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统计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中级统计师考试考点汇总

中级统计师考试考点汇总

中级统计师考试考点汇总一、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一)统计学原理。

1. 统计调查。

- 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用于搜集特定时点或时期现象总量资料。

例如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它能够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差异较大的情况,它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 数据分组:将数据按照某个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

组距分组时要确定组距、组数等。

例如,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组,组距可以设为10分,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成绩的分布情况。

-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频数分布表展示数据在各个组中的分布频数,而频数分布图(如直方图、折线图等)则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

直方图适合展示连续型变量的分布,其矩形的高度表示频数或频率。

3. 数据特征的测度。

- 集中趋势测度。

- 均值:对于未分组数据,均值等于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

它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例如,一组员工工资数据中,如果有个别高管工资极高,会拉高平均工资。

- 中位数:将数据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当数据分布偏态时,中位数比均值更能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

-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对于分类数据,众数是最常用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 离散程度测度。

- 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数据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它们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大,数据越分散。

- 离散系数:用于比较不同均值或不同计量单位数据的离散程度。

离散系数等于标准差除以均值。

(二)经济学基础。

1.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等。

例如,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会增加。

2021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

2021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

2021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关键归纳统计和数据●统计是用来处理数据,是相关数据一门学问。

1、统计学:是用以搜集数据、分析^p 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一组概念、标准和方法。

2、统计分析^p 数据方法分为:(1)描述统计(2)推断统计3、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统计学方法。

4、推断统计:是研究怎样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统计学方法。

5、推断统计包含:(1)参数估量(2)假设检验6、定性变量特点:只反应现象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大小和差异。

●定性变量包含分类变量和次序变量。

●只反应现象分类特征变量称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假如类别含有一定次序,这么变量称为次序变量。

次序变量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不一样类别,而且还能够表明现象之间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7、定量变量特点:能够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含有明确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

●数值型数据(定量数据)作为统计研究关键资料,其特征在于它们全部是以数值形式出现,有些数值型数据只能够计算数据之间绝对差,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能够计算数据之间绝对差,还能够计算数据之间相对差。

其计量精度远远高于定性数据。

在统计学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最广泛用途。

8、数据按获取方法不一样分为:(1)观察数据(2)试验数据9、观察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察所取得数据,在数据取得过程中通常没有些人为控制和条件约束。

10、试验数据:通常是在科学试验环境下取得数据。

11、统计数据资料起:(1)经过直接调查或试验取得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直接起;(2)她人调查间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数据,这是数据间接起。

12、数据直接起:(1)统计调查(2)试验法●经过统计调查得到数据,通常称为观察数据。

●利用试验法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产生应该是随机。

统计职称中级考试要点

统计职称中级考试要点

全国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大纲——《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方法1.根据统计学的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2.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3.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4.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

5.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6.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7.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3)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

(4)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2)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

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重点梳理归纳作为一名中级统计师,需要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针对中级统计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正确把握中级统计师考试的重点,提高应试能力。

一、调查设计调查设计是统计学的基础,也是统计实践的基础,对于中级统计师来说尤为重要。

调查设计包括问题设计、样本设计、问卷设计、调查方法设计等,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面向问题,实用有效;2.样本设计要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3.问卷设计要简明扼要,尽量减少被访者的时间成本;4.调查方法设计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获取有效的数据。

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中级统计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数据处理是统计学工作的精华部分。

数据处理的重点在于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数据分析涉及到数据清洗,数据清洗的重点在于缺失值和离群值的处理。

数据可视化是提高数据观测能力和洞察力的有效手段。

在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中,要掌握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箱形图等图表的方法,并且要有分析图表的能力。

三、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中级统计师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关系非常紧密,是相互促进的。

在数据分析中,应当注意专业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技巧,如SPSS、SAS、STATA等。

其中在分析方法上,应该学会使用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在报告撰写中应当注意几点:1.报告中要体现关键指标,在关键指标分析之前必须有对指标进行解释的内容;2.报告中要注意分析的结论,对结论的敏感性及可实施性加以掌握;3.报告中应当考虑受众群体的不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分析结果。

四、策略管理策略管理是中级统计师在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包括市场策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品牌策略管理等等。

策略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应当掌握以下几点:1.市场策略管理方面,要注意市场分析、产品定位、竞争策略等;2.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应当熟悉公司整体战略、市场推广战略、人员管理战略等;3.品牌策略管理方面,要重点考虑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定位等。

中级统计师-统计相关知识打印版(会计基础)

中级统计师-统计相关知识打印版(会计基础)

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会计主体(即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并定期总括性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按其服务主体的运营性质不同,分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非企业会计);按其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不同,分通用业务会计和特殊业务会计;按其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

