑亭梁架及宋金石碑
大成门及大成殿
大成殿
社稷坛 南门
社稷坛 祭殿
孔庙
由南而北,分为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 坊和棂星门,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 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角楼, 近似宫禁制度。再进,为宏伟的奎文阁,奎文阁后即为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一组。
奎文阁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其间有碑亭十三座, 重檐高阁,碑体硕大,为历代帝王所立。
坛庙
一、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 1、产生:源于祭祀 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
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二、类型
1、祭祀自然神: 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 (大祀) 祭日(日坛)月(月坛) 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 祭国土政权(社稷坛)
中外建筑史第四五九章宫殿、坛庙、陵墓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
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解剖图
“四号宫殿”遗址。
汉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 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汉 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 的时期。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面 积5平方公里,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前殿、 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柏梁台等大量殿宇 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 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 定型化。 如 ,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 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 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 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 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 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 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 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 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 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 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 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 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元代的宫殿继承 了前朝的“工” 字殿格局,又在 台基形式上有所 发展。
大 明 殿
大明殿复原图
汉白玉台基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 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中国古建筑全套课间之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1
宫城称为紫禁城,东西宽760m, 南北深960m,周围有护城河环绕。 城墙四面辟门:南面正门曰午门, 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 华门,门上都设重檐门楼。城墙四隅 有角楼,3檐72脊,造型华美。
4.1宫殿
(二)明清北京故宫
午门
4.1宫殿
(二)明清北京故宫
4.1宫殿
(二)明清北京故宫
4.1宫殿
(三)清沈阳故宫
西路系乾隆时代 增建,主要有文溯 阁,仰熙斋、嘉荫 堂和戏台等,建筑 风格接近北京故宫。
4.2坛庙
4.1宫殿
概述 北京天坛
4.2坛庙
北京社稷坛 北京太庙
太原晋祠
4.3陵墓
北京曲阜孔庙
4.2坛庙
概述
1、坛庙的起源
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往自然、神灵、鬼魂、 祖先、繁殖等表示一种意向的活动仪式的通称。
4.1宫殿
(二)明清北京故宫
东六宫东侧自北 向南还有几组小庭院, 是管理衣食的服务机 构,南端是宫内祭祖 用的奉先殿。 西六宫西侧有两 路院落:紧靠西六宫 的是一些小殿和庭园, 供居丧及游赏之用, 再西侧为喇嘛教佛堂。
以上内廷部分周围有内宫墙环绕保护,墙外还有长巷相隔,以加强 警卫。
4.1宫殿
(二)明清北京故宫
4.1宫殿
(二)明清北京故宫
太和殿:① 十一间,重檐庑殿②它和明长陵棱恩殿并列为我国 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③ 皇宫一律用黄色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
4.1宫殿
(二)明清北京故宫
中和殿:是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攒尖顶。 保和殿:殿试进士、宴会等用。重檐歇山顶。
这三座殿宇 共立于白石台 基上,一律用 黄琉璃瓦,色 调鲜丽,同时 顶部的变化使 建筑体型主次 分明,富于变 化。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坛庙
王莽宗庙
官员家庙。明代定制:三品以上可建5间,奉5 代祖先;三品以下建3间,奉4代祖先。庙之东侧 设祭器库,供储存祭器、衣物、遗书之用。
各地所留明、清祠堂数量颇大。这批建筑是江 南明代建筑的代表,有很高的工艺成就和历史价 值。
杨家祠
(三)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其中孔子庙
5.斋宫: : (1)建筑形制 (2)建筑规格
6.神乐署、牺牲所(祭祀用,动 物养殖所)
7.丹陛桥——宽28M,长360M, 离散面高4M
二、天坛组景式意匠构成的规划手法
1.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的 绿化,天坛的建筑寥寥无几,祈年殿、圜丘、皇穹宇的体量都不很高大,没 有超越物质功能的需要,专为精神功能添增额外的建筑。但是它的占地极大 ,外坛墙南北长1650米,东西宽1725米,占地面积约为紫禁城的三倍多。坛 内建筑疏朗,满植翠柏。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林,塑造了天坛所需要的远隔尘 世、宏大静谧的独特环境 。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称为“明堂”的重要建筑物,其用途是皇 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可以说 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
汉长安明堂辟雍 武则天在洛阳所建“万象神宫” 明嘉靖年间,北京南郊建大享殿(天坛祈天殿),也有明堂之 意。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 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 绝。】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4.2 坛庙
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
伴随着祭祀活动,相应的产生场所、构筑物和建筑, 这就是坛庙
*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
新石器时代;发现有良渚文化祭坛、红山文化祭坛 及女神庙等。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 形象极 力创造 出一种 与天接 近的感 觉,烘 托出祭 天的主 题。
坛பைடு நூலகம்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在圜丘以北是一组小型的圆形建筑——皇穹 宇。单檐攒尖,内供“昊天上帝”的牌位。 皇穹宇以及神厨,宰牲亭,神库等构成了圜 丘的配套建筑。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实例:北京太庙
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位于故宫 前方御道东侧,与西 侧的社稷坛形成“左 祖右社”的对称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始建于明永乐18年 (1420年),嘉靖24年 (1544年)重建,后经 清代增修。有内外三重 围墙。主体建筑由在第 三层围墙内的正殿,寝 殿和祧庙组成。
太庙正门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外坛墙东西相距1703米,南北相距1657米, 实测周长为6553米,占地约273公顷,相当 于故宫的3.7倍。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正门在西侧,在位于两道坛墙之间的 主路南侧,是神乐署和牺牲所,负责演习礼 乐以及饲养祭祀用牲畜。
第四章-坛庙建筑赏析
第四节 坛庙建筑的艺术分析
印度坛庙
四个阶段: 1.公元前3000~前2000年,印度河文化时期(巴
基斯坦境内的摩享佐·达罗古城); 2.公元前2000~前500年,吠陀文化时期,以木
结构为主; 3.公元前324~前187年,孔雀帝国文化时期(庙
宇、石窟寺); 4.公元320~476年,笈多帝国文化及其崩溃后二
宰牲亭等
3) 祈年殿组群
包括祈年门、祈谷坛、祈年殿、 配殿、皇乾殿、具服台、神厨、 宰牲亭等
祈年殿立面
5) 斋宫
位于轴线的西侧 内含无梁殿的正殿、五开间的寝宫和钟
楼、铜人亭、奏书亭等
6) 神乐署、牺牲所
两组附属性建筑 神乐署——演习礼乐 牺牲所——饲养祭祀用的牲畜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第四章 坛庙建筑赏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天坛的美学特点 孔庙的艺术特征 坛庙建筑的艺术分析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中国古代礼仪性的祭祀建筑,主体建筑 是坛(露天的砖石台)和庙(殿宇)。
第一节 坛庙建筑的产生
坛庙建筑:祭坛和祠庙都是祭礼神灵的场所。
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 坛庙建筑的历史远比宗教建筑久长,中国在内蒙古、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3. 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 1)以圆象天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及外 壝墙 2)扩大建筑形象 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 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