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从核算时间来看,会计的核算职能渗透到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事前核算及事中核算、事后核算。

从核算内容看,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从监督的主体看,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从监督内容上看,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两个方面。

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现代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反映)经济活动、监督经济业务、控制经济过程、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按会计主体的不同分企业会计目标和非企业会计目标。

企业会计目标包括:1.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要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

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主要包括财政、税务、审计、统计、工商行政管理和银行等部门。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

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一般意义上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纲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纲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纲2017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考纲一、考试目的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二、考试基本要求(一)统计方法1.根据统计学的定义,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掌握常用搜集数据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条件。

2.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描述,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

3.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4.根据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对总体参数(均值、比例)进行假设检验。

5.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6.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指标、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进行研究和预测。

7.根据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编制综合指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1.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根据恩格尔系数分析需求结构和富裕程度,根据恩格尔曲线分析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运用需求函数和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3)根据供给法则、供给函数和价格供给弹性分析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包括理解供给法则例外的几种商品。

(4)根据供求法则推导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根据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分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

(2)运用科斯定理分析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和产权制度改革;从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分析国家反垄断经济政策;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界定政府干预的范围。

3.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根据宏观经济流程分析不同部门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根据三个国民经济恒等式分析不同部门框架下宏观经济均衡关系;根据储蓄与投资差关系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1)原始调查资料(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总结1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总结1

统计用户需求统计调查设计是根据统计用户的具体要求、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开展调查所具备的条件,对统计调查各方面和各环节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安排。

其结果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设计对设计者的要求:较高的统计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必须在充分理解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等统计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济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制度,按照统计调查的科学规律进行设计。

第一节统计用户需求一、政府统计需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进行了明确界定,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就是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处理公共危机。

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据上述政府职能,可以将政府的统计需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其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等指标。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缩减指数、工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社会消费价格指数、社会零售价格指数、分行业生产价格指数和服务价格指数等等。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人口质量(包括营养、卫生、身体状况、教育程度等)、就业和失业状况、劳动力数量和流动状况、出生率和死亡率、生育率等指标。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精华版)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精华版)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精华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能够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可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观点不是牢固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12、指标与标志目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性的观点。

目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性的观点及其具体数量。

都能用数值表示。

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中级考试内容

统计中级考试内容

统计中级考试内容中级考试内容统计中级考试是一种综合性的考试,涵盖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从数学、英语、科学和历史四个学科的角度,介绍中级考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数学数学是中级考试中必考的一门学科。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分数、小数等基本运算,要掌握快速计算的方法。

- 代数与方程:包括代数式的化简、方程的解法、平方根、立方根等基础知识。

- 几何与图形:包括图形的性质、面积、体积、三角形、圆等几何知识的应用。

-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表的分析和解读、概率的计算等。

2. 英语英语是中级考试的另一门必考科目。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词汇与语法:掌握常用词汇的拼写、词义和用法,熟悉常见的语法规则。

-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理解和推理能力。

- 写作与口语:包括日常生活、学校经历、旅行经历等话题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3. 科学科学科目是中级考试的一门重要学科。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学:包括力和运动、能量、光和声音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化学:包括常见元素、化学反应、酸碱中和等化学知识的掌握。

- 生物学: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态系统等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 地理学:包括地球的结构与构造、气候与天气、人口与城市等地理知识的了解。

4. 历史历史是中级考试的另一门重要学科。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文化和人物。

- 现代历史:包括中国现代历史、世界现代历史的主要事件、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 地方历史:包括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重要事件等。

总结起来,中级考试的参考内容涉及数学、英语、科学和历史四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这些参考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考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中级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了上述学科知识,考生还应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如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1)原始调查资料(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统计中级职称考试统计方法复习要点

统计中级职称考试统计方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统计和数据复习要点一、基本含义1.统计就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它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

2.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3.统计的应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应用统计,但是在应用中应注意分辨被误用与滥用的现象。

二、数据类型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特征的反映,而由于客观现象的复杂性,在反映这些现象特征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从而得到不同类型的数据。

1.定性变量(数据)与定量变量(数据)(1)定性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性数据.这类数据的最大特点是它只能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而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只有分类特征,没有量的特征;这种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又称为分类变量,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相应的观察结果就是顺序数据.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由此可见,定性数据只能用来区分事物,而不能用来表明事物之间的大小、优劣关系。

顺序变量比分类变量向前进了一步,它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显然,顺序数据的功能比分类数据要强一些,对事物的划分也更精细了一些。

(2)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的变量就是定量变量,也称为数值变量,定量变量的观察结果成为定量数据。

作为统计研究的主要资料,数值型数据的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绝对距离),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相对距离)。