三、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6. 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1) 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室内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 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
坛庙建筑(总结)
中国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可以考证的实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
当然,战国以前,建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岁月,秦汉以降,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的技术和规模与时俱进,建筑艺术水平也显著提高。
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间,建筑发展高峰迭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制作,从构造做法到用料色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放异彩,独树一帜。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灵的是建筑。
今天的炎黄子孙伫立景山之巅,眺望金光灿烂雄伟壮丽的紫禁城,谁不产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视护城河边的故宫角楼,谁不感叹先人的巧夺天工。
中国坛庙建筑的起源在于祭祀。
当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于是产生了神灵鬼魂之说。
而祭拜这些神灵鬼魂的活动就统称为祭祀。
根据考古学考证,最早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而有祭祀迹象的最多在10余万年前。
伴随着祭祀活动产生的场所和构筑物就称之为坛庙。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因此可以看出,不论是石器时代的先民还是封建时期的帝王,都把祭祀看成头等大事。
特别是在封建时期,祭祀被当作国家大事之首列。
京城里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古代帝王在设立首都营造自己的宫殿的同时还要建造合乎礼法的坛庙。
《礼记·王制》中写道:“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尤其是祭天这一活动完全是皇帝的特权。
现在我们都把坛庙一词合用。
但是在古代“坛”和“庙”则是分别形容两种不同用途的建筑。
“坛”是指在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四渎等自然之神时候台型的“坛”;而“庙”指祭祀祖宗,先圣先师以及山川神灵的庙。
总的说来,“庙”的出现就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庙祭有别于祭祀天神地祗的坛祭。
因为祖先生前是住在房屋里面的,因此死后也应该在房屋里面祭享。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斋宫正门
斋宫侧门
斋宫内的前殿—“无梁殿”有利于防卫和防火
斋宫前 殿月台 上的斋 戒铜人 亭
斋宫外的防卫沟和护卫房以及回廊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南北主轴线位于坛院的偏东位置,轴 线上最南端为祭天用的圜丘。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是皇帝在 冬至日祭天的 场所,其主体 为“坛而无屋” 的三层露天圆 台,周边环绕 着两重低矮的 院墙。
杏坛 奎文阁
圣时门
弘道门及门前石桥
大中门
同文门
奎文阁
奎 文 阁 斗 拱
碑亭
寝殿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北京社稷 坛建于明 永乐19年 (1421 年),按 照“左祖 右社”的 礼制,设 于故宫前 方御道西 侧。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社属阴,所以 北京社稷坛内 建筑采取坐南 朝北的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主体建筑为三层 方坛,上层坛面 铺五色土,坛四 周围以方形院墙。 五色土依照五行 方位铺成东青, 西白,南赤,北 黑,中黄,象征 “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中国古代坛庙建筑(精品)
天坛
• 平面接近四方形,但 北面的两角采用圆形, 南面则为直角,是附 会中国古代“天圆地 方”之说而设计的, 其中圜丘和祈年殿是 全部建筑的主体。各 主要建筑用蓝色琉璃 瓦顶象征着“青天”,
祈年殿
祈年殿
•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尖 顶圆形大殿。是天坛的 主体建筑,皇帝祈祷五 谷丰登的所在。大殿建 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 石台上,纯系砖木结构, 直径32米,高 38 米,白墙、红殿、蓝檐、 金顶。
万代瞻仰石牌灵的庙
• 代表: • 岱庙
中国古代坛庙建筑
• • • • 坛庙建筑的种类: 1、祭祀天地 2、祭祀祖先 3、祭祀圣贤
一、坛
• 坛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社稷等活 动的台型建筑。 • 著名的祭祀坛有天坛、地坛、日坛、 月坛、社稷坛
祭祀天地
• 祭祀天地山川是朝廷的重要政治活动。 《礼记》中规定:“天子祭天地、祭四方、 祭山川,祭五祀”,按照礼制关于郊祭的 原则,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 祭月于西。
棂星门
奎文阁
杏坛
武庙(解州关帝庙)
• 祭祀关羽的活动开始较晚。隋开皇九年(589 年),其故乡人在山西运城解州镇盖庙祭祀,成 为武庙之祖。从北宋末年以后,随着关羽的地位 不断升高,直至清顺治九年(1652年),被封为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又下诏天下郡县立 庙奉祀,关帝庙才遍布全国各地。解州关帝庙也 不断重修、扩建,现占地近100亩,平面布局分 南北两大部分。南以结义园为中心,由牌坊、君 子亭、三义阁等组成,北部为正庙,仿宫殿式布 局,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
• 五祀:风水学中指祭门神、户神、井神、灶神、 中溜(土地神和宅神)。
天坛
•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南 部永定门的东侧,系 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明朝迁 都北京时所建,是明 清两代皇帝祭天与祈 祷丰年的地方。现在 的规模是明嘉靖九年 (1530年)建成的。 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 两重墙环绕,总面积 280公倾。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天坛全景图
•形象——天圆地方
•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 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 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 天坛全部的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 • 祈年殿建筑与台阶均为圆形,而其外院墙为方形 。 •皇穹宇的大殿与围墙都是圆形的。 • 圜丘坛的三层平台为圆形,而其外院墙是方形, 象征着天圆地方。
•3.文庙—曲阜孔庙,武庙——解州关帝庙
•
• 孔夫子,关夫子 。一为文圣人,一为 武圣人;一个在山东 ,一个在山西。两圣 相映,构成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精髓的主体 。
曲阜孔庙,运城 关帝庙。一为文庙之 冠,一为武庙之冠; 一座在山东,一座在 山西,隔山而望,凝 成中华悠久文化永恒 的主题。
•(1)文Leabharlann ——曲阜孔庙• 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 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
•陈家祠堂
•2.奉祀圣贤的庙
• 祭祀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 中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 。 • 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 西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 概况: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 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皇帝 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 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 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 •
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共34页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社稷、先农、先蚕祭坛
社稷当中的“社”指的是“后土之神” ,“稷”指的是“五谷之神”。
先农祭祀和先蚕祭祀反映了古代男耕女 织的自然经济形态。
3.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祭祀坛庙
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是五岳之外的五座名山。东镇沂山 、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 山、中镇霍山。
四海指的是东海、南海、北海、西海。
四渎是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的总 称,分别为河(黄河)、江(长江)、 淮(淮水)、济(济水)。
(二)宗庙与家庙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
。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又称为太庙。
大夫以下祭祀祖先的处所皆称家庙,或 称家祠、祠堂。依宗族组织又可分为宗 祠(总祠)和家祠。
现在的孔庙坐北朝南,南北长600米,东 西宽145米,占地约9万平方米,前后共 有9进院落,以南北轴线为中轴线,布局 严整,左右对称,气势雄伟。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孔庙中最重要 的建筑,被称为“东方三大殿”之一。
六、其他坛庙建筑
(一)太原晋祠 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建成,距今至少有
1500年。 晋祠本是为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
妈祖庙为祭祀海神林默而建,宋代以来 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江海河滨。
祭祀妈祖的庙宇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 福建湄洲妈祖庙和台湾北港妈祖庙。
第二节 现存著名古代坛庙建筑