最新中级统计师讲义—统计业务知识之统计方法(精品资料,永久适用)

最新中级统计师讲义—统计业务知识之统计方法(精品资料,永久适用)

第一章统计和数据本章主要内容:1.统计的含义2.定性与定量数据、观测与实验数据3. 数据的直接与间接来源、搜集数据的方法重点:1.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2.数据的类型:定性与定量变量、观测与实验数据3.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4.搜集数据的方法: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难点:1.描述与推断统计的区别2.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的区别3.典型抽样的形式第一节统计的含义知识点一:什么是统计1.含义统计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

按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统计学的描述,正确的有( )。

a.统计学是用来处理数据的,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b.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c.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d.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领域都会应用到统计学e.统计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有时也会被滥用答案:abcde解析: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统计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语言。

2.种类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分两种: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例题·单选题]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是()。

a.描述统计 b.理论统计c.推断统计 d.应用统计答案:c解析: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例题·判断题]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获得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中级统计从业《统计知识与实务》考试考点

中级统计从业《统计知识与实务》考试考点

中级统计从业《统计知识与实务》考试考点中级统计从业《统计知识与实务》考试考点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基本单位统计是一项基本的统计工作,它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

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是有所区别的。

在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各级普查机构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在普查的准备阶段要进行单位清查。

通过清查要掌握单位名称、代码、地址及区划代码、联系方式、行业类别、登记注册情况、营业状态、执行会计标准类别、机构类型、产业活动单位数、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主要经济指标等基本信息,初步形成基本单位名录库。

在普查之前,还要继续收集整理新增和变更单位的信息,确保名录库范围和内容的完整。

基本单位名录库对于我国顺利实施统计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未做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

其具体范围依据调查年度的《基本单位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进行,一般小于普查年份的调查范围。

国家统计局一般不对组织方式做具体规定。

通常由各地区统计部门根据国家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实施。

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一)组织机构代码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二)单位详细名称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统计相关知识2

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统计相关知识2

中级考试分两部分:《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包括三个模块:统计方法、会计基础知识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统计工作实务》包括两个模块:统计法统计实务。

《统计工作实务》之统计法规: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1.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统计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言的,这也是统计法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所在。

统计法是以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

统计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是指统计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既有统计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统计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十分复杂。

2.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

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这些规范是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统计法的作用: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的统计分类目录、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统计表式、统计编码等,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根据《统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2023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考试重点归纳

2023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考试重点归纳

2023年中级记录师考试-记录实务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第一章综述1、记录旳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记录调查、记录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记录征询意见,实行记录监督。

●记录是各级政府部门获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旳信息资料旳重要手段。

●记录调查和记录分析旳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2、记录资料包括:(1)原始调查资料(2)通过整顿分析旳综合记录资料3、记录资料旳详细体现形式:(1)记录表(2)记录汇报(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征询、监督是记录旳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记录最基本旳职能,征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旳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旳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 旳年份实行。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旳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旳措施,但对个体经营户旳生产经营状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旳措施。

●农业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 旳年份实行。

●人口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 旳年份实行。

●在抽样调查中,简朴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朴随机抽样旳并不多。

5、重点调查旳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应旳重要状况或基本趋势比较精确。

●重点调查一般用于不定期旳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常常性旳持续调查。

6、进行经典调查旳目旳:不在于获得社会经济现象旳总体数值,而在于理解与有关数字有关旳生动详细状况。

7、经典调查旳优缺陷:长处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详细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陷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旳经典单位比较困难,也许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旳倾向性,且成果不适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记录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记录调查项目(2)部门记录调查项目(3)地方记录调查项目●部门记录调查项目旳调查对象超过本部门管辖系统旳,报国家记录局审批。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教材笔记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教材笔记

第一章统计和数据一.统计的含义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两大类。

二、数据类型:1.定性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性数据,这类数据的最大特点是它只能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

如天气形势:天气晴和阴转多云,职业:生产工人、公务员,教育程度:小学、大学等。

这种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又称为分类变量,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

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如教育程度,中学的教育程度就是比小学高,大学又比中学高,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相应的观察结果就是顺序数据。

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这些变量就是定量变量,也称为数值变量,定量变量的观察结果成为定量数据。

如天气温度、上证股指、月收入。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分类变量只能用来区分事物,而不能用来表明事物之间的大小、优劣关系。

顺序变量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顺序变量之间虽然可以比较大小,却无法计算相互之间的大小、高低和优劣的距离。

很多适用于数值型数据的统计方法并不适用于定性数据,但适用于定性数据的方法则大多可以应用于数值型数据。

2.观测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

是取得数据最主要的方法,用各种调查方法得到的数据都属于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可能是全面数据也可能是样本数据。

实验数据一般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