我国主要的坛庙建筑有位于北京的天坛 、太庙、社稷坛、地坛、日坛、月坛、 先农坛,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庙,位于嵩 山的中岳庙,位于华山的西岳庙,位于 衡山的南岳大庙,位于曲阜的孔庙,位 于太原的晋祠,位于成都的武侯祠等等 。
三、坛庙建筑的类型
(一)自然神祗坛庙 这一类坛庙的祭祀对象为天、地、日、
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五岳、五 镇、四海、四渎等等。
1.天地日月祭坛 古代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是祭天地。
皇帝每年冬至日要祭天,夏至日要祭地 ,登基时也要祭告天地。
祭日月神则始于周朝,最初在宫内殿庭 上举行。在国都郊外筑坛设祭始于北周 ,一直延续至清代,且是祭日于东郊, 时间为春分日;祭月于西郊,时间为秋 分日。
(四)其他坛庙建筑
1. 城隍庙的发展演变
在封建时代,几乎每一个府县都有三庙:孔庙 、关帝庙和城隍庙。
城隍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城市守护神,祭 祀城隍神由来已久,唐代开始兴盛。
宋代祭祀城隍被列为国家祀典。
城隍庙建筑一般包括大门、仪门、大殿 (主体建筑)、寝宫、戏楼等。
2.妈祖庙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 古代坛庙建筑
第一节 古代坛庙建筑概述
一、坛庙建筑的含义和特征 坛庙建筑是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山川社
稷、祖宗英烈、圣哲先贤的礼制建筑的 统称,主要包括太庙、社稷坛、孔庙、 祠堂等建筑。
考古发掘表明,坛庙建筑至少在新石器 时代晚期就已产生。
夏、商、西周三代,坛庙建筑与宫殿并 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因此统称为宫庙建 筑。
一、北京天坛
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礼制 规格最高的古代坛庙建筑。
其布局打破了中国古建筑中传统的中轴 对称的格局,将主体建筑集中于中轴线 偏东,而西部留出大片空旷地域广种柏 树,营造出肃穆宁静、天高地阔的氛围 。
天坛最著名的建筑是圜丘和祈年殿。
祈年殿是明清帝王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 ,位于天坛内坛墙北端,整个建筑色调 纯净,造型庄重典雅,是中国古建筑艺 术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630年,唐代各州县皆立孔子庙,孔庙随 之遍于全国。
北宋开始,孔庙又被称为文庙。
文庙的建造皆取法于曲阜孔庙,如都有 泮池、棂星门、大成殿等。
范仲淹任苏州刺史时,开创了将学府与 文庙合在一起的传统。
2. 关帝庙的发展演变
宋代以后,关羽在民间的影响日增。
宋、元、明、清各代对关羽均有册封, 有“武王”、“武圣人”之誉,几乎与 “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因此,宋代 以后,各地建了很多关羽庙。
(三)先贤名人祠庙
先贤名人祠主要包括黄帝庙、神农祠、 尧庙、舜庙等圣德贤王祠庙和孔子庙( 文庙)、关帝庙(武庙)、岳飞庙、武 侯祠等名人祠庙。
1. 孔庙的发展演变
汉代,孔子故乡曲阜即建有孔庙,汉高 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至鲁祭祀孔子,为 帝王亲祭孔子之始。
唐代于619年在京师国子学内建立周公及 孔子庙各一所,这是国学内建孔庙之始 。
四、泰山岱庙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城区北部,泰山 南麓,是历代皇帝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 泰山神的地方,也称东岳庙、泰庙。
是泰山古建筑当中延续时间最长、规模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建筑群,与故 宫、承德避暑山庄、孔庙并称为我国四 大古建筑群之一。
岱庙内古木参天,碑碣林立,保存了历 代碑碣石刻300多通,故有“岱庙碑林” 之称。
二、北京社稷坛和太庙
(一)太庙 北京的太庙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唯一的
一个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有明显的中轴线,呈中轴对称。
(二)社稷坛
在北京故宫端门的西侧。 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占地23万
平方米,遍植松柏,有意营造肃穆的气 氛。
三、地坛、日坛、月坛
(一)北京地坛 呈方形,以示“天圆地方”。 (二)北京日坛 (三)北京月坛
,因叔虞封国为唐,故称为唐叔虞祠, 因临晋水,又称晋祠。
晋祠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是我国著名的祭祀建筑和园林建筑,集 祭祀建、鱼沼飞梁、献殿被称为晋祠“ 三大国宝建筑”;
宋塑侍女像、周柏、难老泉被称为“晋 祠三绝”。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体建筑,创建于北宋太平兴 国九年(984),是晋祠内现存最早的建筑, 也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天贶殿是我国最著名的古殿宇之一,与 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 “中国古代三大宫殿”,或称“东方三 大殿”,且天贶殿在这三殿中建造年代 最为久远。
五、曲阜孔庙
目前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孔庙当中,以 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 ,等级最高,时间最早。
曲阜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 世的第2年),当时的鲁哀公命祭祀孔子 ,将其故宅改建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